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底板放水孔封孔超前距的确定.pdf
第45卷 第2期 2 0 1 9年2月 工矿自动化 I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 Vo l . 4 5N o . 2 F e b. 2 0 1 9 文章编号1 6 7 1-25 1 X(2 0 1 9)0 2-00 4 1-06 D O I1 0. 1 3 2 7 2/ j . i s s n. 1 6 7 1-25 1 x. 2 0 1 8 0 4 0 0 8 8 工作面底板放水孔封孔超前距的确定 胡儒1, 吴基文1, 翟晓荣1, 胡杰2, 姜涛2 ( 1.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 淮南 2 3 2 0 0 1; 2. 淮北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淮北 2 3 5 0 0 0) 摘要 为减小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对工作面周围放水孔的影响, 有必要研究底板放水孔封孔 超前距。以杨庄煤矿Ⅲ6 1 0孤岛工作面为例, 建立了工作面工程地质模型, 采用F L A C 3D数值模拟软件, 对工 作面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2 0~ 3 0m。对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进行了理论计算, 考虑重复采动影响时的结果为2 9. 8 1m, 与数值模 拟结果基本一致。根据数值模拟、 理论计算及现场实测结果, 确定Ⅲ6 1 0孤岛工作面底板放水孔封孔超前距 为3 0m, 并通过实践验证了该封孔超前距的合理性。 关键词 孤岛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超前塑性破坏;疏水降压;底板放水孔;封孔超前距 中图分类号T D 3 2 3 文献标志码A 网络出版地址h t t p / /k n s . c n k i . n e t /k c m s/d e t a i l/32. 1 6 2 7. T P. 2 0 1 9 0 1 1 7. 1 5 5 7. 0 0 3. h t m l 收稿日期2 0 1 8-04-27; 修回日期2 0 1 9-01-11; 责任编辑 李明。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 1 2 7 2 2 7 8) ; 安徽高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K J 2 0 1 6 A 8 2 6) ; 安徽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2 0 1 6- 20 1 8-24) 。 作者简介 胡儒(1 9 9 3-) , 男, 安徽合肥人,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矿井地质, E-ma i l1 5 9 5 0 3 6 9 6 2@q q . c o m。通信作者 吴基文 (1 9 6 1-) , 男, 安徽舒城人, 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为煤矿工程地质与水害防治,E-ma i l j ww u a u s t @1 6 3. c o m。 引用格式 胡儒, 吴基文, 翟晓荣, 等.工作面底板放水孔封孔超前距的确定[J]. 工矿自动化,2 0 1 9,4 5(2) 4 1-46. HU R u,WU J i w e n,Z HA I X i a o r o n g,e t a l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o f a d v a n c i n g d i s t a n c e o f s e a l i n g h o l e f o r w a t e r-re l e a s i n g b o r e h o l e i n w o r k i n g f a c e f l o o r[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2 0 1 9,4 5(2) 4 1-46. De t e r m i n a t i o n o f a d v a n c i n g d i s t a n c e o f s e a l i n g h o l e f o r w a t e r-re l e a s i n g b o r e h o l e i n w o r k i n g f a c e f l o o r HU R u 1, WU J i w e n 1, Z HA I X i a o r o n g 1, HU J i e 2, JI ANG T a o 2 ( 1 . S c h o o l o f E a r t h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H u a i n a n 2 3 2 0 0 1,C h i n a;2. H u a i b e i M i n i n g ( G r o u p)C o . ,L t d .,H u a i b e i 2 3 5 0 0 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I n o r d e r t o d e c r e a s e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a d v a n c i n g a b u t m e n t p r e s s u r e o n w a t e r -re l e a s i n g b o r e h o l e a r o u n d w o r k i n g f a c e d u r i n g m i n i n g p r o c e s s ,i t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r e s e a r c h a d v a n c i n g d i s t a n c e o f s e a l i n g h o l e o f w a t e r -re l e a s i n g b o r e h o l e i n f l o o r .A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a k i n g Ⅲ6 1 0i s o l a t e d w o r k i n g f a c e o f Y a n g z h u a n g C o a l M i n e a s a n e x a m p l e ,a n d i n f l u e n c e r a n g e o f a d v a n c i n g a b u t m e n t p r e s s u r e o f t h e w o r k i n g f a c e d u r i n g m i n i n g p r o c e s s w a s r e s e a r c h e d b y u s e o f F L A C 3D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s o f t w a r e .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r a n g e i s 2 0-30m.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r a n g e o f a d v a n c i n g a b u t m e n t p r e s s u r e w a s a l s o 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 c a l c u l a t e d w i t h a r e s u l t o f 2 9. 8 1mw h e n c o n s i d e r i n g r e p e a t e d m i n i n g i n f l u e n c e,w h i c h w a s b a s i c a l l y c o n s i s t e n t w i t h t h e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 A c c o r d i n g t o r e s u l t s o f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t h e o r e t i c a l c a l c u l a t i o n a n d f i e l d t e s t,a d v a n c i n g d i s t a n c e o f s e a l i n g h o l e o f w a t e r-re l e a s i n g b o r e h o l e i n f l o o r o fⅢ6 1 0 i s o l a t e d w o r k i n g f a c e i s d e t e r m i n e d a s 3 0m,a n d i t s r a t i o n a l i t y w a s v e r i f i e d b y p r a c t i c e . K e y w o r d si s o l a t e d w o r k i n g f a c e;a d v a n c i n g a b u t m e n t p r e s s u r e;a d v a n c i n g p l a s t i c f a i l u r e;w a t e r p u m p i n g a n d p r e s s u r e r e l e a s i n g;w a t e r -re l e a s i n g b o r e h o l e i n f l o o r;a d v a n c i n g d i s t a n c e o f s e a l i n g h o l e 0 引言 高压灰岩岩溶水害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 水害之一, 疏水降压是防止该水害发生的有效手 段[ 1-4]。在进行疏水降压开采时, 随着工作面推进, 受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会产生覆岩运移, 提前加剧 工作面周围放水孔的变形、 缩径。在进行注浆封堵 时, 由于底板的超前塑性破坏, 裂隙较发育, 导致放 水孔封堵不良, 在采动影响和水压的双重作用下产 生突水。高压放水孔一旦导水, 会对工作面乃至整 个 矿 井 造 成 较 大 危 害,其 后 处 理 也 非 常 耗 时 耗材[ 5-12]。 淮北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杨庄煤矿Ⅲ6 1 0 孤岛工作面底板灰岩岩溶水水压较高, 底板突水系 数远大于临界突水系数。为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杨庄煤矿根据工作面特点及灰岩承压水赋存特点, 决定对该工作面采取边开采边疏放的防治水措施。 由于放水孔沿机巷和风巷布置, 在煤层掘进过程中, 必须提前关闭、 封堵放水孔, 以避开工作面超前支承 压力[ 13-15]所产生的底板破坏带, 防止在该破坏带内 进行注浆封孔时, 因裂隙发育导致放水孔封堵不良 而产生突水。 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直接决定封孔超前 距。本 文 以 杨 庄 煤 矿Ⅲ6 1 0工 作 面 为 例, 采 用 F L A C 3D数值模拟软件对煤层开采过程进行模拟, 结 合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 确定该工作面在掘进过程 中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 给出合理的底板放水 孔封孔超前距。 1 工作面概况 杨庄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 主采煤层 为5,6煤, 目前开采活动均在三、 四水平。矿井现有 Ⅲ1,Ⅳ1,Ⅳ2,Ⅲ6 2, Ⅲ6 3这5个活动采区。6煤 Ⅱ6 1 9,Ⅲ6 0 9,Ⅲ6 1 1,Ⅲ6 1 3, Ⅱ6 1 1 4,Ⅱ6 1 1 6,Ⅲ6 1 4, Ⅲ6 1 6工作面已全部回采, 现准备对Ⅲ6 1 0工作面进 行回采。Ⅲ6 1 0工作面地质结构如图1所示。该工 作面 整 体 为 一 单 斜 构 造, 工 作 面 走 向 宽1 1 5~ 1 8 0m, 倾向长4 1 0m, 面积为5 3 3 2 5m 2, 煤层厚度 为1. 6~3. 2m, 平均厚度为3m, 煤层倾角为6~ 8 , 平均倾角为7 。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资料,Ⅲ6 1 0工作面一灰原 始水位为-8 0m、 二灰原始水位为-2 0m、 三灰原 始水位为-1 0m, 灰岩岩溶水水压较高。对该工作 面进行采前突水预评价时发现, 其底板存在较大的 突水 危 险 性。采 区 太 灰 与 区 域 奥 灰 水 位 相 差 约 2 7 0m, 说明该区域内无奥灰对太灰的垂向补给通 图1 Ⅲ61 0工作面地质结构 F i g . 1 G e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Ⅲ6 1 0w o r k i n g f a c e 道( 断层、 陷落柱) , 灰岩水害治理的重点是一、 二、 三 灰含水层。经放水试验查明一、 二、 三灰含水层相对 独立, 三者之间水利联系程度弱, 层内联通性强, 疏 降效果较为明显, 决定对其进行疏水降压开采, 放水 钻孔布置如图1所示。 2 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数值模拟 2. 1 工作面工程地质模型 选取Ⅱ6 1 1 6,Ⅲ6 1 1,Ⅲ6 1 0工作面为模拟对象, 对Ⅲ6 1 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 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工作面实际开采情况, 结合工 作面钻孔揭露的地层( 图2) , 建立Ⅲ6 1 0工作面工程 地质模型, 如图3所示。模型尺寸为X方向( 走向) 3 5 0m、Y方向( 倾向)1 9 0m、Z方向1 0 0m; 单元格 尺寸为X,Y方向5m/格,Z方向1m/格。为了消 除边界影响, 工作面周围留3 0m 保护煤柱。模型 顶面设置为自由边界, 并施加上覆岩体载荷[ 16], 前 后左右面用X,Y方向固定, 底面进行全约束。模型 共2 6 6 0 0 0个单元、2 7 9 6 6 9个节点。 2. 2 模型参数 采用钻孔取芯及实验室岩石力学试验得到岩体 物理 力 学 参 数,对 其 进 行R Q D(R o c k Q u a l i t y D e s i g n a t i o n,岩石质量指标) 值修正, 结果见表1。 2. 3 模拟方案 方案1 不考虑重复采动影响下 Ⅲ6 1 0工作面回 采。Ⅱ6 1 1 6, Ⅲ6 1 1工作面未开采情况下, 对Ⅲ6 1 0 24 工矿自动化2 0 1 9年第4 5卷 图2 Ⅲ61 0工作面煤岩层柱状简图 F i g . 2 H i s t o g r a m o f c o a l-ro c k s e a m i nⅢ6 1 0w o r k i n g f a c e 图3 Ⅲ61 0工作面工程地质模型 F i g . 3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o fⅢ6 1 0w o r k i n g f a c e 表1 修正后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T a b l e 1 C o r r e c t e d m e c h a n i c a l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r o c k 名称 体积模 量/G P a 剪切模 量/G P a 内聚力/ MP a 内摩擦 角/ () 抗拉强 度/MP a 密度/ ( k g m-3) 灰岩 7. 7 6 5. 2 8 7. 1 3 4 0 4. 2 5 2 8 5 0 泥岩 2. 1 0 1. 8 0 1. 7 0 2 9 1. 8 0 2 1 0 0 6煤 1. 3 0 0. 5 3 1. 0 0 2 8 1. 1 0 1 9 0 0 砂岩 2. 5 0 2. 1 0 2. 1 0 3 2 2. 2 0 2 6 5 0 泥砂岩互层2. 3 0 1. 9 5 1. 9 0 3 0 2. 1 0 2 4 0 0 工作面进行回采。推进距离为1 5 0m, 切眼长度为 1 1 0m, 采用初次来压3 0m、 周期来压2 0m 进行掘 进, 顶板采用自由垮落法进行管理, 沿Y方向推进。 方案2 考虑重复采动影响下Ⅲ6 1 0工作面回 采。首先开采Ⅱ6 1 1 6工作面, 推进距离为7 0m , 切 眼长度为1 3 0m; 然后开采Ⅲ6 1 1工面, 推进距离为 7 0m, 切眼长度为1 3 0m; 最后对Ⅲ6 1 0工作面进行 回采, 推进距离为1 3 0m, 切眼长度为1 1 0m, 左右 各留2 0m保护煤柱。采用初次来压3 0m、 周期来 压2 0m 进行掘进, 顶板采用自由垮落法进行管理, 如图4所示。 采 用 M o h r-Co l u m b 塑 性 本 构 模 型 和 M o h r- Co l u m b屈服准则进行计算, 并在工作面底板下5, 图4 Ⅲ61 0工作面模拟开采 F i g . 4 S i m u l a t e d m i n i n g o fⅢ6 1 0w o r k i n g f a c e 10,2 0,3 0,4 0m 沿煤层倾向布置监测点, 对Ⅲ6 1 0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进行监测。 2. 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 4. 1 方案1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方案1下,Ⅲ6 1 0工作面推进3 0, 5 0m 时, 提取 工作面底板下监测点的超前支承压力, 如图5所示。 (a)推进3 0m (b)推进5 0m 图5 方案1超前支承压力曲线 F i g . 5 A d v a n c i n g a b u t m e n t p r e s s u r e c u r v e s o f t h e f i r s t s c h e m e 从图5可看出, 随着Ⅲ6 1 0工作面推进, 其超前 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出现在距工作面煤壁前方5~ 7m处, 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1 5~2 0m, 煤层底 板1 0m以深受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较小。分析所有 数值模拟数据得知, 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最大 值为1 8MP a, 应力集中系数为2. 0。随着 Ⅲ6 1 0工 作面回采, 其底板沿掘进方向的塑性破坏如图6所 示, 切片位置如图4所示。 从图6可看出, 工作面推进3 0m 时, 顶板初次 来压后, 底板破坏深度为1 0m; 工作面推进5 0m 时, 其底板破坏深度不再增加, 稳定在1 0m 左右, 超 前塑性破坏范围在5~1 0m, 这与文献[1 7] 的研 34 2 0 1 9年第2期 胡儒等 工作面底板放水孔封孔超前距的确定 (a)推进3 0m (b)推进5 0m 图6 方案1底板塑性破坏 F i g . 6 P l a s t i c f a i l u r e o f f l o o r o f t h e f i r s t s c h e m e 究结果一致。 2. 4. 2 方案2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方案2下,Ⅲ6 1 0工作面推进3 0, 5 0m 时, 提取 工作面底板下监测点超前支承压力, 如图7所示。 (a)推进3 0m (b)推进5 0m 图7 方案2超前支承压力曲线 F i g . 7 A d v a n c i n g a b u t m e n t p r e s s u r e c u r v e s o f t h e s e c o n d s c h e m e 从图7可看出, 方案2的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 峰值位置与方案1相比有明显差异, 超前支承压力 峰值位置出现在距工作面煤壁前方1 0~1 3m处, 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明显增大, 为2 0~3 0m。分 析所有数值模拟数据得知, 在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承 压力最大值为2 3 MP a, 应力集中系数为2. 6, 底板 塑性破坏如图8所示。 从图8可看出, 随着Ⅲ6 1 0工作面推进, 受集中 应力叠加效应的影响, 在工作面两端煤壁位置, 破坏 深 度不断增加。 工作面推进3 0m时, 底板 原 位张 (a)推进3 0m (b)推进5 0m 图8 方案2底板塑性破坏 F i g . 8 P l a s t i c f a i l u r e o f f l o o r o f t h e s e c o n d s c h e m e 裂带开始发育, 之后其范围不断增大, 向下不断向底 板含水层发育, 向上不断与底板采动破坏带接近; 工 作面推进5 0m 时, 底板采动破坏带与原位张裂带 完全连通。在重复采动和水压的共同影响下,Ⅲ6 1 0 工作面超前塑性破坏范围为1 5~2 0m, 比常规开采 时破坏范围大。 3 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理论计算 随着工作面推进, 工作面煤壁前方会出现超前 应力集中现象, 从煤壁处向深部延伸, 依次出现极限 平衡区、 弹性区, 其中极限平衡区包括破裂区和塑性 区[ 18] , 各 区域应力分布如图9所示。超前支承压力 会引起煤层底板破坏, 其影响范围决定放水孔封孔 超前距。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L即极限平衡 区长度L1和弹性区长度L2之和, 放水孔封孔超前 距应不小于L。 K-应力集中系数;γ-上覆岩层平均重度;H-煤层埋深 图9 工作面煤壁前方应力分布 Fi g . 9 S t r e s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f r o n t o f c o a l w a l l o f w o r k i n g f a c e 基于弹性理论 [18]求解L 1,L2 L1= m 2ε f1 lnK γ H εσ0 ( 1) L2= m η 2f1 l n K ( 2) 44 工矿自动化 2 0 1 9年第4 5卷 式中m为工作面采高; ε为三轴应力系数,ε=(1+ s i nφ) / ( 1-s i nφ), φ为煤层内摩擦角; f1为煤层与 顶底板接触面之间的内摩擦因数; σ0=cco tφ,c为 煤层内聚力; η=1 / μ,μ为侧压力系数, 该地区未经 受强烈构造变动[ 19], μ 取0. 3 3。 Ⅲ6 1 0工作面煤层埋深H≈38 0m, 平均采高为 3. 0 m, 煤 层 内 摩 擦 角φ=2 8 , 煤 层 内 聚 力c= 0. 8MP a( 室 内 测 试) ,上 覆 岩 层 平 均 重 度γ= 25k N/m 3 , 煤 层与顶底板接触面之间的内摩擦因数 f1=0. 1 7 6。不考虑重复采动的影响,Ⅲ6 1 0工作面 应力集 中 系 数K=2. 0; 考 虑 重 复 采 动 影 响 下 K=2. 6。 将上述参数代入式( 1) 、 式(2) , 得未受采动影响 下, Ⅲ 6 1 0工作面极限平衡区长度L1=4 . 3 3m, 弹性 区长 度L2=1 7 . 9 0 m, 超 前 支 承 压 力 影 响 范 围 L=L1+L2=2 2 . 2 3m; 受采动影响下,L1=5 . 1 3m, L2=2 4. 6 8 m, 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L=L1+ L2=2 9. 8 1m。 Ⅲ6 1 0工作面因受周围工作面重复采动的影 响, 其两帮煤壁处的应力集中系数比常规开采时大, 其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随之增大。 4 放水孔封孔超前距的合理确定 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 通过检测巷道围岩移近 量, 掌握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变形特点, 从而 准确确定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位移监测点采 用十字布点法进行布置, 如图1 0所示。顶部监测点 沿巷道中心线进行布置, 每隔5m布置1个监测点, 正值表示下沉, 负值表示上升; 两帮监测点沿腰线布 置, 每隔5m 布置1个监测点, 正值表示挤压, 负值 表示扩张。监测测线从切眼处开始, 总长1 6 0m, 当 煤层掘进3 0m时, 监测数据如图1 1所示。 图10 监测点布置 F i g . 1 0 M o n i t o r i n g p o i n t s l a y o u t 从图1 1看出, 两帮最大移近量为3 1 2. 9mm, 顶底板最 大移近 量 为2 2 1 mm, 距 离 工 作 面 大 于 3 0m 后, 受 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较小, 顶底板和两 图11 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监测数据 F i g . 1 1 M o n i t o r i n g d a t a o f c o n v e r g e n c e o f r o o f,f l o o r a n d t w o s i d e w a l l s 帮移近量都较小, 数值模拟及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 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 实行边推进、 边疏放、 边 封孔的治水策略, 将底板放水孔封孔超前距定为 3 0m。该工作面已安全回采完毕, 回采工作面无出 水现象,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验证了封孔超 前距的合理性。 5 结论 ( 1)对杨庄煤矿Ⅲ6 1 0孤岛工作面开采过程进 行数值模拟研究后发现, 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 2 0~3 0m, 超前塑性破坏范围为1 5~2 0m, 超前支 承压力影响范围较常规开采工作面大。 ( 2)考虑重复采动影响情况下,Ⅲ6 1 0工作面 超 前 支 承 压 力 影 响 范 围 的 理 论 计 算 结 果 为 2 9. 8 1m, 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 3)根据数值模拟、 理论计算及现场实测结果, 确定杨庄煤矿Ⅲ6 1 0工作面底板放水孔封孔超前距 为3 0m。经实践检验, 该封孔超前距是合理的, 为 相似条件下工作面底板放水孔封孔超前距的确定提 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 [1] 俞志新, 丛振, 朱学军.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探讨[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2,2 1(3) 2 8 4-28 5. YU Z h i x i n,C ONG Z h e n,Z HU X u e j u n .S a f e t y m e a s u r e s a g a i n s t w a t e r h a z a r d o f a c o a l m i n e[J]. J o u r n a l o f L i a o n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2 0 0 2,2 1(3) 2 8 4-28 5. [2] 王新军, 潘国营, 翟加文.井下疏水降压防治水措施的 适宜 性 分 析 [J].煤 炭 科 学 技 术,2 0 1 2, 4 0(1 1) 1 0 8-11 1. WANG X i n j u n,P AN G u o y i n g,Z HA I J i a w e n . A n a l y s i s o n s u i t a b i l i t y o f w a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m e a s u r e s w i t h w a t e r p u m p i n g a n d p r e s s u r e r e l e a s i n g 54 2 0 1 9年第2期 胡儒等 工作面底板放水孔封孔超前距的确定 in u n d e r g r o u n d m i n e[J].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 0 1 2,4 0(1 1) 1 0 8-11 1. [3] 孟磊, 冯启言, 段现军, 等.梁北煤矿寒灰突水综合防 治技 术 研 究 [J].矿 业 安 全 与 环 保, 2 0 0 9,3 6(3) 2 8-30. ME NG L e i,F E NG Q i y a n,DUAN X i a n j u n,e t a l . R e s e a r c h o n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l i m e s t o n e w a t e r i n r u s h i n L i a n g b e i C o a l m i n e[J]. M i n i n g S a f e t y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2 0 0 9,3 6 (3) 2 8-30. [4] 葛家德, 王经明.疏水降压法在工作面防治水中的应 用[J].煤炭工程, 2 0 0 7,3 9(8) 6 3-65. G E J i a d e,WANG J i n g m 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t r e s s r e l e a s e b y l o w i n g w a t e r p r e s s u r e t o g r o u n d w a t e r h a z a r d c o n t r o l i n t h e w o r k f a c e i n L i u q i a o C o a l M i n e [J]. C o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7,3 9(8) 6 3-65. [5] 张光辉, 陈岳飞.井下突水钻孔扩孔注浆封堵技术的 应用[J].煤炭科技, 2 0 0 3(2) 2 4-25. [6] 孙尚云.井下水文钻孔施工及突水治理工程实践[J]. 煤炭技术,2 0 0 7, 2 6(1 2) 8 6-88. S UN S h a n g y u n .P r a c t i c e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h y d r o g r a p h i c d r i l l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w a t e r - in r u s h i n g c o n t r o l[J]. C o a l T e c h n o l o g y,2 0 0 7,2 6(1 2) 8 6-88. [7] 程龙艺, 胡荣杰, 袁中帮, 等.井下高压注浆钻孔突水 治理技术[J].中州煤炭, 2 0 1 2(1 1) 6 2-63. [8] 陈新明.赵固二矿封闭不良钻孔井下封堵技术研究 [J].煤炭工程, 2 0 1 1,4 3(7) 3 3-35. CHE N X i n m i n g . R e s e a r c h o n s e a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p o o r s e a l e d b o r e h o l e s i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m i n e o f Z h a o g u N o . 2M i n e[J]. C o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 0 1 1,4 3(7) 3 3-35. [9] 任金武.煤矿封闭不良钻孔评价与综合处理技术[J]. 能源与节能,2 0 1 4( 7) 1 4 0-14 2. R E N J i n w u .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p o o r s e a l i n g b o r e h o l e s i n c o a l m i n e s [J]. E n e r g y a n d E n e r g y C o n s e r v a t i o n,2 0 1 4(7) 1 4 0-14 2. [1 0] 颜世杰, 李永春, 薛梅, 等.封闭不良钻孔突水机理及 防治对 策 [C] / /安 全 高 效 煤 矿 地 质 保 障 技 术 及 应 用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 员会、 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 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 0 0 72 7 3-27 6. [1 1] 刘斯筠, 黄汉.井下高压突水钻孔的处理[ J].煤炭科 学技术,1 9 9 7, 2 5(5) 4 5-47. [1 2] 周晓路, 刘义永, 李冲.黄沙矿1 1 2 1 2 3工作面出水钻 孔封堵技术[J].煤矿安全, 2 0 1 0,4 1(8) 3 9-40. [1 3] 刘金海, 姜福兴, 王乃国, 等.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 面支承 压 力 分 布 特 征 的 实 测 研 究 [J].煤 炭 学 报, 2 0 1 1,3 6( 增刊1) 1 8-22. L I U J i n h a i,J I ANG F u x i n g,WANG N a i g u o,e t a l . S u r v e y o n a b u t m e n t p r e s s u r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f u l l y m e c h a n i z e d c a v i n g f a c e i n e x t r a-th i c k c o a l s e a m o f d e e p s h a f t[J].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2 0 1 1,3 6 (S 1) 1 8-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