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监控的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与关键技术.pdf
扫码移动阅读 第45卷 第4期 2 0 1 9年4月 工矿自动化 I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 Vo l . 4 5N o . 4 A p r . 2 0 1 9 文章编号1 6 7 1-25 1 X(2 0 1 9)0 4-00 0 6-07 D O I1 0. 1 3 2 7 2/ j . i s s n. 1 6 7 1-25 1 x. 2 0 1 8 1 0 0 0 5 6 面向监控的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与关键技术 杨维1, 单春艳1, 刘俊波2 ( 1. 北京交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 0 0 0 4 4; 2.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 1 3 0 1 5) 摘要 井下监控系统通常是固定布设且布设范围有限, 难以完全满足井下安全生产的动态监控需求, 且 井下单架无人机因无线通信距离有限, 导致其监控能力较弱。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了一种面向监控的井下无 人机集群系统, 并从井下无人机集群飞行与规避协同控制、 数据链组网、 矿井巷道环境地图创建、 井下无人机 姿态与位置估计、 动态障碍物检测、 路径规划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地面调度中心通过设 置在井下监控分站的网关节点向井下无人机集群发布调度命令, 井下无人机编队采用“ 一” 字形队列沿矿井 巷道集群飞行, 在进入指定区域后通过所搭载的视频传感器与环境监测传感器对井下指定区域进行监控, 并 通过多无人机协作方式将所监测的视频信息与环境参数传输到井下监控分站, 实现对井下目标区域的自主 动态监控。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 监测能力强等优点, 通过协同控制多架井下无人机提高了 监控效率, 通过无线多跳的方式解决了井下无人机单架平台无线通信距离受限的问题, 有利于监测与控制信 息的传递。 关键词 矿井;井下无人机集群编队;自组织飞行策略;协同控制;姿态检测;路径规划;引导反光标 识牌 中图分类号T D 6 7 9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 0 1 8-10-25; 修回日期2 0 1 8-12-29; 责任编辑 张强。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 0 1 6 Y F C 0 8 0 1 8 0 0)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2 0 1 3 B AK 0 6 B 0 3) 。 作者简介 杨维(1 9 6 4-) , 男, 辽宁阜新人, 教授, 长期从事煤矿通信与安全监控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 i lw y a n g @b j t u. e d u. c n。 引用格式 杨维, 单春艳, 刘俊波. 面向监控的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与关键技术[J]. 工矿自动化,2 0 1 9,4 5(4) 6-12. YANG W e i,S HAN C h u n y a n,L I U J u n b o .U n d e r g r o u n d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 c l u s t e r s y s t e m f o r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 i t s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i e s[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2 0 1 9,4 5(4) 6-12. Un d e r g r o u n d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 c l u s t e r s y s t e m f o r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 i t s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YANG W e i 1, SHAN C h u n y a n 1, LI U J u n b o 2 ( 1 . S c h o o l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B e i j i n g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 1 0 0 0 4 4,C h i n a; 2. C C T E G C h a n g z h o u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C h a n g z h o u 2 1 3 0 1 5,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U n d e r g r o u n d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i s u s u a l l y f i x e d a n d h a s l i m i t e d r a n g e,s o i t i s d i f f i c u l t t o f u l l y m e e t d y n a m i c m o n i t o r i n g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a f e t y p r o d u c t i o n.M o r e o v e r,d u e t o l i m i t e d w i r e l e s s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d i s t a n c e,u n d e r g r o u n d s i n g l e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h a s w e a k m o n i t o r i n g a b i l i t y . F o r t h e a b o v e p r o b l e m s ,a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 c l u s t e r s y s t e m f o r m o n i t o r i n g w a s p r o p o s e d .T h e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o f t h e s y s t e m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w 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d e t a i l s u c h a s c o o p e r a t i v e c o n t r o l f o r f l y i n g a n d a v o i d a n c e,d a t a c h a i n n e t w o r k i n g,c r e a t i o n o f m i n e r o a d w a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m a p s,a t t i t u d e a n d p o s i t i o n e s t i m a t i o n f o r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m o v i n g o b s t a c l e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p a t h p l a n n i n g .G r o u n d d i s p a t c h i n g c e n t e r i s s u e s d i s p a t c h i n g o r d e r s t o t h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 c l u s t e r t h r o u g h g a t e w a y n o d e s e t u p i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m o n i t o r i n g s u b-st a t i o n,a n d t h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 f o r m a t i o n f l y w i t h“o n e “s h a p e d q u e u e a l o n g u n d e r g r o u n d r o a d w a y .A f t e r e n t e r i n g t h e t a r g e t a r e a,t h e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 c a n m o n i t o r t h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t a r g e t a r e a t h r o u g h t h e v i d e o s e n s o r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m o n i t o r i n g s e n s o r s o n b o a r d,a n d t r a n s m i t t h e mo n i t o r i n g v i d e o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a r a m e t e r s t o t h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m o n i t o r i n g s u b-st a t i o n t h r o u g h t h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o f m u l t i p l e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s o a s t o r e a l i z e a u t o n o m o u s a n d d y n a m i c m o n i t o r i n g o f t h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t a r g e t a r e a . T h e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 c l u s t e r s y s t e m h a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w i d e c o v e r a g e a n d s t r o n g m o n i t o r i n g c a p a b i l i t y, t h r o u g h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c o n t r o l,w h i c h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 m o n i t o r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 . I n a d d i t i o n, i t c a n a l s o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l i m i t e d w i r e l e s s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d i s t a n c e o f s i n g l e p l a t f o r m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b y m e a n s o f w i r e l e s s m u l t i-h o p ,w h i c h i s c o n d u c i v e t o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o f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m i n e;f o r m a t i o n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 c l u s t e r;s e l f-or g a n i z i n g f l i g h t s t r a t e g y;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c o n t r o l ;a t t i t u d e d e t e c t i o n;p a t h p l a n n i n g;g u i d e d r e f l e c t i v e t a g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 采矿技术正不断从自动化向 智能化阶段发展。依靠地面计算机远程集控系统, 矿山管理人员可以在地面远程执行现场操作, 这将 使采矿作业实现零人身事故率成为可能。实现少人 或无人采矿依靠的是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矿山系 统与设备、 智能遥控系统与大型机械设备。此外, 井 下机器人、 无人机等也将在无人采矿的测绘、 探测与 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2]。 无人机可由飞控计算机控制, 以实现自主飞行 或由地面操控人员遥控飞行。微小型无人机具有体 积小、 质量轻、 机动性好、 能够在狭小空间中飞行等 优点, 可根据作业需求携带不同种类的设备, 执行不 同的任务。井下无人机预计将主要在2种情形下发 挥作用 一种情形是在井下发生意外或矿难时执行 侦测或搜救任务, 主要利用无人机适合进入到危险 区域进行作业的特点[ 3] ; 另 一种情形是执行日常的 监控等任务, 主要是利用无人机适合进入到存在污 染等恶劣环境中进行作业的特点[ 3]。本文主要针对 第2种情形。在少人或无人采矿中, 井下监控系统 通常布设的范围有限且是固定布设的, 难以完全满 足井下安全生产的动态监控需求, 特别是在井下生 产临时出现一些工作需求或问题时, 更需要对井下 局部区域进行快速的环境参数监测与视频巡视, 并 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自主控制飞行的微小型无人 机在安装了通信设备、 探测和监控设备等工作负载 之后, 可以快速进入指定区域完成环境参数监测与 视频巡视等监控任务, 是完善未来无人采矿井下监 控体系的重要装备。 井下巷道为狭长的带状空间, 而井下无人机单 架平台的无线通信距离十分有限[ 4] , 这 就在很大程 度上限制了单架井下无人机的监控能力, 为此, 笔者 提出建立一种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井下无人机编 队采用“ 一” 字形队列沿矿井巷道集群飞行, 通过协 同控制的多架井下无人机编队, 不仅具有覆盖范围 广、 监测能力强等优点, 可极大提高监控效率, 而且 还可以通过无线多跳的方式解决井下无人机单架平 台无线通信距离受限的问题, 有利于监测与控制信 息的传递, 是未来井下无人采矿监控、 危险探测和救 援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1 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 1. 1 系统体系结构 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由井下监控分站进行调 度。由于井下巷道为带状结构, 所以, 井下无人机集 群系统的体系结构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带状组网体 系结构。 图1 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结构 Fi g . 1 S t r u c t u r e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 c l u s t e r s y s t e m 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的控制中心为井下监控系 统的地面调度中心。地面调度中心通过设置在井下 监控分站的网关节点向该井下监控分站控制下的无 人机集群发布调度命令, 即地面调度中心、 井下监控 分站与井下无人机数据链网络间的通信任务全部通 过网关节点完成。网关节点同时还是网络的管理节 点, 负责网络拓扑更新、 节点出入网确认等管理工 作。无人机间的数据链组网要求提供大容量、 稳定、 可靠、 强大的连通性和互操作能力, 这就要求网络是 一种移动高带宽网络, 可利用方向快速可调的定向 天线来增强通信链路的方向性增益和无线通信距 离, 并实现频谱复用。任何一个井下无人机节点都 可以作为中继, 以提升网络的连通性和超视距无线 通信能力。 1. 2 系统引导反光标识牌的设置与飞行控制方式 井下无人机编队需要在井下复杂环境中高效工 作, 这就需要井下无人机集群能够进行自主飞行与 7 2 0 1 9年第4期 杨维等 面向监控的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与关键技术 规避控制[ 5-6] , 而 且还需要单架井下无人机在井下巷 道环境下具有自主导航、 避障和路径规划的能力, 这 样单架井下无人机才能有效完成集群飞行与监控任 务。井下无人机在井下巷道复杂环境下采用自然路 标进行定位和导航存在准确快速提取路标难度大、 定位算法复杂、 导航实时差等问题。利用矿井巷道 的结构化特征, 设计简单、 实用的人工路标系统, 不 仅能够很好地解决矿井巷道中的路标特征化问题, 而且能够在矿井巷道壁的环境特征与设置的路标特 征之间形成稳定的关联[ 7]。借鉴高速公路反光标识 系统, 提出在井下巷道壁两侧成对设置井下无人机 引导反光标识牌。在井下无人机前照灯照射下, 成 对设置的井下无人机引导反光标识牌将沿矿井巷道 壁左右两侧各形成一条由间隔反光标识牌构成的相 互平行的反光指示标线。井下无人机通过其前向单 目视觉, 提取引导反光标识牌和反光标识牌周围巷 道壁环境的部分特征, 进而估计井下无人机相对反 光标识牌的位置与位姿。这里需要提及的是, 如果 在井下巷道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特征的引导反光标识 牌, 如2维条码或数字作为路标图案[ 8] , 虽 然可以通 过不同特征的引导反光标识牌与井下巷道环境不同 位置特征形成的固定关联简化对井下无人机的引 导, 但采用这种方式会造成对引导反光标识系统管 理与维护的极大困难, 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易于实现。 因此, 如高速公路反光标识系统一样, 引导反光标识 牌将采用相同的形制, 以更符合实际情况。基于引 导反光标识牌的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如图2所示, 井下无人机编队进入指定区域后就可以通过所搭载 的视频传感器与环境监测传感器对井下指定区域进 行监控, 并通过多无人机协作的方式将所监测的视 频信息与环境参数传输到井下监控分站。 图2 基于引导反光标识牌的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 Fi g . 2 U n d e r g r o u n d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 c l u s t e r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g u i d e d r e f l e c t i v e t a g s 采用井下监控系统的监控分站对井下无人机集 群飞行统一调度与井下无人机集群飞行自主分布控 制相结合的方式对井下无人机集群的飞行进行控 制。监控分站对井下无人机集群飞行统一调度是指 监控分站只向井下无人机集群发布目标信息、 任务 信息等调度命令, 而不对井下无人机飞行进行统一 控制。井下无人机集群飞行自主分布控制是指接到 调度命令的井下无人机集群采用自组织分布控制的 方式进行集群飞行,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解决监控分 站只能通过多无人机协作多跳的方式逐级向离监控 分站较远的无人机传递控制信息, 导致较大的传输 时延, 无法对无人机编队进行动态实时控制的问题。 为保证井下无人机集群监控任务的有效实施和任务 的协同, 编队中的单架无人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自 主控制和决策能力, 并且井下无人机间能动态地组 成通信网络, 实现井下无人机之间目标信息、 任务信 息、 协调信息和自身状态信息的有效交互。 2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面向监控的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所涉及的关键 技术主要包括井下无人机集群飞行与规避协同控制 技术、 数据链组网技术、 矿井巷道环境地图创建技 术、 引导反光标识牌与井下巷道环境特征的检测与 关联技术、 井下无人机姿态与位置估计技术、 井下无 人机动态障碍物检测技术、 井下无人机集群的路径 规划技术。 2. 1 井下无人机集群飞行与规避协同控制技术 为使井下无人机集群可靠地飞行到井下目标区 域完成监控任务, 要求井下无人机集群在执行监控 任务时能在井下带状受限空间中保持纵向集群运 动[ 9-10] , 相 邻井下无人机间的纵向距离不能超出相 邻无人机间的通信距离,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随机性。 这就需要研究满足井下无人机集群特点的集群控制 方法, 既要保证井下无人机纵向集群运动, 又要保证 相邻井下无人机间的有效协同, 确保井下无人机集 群有效完成监控任务。 井下为带状受限空间, 井下无人机编队为纵向 队列, 把飞行在最前面的井下无人机称为领航无人 机, 其他无人机称为跟随无人机。无人机在井下巷 道带状受限空间中飞行时, 由于无人机间通信距离 和视野的限制, 不是相邻的跟随无人机很难实时发 现领航无人机, 并实时跟随。所以, 必须参照通信范 围内或视野范围内的其他跟随无人机。为此, 可对 井下无人机协同自主编队飞行采用逐一跟随的自组 织飞行策略, 即向着飞行方向, 每一架井下无人机既 是其后方跟随无人机的领航无人机, 而本身又是其 前方无人机的跟随无人机。这一机制不仅十分适合 于井下巷道带状受限空间无人机编队的组织, 而且 可以保证井下无人机控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即使 8 工矿自动化 2 0 1 9年第4 5卷 单架无人机出现故障仍可编队重构, 继续执行监控 任务。 2. 2 井下无人机集群数据链组网技术 为保证井下无人机集群协同工作, 可靠、 高效地 完成井下无人机集群控制信息和无人机环境与视频 等监控信息的传输, 需要构建适合于井下带状结构 和井下无人机编队特点与满足监控需求的井下无人 机集群数据链网络[ 11], 提出网络的 MA C 协议、 路 由协议和信道分配策略及无线链路自适应等技术, 确保井下无人机集群数据链网络对控制信息与监控 信息的有效与可靠传输[ 12]。 无线 M e s h网络是基于 A d h o c网络的扩展, 同 时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拓扑结构。M e s h节点具备 自动拓扑感知和动态路由功能,M e s h网络中节点 可灵活加入或退出, 加上 M e s h节点的设置不依赖 有线基础设施, 网络的灵活性强, 可以很好地适应包 括矿井巷道在内的复杂空间结构。因此, 井下无人 机集群 数 据 链 组 网 可 基 于 无 线M e s h网 络 技 术 构建。 基于无线M e s h网络技术的井下无人机集群数 据链网络不仅要传递井下无人机集群的控制信息, 还要传递井下环境和视频等监控信息。井下无人机 集群的控制信息、 井下环境和视频等监控信息的流 量特性、 突发性、 实时性、 交互性和重要级别也都具 有不同的特点[ 13], 且井下无人机集群的规模也不 同, 所构建的基于无线M e s h网络技术的井下无人 机集群数据链网络要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以实现 对大范围井下区域的有效覆盖。为保证井下无人机 集群数据链网络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不同级别信 息传输的可靠性以及网络工作的稳健性,M e s h网 络可采用多射频多信道技术、 区分服务的MA C协 议、 路由协议和信道分配技术及无线链路自适应技 术, 确保井下无人机集群数据链网络对控制信息与 监控信息的有效、 可靠传输。 2. 3 矿井巷道环境地图的创建 井下无人机飞行局部区域的地图构建是实现井 下无人机导航等任务的基础[ 14-15]。环境地图可以 采用栅格地图、 几何特征地图和拓扑地图[ 16]构建。 拓扑地图主要是采用节点和节点间的连线将无人机 的飞行环境表示为一张拓扑意义上的图。拓扑地图 中的节点对应于环境中的特征点, 连线表示节点之 间的通道。拓扑地图适合对可提取大量高级特征的 大规模结构化环境进行描述, 具有全局连贯性好、 鲁 棒性强的特点[ 16]。几何特征地图主要是利用无人 机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感知信息, 从中提取更为抽象 的几何特征, 例如几何特征点、 线段或曲线, 并使用 这些几何特征描述环境。由于环境地图的几何特征 具有明显的位置信息, 所以, 便于无人机利用几何特 征进行目标识别和位置估计[ 16]。矿井巷道具有明 显的结构化特征, 因此, 矿井巷道的拓扑结构基本是 固定的。同样, 矿井巷道中设置的井下无人机引导 反光标识牌在矿井巷道中的物理位置也是固定的。 所以, 可结合几何和拓扑2种地图表示方法的特点, 创建基于几何-拓扑混合的矿井巷道环境地图表示 方法。在全局空间采取拓扑描述, 可保证井下无人 机飞行的连续性, 在具体局部环境中采用几何描述 来保证其一致性和精确性, 实现无人机的位姿估计。 由高级环境特征所构成的巷道几何-拓扑环境 模型如图3所示。为确保按照几何-拓扑环境模型 进行混合地图构建的可操作性, 首先要完成井下巷 道的侧壁、 引导反光标识牌、 引导反光标识牌周围特 征等高级环境特征的辨识和提取。图3中, 井下巷 道的侧壁、 引导反光标识牌、 引导反光标识牌周围高 级环境特征等静态物体和环境特征可采用特征点或 线段及其组合等几何元素来表示。拓扑可利用引导 反光标识牌及引导反光标识牌之间的关系来选取。 拓扑节点可选取每对引导反光标识牌中间的点, 即 每个拓扑节点都与一对引导反光标识牌相对应, 而 拓扑边则给出了相邻拓扑节点间的可行路径。同 时, 由于每个拓扑节点都与其两边的一对引导反光 标识牌一一对应, 所以, 如果以拓扑节点作为路标就 可避免出现路标混淆问题, 从而完成矿井巷道几何- 拓扑混合地图的构建, 形成矿井巷道几何-拓扑混 合地图模板。 图3 巷道几何-拓扑环境模型 F i g . 3 G e o m e t r i c-to p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m o d e l f o r u n d e r g r o u n d t u n n e l 2. 4 引导反光标识牌与井下巷道环境特征的检测 与关联技术 在井下巷道侧壁两边成对设置井下无人机引导 反光标识牌作为人工路标, 引导井下无人机自主飞 行。因此, 需要提出井下无人机对所设置的井下无 人机引导反光标识牌与井下巷道环境特征的检测与 关联技术[ 17-18] , 进 而实现所提取的引导反光标识牌 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特征与预先建立的井下巷道 地图模板的快速匹配。 9 2 0 1 9年第4期 杨维等 面向监控的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与关键技术 引导反光标识牌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其在无人机 前照灯照射下的亮度和轮廓特征。因此, 对引导反 光标识牌的检测可采用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检测方 法, 即将引导反光标识牌作为井下无人机的视觉显 著区域, 并将视觉显著区域作为既定目标来分割 图像。 C a n n y边缘检测算法采用泛函函数求导的方法 进行边缘检测。利用视觉注意的显著区域分割图 像, 在分割出来的各个图像块上定义尺度不同的 C a n n y算子, 就可有效提取引导反光标识牌的轮廓。 对引导反光标识牌的轮廓进行有效提取后, 就可进 一步提取引导反光标识牌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巷 道壁的角点作为稳定的特征点。将提取的引导反光 标识牌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特征点与预先建立的 井下巷道几何-拓扑混合地图模板进行匹配, 可实 现引导反光标识牌、 巷道壁及井下无人机位置的可 靠关联。 2. 5 井下无人机姿态与位置估计技术 姿态和位置是井下无人机的重要信息, 它不仅 关系到无人机的稳定飞行, 也关系到无人机是否能 够正常着陆, 而且对井下无人机集群飞行的有效控 制也有重要的作用[ 19-20]。因此, 需要充分利用井下 巷道结构与所检测出的引导反光标识牌信息, 提出 相应的井下无人机位置和姿态估计方法。 井下无人机上摄像机拍摄到的场景是三维空间 场景在二维空间的投影, 在利用机器视觉对真实 三维情况进行识别的过程中, 需要一个逆求解过程, 即从二维图像还原成三维场景。因此, 井下无人机 姿态与位置估计可采用基于投影关系的方法。井下 无人机可有效提取和定位井下巷道侧壁两边成对设 置的井下无人机引导反光标识牌, 所以, 井下无人机 引导反光标识牌位置等参数是己知的。从井下无人 机实时拍摄的图像中获取引导反光标识牌在像素坐 标系下的像素坐标等参数, 再利用引导反光标识牌 及其投影的几何关系, 就可求解出摄像机与引导反 光标识牌的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 然后经相应的坐 标变换, 将位姿关系转换到无人机坐标系中。 2. 6 井下无人机动态障碍物检测技术 井下局部区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动态障碍 物, 如井下生产中各种采掘和运输设备等都有可能 出现在无人机正常飞行的路线中, 对井下无人机的 安全飞行造成威胁, 影响安全生产。因此, 需要研究 井下无人机在飞行中对动态障碍物的检测方法, 保 证井下无人机的安全飞行[ 21]。 井下无人机通过视觉系统采集飞行途中前方井 下环境图像, 可通过提取图像中障碍物的边缘信息 对障碍物进行检测。由于井下巷道环境通常较暗, 即使井下无人机开着前照灯, 但在低照度下视觉系 统所采集到的障碍物图像与障碍物周围图像可能会 出现对比度较差的问题。所以, 首先要对井下无人 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增强处理, 以改善图像质量。文 献[ 2 2] 针对井下低照度低分辨率图像中人脸检测问 题, 采用噪声滤波、 直方图均衡化和空域高通滤波处 理方法, 显著增强了图像对比效果及人脸图像不同 器官位置之间的像素灰度值的变化信息。文献[ 2 3] 针对矿井监控图像中空列车的识别, 通过边缘检测 效果良好的C a n n y算法检测空列车图像的边缘, 边 缘图像经 R a d o n变换后可突出图像边缘的直线性 质, 使空列车边缘具有更好的可分离性。可见, 井下 无人机在飞行中可采用滤波、 图像增强处理、 边缘检 测来提取障碍物的轮廓信息, 进而实现对动态障碍 物的检测[ 24] , 其 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井下无人机障碍探测方法流程 Fi g . 4 F l o w o f o b s t a c l e d e t e c t i o n m e t h o d f o r u n d e r g r o u n d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 2. 7 井下无人机集群的路径规划技术 井下无人机集群按照任务要求需要在井下巷道 环境下寻找一条由当前位置到目标位置的飞行通 道。井下巷道结构通常是已知的, 这十分有利于井 下无人机预先规划出飞行路径。但井下巷道中的情 况也是复杂多变的, 如在井下无人机预先规划出的 飞行路径上可能会出现各种临时的障碍物。因此, 需要提出具有动态避障能力的井下无人机路径规划 方法[ 25-26]。 井下无人机集群采用“ 一” 字形队列的领航-跟 随模式, 其路径规划与领航井下无人机的路径规划 是一致的。井下无人机路径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路 径已知或部分已知的情况下, 按照监控任务要求, 避 开环境中的障碍物, 寻找一条由当前位置到目标位 置的安全飞行通道。井下无人机的路径规划主要需 考虑井下无人机的避障飞行及巷道受限空间和障碍 物对井下无人机飞行的影响2个方面。为此, 对于 井下无人机基于单目视觉检测出的障碍物, 可在垂 直于巷道截面方向建立障碍物外形禁飞区域柱状空 间三维地图。井下无人机路径规划如图5所示, 其 中S为所建立的障碍物多边形柱体。 3 结论 ( 1)微小型无人机具有成本低、 体积小、 质量 轻、 机动性好与应用范围广等突出优点, 适合进入到 01 工矿自动化 2 0 1 9年第4 5卷 图5 井下无人机路径规划 Fi g . 5 P a t h p l a n n i n g f o r u n d e r g r o u n d u n m 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s 危险区域或存在污染等的恶劣环境中作业, 预计在 未来少人或无人采矿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井下无 人机采用的视觉导航方法在井下巷道环境下具有显 著的优点。 ( 2)井下无人机集群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 监 测能力强等显著优势, 通过协同控制多架井下无人 机, 可有效提高监控效率, 而且还可以通过无线多跳 的方式解决井下无人机单架平台无线通信距离受限 的问题, 有利于监测与控制信息的传递。 ( 3)矿井巷道具有明显的结构化特征, 在井下 巷道侧壁两边成对设置井下无人机引导反光标识牌 作为人工路标, 不仅可构建矿井巷道几何-拓扑混 合地图, 引导井下无人机编队飞行, 而且井下无人机 还可通过引导 反光 标 识牌 实现 位 姿 估 计 与 避 障 飞行。 ( 4)发展井下无人机系统理论与技术, 对完善 未来少人或无人采矿安全生产监控体系、 提高井下 安全生产监控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 技术参考价值 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 [1] 孙继平.煤矿物联网特点与关键技术研究[J].煤炭学 报,2 0 1 1, 3 6(1) 1 6 7-17 1. S UN J i p i n g .R e s e a r c h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c o a l m i n e I n t e r n e t o f t h i n g s [J].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2 0 1 1,3 6(1) 1 6 7-17 1. [2] 毛善君.“ 高科技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及关 键技术[J]. 煤炭学报, 2 0 1 4,3 9(8) 1 5 7 2-15 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