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解耦方法设计.pdf
第44卷第5期 2018年5月 工矿自动化 Industry and Mine Automation Vol. 44 No. 5 May 2018 文章编号671-251X201805-0100-05 D O I 10. 13272/j. i s s n. 1671-251x. 2017110047 燃 煤 加 热 炉 温 度 控 制 系 统 解 耦 方 法 设 计 施韬,,何凤有 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江 苏 徐 州 221008 摘 要 针对燃煤加热炉由于控温难而导致的生产燃料浪费过多、 污染严重等问题, 构建了多温区燃煤加 热炉加热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P I D控制算法的前馈解耦控制方法。。采用前馈解耦控制对多温区加热 炉各个加热通道耦合部分进行解耦, 减少加热系统达到稳态所需时间; 采 用P I D控制算法对多温区加热炉 加热系统控制参数进行优化,,从而使加热系统的温度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并保持稳定。。仿真与实验结果表 明, 该方法能够大幅改善温度控制速度, 且可以在较短的响应时间内达到稳定的控制精度, 避免了燃料浪费,, 提高了加热速率。。 关 键 词 燃煤加热炉;;多温区加热系统温度控制前馈解耦P I D控制 中图分类号T D67 文献标志码 A 网络出版地址E t t p //k n s. c n k i. n e t/k c m s/d e t a i l/32. 1627. t p. 20180417. 1721. 003. h t m l Design of decoupling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coal-fired reheating furnace S H I T a o, H E F e n g y o u S c h o o l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a n d P o w 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X u z h o u 221008, C h i n a Abstract I n v i e w o f p r o b l e m s o f w a s t i n g t o o m u c h f u e l, s e r i o u s p o l l u t i o n o f c o a l - f i r e d r e h e a t i n g f u r n a c e c a u s e d b y d i f f i c u l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c o n t r o l, a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 m o d e l o f c o a l - f i r e d r e h e a t i n g f u r n a c e w i t h m u l t i - t e m p e r a t u r e z o n e s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f e e d f o r w a r d d e c o u p l i n g c o n t r o l m e t h o d b a s e d o n P I D c o n t r o l a l g o r i t h m w a s p r o p o s e d. T h e m e t h o d u s e s f e e d f o r w a r d d e c o u p l i n g c o n t r o l t o r e a l i z e d e c o u p l i n g f o r c o u p l i n g p a r t s o f e a c h h e a t i n g c h a n n e l, w h i c h c a n r e d u c e t h e t i m e r e q u i r e d f o r t h e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 t o r e a c h s t e a d y s t a t e, a n d u s e s P I D c o n t r o l a l g o r i t h m t o o p t i m i z e c o n t r o l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t h e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 w h i c h c a n m a k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f t h e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 r a p i d l y r i s e a n d r e m a i n s t a b i l i t y in a s h o r t t i m e.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 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m e t h o d c a n g r e a t l y i m p r o v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c o n t r o l s p e e d, 收稿日期 2017-11-23;修回日期 2018-02-28;责任编辑 张强。 作者筒介 施裙( 1995 男, 辽宁沈阳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E-mail1965770996qq. com。 引用格式施韬, 何凤有.燃煤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解耦方法设计工矿自动化, 2018,44500-104. SHI TaoHE Fengyou. Design of decoupling m ethod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coal-fired reheating furnace[J] . Industry and M ine Automation, 018, 45 100-104. YU Yongwei, YIN Guofu, YIN Ying, et al. Defect recognition for radiographic image based on deep learning network [J ].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2014,359 2012-2019. [13] TONG Y,CHEN R, CHENG Y.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algorithm using LGC based on horizontal and diagonal prior principle [J ]. Optik-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Light and Electron Optics , 2014,12516 4186-4189. [14] SEBE N, COHEN I, GARG A, et al. Emotion recognition using a cauchy naive Bayes classifier[C]//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 Quebec City , 2002. [15] P ANTIC M, ROTHKRANTZ L. Facial action recognition for facial expression analysis from static face imag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 Man and Cybemetics-Part B , 2004,343 1449-1461. 2 0 1 8 年 第 5 期施 韬 等 燃 煤 加 热 炉 温 度 控 制 系 统 解 耦 方 法 设 计 101 a n d c a n a c h i e v e s t a b l e c o n t r o l a c c u r a c y in a s h o r t e r r e s p o n s e t i m e, w h i c h a v o i d s f u e l w a s t i n g a n d i m p r o v e s h e a t i n g r a t e. Key words c o a l - f i r e d r e h e a t i n g f u r n a c e;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 w i t h m u l t i - t e m p e r a t u r e z o n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c o n t r o l; f e e d f o r w a r d d e c o u p l i n g; P I D c o n t r o l 〇 引言 燃煤加热炉是以煤为燃料, 导热油为载热体, 利 用循环油泵强制液相循环, 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 后 , 再重新返回加热循环供热的特种工业炉, 在工业 应用中主要负责对原料进行提炼[12] 现今广泛应用的燃煤加热炉的内部锅炉主要以 三温区加热炉为主, 这 3 个温区分别为预热区、 加热 区、 均 热 区 。预 热区、 加热区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使物 料在最合适的时间内加热至所需温度, 又不至于产 生过多浪费, 均热区主要作用为维持被加工物料温 度的稳定, 以 避 免 局 部 升温过快导致炉体开裂) ]。 燃煤加热炉中锅炉的温度控制是很重要的环节, 在 节能的同时, 如果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将大规模提升 燃煤加热炉的工作效率]。 本 文 以 燃 煤 加 热 炉 中 的锅炉本体为研究对象, 针对其温度控制问题, 构建了多温区燃煤加热炉加 热系统模型, 提 出 了 一 种 基 于P I D控制算法的前馈 解耦控制方法。 1燃煤加热炉加热系统模型 首先将燃煤加热炉的各个温区近似等价为一阶 惯性环节与滞后环节的组合。采用惯性环节是因为 在加热系统中温度的上升与下降存在大惯性, 无法 瞬间达到温度需求。采用滞后环节是因为温度的回 升与保持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达到要求。由此拟定 加热系统的计算公式为) ] W 8 e x p zs 1 _ / I 十 1 式 中 为 增 益; T为 时 间 常 数 第 2 通 道 代 表 加 热 区 , 输入给 定 为 0.9;第 3 通 道 为 均 热 区 , 输 入 给 定 为 1.0。为 突 出 基 于P I D控 制 算 法 的 前 馈 解 耦 控 制 方 法 的 解 耦 效 果 , 选 取 单 独 的 前 馈 解 耦 控 制 方 法 与P I D控制 方 法 及 原 三 维 系 统 的 普 通 控 制 方 法 做 对 比 , 3 个通 道 输 出 曲 线 如 图 2 所 示 。从 图 2 可 知 , 采用基于 P I D控制算法的前馈解耦控制方法可以提升加热速 率 , 缩短上升时间, 并能在到达稳态时保持长时间的 。 Fig. 2 Simulation results comparison curve of different control s 在加热炉加热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干扰情况[10], 采用突加扰动的方式来模拟这种干扰, 并通过输出 曲 线 观 察 基 于P I D控 制 算 法 的 前 馈 解 耦 控 制 方 法 是否更适合三温区加热系统。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 只突加扰动的情况下, 不 同控制方法实验输出对比曲线如图3 所 示 。从 图 3 可 以 看 出 , 对 于 只 存 在 耦 合 干 扰 的 第 1 通 道 及 第 3 通 道 来 说 , 基 于P I D控制算法的前馈解耦控制方法 2 0 1 8 年 第 5 期施 韬 等 燃 煤 加 热 炉 温 度 控 制 系 统 解 耦 方 法 设 计 103 基本可以不受干扰, 而在受到主要干扰的第2 通道 中, 基 于 PID 控制算法的前馈解耦控制方法的输出 曲线可以快速跟随扰动, 并可以在扰动消失后的最 快时间内恢复到原状态。由此可见, 基 于 PID 控制 算法的前馈解耦控制方法在处理系统干扰时反应迅 速 , 并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原状态。 0.75 0.70 0.65 0.60 ....PID控 制 方 法 _ _ _前 馈 解 耦 控 制 方 法 -一 一 基 于PID控 制 算 法 的 前 馈 解 耦 控 制 方 法 4 500 5 000 5 500 6 000 6 500 7 000 7 500 8 000 8 500 9 000 时 间 /m s 多变量综合控制系统训练平台” 中的燃煤加热炉提 供 。多温区实验加热部分电路设计如图所示。 第1通 道 b第2通 道 PID控 制 方 法 前 馈 解 耦 控 制 方 法 基于PID控 制 算 法 的 前 馈 解 耦 控 制 方 法 6 000 6 500 7 000 7 500 8 000 8 500 时 间 /m s “第3通 道 图3添加扰动后的不同控制方法仿真结果对比曲线 Fig. 3 Simulation results comparison curve of different control s after adding disturbance 4前馈解耦控制方法实验分析 为了测试基于PID 控制算法的前馈解耦控制 方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控制目的, 进行了相关实 验 。 实验采用的加热部分由“ 复杂工业过程多参数 图 多温区实验加热部分电路 Fig. 4 Circuit of experimental heating unit of multi-temperature 实 验 数 据 通 过 数 据 采 集 卡 采 集 , 再 通 过 Lab View软 件将数据录入计算机, 最 后 用 Matlab 将数据整合为曲线, 从曲线中得到单温区水箱的建 模参数。选取采样频率为10 Hz。 由于实验数据输出点数过多, 且存在干扰, 决定 数 据 曲 线 应 通过截止频率为0.001 Hz的二阶巴特沃斯滤 波器对实验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滤波处理后的实验 数据曲线如图5 所示。 图5滤波处理后的实验数据 Fig. 5 Experimental data after filtering 图 5 所示的滤波数据曲线即为加热系统的响应 曲线。根据式( 1计算方法及系统模型对实验曲线 进行处理, 得到多温区实验参数如下 Ws 0. 05 8935 1 0. 01 9455 1 exp 130s exp140s _13〇2.32 1e X p - 觸 0. 023 9005 1 0. 05 8855 1 exp130s exp150s 0.122 245, 1exp1 05 0. 011 9945 1 Q . 051 7035 1 0. 043 8235 1 exp170s exp1800s exp120s “8 在保持原有给定的情况下, 采用基于PID 控制 由图 6 可知, 在给定 同 为 0. 7, 0. 9, 1. 0 的比例 算法的前馈解耦控制方法对系统进行控制, 输出曲 温度下, 基 于 PID 控制算法的前馈解耦控制方法可 线 如 图 6 所示。 以使加热系统迅速达到温度要求, 证明了采用基于 104 工 矿 自 动 化2 0 1 8 年 第 4 4 卷 P I D控制算法的前馈解耦控制方法可以优化根据实 验测得的多温区系统的输出曲线, 达到了在避免浪 费原料的前提下提高加热速率的目的。 预 热 区 8 000 1 0 000 图6采用基于PID控制算法的前馈解耦控制方法的 三维系统输出曲线 Fig. 6 Output curve of three-dimensional system using feedforward decoupling control based on PID control algorithm 5结论 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 采 用 基 于P I D控制算法 的前馈解耦控制方法对三温区加热炉加热系统进行 控 制 , 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并能使加热温度快速 达到预期的目标, 达到了在避免浪费原料的前提下 提高加热速率的目的, 且在干扰情况下, 也能对温度 进行快速反应与调整。 针对多温区加热炉这一复杂工业过程的控制方 法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应 先 解 决 加 热 炉 系 统 所 受 外 界 干 扰 的 问 题 , 采取相关方法, 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干扰。 “ 以 本 设 计 的 线 性 模 型 入 手 , 考虑整个系统 的非线性, 使系统更加完整。 “ 基 于 本 文 中 的 控 制 方 法 , 设计相应的自适 应 解耦环节, 使系统可以更加智能地达到控制效果。 参 考 文 献 (参 考 文 献 (References 1 *康洋, 刘红梅.浅析燃煤锅炉燃烧过程与减少烟尘污 染的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650. KANG Yang,LIU Hongmei. Analysis on combustion process and reduction of soot pollution in coal fired boilers [ J ] .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ation,200916 50. [2 ] CAI W M, ZHU S M, HE H N, et al. Research on decoupling control i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systems [J] . IFIP Advances in 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012,3681 79-89. [ 3 ] 任才横.钢坯加热炉燃烧自动化系统及控制策略 [D].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 2013. [4 ]达成莉.多变量系统解耦现状的分析[J].工业控制计 算机, 20111269-71. DA Chengii.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coupling control on MIMO system [J ]. 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 201112 69-71. [5 ]张福臣, 彭华, 康丹凤.加热炉工艺优化、 节能降耗等 方面的研究与实践[C]//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 昆明, 2004. [ 6 ] 王为晓.步进式加热炉炉温的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D].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8. [7 ]孙木.多温区加热炉燃烧系统控制研究[D].合肥 合 肥工业大学, 2014. [ 8 ] 向涛涛.基于热平衡机理的多温区动态建模及控制研究 [D].长沙 中南大学, 2006. [ 9 ] 陈冠军.关于蓄热式加热炉的若干问题[J].工业炉, 20106 9-11. CHEN Guanjun. Several problems about regenerative reheating furnace [J]. Industrial Furnace, 2010 6 9-11. [10 ] 张开碧, 李敏.多温区温度控制系统的解耦方法与仿 真[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06, 254 54-56. ZHANG Kaibi, LI Min. Decoupling and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ith multi temperature zones [ J ].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25 4 54-56. [11 ] 韦晓慧, 梁昔明, 鲁五一, 等.多温区电加热炉温度 算 的 研 究 应 用 [J ] 8 自 动 化 20071 102-104. WEI Xiaohui, LIANG Ximing, LU Wuyi, et 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ontrol algorithms in electrical furnace multiple temperature zone [J ] . Machine Building g Automation 20071 102-104. [12] 张凯举.钢铁冶金加热过程建模与综合优化控制方法 的研究[D].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13] WANG J J , JING Y Y , ZHANG C F . Gene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n PID decoupling controller for variable flow heating system [ C]// 2008 3rd IEEE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Singapore, 2008 5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