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黄醇及视黄醇酯类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pdf
当代化工研究 Modern Chemical Research112 技术应用与研究 2020 18 视黄醇及视黄醇酉旨类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 *赵冰怡丛琳李雪竹2 (1.上海新高姿化妆品有限公司研究与创新中心广东510000 2.广州澳希亚实业有限公司广东510000) 摘耍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在皮肤抗衰上具有显著作用.本文通过说明其在皮肤上的作用机制,明晰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的多种功效. 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对光、温度、重金属等因素敏感,生物活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衰减,可以从化妆晶包装、膏体色泽、配方剂型、配方 框架构建等方面入手,提高它在化妆品应用中丝生物活性稳定性. 关键词视黄醇;视黄醇酯;皮肤功效;稳定性;化妆晶应用 中图分类号TQ658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tinol and Retinol Esters in Cosmetics Zh a o Bin g y i1, Co n g Lin1, Li Xuezh u2 (1.Co s metic s Per s o n a l Ca r e Res ea r c h In n o va tio n Cen ter o f Sh a n g h a i GOGI Co s metic s Co ., Ltd ., Gua n g d o n g , 510000 2.Gua n g zh o u OUSIA In d us tr ia l Co ., Ltd ., Gua n g d o n g , 510000) Abstracts Retinol and retinol ester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kin anti-aging.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retinol and retinol esters are clarified by explaining their mechanism of action on the skin. Retinol and retinol esters are sensitive to light, temperature, heavy metals and other factors,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 -will decline with time. We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sme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cosmetic package, paste color, ulation andulation framework construction. Key words retinoh retinol esters skin efficacystability cosmetic applications 维生素A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是人 酸,Retio ic a c id),以最基本的形式VA】(又称维A醇)为 体必须的一类微量营养素,在维持视觉健康、上皮细胞 完整、参与生长生殖、抗肿瘤及维持免疫系统的完整 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口切。维生素A包括两种活性亚 型VA](视黄醇.Retin a l)和VA(视黄醛,Retin ue和视黄 主⑷。维生素A经过化学反应可制得视黄醇酯类化合物,常 见的视黄醇酯类化合物有视黄醇乙酸酯、视黄醇棕稠酸酯、 轻基频哪酮视黄酸酯和视黄醇视黄酸酯(图1)。视黄酸刺 激性强,只能用在药品中,化妆品中不允许添加。护肤品中 下转第仆3页 上接第111页 的设计型号规格。购入的设备材料先交由质监部门进行检 测,确保所购设备材料符合安全标准要求。此外,应加强案 件后的防护作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实际施 工中,要求切实加强工程质量控制,为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 保障。质量控制要求对施工材料及设备进行检验,做好焊接 等环节的检验,加强工程交接前的质量控制,有效消除工程 安全隐患。 5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矿企业发展进程加快,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矿企业发展对安全 生产要求高,煤矿生产经营中对设备要求严格,设备安装工 程复杂,电气设备安装工作涉及到很多环节,相关人员在安 装施工中,要对设备材料质量严格把关,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施工,保证设备安装质量。当前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水平不 断提高,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安装是重要工作,机电设备安 装中有很多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防 止发生安全事故,为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环境,有利 于确保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张辉,乔登辉.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重点探讨 [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 40 (10) 200-201. [2] 张元巍.试论煤矿机电安装中如何保证施工质量[J].当代 化工研究, 2020(06)22-23. [3] 朱良东.浅析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要点及其质量控制[J].科 技风, ,2020 (08) 12 【作者简介】 米丽( 1985-),女,汉,山西省太原市人,本科,山西焦煤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机电. 当代化工研究 Modem Chemical Remearch1132020 ・ 18 技术应用与研究 只能用到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醇酯。视黄醛在化妆品中应 用较少,而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近年来在国内化妆品行业被 广泛应用于抗衰抗皱产品,效果显著,深受年轻一代的成分 党喜爱。 R-CH, 视黄醇棕桐酸酯 A 视黄醇乙酸酯 轻基频哪酮视黄酸酯 视黄醇视黄酸酯 图1维生素A及其酯类衍生物 由于维生素A是一种多烯醇类衍生物,其化学性质十分 活泼,对光、热及极性介质等均具有很大的敏感性,在通常 条件下极易衰变成无生物活性物质,给使用和储存带来困 难。国外早已开展对维生素A的化妆品应用研究,且已取得 成果,我国化妆品行业起步晚,近两年含视黄醇的化妆品应 用得到重视,故本文主要对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对皮肤的作 用机理、功效和化妆品应用研究进行论述。 1 ■视黄醇及视黄醇酯类的转化作用机制 图2维生素A及其酯类衍生物转化机制 为了进一步明晰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在皮肤上的作用原 理,需要进一步明晰维A家族及其酯类衍生物的转换机制。 我们体内的维生素A通常来自于食物中的维A前体一0 -胡萝卜 素,被人体内的BCMO1酶切割成两个顺势的视黄醛,视黄醛进 一步反应可生成视黄酸或者视黄醇,而视黄醇在人体内可进 一步转化为视黄醇棕桐酸酯或视黄醇乙酸酯(见图2) 当 然含量都非常低。人体内的视黄醇分子以视黄醇酯形式(途 径1)积累,或最终通过两步氧化生成视黄酸(途径2) 其亲脂的化学特性(极性的轻基和非极性的炷基结构)使视 黄醇可穿透表皮细胞间隙,与视黄酸结合蛋白受体相互作 用,刺激皮肤再生过程,改善皮肤生理特性间。由于真正在 皮肤抗衰方面起作用的是视黄酸,因此外源性补充的视黄 醇、视黄醛、视黄醇酯类会被皮肤表面上的酶转化为视黄酸 后,与视黄醇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活性。转化过程会受到酶活 性、局部传递和稳定性的限制,因此在代谢转化过程中活性 会衰减。换而言之,他们在皮肤上的转化路径的长短、难易 程度,决定了他们的生物活性,即视黄酸>视黄醛〉视黄 醇〉视黄醇酯。同时也说明视黄醇酯是角质层中最具优势和 最稳定的形式。 2.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的皮肤作用机理 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在皮肤中的抗衰功效在于经酶转 化形成的视黄酸可以与细胞内蛋白受体发生交互作用,在一 些关键位置上与DNA对话。我们的表皮是由皮脂膜和角质形 成细胞共同组建的“砖块模型”而形成,像一面围墙般保护 着皮肤,围墙内有条不紊地进行细胞生产的各类活动。围墙 上有专属的通道,通过蛋白质识别供不同的物质进出,对于 细胞不需要的或者有害物质,这些蛋白通道不会开放,这样 细胞才能避免有害物质侵扰。视黄酸就是打开所有蛋白通道 的万能钥匙,在通过通道以后指挥启动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 应,使细胞内关键工作高效进行,恢复细胞生机。一个能打 开肌肤蛋白通道的物质一定需要好好监管,所以视黄酸是处 方药,不允许在化妆品中添加。 许多研究者强调视黄醇对皮肤的有益影响,并用临床、 组织学和分子实验去证实。Duel l等研究了视黄醇和视黄醛 对皮肤的渗透性。他们以细胞色素P450酶的水平作为渗透性 测量指标,以0. 03视黄醇和视黄醛在人成年皮肤上持续6天 封闭48小时测试,数据显示与维A酸直接相关的CP450 RAH酶 的显著性诱导卬。Fl uh r等对6人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证 实0. 075的视黄醇相比0. 05的视黄酸可显著减少角质层经 皮水分损失(TEWL),以皮肤血流量作为指标采用血流量的 激光多普勒测量证实了两种化合物的刺激性作用,说明会 减少红斑和角质脱落概率閃。另一项研究同时也证明视黄醇 和视黄醛的刺激性、脱屑和经皮失水的频率低于视黄酸回。 D. Ro s s etti研究说明视黄醇能诱导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弹性蛋 白基因表达和弹性蛋白纤维形成“叭实验中通过QPCR和免 疫组化染色证实低剂量(0.04)的视黄醇处理培养的人 皮肤外植体后,弹性蛋白和纤连蛋白-1的mRNA和蛋白水平 升高。Va r a n i J针对53名80岁以上老人的研究表明,在臀部 局部涂抹1视黄醇7天,不仅促进成纤维细胞活性和胶原合 成,而且降低了金属蛋白酶(MMP)水平,减少胶原蛋白的 分解皿〕。总之,视黄醇及视黄醇酯类活性物具备皮肤渗透 性,一方面能够刺激表皮角质细胞生成,增厚颗粒层,增强 细胞间黏连蛋白沉积,增加表皮的厚度,大大解决由于年龄 增长皮肤变薄的问题。同时由于表皮层细胞代谢加速最终使 得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更加坚实而有序⑵,皮肤变得平整而光 泽,透光性增强,皮肤看起来更加红润,另_方面还可以和 114 当代化工研究 丄丄年 Modern Chemical Research 技术应用与研究 2020 ・ 18 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互动,生成更多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 ⑫,减少胶原蛋白的分解老化,良好的支撑作用令肌肤更加 饱满、紧致、弹嫩。 3. 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的功效 ⑴祛皱 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作为信使能促进表皮基底层的角质 形成细胞增殖;在纤维原细胞上能激发I型和II型前胶原的 合成。让肌肤再次充满胶原蛋白,填满已经出现皱纹和松弛 的部位。 ⑵抗光老化 皮肤光老化的原因就是被紫外线过度激活的基质金属 蛋白酶MMP,过度活跃,将功能尚好的胶原蛋白断裂破 坏。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化合物可压制MMP1和MMP9这两种基 质金属蛋白酶被紫外线过度激发的活性,减少对胶原纤维的 破坏,阻止光老化,防止皱纹和松弛的出现。 ⑶祛痘 在促进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同时,能够调节已经 角化的角质细胞脱落速度。效果类似果酸,让堵塞毛孔的多 余角质脱落,恢复平滑紧致的角质层。因此视黄酸经常被医 生用来治疗座疮,有消炎的效果。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在此 方面的刺激性则明显低于视黄酸,可用于祛痘类化妆品的辅 助成分问。 ⑷美白 除了让已经形成的角质细胞早日带着黑色素一起脱落之 外,视黄醇也有抑制黑色素形成的能力[⑷,从两个方向同时 解决色素沉积的问题,在美白提亮方面也是很有成效问。 4. 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活性的应用局限性 1光照对稳定性的影响 含有视黄醇或视黄醇酯类的化妆品刚生产出来时膏体 是白色,可很快就会微微泛黄,不久后会逐渐氧化成黄色。 为什么他们如此活泼呢以视黄醇为例,视黄醇的四烯侧链 如图3,特别容易接受光波的能量,紫外线很容易把能 量传递给它,使其结构发生改变而损失活性。 * 图3视黄醇易受光照影响 % 中性胶束溶液TX-100中的衰变速率,同时说明维生素A乙酸 酯的衰变速度大于维生素A的衰变速度初。其衰变机理可以 解释为视黄醇或其乙酸酯在水溶液中先质子化,再脱去一 份子水或乙酸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碳正离子重排后脱去质 子得到最终产物脱水视黄醇。在整个衰变过程中,质子化是 反应的决速步骤,在不同的溶液环境中,质子化的难易程度 决定衰变速度。阴离子胶束溶液SDS中,视黄醇及其乙酸酯 的极端靠近离子胶束极性端,阴离子胶束所带的负电荷起到 稳定正电荷的作用,有利于质子化进行(如图9)。在阳离 子胶束CATB中,两种物质之间所带的正电荷互相排斥,阻碍 了质子化形成。中性胶束TX-100没有极性端,视黄醇及其乙 酸酯被包裹在胶束中,减少了质子接触的机会,缺少质子 源,质子化过程自然不会发生。由于乙酰氧基比轻基更容易 发生质子化,所以相同条件下视黄醇乙酸酯的衰变速度大于 视黄醇衰变速度。 综上所述,在水包油体系中如何防止活性物与水的接触 是关键所在,因此在保证配方稳定性的前提下,应尽少量的 当代化工研究 Modem Chemical Research116 技术应用与研究 2020 18 使用乳化能力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乳化。 图9视黄醇在SDS胶束溶液中降解机制 6.结论 文章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维生素A形式,明晰了视黄醇、 视黄醛、视黄酸与视黄醇酯类相互之间的转化形式。视黄醇 和视黄醇酯类在皮肤表面酶作用下转化为视黄酸,刺激角质 形成细胞的生长和紧密排布,促进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的合 成,因此在抗衰、抗光老化、祛痘和美白方面具备功效性。 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随着储存时间推移会出现活性衰减,且 对光、温度、重金属、酸敏感,低浓度的防腐剂对其影响较 小。刺激性是其应用于化妆中配方中的阻碍,应尽量减小。 由于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类活泼的化学性质,应从化妆品包 装、膏体色泽、配方剂型、配方框架构建入手,提升产品的 生物活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Villamor E,Fawzi W W. Effects of Vitamin A Supp lementation on Immune Responses and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Outcomes[J].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005,18 3 446- 464. ⑵郭坯婷,徐芝兰,刘洁薇,等维生素A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 现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8, 035⑹⑹62-64. [3] 王朝宗,张洪峰,王乐,等.维生素A生理功能研究现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 2 1 196-197. [4] W 6 jcik, Aneta, Bartnicka E,Namiecinski, Piotr, et al. Influence of the complex of retinol-vitamin C on skin surface 1ipids[J].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15, 14 2 92-99. [5] 0“Byrne S M, Blaner W S. Retinol and retinyl esters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Thematic Review Series Fat-Soluble Vitamins Vitamin A[J]. The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2013, 54 7 1731-1743. [6] Aneta W 6 jcik, Kubiak M, Rotsztejn H. Influence of azelaic and mandelic acid peels on sebum secretion in ageing women[J]. Postepy Dermatologii I Alergologii, 2013, 30 3140- 145. [7] Duel 1 Elizabeth A.,Derguini Fadila, Kang Sewon, et al. Extraction of Human Epidermis Treated with Retinol Yields Retro-Retinoids in Addition to Free Retinol and Retinyl Esters [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1996, 107 2 178-82. [8] Fluhr J W, Vienne M P, Lauze C, et al. Tolerance Profile of Retinol,Retinaldehyde and Retinoic Acid under Maximized and Long-Term Clinical Conditions[J]. Dermatology, 1999,199 Suppl. 157-60. [9] Kligman, LH, Gans, et al.Re-emergence of topical ret inol in dermatology. [J].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 2000, 11 1 47-52. [10] Rossetti D, Kielmanowicz M G, Vigodman S, et al. A novel anti-ageing mechanism for retinol induction of dermal elastin synthesis and elastin fibre 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1, 331 62-69. [11] Varani J,Warner R L,Gharaee-Kermani M, et al.Vitamin A Antagonizes Decreased Cell Growth and Elevated Collagen- Degrading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 Stimulates Collagen Accumulation in Naturally Aged Human Skinl [J].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00,114 ⑶⑶480-486. [12] Shao Y, He T, Fisher G J, et al. Molecular basis of retinol anti-ageing properties in naturally aged human skin in vivo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7, 39 1 56-65. [13] 张溢,周晶.视黄醇及其衍生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专利技 术综述[J].河南科技,2018, 000 18 46-48. [14] Mitsuishi T, Shimoda T,Mitsui Y, et al. The effects of topical application of phytonadione,retinol and vitamins C and E on infraorbital dark circles and wrinkles of the lower eyelids[J].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04, 32 73-75. [15] 刘美玲,吕春晖.维生素及其衍生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J].江西化工,2015, 2 7-8. [16] 颜景超,任国谱,赖鸣宇,等.维生素A酯类的稳定性及热降 解动力学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1 9 30-33. [17] Ji H K, Jeon Y H. Study on stability, efficacy, and effect of a cream containing 5 of retinyl palmitat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Cosmetic entists of Korea, 1997, 23 3, 48-74. [18] Wyatt Shields C,White J P,Osta E G,et al.Enc apsulation and controlled release of retinol from si 1icone particles for topical delivery[J],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18 S0168365918301536. [19] Carlotti M E, Rossatto V,Gallarate M. Vitamin A and vitamin A palmitate stability over time and under UVA and UVB radi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 cs, 2002, 240 1-2 85-94. [20] Ulrike B,Laurent B, Leonardo C, et al. SCCS Opinion On Vitamin A Retinol, Retinyl Acetate, Retinyl Palmitate[M]. 2016. [21] Eun K J,Jinah L,Hyunae K, et al.Effect of Vitamin C,Silicon and Iron on Collagen Synthesis and Break-Down Enzyme Expression in the Human Dermal Fibroblast Cel 1 HS27 [J]. Kor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9, 42 6 505-515. [22] Padayatty S J,Katz A, Wang Y,et al. Vitamin C as an Antioxidant uation of Its Role in Disease Prevention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2003,22 1 18-35. [23] Kim K N, Pie J E, Park J H, et al. Retino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act synergistically in inhibiting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J].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 mistry, 2006, 17 7 454-462. [24] 井上东彦,岡本亨,中岛英夫.配合维生素A衍生物的稳定 性基质的开发[C]. 2004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25] 刘巧云,梅连瑞,朱晓晴,等.维生素A在胶束溶液中衰变动 力学及机理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⑵83-87. 【作者简介】 赵冰,恰 1990-,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上海新高 姿化妆岛有限公司广州研究与创新中心;研究方向化妆品配方研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