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泥沟水源地可持续开采量.pdf
第6 l 卷第4 期 2 009 年11 月 有色金属 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 V 0 1 .6 1 ,N o .4 N o v e m b e r .2009 清泥沟水源地可持续开采量 邢立亭1 ”,刘元章1 ’3 ,刘莉2 ,张建芝2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安全与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2 .济南大学城市发展学院,济南2 5 0 0 2 2 摘要以清泥沟水源地为例.分析可持续开采量的涵义,认为可持续开采量是在确保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维持地质环境稳 定的前提下,地下水系统能提供当今时代和未来时代均可以持续利用的最大水量。在计算水源地允许开采量4 .6 2 万m 3 /d 的基 础上,以水位、水质和岩溶塌陷为约束条件,采用数值法评价清泥沟地下水系统的日,持续开采量为2 .3 7 万m 3 /d ,为清泥沟水源地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环境工程;可持续开采量;允许开采量;水位约束;地下水系统 中图分类号x 5 2 3 ;X 8 2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 0 0 1 0 2 1 1 2 0 0 9 0 4 0 1 7 6 0 4 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地下水是重要的供水水 源,目前,地下水开采诱发了诸如岩溶塌陷、海水入 侵、地面沉降、名泉断流等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 害。因此,对地下水水源地可持续开采量及评价原 则有必要做深入的探讨研究。 l 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的含义 自1 9 1 5 年提出地下水可开采量[ 又称允许开采 量 s a f ey i e l d ] 的概念以来⋯,一直在探讨着允许 开采量的定义,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D a v i d K e i t hT o d d 提出的地下水永久开采量 P e r e n n i a l Y i e l d 的概念旧J ,美国地调局 U S G S 的W i l l i a mM . A l l e y 等人认为“ ’,允许开采量通常是指地下水的可 持续开发的量值 “s a f ey i e l d ”c o m m o n l yi su s e di ne f - f o r t st oq u a n t i f ys u s t a i n a b l eg r o u n d w a t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即在可接受后果条件下的最大开采量 m a x i m u mp u m p a g ef o rw h i c ht h ec o n s e q u e n c e sa r ec o n s i d - e r e da c c e p t a b l e 。1 9 7 8 年B o u w e r 给出允许开采量 S a f ey i e l d 的定义包括三部分,即等于含水层补给 的开采量 N o r m a lS a f ey i e l d 、经济上安全的开采量 e c o n o m i cs a f ey i e l d 和法律上许可的开采量 1 e g a l s a f ey i e l d H 】。国内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 B 5 0 0 2 7 2 0 0 1 中将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a l l o w a 一 收稿日期2 0 0 9 0 3 2 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0 6 7 2 1 5 8 ;中荷合作项目 “中国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设”;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T N K 0 8 0 6 作者简介邢立亭 1 9 6 6 一 ,男,山东即墨市人.研究员,博士生,主 要从事水文地质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b l ew i t h d r a w a lo fg r o u n d w a t e r 定义为,通过技术经济 合理的取水方案,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 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 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 环境地质现象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 元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水量1 。 经过多年不断探讨,“在经济、技术合理,不破 坏原来水质、不产生不良环境后果前提下可以从地 下含水层系统中抽取的水量”的理念被广泛接 受∞1 ,但是,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产生的生态和地质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F r a n s 等的研究表明1 ,即使实 际开采量远低于允许开采量,也会发生同样的生态 或地质环境问题,也就是说,开采地下水不可避免地 要产生一定的负效应。因此,出现了可持续开采量 的概念,B r u d t l a n d 在1 9 9 7 年定义可持续开采量为 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开发要考虑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ot a k ei n t oa c c o u n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a n ds o c i a li s s u e sa n dl o n g t e r mp r o t e c t i o no fr e - s o u r c e ,这一定义源自可持续理念但没有直接提及 地下水 N o ts p e c i f i c a l l yr e l a t e dt og r o u n d w a t e rb u t t h e o r i g i no f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c o n c e p t 哺1 。S o p h o c l e o u s 给出 的定义为可持续开采量主要源自地下水储存量,但 最终来源于诱导补给量,如地表水体的消耗,可持续 开采量必须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因此可持续开采 量应当小于允许开采量 S u s t a i n a b l ey i e l dm u s ta l l o w f o r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o f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 r e f o r es h o u l d b el e s st h a ns a f ey i e l d ,同时S o p h o c l e o u s 指出数值 模型是确定和识别天然补给量与诱发补给量的最佳 万方数据 第4 期 邢立亭等清泥沟水源地可持续开采量 1 7 7 方法‘9 。】。 由此可见,允许开采量不同于可持续开采量,虽 然不同学者给出的定义表述不尽相同,但是不同程 度强调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可持续开采量 S u s t a i n a b l eY i e l d 的实质是在生态与环境承载力允许的条 件下可以永续开采的地下水量,它不挤占维持生态 和地质环境稳定所需的水量,其可开采量在经济、技 术合理理念下进一步突出了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目 标,强调在生态和地质环境友好模式下的地下水可 利用量‘6 - 儿‘1 引。 综上所述,可持续开采量可定义为在保证生态 环境良性循环和维持地质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地下 水系统能提供当今时代和未来时代均可以持续利用 的最大水量。可持续开采量强调水资源利用、环境 保护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 2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评价原则及评 价指标. 地下水资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 属性,同时还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敏感因子、灾害因 子、地质营力与信息载体,因此,地下水可持续开采 量评价应兼顾三个原则。 1 可持续利用原则。地下水具有资源供给功 能、生态环境维持功能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因此水 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水 资源的利用应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协 调一致“。 2 以丰补欠合理调控的原则。地下水系统具 有强大调蓄能力,合理调控地下水位,可以充分利用 地下水系统储存资源的调节功能,解决水资源在时 间上分配不均的问题。 3 三水转化,统一评价的原则。地表水、地下 水与大气降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统一体,充分 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防止水量重复计 算,按照地下水系统进行地表水、地下水统一评价。 3清泥沟地下水系统研究实例 3 .1 地下水系统特征 研究区位于莱芜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6 8 2 .1 1 m m ,年内降水分配不均,7 0 %的降水量集中 在雨季,主要河流为汶河。本区为低山丘陵区,地势 南高北低,标高2 0 0 5 0 0 m 。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 系、奥陶系、寒武系及太古界泰山群。研究区为一相 对独立的地下水系统,总面积5 8 k m 2 ,南边界为地表 分水岭,岩性为泰山群变质岩。东边界为高峪铺阻 水断裂,北边界为清泥沟阻水断裂,西边界为大龙门 阻水断裂。上寒武系凤山组一中奥陶系马家沟组灰 岩、白云质灰岩和泥质灰岩是研究区具有供水意义 的主要含水层。清泥沟水源地岩溶发育富水性强, 单井出水量一般大于3 0 0 0 m 3 /d 【1 6 ] 。岩溶水主要补 给来源有大气降水人渗、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沿 地层及地形倾向由南向北运动,天然条件下岩溶水 向灰岩之上的第四系砂砾层排泄,2 0 世纪7 0 年代 清泥沟水源地开发后,泉水消失,人工开采是目前岩 溶水的主要排泄途径,最大开采量达5 6 0 0 0 m 3 /d 。 3 .2 允许开采量评价 清泥沟地下水系统地下岩溶发育,沿河床覆盖 砂砾石层,砂砾石与石灰岩直接接触,具有同一水 位,砂砾石厚度最大达3 4 m ,汶河属渗漏型季节性河 流,雨季河水除部分补给岩溶含水层外,大部分河水 汇入葫芦山水库,水库总库容量9 1 5 万m 3 ,因此清 泥沟地下水系统具有较强的调蓄能力,依据以丰补 欠、三水转化的原则计算清泥沟地下水系统总补给 资源5 0 2 8 9 m 3 /d “。 , 1 9 7 3 年底清泥沟水源地投产,地下水水位开始 下降。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莱芜钢铁集团规模扩 大,需水量大增,在连续2 年降水偏少的情况下, 1 9 8 8 年6 月水源地各开采井动水位标高在2 0 0 .9 6 2 1 3 .8 7 m 之间,丰水期1 0 月份,水位恢复至 2 3 5 .4 6 m 以上。2 0 世纪8 0 年代地下水系统进入新 的动态平衡状态,地下水位并未呈现持续下降,根据 表1 水位、降雨量与水源地开采量资料,建立回归方 程如式 1 所示,式中日为枯水期水位标高,Q 为年 平均开采量,P 为前一年的降雨量。 H 2 4 2 .3 7 9 6 0 .o 0 0 9 6 6 5 9 Q o .0 0 9 0 3 3 8 P 1 考虑三水转化、以丰补欠原则,以开采井群中心灰 岩顶板标高2 0 3 .8 m 为水位约束,按照多年平均降水量 6 8 2 m m 计算,水源地允许开采量4 6 2 2 6 m 3 /d 。 自1 9 7 3 年至2 0 0 4 年,3 0 多年来清泥沟水源地 地下水支撑莱芜钢铁集团发展,虽然沂7 号孔附近 出现岩溶塌陷川,供水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塌陷的危 害相比依然巨大。地下水位动态在丰水期依然恢复 到2 3 5 m 以上,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说明评价结果基 本正确,满足G B 5 0 0 2 7 - 2 0 0 1 规范的要求“ 1 。 万方数据 1 7 8 有色金属第6 l 卷 3 .3 清泥沟水源地开采的环境损害 按照设计的允许开采量虽然没有造成区域地下 水水位下降,但是地下水开采对环境的损害是存在 的。1 9 7 3 年水源地投产后,清泥沟泉水断流,由于 降水量年内、年际不均,区域上石灰岩顶板埋深并不 是相同,地下水开采造成清泥沟村南出现岩溶塌陷。 另一方面,由于枯、丰水期水位变幅大,使莱钢集团 公司的工业废水沿河床砂砾石人渗补给地下水,造 成地下水水质恶化Ⅲ一,虽然第四系有自然净化作 用,但是2 0 0 5 年检测证实3 2 9 号机井S O 。“离子超 过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见图l 。地面塌陷加剧促 进了“三水”转化速度,污水快速进入地下水系统, 虽然不影响地下水作为工业用水的用途,但说明了 允许开采量是不可持续的,为确保水源地持续利用, 必须实施地下水优化开采。 图13 2 9 号孔溶岩水中硫酸根离子历史曲线 F i g .1 D i a e h r o n i cc u r v eo fs u l f a t ei nk a r a tw a t e r №3 2 9w e l l 3 .4 清泥沟水源地可持续开采量计算 3 .4 .1 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研究区含水层溶蚀 裂隙发育相对均匀,地下水流具有统一的水面,地下 水位年变幅小于含水层厚度的十分之一,地下水渗 流特征符合达西流。鲁南岩溶地下水的大量研究成 果证明引,可以近似地运用多孔介质渗流理论模型 来描述,将研究区概化为式 2 所示数学模型,其中 K x x 和K y y 为渗透系数在x 和Y 方向上的分量,h 为 水头,W 为源汇项,S 为贮水率。 a K ,O h /缸 /3 x a K ,,a h / /力一矽 S ‘O h /O r 2 3 .4 .2 模型识别与检验。模型将清泥沟地区总共 剖分成9 2 行,9 2 列,共8 4 6 4 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 均为1 0 0 m l O O m ,其中有效单元格5 7 2 3 个。采用 2 0 0 1 .1 .1 ~2 0 0 2 .1 2 .3 1 期间资料进行模型识别,划 分2 4 个时间段,时段长2 8 3 l d 不等,划分导水系 数和贮水系数分区各1 9 个。采用2 0 0 3 .1 .1 。 2 0 0 4 .8 .3 1 期间资料进行模型检验。 3 .4 .3 可持续开采量的计算。为防止枯、丰水期水 位变幅过大诱发污水渗漏,考虑到污水河段河床的 灰岩顶板埋深2 2 6 m 左右,为防止岩溶塌陷,优化计 算最低水位约束2 2 6 m ,最高水位约束2 3 8 m 。预报 期间降水按多年平均值给出,评价水源地丰水期最 大开采量4 .1 万m 3 /d ,枯水期最大开采量1 .5 万 m ’/d ,年平均开采量2 .3 7 万m 3 /d 。 枯水期地下水模拟流场图如图2 所示。从图2 可以看出,清泥沟以南污水河段地下水位高于 2 2 6 m ,达到了控制水位降深、防止岩溶塌陷、减少了 污水渗漏的目的,实现水源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0 m2 0 0 03 0 0 04 0 0 0 5 0 0 0 6 0 0 07 0 0 0 X H J9 0 0 0 图2 优化开采后的地下水平面流场 F i g .2 P l a nf l o wf i e l do fg r o u n d w a t e ra f t e r o p t i m i z e de x p l o i t a t i o n 4结论 清泥沟地下水系统,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污染是 制约水源地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因素,治理污染源是 万方数据 第4 期邢立亭等清泥沟水源地可持续开采量1 7 9 当务之急。地下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清泥沟水源 地的可持续开采量比允许开采量小2 .2 5 万m 3 /d 。 参考文献 虽然清泥沟水源地具有较强的调蓄能力,为减小互 相干扰,开采井不宜集中开采,尽可能分散开采。 [ 1 ] L e eCH .T h e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s a f ey i e l do fu n d e r g r o u n dr e s e r v o i r so ft h ec l o s e d - b a s i nt y p e [ J ] .T r a n s a c t i o n sA m e r i c a nS o c i e t y o f 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s ,1 9 1 5 ,7 8 1 4 8 2 1 8 . [ 2 ] D a v i dK e i t hT o d d .G r o u n d w a t e rH y d r o g e o l o g y [ M ] .S e c o n de d i t i o n .N e wY o r k J o h nW i l e y &S o n sl n c ,19 8 0 3 6 3 . [ 3 ] A l l e yWM ,R e i l l yTE ,F r a n k e0L .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o fG r o u n d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 [ M ] .D e n v e r ,C o l o r a d o USG e o l o g i c a lS u r v e y C i r c u l a r1 1 8 6 ,1 9 9 9 2 4 ,6 7 . [ 4 ] B o u w e rH .G r o u n d w a t e rH y d r o l o g y [ M ] .N e wY o r k M c G r a w H i l l ,1 9 7 8 2 7 3 4 . [ 5 ] 国家冶金工业局.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 B5 0 0 2 7 2 0 0 1 [ s ]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 0 0 1 . [ 6 ] 张光辉,严明疆,杨丽芝.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与地下水功能评价的关系[ J ] .地质通报,2 0 0 8 ,2 7 6 8 7 6 8 8 1 . [ 7 ] K a i fFRP ,W o o l l e yDR .A p p l i c a b i l i t y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yo fd e t e r m i n i n gs u s t a i n a b l ey i e l di ng r o u n d w a t e rs y s t e m s [ J ] . H y d r o g e o l o g yJ o u r n a l ,2 0 0 5 ,1 3 2 2 9 5 3 1 2 . [ 8 ] B r u d t l a n dG H C h a i r .O u rC o m m o nF u t u r e [ M ] .O x f o r d 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8 7 5 6 . [ 9 ] S o p h o c l e o u sM .M a n a g i n g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s y s t e m s w h ys a f ey i e l di sn o ts u s t a i n a b l e [ J ] .G r o u n dW a t e r ,1 9 9 7 ,3 5 4 5 6 1 . [ 1 0 ] S o p h o c l e o u sM .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n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i nK a n s a s [ M ] .K a n s a s G e o lS u rB u l l ,1 9 9 8 1 3 4 1 4 6 . [ 11 ] S o p h o c l e o u sM .F r o ms a f ey i e l dt o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 t h eK a n s a se x p e r i e n c e [ J ] .JH y d r o l ,2 0 0 0 ,2 3 5 2 2 7 4 3 . [ 1 2 ] A l l e yM ,L e a k eSA .T h ej o u r n e yf r o ms a f ey i e l dt o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 [ J ] .G r o u n dW a t e r ,2 0 0 4 。4 2 1 1 2 一1 6 . [ 1 3 ] T a y l o rCJ ,A l l e yWM .G r o u n dW a t e rL e v e lM o n i t o r i n ga n d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L o n gT e r r aW a t e rL e v e lD a t a [ M ] .D e n v e r , C o l o r a d o USG e o l o g i c a lS u r v e yC i r c u l a r1 2 1 7 Ⅲ,2 0 0 1 1 8 2 4 . [ 1 4 ] [ 1 5 ] [ 1 6 ] W UQ ,D O N GDL ,S H IZH .S t u d yo fo p t i m i z i n gm a n a g e m e n to fd r a i n a g ew a t e rs u p p l ya n dz o o l o g y 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t e c t i n g f o rn o r t hC h i n ac o a lf i e l d [ J ] .S c i e n c ei nC h i n aD E a r t hS c i e n c e s ,1 9 9 9 ,2 9 6 5 6 7 5 6 9 . 曹剑锋,迟宝明,王文科,等.专门水文地质学[ M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 0 0 6 1 2 8 1 3 3 . 山东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莱芜钢铁总厂水文地质勘探报告[ R ] .济南山东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1 9 8 9 4 6 4 8 . [ 1 7 ]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莱芜市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 R ] .济南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2 0 0 1 2 9 3 2 . [ 1 8 ] 李传谟,康风新.岩溶水资源及增源增采模型[ M ]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9 9 7 1 0 8 . S u s t a i n a b l eY i e l do fQ i n g n i g o uG r o u n d w a t e rF i e l d X I N GL i t i n 9 1 ”,U £,Y u a n - z h a n 9 1 ,L I UL i 2 ,Z H A N GJ i a n .z h i 2 1 .S c h o o lo fR e s o u r c e sa n dS a f e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1 0 0 0 8 3 ,C h i n a ; 2 .S c h o o lo fC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U n i v e r s i t yo fJ i n a n ,J i n a n2 5 0 0 0 2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m e a n i n go fs u s t a i n a b l ey i e l di sd e s c r i b e dw i t hQ i n g n i g o ug r o u n d w a t e rs y s t e ma se x a m p l e ,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 y i e l di st h em o s ts u s t a i n a b l ew a t e rq u a n t i t ys u p p l i e db yg r o u n d w a t e rs y s t e mi np r e s e n ta n df u t u r ee r ao nt h eb a s i so f p r o m o t i n gb e n e f i c i a lc i r c l e o fe c o l o g y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k e e p i n g g e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s t a b l e .B a s e d o nt h e c a l c u l a t e da l l o w a b l ew i t h d r a w a lo fg r o u n d w a t e r4 .6 2 10 4 m 3 /d ,w i t hw a t e rl e v e l ,w a t e rq u a l i t ya n dk a r s tc o l l a p s e a sc o n s t r a i n t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y i e l do fQ i n g n i g o ug r o u n d w a t e r s y s t e mi s2 .3 7x1 0 4 m 3 /de v a l u a t e db y u s i n gn u m e r i c a lm e t h o d .T h er e s u l t sc anp r o v i d et h eb a s i sf o rg r o u n d w a t e rs u s t a i n a b l eu t i l i z a t i o ni nQ i n g n i g o uw a t e r 8 0 u r c ea r e a 。 K e y w o r d s e n v i r o n m e n te n g i n e e r i n g ;s u s t a i n a b l ey i e l d ;a l l o w a b l ew i t h d r a w a lo f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t r i c t i o no f w a t e rl e v e l ;g r o u n d w a t e rs y s t e m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