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教学中课程融思政的改革与实践_沈齐英.pdf
201917 教学研究79 Modern Chemical Research 当代化工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教学中课程融思政的 改革与实践 *沈齐英 居瑞军 王腾 张志红 管洁 晁建平 彭效明 郭晓燕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 102617) 摘要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实现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制药工程专业的药理学 课程为例,就课程融思政后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初步实现了对大学生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引领,在价 值传播中丰富知识底蕴的双重育人效果,期望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制药工程;药理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Re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New Engineering“ Shen Qiying, Ju Ruijun, Wang Teng, Zhang Zhihong, Guan Jie, Chao Jianping, Peng Xiaoming, Guo Xiaoyan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617 Abstract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level,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moral quality and artistic appreci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pecialized course pharmacology for students whose major ar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as taken for example. Teaching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design in courses was explor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has established students right philosophy and value of knowledge. Helpful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expected.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pharmacolog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为更深入地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真正 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狠下功夫,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 理论课同向同行,则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 合教育理念。“新工科”是在新形式、新背景下教育改革的 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在“新 工科”和“课程思政”背景下,将工科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 教育更好地结合,更有效地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是专 业课教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1-3]。 课题组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以工科制药工程 专业药理学课程为例,进行课程融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 践。在保持课程具有的学科特征基础上,以育人为核心目 标,尝试以课堂教学为主,专题研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 “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和实践,期望为工科专业“课程思 政”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药理学学科特征和德育内涵 制药工程专业是1989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进行 调整时新设立的专业,是一个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 科类专业。药理学课程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专 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 作用机制,使学生掌握药效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基础 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药物的研发、生产及临床用 药提供理论依据。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药理学主要内 容具有多学科基础理论相互交叉、相互支撑的特点。核心任 务是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据此,该课程的德育内涵主要 包括弘扬传统医药文化、科学家精神、创新、奉献、家国情 怀和社会责任等。将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工科专业课 教学中,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互衔接、各有 侧重、梯次推进的教育体系,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起 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工科专业担负着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历 史使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就要遵循思想 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 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贯通的培养路径,把思 想政治工作贯穿工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 育人,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6]。 2.课程融思政的教学设计 在专业课程融思政理念指导下,药理学教学课程组 在德育目标的确定,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的整合,“课程 思政”教学目标的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课程德育目标 药理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任务是 解决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内容主要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 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等,为开发新药、优化剂型、药品生产及 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在“课程思政”理念和我 国工科专业认证思想指导下,着眼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制 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认证中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 的支撑指标点,确定课程目标和德育教学目标,指导思政元 素融入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设计。 我校药理学课程32学时,第六学期开课,对专业认 证中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为①要求学生能依据药物制备 原理及作用的基本机制,识别和表达制药过程中复杂工程与 工艺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②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 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能够自 ChaoXing 201917 教学研究 80Modern Chemical Research 当代化工研究 主学习,具备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能力。药理学“课 程思政”示范在制药工程专业16级(药16)学生进行。课程 要体现育人功能,必须明确其所承担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 内容。课题组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经过反复研讨制定清 晰明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南。教学大纲中课程教学目标由 原来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层次,改为知识目标、能力目 标和德育目标三层次。具体课程目标和德育目标为 课程目标1了解药理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理解药理 学科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药效学和药代学中的基本概 念、基本研究内容、方法及相关理论。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通过对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药 物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相互联系及调控的学习,基本建立过 程性、整体性、可调控性、发散性和混沌性的思维方法。 课程目标3要求学生掌握药物体内过程的重要性,以 及针对不同药物代谢特性确定药物剂型的基本思路;基本具 备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运用于分析制药专业工程问题能力。 课程目标4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药物作用过程的本质, 并通过学习初步形成对医药文化、职业价值的认同感,明确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及科学家精神对药物 研发和生产的促进作用。明确加强政府监管,推动药企建立 例,围绕科学家王逸平成功研发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 构建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和体系的贡献,在介绍新 药的研发过程中讲授药效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同时弘扬 他追求卓越、锐意创新,默默无闻投身科研的科学家精神。 学习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高尚情操与胸怀,崇高的品德和实 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思考作为工科学生,如何建立、强化多 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家国情怀,为药物的 研发、生产及质控等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药企,推荐学生观看 本草中国感动中国人物等大型纪录片,针对课堂的 案例教学,分别由项目组成员指导学生从道德品质、人文素 养、职业素养、生命意义、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表达各自的观点并进行思考,明确作为制药人的社会责任, 努力学习并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自觉维护和保障药品安 全,努力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8]。 3德育目标考核 药理学“课程思政”德育目标的考核,主要通过课程 报告(60)、专题研讨(PPT汇报30)和试卷考试(10)完 成。课程思政报告和专题研讨10分制给分,评价标准见表1。 课 程 思 政 报 告 及 P P T 汇 报 评价标准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报告结构严 谨,内容正 确、完整,相 关概念清楚, 符合规范化要 求;全文内容 在4000字以 上,其中主要 贡献或事件回 顾不少于1000 字;针对所选 题目具体论述 与题目相关思 考、想法、预 期等等不少于 3000字(主要 是奉献精神、 家国情怀、 创新意识等 等); 参考文献不少 于5篇;ppt汇 报思路清晰, 语言流畅。 (9-10分) 报告结构比 较严谨,内 容正确、比较 完整,相关概 念清楚,基本 符合规范化要 求;全文内容 在4000字以 上,其中主要 贡献或事件回 顾不少于1000 字;针对所选 题目具体论述 与题目相关思 考、想法、预 期等等不少于 3000字(主要 是奉献精神、 家国情怀、 创新意识等 等); 参考文献不少 于3篇;ppt汇 报思路比较清 晰,语言比较 流畅。 (8-8.5分) 报告结构基本 严谨,内容基 本正确、基本 完整,相关概 念清楚,基本 符合规范化要 求;全文内 容在4000字以 上,其中主要 贡献或事件回 顾不少于1000 字;针对所选 题目具体论述 与题目相关思 考、想法、预 期等等不少于 3000字(主要 是奉献精神、 家国情怀、 创新意识等 等); 参考文献不少 于2篇;ppt汇 报思路基本清 晰,语言基本 流畅。 (7-7.5分) 报告结构尚 可,内容基本 正确、基本完 整,相关概念 尚清楚,基 本符合规范化 要求;全文内 容在2000字以 上,其中主要 贡献或事件回 顾少于1000字; 针对所选题目 具体论述与题 目相关思考、 想法、预期等 等少于2000字 (主要是奉献 精神、家国情 怀、创新意识 等等); 参考文献不少 于2篇;ppt汇 报思路不清 晰,语言流畅 程度较差。 (6-6.5分) 报告结构混 乱,内容存 在错误、不 完整,相关 概念不清 楚,不符 合规范化要 求;全文内 容在2000字 以下;参考 文献少于2 篇;ppt汇 报思路不清 晰,语言流 畅程度差。 (5分以下) 表1 课程思政报告和专题研讨的评价标准 可追溯的诚信系统并积极严格履行社会责任,是 我国医药产业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的保障。 教学过程中,将与德育课程目标相关的思政 元素融入到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教学过 程中,基本实现了药理学课程由以往注重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转为不仅要强调基本 原理和基本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家国情怀、对职业价值的认同感和对制药人社会 责任意识的审视。 2课程德育内容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课程主要教学内 容包括三部分总论部分(药理学概述、药物的体 内过程等即药动学,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和药物安全性评价基本指标等 即药效学);各论部分(人体各系统代表药物的药 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等);生物制品药物(疫苗的 开发和使用等)。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结合思政教育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每一次 的教学教案,确定本次教学所要承担的德育教育的 任务和内容,梳理相应的价值元素,充分挖掘思政 素材和资源,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的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理工科“课程思政” 的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方式,切实“守好 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协同育人[7]。在绪论 部分,在为学生讲授药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着重介绍中国的 传统中医药对药理学科的形成、发展中的贡献,大力弘扬中 国的传统医药文化。在药效学部分,有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和两重性、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药物安全性评价基本指标 等部分内容,引入相关科学家的创新事迹制作成案例,把基 础知识、基本原理和相应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例如依据 中央宣传部2018年11月16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王逸平的先进 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的报道,设计相应的教学案 按照教学大纲和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认证要求,药理 学课程目标达成度应70以上,针对德育目标的达成程度 进行计算,德育目标达成情况见图1和图2。 图1、图2显示,课程德育目标期末考核成绩达成度最 高96.0,最低60.0,平均81.9,中间值84.0,标准偏差 7.9,可以认为课程德育目标达成。 通过完成32学时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基本实现了对大学生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引领,在价值传 ChaoXing 201917 教学研究81 Modern Chemical Research 当代化工研究 播中丰富知识底蕴的双重育人效果。“课程思政”在药理 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提升了作为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 及“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同时也对专业课教师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 课程德育目标达成度分布情况 图2 学生德育目标达成度情况分布 3.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1强化课程融思政理念 “传道授业解惑,重在传道。”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 的价值观。专业课教师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具有较丰富的教 学经验,但思政教学理念的积累还不够,政治理论水平有待 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学方法还有待改进,教师从专业知识的 讲授到思政内容的引入过渡不够自然。专业教师需加强政治 理论学习,更深入、更广泛地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 素,更加自觉地推进“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润 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2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药理学既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多学 科交叉及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因此,在专业课程融 思政的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确定课 程德育目标,将相关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确定教学 内容,实施教学。以专业知识的掌握与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在课堂教 学设计中,应合理地处理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要充 分挖掘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 心等思政元素。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促使知识传授与思政 教育的自然融合,注重在教学环节中融入道德素养和行为规 范教育,要把教学的主体性和主导性统一起来。倡导问题引 领、自主参与、多维互动、科学评价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建 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 推进“课程思政”进程中,应探索构建研究性专题教学、多 样化实践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线上线下、课内 课外紧密融合的立体化协同育人新模式,形成理论主课堂、 实践大课堂、网络新课堂一体贯通、无缝对接的立体育人网 络。 4.结束语 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 根本任务。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舞台,更是价值引领的阵 地。只有坚持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既有先进价值观的培育,又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寓价值 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务。 【参考文献】 [1]张杰,邹洪涛.新工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J].教育教学论坛,2019,NO.860-62. [2]赵婷婷,王雅君,陈晓晶.“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药炮制 学教学改革[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2 137-140. [3]李凤.给课程树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J].中国大 学教学,2018,1143-46. [4]吕杰,杨戈尔,吕丹,等.“医疗器械概论”课程思政建设初 探[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8,394244-245. [5]陈立婧,刘至治,陈桃英,等.从课堂教学渠道融入“课程思 政”教育理念[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203-204. [6]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 国大学教学,201710. [7]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 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8]张国琴.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探索[J].考 索探微,201846238-239. 【基金项目】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研项目“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药理学” (项目编号SZZD20180102) 【作者简介】 沈齐英(1963-),女,汉族,辽宁人,博士,副教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研究方向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 E-mailshenqiying Chao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