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井古铜矿冶炼技术及产品特征初探.pdf
第5 3 卷第3 期 2 0 01 年8 月 有色金属 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 V u l5 3 .N o3 A u g u s t 200 1 大井古铜矿冶炼技术及产品特征初探 李延祥1 ,王兆文2 ,王连伟1 ,韩汝玢1 1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北京1 0 0 0 8 3 ;2 .东北大学,沈阳1 1 0 0 0 6 摘要大井古铜矿以石器大规模开采铜锡砷银共生矿石,经过焙烧后直接冶炼成古银等成分的铜镉砷三元台金。发掘和 年代测定显示大井古铜矿至迟在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就已经得到开发。 关键词冶金史;炼铜技术;青铜 中围分类号T F S I ;K 8 7 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1 0 2 1 1 2 0 0 1 0 3 0 0 9 2 0 4 大井古铜矿位于赤峰市林西县官地乡大井村北 山南坡,地理位置为北纬4 3 。4 0 ’2 0 ”~4 3 。4 2 ’2 5 ”,东 经1 1 8 。1 8 ’~1 1 8 。2 0 ’,系原昭乌达盟地质队2 0 4 分队 于1 9 6 2 年发现的。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辽宁 省博物馆、林西县文化馆等单位对其进行过多次调 查,并于1 9 7 6 年7 月进行试发掘。冶金史学者朱寿 康、丘亮辉、高武勋先生及本文第一作者都曾到该遗 址及赤峰、沈阳等地进行考察。 1矿冶遗迹 1 .1 矿产特点 大井铜矿位于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南端,矿体 生成方式为裂隙充填式,系中温热液铜锡共生矿,并 伴生有砷、银等元素,铜、锡、银含量较高且成正比关 系,砷在矿石中分布普遍,但含量变化比较大“J 。 矿区地表岩石赫石化强烈,为找矿标志。矿体 露头氧化淋失强烈,呈现褐紫褐色铁帽,含孔雀 石、蓝铜矿,铜品位最高4 .2 5 %,锡品位最高 1 .3 9 %,未见次生富集带。氧化带 铜氧化率大于 3 0 % 深度仅据部分钻孔的2 4 个样品分析定为3 4 ~6 0 .5 m ,中值为4 7 m ,混合带 铜氧化率1 0 %~ 3 0 % 深度为4 7 ~7 8 m ,下界定为6 2 m 。混合带之下 为原生带【“。 原生矿石铜品位平均1 .8 4 %,最高1 3 .4 %;锡 品位平均0 .5 1 %;砷品位平均0 .8 3 %,最高 1 4 .6 8 %;银品位平均1 0 9 .1 9 /t 。矿石类型以含锡 石、毒砂的黄铁矿一黄铜矿为主,约占总储量的 9 5 %以上。锡以锡石为主.少量为黄锡矿。砷以毒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0 0 7 4 0 0 9 收稿日期2 0 0 i 一0 6 0 4 作者简介李延祥 1 9 6 2 ,男,博士,副研究员 砂为主,极少量为砷黝铜矿。银以银黝铜矿为主,少 量为辉银矿。在长2 k i n 、宽l k m 的矿区内,共发现 矿体1 1 4 个,矿体续性较好,以不规则脉状为主、串 珠状、扁豆状次之。各矿体之矿石构造、矿物组合及 化学成分大同小异u j 。 1 .2 采矿遗迹 古矿冶遗迹占地约2 .5 k m 2 ,地表可见露天采槽 4 7 条,经地质队不完全清理统计,开采长度累积达 1 5 7 0 m ,最大开采长度2 0 0 m ,最大开采深度2 0 m ,最 大开采宽度2 5 m [ 1 j 。试发掘共出土和采集了各类 采矿石器约1 5 0 0 件⋯2 。所见石器可分为钎、锤、环、 球、盘及研磨器等类型,其中的钎、锤、环又分多种亚 型,分别作为采矿、选矿工具。石器主要以附近河道 中的花岗岩、玄武岩砾石为原料,根据用途打磨成 形。所有钎、锤等石器中部都磨有一圈凹圈,以利绑 扎木柄。最大石锤重7 ,5 k g 【2 1 。 1 .3 冶炼遗迹 在4 号采槽南2 0 m 处的东西向山沟南发现冶 炼遗址。遗址随山势形成8 个平台,每个平台面积 约5 m 2 。8 个平台共发现1 2 座炼炉遗迹。可分为多 孔窑形和椭圆形炼炉两种【2J 。 多孔窑式炼炉4 座,位于西侧,直径1 5 0 ~ 2 0 0 c m ,上面覆盖的红烧土块层中布满孔口和弯曲 的孔道,孔径8 ~1 0 c m 。在其中的两座炉的西南部 发现圆形土坑,直径8 0 ~1 5 0 c m ,深6 0 ~8 0 c m ,坑壁 近于垂直,内填灰土,并有陶片出土,坑壁上有多个 小孔和架设横木的痕迹。圆形土坑紧临多} L 窑形炼 炉,发掘者认为是鼓风装置的遗迹【2J 。 椭圆形炼炉5 座,位于东侧,其中2 号炉的遗迹 最为清晰,残存红烧草拌泥炉壁高2 0 c m ,厚1 0 ~ 1 2 c m ,拱形炉门开在低洼的西北方向,高约2 0 c m , 万方数据 第3 期李延样等大井古铜矿冶炼技术及产品特在初探9 3 宽约1 0 e r a ,炉口残存部分长轴1 2 0 c m ,短轴8 0 c m , 炉内及周围遗留有粘附炉渣的炉壁残片、炉渣和木 炭块等o “。 在5 号炉址旁的灰土层中发现陶质兽首鼓风管 1 个。管长3 3 c m ,首部内径7 c m ,中部外径6 c m ,尾 部稍残,管首外焦结有炉渣。在4 号炉址附近还出 土7 块小陶范残块,5 块为外范,2 块为内范1 2 ’3J 。 在4 号采槽西北方约3 0 0 m 处,有一长2 5 0 m 、 宽5 0 m 的南北向山坳台地,其上布满表面焦结有红 褐色草拌泥痕迹的炉渣1 3 l 。 在6 号矿体附近表土层中发现过一圆形残破炼 炉,直径3 0 ~4 0 c m ,残留烧红炉壁厚约1 c m ,内壁粘 附炉渣,局部生有绿色铜锈,底部残缺【4 ] 。 1 .4 文化特点 在4 号采槽附近发现房址三处,其中一处尚遗 留有采矿石器2 0 0 余件。房址中还发现骨镞、骨刀、 钻孔甲骨,燧石镞、刮削器,铜镞、铜凿等物品心j 。4 号采槽局部发掘分出上下两个文化层,上层厚2 0 ~ 8 0 c m ,所出为加砂红陶。下层所出为加砂灰陶,也 有磨光黑陶,但为数较少。在下层堆积中还夹杂有 大量兽骨、木炭,兽骨中大部为猪骨、羊骨,也有鸟 骨、鹿骨、蚌壳等”J 。 1 .5 年代测定 对房址等出土的木炭样品C “年代进行过测 定。北京大学考古系实验室测定,压在4 号采槽上 的房址K 4 T 2 F 2 堆积中木炭 北大编号B K 7 7 0 2 4 距今2 7 2 04 - 9 0 年;K 2 T 4 上层炼炉旁木炭 北大编 号B K 7 7 0 2 8 距今2 8 9 0 1 1 5 年。中国社科院考古 所实验室测定,4 号采槽K 4 T 上层木炭 考古所 编号Z K 0 4 1 1 距今2 7 8 0 1 0 0 年;4 号采槽上房址 K 4 T 2 3 F 2 堆积中木炭 考古所编号Z K 0 4 1 2 距今 2 7 2 04 - 8 5 年[ “。 2 分析结果 2 .1 矿石分析 辽宁省地质局实验室对原生矿石进行过分析 表1 [ a l 。对在采槽底部采集到的矿石进行主要成 分分析 表2 。对表2 中的矿石进行矿相鉴定,并 配合以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R 1 主要矿物为黄 铜矿,其次为黄铁矿、铜蓝、褐铁矿、毒砂、锡石,脉石 矿物以石英为主。R 2 主要矿物为蓝铜矿、硅孔雀 石、锡石、褐铁矿,有少量硫化矿物包裹在石英颗粒中。 表1 矿石分析结果【4 l /% T a b l elC h e m i c a la n a l y s e so fo r ∞c o l l e c t e db yg e o l o g i c a lm m 表2 采集矿石分析结果/% T a b l e2C h e r n i c a la n a l y s e so f0 1 “ 0 8c o l l e c t e d b ya u t h o r s 样号c us nA sS A g / g t ‘ s 】qN 2 0 3 T h R 178 024 902 7 1 01 7 301 97 066 41 40 0 R 21 88 048 40 .8 301 31 5 4 4 .098 702 993 0 2 .2 炉渣分析 考察所获的大块炉渣都是和炉壁粘结在一起 的,炉渣与炉壁的结合处多气孔,偶见未熔化脉石 块,炉渣表面和断面常见大小不一的金属颗粒。将 炉渣从其所粘附的炉壁上剥离后,把肉眼可见的较 大合金颗粒检出,然后分别制成电镜样和粉末样,进 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部分元素含量化学分析 表 3 。 表3 炉渣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与部分元素含量化学分析 T a b l e3C h e m i c a la n dS E Ma n a l y s e so fs l o ga n df u r n a c ew a l l 注扫描电镜分析面积约2 0 r a n l z 。 万方数据 有色金属第5 3 卷 2 .3 合金颗粒分析 对表3 炉渣取样中挑选出粒径为l ~3 m m 的大 合金颗粒进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表4 。分析中还 发现白冰铜和纯银颗粒,一些合金颗粒含有B i 、S b , 表4 中没有列出。 表4 炉渣中大台金颗粒扫描电镜分析/% T a b l e4S E Ma n a l y s e so fb i gp r i H si ns l a g 注昕有数据皆采用面扫描方式获得。 3 讨论 3 .1 开采矿石的性质 地质队清理的采槽摄大深度为2 0 m ,而氧化带 底限为3 4 ~6 0 .5 m ,中值为4 7 m 。据此,古代开采矿 石应属氧化矿石,即矿石中铜的氧化率大于3 0 %,硫 化率低于7 0 %的矿石。考虑到现代勘探过程中经常 发生因矿样放置过久而氧化率增加,不同方法确定 的氧化带、混合带下限误差为1 ~2 倍,相分析划定 的氧化带、混合带下限偏低,把硫矿石误为混合矿 石,混合矿石误为氧化矿石的事实【6J ,以及古代开采 对矿脉氧化的加速作用,完全有理由认定古代开采 的矿石既有氧化带,也有混合带和原生带的矿石。 表2 分析的是古矿坑底部采集的矿石,其中的R l 含 硫量大于1 0 %,矿相鉴定发现黄铜矿、黄铁矿等硫化 矿物,表明该样品为原生矿石。 3 .2 冶炼技术类型 从上一节的论述可知,古代开采的矿石最保守 的估计也应是氧化率比3 0 %大不了许多的氧化矿 石。这种矿石要么先死焙烧脱硫,再人炉进行还原 熔炼成铜;要么先人炉炼成冰铜,再将冰铜焙烧脱硫 后炼成铜。前一种方法仅排出还原渣,后一种方法 则排出大量的冰铜渣和少量的还原渣。表3 中6 个 炉渣的铜硫比有6 个远大于4 ,只用1 个 S 6 略低于 4 ;表4 中7 个对应炉渣中的大合金颗粒分析未见低 品位冰铜颗粒,只见数量众多的合金颗粒和白冰铜 颗粒。这些事实表明这些炉渣都是还原渣,据此可 以断定古代使用的冶炼方法是前一种,即采用矿石 死焙烧后再还原熔炼的方法。从冶炼遗址发掘资料 看,那种多孔窑式炼炉应是对矿石进行死焙烧的焙 烧炉。推测矿石的焙烧过程大致如下首先在选定 的炉址上挖一直径1 .5 ~2 .0 m 炉坑,分层堆放木柴 和经过手选得到的块状富矿石及淘选获得的碎矿制 成的矿团,然后以草拌泥将矿石堆封涂起来,在封泥 侧面和顶部留下若干直径8 ~1 0 c m 的圆7 L 作为通 风、排烟和散热通道。在矿堆旁另挖一直径0 .8 ~ 1 .5 m 、深0 .6 ~0 .8 m 的坑,以架设皮囊之类的鼓风 装置。点火后鼓风至矿石着火温度,此后矿石氧化 放出的热量足以维持反应自动进行。反应停止后即 可扒取焙烧矿进行冶炼。 在焙烧过程中,铜、铁、锡、银的硫化物理论上应 皆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硫被脱除。毒砂、砷黝铜矿 在焙烧时发生分解、氧化,砷大部分被脱除,小部分 以残留于焙烧矿中,最后进入冶炼产品中。 3 .3 产品特征 表4 中大台金颗粒绝大部分都含有铜锡砷等, 但含量变化甚大。就正常冶炼过程而言,与冶炼产 物紧密接触的状态良好的炉口放出渣中机械夹杂的 较大金属颗粒可以代表冶炼产物。但表3 、表4 的分 析的炉渣不是状态良好的炉口放出渣,而是在炉料 熔化下降过程中粘结在炉壁上的挂渣.其中裹携着 的是正在生成和汇合的合金颗粒。矿石中矿物组合 不同,导致刚刚被还原出来的合金颗粒成分不同,炉 渣熔化状态不良、混合不充分妨碍了各种成分的台 金颗粒汇合,结果造成表4 中那样较大的合金颗粒 成分的不同。这些合金颗粒只有汇合在一起才能代 表冶炼产物。由于矿石焙烧脱硫不完全,可能导致 部分炉次的冶炼产物中除了含铜锡砷银的合金外, 还会形成一定数量的白冰铜。部分炉渣含硫较高 S 6 、炉渣中发现较大白冰铜颗粒所反映的应是此 种情形。上述情况造成从炉渣分析结果直接地定量 判断冶炼产品成分的困难。 按矿石平均含铜1 .8 4 %,含锡0 .5 1 %,含砷 0 .8 3 %,含银1 0 9 .1 9 /t 计,则平均铜锡比为3 .6 1 ,铜 砷比为2 .2 2 ,铜银比为1 7 0 。大量矿石经过选矿后 ;一嘶惦凹陀如弛2∞∞丌∞拍弭n卯让 一0 0 0 0 O 0 1 l 0 O O 0 O 0,,O 0.三H“咐晒∞“∞呻地∞体弛∞挖虻%”他 一0 l O O O O 0 0 O U 0 0 0 2 l 0 O 0一站豇坤跎孵∞∞鲫弛勰钉盯∞帅宝““ 一l 1 l l 0 1 0 0 0 1 1 l O 2 1 l l 0熹篙拨焉溜留篙嚣篙~ m ⅢⅢm m N∞呻的∞盯勰瞄伸Ⅲ胛m m s∞””凹札叭叭}叽L如m H u L 如”L“嘶蛇M捞踮卯弛”卯鸵∞卵∞叭北加0以驺硒“叭吣“““舯“以虾驺以2以∞ 号一。 2 3 4 5 6 7 洋一K K K K K K K 万方数据 第3 期李延祥等大井古铜矿冶炼技术及产品特征初探 9 5 各元素绝对含量增加,但上述相对含量不变,可作为 讨论产品特征的基本依据。 热力学性质决定铜比锡易于还原。表3 中炉渣 基体电镜分析的铜含量都比锡含量低,化学分析的 铜锡比最低者 S 6 为0 .1 7 ,最高者 S 8 为3 .0 3 ,平 均为1 .2 7 ,远低于矿石平均铜锡比3 .6 1 ,反映的正 是锡的还原率低 残留率高 的事实。因此,炉渣中 的铜锡比低于矿石中的铜锡比,产品中的铜锡比低 于矿石中的铜锡比。同样地,银比锡更易于还原,绝 大部分银将进入产品中。 砷是挥发性较强的元素,在焙烧过程中必然有 很大部分被脱除。毒砂 F e /L s S 、砷黝铜矿 C u A s S 3 在焙烧时发生分解、氧化,大量砷以A s 2 0 3 形式挥 发,少量砷以n M e O A s 2 如形式残留下来,现代采用 高砷硫化物精矿制取A s 2 0 3 时,砷的残流率为5 %~ 1 0 %。在古代焙烧条件下,砷的残留率可能大一些, 如按1 0 %~1 5 %计,则焙烧矿的铜砷比上升为1 5 ~ 2 2 。冶炼含砷1 %~2 %的氧化矿时,砷的回收率几 乎是1 0 0 %【7J ,据此冶炼产品中铜砷比应与焙烧矿的 铜砷比相同。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定性地指出对死焙烧矿石 进行的还原冶炼的产物 包括可能存在的白冰铜在 内 铜锡比高于3 .6 l ,铜银比高于1 7 0 ,铜砷比约在 1 5 ~2 2 之间。 如果冶炼末产白冰铜,则其产品的成分直接受 上面数据约束。 如果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白冰铜,则其下的合金 成分就会因缺铜而富锡。此时锡究竟富集到何种程 度,当视进入还原冶炼的炉料中硫的含量而定,硫越 多则白冰铜越多,合金中的锡越富集。此时合金中 [ 1 ] [ 2 ] [ 3 ] [ 4 j 【5 ] [ 6 ] [ 7 j 的铜锡比庙低于而不是高于3 .6 1 ,铜银比也会比 1 7 0 更低。从表4 分析结果看,无论冶炼产品铜锡含 量有何变化,其银的含量都应在2 %以下。 鉴于存在上述复杂情况,目前只能认定大井古 铜矿冶炼产品是含显量银的铜锡砷三元合金,并含 有锑铋等微量元素。 3 .4 研究意义 大井古铜矿是我国最早发现发掘的古铜矿冶遗 址,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直接以共生矿冶炼青铜 的古矿冶遗址。按开采总长度1 6 0 0 m ,平均开采深 度1 0 m ,平均开采宽度4 m ,矿石密度2 .5 t /m 3 计算, 则开采矿石总量为1 6 万t 。按铜平均品位为2 .0 % 计,则相当于冶炼出了纯铜3 2 0 0 t 。 已发掘的古矿冶遗址文化层分上下两层。作为 主要发掘对象的上层出土的加砂红陶和“c 年代均 属夏家店上层文化,因此发掘者认定“这个古矿址部 分应属夏家店上层文化”。下层出土有灰陶、加砂灰 陶、磨光灰陶等。从下层文化层存在这一事实看,大 井古铜矿在夏家店上层文化之前就已开发了。6 号 矿体附近发现的直径3 0 ~4 0 c m 的炼炉可能代表着 另一种更为原始的早期冶炼技术。 辽西地区是中国较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地区之 一。对大井古铜矿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发掘和研究, 特别是探明数千吨性能优良的青铜使用范围和年 限,对揭示辽西地区早期文明起源和发展历程都有 重要意义。作为北方地区最大的锡矿床的一部分, 大井古铜矿的原生矿平均锡品位达0 .5 1 %,氧化带 锡品位最高达1 .3 9 %,是很富的锡矿,这对探讨中国 商周时期锡料的产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参考文献 中国地质档案馆藏第5 6 7 4 6 号地质档案[ z ] 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文物资料丛刊, 7 1 3 8 吴宗信.林西文史资料 1 [ Z 】1 3 0 丘亮辉,朱寿康.辽宁省林西县大井古铜矿遗址调查[ 刚,1 9 7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 1 9 6 51 9 9 1 [ M ]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9 25 4 中国地质档案馆藏第3 7 6 5 3 号地质档案[ z ] T y I e c o t eRF .AH i s t o r y0 1M e t a l l u r g y f M ] .L o n d o n T h eM e t a l sS o c i e t y ,1 9 7 9 7 万方数据 S M E L T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O FD A J I N GA N C I E N TC O P P E RM I N I N GA N D S M E L T I N GS I T EI NC H I F E N G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R E G I O N L IY 口M “9 1 ,W A N G a ⋯n2 ,W A N GL i a n u F i l 。H A N R u b i n l lU n ㈣Ho f i , ㈣n d l “n 蝴B e l t i n g ,B e o i n g1 0 0 0 8 3 ,C h i n d ;2N o r t h m 5 t e T - nU n i v e r d t y ,s h e n y a ”g1 1 0 0 0 6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D a j i n gs i t e .1 0 e a t e da tN 4 3 。4 0 ’2 0 ”~4 3 。4 2 ’2 5 ”,E l l 8 。1 8 ’~1 1 8 。2 0 7 a n dd a t e db a c kt o3 0 0 0 B P ,i st h ef i r s t c o p p e rm i n i n ga n ds m e l t i n gr u i ne x c a v a t e di nC h i n a ,a n dt h eo n l ys i t ei nt h ew o r l dt h a tm i n e da n ds m e l t e dC O e X i s t i n Ro r e st Op r o d u c eb r o n z e .4 7m i n i n gp i t sw i t ha b o u t1 5 0 0s t o n et o o l sw e r ef o u n da n dc o l l e c t e di na n a r e ao f 2 .5 k m 2 .T h et o t a lc o p p e ra m o u n to fa n c i e n tm i n i n gw a se s t i m a t e da b o u t4 0 0 0 t .E x c a v a t i o n si n c l u d i n gf r a g m e n t s o fs u l f i d eo r e ,s l a ga n df u r n a c ew a l lh a v eb e e ne x a m i n e db yS E Ma n dc h e m i c a la n a l y s e s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t h ec h a l c o p y r i t e c o n t a i n i n gc a s s i t e r i t e a n d a r s e n o p y r i t e w a sd e a dr o a s t e da n dt h e np u t i n t os m e t t i n g .C o m p o s i t i 。n so f t h es l a ga I t a e h e d t O f u r n a c e w a l lc o n t a i n % C u 0 .8 2 %~2 .7 5 %,S n l .2 9 ~4 .8 9 ,A s 0 .1 7 ~1 .4 0 .F e O3 9 .3 ~4 6 .4 ,A l ,0 46 .I ~1 3 .4 ,S i ] 22 6 .7 ~3 6 .4 ,C a O2 .8 ~8 .5 4 ,A g8 4 ~8 6 0 g /t .M a n yp r i l l s i nt h es l a gs h o wt h a tt h ef i n a lp r o d u c tw a sC u S n A sa l l o yc o n t a i n e de x c e p t i o n a l l yh i g hc o n t e n t so fs i l v e r ,a n t i ‘ m 。n ya n db i s m u t h .I tw ∞s u g g e s t e dt h a tD a j i n gs i t eb e l o n g st Ot h eU p p e rX i a j i a d i a nC u l t u r e ,b u tt h ec o n t e x to f t h er u i ni n d i c a t e dt h a tt h e r ee x i s t e dm o d ee a r l /m i n i n ga n ds m e l t i n gr u i n s .A st h eb i g g e s tc o p p e ra n dt i nr e s o u r c e i nC h i l e n ga r e a ,D a i i n gs i t en e e d st ob er e s e a r c h e di nt h ef u t u r e . K E YW O R D S 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 ,h i s t o r y ;m i n i n g ,c o p p e r ;s m e h i n g ,b r o n z e 。 廿_ 、产叫、u 、妒_ 、q 一。、廿。吣喵 、p _ ≯、一≯、q 坩呻 ,、产峥_ 廿口、、一p 叫V 、4 灶一一 ‘上接第9 1 页C n n t i a u e d t o mp9 1 干扰少,操作简单,分析流程短,结果稳定可靠。与 2 .4 原子吸收法与容■法结果对照 容量法测定结果的对比见表4 。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低含量氧化铜,灵敏度高, 表4 容量法与原子吸收法测定低含■氧化铜结果对照 T a b l e4D e t e r m i n i n gr e s u l t sc o m p a r i s o no fA A sa n dv o l u m e t r y 容量法5 30 .0 5 9 0 .0 3 40 - 0 5 000 2 500 0 6 1 3 - t 0 。4 6 躁子吸收法5 5O0 5 1 O0 4 l00 4 60 .0 i 0 0 .0 。24 3 容量法5 6 01 0 400 7 300 9 400 3 1 00 1 01 14 1 1 竺堡兰墨些垫兰 竺 塑 坐j 三一 3 结语 嚣犁裂黜慕篇罂’凝嘉筹 以3 %硫酸溶液浸出矿样,1 %无水亚硫酸钠作 标准偏差4 .3 %- - 4 .5 %,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L O WC O N T E N TO X I D EC O P P E RM I N E R A L SI NC O P P E RO R E B YF L A M EA T O M I CA B S O R P T I O NS E P E C T R O M E T R Y 2 } 丑,C a i y u a n f D e w i n g C o p p e r M i n e .D e w i n g3 3 4 2 2 4 ,J i a n g w i ,C h i n a A B s r r R A C T C o p p e ro r es a m p l e sc o n t a i n e da f e wo fo x i d ec o p p e rm i n e r a l si sl e a c h e di ns o l u t i o no f3 %H 2 S 0 4a n d1 % N a z S 0 3f o r4 5 m i n .T h ec o p p e r i ns o l u t i o n i s d e t e r m i n e db y f l a m ea t o m i ca b s o r p t i o ns p e c t r o m e t r y ,t h e nc o n t e n t o f o x i d ec o p p e rm i n e r a l si so b t a i n e d .S t a n d a r dd e v i a t i o ni sb e t w e e n0 .0 0 2a n d0 .0 0 4 ,a n dr e l a t i v es t a n d a r dd e v i a t i o ni s4 .3 %~4 .5 %. K E YW O R D S c o p p e ro x i d e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l e a c h i n g ;a t o m i ca b s o r p t i o ns p e c t r o m e t r y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