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屯煤矿回采工作面次生应力变化规律研究.pdf
第 4 3卷 第 4期 2 O l 7年 4月 工矿 自 动化 I ndu s t r y a nd M i ne Au t omat i o n Vo 1 . 4 3 NO . 4 Ap r .2 0l 7 文章编 号 1 6 7 1 2 5 1 X 2 0 1 7 0 4 0 0 1 8 0 4 D OI 1 0 . 1 3 2 7 2 / j . i s s n . 1 6 7 1 - 2 5 1 x . 2 0 1 7 . 0 4 . 0 0 5 蒋子龙 , 陈文龙 , 刘有健. 郭屯煤矿 回采工作面次生应力变化规律研究[ J ] . 工矿 自动化 , 2 0 1 7 , 4 3 4 1 8 2 1 . 郭屯煤矿回采工作面次生应力变化规律研究 蒋子 龙 , 陈文龙 , 刘有健 1 . 山东科 技大 学 矿业 与安 全工程 学 院 ,山东 青 岛 2 6 6 5 9 0 ; 2 . 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 郭屯煤矿 ,山东 菏泽 2 7 4 0 0 0 摘 要 针 对 郭 屯煤矿 1 3 0 4工作 面巷 道 变形破 坏现 状 , 对该 工作 面 次生应 力进行 实测 在 该工 作 面巷 道 某 处施 工 3个 监测 钻孔 , 在钻 孔距 工作 面 1 5 0 m 处布 置 4个 HI 传感 器 , 分别 监测 不 同位 置岩 体 受采动 影 响 所 产 生的次 生应 力 变化 。实测 结果表 明 , 超前 支承 压 力峰 值 位 于 1 3 0 4工作 面前 方 约 6 . 9 m 处 , 应 力集 中 系数 约为 2 , 为避 开超 前 支承压 力峰值 , 小煤柱 尺 寸应 小 于 6 . 9 m; 巷 帮 煤体 承 受 的垂 直应 力较 高 , 为 5 6 . 7 MP a , 巷 道掘 进 中应及 时进 行 支护 , 以提 高小煤 柱的承 载 能 力。 关键 词 煤炭 开采 ;应 力监 测 ;原 岩应 力 ;次 生应 力 中 图分 类 号 TD 3 2 5 文献标 志码 A 网络 出版 时 间 2 0 1 7 - 0 3 2 8 1 7 0 8 网络 出版 地址 h t t p / / k n s .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 3 2 . 1 6 2 7 . TP . 2 0 1 7 0 3 2 8 . 1 7 0 8 . 0 0 5 . h t ml Re s e a r c h o n v a r i a t i o n 1 a w o f s e c o n d a r y s t r e s s o n wo r ki n g f a c e o f Guo t u n Co a l M i n e J I ANG Z i l o n g , CHEN We n l o n g , L I U Yo u j i a n 。 1. Col l e ge o f M i n i ng a n d Sa f e t y En gi n e e r i ng,Sha n do ng Uni ve r s i t y o f Sc i e n c e a n d Te c hn ol o g y Qi n g d a o 2 6 6 5 9 0,Ch i n a ;2 . Gu o t u n Co a l Mi n e ,Li n y i M i n i n g Gr o u p H e z e Co a l Po we r Co. ,Lt d. ,H e z e 2 7 4 00 0,Chi na Ab s t r a c t Fo r d e f o r ma t i on a n d f a i l ur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r o a d wa y on 1 3 0 4 wo r k i n g f a c e Of Gu ot un Co a l M i ne. t h e s e c o nd a r y s t r e s s of t he wor k i ng f a c e wa s m e a s u r e d.Thr e e mo ni t o r i n g dr i l l s we r e c o ns t r u c t e d a t one p oi nt of t he r o a d wa y on 1 3 04 wor ki ng f a c e,a nd f ou r H I s e n s o r s we r e s e t i n t he bo r e h ol e s a t 1 5 0 m a wa y f r o m t he wor ki n g f a c e,whi c h we r e u s e d t o mon i t o r t he s e c o nd a r y s t r e s s va r i a t i o n g e ne r a t e d b y r oc k ma s s a t d i f f e r e nt p o s i t i on s i nf l u e nc e d b y m i ni ng. The f i e l d t e s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a t p e a k po s i t i o n of a d v a nc i ng a bu t me nt pr e s s u r e i s a t a b o ut 6. 9 m a he a d of t he wor ki n g f a c e,a n d s t r e s s c o n c e nt r a t i on f a c t o r i s a bo ut 2. I n o r de r t o a v o i d t h e pe a k v a l u e o f t h e a dv a n c i n g a bu t me n t pr e s s u r e ,t he s i z e of s ma l l c o a l pi l l a r s h ou l d be l e s s t ha n 6. 9 m .V e r t i c a 1 s t r e s s o f t he l a ne wa y’ S s i d e i s hi gh e r , whi c h i s 5 6.7 M Pa.The r e f o r e, t he 收稿 日期 2 0 1 6 - 1 2 0 2 ; 修 回日期 2 0 1 7 - 0 2 1 6 ; 责任编辑 李明 。 基金项 目 山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2 0 1 6 Z RB 0 1 9 UT 。 作者简介 蒋子龙 1 9 9 1 一 , 男 , 山东诸城人 , 硕士研 究生, 研究 方向为矿山压 力与岩层控制 , Ema i l 6 0 1 5 7 4 6 6 0 q q . C O F i l 。 30 8 3l J . [ 2 8 3 井下探 测救 援机 器人研 制 成功 [ J ] . 煤 炭工 程 ,2 0 1 0 1 5 1 . [ 2 9 ] 唐 山开诚 集 团. KR Z I型矿 用井 下机 器人 装置 [ E B / OI ] . [ 2 0 1 6 1 1 - 2 1 ] . h t t p / / w ww .e k a i c h e n g .c o m/ h t ml / p r o d u c t s / r o b o t . [ 3 0 ] 刘建. 矿用救援机器人 关键技 术研 究[ D] . 徐州 中国 矿业 大 学 , 2 0 1 4 . [ 3 1 3 新型 可弯 曲超级 电池 问世 [ E B / O L ] . 2 0 1 6 1 1 2 8 [ 3 2 ] [ 3 3 ] [ 3 4 ] [ 2 0 I 6 - I 2 - 0 I ] .h t t p / / n e ws .s o h u .c o rn/ 2 0 l 6 l l 2 8 / n 4 7 4 2 9 6 3 9 7 . s h t m1 . 工旭 炯 , 侯宇扬 , 王法星 , 等. 水 锂 电的发 展对 电动 汽 车产业的推动[ c ] / / 第 3 O届全 国化学 与物理 电源学 术 年 会 , 上 海 ,2 O 1 3 1 5 一 l 7 . 富巍 , 刘美俊. 排爆 机器 人 的研 究 与开 发[ M] . 北京 电 子 工 业 出版 社 , 2 0 1 0 6 - 7 . 王国庆 , 许红盛 , 王恺睿. 煤矿机器 人研 究现状与 发展 趋势[ J ] . 煤炭科学技术 , 2 0 1 4 , 4 2 2 7 3 7 7 . 2 0 1 7年 第 4期 蒋子龙等 郭 屯煤矿 回采 工作 面次 生应 力 变化 规律研 究 1 9 r o a dwa y s ho ul d b e t i me l y s u pp o r t e d t o i mpr o v e c a r r y i ng c a p a c i t y o f t he s ma l l c oa l p i l l a r . Ke y wo r d s c o a l mi n i ng;s t r e s s m o n i t o r i ng;i n s i t u s t r e s s;s e c o nd a r y s t r e s s 0 引言 当前 深 井 煤矿 中出 现 的巷 道 大变 形 、 大 破 坏有 很 大一 部 分 是 由开 挖 扰 动 引 起 的 次 生 应 力 导 致 的 [ 1 ] 。在某 些情 况下 , 次生应 力产 生 的影 响远 远大 于原 岩应 力 , 正 确认 识 次 生应 力 引起 的应力 集 中或 释 放是控 制 围 岩失 稳 的 必要 条 件 ] 。很 多 学者 在 次 生应力 测量 领域进 行 了大量研 究 。康红 普[ 9 在对 新 汶矿 区次生 应力 进 行 实测 的基 础 上 , 论证 了超 前 支承压力范围、 峰值与工作面空间位置的关系。蒋 敬平等[ 1 。 。 对天池煤矿 1 0 3综采工作面 回采过程 中 的次生应 力进行 监 测 , 研 究 了小 煤 柱 不 同位 置在 回 采时的应力变化规律。雷成祥[ 1 妇通过巷道掘进次 生 应力扰 动 围岩 的力 学 性 能试 验 、 相 邻 巷 道 掘 进影 响的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 , 研究 了次生应力的 影响程度 , 提出了有效抵抗地应 力与次生应力耦合 作 用 的支 护对 策 。为 有 效控 制 围岩 变 形 , 进 一 步认 识 应力分 布 , 需进一 步加 大对 开采次 生应 力 的研究 。 临沂 矿业 集 团菏 泽煤 电有 限公 司郭 屯煤矿 煤层 埋 深达 9 0 0 m, 开 采 深 度 大 , 地 压 显 现 明显 。1 3 0 4 工 作面巷 道 破 坏 严 重 , 已严 重 影 响矿 井 安 全 生 产 。 本 文通 过对 郭屯 煤矿 1 3 0 4工 作 面 次生 应 力 进 行 实 测 , 得 出 1 3 0 4工 作 面次 生应 力 变 化 规律 , 为 确 保工 作面安全、 高效生产提供 了一定参考。 1 1 3 0 4工作面 概况 郭 屯煤 矿 1 3 0 4工 作 面位 于 一 8 0 8轨 道 石 门 以 北 , 埋深 为 8 0 6 m, 工 作 面东 西 两 侧 为 F 3和 DF 4 4 断层 , 总体为一地堑 。该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 , 结构 简 单 , 煤 层走 向为 9 。 , 倾 向 为 9 8 。 , 平 均 倾 角 为 1 3 。 , 平均开采厚度为 3 . 4 m, 煤层可采指数为 1 。部分区 域 含伪顶 , 岩性 为炭 质泥 岩 , 厚 度为 0 ~8 m; 直 接顶 为 中 细 砂 岩 , 厚 度 为 4 m; 下 距 三 灰 约 5 4 . 5 0 m。 1 3 0 4工作面 内煤层 略有起伏 , 工作 面巷道 破坏严 重 , 对煤层 回采影 响较大 。 2 1 3 0 4工作面 次 生应力 实测 2 . 1 次 生应 力实测 方法及 测点布 置 采用 目前 岩土 施工 领域应 用较 广 的套芯应 力解 除 法测量 次 生应力 。该 方法是 在 围岩 中施 工一 定深 度 的钻 孔 , 将 应力 监测 传感 器安装 于 钻孔 中 , 然 后通 过打钻 套取 岩芯 实施 应 力 解 除 , 并 在 解 除 过 程 中监 测 因应 力释 放而 产生 的应 变[ 1 。 。 为 掌握 郭屯 煤 矿 1 3 0 4工 作 面 次 生应 力 分 布 规 律 , 依 照 地应 力 测点 布置 基本 原 则 , 结 合 1 3 0 4工 作 面的实 际施 工条 件及 围岩特 性 , 在 1 3 0 4工作 面巷道 1 2号导线 点外 4 0 m 处 外 帮 施 工 3个 监 测 钻 孔 , 在 钻孔距工作面 1 5 0 m 处布置 1个测点 GT S C一 1监 测 原岩 应力 , 3个测 点 GT J C一 1 、 GT J C一 2 、 GT J C 一 3 监 测次 生应 力 , 如 图 1所 示 。测点 G TS C 一 1钻孔 仰 角为 2 4 。 , 孔 深 8 . 4 5 m; 测 点 GT J C一1钻 孔 仰 角 为 4 O 。 , 孔深 5 . 4 6 m; 测 点 GT J C 一 2钻孔 仰角 为 2 4 。 , 孔 深 8 . 8 6 m; 测 点 GT J C一3钻 孔 仰 角 为 1 O 。 , 孑 L 深 1 2 . 2 2 m。 采用 HI 传 感 器 测 量地 应 力 。3个 次 生应 力监测传感器安设在与 1 3 0 4工作面轨道巷水平距 离为 4 . 1 8 , 8 . O 9 , 1 2 . 0 3 m处 , 分别监测不 同位置岩 体受 采 动影 响所 产 生 的次 生 应 力 变化 。在施 工 第 2 个 钻 孔 时 , 在 孔 深 8 .4 5 m 处 先 布 置 测 点 G TS C一 1 传感器进行原岩应力实测 , 待应力解除后 继续施工钻孔 , 安装测点 GT J C一 2传感器 。 细砂岩 GTJ C一1 GTJ C一 2 中 细 砂岩/ / G T J C 一 3 , , J, l 1 3 0 4 工 作 面■ 1 3 O 4 4 . 1 8m 7. 72l n 一 一 8. 09m 一 一 1 2 .0 3 m 图 1 1 3 0 4工 作 面 地 应 力 测 点 布 置 2 . 2 原 岩应 力 实测结果 在测 量次生 应力 前 , 首 先 测试 测 点 GT S C 一1 处 原岩应 力 变化 。测 点 GTS C一1埋 深 为 8 0 6 . 4 7 m, 测得 的原 岩应力 见表 1 。 表 1 测 点 GTS C一1处 原 岩 应 力 实 测 结 果 2 0 工矿 自动化 2 0 1 7年 第 4 3卷 从表 1可看 出 , 测 点 G TS C 一 1的最 大 主应 力 为 3 0 . 9 9 8 0 MP a , 倾 角 为 5 5 . 2 8 0 9 。 , 从 其倾 角来 看 , 接 近为 垂直 应力 ; 最 小 主 应 力 为 l 5 . 1 6 3 8 MP a , 倾 角 为 一1 . 4 5 8 2 。 , 从其倾 角来看 , 接 近为水 平 应力 。 2 . 3 次 生应 力 实测 结果 回采 工 作 面 距 测 点 1 5 0 1 T I 时 , 传 感 器 开 始 监 测 , 当 回采 工 作 面 推 过 传 感 器 1 0 r n后 结 束 监 测 。 各 传感 器应 变 片随工 作 面推进 的应 变 曲线 如图 2所 示 , 其 中 8条 曲线对 应传感 器 8个 应变 片 的应变 。 2 0 1 O 兰0 髫一 10 2 0 3 0 ● 2 0 . 1 0 三 。 餐一 10 20 3O / 一 .. . . . 一 _ 一一 a 测 点 G TJ Cl 一 . . . . . . / / 一一 b 测 点 GT J C 一2 c 测 点 GTJ C- 3 图 2 各 测点传感器应变片随工作面推进 的应 变曲线 从 图 2可 看 出 , 3个 次 生 应 力 测 点 距 工 作 面 1 5 O ~ 1 2 9 I l l 时 , 传 感 器 应 变 较 小 , 应 变 主要 是 由钻 孔 本身 对传 感 器 的 挤 压作 用 引 起 的 。随 着 回采 过 程 的持续 推进 , 开 采 扰 动 对 传感 器 的影 响逐 渐 显 现 , 由此产 生 的传感 器应 变也 逐渐 增大 。 3次 生应 力 实测数 据 处理 3 . 1 次 生 主 应 力 变 化 采 用 专 业 的 数 据 分 析 软 件 对 实 测 数 据 进 行 处 理 , 计 算 三维应 力 值 , 次 生 应 力 的最 大 、 最 小 主应 力 方 向与原 岩应 力方 向基 本保 持一 致 。各 次生应 力测 点处 的 主应力 变化 如 图 3所 示 。 从 图 3 可看 出 , 测点 G T J C 一 1 、 G T J C 一 2 、 G T J C 一 3 处 的传感器监测值均从距 回采工作面 1 2 9 I n处 开 山 H 35 1 3 0 1测点 G T J C 一 2最大主应 力变化 2 一 测 点 G T J C 一 1 最大主应 力变化 3 一 测 点 G T J C 一 3最大主应力变化 4 一 测点 GT J C 3最小主应力变化 5 一 测点 G T J C 一 2最小主应力变化 6 一 测点 G T J C 一 1 最小主应力变化 t 1 0 9 0 7 0 5 O 3 O 1 O l 0 测 点与工作面的距 离/ m 图 3各 次 生 应 力 测 点 处 的 主应 力 变 化 始呈 现增 大现 象 , 且 随着 传 感 器 与 回采 工 作 面距 离 的不 断缩 小 , 应 力 增 大 的幅 度持 续 增 大 。当工 作 面 推进至距离传感 器 6 5 m左右 时, 部分应力 得到释 放 , 测 点GT J C一 1 处 最 大 主 应 力 增 加 值 为 1 0 . 6 MP a , 测 点 GT J C~2处 最 大 主 应 力 增 加 值 为 1 2 . 4 MP a , 测 点 GT J C一 3处 最 大 主应 力 增 加 值 为 8 . 7 MP a 。当工作 面 推 进 至 距 离传 感 器 2 8 . 5 m 左 右 时 , 应力 急 剧增 大 。各测 点 出现 最 大 主 应力 增 加 值的位 置 均在 距 工 作 面 约 6 . 9 i n处 , 此 时 测 点 GT J C 一 1处 最 大 主 应 力 增 加 值 为 2 2 . 4 MP a , 测 点 GT J c 一 2处 最 大 主 应 力 增 加 值 为 3 1 . 8 MP a , 测 点 GT J C 一 3处 最 大 主应 力 增 加值 为 1 9 . 8 MP a 。工 作 面 推进超 过 传感 器安 设 位 置 时 , 各 测 点 处 应 力 逐 渐 减 小 , 表 现 为应 力 释放 。这 是 由 于 开采 后 煤 层 顶 板 岩体遭到破坏 , 传感器各个应变片与岩体粘结部分 失 效导 致 的 。 3 . 2 次 生垂 直应 力变化 经 分析 可知 , 最 大 主应 力 基本 就是 垂直 应力 , 因 此 , 次 生垂 直应 力为 1 3 0 4工作 面巷 道变 形破 坏 的主 要 因素 。测 点 GT J C~ 1 、 GT J C 一 2 、 GT J C一 3处 垂 直 应 力 变化 如 图 4所示 。 皇 捌 图 4 各 次 生 应 力 测 点 处 的垂 直 应 力 变 化 从 图 4可看 出 , 次 生垂 直 应 力 从 开 始 监 测就 有 明显 增 大的趋 势 。随着 回采 工 作 面 的 推进 , 巷 帮煤 体 上 方 的 垂 直 应 力 持 续 增 加 , 且 最 大 增 加 值 为 2 8 . 8 MP a 。 在 工作 面 推 进 至 距 测 点 1 0 0 I T I 左 右 时 , 垂 直应力 增 加值 为原 岩应力 实 测值 的 1 . 1 ~1 . 2 倍 ; 在工作 面推进 至距 测点 7 3 ~ 6 5 m 时 , 测点 GT J C 一1 、 2 0 1 7年第 4期 蒋子龙等 郭屯煤矿 回采工作面次生应力变化规律研 究 2 1. GT J C 一 2处垂 直应 力有 明显 的 减小 过 程 , 原 因是 部 分垂 直应 力得 到 了一 定 的释 放 , 而 测点 GT J C一 3处 垂直 应力 释放不 明显 ; 随着 回采 工作 面 的持 续推 进 , 垂直 应 力 继 续 增 大, 峰 值 出 现 在工 作 面前 方 约 6 . 9 m 处 , 应 力集 中系数 约 为 2 ; 随 后 由于顶 板 岩 层 发生失 稳破 坏 , 垂 直应力 得 到释放 而迅 速减小 。 4 次 生应 力实测 结 果分析 分 析 1 3 0 4工 作 面次 生 应 力 随 回采 推 进 的 变 化 规 律可 知 , 垂 直应 力 是 该 工作 面 的最 大 主应 力 。超 前 支承 压力 最 大值 出现在 工作 面前方 约 6 . 9 m 处 , 约为 自重应力的 2倍 。本文测试 中, 3个 次生应力 测点距巷道水平距 离分别 为 4 . 1 8 , 8 . O 9 , 1 2 . 0 3 m, 3个测点最大垂直应力增加值分别 为 1 7 . 4 , 2 8 . 8 , 1 5 . 3 MP a , 说 明 3个测点均 位 于应力集 中区 I I 区 , 如图 5所示 , 其 中 为原岩应力。测点 GT J C 一 1位 于应力峰 值 靠 近 应 力 低 值 区 工区 一 侧 , 测 点 GT J C一 2 、 GT J C 一 3位于应力峰值靠 近应 力正常 区 I I I 区 一侧 , 应力峰值略大于测点 GT J c 一 2处应力 值 5 6 . 7 MP a 。 应 力峰值 5结论 垂 直应 力增 加 了 2 8 . 8 MP a , 达 到 5 6 . 7 MP a 。垂 直 应力对该工作面的影 响较大 , 巷帮煤体需 进行锚杆 支护后才能承受如此高的应力 。在该情况下 , 为增 加巷帮煤体的承载能力 , 巷道掘进 中应及 时进行支 护 , 以提 高小煤 柱 的承 载能力 。 参考文献 [1] [ 2] [3 ] [ 4] [ 5] [ 6] [ 7] [ 8] [9] 1 6 .9 m G T J C 一 3 G T J C 一 1 G T J C 一 2 I区 I I区 I I I区 E l O ] 图 5 工作 面支承压力分布 1 3个次生 应 力测 点 处 的最 大 垂直 应 力 增 加 值分 别为 1 7 . 4 , 2 8 . 8 , 1 5 . 3 MP a , 说 明这 3 个 测点 均 在应力 集 中区 内 , 其 中测点 GT J C一 1位 于应 力 峰值 靠近应力低值区一侧 , 测点 GT J C 一 2 、 GT J C 一 3位于 应力峰值靠近应力正常区一侧; 在距离巷道水平方 向 6 . 9 m 处 出 现 应 力 峰 值 , 应 力 峰 值 大 于 测 点 GT J C 一 2 处 应力 值 , 峰 值 约 为 自重 应 力 的 2倍 。为 了避开 前方 支承 压力峰值 , 沿 空掘 巷时 , 小煤 柱 的尺 寸应小 于 6 . 9 m。 2 随着工作 面的不断推进, 巷帮煤体承受 的 [ 1 1 ] [ 1 2 ] E 1 3 3 [ 1 4 ] [ 1 5 ] 徐 文 全. 采 动 空 间 围岩 应 力 监 测 技 术 及 应 用 研 究 E D ]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 2 0 1 2 . 王座东 . 显 德 汪地应力 测量 及分 布规 律研 究 E D] . 邯 郸 河北工程大学 , 2 0 1 1 . 李 东辰. 陶一煤矿地应力测试及其 变化 分布规律的研 究 [ D ] . 邯郸 河北 工程大学 , 2 0 1 4 . 赵 冰. 矿用应力监测 系统研究 与实现 E D ] . 西安 西安 科 技大学 , 2 0 1 1 . 陈治忠 , 汪 占领 , 王文新. 枣泉煤矿地应力测试 及其分 布特征分析 [ J ] . 煤 炭开采 , 2 0 1 1 , 1 6 5 8 1 8 3 . 孙 守 增. 煤 矿 开采 中 的地 应 力 特 点 及 其 应 用 研 究 [ D ] . 泰安 山东科 技大学 , 2 0 0 3 . 姜福兴 , 曲效成 , 于正 兴 , 等 . 冲击地压 实 时监测 预警 技术 及 发展 趋 势 E J 3 .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 2 0 1 1 , 3 9 2 59 64 . 蔡美峰 , 刘卫东 , 李远. 玲珑金矿深部地应力测 量及矿 区地 应 力 场 分 布规 律 E J ] . 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 2 0 1 0, 2 9 2 2 2 7 2 3 3 . 康红普. 深部煤矿应力分布特征及巷道 围岩控制 技术 [ J ] . 煤炭科学技术 , 2 0 1 3 , 4 1 9 1 2 1 7 . 蒋敬平 , 李建建. 综放 工作 面侧 向应力 变化监 测[ J ] . 煤矿安全 , 2 0 1 3 , 4 4 7 1 8 2 O . 雷成祥. 深井巷 道掘进次生应 力影响效应及加 固对策 研究E D 3 .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2 o 1 3 . 薛维培 , 姚 直书 , 经来 旺 , 等. 应力 解除 法在 巷道周 围 区域地 应 力 测 试 中 的应 用 E J J . 煤 矿 安 全 , 2 0 1 6 , 4 7 1 1 3 4 - 1 3 7 . 高明中 , 王新丰 , 李彦. 顾 桥矿深部 巷道围岩变形破 坏 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技术 [ J ] . 安徽理 工大学学 报 自然 科学版 , 2 0 1 4 , 3 4 4 2 6 3 3 . 王同旭 , 刘 文杰 , 刘 钒 , 等. 冲击地压 现场 监测 方法分 析与选择原则[ J ]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 科学 版 , 2 O l 4, 3 3 3 4 3 - 4 7 . 周江东 , 吕育 强. 应力 应变 法在底板 破坏 深度测 试 中 的应用[ J ] .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 2 0 1 5 3 8 3 8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