黄钾铁矾渣回收银的试验研究.pdf
2 0 1 3 年第6 期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3 l d o i l O .3 9 6 9 瞄j s s n .1 6 7 l 9 4 9 2 .2 0 1 3 .O6 .0 0 8 黄钾铁矾渣回收银的试验研究 贾宝亮,孙伟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长沙4 1 0 0 8 3 摘 要某黄钾铁矾渣含银2 2 l 舭左右、锌5 .9 4 %、铅8 .4 8 %、硫1 0 .7 9 %、铁2 8 .8 l %,银在渣中的形态比较复杂。 经还原焙烧、硫化钠活化处理后,用H D l 配合H D 2 进行浮选。试验表明,通过两次粗选、三次精选、三次扫选流程,试验 取得了相当好的指标,最终得到的银精矿品位达到75 1 5 .6 2 矾、回收率8 1 .4 9 %左右。 关键词黄钾铁矾渣;还原焙烧;银浮选;综合回收 中图分类号’r D 9 5 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1 9 4 9 2 2 0 1 3 0 6 _ 0 0 3 l - 0 5 E x p e r i m e n t 砒R 髑翰r c h 蚰R ∞o v e r yo fS n V e rf h mJ a m s 溉S № J 工AB a D £圾馏,S 职VW 灰 s c h 0 0 ZD 厂施n 咖Z sA D c e s s z 叼口以B 溉吲揪订叼,C 叭t 矧s D u 纨踟t I ,啪i 幻,C 砌妒地 4 I D D 8 3 ,既Z n n A b s t 阴c t 7 1 1 l ei a r o s i t es l a gc o n t a i n e da b o u t2 2 l 鼽A g ,5 .9 4 %Z n ,8 .4 8 %P b ,1 0 .7 9 %S ,2 8 .8 1 % F b .T h ef o n l l0 fs i l v e r i nt h ej a r o s i t e s l a gw a sr e l a t i v e l yc o m p l e x .甜t e rt h ep m c e s so fr e d u c i n gm 嬲t i n ga n d a c t i v a t i o nt r e a t m e n tb yN a 2 s ,f l o t a t i o nt e s t sw e r ec 删e do u tb ya d d i n gt h ec o I I l b i n e dr e a g e n t so fH D 1a n d H D 2 .T h e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dt l l a tb yt 而c em u g I l i n g , t r i p l ec l e a n i n g a n dt r i p l e s c a v e n 舀n g , g o o di n d e x e s w e r ea c h i e v e d ,f i n a u yd l es i l v e rc o n c e n №t e 缈d i n g75 1 5 .6 2 矾A gw a so b t a i n e d 斩t I lr e c o V e r yo f8 1 .4 9 %. 1 【e yw o r d s j a r o s i t es l a g ;r e d u c i n gr o a s t i n g ;s i l v e rf l o t a t i o n ;c o m p r e h e l l s i v er e c o v e r y 本试验的样品来自于内蒙古某湿法冶炼厂,主 要成分为黄钾铁矾,含有铅、锌、银、铁等多种有 价金属,酸度较高,矿渣中可溶性盐含量较高,该 矿渣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矿渣中金属银没有 得到很好的利用回收,这不仅是对该公司效益的重 大损失,也是对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为了提高该 矿渣中金属银的回收利用,本课题组研究人员对该 矿渣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并最终得到了较好 的工艺指标。 1 原料性质分析 根据试验要求,我们对该矿渣进行了原矿多元 素分析、湿筛筛分分析,结果分别见表l 、2 。 表1 T a b l el 2 试验研究方法及原理 2 .1 研究方法 本试验所用样品成分见表1 ,从筛分试验结果 中可以看出银主要赋存于细粒级中。通常选矿回收 酸浸渣中的银是以直接浮选、“浸出一浮选”以及 “硫酸化焙烧一浮选”等为主要方法,本试验采用新 型的“还原焙烧洗矿一浮选”工艺,并与直接浮 选处理黄钾铁矾渣进行对比试验。 2 .2 试验原理 分子式为A F e , S O 。 2 O H 。或A 2 0 3 F e 2 | D 3 4 S O , 6 H 2 0 通常称为黄铁矾。式中A 代表一种金属离 黄钾铁矾渣多元素分析结果 M m u t i _ e l 姗n t s 蛐a l y s i sr e s u l to fj a r o s i t es l a g /% 元素 P bZ n 5 .9 4 A g l ’ F ec uc dB as s i 其它 2 2 l2 8 .8 1 0 .23 .6 4O .1 81 0 .7 91 .1 74 0 .7 7 含量 8 .4 8 1 单位为矾,下同 箨薯品羿{ 蛩爨气j 羡,一 ,’驾号播嚣路交 9 磊至研究生,主要从事矿物加工工程方面的研究。作者简介贾宝亮 1 9 8 7 一 ,男,山西汾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物加工工程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3 2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3 年第6 期 表2筛分分析结果 %l e2R e s u l 协o fs i e v i n gt e s t/% 粒级,肛m分布率累积分布率 银品位银分布率 7 42 .7 52 .7 56 5 0 .8 1 - 7 “3 74 .9 8 7 .7 32 4 8 .0 05 .5 7 3 75 9 .7 86 7 .5 l3 4 7 .0 09 3 .6 3 溶解 3 2 .4 91 ∞.0O .0 00 .0 0 给矿 1 0 0 .02 2 1 .5 61 0 0 .O 子。而该黄钾铁矾渣中的银以类质同象进入黄钾铁 矾中,导致直接浮选难以达到浮选富集的选别效 果,通过还原焙烧分解,黄钾铁矾晶格发生破坏, 其中的银生成了易于硫化或直接浮选的物质,从而 达到回收银的试验目的。在焙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 下列反应,使得黄钾铁矾分解。 黄钾铁矾渣中硫酸盐失去结合水[ - ] A 2 S 0 4 菇H d ◇_ A 0 4 慨H 2 0 1 黄钾铁矾晶格破坏,仪一F e 2 0 ,晶体生成,并脱 去结合水 2 舡b S 0 . 2 O H 广嘱舢F b S 0 4 一2 F e 2 0 舶丑∞ 2 反应进一步进行,黄钾铁矾继续发生分解反 应[ 4 ] A ≤她F e 2 S 0 4 厂喧舢 F e 2 0 3 S 0 3 3 焙烧过程中碳的化学反应 C O 厂屺0 2 4 2 C O 广 2 C O 5 C C 0 2 一’2 C O 6 焙烧过程中黄钾铁矾渣中可能发生的还原反应 A 2 0 F e 2 0 3 C 舻斗A 2 0 2 F e O C 0 2 7 由于该矿渣是硫酸浸出渣,酸性较强,主要成 分为黄钾铁矾,银的化合物有很大一部分以黄钾铁 矾形式存在。直接浮选回收银试验效果不理想,加 碳还原焙烧后,原矿渣酸性明显降低,浮选矿浆 p H 约为5 .5 左右,原矿中主要成分变为三氧化二 铁、硫酸铅、少量硫酸锌、氧化锌及银的化合物。 早期浮选锌浸出渣时学者就发现了锌离子浓度对银 的浮选特别重要,决定其是否能浮[ 引,所以在本研 究中焙烧后采用了洗矿作业,这样可以去除残留在 焙烧矿渣中的可溶性锌盐,避免形成矿浆时,可溶 性锌盐进入浮选系统而影响浮选指标。 3 黄钾铁矾渣回收银工艺条件研究 3 .1 直接浮选与焙烧洗矿后浮选对比试验 本试验为了比较直接浮选与焙烧洗矿后浮选的 试验效果,试验条件见图l 。从试验结果 表3 中可以看出,该黄钾铁矾渣直接进行浮选基本上没 有选别效果,在实际浮选过程中表现为浮选泡沫较 少,精矿产率很低,而经过焙烧洗矿后,黄钾铁矾 发生分解,再进行硫化浮选效果相当好,精矿品位 与回收率有了大幅提升。 银精矿 尾矿 原矿 银精矿尾矿 图1 直接浮选与焙烧后浮选流程 F i g .1 7 1 1 l ep r o c e s so fd i 陀c tn o t a t i o na n dn o t a t i 叽 “l e rr o a S t i n g 表3对比试验结果 ‘r a b l e3R e s u l t so fc o n 破峙te x p e r i m e n t,% 工艺产品名称产率银品位银回收率 直接浮选粗精矿 3 √4 73 0 8 .3 23 .3 2 焙烧洗矿一浮选粗精矿 4 3 .5 29 0 5 .0 r 77 5 . 3 .2 还原焙烧碳含量试验研究 本试验是为了确定合适的还原焙烧碳的用量, 试验条件焙烧温度6 0 0 ℃焙烧lh ;浮选加药制 度见图1 中的焙烧洗矿一浮选流程。通过试验可 以看出,浮选精矿指标随着焙烧碳含量的增加而增 加,当碳含量达到1 0 %以后浮选指标趋于稳定。故 确定了还原焙烧的碳含量为1 0 %,还原焙烧碳含量 试验结果见图2 。 万方数据 2 0 1 3 年第6 期贾宝亮等黄钾铁矾渣回收银的试验研究 3 3 宇 ● 、罗 、 过 喏 术 、 镁卜 擎 回 焙烧含碳量,g 图2 焙烧含碳量试验结果 F i g .2 R e s u l t so fc 盯b o nc o n t e n tf o rr o 躺t i n gt e s t 3 .3 焙烧时间试验 为了确定合适的焙烧时间,在6 0 0 ℃的焙烧温 度,原矿配碳1 0 %,浮选加药见图1 中的“焙烧一 洗矿一浮选”流程的条件下进行了焙烧时间试验, 试验结果见图3 。 f 7 3 、 疆 咯 焙烧时间,l I 图3 焙烧时间试验结果 F i g .3 R e s u l t so fr o 鹅t i n gt i r 舱t e s t 泳 、 瓣 馨 回 由图3 可以看出,当焙烧1h 以后,焙烧时间 不再是影响浮选的主要因素,综合能耗等因素,故 确定焙烧时间为1h 。 3 .4 焙烧温度试验 为了确定合适的焙烧温度,以焙烧温度为变量 进行了试验,试验条件原矿配碳1 0 %,浮选加药 见图l 中的“焙烧洗矿浮选”流程。试验结果 见图4 。 o } 拶 、 翅 选 誉 、 静 馨 回 l ∞嘲3 0 0 枷5 0 0 枷7 0 0 枷啪1 0 0 0 焙烧温度,℃ 图4 焙烧温度试验结果 F i g .4 R e 删d t so fr o 鹪t i n gt e m p e r a t u r et e s t 由图4 可以看出,试验指标一开始随温度增加 而增加,到6 0 0 ℃以后又有下降的趋势,故确定焙 烧温度为6 0 0 ℃为宜。 3 .5 硫化钠用量试验 硫化钠是很好的硫化剂,试验证明在渣银浮选 过程中加入硫化钠可以改善选别条件,提高选别效 果【3 ] 。为了确定适合的硫化钠用量,以硫化钠用量 为变量进行了试验,试验条件原矿配碳1 0 %, 6 0 0 ℃下焙烧lh ,按图1 中的“焙烧洗矿一浮 选”流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图5 。 仝 } 3 、 a 咯 堡 瓣 娶 回 硫化钠用量, k g t - 1 图5 硫化钠用量试验结果 F i g .5 R e s u l t so fs o d i 啪s 凼d ed o s a g ee x p e r i m e n t s 从试验结果图5 中可以看出,浮选指标随硫化 钠用量增加而增加,用量达到5k 趴,考虑到药剂 成本,最后确定硫化钠用量为51 ‘毋。 3 .6 捕收剂用量试验 试验流程为两次粗选,以捕收剂H D l 用量为 变量进行试验,试验条件原矿配碳1 0 %,6 0 0 ℃ 下焙烧1h 按图1 中的焙烧洗矿一浮选流程进行 试验。试验结果见图6 。 p } 3 、 d 碹 零 、 锝 擎 回 H D l 用量, g 一 图6 捕收剂皿1 用量试验结果 F i g .6 R e s u l t so fH D ld o s a g ee x p e r i m e m s 由图6 看出,当H D l 用量增加时,浮选指标 增加,当用量超过4 0 0 虮后,浮选指标变差,这 可能是因为H D l 具有较强的起泡性能,用量增加 后,浮选夹杂过多导致的。 .。 万方数据 3 4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3 年第6 期 3 .7 强化捕收剂用量试验 本试验流程为两次粗选,H D 2 为强化捕收剂, 它可以一定程度的抑制z n 2 对浮选的影响[ ] ,同 时该药剂对银矿物的捕收具有很好的加强作用,一 般用量也较小,为了确定合适的用量,以强化捕收 剂用量为变量进行了试验。试验条件原矿配碳 1 0 %,6 0 0 ℃下焙烧1h 按图1 中的“焙烧洗矿一 浮选”流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图7 。 堡 褂 擎 回 H D 2 用量/ g r 1 图7 强化捕收剂H D 2 用量试验结果 F i g .7 R e s u l t so fH D 2d o s a g ee x p e r i m e n t s 从图7 可以看出,当用量到1 0 0 舭时试验指 标较好。故确定H D 2 用量为1 0 0 趴。 银 4 开路、闭路试验研究 在条件时间的基础上进行了开路和闭路试验。 4 .1 开路试验 黄钾铁矾渣中存在可溶性盐,本试验过程中焙 烧、洗矿作业时这些可溶性部分进入水中损失,故 试验结果的银为焙烧洗矿后人浮选作业计算的品位 指标,开路试验流程见图8 ,试验结果见表4 。 表4开路试验结果 T a b l e4R e s u l t so fo p e nc i r c u i te x p e r i m e n t,% 4 .2 闭路试验 闭路试验采用中矿顺序返回流程进行,试验结 果见表5 。从表中可以看出闭路试验也取得了较好 药剂用量单位趴 图8 开路试验流程 F i g .8 n e p r o c e s s o fo p e nc i r c u i te x p e r i m e n t 下转第3 9 页 万方数据 2 0 1 3 年第6 期余世磊等从某金矿氰化渣中回收金银的试验研究 3 9 药作组合捕收剂、和两次粗选、三次精选的优化工 艺流程结构,全流程开路试验获得了精矿的金品位 2 4 .6 8 砂、回收率为6 1 .3 0 %,银品位6 7 .2 1 出、回 收率4 7 .4 7 %的良好指标,初步实现了回收氰化渣 中有价金属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 郭振杰.提金新工艺氰化法[ J ] -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 0 7 2 4 7 5 7 7 . [ 2 ] 陈华君.非常规环境氰化浸金渣综合利用研究[ D ] .昆 明昆明理工大学,2 0 0 9 6 _ 1 0 . [ 3 ] 姜涛.提金化学[ M ]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 9 8 9 l 1 0 3 . [ 4 ] 张福元,张玉华,俎小凤.从氰渣中浸取金、银试验研究 [ J ] .黄金,2 0 0 7 ,2 8 9 3 7 3 9 . [ 5 ] 黄振泉,胡跃华,钟平,等.黄金提取方法与工艺现状 及其发展前景[ J ] .赣南师范学院校报,1 9 9 4 1 5 4 6 7 . [ 6 ] 张金钟,姜良友,吴振祥,等.尼尔森选矿机及其应用[ J ] . 有色矿山,2 0 0 3 ,3 2 3 2 8 3 7 . [ 7 ] 胡为柏.浮选[ 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 9 8 9 1 3 7 1 3 9 . [ 8 ] 朱建光.浮选药剂[ 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 9 9 3 】2 6 1 2 9 . 、 /≯ /玉 /夺 /仝 /仝 ,仝 /玉 /仝 /仝 /斗 /;、 /夺 /夺 /、 /仝 /佘 /≈ /乱 /;、 /佘 /套 /、 ‘卜 ‘卜 /备 /乱 /乱 /;\ /≈ /乱 /乱 /乱 饿/≯ 上接第3 4 页 表5闭路试验结果 T a b l e5R e s u l t so fc l o s e dc i r c u i te x p e r i m e n t ,% 5 结论 1 由试验可以看出,该黄钾铁矾渣经过“预 先还原焙烧洗矿”的作业后浮选指标明显变好, 这主要是由于预先还原焙烧后原矿中的黄钾铁矾发生 了分懈,使其中的银形戚了可以进行硫能浮选的矿物。 2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本文的试验方 法,矿渣中银相对比较容易进行浮选的,试验结果 比较理想,从而确定了该黄钾铁矾渣的“预先还原 焙烧洗矿脱碳一浮选”的工艺流程。 3 本试验研究确定内蒙古某黄钾铁矾渣浮选 回收银的试验工艺流程的试验条件原矿配炭1 0 % 焙烧还原,焙烧温度为6 0 0 ℃、焙烧时间1h ,硫 化钠用量5 .0k 鲈,粗选捕收剂H D l 用量为4 0 0 酣、 H D 2 用量为1 0 0 趴。 4 本课题组人员在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药 剂和流程优化试验后,最终闭路试验得到了银品位 达到75 1 5 .6 2 趴,回收率达到8 1 .4 9 %的银精矿。 5 本试验对银的回收已经做到了相当好的指 标,但对于其他的有价金属,比如铅、铁、锌等还 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仍要进行进一步的试验 研究,使该矿渣能够得到更好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 1 ] 宁顺明,陈志飞.从黄钾铁矾渣中回收铟[ J ] .中国有色 金属学报,1 9 9 7 ,7 3 5 6 5 8 . [ 2 ] 张平.湿法炼锌浸出渣中回收银的影响因素综述[ J ] .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 0 1 l ,2 4 2 6 _ 2 7 . [ 3 ] 陈卫华.硫化钠在锌浸出渣银浮选中的研究[ J ] .有色金 属 选矿部分 ,2 0 0 5 4 4 5 4 6 . [ 4 ] 程永彪,文书明,吴文丽.浸出渣银浮选工艺试验研究 [ J ] .云南冶金,2 0 1 0 ,3 9 5 1 6 - 2 1 . [ 5 ] 解立群,施哲,胡汉.铁酸锌还原焙烧试验研究[ J ] . 矿冶,2 0 1 1 ,2 0 3 7 6 7 8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