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坚硬顶板冲击矿压防治研究.pdf
总第 1 1 6 期 2 0 0 5 年第 1 2 期 西部探矿工程 W ES TCHI NA EXP U lRAT1 0N ENGI NEERI NG s e r i e s No . 1 1 6 De c . 2 0 0 5 文章编号 1 O 0 4 5 7 1 6 2 0 0 5 1 2 一O 0 6 9 0 3 中图分类号 TD 3 2 4 文献标识码 B 深井坚硬顶板 冲击矿压 防治研 究 丛 利 神东公司榆家梁煤矿, 陕西 榆林 7 1 9 3 1 6 摘要 冲击矿压是矿井深部开采面临的重大问题。介绍了冲击矿压动力灾害的成 因机理、 危险性评价与预测预报和 治理等内容。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坚硬顶板; 冲击矿压; 评价方法; 灾害防治 l 冲击矿压的动力灾害 由原始沉积作用和后期构造作用造成的含煤岩系的非连续 性和非均质性, 随着煤炭采深的增加引起 的覆岩 自重压力的增 大和构造应力的增强, 表现为围岩发生剧烈变形、 巷道和采场失 稳、 并易发生破坏性的岩爆和冲击地压。 冲击矿压作为采矿诱发的地震, 与大地地震相比, 虽然震级不 大, 但由于其震中距地表近, 属浅表层地震, 其危害性非常严重。 冲击矿压作为矿山震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矿山井下巷道 和工作面、 井下工作的矿工以及对地表及其建筑物将造成严重 的影响。在采矿巷道中发生震动和冲击矿压, 将会引起 1 巷道、 工作面的破坏 , 人员的伤亡, 其主要原因是地震波 较 大 的 原 岩 应 力 传播过程中动载荷脉冲的冲击, 使煤层垮落, 动力抛出煤岩体。 我国三河尖煤矿发生冲击矿压的情况 , 其破坏巷道最大达 5 0 0 多 米 。 2 在较大能量的震动和冲击矿压发生时, 地表产生振动, 使 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其中, 破坏最严重的一次为 1 9 8 2年 6月 4日在 B y t o m市下发生的 3 . 7级的矿山震动造成了 5 8 8多 幢建筑物的损坏。我国抚顺老虎台矿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2 冲击矿压的成因和机理 2 . 1 冲击矿压发生的原因 冲击矿压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从总的来说可以分为 三类 , 即自 然的、 技术的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其关系如图 1 所示。 冲击矿压发生的原因 自然的 地 层 中 的 厚 岩 层 煤 岩 冲 击 倾 向 性 技术的 组织管理的 局 部 应 力 集 中 生 产 过 度 集 中 采 矿 地 质 因 素 限 制 防 治 措 施 的 限 制 煤 层 的 超 量 开 采 图 1 冲击矿压发生的原因 2 . 2 冲击矿压发生的条件 1 开采深度。随采深的加大, 冲击矿压的频率及强度越来 越大。 2 煤岩特性。冲击矿压发生必要条件之一是煤岩体能形成 高应力集中和积聚高弹性能。 3 地质异常带。冲击矿压常发生在断层、 褶曲及其它地质 异常带。 4 顶板断裂与失稳。在工作面采空区内坚硬顶板经常形成 一 定范围的悬顶, 2 ~4次以上的断裂与失稳, 并对煤层施加动 无 投 资 及 投 资 没 到 位 防 治 措 施 采 取 不 当 采 矿 作 业 不 当 缺 乏 培 训 违 反 规 程 载, 悬顶范围越大, 其动载越大, 发生冲击矿压的危险越大。动态 检测表明, 工作面内每次发生冲击前, 均能提前 1 ~2 h测得反弹 现象。 5 采动应力迭加。采掘活动导致应力重新分布 , 使高应力 区域应力向外释放, 使得交岔口处发生冲击矿压。 2 . 3 冲击矿压的机理 冲击矿压的机理主要 是说明煤、 岩介质变形破坏的力学过 程, 即形成冲击地压的内在规律。从力学上分析, 冲击矿压简单 地理解为煤岩体的突然破坏。 维普资讯 7 O 西部探矿工程 De c . 2 0 0 5 No . 1 2 目前对冲击矿压机理的认识可主要概括为 强度理论、 能量 理论和冲击倾向理论。 把三个理论概括为三个准则 强度准则; 能量准则; 冲击倾向 度。 妻峨 强度准则 i l≥1 能量准则 / d U E/ d Us ≥ 能量删 ≥1 冲击准则 ≥1 式中 d 包括自重应力、 构造应力、 由于开采引起的附加应 力、 煤体与围岩交界处的应力和其它条件 如瓦斯、 水和温度等 引起的应力 ; R 煤体与围岩系统强度; U 一围岩系统贮存的弹性能; Us ⋯~煤体贮存的弹性能; U P 一一消耗于克服煤体与围岩边界处和煤体破坏等阻力的 能量 ; 、 围岩系统和煤体内的能量释放速度; J T T _ 克服围岩边界阻力和煤体破坏时吸收能量的速度; U L 、卜围岩系统和煤体内能量释放的有效系数; K 煤体 围岩 的冲击倾向度指标; K ⋯试验 实测 确定的冲击倾向度界限值。 显然, 式中前一个准则是煤、 岩体的破坏准则, 后两个是突然 破坏准则, 即三个准则同时满足时, 才能发生冲击矿压。 3 冲击危 险性评价方法 目前对冲击危险性评价主要有煤岩层 冲击倾 向性实验室研 究、 现场实测及计算机数值模拟与相似材料模拟等方法。 3 . 1 煤岩层冲击倾向性实验室研究 煤岩层冲击倾向性实验研究主要是判断煤岩层是否具有积 聚大量能量并在破坏时瞬间释放的基本属性 , 煤岩层 的冲击倾 向是其产生冲击矿压的必要条件。评价煤岩层的冲击倾 向的指 标主要有弹性能量指数、 冲击能量指数 、 煤的动态破坏时间、 弯曲 能量指数等, 具体分类指标如表 1 、 表 2 所示。 表 1 煤层 冲击倾 向性 分类 分类指标 无冲击倾向性 弱冲击倾向 强冲击倾向 3 . 2 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评价法 现场实测评价煤岩层 冲击性主要有钻屑法、 地音与微震监 测法以及常规矿压观测。钻屑法又称钻屑定量法, 是通过在煤体 中钻小直径钻孑 L 4 2 ~ 5 0 , 根据钻孑 L 时在不同深度排出的煤 粉量以及有关动力现象, 确定相应的煤体应力状态。集中应力是 产生冲击矿压的重要原因, 测定煤层钻粉量可以了解煤层应力 分布状态 , 从而分析确定煤层是否存在冲击危险以及冲击危险 程度。利用钻屑法评价煤层冲击危险性, 其指标由3部分组成 煤粉量指标、 距离指标和动力效应。 表 2 顶板冲击倾 向性分类 地音与微震监测法。煤岩体受力产生变形破坏时, 伴随能量 的释放, 地音和微震是这种释放过程的物理效应之一。地音和微 震的强度与频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岩体的应力状态和释放 变形能的速率。参与冲击的煤岩体通常在某些部位首先达到极 限平衡状态, 产生局部破裂, 与之相应, 地音活动出现活跃期, 并 出现一定强度和一定数量的微震活动; 另一方面, 与煤岩体积蓄 能量过程相对应, 地音与微震活动出现平静状态, 以此判断煤层 或岩体发生冲击的倾向性 。 通过对冲击矿压工作面支架压力、 立柱下缩量的观测, 判断 工作面顶板来压规律, 同时对巷道的变形及其围岩应力分布进 行观测。在此基础上 , 研究工作面冲击矿压发生机理 , 预测冲击 矿压发生的危险性及其区域。 3 . 3 数值模拟与相似材料模拟评价方法 利用计算机对冲击矿压工作面或巷道采掘活动进行数值模 拟。根据模拟工作面或巷道等采掘空间的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 判断实际工作面或巷道变形破坏及应力分布与集 中情况, 从而 确定采掘空间冲击矿压发生的危险性 。目前运用的数值计算程 序主要 有 北 京 开 采 所 开 发的 大 范 围 三维 应 力计 算 程序 GME A P; 有限差分计算程序 F L A C, , 京开采所与武汉岩土所开 发的有限元一离散元耦合程序。与计算机数值模拟一样, 相似材 料模拟可以为制定合理的采煤方法及预测发生冲击矿压危险性 区域提供依据, 但由于模型大小及其实验成本限制, 一般应用很 少 。 3 . 4 地质动力区划分析 地质动力区划分析的主要原理在于地质结构体的结构与构 造的任何信息均反映了地壳活动的过去及将来, 反映了地层岩 体的应力状态。地质动力区划的主要过程就是利用地表、 地形地 貌、 矿井地质构造及地应力测量等一系列地球物理信息分析、 确 定区域内不同历史阶段的结构断块的应力状态及受力形式, 以 此判断矿井是否会发生高度应力集中及冲击等动力现象。 3 . 5 综合测定方法 综合测定方法, 能更准确地判断出发生冲击矿压的地点和 时间, 这种方法就是同时采取上述两种以上的方法, 根据多因素 的变化, 综合加以确定 。 地质动力区划分析、 煤层倾向性测定和计算机数值模拟与 相似材料试验等可用于评价未开采煤层发生冲击矿压的危险性 及其危险区域预测; 而钻屑法、 地音与微震监测法主要用于已开 维普资讯 总第 1 1 6 期 2 0 0 5年第 1 2 期 西部探矿工程 W E S lr r CHI NA EXP L0RAT1 0N ENGI NEERI NG s e r i es No .1 1 6 De c . 2 0 0 5 文章编号 1 0 0 4 --5 7 1 6 2 0 0 5 1 2 一O O 7 1 0 2 中图分类号 TE 3 5 5 . 5 文献标识码 B 套管采油井杆管偏磨分析 杨美华, 刘永辉 西南石油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5 0 0 摘要 套管采油是无油管采油技术的一种, 由于没有油管, 节约了生产成本, 提 高了泵效, 减少了杆管偏磨。但是, 在 套管采油井小井眼大径向间隙的情况下, 对于抽油杆柱的微小弯曲, 与常规有杆泵抽 油井相比不易发生偏磨, 但是一旦 抽油杆柱与套管壁接 触, 却更容易发生正弦或螺旋屈曲, 而且一旦发生螺旋屈曲, 其杆管偏磨更为严重, 因此抽油杆柱 的优化设计也就显得 更为重要 。 关键词 套管采油; 无油管; 偏磨; 螺旋屈曲 1 常规有杆泵抽油时杆管偏磨机理 常规有杆泵采用油管 和抽油杆作为配套管柱进行采油作 业, 当抽油杆下冲程时, 油管环空液柱压力、 流体进阀阻力和柱塞 副与衬套之间的半干摩擦力等阻碍抽油杆柱下行的弯曲载荷, 致使中和点以下的抽油杆柱发生正弦或螺旋屈曲变形 , 导致抽 油杆紧贴油管壁部分发生偏磨; 如果油管下部未锚定而 自由悬 挂, 在上冲程时, 油管底部受到一个向上的虚拟力使油管发生屈 曲变形, 而抽油杆柱因受较大的拉力而基本保持直线状态, 从而 抽油杆柱与屈曲的油管发生偏磨。同时, 随着上下冲程加载、 卸 载的变化, 油管和抽油杆柱都会发生弹性伸缩, 在油管不锚定的 情况下, 由于油管的弹性伸缩变形而产生冲程损失 3 ~5 , 降 低了泵效和原油产量。 2 套管采油时杆管工况分析 套管采油技术是无油管采油技术的一种, 即利用套管和抽 油杆柱之间的环形空间作为出油通道开采原油的工艺技术。常 规有杆泵抽油井和套管采油井杆管弯 曲存在明显不同, 见图 1 。 由于没有油管, 就不会发生常规有杆泵采油中由于油管的弹性 伸缩而降低泵效的情况, 也不会发生 因油管的屈 曲变形而使抽 油杆与油管偏磨的情况 , 而且节省了油管费用 , 降低了工人的作 业强度, 节约了生产成本。但是 由于没有油管 , 直接利用套管出 油, 抽油杆与套管之间环行空间的径 向间隙比抽油杆与油管之 间环行空间的径向间隙大许多, 因此, 套管采油井抽油杆柱与套 管的弯曲偏磨必须重新考虑。 2 . 1 抽油杆柱屈曲变形 由于套管对抽油杆柱变形的限制 , 抽油杆柱的弯曲行为与 一 般杆件的弯曲行为有显著的不同 当轴向压力较小时, 抽油杆 掘的煤层, 通过现场实测了解煤层应力分布状况, 确定发生冲击 矿压的危险性区域。目前钻屑法、 地音与微震监测法及综合测定 法在国内运用较多。 4 冲击矿压的防治 冲击矿压的防治是其研究的最终目的。主要防治措施有 1 煤层卸载爆破。该法是 目前最常用 的方法之一, 目的在 于改变煤体结构性能与承载能力, 使煤层中支承压力峰值向深部 转移; 煤体如在深部发生冲击, 浅部已破坏的煤体会给以一定阻 力, 从而将发生在煤壁表面的破坏控制在最小程度; 对应力高的 局部煤体通过卸载爆破 , 使煤体中的积聚大量弹性能在爆破时释 放出来, 以实现有 目的、 有准备地诱发“ 冲击” ; 1 9 9 8年 1 O 月 2 0日 成功进行了一次卸载爆破, 参数为 钻孔j z 『 4 2 ~j z 『 5 0 ri m1 、 深 6 ~ 8 m、 孔距 6 ~1 O m、 装药量 1 . 5 ~2 . 5 k g / L , 全长封孔, 同时起爆数 不大于 4 个。爆破后 , 工作面中部 2 5 m长的输送机向采空区侧 移动 0 . 4 m, 撞歪第一控顶排 1 4棵单体支柱。 2 高压注水。煤层高压注水是治理冲击矿压的一个重要措 施, 煤体注水后其强度下降 , 冲击倾向减弱 , 煤层注水一般提前 1 个月, 使煤体有一定的湿润时间。注水后检测表明, 煤层含水率 由自然含水率的 1 . 7 3 提高到 3 . 1 1 , 从而有效地降低煤体强 度。 5 结束语 深部资源开采是解决我国能源及原材料需求 的必经之路。 在我国已有许多矿井进入深部开采, 而且要大规模进入深部资源 开发开采前, 必须解决矿井深部开采存在的冲击矿压问题。 深部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是 目前国内外采矿工程界一个十 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我国东部矿井正以每 1 O年延深 1 O 0 ~ 2 5 0 m的速度发展, 如果我们仍然习惯于浅部开采条件下的地质 作用特征和矿山压力显现规律来推断和分析深部开采的安全事 故及相关现象, 显然远远不够。因此 , 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广 泛开展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 1 ] 陈炎光, 钱呜高. 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 M]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 社 , 1 9 9 4 . [ 2 ] 钱呜高, 刘听成.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 M]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1 99 l _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