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压曲性底臌的机理与控制.pdf
第 2 8卷第 1期 2 0 0 8 年 3 月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An h u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Na t u r a l Sc i e n c e Vo 1 . 2 8 No . 1 M a r . 2 00 8 巷道压 曲性底臌的机理与控制 高明中 安徽理工大学能源 与安全学院 , 安徽淮南2 3 2 0 0 1 摘要 ; 巷道围岩控制是深部 资源开采中的关键问题 , 而要攻克深井软 岩巷道支护的难关, 就 必须首先研究底鼓的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巷道底臌有挤压、 压曲、 膨胀和剪胀等形式, 压 曲底臌 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根据巷道围岩本构 关系, 建立 了压曲底臌力学模型及分析计算简图, 根 据弹性力学薄板理论, 导出了压曲临界载荷计算式。研 究表明,临界载荷与厚跨比关系密切 。 这 对 于控制 底板层状 岩体压 曲型底臌 有 一定的 参考作 用 。分 析 了防治压 曲底 鼓的 有 关研 究成 果 , 最后介 绍了2个防治巷道底鼓的实例。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巷道底臌; 压曲; 力学原理; 控制方法 ‘ 中囝分类号 TD 3 2 7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1 0 9 8 2 0 0 8 0 1 0 0 2 0 0 5 M e c h a n i s m o f Ro a d wa y Fl o o r He a v e b y Be n d i n g u n d e r Pr e s s ur e a n d I t s Co nt r ol GAO M i n g- z h on g S c h o o l o f En e r g y a n d S a f e t y ,An h u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c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Hu a i na n An hu i 2 3 2 0 0 1,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De f o r ma t i o n c o n t r o l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s o f r o a d wa y s i s o n e o f t h e k e y p r o b l e ms i n d e e p mi n i n g .I n o r d e r t o s o l v e t h e d i f f i c u l t p r o b l e m o f r o a d wa y s u p p o r t i n s o f t r o c k s ,me c h a n i s m o f r o a d wa y fl o o r h e a v e a n d i t s c o n t r o l mu s t b e s t u d i e d a t f i r s t .Th e r e a r e r o a d wa y fl o o r h e a v e t y p e s s u c h a s e x t r u s i o n,b e n d i n g u a d e r p r e s s u r e ,e x p a n s i o n a n d s h e a r i n g d i l a t i o n ,a mo n g t h e m b e n d i n g u n d e r p r e s s u r e i s t h e mo s t c o mmo n t y p e .Ac c o r d i n g t o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r e l a t i o n s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s o f r o a d wa y,me c h a n i c a l mo d e l a n d a n a l y s i s d i a g r a m o f f l o o r h e a v e b y e x t r u s i o n w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On t h e b a s i s o f p l a t e t h e o r y o f e l a s t i c me c h a n i c s ,c r i t i c a l l o a d c a l c u l a t i o n f o r mu l a o f b e n d i n g u n d e r p r e s s u r e wa s d e r i v e d .Re s e a r c h s h o ws t h a t t h e c r i t i c a l l o a d i s c l o s e l y r e l e v a n t t o t h e r a t e o f t h i c k n e s s a n d s p a n,wh i c h h a s c e r t a i n r e f e r e n c e i n c o n t r o l o f h e a v e b y b e n d i n g u n d e r p r e s s u r e o f r o a d wa y f l o o r i n l a y e r e d r o c k s t r a t a .Ac h i e v e me n t s o f r e s e a r c h e s i n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f l o o r h e v e b y b e n d i n g u n d e r p r e s s u r e w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2 e x a mp l e s o f r o a d wa y flo o r h e a v e p r e v e n t i o n we r e p r e s e n t e d . Ke y wo r d s d e e p mi n i n g r o a d wa y f l o o r h e a v e l b e n d i n g u n d e r p r e s s u r e me c h a n i c a l p r i n c i p l e s ;c o n t r o l me t h o d s 目前 , 我国东部矿井开采深度 以每年 1 0 - - - 2 5 m 的 速度发展 , 可 以预计在未来 2 O 年内我国很多煤 矿将进入到1 ~1 . 5 k m 的深度 。 而深井开采中软岩 及动压巷道底鼓是较为常见的现象。 通常当巷道底 鼓量小于 2 0 0 mm 时, 对井下运输和通风的影响不 大 , 不需要采取专门的防治措施 。 现场调查表明, 在 底板不支护的深部开采 中, 巷道 围岩变形量大 一 般在 5 0 0 mm 以上, 有些巷道的位移高达 3 O 0 0 mm 以上 , 如淮南、 铁法小康等矿区, 金川镍铂矿区 , 巷 道顶底板移近量的 2 / 3 - - - 3 / 4是底鼓引起的 。造成 收稿日期l 2 0 0 7 --0 1 一o 8 . 基金项目t 安徽省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O 7 O 4 1 4 1 6 9 ,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K J 2 0 0 7 A 1 1 6 Z C 作者简介 高明中 1 9 5 7 一 . 男 。 安徽淮南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矿山压力和岩体移动方面的研究. 2 0 维普资讯 第 1 期 高明中 巷道压曲性底臌的机理与控制 的巷道维修量占维修总量的5 O 。 底鼓导致巷道断 面缩小 , 阻碍运输和人员行走, 妨碍通风, 甚至造成 整个巷道报废, 严重影响矿山的生产和安全 , 成为 制约煤矿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内、 外的研究表 明, 巷道围岩控制是深部煤炭开采 中的关键问题 , 而要攻克深井软岩巷道支护的难关 , 就必须首先研 究底鼓的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根据现场观测、 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研究结 果[ s - 8 ] , 深井软岩巷道底鼓的机理可 归结为 4种基 本类型 挤压流动性底鼓、 挠曲褶皱性底鼓 、 剪切错 动性底鼓 、 遇水膨胀性底鼓 。弓 I 起巷道底鼓的因素 很多 , 其 中, 影响最大 的有底板岩层性质 、 围岩 应 力、 水理作用和支护强度等 。底臌的原因在于失稳 的底板岩层向巷道 内压曲、 偏应力作用下的扩容 、 岩石 自身的遇水膨胀等 。 层状岩石底板在应变能释 放过程中, 在水平应力作用下浅部岩层发生离层或 弯曲变形 I 在二次水平应力作用下发生压 曲破坏 。 底板岩层压曲引起的底臌量 占总底臌量的 6 O %以 上。因而 , 对层状岩体的压曲性底臌机理和控制进 行研究 , 对于改善巷道支护效果 , 提高矿井安全生 产的可靠性, 具有重要意义。 1 弹性薄板力学分析 底板岩层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发生压 曲破坏时 , 应力小于其强度 , 岩层仍处于弹性状态 , 但将沿着 原生裂隙的方向发生断裂。借此 , 可以把底板岩层 看成是多层合矩形板 见图1 。 在水平应力作用下 , 底板岩层的节理面闭合 , 连续传递压应力 , 故可将 底板岩层视为连续的。当底板岩层厚度小于0 . 4 m 时, 岩层一般不具有稳定性 。而我国煤矿巷道跨度 多为 3 ~6 m, 这样 , 层厚与跨度之 比小于 1 1 5 。因此 可将底板岩层视为薄板。 图1 底板岩层赋存情况 考虑最不利条件, 首层底板的四边 已经断裂 , 故 将板看成为 四边简支的薄板。设板厚为 s - , s z ⋯ 板沿着巷道横断面方 向的折 断长度为 口 ,受 力为 ;板沿 着巷道 轴 向折断 长度 为 b ,受力为 , 为侧压系数。因此将巷道底板简化为四周简支的 弹性薄板 见图2 。 毛 f l L 1 J L 1 J L 1 J u j L 1 J L u 工 习 习 三I 三 三 j 习 图 2 底板岩层力学模型 设 s 一 层板 中面内力为丁 , , T , 由图2可知 T 一 c o s口, T 一 O , Ty一 一 1 根据弹性力学中的薄板理论 , s 。 层板压曲方程为 w T 器 2 丁 器 丁 雾 式中 D为板的抗弯刚度 ; s 为岩层的分层厚度 , 且 D Es 。 1 2 1一 / z 。 。 将式 1 代入式 2 得 硼一 ⋯ 罄 雾 3 取薄板的挠度表达式为双重的纳维三角级数 硼一∑∑A s i n 型 s in 村 _ 0 -昌 0 一 。 , , l 、 , l 为正整数 4 将 式 4 代 入式 3 中得 in 警s in D 芋 参 。 一 村 _ O - O 一 。 ‘‘ L, c⋯ 若 ] 0 5 底板岩层的破坏是在一定 的载荷作用下发生 的 , 此时载荷为临界载荷 , 即底板岩层在此载荷作 用下 , 即将发生压曲, 进而产生底臌 。从而由式 5 解得临界载荷 。 一 掣 三 . ㈣ ‘ , , l 。 C O S口 , l 。 。 ,, 2 1 维普资讯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2 8卷 在式 6 中,因所求的是板中临界载荷, 故只需 取纳维三角级数的第一项, 即 一, z 一1 , 若再令式 6 中 巷道底板的 长宽比足 詈, 将式 5 代入得 一 1 2 a c o s 7 I ’ 一 。 1 一 。 口 。 由式 7 可知 , 底板岩层被压曲的临界载荷与 底板岩层的弹性模量 E、 分层厚度 s 、 泊松 比 、 长宽 比足 、 倾角 口 、 侧压系数 有关。 由式 7 可计算出在临界载荷作用下的s 岩层 的临界应力为 F n E s t 1 k z 。 。 一 l 一 1 2 a 。 1一 。 c o s口 。 兀 E 1十 足 。 。 。 一 l 一 1 2 a 。 1一 。 c o s口 。 一 0 8 当 s 层二次水平应力满足式 8 时 , 底板就产 生压曲, 如二次水平应力进一步增大 , 达到底板岩 层的屈服极限时, 底板将被折断。s 层发生压曲破 坏后与s 。 层分离, s 。 层成为表面层受力状态与s 层 相似 , 主要受水平应力作用, 如满足压曲破坏条件 将发生压曲破坏 , s 。 层又成为表面层。 如此循环 , 直 到某一岩层不满足压曲破坏条件为止。一般地 , 在 s 层被破坏后 , s 。 的边界条件与 s 层相似 , 但是 由 于巷道底角处两帮岩层的夹持作用 , 减小 ; 此外 , 当s 岩层破断以后, 在巷道两帮的挤压作用下, 使 得 s 。 岩层的折断长度 a减小, 所 以巷道的长宽 比足 减小。这棒 , 从而使底板发生断裂所需的临界载荷 增大 , 水平应力也增大 , 那 么, ” 等岩层也 一 样 , 即随着底板岩层深度的增加, 岩层发生折断越 来越困难 , 发生底臌的可能性越小。 也就是说 , 随着 深度的增加 , 岩层折断越 困难 , 这与底臌的实测是 一 致的。 2 压曲临界应力与底板岩层厚跨 比 当巷道底臌 段长度 与巷道跨度 相 比足 够大 6 一。 o , 足 一0 时, 则为平面压曲状态; 并令 一詈为 底板岩层的厚跨 比, 则式 8 可以改写为 F x Ei 。 一百 _ 图3 厚跨 比与 临界应力 的关 系 图 3 中曲线1的E大于曲线2的E。 底板岩层 越坚硬 E越大 , 越大, 越难以发生底臌; 无论 E 如何 , 随i 增大 , 增大 。 i 对 的影响十分明显 。 换 句话说, 巷道埋深, 跨度越大 , 底板岩层分层厚度、 岩层强度越小 , 越容易发生压曲破坏。 当临界应力超过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时 , 底板岩 层将发生剪胀破坏 。因此厚跨比与临界应力 或强 度 实际关系曲线为a b c 或a d e 见图3 。 和 段 应力值等于岩层单轴抗压强度 。以a b c曲线为例, n 6 段表示的是压曲底臌 , 段表示的是剪胀底臌。 此外, 式 9 中 与C O S口 成反变关系。所 以当 岩层倾角 口 增大时 , C O S口 减小 , 而 则增大。故倾 斜岩层相对于水平岩层来说 , 发生压曲底臌时的临 界应力较大 。 图 3的分析与现场实际观测 的底臌现象是 一 致的, 说明上述底板压曲临界应力公式符合实际情 况 。 总之, 层状底板的变形破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除了上述厚跨 比的影响以外 , 还受岩层的赋存状 态、 围岩应力情况、 岩层性质、 巷道开挖的形状等诸 多因素的影响。 维护层状底板的稳定要结合具体的 情况 , 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 对式 9 分析可得出控制巷道压曲性底臌的途 径为 1 改变围岩力学特性 , 提高 围岩强度及弹性 模量 E, 减小泊松系数 ; 2 加强顶板和两 帮支护, 缩小围岩塑性 区, 减少断裂宽度 a , 增大厚跨比i ; 3 采用锚杆或注浆支护, 加大底板岩层厚度 S , 提高厚跨比i ; 4 开卸压槽, 减少断裂宽度 a , 增大厚跨 比i 。 9 3 控制压曲性底臌的方法 压曲临界应力 与巷道底板岩层厚跨 比i 的 关系如图 3 所示。 2 2 控制巷道底鼓的方法 , 总体上可概括为加固和 卸压两大类 。加固方法中包括带底拱的U 型钢可 缩性支架、 混凝土碹和弧板等全断面支护法以及底 维普资讯 第 1 期 高 明中 巷道压 曲性底臌的机理与控制 板锚杆、 底板注浆和锚注结合等。基本原理是相对 增大底板岩层厚度 以及改变围岩的力学性质。 卸压 方法有巷道周边卸压法 , 如帮底开卸压槽和底板深 部松动爆破等 , 前苏联在这面研究较多 , 但研究发 现 , 用巷道周边卸压来防治底鼓的现场效果并不理 想 , 且实施 困难 ; 另一类卸压法为降低整个巷道 围 岩应力 , 如利用煤层开采引起 围岩应力重新分布的 规律 , 或者在巷道和硐室顶部开槽卸压 , 从而减少 受采动的影响 使巷道位于卸压区内。 实践证明, 该 类卸压法是行之有效的, 但工程量较大。下面重点 介绍加固法的运用 。 3 . 1 全封闭U型钢可缩性支架 淮北芦岭煤矿的 8煤回采巷道, 围岩极为松散 破碎 , 巷道底鼓速率长期高达8 ~1 2 mm/ d 。 底板为 软弱破碎岩体 , 主要是岩层产生挤压流动, 用打底 板锚杆的方法来控制底鼓效果不理想。 底锚杆可锚 性极差 , 虽然可降低掘巷初期的底鼓速率, 但不能 有效防治底鼓 。 后来改进设计 , 采用4项措施[ 9 ] 见 表 1 ①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架型 沿底掘进的巷 道采用方环形支架 , 预采顶分层放顶煤沿底掘进的 巷道采用圆形支架、 沿顶掘进的巷道 中使用马蹄异 形支架 ; ②采用大压茬、 多卡缆 , 提高单个棚子 的工 作阻力; ③使用多路固定拉杆提高型棚整体稳定 性 , 使封闭式支架和底梁均成为整体结构; ④架后 铺网, 防止漏顶造成局部集中载荷。 表 1 各不同支护方式的围岩移近情况 由表 1 可以看出 从变形速度上看, 巷道属于典 型的持续流变极难维护类型。但封闭式支架的高刚 度和高工作阻力特征, 可以有效地控制围岩流变速 度; 从移近量上看 , 封闭式形支架对围岩的控制效果 明显优于半圆拱支架 , 尤其对底鼓的控制明显。 研究表明 无论采用何种全封闭可缩性金属支 架 , 均不能改变围岩性质。 通过观测 , 围岩变形量与 观测时间均近似呈对数函数关系。 同一巷道采用不 同架型 , 尽管变形规律均服从某一规律, 但在控制 巷道变形速度和最终移近量上有较大的区别。 3 . 2 “ 三锚” 支护控制底臌 底板岩性直接决定着底板锚杆控制底鼓的成 败 。当底板为中硬层状岩层时 , 在平行于层理方向 的压应力作用下产生挠 曲褶皱 。 这时通过打底板锚 杆防治底鼓效果 良好。 但松软底板鼓起的深度一般 为巷宽的 0 . 7 5倍 , 因此 , 短锚杆难 以阻止底鼓 。而 实际工程 中, 宽度为5 m 的巷道 , 必须采用 4 m左右 的锚杆 , 由于施工工艺复杂 , 较难实现 , 需寻求新的 支护方式。 新集刘庄煤矿第一水平井底车场垂深 7 9 0 m, 井底车场以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 , 占地层总厚 的 9 0 以上, 普 式硬度系数 厂2 ~6 , 其 中泥岩类岩 石层理发育, 强度较低, 风化速度快 , 遇水易泥化而 且 自稳性差, 自稳的时间短 , 总体看来 , 岩体稳定性 差 , 节理化明显 。车场巷道 , 底臌变形为主 , 顶和帮 变形相对较小。显现 出深井软岩巷道的特征 , 即首 先在无支护 的底板形成较大范 围的破碎 区和塑性 区, 然后开始底臌 , 岩层移动带动两帮变形和顶板 下沉 。在支护设计中, 确定采用 以“ 三锚” 技术为核 心 内容的分步 针对围岩变形的阶段性 、 动态 针 对围岩非线性力学响应 加固围岩的技术路线 。主 要技术措施有[ 1 ①设计 和研制 了小直径光爆药 管结构 , 保证 了周边眼径 向空气间隙不耦合装药 , 使周边眼的眼痕率取得7 0 以上的光爆效果。 掏糟 眼孔 内分层装药、 分段起爆 的“ 孔内分段爆破漏斗 掏糟方式 ” 设计 合理 , 可 有效确 保炮 眼利用率 在 9 0 以上 ; ②有效地运用了及时喷锚、 补强锚索、 适 时滞后注浆等分步加固技术; ③锚杆支护为基础 以 锚为主、 以喷为辅 ; ④锚索支护为辅助 关键部位二 次补强 ; ⑤锚注支护为关键 全断面锚注 I ⑥底臌 明显地段, 在底板预定深度进行松动爆破 , 再向底板 钻眼注浆, 在巷道底板岩层深处形成卸压区, 浅部形 成强度较大的碎石反拱 , 与浇灌混凝土反拱相 比, 其 承载能力更高而成本明显降低。 现场观测表明 在深 井软岩巷道中维持着不同量值的持续流变 , “ 三锚” 2 3 维普资讯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2 8卷 支护有效地控制了围岩变形速率和变形量, 将锚喷、 锚索、 锚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围岩进行有效耦合, 可以弥补各 自的不足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4 主要结论 1 从对不同厚跨 比层状底板岩层变形破坏 力学分析来看 底板岩层的厚跨 比是影响压曲性底 臌的关键因素; 底板岩层的变形性质和底板岩层的 倾角是影响压曲性底臌的重要因素; 底板岩层的强 度性质是影响底板破坏形式的决定性因素。 2 层状底板在水平应力作用下 , 当厚跨 比小 于临界厚跨比时为压曲破坏 ; 大于临界厚跨比时为 剪胀破坏。 3 临界应力与厚跨 比关系密切 , 而这又取决 于底板层理和节理分布以及巷道跨度。因此, 底板 岩体结构和工程尺寸是其稳定状态的决定性 因素 之一。 4 根据 临界应力公式可定性解释控制底臌 措施的机理为改变力学性质和厚跨 比作用 底板岩 性决定着控 制底鼓措施的成败 。底板锚杆和 “ 三 锚” 支护 , 对于中硬层状岩层的压 曲性底臌控制较 为有效 ; 而松散破碎底板采用全封闭式支架 , 是一 理想选择 。 参考文献 . [ 1 ] 姜耀东, 赵毅鑫, 刘文岗, 等. 深部开采中巷道底鼓问 2 4 题的研究[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4 , 2 3 1 4 2 39 6 2 40 1. [ 2 3 李树清, 冯涛, 王从陆, 等.葛泉矿软岩大巷底鼓机理 及控制研究[ J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5 , 2 4 8 1 45 0 1 45 5. [ 3 ] 王卫军。 冯涛, 侯朝炯. 回采巷道底臌过程研究[ J ] . 湘 潭矿业学院学报, 2 0 0 2 , 1 7 2 4 - 8 . [ 4 ] Wa n g C, Wa n g Y, L u S . D e for ma t i o n a l b e h a v i o u r o f r o a d wa y s i n s o f t r o c k s i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c o a l mi n e s a n d p r i n c i p l e s f o r s t a b i l i t y c o n t r o l E J ] . I n t . .J . R o c k Me c h .. a n d Mi n .. S c i . , 2 0 0 0。 3 7 6 l 9 3 7 9 4 6 . [ 5 3 贾莲 , 唐春 安 , 王述红. 巷道 层状 岩层顶 板破 坏机 理 D] . 煤炭学报, 2 0 0 6 ,3 1 1 1 1 1 5 . [ 6 3 谢卫红 , 陆士 良, 张玉祥. 挠 曲褶皱性 巷道底臌机理分 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刀.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2 0 0 1 , 2 0 1 5 7 6 O . [ 7 ] 李学华 , 王卫军 。 侯朝炯. 加 固顶板控制巷道底鼓 的数 值分析[ J ]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 0 0 3 , 3 2 4 4 3 6 - 43 9. [ 8 ] 贾 明魁 , 赵兴东 , 贾安 立. 极软岩巷道底臌锚注支护控 制技术[ J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5 。 2 4 3 3 6 0 3 6 2 . [ 9 ] 高明中, 李伟, 封闭式金属支架架型优选及应用[ J ] . 煤炭科学技术, 2 0 0 7 , 3 5 2 1 6 1 9 . [ 1 O ] 陈宾. 软岩巷道。 三锚” 支护过程对巷道围岩稳定性 的影响[ D ] . 淮南 安徽理工大学 , 2 0 0 6 . 责任编辑 何学华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