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架构及其感控节点研究.pdf
第45卷 第2期 2 0 1 9年2月 工矿自动化 I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 Vo l . 4 5N o . 2 F e b. 2 0 1 9 檾檾檾檾 檾 檾檾檾檾 檾 殧 殧 殧 殧 分析研究 文章编号 1 6 7 1-25 1 X(2 0 1 9)0 2-00 3 0-05 D O I1 0. 1 3 2 7 2/ j . i s s n. 1 6 7 1-25 1 x. 2 0 1 8 0 9 0 0 7 5 煤矿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架构及其感控节点研究 张梅, 牛士会, 李敬兆 ( 安徽理工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 3 2 0 0 1) 摘要 为解决煤矿安全生产各子系统间无法信息共享、 协同控制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煤矿信息物理融合 系统体系架构。该系统由感知执行层、 网络传输层、 认知处理层和应用控制层组成 感知执行层通过感控节 点实现对“ 人、 机、 物、 环” 的泛在感知和控制; 网络传输层通过主干网络和子网络相结合、 有线网络和无线网 络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信息可靠、 有效传输; 认知处理层由大量分布式计算设备组成, 实现信息融合与分析、 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 应用控制层为用户提供沟通的操作界面, 实现对煤矿各环节的集中监视和协同控 制。针对煤矿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感控节点特性, 采用 B D I模型对感控节点进行建模 用信念、 目标、 规划 来描述感控节点的自治状态、 自治控制和自治行为; 根据感知事件和信念库进行推理, 生成若干目标并进行 分配, 再由当前的信念和规划库刷新规划, 执行相应的行为并修正信念和目标。 关键词 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体系架构;感控节点;B D I模型 中图分类号T D 6 7 文献标志码A 网络出版地址h t t p / /k n s . c n k i . n e t /k c m s/d e t a i l/32. 1 6 2 7. T P. 2 0 1 9 0 1 2 4. 1 4 5 3. 0 0 1. h t m l 收稿日期2 0 1 8-09-26; 修回日期2 0 1 9-01-19; 责任编辑 盛男。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 1 8 7 4 0 1 0) ;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学术科研活动资助项目( 2 0 1 5 D 0 4 6) ;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拔尖 人才资助项目( g x b j Z D 2 0 1 6 0 4 4) 。 作者简介 张梅(1 9 7 9-) , 女, 安徽宿州人, 副教授,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 嵌入式系统, E-ma i lm z h a n g @a u s t . e d u. c n。 引用格式 张梅, 牛士会, 李敬兆.煤矿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架构及其感控节点研究[J]. 工矿自动化,2 0 1 9,4 5(2) 3 0-34. Z HANG M e i,N I U S h i h u i,L I J i n g z h a o . R e s e a r c h o n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o f c o a l m i n e c y b e r-p h y si c a l s y s t e m a n d i t s s e n s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n o d e [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2 0 1 9,4 5(2) 3 0-34. Re s e a r c h o n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o f c o a l m i n e c y b e r-p h y si c a l s y s t e m a n d i t s s e n s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n o d e ZHANG M e i, N I U S h i h u i, L I J i n g z h a o (S c h o o l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H u a i n a n 2 3 2 0 0 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I n o r d e r t o s o l v e p r o b l e m o f f a i l u r e t o r e a l i z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h a r i n g a n d c o o r d i n a t e d c o n t r o l a m o n g s u b s y s t e m s o f c o a l m i n e s a f e t y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o f c o a l m i n e c y b e r -p h y si c a l s y s t e m w a s p r o p o s e d,w h i c h w a s c o m p o s e d o f p e r c e p t u a l e x e c u t i o n l a y e r,n e t w o r k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l a y e r ,c o g n i t i v e p r o c e s s i n g l a y e r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l a y e r . T h e p e r c e p t u a l e x e c u t i o n l a y e r r e a l i z e s u b i q u i t o u s p e r c e p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f o r h u m a n,m a c h i n e,m a t e r i a l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r o u g h s e n s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n o d e .T h e n e t w o r k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l a y e r n o t o n l y c o m b i n e s b a c k b o n e n e t w o r k a n d s u b-n e t w o r k,b u t a l s o c o m b i n e s w i r e d n e t w o r k a n d w i r e l e s s n e t w o r k,s o a s t o r e a l i z e r e l i a b l e a n d e f f i c i e n t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r a n s m i s s i o n.T h e c o g n i t i v e p r o c e s s i n g l a y e r c o n s i s t s o f a l a r g e n u m b e r o f d i s t r i b u t e d c o m p u t i n g d e v i c e s t o a c h i e v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f u s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d a t a m i n i n g a n d b i g d a t a a n a l y s i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l a y e r p r o v i d e s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i n t e r f a c e f o r u s e r s t o r e a l i z e c e n t r a l i z e d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 c o o r d i n a t e d c o n t r o l o f e a c h l i n k i n c o a l m i n e . A c c o r d i n g t o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s e n s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n o d e i n c o a l m i n e c y b e r-p h y si c a l s y s t e m, m o d e l o f t h e s e n s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n o d e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u s e o f B D I m o d e l .A u t o n o m o u s s t a t e, a u t o n o m o u s c o n t r o l a n d a u t o n o m o u s b e h a v i o r o f t h e s e n s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n o d e a r e d e s c r i b e d b y b e l i e f,g o a l an d p l a n. S e v e r a l g o a l s a r e g e n e r a t e d a n d a l l o c a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r e a s o n i n g b a s e d o n p e r c e p t u a l e v e n t a n d b e l i e f l i b r a r y,t h e n p l a n i s r e f r e s h e d b y c u r r e n t b e l i e f a n d p l a n l i b r a r y ,w h i c h c a u s e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b e h a v i o r i s e x e c u t e d a n d b e l i e f a n d g o a l a r e m o d i f i e d . K e y w o r d sc o a l m i n e s a f e t y p r o d u c t i o n;c o a l m i n e c y b e r-p h y si c a l s y s t e m;s y s t e m a r c h i t e c t u r e;s e n s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n o d e;B D I m o d e l 0 引言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集开采、 掘进、 运输、 通信、 控制等环节于一体的过程, 涉及众多子系统, 各子系 统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另一方面这些子系统间 又相互独立, 从而降低了对突发事故的响应和处理 速度, 易导致事故蔓延, 造成严重后果[ 1-3]。因此, 需 要将煤矿各独立子系统数据资源和控制资源集中在 一起, 对各子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 从而打 破各子系统之间的壁垒, 在各“ 信息孤岛” 间建立传 输通道, 实现煤矿信息资源与物理资源的共享、 交 换、 处理和控制, 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 4-7]。 信息 物 理 融 合 系 统 (C y b e r-Ph y s i c a l S y s t e m, C P S) 是一个综合计算、 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 系统, 利用计算、 通信及控制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协作 来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 动态控制和信息 服务。它包含了感知、 计算、 通信和控制等系统工 程, 使物理系统具有计算、 通信、 精确控制、 远程协作 和自治等功能[ 8-10] 。将 C P S引入煤矿井下, 对煤矿 安全生产中各子系统进行融合, 是目前煤矿自动化、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在文献[ 1-3] 研究的基础 上, 结合煤矿C P S特点, 提出了一种煤矿C P S体系 架构, 并对其中的感控节点进行建模, 为煤矿C P S 研究提供新思路。 1 煤矿C P S特点 煤矿C P S是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 通信、 控制等 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是煤矿高度自动化、 信息化、 智能化的标志, 其具有以下特点。 ( 1)感知更加透彻。煤矿 C P S需要充分利用 各传感器和设备的信息, 对煤矿地质、 环境、 生产、 设 备、 人员等进行全面、 透彻的感知, 获得可靠、 精确的 数据[ 11]。 ( 2)各子系统呈分布式、 异构性。煤矿 C P S集 成了各种功能和结构的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在地理 位置、 覆盖范围、 功能等方面均有差异, 这就决定了 煤矿C P S的子系统必然是分布式、 异构性的。 ( 3)各子系统可自学习、 自适应、 自组织。接入 煤矿C P S的子系统数量非常庞大, 因此要求各子系 统能够高度自治。 ( 4)各子系统之间能更好地互联互通, 实现信 息集成、 共享和协同。煤矿 C P S能使各子系统灵活 地接入与互连, 在各“ 信息孤岛” 间建立传输通道, 具 有无障碍互联互通的能力, 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深 度共享和协同控制。 ( 5)管控更加智能。煤矿 C P S具有主动感知、 自动分析和快速处理的能力, 能依据深度学习的知 识库, 利用边缘计算、 雾计算和云计算对各子系统进 行有效的智能管理和控制,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各环 节自动调控。 2 煤矿C P S体系架构 煤矿C P S分为感知执行层、 网络传输层、 认知 处理层和应用控制层, 如图1所示。 图1 煤矿C P S体系架构 F i g . 1 S y s t e m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o f c o a l m i n e C P S (1)感知执行层。感知执行层是物理世界和计 算世界的接口, 包含大量感控节点( 由各种感知器和 执行器组成) , 通过感知器实现对“ 人、 机、 物、 环” 等 物理状态的实时准确感知, 通过执行器实现对物理 13 2 0 1 9年第2期 张梅等 煤矿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架构及其感控节点研究 对象的控制[ 12]。 ( 2)网络传输层。网络传输层既可将感知执行 层的数据上传至认知处理层, 也可将认知处理层的 数据或指令下达给感知执行层的感控节点, 实现信 息可靠、 有效传输。网络传输层主要组成方式是主 干网络和子网络相结合、 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结 合。主干网络主要是工业以太网, 由高速率光纤环 网构成, 实现数据高效、 高速传输; 子网络中包含各 种有线、 无线网络, 如现场总线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 络, 感控节点通过子网络接入主干网络; 有线网络可 连接机电、 通信、 安全等固定设备; 无线网络可连接 无线传感设备、 射频设备及移动设备[ 13]。 ( 3)认知处理层。认知处理层采用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 信息融合等技术, 统一不同设备传送数据 的语义, 实现数据的存储、 搜索、 调配、 管理。认知处 理层含大量的分布式计算设备, 具有强大的计算和 信息处理能力, 用来实现信息融合与分析、 数据挖掘 与 大 数 据 分 析,从 而 保 证 数 据 的 真 实 和 有 效 处理[ 14]。 ( 4)应用控制层。应用控制层为用户提供沟通 的操作界面, 是煤矿C P S的核心。它采用典型的面 向服务架构(S e r v i c e -Or i e n t e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S OA) , 围绕决策智能化、 知识模型化、 控制自动化、 监测实 时化等目标进行相应应用设计, 包括监控系统、 调度 系统、 人员管理系统、 安全生产执行系统、 应急指挥 系统、 经营管理系统、 综合自动化系统等应用系统, 实现对煤矿各环节的集中监视和协同控制, 从而优 化生产和经营管理[ 15-17]。 3 煤矿C P S感控节点建模 3. 1 煤矿C P S感控节点特性 煤矿C P S感控节点种类繁多, 本文将其分为环 境节点和生产系统节点。环境节点感知煤矿最基本 的地质、 空气、 温湿度等信息; 生产系统节点主要包 括采掘系统节点、 运输系统节点、 设备系统节点、 人 员定位系统节点、 安全监测系统节点等。 煤矿C P S的感控节点具有以下特性①感知 器根据设置的任务来感知信息, 并通过网络发送给 信息处理单元。②执行器能接收控制指令, 并依据 指令来改变物理环境。③每个感控节点都是一个 智能感知、 控制单元, 拥有一定的计算、 通信、 存储、 执行能力。④每个感控节点都具有唯一的身份 I D, 以区别其他物理节点。⑤每个感控节点都有一 定的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 3. 2 煤矿C P S感控节点模型 根据煤矿C P S感控节点特性, 将每个感控节点 看作为一个 A g e n t系统, 采用 B D I(B e l i e f-De s i r e- In t e n t i o n, 信念-愿望-意图) 模型对煤矿 C P S感控 节点进行建模。B D I模型可模拟人的思维, 从信念、 愿望和意图3个方面进行推理 首先从环境中感知 变化, 再将感知的变化填充到信念中, 为完成相应的 愿望, 就要规划意图, 执行相应的行为[ 18-19]。 在实际应用中, 需要将 B D I模型中的信念、 愿 望和意图转变成信念、 目标和规划, 用来描述 A g e n t 系统的自治性 信念对应系统的自治状态, 目标对应 系统的自治控制, 规划对应系统的自治行为。信念 是即将执行的目标或子目标, 是当前最需要或最适 合完成的目标。目标是 A g e n t系统的最初动机, 是 其希望实现的目标集合, 由此激发规划, 是A g e n t 系统对环境状态的一种期待和判断。规划是A g e n t 系统的行动计划, 即为实现一定的目标采取的行为, 它是A g e n t系 统 实 现 一 定 目 标 的 主 要 方 法 和 途径[ 20]。 BD I模型的推理是在信念、 目标及规划的选择 与执行的过程中完成的, 过程如图2所示。A g e n t 系统首先感知事件( 包括通信行为) , 然后根据感知 事件和信念库进行中间推理, 生成若干目标并进行 分配, 再由当前的信念和规划库刷新规划, 最后由规 划引发行动并修正信念和目标[ 21-22]。 图2 BD I模型推理过程 F i g . 2 R e a s o n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B D I m o d e l 根据B D I模型, 将煤矿C P S感控节点模型定义 为一个八元组E d g N o d e=〈 I D,P r o,I n f,B e l,P l a n, A c t,T i m e,S t a〉 。① I D 为感控节点唯一的身份标 23 工矿自动化 2 0 1 9年第4 5卷 志, 表示感控节点的位置信息。② P r o为感控节点 的属性, 表示感控节点的任务性质, 如环境节点、 采 掘系统节点、 运输系统节点、 设备系统节点、 人员定 位系统节点、 安全监测系统节点等。③I n f为感控 节点根据当前任务采集的信息, 包括环境信息( 气体 浓度、 温湿度、 矿尘浓度、 风速等) 、 采掘信息( 地质、 采掘设备信息) 、 运输信息( 运输设备和线路、 安全设 施信息等) 、 人员定位信息( 人员考勤、 跟踪定位信 息) 、 机电设备信息等。④ B e l为信念, 表示感控节 点即将要完成的目标。⑤ P l a n为规划, 表示感控节 点实现一定目标的方法。⑥ A c t为根据状况和设 置目标完成的动作( 报警、 监测、 控制等) 。⑦ T i m e 为采集信息的时间。⑧ S t a为感控节点的工作状态 ( 繁忙、 空闲等) 。 煤矿C P S感控节点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首 先通过“S t a” 判断感控节点工作状态, 若节点空闲, 则根据“P r o” 判断当前节点的任务性质, 并采集相 应信息“ I n f” , 然后抽象成信念“B e l” , 通过推理选择 规划“P l a n” , 最后执行相应动作“ A c t” 。 图3 煤矿C P S感控节点工作过程 F i g . 3 W o r k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s e n s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n o d e o f c o a l m i n e C P S 4 结论 ( 1)煤矿 C P S通过感知执行层的感控节点来 实现对“ 人、 机、 物、 环” 的泛在感知和控制, 通过主干 网络和子网络相结合、 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结合 的网络传输层实现信息可靠、 有效传输, 通过认知处 理层实现信息融合与分析、 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 通过应用控制层实现对煤矿各环节的集中监视和协 同控制。煤矿C P S使煤矿各子系统既能独立自治 又能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 ( 2)针对煤矿C P S中感控节点特性, 将每个感 控节点看作为一个A g e n t系统, 采用B D I模型对感 控节点进行建模 首先感知事件, 然后根据感知事件 和信念库进行中间推理, 生成若干目标并进行分配, 再由当前的信念和规划库刷新规划, 最后由规划引 发行动并修正信念和目标。 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 [1] 孙彦景, 于满, 何妍君.煤矿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模型 [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 0 1 1,4 8( 增刊2) 2 9 5-30 1. S UN Y a n j i n g,YU M a n,HE Y a n j u n .M o d e l i n g o f c y b e r-p h y si c a l s y s t e m f o r c o a l m i n e[J]. J o u r n a l o f C o m p u t e r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2 0 1 1,4 8(S 2) 2 9 5-30 1. [2] 孙彦景, 华钢, 窦林名, 等.矿山工程信息物理系统研 究及挑战[J].煤炭科学技术, 2 0 1 8,4 6(2) 1 0 3-11 1. S UN Y a n j i n g,HUA G a n g,D OU L i n m i n g,e t a l . S t u d y a n d c h a l l e n g e s o n c y b e r-p h y si c a l s y s t e m o f m i n e e n g i n e e r i n g[J].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8, 4 6(2) 1 0 3-11 1. [3] 李敬兆, 江洋.矿山分布式分级自治系统设计[J].工 矿自动化,2 0 1 8, 4 4(5) 2 0-25. L I J i n g z h a o,J I ANG Y a n g . D e s i g n o f m i n e d i s t r i b u t e d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a u t o n o m o u s s y s t e m[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2 0 1 8,4 4(5) 2 0-25. [4] 姚建铨, 丁恩杰, 张申, 等.感知矿山物联网愿景与发 展趋势[J].工矿自动化, 2 0 1 6,4 2(9) 1-5. YAO J i a n q u a n,D I NG E n j i e,Z HANG S h e n,e t a l . P r o s p e c t o f p e r c e p t i o n m i n e I n t e r n e t o f t h i n g s a n d i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2 0 1 6,4 2(9) 1-5. [5] 张申.煤矿自动化发展趋势[J].工矿自动化,2 0 1 3,3 9 (2) 2 7-33. Z HANG S h e n .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a l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 [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2 0 1 3,3 9(2) 2 7-33. [6] 毛善君.“ 高科技煤矿” 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及关键 技术[J]. 煤炭学报, 2 0 1 4,3 9(8) 1 5 7 2-15 8 3. MAO S h a n j u n . S t r a t e g i c t h i n k i n g a n d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h i g h-te c h c o a l m i n e [J].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2 0 1 4,3 9(8) 1 5 7 2-15 8 3. [7] 王志斌, 孙彦景, 刘卫东, 等. 基于 C P S的风电瓦斯闭 锁系统建模仿真 [J]. 煤炭科学技术, 2 0 1 2,4 0(9) 8 0-84. WANG Z h i b i n,S UN Y a n j i n g,L I U W e i d o n g,e t a l . M o d e l i n g a n d s i m u l a t i o n o f v e n t i l a t i o n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a n d g a s i n t e r l o c k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C P S[J].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 0 1 2,4 0(9) 8 0-84. [8] 王中杰, 谢璐璐.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研究综述[J].自 33 2 0 1 9年第2期 张梅等 煤矿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架构及其感控节点研究 动化学报,2 0 1 1,3 7(1 0) 1 1 5 7-11 6 6. WANG Z h o n g j i e,X I E L u l u . C y b e r-p h y si c a l s y s t e m sa s u r v e y[J]. A c t a A u t o m a t i c a S i n i c a ,2 0 1 1,3 7(1 0) 1 1 5 7-11 6 6. [9] 温景容, 武穆清, 宿景芳.信息物理融合系统[J].自动 化学报,2 0 1 2, 3 8(4) 5 0 7-51 7. WE N J i n g r o n g,WU M u q i n g,S U J i n g f a n g . C y b e r- p h y si c a l s y s t e m[J]. A c t a A u t o m a t i c a S i n i c a, 2 0 1 2,3 8 (4) 5 0 7-51 7. [1 0] 李仁发, 谢勇, 李蕊, 等.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若干关键 问题综 述 [J].计 算 机 研 究 与 发 展, 2 0 1 2,4 9(6) 1 1 4 9-11 6 1. L I R e n f a,X I E Y o n g,L I R u i,e t a l . S u r v e y o f c y b e r - p h y si c a l s y s t e m s[J]. J o u r n a l o f C o m p u t e r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2 0 1 2,4 9(6) 1 1 4 9-11 6 1. [1 1] 袁亮.面向煤炭精准开采的物联网架构及关键技术 [J].工矿自动化, 2 0 1 7,4 3(1 0) 1-7. YUAN L i a n g . F r a m e w o r k a n d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o f I n t e r n e t o f t h i n g s f o r p r e c i s i o n c o a l m i n i n g[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 2 0 1 7,4 3(1 0) 1-7. [1 2] 孙彦景, 左海维, 钱建生, 等.面向煤矿安全生产的物 联网应用模式及关键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 2 0 1 3, 4 1(1) 8 4-88. S UN Y a n j i n g,Z UO H a i w e i,Q I AN J i a n s h e n g,e t a l . A p p l i c a t i o n m o d e a n d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I n t e r n e t o f t h i n g s f a c e d t o c o a l m i n e s a f e t y p r o d u c t i o n[J].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 0 1 3,4 1(1) 8 4-88. [1 3] 孙继平.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发展趋势[J].工矿自动 化,2 0 1 5, 4 1(4) 1-5. S UN J i p i n g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o f c o a l m i n e 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a n d a u t o m a t i o n[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2 0 1 5,4 1(4) 1-5. [1 4] 孙继平.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新技术与发展[J].煤炭科 学技术,2 0 1 6, 4 4(1) 1 9-23. S UN J i p i n g .N e w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i n e 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a n d a u t o m a t i o n[J].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 0 1 6,4 4(1) 1 9-23. [1 5] 张彩霞, 程良伦, 王向东.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 能制造架构研究[J].计算机科学, 2 0 1 3,4 0( 增刊1) 3 7-40. Z HANG C a i x i a,CHE NG L i a n g l u n,WANG X i a n g d o n g . R e s e a r c h o n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b a s e d o n c y b e r- p h y si c a l s y s t e m[J]. C o m p u t e r S c i e n c e,2 0 1 3,4 0(S 1) 3 7-40. [1 6] B O G D AN P,MA R C U L E S C U R. T o w a r d s a s c i e n c e o f c y b e r-p h y si c a l s y s t e m s d e s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