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某微细粒嵌布银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pdf
8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5 年第1 期 d o i 1 0 .3 9 6 9 /j A s s 风1 6 7 1 - 9 4 9 2 .2 0 1 5 .0 1 .0 0 3 广西某微细粒嵌布银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陆薇宇1 ,田蜜2 ,梁怀文 1 .广西冶金研究院,南宁5 3 0 0 2 3 ;2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5 1 1 4 8 3 摘 要某微细粒嵌布银矿含银1 7 9 矾,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银元素在该类矿石中的分布及其赋存状 态、含银矿物的粒度分布、嵌布特性。研究表明,该银矿中的银绝大部分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银的独立矿物有自然 银、辉银矿、硫铁银矿三种,分别占总银的7 6 .6 0 %、1 2 .1 0 %、1 .0 0 %,共计8 9 .7 0 %。从工艺矿物学方面论证该银矿的 矿石利用阿题,并对提高选矿理论指标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细粒嵌布;银矿物;工艺矿物学 中圈分类号T D 9 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1 9 4 9 2 2 0 1 5 0 1 - 0 0 0 8 - 0 3 S t u d yo nP r o c e s sM i n e r a l o g yo faM i c r o - G r a i n e d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S i l v e rO r ef r o mG u a n g x i L UW e i y u l ,T I A NM i s ,L I A N GH u a i w e n l 1 .G u a n g x i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N a n n i n g5 3 0 0 2 3 ,C h i n a ; 2 .N a t i o n a lC 弛o n t s t o n eT e s t i n gC e n t e r ,G u a n g z h o u5 11 4 8 3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m i c r o - g r a i n e d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s i l v e ro r ec o n t a i n s1 7 9g /tA g .T h r o u g hp r o c e s sm i n e r a l o g y s t u d y ,w i t hs t u d y i n g o nt h em i n e r a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m i n e r a lc o m p o s i t i o n ,s i l v e ro c c u r r e n c es t a t e , m i n e r a l ss t r u c t u r ea n dt e x t u r e 。a n dt h e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i t sm a i nm i n e r a l sw e r ed e t e r m i n e d .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s h o w e dt h a t t h i ss i l v e ro r ee x i s t s i nf o r mo fm o n o r r d n e r a l s .T h e r ea r et h r e ef o r m so f m o n o m i n e r a l s n a t u r a ls i l v e r .a r g e n t i t ea n ds t e m b e r g i t e .8 9 .7 0 %o ft h et o t a l s i l v e rc o m p r i s e do fn a t u r a l s i l v e r ,b e i n g7 6 .6 0 %,a r g e n t i t e ,b e i n g1 2 .1 0 %a n ds t e r n b e r g i t e ,b e i n g1 .0 0 %;a n dm a k eu s eo ft h es i l v e r o r ea n dd i s c u s st o t h e o r yo ft h et a r g e to fm i n e r a ld r e s s i n g . K e yw o r d s m i c r o 哼a i n e d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s i l v e rm i n e r a l ;p r o c e s sm i n e r a l o g y 银矿物的工艺矿物研究在银矿山及含银矿山的 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工艺矿 物学数据和资料是确定矿山银回收率最佳值的依 据,并以此推断选矿厂银回收率能否提高及提高的 幅度⋯。银的回收难易主要是由其赋存状态、载 体矿物的嵌布粒度、共生关系和工艺特性等方面的 共性及各自特性所决定的【2 ] 。广西东南部某县银 矿矿体赋存于含矿破碎蚀变带之绢英岩化压碎岩 中。银的赋存状态决定着它在分选过程中的走向和 综合利用程度[ 3 ] 。通过大量的显微镜观察、单矿 物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查清了矿石中银的赋存状 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及少 量黄铜矿、自然银、辉银矿、硫铁银矿、赤铁矿。 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矿石中的银绝大部 分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银的独立矿物有自然银、 辉银矿、硫铁银矿三种,分别占总银的7 6 .6 0 %、 1 2 .1 0 %、1 .0 0 %,共计8 9 .7 0 %。分散在其它硫化物 中的银占总银量的2 .2 3 %。这两部分银较易浮选回 收。两被包裹在脉石晶粒里的自然银、辉银矿、硫 铁银矿分别占该矿物总量的1 0 .9 6 %、1 3 .4 9 %、 1 .0 8 %,粒度较细,这部分较难解离和回收。 1 矿石的物质组成 1 .1 矿石的化学成分 收稿日期2 0 1 3 - - 0 6 - 2 3 修回E l 期2 0 1 4 - 1 1 - 2 1 作者筒介陆薇宇 1 9 6 2 一 ,女,浙江海宁人,高级工程师,主要g , 事- r 艺矿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万方数据 2 0 1 5 年第1 期陆薇宇等广西某微细粒嵌布银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9 矿石的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l 。 表1 矿石多元素分析结果 T a b l e1 M u l t i - e l e m e n ta n a l y s i sr e s u l t so fm R o f m i n eo r e/% 成分A 9 1 A u ”P b z nS S i 0 2A 1 2 0 3F eC a OM s o A s 含量1 7 90 .1 8O .1 70 .2 71 .4 06 1 .0 61 3 .2 51 .3 9 2 .9 31 .110 .0 0 0 1 2 1 单位为舭,下同。 从表1 可知,矿石中可回收的有价金属主要为 银,银品位为1 7 9s /t ,其次为金,金品位为0 .1 8 趴,可综合回收。此外,尽管伴生的有价金属有 铅、锌等有价元素,但含量很低,因此,铅锌目前 没有回收的价值。 1 .2 矿石的矿物组成 将矿石制成光薄片,在德国莱卡偏反光两用显 微镜下进行鉴定,并结合电子探针分析,查明矿石 中的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次 为黄铜矿、自然银、辉银矿、硫铁银矿、赤铁矿及 微量自然铜。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次为 长石、方解石、绿泥石、白云石及少量榍石、锆英 石、磷灰石等。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含量见表2 。 表2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含量 7 r £I b l e2M i n e r a l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c o n t e n to fo r e /% 矿物名称自然银辉银矿硫铁银矿黄铁矿浅色闪锌矿深色闪锌矿 含量0 .0 1 40 .0 0 2 5O 舶0 5 2 5 7O .2 20 .2 0 矿物名称褐赤铁矿方铅矿普通黄铜矿台银黄铜矿自然铜石英 含量 0 .2 00 .1 90 .0 3 50 u 0 0 3 0 / 0 0 15 1 .8 2 矿物名称绢云母长石方解石绿泥石白云石其它 含量 2 8 .3 47 .2 24 .8 1 2 .6 51 .3 6 0 .5 2 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描述 黄铁矿为银矿物的主要载体。黄铁矿分两期形 成,早期以自形半自形粒状为主,少量他形粒状, 集合体呈浸染状分布在脉石中,少部分与闪锌矿、 方铅矿、黄铜矿伴生形成块状、细脉状。此种黄铁 矿碎裂明显,裂隙较发育且粒度稍粗,大多为O .2 。 0 .7m m ,最大2m m ,裂隙中常充填自然银、辉银 矿。晚期形成的粒度较细,大多为O .1 ~0 .3m m , 最大0 .6m m ,最小0 .O lm m ,以自形半自形的散 粒呈浸染状分布于脉石中。 闪锌矿为银矿物的主要载体。外观以灰黑色、 烟灰色为主,次为蜜黄色及少量灰白色。其中深色 闪锌矿形成较早,大多以0 .0 5 - - 0 .2 咖的他形粒状 呈浸染状分布在脉石中,少量沿黄铁矿裂隙充填呈 网脉状;浅色闪锌矿大多以他形粒状与方铅矿、黄 铜矿共生呈块状,并常含有乳浊状黄铜矿和呈乳浊 状或线状分布的辉银矿及粒状自然银,其集合体粒 度一般为0 .5 一1 .5m m ,最大2 .5 舯。另外,试样 中还存在一种含银闪锌矿,其数量很少,一般分布 在浅色闪锌矿颗粒边缘,镜下特征是其反射色比浅 色闪锌矿更浅,两者界限明显但不规则,这种含银 闪锌矿在电子束轰击下会出现明显的银元素迁移现 象,原来表面光洁的区域,经电子柬几十秒轰击 后,会出现有规律排列的自然银颗粒。 方铅矿粒径多在0 .2 0 .4 硼之间,最大可达 1m l n 。与闪锌矿、黄铜矿共生呈块状、脉状,少 量沿黄铁矿裂隙或在黄铁矿中呈包裹体,极少部分 粒径为0 .0 2 0 .0 5 咖的它形粒状方铅矿在脉石中 呈浸染状分布或在其中呈网脉状。 黄铜矿可分两种,一为普通黄铜矿,二为含银 黄铜矿,试样中以前者为主。普通黄铜矿大多在闪 锌矿中呈乳浊状及格子状分布,少量以他形粒状与 闪锌矿、方铅矿共生;含银黄铜矿与银矿物关系密 切,大多包含自然银、辉银矿充填在石英晶隙中或 不同脉石的交接部位,其次呈它形粒状分布在闪锌 矿颗粒边缘及转弯处或在其中呈乳浊状,其粒度大 多为0 .0 2 0 .0 5n l m ,少部分则在脉石中呈浸染状 分布,其粒度较细,大多为0 .0 2 0 .0 5m i l l ,最小 0 .0 0 5m m 。 自然银为主要的银矿物。以片状、它形粒状为 主,少量呈半自形晶及不规则状,集合体呈长网 状、树枝状、粒状、细脉状。主要与辉银矿共生分 布在脉石裂隙晶隙中,呈不规则及浸染状分布在绢 云母、方解石中,其次分布在黄铁矿晶隙和沿黄铁 矿裂隙充填呈不规则状、细脉状、串珠状或分布在 闪锌矿中及闪锌矿与其他硫化矿的交接处,少量被 含银黄铜矿包含,极少部分沿闪锌矿裂隙 解理 充填呈极细的线状。自然银颗粒以微细粒为主,其 中0 .0 7 4 姗以下占6 8 .9 1 %,0 .0 3 7 0 .0 1m m 占 5 1 .2 4 %。 辉银矿为主要的银矿物,以它形粒状为主,少 量呈不规则状、板状。集合体呈乳浊状、线状。主 要与自然银共生分布在脉石晶隙和裂隙中,或呈固 溶体大多以0 。0 1 ~0 .0 2n l r n 的线状,少量格子状、 乳浊状分布在闪锌矿中,其次分布在脉石中和黄铁 矿裂隙晶隙中,少量分布在闪锌矿、黄铁矿与脉石 的交汇处及含银黄铜矿中。分布在脉石、黄铁矿晶 隙中和硫化物粒间的辉银矿颗粒大多较大。为 0 .0 2 。0 .0 7l n l l t l ,最大0 .3 5m m 。 万方数据 1 0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5 年第1 期 硫铁银矿其粒度分布均匀且稍粗,主要分布在 闪锌矿与其他硫化物的交汇处,其次分布在脉石晶 隙中。 3 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石的结构主要有半自形一他形粒状结构、显 微鳞片变晶结构、压碎结构、乳浊状结构,其次有 片状结构、包含结构、变余交代结构。矿石的构造 主要有细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 脉浸染状构造,其次有网脉状构造、星散状构造。 4 影响选矿的工艺矿物学因素 .4 .1 矿石中主要银矿物工艺粒度分布 矿石中自然银、辉银矿、硫铁银矿的工艺粒度 分析结果见表3 。 表3银矿物的粒度分析 n 衄e3P a r t i c l es i z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s i l v e rm i n e r a l 肠 粒绷l l l /n 蕊嵩‰蕊煞d 鬟‰ 从表3 中可知自然银、辉银矿粒度分布较细且 不均匀,其中自然银粒度小于0 .0 7 4n l m 的占 6 8 .9 1 %,辉银矿粒度小于0 .0 7 4m m 的占7 3 .2 7 %。 硫铁银矿粒度分布稍粗,其粒度小于0 .0 7 4m l n 的 占5 8 .3 6 %。 4 .2 银的赋存状态及选矿理论指标的讨论 对该矿石的银的赋存探查,主要通过大量的显 微镜观察和单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主要矿物电子 探针分析结果列于表4 ,银的金属平衡计算见表5 。 由表4 ~5 可见,矿石中的银绝大部分以独立矿 物形式存在,方铅矿、自然铜和大部分闪锌矿中不 含银,独立矿物中的银金属占总银量的8 9 .7 0 %, 呈分散状态的银占总银量的1 0 .3 0 %,在这些分散 银中,分散在各种硫化物中的银为2 .2 3 %,分散在 脉石中的银为8 .0 7 %。若选矿作业以自然银和全部 硫化物作为回收对象,银的理论回收率为9 1 .9 3 %。 4 .3 银矿物相对含量及在各载体矿物中的赋存特征 银矿物的相对含量及在各载体矿物中的赋存特 表4主要金属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T a b l e4T h ee l e c t r o np r o b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 m a j o rm e t a l l i cm i n e r a l ,% 矿物名称含量含银量银金属量分布率 征见表6 ~7 。 统计表明,自然银赋存在脉石晶隙及裂隙中的 占6 2 .7 1 %,硫化物及脉石晶粒中的占2 4 .2 7 %,矿 表6银矿物的相对含量 ’I 铀l e6R e l a t i v ec o n t e n to fs i l v e rm i n e r a l/% 表7银矿物的赋存特征 T 出e7O c c u r r e n c ec h a r a c t e 惰t i e so fs i l v e rm i n e r a l /% 下转第9 4 页 万方数据 9 4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5 年第1 期 定的浮选效果,铜精矿中的铜品位可提高到 2 3 .0 9 %,对铜的回收率可达到8 7 .7 3 %。课题组下 一步将进行丁基铵黑药浮选优化条件试验,为其在 矿业上应用打下基础。 3 结论 1 利用五硫化二磷和丁醇反应,再向其内通 入氨气可制备白色晶体产品。本实验不断优化工艺 条件,当原料五硫化二磷和丁醇质量比为0 .7 5 , 反应温度为8 5o c 和反应时间1 .5h 时,产品收率 较高。 2 采用F T I R 表征分析,通过优化工艺条件 制备的产品为丁基铵黑药。 3 将制备的丁基铵黑药对硫化铜矿进行了浮 选试验,铜精矿中的铜品位可提高到2 3 .0 9 %,对 铜的回收率可达到8 7 .7 3 %。 参考文献 [ 1 ] 杨玮.丁基铵黑药体系下单斜磁黄铁矿浮选行为及其 表面吸附机理[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0 4 3 9 4 2 . [ 2 ] 李观奇.混合浮选新工艺回收复杂铜铅锌矿硫化矿试验 研究[ J ] .湖南有色金属,2 0 0 9 ,2 5 2 8 1 2 . [ 3 ] 郭伟,杨天乐,姚杨,等.某低品位微细粒包裹金 矿浮选研究[ J ] .山西冶金,2 0 1 3 ,3 6 2 5 7 . [ 4 ] 文娅,方建军,毛莹博.东川汤丹难选氧化铜矿浮选 试验研究[ J ] .矿冶工程,2 0 1 2 ,3 2 2 5 8 - - 6 1 . [ 5 ] 李艳军,陈波.山东某金矿石浮选试验[ J ] .金属矿 山,2 0 1 3 7 9 1 9 6 . [ 6 ] 朱一民.异丁基黑药的合成及浮选效果[ J ] .金属矿山, 2 0 1 0 9 6 8 7 0 . [ 7 ] 吕金玲.复合铵黑药的研究与开发[ J ] .有色金属 选矿 部分 ,1 9 9 8 6 2 3 2 6 . [ 8 ] 刘之能,覃文庆,张建文.丁基铵黑药体系下铁闪锌矿 的浮选行为及其表面吸附机理[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 分 ,2 0 0 9 2 4 1 1 4 4 . , 僚 金 金 岔 岔 岔 僚 岔 命 岔 岔 岔 僚 仓 仓 岔 仓 偷 岔 命 命 仓 岔 僚 仓 仓 仓 岔 仓 僚 岔 仓 僚 佾 上接第1 0 页 物晶粒间的占1 3 .0 2 %。辉银矿主要赋存在硫化物 及脉石晶粒中,占5 1 .7 1 %,其次在脉石晶隙、裂 隙中占2 8 .5 1 %,在矿物晶粒间的只占1 9 .7 8 %。硫 铁银矿则主要赋存在矿物晶粒间和脉石裂隙中,分 别占7 0 .2 7 %和2 7 .0 3 %,在矿物晶粒中的仅2 .7 0 %。 5 结论 1 该银矿赋存于含矿破碎带之绢英岩化压碎 岩中,属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银矿床。矿石中主要金 属矿物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少量黄铜矿、 自然银、辉银矿、硫铁银矿、赤铁矿及微量自然铜 等;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次为长石、方 解石、绿泥石、白云石及微量榍石、锆英石、磷灰 石等。 2 试样中银的独立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 硫铁银矿三种,分别占总银的7 6 .6 0 %、1 2 .1 0 %、 1 .o o %,共计8 9 .7 0 %,分散在其他硫化矿物中的银 占总银量的2 .2 3 %,这部分银比较容易回收。 3 自然银、辉银矿粒度分布较细且不均匀, 其中自然银粒度小于0 .0 7 4m m 的占6 8 .9 1 %,辉银 矿粒度小于0 .0 7 4m i l l 的占7 3 .2 7 %。硫铁银矿粒度 分布稍粗,其粒度小于0 .0 7 4m m 的占5 8 .3 6 %。 4 三种银矿物大多分布在矿石裂隙中和矿物 晶粒间,其次分布在硫化物中,被包裹在脉石矿物 晶粒中的自然银、辉银矿、硫铁银矿分别占该矿物 总量的1 0 .9 6 %、1 3 .4 9 %、1 .0 8 %,这部分银矿较难 解离和回收。 参考文献 [ 1 ] 杨久流.某高度氧化型银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J ] .有色 . 金属 选矿部分 ,2 0 0 4 3 1 - 4 . [ 2 ] 孟宪毅,李玲,王志江.富含褐铁矿类型的银铅氧化矿 选矿工艺研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1 9 9 6 1 6 8 . [ 3 ] 罗再文.提高洞子沟银铜 金 矿银铜金回收率的研究 [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1 9 9 7 2 1 6 1 9 . [ 4 ] 周晓文,何丽萍,康建雄,等.福建某银矿选矿工艺流程 试验研究[ J ] .金属矿山,2 0 0 8 1 2 6 4 6 6 . [ 5 ] 张秀华.银矿物工艺性质与分选的关系[ J ] .矿产保护与 利用,1 9 9 3 5 删. [ 6 ] 张秀华.银矿选矿工艺特性的研究[ J ] .矿产保护与利 用,1 9 9 4 2 2 8 3 2 . [ 7 ] 张崇淼.矿石中银的提取方法及展望[ J ] .矿业研究与开 发,2 0 0 3 ,2 3 1 2 5 2 8 . [ 8 ] 卢静文,彭晓蕾.金属矿物显微镜鉴定手册[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2 0 1 0 . [ 9 ] 王洪令.提高高硫含金银矿物金银回收率的途径[ J ] .金 属矿山,1 9 9 0 ,1 9 5 5 6 5 7 . [ 1 0 ] 邱乐,黄美嫒.某含铅锌银矿浮选工艺研究[ J ] .有色 金属,2 0 0 3 3 9 0 9 2 . [ 1 1 ] 吕宪俊,邱俊,陈平,等.新疆某低品位铁矿石工艺 矿物学研究[ J ] .金属矿山,2 0 0 9 6 9 9 1 0 1 ,1 1 6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