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溶胶制备研究.pdf
纳米金溶胶制备研究 张聪惠, 兰新哲, 刘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 摘要以水为分散介质, “ 为分散剂, 抗坏血酸作还原剂, 用较高浓度的氯金酸溶液, 在弱酸性条件下, 通过化学还原法 制得球状、 最大粒径为 作者简介张聪惠 (049/ ) , 河北新乐县人, 工程师, 硕士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 各种纳米颗粒 的不同性质已逐渐为人们所了解 [0] 。目前对于纳 米金溶胶的研究工作已有不少报道, 但主要集中在 国外; 国内仅有很少一部分关于纳米金颗粒制备的 研究, 在其应用方面则更少。通过对纳米金制备方 面的文献研究发现 所用反应物浓度较低, 操作条件 繁琐 [ ] , 使得制备成本过高, 大大限制了纳米金 的应用。 提出了用 ,-./溶液, 以 “ 为保护剂、 抗 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取纳米金溶胶的方法。在文献研 究的基础上, 探索了还原剂用量、 分散剂用量、 介质 1, 值、 温度等因素对金粒度的影响, 成功制成了最 大粒度小于 -,; , 为使反应完全, 加入过量 -,;。目的之一在 于增大反应物过饱和度, 加快成核速率; 另一目的是 通过过量的抗坏血酸起到稳定胶体的作用。 取抗坏血酸与金的摩尔比 0Y0 2 00Y0 分别进行 探索性试验。结果显示 0Y 0 的比例下生成颗粒较 大, 平均粒径约为 I7JZZ;[D KJ6AD “O.83/,11.V 综合考虑成本及还原效果, 选择还原剂 12 (摩 尔比) ; 5 .还原时间的影响 还原时间的影响见表 。试验中还原时间取 “6。 表 * 还原时间的影响 ; 常温; IJI 12 (质量比) ; 。 .,分散剂用量的影响 采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IJI) 作保护剂, 不仅 能有效的阻止颗粒团聚缩小金粒的尺寸, 而且可使 制得的金溶胶有很好的分散性。IJI 保护金粒不 团聚是因为 12 K与 IJI 形成配合物, 产生静电位 阻作用。金颗粒晶核形成后, 因金是疏水性的, 所以 被 IJI 的疏水链包裹, 极性的含氧和氮原子的五元 环朝向溶液, IJI 使金颗粒很好的悬浮在溶液中, 避免了金颗粒间的团聚。 试验考察了 IJI 12 的质量比从 FE L 变到 DL 时, 超细金粒粒径的变化, 其它的条件分别为 抗坏血酸金的摩尔比为 , 常温,[12 K] ; M N, 还原时间取 F“6。从试验结果来看 (见图 ) , 当比 例低于 L 时, 金粉粒度较大; 当比例介于 L 至 EL 之间时, 金粉的粒度小、 分散性好; 当比例高 于 EL 时, 有沉淀出现。 当保护剂的用量低于 L 时, 不能良好的润湿 颗粒表面, 使得颗粒的亲水性较差, 因此粒度较大; 当比例高于 EL 时, 金粒径不再减小, 反而略有增 加, 是因为颗粒之间形成了絮凝结构 [] 。试验结果 证实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有一个最佳值, 这时分散、 稳 定程度最大, 润湿最佳, 当超过这一浓度时, 固体表 面的亲水性反而下降, 不利于润湿和分散。因此在 粉体颗粒尺寸测定过程中, 应选择最优分散剂用量, 以达到最佳的分散状态。综合考虑成本及效果, 选 择保护剂 12 (质量比) ; 。 .-介质 /0 值 固定其它条件 抗坏血酸金 (摩尔比); , 常 温,[12 K]; M N, 还原时间 F“6, IJI 12 (质 量比) ; ,,G 值在 O E 之间变化, 考察,G 值对粒 径的影响 (见图 M) 。结果表明, 还原体系,G P Q 时, 反应基本不进行; 而,G 介于 M O Q 时, 有团聚现象; ,G 在 O M 之间时, 反应效果良好。而此还原体系 本身的,G 值介于 O M 之间, 因此, 操作时不需调 节 ,G 值。 .1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粒度的影响 (见图 D) 是相当显著的, 在 反应中考察了 R O S 的反应情况。在温度的 单因素考察中, 发现温度较高 (S) 时反应速度虽 然很快, 但在反应器底部能看见黑色沉淀物, 透射电 镜下观察分析结果表明, 颗粒有大量团聚, 且团聚体 已超过 F6。在 RS 时, 金颗粒团聚则非常少, 最大的颗粒不超过 F6, 其中大多数颗粒都小于 F6。 , 所以选择 R B (63.5734) ,36L 3;O0,73.57, (CD) 67 8-24’/4L -/44/,.,7;““;38-/7O- 3-L 增刊张聪惠等 纳米金溶胶制备研究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