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破坏机制与控制技术.pdf
扫码移动阅读 第45卷 第4期 2 0 1 9年4月 工矿自动化 I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 Vo l . 4 5N o . 4 A p r . 2 0 1 9 文章编号1 6 7 1-25 1 X(2 0 1 9)0 4-00 2 4-06 D O I1 0. 1 3 2 7 2/ j . i s s n. 1 6 7 1-25 1 x. 1 7 3 7 9 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破坏机制与控制技术 赵云佩1, 贾靖2 ( 1. 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邢台 0 5 4 0 0 0; 2. 冀中能源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河北 邢台 0 5 4 0 0 0) 摘要 针对华亿五一煤业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变形破坏问题, 以该煤矿1 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为例, 采用现场观测与室内试验方法, 对巷道破坏特征及机制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 1 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煤泥岩 顶板下沉变形显著, 最大下沉量达7 0 0mm, 锚杆索和工字钢支架损坏现象严重; 顶板泥岩含有大量高岭石 和蒙脱石成分, 遇水易发生泥化、 软化和膨胀变形; 巷道破坏失稳是围岩强度低、 泥岩遇水易泥化、 未采取防 水措施、 支护方式不合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出了顶板全锚索支护+防水型锚固剂+泄水孔排水的 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破坏控制措施, 并应用于1 1 1 0 1工作面回风巷。实践表明, 回风巷掘出约3 0d后, 巷道变形趋于平稳, 顶板最大下沉量约为1 1 2mm, 巷道断面满足生产需求。 关键词 煤泥岩顶板巷道;淋涌水型巷道;运输巷;回风巷;围岩控制;巷道破坏失稳;顶板下沉;全锚 索支护 中图分类号T D 3 5 3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 0 1 8-11-22; 修回日期2 0 1 9-03-12; 责任编辑 李明。 作者简介 赵云佩(1 9 6 5-) , 男, 河北武安人, 高级工程师, 硕士, 现主要从事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及煤矿防治水技术研究工作, E-ma i l7 5 2 0 7 1 2 6 1 @q q . c o m。 引用格式 赵云佩, 贾靖. 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破坏机制与控制技术[J]. 工矿自动化,2 0 1 9,4 5(4) 2 4-29. Z HAO Y u n p e i,J I A J i n g . F a i l u r e m e c h a n i s m a n d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w a t e r s p r a y i n g a n d g u s h i n g t y p e r o a d w a y w i t h c o a l-mu d s t o n e r o o f[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2 0 1 9,4 5(4) 2 4-29. Fa i l u r e m e c h a n i s m a n d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w a t e r s p r a y i n g a n d g u s h i n g t y p e r o a d w a y w i t h c o a l-mu d s t o n e r o o f ZHAO Y u n p e i 1, J I A J i n g 2 ( 1 . J i z h o n g E n e r g y X i n g t a i M i n i n g G r o u p C o .,L t d .,X i n g t a i 0 5 4 0 0 0,C h i n a; 2. J i z h o n g E n e r g y H e b e i C o a l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X i n g t a i 0 5 4 0 0 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F o r d e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f a i l u r e p r o b l e m o f w a t e r s p r a y i n g a n d g u s h i n g t y p e r o a d w a y w i t h c o a l- mu d s t o n e r o o f i n H u a y i Wu y i C o a l M i n e,t a k i n g h a u l a g e r o d e w a y o f 1 1 1 0 1w o r k i n g f a c e i n t h e c o a l m i n e a s a n e x a m p l e,r o a d w a y f a i l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w a s r e s e a r c h e d b y u s e o f f i e l d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i n d o o r t e s t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c o a l-mu d s t o n e r o o f o f t h e h a u l a g e r o d e w a y h a s e v i d e n t d e f o r m a t i o n w i t h t h e m a x i m u m s u b s i d e n c e o f 7 0 0mm,a n d b o l t s,a n c h o r s a n d I-st e e l s u p p o r t s a r e d a m a g e d s e r i o u s l y . R o o f m u d s t o n e c o n t a i n s l a r g e a m o u n t s o f k a o l i n i t e a n d m o n t m o r i l l o n i t e,w h i c h c a u s e a r g i l l i z a t i o n,s o f t e n i n g a n d s w e l l i n g d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t h e m u d s t o n e i n c o n t a c t w i t h w a t e r . F a i l u r e a n d i n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h a u l a g e g a t e w a y a r e a r e s u l t o f t h e c o m b i n e d a c t i o n o f l o w-st r e n g t h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a r g i l l i z a t i o n o f m u d s t o n e i n c o n t a c t w i t h w a t e r,l a c k o f w a t e r p r o o f m e a s u r e s a n d u n r e a s o n a b l e s u p p o r t m o d e s .F a i l u r e c o n t r o l m e a s u r e s o f w a t e r s p r a y i n g a n d g u s h i n g t y p e r o a d w a y w i t h c o a l-mu d s t o n e r o o f w e r e p r o p o s e d i n c l u d i n g w h o l e a n c h o r s s u p p o r t o f r o o f,w a t e r p r o o f t y p e a n c h o r i n g a g e n t a n d d r a i n a g e t h r o u g h o u t l e t e n t r a n c e s .T h e c o n t r o l m e a s u r e s h a v e b e e n a p p l i e d i n r e t u r n a i r w a y o f 1 1 1 0 1w o r k i n g f a c e .T h e p r a c t i c e s h o w s t h a t d e f o r m a t i o n t e n d s t o s t a b i l i z e a f t e r t u n n e l i n g o f t h e r e t u r n a i r w a y i s f i n i s h e d 3 0d a y s,t h e m a x i m u m s u b s i d e n c e o f r o o f i s a b o u t 1 1 2mm,a n d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r e t u r n a i r w a y s a t i s f i e s p r o d u c t i o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 K e y w o r d sr o a d w a y w i t h c o a l-mu d s t o n e r o o f;w a t e r s p r a y i n g a n d g u s h i n g t y p e r o a d w a y;h a u l a g e ro d e w a y;r e t u r n a i r w a y;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c o n t r o l;f a i l u r e a n d i n s t a b i l i t y o f r o a d w a y;r o o f s u b s i d e n c e; w h o l e a n c h o r s u p p o r t 0 引言 煤矿巷道安全畅通对于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及 矿井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煤矿巷道开掘过 程中, 巷道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应力集中、 地质构造、 采掘扰动、 地下水等因素的作用, 巷道变形破坏问题 普遍存在[ 1-2]。据统计, 中国大部分矿井都存在不同 程度的水害问题, 地下水与巷道围岩相互作用引起 围岩力学性能降低, 进而诱发围岩显著变形, 使得围 岩稳定性大幅下降。地下水还会对井下锚杆、 锚索 等支护结构的锚固段产生弱化作用, 使得锚固效果 骤降, 当采用的支护设计不合理时, 将导致围岩破裂 甚至失稳, 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 3]。近年来, 煤矿 科技工作者分别从物理、 化学、 工程地质等角度对地 下水与煤矿围岩间的影响机制、 控制方法进行了大 量有益探索。严红等[ 4]分析了淋涌水型顶板巷道变 形破坏特征, 对顶板淋涌水等级进行了定量划分, 提 出了以新型防水锚固剂为核心的“ 四位一体” 控制措 施, 取得了显著工程效果; 姚强岭等[ 5]采用室内试 验、 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泥岩顶板巷 道遇水导致承载性能降低、 进而发生冒顶的机理, 认 为顶板岩层中的黏土矿物是顶板遇水泥化和膨胀的 根本原因。卞跃威等[ 6]从细观角度分析了水-泥化 学作用对泥岩顶板软化和崩解的影响机制, 并分析 了时间效应对水-泥化学作用的影响。这些研究为 分析含水顶板巷道灾变失稳机制与控制技术提供了 很好的借鉴。 事实上, 煤矿地质生产条件千差万别, 即使同一 巷道在不同区段亦有明显区别,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 机制和相应的控制措施需要因地制宜[ 7-8]。本文针 对山西潞安集团华亿五一煤业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华亿五一煤业) 典型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变形 破坏问题, 开展了现场调研、 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 分析了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机 制, 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 成功解决了该类巷道 破坏控制难题, 为该矿区其他类似巷道破坏控制提 供了技术支撑。 1 工程地质概况 华亿五 一 煤 业 位 于 山 西 省 沁 源 县 城 西 北 约 2 0k m处, 行政区划属灵空山镇管辖, 设计生产能力 为9 0. 0 0万t/a, 主要开采1 1号煤层, 煤层平均厚度 为3. 0m, 结构复杂, 灰黑色, 内含多层泥岩夹矸。 1 1 1 0 1工作面是+1 3 0 0m 水平第一个回采工作面, 地面标高1 2 4 0~1 2 9 5m, 井下标高8 4 5~7 9 4m。 1 1 1 0 1工 作 面 走 向 长 度 为 1 5 0 m,倾 向 长 度 为 4 5 4m。 该工作面西部、 北部均为井田边界, 东部为 未采区域, 南接3号胶带运输巷。工作面由区段运 输巷、 区段回风巷、 切眼构成, 如图 1 所示。采用 MGY 1 5 0/3 7 5-W 型电牵引采煤机采煤, 顶板管理 采用自由垮落法。工作面两侧回采巷道沿煤层底板 掘进, 巷道宽4 . 5m, 高3m, 断面面积为1 3 . 5m 2 , 巷 道最初选用锚杆索支护措施。 图1 11 1 0 1工作面巷道布置 F i g . 1 R o a d w a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1 1 1 0 1w o r k i n g f a c e 1 1 1 0 1工作面柱状图如图2所示。巷道顶板依 次为泥岩( 3. 0m) 、 煤(0. 5m) 、 泥岩(2. 3 2m) 、 砂岩 ( 2. 8m) 。泥岩呈片层状, 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强度 较低; 砂岩致密坚硬, 强度较高。底板为3. 0m厚 泥岩, 深灰色, 泥质结构, 含不完整植物化石。 图2 1 1 1 0 1工作面柱状图 F i g . 2 H i s t o g r a m o f 1 1 1 0 1w o r k i n g f a c e 顶板砂岩内裂隙发育, 含水量丰富, 顶板水经裂 隙向下部煤泥岩顶板渗透, 导致煤泥岩顶板快速泥 52 2 0 1 9年第4期赵云佩等 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破坏机制与控制技术 化、 膨胀, 产生显著变形。巷道开掘1个月后, 顶板 下沉明显, 且随着时间增长, 巷道变形呈增大趋势, 矿方不得不采用工字钢+单体支架进行二次支护。 但由于顶板已经发生破坏且下沉量突出, 支护效果 较差, 严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已成为限制煤矿高产 高效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 选取1 1 1 0 1工作 面运输巷这一典型区域, 开展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 巷道破坏机制与控制技术研究。 2 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围岩特性试验 2. 1 巷道变形破坏特征 通过对1 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进行长期观测, 发 现该巷道变形主要发生在煤泥岩顶板, 具有以下 特征。 ( 1)顶板变形量大。1 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顶板 变形如图3(a) 所示。可看出煤泥岩顶板下沉变形 显著, 顶 板 中 部 下 沉 最 为 明 显, 最 大 下 沉 量 达 7 0 0mm; 顶板岩体破裂严重, 破裂岩体被菱形金属 网兜住, 形成明显网兜; 锚杆索随着顶板下沉发生整 体向下偏移, 工字钢梁向下发生显著弯曲。 (a)顶板变形(b)锚杆索断裂 图3 1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变形情况 F i g . 3 D e f o r m a t i o n s i t u a t i o n o f h a u l a g e r o a d w a y o f 1 1 1 0 1w o r k i n g f a c e (2)支护结构损坏严重。1 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 采用锚杆索支护方式, 初期可有效控制顶板变形。 但随着时间推移, 顶板水沿着锚杆索钻孔向锚固段 渗透, 使得锚杆索锚固效果急剧下降, 造成顶板锚固 区内煤岩稳定性降低并产生大量变形, 使得锚杆索 承载载荷数倍增加, 导致锚杆索出现不同程度拉断、 托盘和金属网撕裂现象, 如图3(b) 所示。同时由于 顶板显著变形, 使得工字钢支架承受较大顶板载荷, 加之顶板下沉变形的不均衡性, 使得工字钢支架在 应力集中区域最先发生破坏失稳, 工字钢支架结构 整体失稳, 无法从根本上控制巷道整体变形。 2. 2 围岩特性试验 为充分了解围岩矿物构成, 采用 X 射线衍射仪 对1 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围岩矿物成分进行室内试 验。X射线透入矿物内结晶体并发生衍射, 根据 B r a g g公式计算矿物晶体内晶面的间距并估计各线 条强度, 通过对比确定矿物成分, 具有较高的准确 性。1 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顶板泥岩矿物成分见表1。 可看出顶板泥岩含有大量的高岭石和蒙脱石成分, 其中高岭石在干燥环境下有吸水特性, 在潮湿环境 中将发生塑性变形, 而蒙脱石遇水后将发生急剧膨 胀, 膨胀体积可超过5 0% [9]。由此可知, 1 1 1 0 1工作 面运输巷煤泥岩顶板中泥岩遇水后极易泥化、 软化 和膨胀变形, 使得巷道围岩稳定性显著降低。 表1 1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顶板泥岩矿物成分 T a b l e 1 M i n e r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o f r o o f m u d s t o n e i n h a u l a g e r o a d w a y o f 1 1 1 0 1w o r k i n g f a c e% 岩样 矿物成分 石英高岭石蒙脱石其他矿物 岩样 1 4 1 4 2 8 9 岩样 2 1 4 5 4 2 3 9 岩样 3 9 6 8 1 2 1 1 为进一步掌握煤泥岩顶板的水理风化特性, 采 用煤泥岩顶板岩样进行崩解试验, 如图4所示。结 果表明, 当岩样不与空气接触时, 其强度保持较高 值, 整体性较好; 在空气中放置4 0d后, 岩样发生风 化, 破碎成松散块体; 之后将岩样浸泡在水中, 随着 浸泡时间的增长, 岩样强度大幅降低, 仅靠人力就能 将其掰断。在实际工程中, 巷道掘出后, 煤泥岩顶板 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同时受到顶板水的侵蚀作用, 泥岩裂隙快速发育, 形成大范围的松散体, 围岩强度 大幅度降低, 发生显著的碎胀变形。 (a)原岩样(b)空气中放置4 0d后岩样 (c)水中浸泡3 0d后岩样 图4 顶板泥岩崩解试验 Fi g . 4 S l a k i n g t e s t o f r o o f m u d s t o n e 3 煤泥岩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制与控制方法 3. 1 巷道变形破坏原因 1 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虽然采用了锚杆索强力支 62 工矿自动化 2 0 1 9年第4 5卷 护技术, 但巷道煤泥岩顶板依然发生大的变形破坏。 根据巷道围岩力学环境和围岩特性综合分析, 顶板 泥岩强度低且遇水易泥化和膨胀变形, 进而导致顶 板发生松动破碎和支护结构失效, 具体分析如下。 ( 1)围岩强度低且裂隙发育, 自稳能力差。根 据矿方以往地质调研可知, 煤泥岩顶板单轴抗压强 度仅有2 6MP a, 抗拉强度约为3. 4MP a, 强度较低; 在工程环境下, 围岩强度受采掘扰动影响, 裂隙快速 扩展, 围岩强度将迅速衰减, 极易发生失稳破裂。 ( 2)顶板泥岩遇水膨胀变形特性显著。由矿物 成分构成可知, 顶板泥岩含有大量高岭石和蒙脱石 等黏土矿物, 遇水将发生显著膨胀变形; 而1 1 1 0 1工 作面运输巷顶板砂岩内含有大量顶板水, 且矿方未 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使得顶板水向煤泥岩顶板内 大范围渗透, 导致煤泥岩顶板强度大幅度降低, 进一 步降低了巷道顶板稳定性。 ( 3)未采取排放水措施。不同于常规巷道围岩 维护, 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除了支护强度要满 足顶板要求外, 还要抑制水理作用对顶板泥岩的侵 蚀; 此外, 常规锚固剂在水理作用下的锚固作用大打 折扣, 影响支护效果和顶板稳定性, 也需要采取必要 的保护措施。 ( 4)支护方式不合理。原有的锚杆索支护措施 总体来看锚杆强度较低, 现场出现大量破断现象; 锚 索长度为4 3 0 0mm, 使得锚固点位于煤泥岩顶板 内, 无法锚固到顶板稳定岩层内, 不能充分发挥顶板 自身承载能力。 3. 2 巷道变形破坏控制方法 基于1 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认为大幅提高支护刚度和强度, 并采取有效的防水 措施是控制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破坏失稳的有 效途径。通过改善锚杆索支护方式来增强顶板自身 承载能力, 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来抑制顶板水 对泥岩和支护结构的侵蚀影响, 从而保障淋涌水型 煤泥岩顶板巷道安全[ 10-11]。 ( 1)强力短锚索支护顶板。与锚杆相比, 短锚 索可以提供更大的预紧力, 提高顶板的初期支护强 度和刚度, 从而有效抑制顶板变形。对于1 1 1 0 1工 作面巷道顶板, 由于泥岩厚度大且强度低, 单纯采用 锚杆支护已经无法保障顶板稳定, 所以采用全锚索 支护顶板, 通过提高短锚索预紧力并采取合理的布 置方式, 有效改善顶板力学状态, 确保顶板支护结构 保持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从而限制顶板岩层膨胀 变形[ 12-13]。 ( 2)强力长锚索加强支护顶板。从安全角度出 发, 为防止煤泥岩顶板发生整体式切落事故, 在短锚 索基础上对顶板进行长锚索二次加固, 将底部短锚 索锚固结构与深部围岩联系在一起, 提高承载结构 的整体稳定性, 形成更大范围的支护-围岩承载结 构, 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14-15]。 ( 3)防水型锚固剂。锚固剂是锚索结构发挥锚 固作用的关键。普通锚固剂在顶板水的作用下, 锚 固性能大幅降低, 使得锚索结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锚固区内煤岩体易发生松动离层, 导致支护结构失 稳。防水型锚固剂具有较强的瞬时凝固强度和长期 凝固强度, 且受水理作用影响较小, 可充分保障支护 结构的稳定性。 ( 4)顶板泄水孔排水。对于富含顶板水的巷 道, 在锚杆安装和支护过程中, 顶板水将沿着钻孔向 巷道内外泄, 当水流量较大时, 将造成锚固剂难以固 定和锚固。通过在顶板内布置一定间距的泄水孔, 可有效释放部分顶板水, 减少顶板水对支护过程的 影响。 4 工程实践 4. 1 顶板破坏控制措施 针对华亿五一煤业1 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变形破 坏特征, 结合煤矿现有经济技术条件, 提出顶板全锚 索支护+防水型锚固剂+泄水孔排水的综合控制措 施, 并采用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优化及工程类比法进 行参数设计, 最终将该措施应用于1 1 1 0 1工作面回 风巷。该巷道支护方案如图5所示。 图5 11 1 0 1工作面回风巷支护方案 F i g . 5 S u p p o r t s c h e m e o f r e t u r n a i r w a y o f 1 1 1 0 1w o r k i n g f a c e (1)顶板短锚索选用 2 1. 6mm钢绞线, 长度 为5 3 0 0mm, 外露3 0 0mm, 间距为7 2 0mm, 排距为 8 0 0mm, 预紧力不低于2 0 0k N; 防水型锚固剂选用 1卷F S C K 2 3 4 0和1卷F S K 2 3 4 0; 托盘选用3 0 0mm 3 0 0mm1 6mm( 长宽厚) 高强球型托盘; 同一 72 2 0 1 9年第4期赵云佩等 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破坏机制与控制技术 排锚索选用规格为 4 5 0 0 mm1 7 6 mm6 mm ( 长宽厚) 的 M 钢带。长锚索选用 2 1. 6mm 钢绞线, 长度为7 3 0 0mm, 排距为1 6 0 0mm, 每排 布置 1 根; 防水型锚固剂选用 1 卷 F S C K 2 3 4 0 和 1卷F S K 2 3 4 0。 ( 2)帮部锚杆选用 2 0mm 螺纹钢锚杆, 长度 为3 0 0 0 mm, 每排4根, 间距为 8 7 0 mm, 排距为 8 0 0mm; 防水型锚固剂选用1卷F S C K 2 3 4 0和1卷 F S K 2 3 4 0。加强锚索选用 2 1. 6mm 钢绞线, 长度 为5 3 0 0mm, 排距为1 6 0 0mm, 每排布置1根; 防水 型锚固剂选用1卷F S C K 2 3 4 0和1卷F S K 2 3 4 0。 ( 3)为 加 强 顶 板 水 排 放, 在 顶 板 中 部 每 隔 8m 设置1个 2 8mm、 长5 5 0 0mm 的泄水孔, 排放 的顶板水引流到巷道排水沟内。 4. 2 工程效果 在1 1 1 0 1工作面回风巷掘进过程中对巷道变形 破坏情况进行监测, 结果如图6所示。可看出巷道 掘出3 0d后, 巷道变形趋于稳定, 顶板最大下沉量 约为1 1 2mm, 巷道断面尺寸满足通风、 行人、 运输 要求。在巷道服务期间, 未发生锚杆索损坏、 拉断等 现象。因此, 提出的顶板全锚索支护+防水型锚固 剂+泄水孔排水措施可有效解决淋涌水型煤泥岩顶 板巷道变形破坏问题。 图6 1 1 1 0 1工作面回风巷顶板下沉量监测结果 F i g . 6 S u b s i d e n c e m o n i t o r i n g r e s u l t s o f r o o f i n r e t u r n a i r w a y o f 1 1 1 0 1w o r k i n g f a c e 5 结论 ( 1)1 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属于典型的淋涌水型 煤泥岩顶板巷道, 顶板下沉变形显著。由于顶板水 的作用, 导致锚杆索锚固不可靠、 工字钢支架受力不 均, 锚杆索和工字钢支架损坏现象严重。 ( 2)顶板泥岩含有大量高岭石和蒙脱石成分, 导致泥岩遇水后极易泥化、 软化和膨胀变形, 降低了 巷道围岩稳定性。 ( 3)1 1 1 0 1工作面运输巷破坏失稳是围岩强度 低、 泥岩遇水易泥化、 未采取防水措施、 支护方式不 合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4)提出了顶板全锚索支护+防水型锚固剂+ 泄水孔排水的巷道破坏综合控制措施, 并将其应用 于1 1 1 0 1工作面回风巷。实践表明, 巷道掘出3 0d 后, 巷 道 变 形 趋 于 稳 定, 顶 板 最 大 下 沉 量 约 为 1 1 2m, 巷道断面满足生产需求, 为该矿区其他类似 巷道的破坏控制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 [1] 张广超, 何富连.大断面强采动综放煤巷顶板非对称 破坏机 制 与 控 制 对 策 [J].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2 0 1 6,3 5(4) 8 0 6-81 8. Z HANG G u a n g c h a o,HE F u l i a n . A s y mm e t r i c f a i l u r e a n d c o n t r o l m e a s u r e s o f l a r g e c r o s s-se c t i o n e n t r y r o o f w i t h s t r o n g m i n i n g d i s t u r b a n c e a n d f u l l y-m e c h a n i z e d c a v i n g m i n i n g[ J].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 M 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2 0 1 6,3 5(4) 8 0 6-81 8. [2] 何富连, 张广超.大断面采动剧烈影响煤巷变形破坏 机制与控制技术[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 0 1 6,3 3 (3) 4 2 3-43 0. HE F u l i a n,Z HANG G u a n g c h a o . D e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f a i l u r e m e c h a n i s m a n d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l a r g e s e c t i o n c o a l r o a d w a y s u b j e c t e d t o s e v e r e m i n i n g d y n a m i c l o a d[J]. J o u r n a l o f M i n i n g & 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2 0 1 6,3 3(3) 4 2 3-43 0. [3] 李学华, 梁顺, 姚强岭, 等.泥岩顶板巷道围岩裂隙演 化规律与冒顶机理分析[J].煤炭学报, 2 0 1 1,3 6(6) 9 0 3-90 8. L I X u e h u a,L I ANG S h u n,YAO Q i a n g l i n g,e t a l . A n a l y s i s o n f i s s u r e-ev o l v i n g l a w a n d r o o f-fa l l i n g m e c h a n i s m i n r o a d w a y w i t h m u d s t o n e r o o f[J].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2 0 1 1,3 6(6) 9 0 3-90 8. [4] 严红, 何富连, 段其涛.淋涌水碎裂煤岩顶板煤巷破坏 特征及 控 制 对 策 研 究 [J].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2 0 1 2,3 1(3) 5 2 4-53 3. YAN H o n g,HE F u l i a n,DUAN Q i t a o .F a i l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c o a l r o a d w a y w i t h w a t e r s p r a y i n g a n d g u s h i n g i n f r a g m e n t a t i o n r o o f a n d i t s c o n t r o l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 M 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2 0 1 2,3 1(3) 5 2 4-53 3. [5] 姚强岭, 李学华, 瞿群迪, 等. 泥岩顶板巷道遇水冒顶 机理与 支 护 对 策 分 析 [J].采 矿 与 安 全 工 程 学 报, 2 0 1 1,2 8(1) 2 8-33. YAO Q i a n g l i n g,L I X u e h u a,QU Q u n d i,e t a l . S u p p o r t i n g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a n d r o o f f a l l i n g m e c h a n i s m r e a c t i n g w i t h w a t e r i n m u d s t o n e r o o f r o a d w a y[J]. J o u r n a l o f M i n i n g &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1,2 8(1) 2 8-33. [6] 卞跃威, 夏才初, 肖维民, 等.考虑围岩软化特性和应 82 工矿自动化 2 0 1 9年第4 5卷 力释放的圆形隧道黏弹塑性解[J].岩土力学,2 0 1 3, 3 4(1) 2 1 1-22 0. B I AN Y u e w e i,X I A C a i c h u,X I AO W e i m i n,e t a l . V i s c o-el a s t o p l a s t i c s o l u t i o n s f o r c i r c u l a r t u n n e l c o n s i d e r i n g s t r e s s r e l e a s e a n d s o f t e n i n g b e h a v i o u r o f r o c k s[J]. R o c k a n d S o i l M e c h a n i c s,2 0 1 3,3 4(1) 2 1 1-22 0. [7] 严红, 何富连, 徐腾飞.深井大断面煤巷双锚索桁架控 制系统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J].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2 0 1 2,3 1(1 1) 2 2 4 8-22 5 7. YAN H o n g,HE F u l i a n,XU T e n g f e i . S t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