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气浮选机隔板叶轮研究.pdf
2 0 1 8 年第6 期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8 7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6 7 1 - 9 4 9 2 .2 0 1 8 .0 6 .0 1 7 自吸气浮选机隔板叶轮研究 孟丽,陈飞飞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 0 0 1 6 0 摘要叶轮的结构型式和运行参数决定了浮选机的整体性能,结合理论分析及工程经验设计了一种功能分区 的隔板叶轮。利用C F D 仿真方法和试验方法对隔板叶轮的整体性能进行了测试,在仿真条件下分析了槽体内的流场 结构、气液分散、功耗、循环量和吸气量等,并采用试验方法进一步对隔板叶轮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过表明,隔板叶 轮循环量增加,吸气量略微减小,功耗略微增加,槽体下方搅拌能力增强,隔板叶轮整体性能较标准叶轮相当。 关键词C F D ;自吸气浮选机;叶轮 中图分类号T I M 5 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1 - 9 4 9 2 2 0 1 8 0 6 - 0 0 8 7 - 0 5 S t u d yo nD i a p h r a g mI m p e l l e ro fS e l f - a e r a t e dF l o t a t i o nC e l l M E N GL i ,C H E NF e i f e i B G R I M MT e c h n o l o g yG r o u p ,B e r i n g1 0 0 1 6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r n l es t r u c t u r a lt y p ea n do p e r a t i n gp a r a m e t e r so ft h ei m p e l l e rd e t e r m i n et h eo v e r a l l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t h ef l o t a t i o nm a c h i n e .B a s e do n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 ,ap a r t i t i o ni m p e l l e r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f u n c t i o n si sd e s i g n e dw h i c hn a m e sd i a p h r a g mi m p e l l e r .,n l eo v e r a l l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d i a p h r a g mi m p e l l e rw a s r e s e a r c h e db yC F Ds i m u l a t i o nm e t h o da n dt e s tm e t h o d .T h ef l o wf i e l ds t r u c t u r e ,g a s l i q u i dd i s p e r s i o n ,p o w e r c o n s u m p t i o na n ds u c t i o na m o u n ti nt h et a n kw e r ea n a l y z e du n d e rt h es i m u l a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 d i a p h r a g mi m p e l l e rw a sf u r t h e rs t u d i e db yt e s tm e t h o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c i r c u l a t i o na m o u n to ft h e d i a p h r a g mi m p e H e ri n c r e a s e d ,t h ea i ri n s p i r a t i o nc a p a c i t yd e c r e a s e d ,p o w e rc o n s u m p t i o ns l i g h t l yi n c r e a s e d ,t h e i m p e l l e rs t i r r i n gc a p a c i t yw a si n c r e a s e do nl o w e rp a r to ft r o u g ht a n k ,a n dt h eo v e r a l lp e r f o r m a n c eo fd i a p h r a g m i m p e l l e ri sc o m p a r a b l et ot h a to fs t a n d a r di m p e l l e r . K e yw o r d s C F Ds i m u l a t i o n ;s e l f - a e r a t e df l o t a t i o nc e l l ;i m p e l l e r 叶轮是自吸气浮选机最关键的结构之一,叶轮 的旋转要在槽体内实现自吸空气、循环矿浆及形成 适宜矿物分选的流体动力学环境⋯。为此通常会 通过叶轮的循环量、功耗及吸气量来评价叶轮整体 性能的好坏旧J 。J J F 型自吸气浮选机叶轮在综合三 方面的性能后确定采用星形径向叶轮,由于惯性思 维,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去思考为什么 使用该种型式的叶轮,导致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依 旧使用该型式的叶轮,并无过多的优化。循环量是 叶轮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可以表征浮选机内矿浆 循环的强度及叶轮的抽吸的能力,合理的叶轮循环 量能够保证浮选机内矿物所需的浮选时间,提高矿 物颗粒进入叶轮区再碰撞矿化的概率,进而提高浮 选指标’3 引。根据理论分析及工程经验,自吸气浮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5 1 5 0 4 0 2 5 收稿日期2 0 1 8 - 0 6 1 2修回日期2 0 1 8 - 0 9 - 2 9 作者简介盂丽 1 9 8 1 - ,女,天津人,双学士,工程师。 选机叶片存在功能分区的作用,叶轮上叶片实现空 气卷吸,下叶片实现循环矿浆,综合J J F 和K Y F 型 浮选机叶轮结构及功能的优势,提出具有双层叶片 的新型叶轮设计方案,上叶片仍然采用星型径向叶 片,保证吸气量,下叶片采用双锥台后倾高比转速叶 轮,旨在提高循环量,中间用隔板相连,形成了一种 新的隔板叶轮旧。1 。 传统的叶轮流场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研究和试 验研究,理论研究能给出流场的解析解,但其使用范 围有限,只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流动模型,得到的结果 远远不能满足对流场细节的研究;试验研究借助各 种仪器设备能对流场的一些宏观参数进行测量,能 直接解决实际问题,能发现流动中的新现象,得到一 些有价值的结果,但不能直观地展示或揭示循环流 万方数据 8 8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8 年第6 期 的具体细节,如循环流的大小、强弱等等。为此,借 助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技术对隔板叶轮进行研究,并 通过少量试验进行验证,最终评价隔板叶轮的整体 性能‘8 ‘10 | 。 1 物理模型及参数 隔板叶轮结构如图1 所示,搭建的试验平台如 图2 所示。 口 上叶J 上 图1 隔板叶轮结构型式 F i g .1D i a p h r a g mi m p e l l e r l 一吸气1 3 ;2 一竖筒;3 一叶轮;4 一定子; 5 一分散罩;6 一循环简;7 一槽体;8 一假底 图2 试验平台 F i g .2T e s t i n gs y s t e m 参照试验平台建立了仿真模型,整体采用六面 体网格对模型进行划分,如图3 所示。经网格无关 性验证后,网格数量确定为1 6 0 万,网格质量大于 0 .4 ,实现了高质量的网格划分。 实验室条件下测量附有导流筒类型浮选机的循 环量是通过在叶轮底部多点布置传感器来测量循环 图3J J F m .2 浮选机网格划分 F i g .3 T h eg r i do fJ J F - 0 .2n o t a t i o nc e l l 筒内的轴向流速,得到循环筒截面的速度分布,进而 计算出叶轮循环量。然而,由于实验室J J F - 0 .2 浮 选机的整体尺寸较小,尤其想要在循环筒内布置多 个速度传感器来得到界面的平均流速更加困难,测 试结果也不准确,为此,需寻求新的方法测量循环 量。通过分析竖直平面的速度矢量图可知,槽体下 方的循环流场是通过假底流入循环筒内的,这就给 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循环量的方法通过测试 假底边沿以下至槽体底部环形平面的流速来等效循 环筒内的流量。在假底的周向方向均布四个测试位 置,每个测试位置在竖直方向均布四个测试点,共 1 6 点,便携式流速测量仪 如图4 所示 测量1 6 个 点的径向速度,最终得到该环面的平均流速,求出循 环量。C F D 模拟预测循环量的方法比较方便,选取 循环筒内距离叶轮下端面0 .2m 的平面作为计算截 面,所得界面为循环筒的大小,半径为0 .0 7 4m 界面 由C F D 模拟结果提取出截面处的轴向速度分布,对 其进行积分计算出叶轮循环量,将叶轮循环量量化, 如图5 所示。 图4 便携式测算仪 F i g .4 P o r t a b l ev i b r a t i o nm e t e r q 州 万方数据 2 0 1 8 年第6 期 孟丽等自吸气浮选机隔板叶轮研究 8 9 图5 循环量计算平面 F i g .5 T h ec a l c u l a t ep l a n eo fc i r c u l a t i o nq u a n t i t y 实验室条件下一般通过扭矩传感器测试轴的扭 矩进而计算出轴的搅拌功耗,这是浮选机的主轴功 耗,它不考虑轴转动的能量损耗。本试验采用扭矩 传感器对自吸气浮选机的轴功耗进行计算,扭矩传 感器如图6 所示。C F D 中可将液相对叶轮的扭力与 作用半径的乘积进行积分得到液相对叶轮的作用扭 矩,进而根据公式可计算出浮选机的功耗。C F D 预 测得出的功耗,仅考虑叶轮消耗的功率,不考虑主轴 的阻力损失。 图6 扭矩测试系统 F i g .6T o r q u et e s t i n gs y s t e m 叶轮的转速为9 9 7r /m i n ,单相流采用k _ £湍流 模型,进出口采用壁面边界条件。两相流采用S S T 湍流模型,曳力系数模型采用固定的曳力系数4 ,进 出口采用o p e n i n g 边界条件,初始液位为 5 4 0m m [ 1 1 ‘14 | 一 2 结果分析 2 .1 单相流结果分析 图7 和图8 给出了新型叶轮的速度矢量图和速 度云图的仿真结果。 分析图7 和图8 可知,在叶轮的边沿速度达到 图7 隔板轮速度云图 F i g .7V e l o c i t yc o n t o u ro fd i a p h r a g m i m p e l l e V V c L c l “t o 。l i f ∑1 1 1 、 n F la n l c 图8 隔板叶轮速度矢量图 F i g .8V e l o c i t yc o n t o u ro fd i a p h r a g mi m p e l l e r 了最大值,中间隔板对下部的上升流体的流动方向 强制发生了改变。上叶片在竖筒内也形成了一个流 速较大的区域,同时定子对叶轮产生的周向流速产 生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形成了很好的径向流速。槽 体中下部形成了一块流速较大的区域,尤其在疏通 内部区域流速较大,表明隔板叶轮有较大的循环量, 仔细观察发现,在定子及叶轮的间隙间也存在一个 较大的流速区,需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分析 竖直平面内的速度矢量图可知,叶轮旋转,下部叶片 循环的矿浆在隔板的作用下向槽体分散,流体通过 定子及分散罩的孔道后径直的射向槽体边壁,随后 流体分成了两股,一股流向槽体上部形成运输及分 离矿物的上部循环,一股流向槽体中下部,形成颗粒 悬浮及循环的下部循环流场。分析槽体中部区域发 现,在定子与叶轮间隙问存在一个向下的流体,流向 槽体底部,一部分进入假底下方参与循环,一部分流 经假底上方再返回到叶轮区参与循环,这与相关报 道的自吸气浮选机槽体内流场的结构存在一些偏 差。原因可能是循环量增大,定子孔道不足以排出 足够的循环量,进而只能从定子及叶轮的间隙间排 一 十 十 一 “●虻 埘垮” 虻佗 肘忙雌虻虻 时Ⅲ帅w三耋三晕惦坦㈧“㈨㈨一 小三一o n 5 S 4 3 2 2●7.s №‰几㈠㈠㈠㈧㈠㈠川黼㈧斟_I._I m 卧 卧 卧 卧 卧 蛳 吼 薹 蝌 ㈣ 万方数据 9 0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8 年第6 期 出,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图9 是叶轮区的速度矢量图,分析可知,下部叶 片流动较为强烈而上部叶片则比较弱,同时由于隔 板的存在,下部循环的流体与上部的流体在隔板处 被分离,两股流体没能很好的接触混合。在叶轮与 定子的间隙间、定子与分散罩的间隙间存在一个局 部的湍流场,有利于矿物颗粒的碰撞矿化。 图9 叶轮区速度矢量图 F i g .9V e l o c i t yv e c t o ro nr o t o rd o m a i n 表1 给出了C F D 预测的主要性能数据。由于 真实状态不存在单相流的情况,为此不能对单相流 的仿真数据进行试验验证,但可以为气.液两相流的 仿真做一些参考,比如功耗、循环量应该小于单相流 的仿真值。 表1隔板叶轮与标准叶轮参数对比 T a b l e1 C o m p a r i s o no fp r e d i c t e dd a t a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i m p e U e r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u l t s 标准叶轮 10 7 4 .01 .2 50 .7 2 隔板叶轮 10 1 5 .01 .3 10 .6 5 整体来说,隔板叶轮的循环能力更强,隔板叶轮 所形成流场结构与国外相关文献报道的单相流场基 本相似,槽体下方的搅拌能力更强,满足工业应用上 需要较大的搅拌悬浮能力。为此,单相流的仿真结 果初步认为隔板叶轮设计合理。 2 .2 两相流及试验结果分析 竖直平面内的气含率云图和液相速度矢量图如 图1 0 和图1 1 所示。 分析图1 0 可知,槽体内整体的气含率有所降 低,气体能在槽体内均匀分散。分析图1 1 可知,下 部叶片及循环筒内的流动较为剧烈,表明下部叶片 采用双锥台后倾高比转速叶轮确实有利于提高循环 量。槽体内也形成了上下两个循环流场,上部循环 图1 0 气含率云图 F i g .1 0 A i rv o l u m ef r a c t i o nc o n t o u r 图1 1 液相速度矢量图 F i g .11L i q u i dv e l o c i t yv e c t o r 流场较为规则,但竖筒内的流动较弱,不利于空气的 卷吸,不利于形成较低的真空度,这也是吸气能力降 低的一个原因。下部循环流场较为强烈,循环量增 大,有利于矿物颗粒的悬浮及碰撞矿化。 模拟预测循环量、功耗、吸气速率及气含率与试 验条件下的对比如表2 所示。 表2C F D 预测参数与试验参数对比 T a b l e2 C o m p a r i s o no fp r e d i c t e dd a t a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i t s 参数 功耗/W 循环量/ m 3 r a i n 一1 茎墅篁 堡壅堕笙鎏堕笪 6 0 6 .05 7 0 .0 0 .6 8O .4 5 分析表2 可知,模拟能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很好 的预测出隔板叶轮的整体参数模拟功耗比试验值 大8 %,模拟循环量比试验值大1 0 %,模拟吸气速率 惹 值一 筹哪 堡 万方数据 2 0 1 8 年第6 期孟丽等自吸气浮选机隔板叶轮研究 9 1 与试验值相当,这表明建立起来的自吸气浮选机模 拟仿真策略相对比较正确,对浮选机运行过程中的 一些参数的预测能保证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隔板叶 轮与标准叶轮试验值的对比分析可知隔板叶轮功 耗大6 %,循环量大5 1 %,吸气速率小1 4 %,这表明 隔板叶轮循环量显著增加,吸气速率有所降低,功耗 略微增加,满足工业要求。叶轮区的平均气含率为 0 .3 5 ,与标准叶轮 0 .8 0 相比小5 5 %,这表明叶轮 区的气含率很低,这也就导致叶轮的搅拌功率较标 准叶轮大;下部叶轮采用后倾角度的叶轮型式,从理 论上计算后倾叶轮较前倾叶轮过流面积提高了 2 0 %左右,因此,在相同阻力的情况下,则可以加大 矿浆流量,从而强化了浮选机内的矿浆循环性能,进 而也提高了功耗;空气卷吸过程是上部叶轮卷吸的 空气与下部叶轮循环的液体在叶轮的中间位置接触 混合,并最终将气- 液混合物从叶轮的中间甩出,分 散到槽体内实现,最终实现空气卷吸过程。隔板叶 轮吸气量较标准叶轮小的原因在于叶轮的隔板阻 碍了上部气体与下部液体有效的混合,进而影响了 吸气过程。 3 结论 1 隔板叶轮循环量显著增加,吸气量有所减 小,功耗略微增加,槽体下部搅拌能力强有利于颗粒 的悬浮,叶轮设计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仿真结果与试验值的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模 拟策略的准确性,建立起来的仿真策略可以用于新 型叶轮的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 1 ] 沈政昌,卢世杰,陈东,等.J J F 一1 3 0 大型机械搅拌式浮 选机研究与设计[ J ] .矿冶,2 0 0 8 ,1 7 4 8 1 - 9 4 . [ 2 ] 陈飞飞,陈东,樊学赛,等.自吸气浮选机叶轮倾角的 试验研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7 增刊1 1 2 3 一1 2 6 1 4 3 . [ 3 ] 陈东.J J F 一1 3 0 m 3 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动力学研究[ J ]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0 8 6 4 9 5 1 . [ 4 ] 高喜潮,郑智学.J J F 型浮选机在金川集团公司选矿厂的 应用[ J ] .矿业工程,2 0 0 6 ,4 6 4 0 _ 4 1 . [ 5 ] 张鹏.4 5 m 3 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设计与应用[ J ] .洁净 煤技术,2 0 1 4 ,2 0 4 1 1 - 2 4 . [ 6 ] 樊学赛,史帅星,张明,等.基于C F D 方法的K Y F 型浮 选机叶轮后倾角度的影响研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 分 ,2 0 1 6 3 7 2 - 7 6 . [ 7 ] S H IS ,Y uY ,Y A N Gw ,e ta 1 .H o wf i e l dt e s ta n da n a l y s i so f K Y Ff l o t a t i o nc e l l b yP I V [ c ] .2 0 1 3I n t e m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o nP r o c e s s E q u i p m e n t , M e c h a t r o n i e s 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M a t e r i a lS c i e n c e ,W u h a n ,C h i n a ,2 0 1 3 2 0 0 _ 2 1 1 . [ 8 ] 刘春艳.浮选机流场数值模拟与相似特征参数的研 究[ D ] .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 0 0 9 . [ 9 ] 王刚,费之奎,丁光耀.基于F L U E N T 的浮选机搅拌叶 轮的选型[ J ] .矿山机械,2 0 1 3 ,4 1 4 9 5 - 9 9 . [ 1 0 ] R I E L L YCD ,E V A N SGM ,D A V I D S O NJF ,e ta 1 . E f f e c to fv e s s e ls c a l e u po nt h eh y d r o d y n a m i c so fas e l f - a e r a t i n gc o n c a v eb l a d ei m p e l l e r [ J ] .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i e n c e ,1 9 9 2 4 7 3 3 9 5 - 4 0 2 . [ 11 ] H A S S A NF A Y E D ,S A A DR A G A B .C F DA n a l y s i so ft w o . p h a s ef l o w i nW E M C O 3 0 0 m 3s u p e r c e l l [ J ] .S M E /C M A A n n u a lM e e t i n g E x h i b i tF e b r u a r y ,2 0 1 3 2 5 6 7 2 . [ 1 2 ] A C H O U R IR ,M O K N II ,M H I R IH ,e ta 1 .A3 DC F D s i m u l a t i o no fas e l f i n d u c i n gp i t c h e d b l a d et u r b i n e d o w n f l o w [ J ] .E n e r g yC o n v e r s i o n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 2 0 1 2 “ 6 3 3 - 6 4 1 . [ 1 3 ] 吼K O N ,MPS C H W A R Z .C F Dm o d e lo fas e l f - a e r a t i n g f l o t a t i o nc e l l 『J ] .F i f t h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o nC F Di n t h eP r o c e s sI n d u s t r i e sC S I R O ,2 0 0 6 11 1 3 - 1 5 . f1 4 ] H A S S A NF A Y E D ,S A A DR A G A B .C F DA n a l y s i so ft w o . p h a s ef l o w i nas e l f - a e r a t e df l o t m i o nm a c h i n e [ C ] .S M E A n n u mM e e t i n g &E x h i b i t ,2 0 1 2 2 1 9 - 2 2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