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区电网进线段雷击事故分析及改造措施.pdf
扫码移动阅读 第45卷 第4期 2 0 1 9年4月 工矿自动化 I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 Vo l . 4 5N o . 4 A p r . 2 0 1 9 文章编号1 6 7 1-25 1 X(2 0 1 9)0 4-00 9 5-06 D O I1 0. 1 3 2 7 2/ j . i s s n. 1 6 7 1-25 1 x. 2 0 1 8 1 2 0 0 0 8 某矿区电网进线段雷击事故 分析及改造措施 潘欢1, 沈璟2, 陈锦麟2 ( 1.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经济技术研究院,福建 福州 3 5 0 3 0 0; 2.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福州供电公司,福建 福州 3 5 0 3 0 0) 摘要 针对屯兰变电站进线段杆塔遭受雷击导致主变压器被打坏的事故, 着重对事故中进线段防雷保护 措施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进线段防雷保护存在杆塔接地电阻超标、 线路绝缘水平 过高、 避雷器的动作值与线路绝缘水平不匹配等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提出了以下改造措施 利 用树枝状放射接地体优化进线段杆塔冲击接地; 采用可调式过电压保护间隙配合终端杆塔线路避雷器, 形成 进线段精细化综合保护; 在进线段终端杆塔上装设无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AT P-EMT P仿真结果表明, 3种改造措施的综合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雷电侵入波的幅值和陡度, 保证矿区电网安全运行。 关键词 煤矿变电站;雷击事故;进线段防雷保护;精细化保护;接地电阻;绝缘水平;避雷器 中图分类号T D 6 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 0 1 8-12-05; 修回日期2 0 1 9-03-15; 责任编辑 胡娴。 作者简介 潘欢(1 9 8 8-) , 女, 湖南娄底人, 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E-ma i l9 3 5 3 0 5 1 5 3@q q . c o m。 引用格式 潘欢, 沈璟, 陈锦麟.某矿区电网进线段雷击事故分析及改造措施[J]. 工矿自动化,2 0 1 9,4 5(4) 9 5-10 0. P AN H u a n,S HE N J i n g,CHE N J i n l i n. L i g h t n i n g s t r i k e a c c i d e n t a n a l y s i s a n d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f o r i n c o m i n g l i n e s o f p o w e r g r i d i n a m i n i n g a r e a[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2 0 1 9,4 5(4) 9 5-10 0. Li g h t n i n g s t r i k e a c c i d e n t a n a l y s i s a n d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f o r i n c o m i n g l i n e s o f p o w e r g r i d i n a m i n i n g a r e a PAN H u a n 1, S HE N J i n g 2, CHE N J i n l i n 2 ( 1 . E c o n o m i c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F u j i a n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C o m p a n y,F u z h o u 3 5 0 3 0 0,C h i n a; 2. F u z h o u P o w e r S u p p l y C o m p a n y,F u j i a n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C o m p a n y,F u z h o u 3 5 0 3 0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I n v i e w o f t h e a c c i d e n t o f m a i n t r a n s f o r m e r b e i n g b r o k e n d u e t o t o w e r a t i n c o m i n g l i n e s o f T u n l a n s u b s t a t i o n c a u s e d b y l i g h t n i n g s t r i k e,t h e p r o b l e m s o f l i g h t n i n g p r o t e c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o f t h e i n c o m i n g l i n e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r e s e a r c h e d . 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l i g h t n i n g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t h e i n c o m i n g l i n e s h a s p r o b l e m s s u c h a s e x c e s s i v e g r o u n d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t h e t o w e r,t o o h i g h l i n e s i n s u l a t i o n l e v e l,a n d m i s m a t c h i n g b e t w e e n a c t i o n v a l u e o f a r r e s t e r a n d l i n e s i n s u l a t i o n l e v e l . I n v i e w o f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 s a n d h i d d e n d a n g e r s,t h e f o l l o w i n g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w e r e p r o p o s e do p t i m i z e i m p u l s e g r o u n d i n g o f t h e t o w e r a t i n c o m i n g l i n e s b y u s i n g d e n d r i t i c r a d i o a c t i v e g r o u n d i n g b o d y;u s e a d j u s t a b l e o v e r v o l t a g e p r o t e c t i o n g a p t o m a t c h l i n e s a r r e s t e r s o n t h e t e r m i n a l t o w e r ,s o a s t o f o r m r e f i n e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t h e i n c o m i n g l i n e s;i n s t a l l g a p-fr e e z i n c o x i d e a r r e s t e r o n t h e t e r m i n a l t o w e r a t i n c o m i n g l i n e s .T h e AT P-EMT P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c o m b i n e d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t h r e e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r e d u c e a m p l i t u d e a n d s t e e p n e s s o f l i g h t n i n g i n t r u d i n g w a v e a n d e n s u r e s a f e o p e r a t i o n o f t h e m i n e p o w e r g r i d . K e y w o r d sc o a l m i n e s u b s t a t i o n;l i g h t n i n g s t r i k e a c c i d e n t;l i g h t n i n g p r o t e c t i o n f o r i n c o m i n g l i n e; r e f i n e d p r o t e c t i o n;g r o u n d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i n s u l a t i o n l e v e l;l i g h t n i n g a r r e s t e r 0 引言 进线段保护是指在靠近变电站 1~2k m 的 一段线路上加强防雷保护措施, 降低该范围内雷害 事故发生的概率, 避免雷电侵入波未经衰减从很近 的地方入侵站内设备。然而, 目前一些大型煤炭企 业拥有属于自己的电力供区, 在进线段防雷保护上 存在许多漏洞[ 1]。文献[ 2] 对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下属的1 1 0k V 屯兰变电站主变压器被打坏 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造措施。然而, 由于线 路的绝缘水平远高于变电站内设备, 来自线路的雷 电侵入波幅值大、 陡度大, 如果不经过进线段防雷保 护的有效衰减直接入侵变电站, 即便接地系统良好 也会对主设备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本文在文献 [ 2] 的基础上, 着重对事故中进线段防雷保护措施所 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剖析, 针对性地提出改造措施, 并 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改造后的效果。 1 进线段防雷措施存在的问题 屯兰1 1 0k V变电站共有8回3 5k V进线, 均 采用双避雷线保护; 进线段杆塔上装设有带间隙的 氧化锌避雷器。雷击发生时, 装设在屯镇Ⅰ回线进 线段杆塔上的3组避雷器均未动作。下面对进线段 防雷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1 进线段杆塔接地电阻超标问题 根据现场第3级杆塔上的明显落雷痕迹推断, 这是一起近端杆塔反击雷过电压入侵变电站的事 故。为分析反击发生的原因, 测得3 5k V屯镇Ⅰ回 进线第16级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分别为1 7,1 0, 2 7,3 6,3 0,2 5Ω。其中第36级杆塔的接地电阻 连续偏高[ 3]。此外, 部分杆塔的接地引下线存在不 同程度的锈蚀甚至断裂。 根据式( 1) 计算第16级杆塔的耐雷水平 IL= U50% ( 1-K)βRch+βL g t 2. 6+ hd 2.()6 ( 1) 式中U50%为线路绝缘子的5 0%放电电压, 取线路 的平均绝缘水平4 6 0k V;K为耦合系数, 取0. 1 4 3; β 为分流系数, 取0. 8 6;Rch为冲击接地电阻,Rch=α R, α为冲击接地系数, 取0. 8,R为工频接地电阻;L g t 为杆塔电感, 取1 6. 4 0μH;hd为导线的平均高度, 取9. 2m。 将各参数值代入式( 1) 计算可得16级杆塔的 耐雷 水 平 分别为 2 6. 0,3 3. 9,1 9. 5,1 5. 9,1 8. 1, 2 0. 5k A。按照D L/T 6 2 01 9 9 7 交流电气装置的 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规定, 在有避雷线保护的情 况下, 3 5k V线路变电站进线保护段的最低耐雷水 平为3 0k A。该线路中除了第2级杆塔的反击耐雷 水平大于3 0k A 外, 其余均低于3 0k A [4-5], 不满足 要求。 此外, 部分杆塔虽然接地电阻不高, 但是缺少冲 击接地优化措施, 导致冲击系数过大, 不能有效降低 杆塔的冲击接地电阻, 在雷电流入地时仍可能造成 极高的冲击塔顶电位。因此, 对进线段杆塔进行降 阻时应重点降低冲击接地电阻[ 6-7]。 1. 2 线路绝缘水平过高问题 出于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和防污闪的需要, 该 矿区人为地增加了绝缘子的片数, 以提高线路的绝 缘水平。事故线路采用的是5片型号为 XWP 2- 10 0的瓷式双伞绝缘子和5片型号为 XWP-1 0 0的 普通瓷式单伞绝缘子。用冲击电压发生器对上述绝 缘子分别进行冲击放电电压试验, 测得其U50%冲击 放电电压分别为5 2 8k V 和4 8 0k V。而3 5k V变压 器绕组最大全波冲击耐压值仅为2 0 0k V。 增加线路绝缘水平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山 区电网雷击跳闸率过高及煤矿电网绝缘子污闪严重 的问题, 但同时也加剧了线路绝缘与变电站设备绝 缘配合上的矛盾, 使得侵入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过 高。即使避雷器可靠动作, 也会产生很高的残压, 此 时若避雷器、 计数器、 接地线、 接地装置等任何一个 环节出现问题, 都极易对主设备构成威胁。 1. 3 避雷器动作值与线路绝缘水平配合不当问题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 当雷击发生时, 3 5k V屯镇 Ⅰ回进线第3级杆塔上装设有一组型号为YH 5 C X- 51-13 4的带间隙线路避雷器, 而当反击事故发生 时, 该避雷器未及时动作, 这也是导致反击雷过电压 侵入变电站, 造成主变压器损坏的关键因素。为探 究该避雷器未动作的原因, 验证其保护动作值与线 路绝缘水平是否可靠配合, 对事故线路的避雷器和 绝缘子进行了绝缘配合试验, 并依据避雷器的间隙 特性要求进行分析。 1. 3. 1 串联间隙避雷器的间隙特性要求 带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的基本结构是通过一个 复合式绝缘子将2个间隙固定在两端, 并与避雷器 本体串联。在正常运行情况下, 串联间隙隔离工频 电压, 避雷器本体不承受电压, 雷击发生时, 空气间 隙被击穿, 避雷器本体动作, 瞬间将雷电流泄放入地。 一般来说, 对线路避雷器的串联间隙有如下 要求 ( 1)在雷电冲击下, 间隙应及时可靠动作, 保护 绝缘子串。串联间隙的5 0%放电电压Ua5 0%必须低 于并联绝缘子串的5 0%放电电压Ui 5 0%, 二者的配 69 工矿自动化 2 0 1 9年第4 5卷 合系数需大于1. 1 8 , 且 Ua5 0%包络线必须低于Ui5 0% 包络线的1 0%以上。因此, 间隙的距离不能太大, 并要保证避雷器和绝缘子在雷电冲击下具有一定的 配合裕度[ 8-9]。 ( 2)间隙应能够承受暂时过电压, 在2. 5倍操 作过电压下必须保证不发生误动作。为满足这一要 求, 串联间隙的距离不能太小, 既要保证在暂时过电 压和操作过电压下不误动作, 又要保证避雷器本体 出现故障时间隙能够可靠地隔离。 可见, 避雷器的间隙距离存在上限和下限, 必须 通过相关试验 验证 避 雷器 的间 隙 距 离 是 否 安 全 可靠[ 10-12]。 1. 3. 2 避雷器与绝缘子绝缘配合试验分析 取线路上运行的5片 XWP 2-10 0瓷式绝缘子 和 YH 5 C X-51/1 3 4 线路避雷器进行冲击放电试 验, 结果见表1。 表1 50%冲击放电试验结果 T a b l e 1 R e s u l t s o f 5 0%i m p u l s e d i s c h a r g e t e s t 试品 正极性 U50%/kV 负极性 U50%/kV 正负极性间 的偏差/% 5片 XWP 2-10 0瓷式绝缘子51 5 5 2 8 2 YH 5 C X-51/1 3 4避雷器49 2 4 9 6 1 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 虽然避雷器的正负极 5 0%放电电压均低于5片XWP 2-10 0瓷式绝缘子, 但未保证有一定的配合裕度。其正极性U50%的配 合系数为1. 0 5, 负极性U50%的配合系数为1. 0 6 , 均 低于1. 1 8, 不满足绝缘配合要求。 由于雷电冲击持续时间很短, 放电时延在放电 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U50%并不能完全反映冲击放电 特性, 所以, 还必须考虑避雷器与绝缘子伏秒特性的 配合。伏秒特性试验方法步骤 保持绝缘子和避雷 器间隙的距离、 冲击电压波形不变, 逐级升高电压; 当绝缘子和间隙放电时, 记录电压波形, 并读取电压 U与击穿时间t。伏秒特性试验数据见表2, 伏秒特 性曲线如图1所示。 表2 伏秒特性试验数据 Ta b l e 2 Vo l t-se c o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e s t d a t a 5片XWP 2-10 0瓷式绝缘子YH 5 C X-51/1 3 4线路避雷器 冲击电压/k V击穿时间/ μs 冲击电压/k V击穿时间/ μs 34 5 9. 5 7 3 0 5 9. 2 0 3 7 2 6. 4 0 3 4 2 4. 2 1 4 1 8 3. 8 7 4 1 0 2. 9 0 5 1 5 2. 6 2 5 2 7 1. 9 4 6 0 5 1. 9 8 6 1 3 1. 7 4 74 6 1. 2 3 7 3 2 1. 0 3 图1 避雷器与绝缘子的伏秒特性曲线 Fi g . 1 V o l t-se c o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u r v e s o f a r r e s t e r a n d i n s u l a t o r 从图1可以看出, 虽然线路避雷器的雷电冲击 放电伏秒特性曲线的包络线均位于绝缘子下方, 但 是电压之间的最大差距不到1 0%, 不满足线路绝缘 配合要求, 导致雷击时保护失效, 雷电过电压未经过 线路避雷器的有效削弱就侵入变电站。 造成绝缘不配合的主要原因 ( 1)目前一些生产线路避雷器的厂家本身并不 具备相关的生产试验条件, 在生产过程中未能对间 隙的放电特性和伏秒特性进行严格试验, 导致生产 出的避雷器与线路绝缘水平不配合。 ( 2)一些线路避雷器在刚刚安装时与绝缘子配 合良好, 但是由于各种外界因素( 如风吹、 导线舞动 等) 的影响, 导致间隙距离改变, 造成了不配合。 2 进线段防雷改造措施分析 2. 1 进线段杆塔接地装置改造 降低进线段杆塔的冲击接地电阻, 能够有效提 高其反击耐雷水平, 从而降低进线段内反击和绕击 事故发生的概率, 是进线段防雷中的关键。使用树 枝状放射性接地装置对进线段杆塔进行改造, 重点 降低杆塔的冲击接地电阻。 根据杆塔电阻的测量情况, 对进线段前6级杆 塔的接地装置进行如下改造 ( 1)根据杆塔周围地形情况, 沿土壤电阻率低 的方向做水平接地体放射线, 每基杆塔沿4个塔基 处放射出4根线, 长度为3 0~5 0m( 视地形情况而 定) 。在放射线末端, 结合地形土质情况做放射分支 线, 即树枝状放射线, 接地体埋深约1m。 ( 2)在水平接地体放射线与放射分支线的连接 点处打入垂直接地体。 ( 3)在水平接地体和放射接地体周围施加吸水 性强、 保水性好、 胶质价高、 黏度大的G P F-94膨润 土降阻剂。 杆塔树枝状放射式接地方式如图2所示。结合 杆塔地形实际情况, 若杆塔地处人烟稀少地区, 则采 79 2 0 1 9年第4期 潘欢等 某矿区电网进线段雷击事故分析及改造措施 用第1种接地改造方式; 若周围经常有人经过, 则采 用第2种接地方式, 用圆弧地网连接水平接地体, 改 善接地装置的均压, 保证周围行人的人身安全。 (a)第1种接地方式 (b)第2种接地方式 图2 杆塔树枝状放射式接地方式 Fi g . 2 D e n d r i t i c r a d i o a c t i v e g r o u n d i n g m e t h o d o f t o w e r 较之于传统的水平放射状接地体, 树枝状接地 装置能够更好地降低杆塔的冲击接地电阻。因为当 雷击发生时, 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大地, 树枝状 接地装置的末端存在多个水平和垂直分支线, 会发 生很明显的端部效应, 使放射分支线周围的土壤发 生局部火花放电并被击穿, 改变接地装置附近的局 部场强, 大大增加了接地装置的有效长度和散流性 能。同时由于施加了性能良好的G P F-94膨润土 降阻剂, 相当于扩大了接地体的径向尺寸和等效截 面积, 能够有效减小接地极上的冲击波陡度, 使接地 体的冲击特性得到很大改善, 从而达到降低杆塔的 冲击接地电阻的目的[ 13-15]。 2. 2 进线段精细化保护 变电站电气设备遭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线路 绝缘与变电站设备的绝缘配合存在矛盾, 造成沿线 路侵入变电站的雷电波幅值陡度过大, 从而危及站 内设备安全。因此, 本文提出一种进线段精细化保 护方法, 通过装设可调式过电压保护间隙来保证绝 缘配合。将该方法与传统防雷技术配合使用, 可达 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可调式过电压保护间隙结构如图3所示。将一 对镀铜可调的球间隙并联在绝缘子两端, 间隙距离 根据绝缘子5 0%冲击放电试验结果设定, 一般略低 于绝缘子的U50%。当线路遭受雷击时, 绝缘子两端 电压瞬间升高, 由于保护间隙的雷电冲击放电电压 低于绝缘子的U50%, 间隙先于绝缘子放电, 因此能 够使绝缘子串免于闪络, 且间隙击穿后是纯空气击 穿, 所形成的瞬时电弧极易受风力和电动力的作用 而快速熄灭, 从而大大降低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概 率。与线路避雷器相比, 可调式过电压保护间隙的 保护动作值是可调的, 能够保证与线路的绝缘水平 有着良好的精细化配合。 图3 可调式过电压保护间隙结构 Fi g . 3 S t r u c t u r e o f a d j u s t a b l e o v e r v o l t a g e p r o t e c t i o n g a p 具体装设的杆塔级数结合线路的具体情况而 定, 一般取第41 0级杆塔。以6级为例做具体说 明, 第1级杆塔上保护间隙动作值参照母线侧避雷 器的雷电冲击残压来设定, 高于其2 0%~3 0%; 靠 近线路侧的第6级杆塔的保护间隙动作值设置为线 路绝缘子U50%的80%; 从第6级始逐级降低保护间 隙动作值, 直至第1级终端杆塔。其中第4 6级杆 塔的保护间隙动作值与线路的绝缘水平相配合, 第1 3级杆塔的间隙保护动作值与变电站避雷器 的冲击残压相配合。每级间隙相互配合, 逐级动作, 对沿线路侵入变电站的雷电波进行逐级拦截泄放, 充分限制雷电侵入波的幅值和陡度, 从而保护站内 重要设备。 2. 3 进线段终端杆塔上线路避雷器的安装 在进线段终端杆塔上装设一组线路避雷器, 能 够进一步泄放雷电能量, 限制流过母线避雷器的雷 电流, 与进线段内的过电压保护间隙和站内避雷器 形成联合保护, 进一步加强进线段对雷电波的衰减。 鉴于带间隙线路氧化锌避雷器的局限性, 建议使用 无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 它主要利用氧化锌电阻良 好的非线性来达到保护目的, 相比于带间隙的线路 避雷器, 具有动作可靠性高、 无放电延时和无分散性 等优点。 89 工矿自动化 2 0 1 9年第4 5卷 无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的一大缺点是没有串联 间隙隔离工频电压, 其氧化锌阀片需长期承受工频 电压的作用, 容易发生电热老化, 因此, 需要对其进 行必要的维护。进线段杆塔距离变电站较近, 维护 方便, 且考虑到进线段防雷保护的重要性, 故建议在 进线段终端杆塔上加装一组无间隙的线路避雷器, 并定期进行绝缘电阻试验、 泄漏电流试验等, 以监测 其运行状态, 保证其可靠性。 3 仿真研究 为定量分析上述3种改造措施的防雷效果, 使 用 AT P-E MT P电磁暂态软件模拟3 5k V 配电线 路进线段遭受雷击的情况, 分析采取改造措施后对 雷电侵入波的衰减情况。 选用 AT P-EMT P中的 F l a s h M o d e模型来模 拟保护间隙, 终端塔安装的保护间隙动作值参考母 线侧避雷器雷电冲击残压( 高于其2 0%~3 0%) 设 定, 取1 7 0~1 7 5k V。前4级杆塔的间隙动作值分 别取1 7 5,2 1 9,2 7 4,3 3 2k V。选用无间隙的氧化锌 线路避雷器, 型号为 HY 5WX-54/1 3 4, 额定电压为 5 4k V, 雷 电 冲 击 残 压 为 1 3 4 k V。 选 用 AT P- EMT P中的 MOA 模型仿真, 接地引下线的长度为 5m , 电感为4 μH /m, 接地电阻为标准值1 0Ω。考 虑到3 5k V线路的杆塔高度一般不超过4 0m, 故杆 塔接地模型采用集中参数模型, 用等效电阻和等效 电感来模拟, 取铁塔的等值电感为0. 4 2μH/m, 波 阻抗为1 3 0Ω, 波速为2 3 0m / μ s。仿真模型如图4 所示。 图4 AT P-EMT P仿真模型 F i g . 4 A T P-EMT P s i m u l a t i o n m o d e l 选用1. 2/5 0μs的指数波和幅值为4 0 0k V的 负极性雷电波来模拟进线段第4级杆塔外侧 B相 遭受雷击的情形, 得到 V1V4四个观测节点的电 压幅值分别为3 9 0,1 9 5,1 6 4,1 0 3k V。3种措施综 合作用时各节点的过电压波形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 在3种措施共同作用下, 雷电 侵入波幅值显著降低, 从4 0 0k V 开始衰减, 至终端 杆塔处仅为1 0 3k V, 远低于3 5k V变压器的全波冲 击耐受值2 0 0k V, 且陡度也有了很大的下降, 能够 充分保证3 5k V变电站内主设备的安全。 4 结论 ( 1)在进线段杆塔上装设可调式过电压保护间 隙能够很大程度上限制终端杆塔处雷电冲击波的幅 值和陡度, 从而降低雷电波对终端杆塔上线路避雷 器造成的冲击, 有利于保证避雷器的安全可靠动作。 ( 2)在进线段终端杆塔上装设无间隙的氧化锌 避雷器对限制线路末侧雷电冲击波幅值和陡度贡献 很大, 将其与可调式过电压保护间隙相配合, 能够起 到很好的防雷效果。在安装时必须保证其保护水平 99 2 0 1 9年第4期 潘欢等 某矿区电网进线段雷击事故分析及改造措施 图5 3种措施综合作用时各节点的过电压波形 Fi g . 5 O v e r v o l t a g e w a v e f o r m s o f e a c h n o d e w h e n t h e t h r e e m e a s u r e s a r e c o m b i n e d 与线路绝缘水平有着良好配合, 力图以最少的避雷 器数量达到最佳的防雷效果。 ( 3)优化进线段杆塔冲击接地, 降低冲击接地 电阻是降低进线段雷害事故发生率的关键, 能保证 线路避雷器动作时迅速释放雷电能量, 从而有效降 低塔顶电位。 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 [1] 高新智, 仇炜, 韩爱芝, 等.针对某3 5k V配电线路防 雷问题的探讨[J].高压电器, 2 0 1 0,4 6(4) 6 9-73. GAO X i n z h i,Q I U W e i,HAN A i z h i,e t a l . S t u d y o n t h e l i g h t n i n g p r o t e c t i o n p r o b l e m o f 3 5k V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l i n e[J]. H i g h V o l t a g e A p p a r a t u s,2 0 1 0,4 6(4) 6 9-73. [2] 陈锦麟, 林少山, 程凤鸣, 等.一起矿区电网雷击打坏 主变事故分析及改造措施[J].电瓷避雷器, 2 0 1 5(2) 5 6-61. CHE N J i n l i n,L I N S h a o s h a n,CHE NG F e n g m i n g, e t a l .A n a l y s i s a n d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o f a l i g h t n i n g d a m a g e a c c i d e n t o f m a i n t r a n s f o r m e r i n m i n i n g a r e a p o w e r g r i d[ J]. I n s u l a t o r s a n d S u r g e A r r e s t e r s,2 0 1 5(2) 5 6-61. [3] G B/T 7 7 5. 22 0 0 3绝缘子试验方法 第2部分 电气 试验方法[S]. [4] 邓杰文, 任文斌, 张东, 等.某矿区瓦斯电厂3 5k V 进 线遭受雷击事故分析与防雷措施研究[J].电瓷避雷 器,2 0 1 2( 6) 8 1-85. D E NG J i e w e n,R E N W e n b i n,Z HANG D o n g,e t a l . A n a l y s i s a n d s t u d y o n l i g h t n i n g a c c i d e n t a n d l i g h t n i n g p r o t e c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o f 3 5k V i n l e t w i r e o f g a s p o w e r p l a n t i n m i n i n g a r e a[J]. I n s u l a t o r s a n d S u r g e A r r e s t e r s,2 0 1 2(6) 8 1-85. [5] 董爱华, 王玉梅, 朱登惠, 等. 郑州煤业集团矿山线雷 击断线 事故的分析与对策 [J].工 矿 自 动 化,2 0 0 9, 3 5(9) 1 1 6-11 9. D ONG A i h u a,WANG Y u m e i,Z HU D e n g h u i,e t a l . A n a l y s i s o f w i r e b r e a k a g e a c c i d e n t b y l i g h t n i n g s t r o k e o f m i n e l i n e o f Z h e n g z h o u M i n i n g G r o u p a n d i t s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 2 0 0 9,3 5(9) 1 1 6-11 9. [6] 刘源, 彭利强, 王伟平, 等.配电网架空线路并联可调间 隙保护装置研究[J].高压电器, 2 0 1 1,4 7(4) 4 7-51 . L I U Y u a n,P E NG L i q i a n g,WANG W e i p i n g,e t a l . R e s e a r c h o n a d j u s t a b l e g a p l i g h t n i n g p r o t e c t i o n d e v i c e f o r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n e t w o r k o v e r h e a d l i n e s[J].H i g h V o l t a g e A p p a r a t u s,2 0 1 1,4 7(4) 4 7-51. [7] 童年, 周易龙, 周利兵, 等.某矿区变电站进线段防雷 改造措施及仿真分析[J].工矿自动化, 2 0 1 4,4 0(4) 1 0 5-11 0. T ONG N i a n,Z HOU Y i l o n g,Z HOU L i b i n g,e t a l . L i g h t n i n g p r o t e c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o f i n l e t l i n e o f a m i n i n g a r e a s u b s t a t i o n a n d i t s s i m u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 , 2 0 1 4,4 0(4) 1 0 5-11 0 . [8] 何计谋, 洪波, 李亚东, 等.输电线路保护用有串联间 隙避雷器间隙特性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 2 0 0 6(4) 2 5-29. HE J i m o u,HONG B o,L I Y a d o n g,e t a l . S t u d y o n g a p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l i n e s u r g e a r r e s t e r w i t h s e r i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