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条带开采的开采深度探讨.pdf
S e r l a l No . 4 6 0 Au g u s t . 2 0 0 7 矿业快报 EXP ] S S I NF0 RM A T1 0N 0F MI NI NG I N£ I I 7 S TRY 总 第4 6 0 期 2 0 0 7 年 8月第 8期 试验研究 深部条带开采的开采深度探讨 刘义新郭文兵 孟伟峰 王建峰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密市朝化煤矿有限公司 摘要 基于概率积分法的基本原理 , 在满足条带开采采 出率的基础上, 对安全开采深度和条 带开采的极限开采深度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深部条带开采的定义以及合理的开采深度范围。 对确定建筑物下深部压煤是否采用条带法开采,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条带开采; 深部开采; 安全开采深度 ; 建筑物下采煤 中图分类号 1 1 8 2 3 .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5 6 8 3 2 0 0 7 0 8 0 0 0 6 0 2 S t u d y o f M i ni ng De p t h S t r i p M in i ng L i u Yi x i n Gu o We n b i n g Me n g We i f e n g Wa n g J i anf e n g S c h o o l o f E n e r g y Sci e n c e an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He n an P o l y t e c h n i c Un i v e r s i t y ; 2 Xi n mi C h a o h u a M i n e C o . ,L t d .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1“ 1 t h e b a s i c t h e o r y of p r o b a b i l i t y i n t e g r a l me t h o d,an d O 1 “1 t he b asi s o f me e t i n g t h e n e e d s o f r e c o v e r y r a t i o o f s t r i p mi n i n g ,s a f e t y mi n i n g d e p t h an d l i mi t mi n i n g d e p t h of s t r i p mi n i n g a r e s e p a r a t e l y c a l c u l a t ed an d an aly z e d. Th e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d e e p s t r i p mi n i ng an d r e a s o n a b l e mi n i ng d e p t h are d i s c u s s e d an d d e t e r mi n ed . I t h as i mp o r t an t g u i d an c e e f f e c t an d a c t u a l me a n i ng s i n d e t e r mi n i ng t h e s t rip mi n i ng me t h o d f o r e x c a v a t i ng d e e p c o a l s u n d e r b u i l d i ng s . Ke y wo r d s S t rip mi n i n g ;De e p mi n i n g;S a f e t y mi n i n g d e p t h;Ex c a v a t i n g c o a l s u n d e r b u i l d i n g 1 引言 近年来,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逐渐减少和枯竭, 我 国很多矿井开采深度 已从最初 的 2 0 0 ~3 0 0 m增大 到 7 0 0 ~8 0 0 m, 且不少矿井的开采深度 已达 1 0 0 0 ~ 1 2 0 0 m[ 。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 三下” 压煤总量高 达 1 4 0 亿 t , 其中建筑物下压煤量达8 7 . 6 4 L t [ 2 ] 。由 于开采深度的增加, 建 构 筑物下压煤量所 占比例 也进一步扩大, 建筑物下深部压煤开采已成为矿区 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建筑物下采煤问题 的 关键是控制地表沉陷, 控制地表沉陷的方法主要有 充填开采、 条带开采、 离层注浆等【 3 - 6 J 。在我国煤 矿“ 三下” 采煤技术中, 条带开采由于能有效地控制 覆岩沉陷和地表 的移动变形 , 保护地面建 构 筑物 和生态环境 , 目前已成为我国村庄下 、 重要建 构 筑 * 基金项 目 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6 1 2 0 0 2 1 0 0 刘义新 1 9 8 0一 , 男 , 山 东栖 霞市人 , 在读 硕士研 究生 , 4 5 4 0 0 3 河南省焦作市。 6 物下及不宜搬迁建筑 构 物下压煤开采的有效技术 途径, 同时也是煤矿“ 绿色开采技术” 体系中的重要 措施之一 。 采用条带开采法开采建筑物下压煤时, 尤其是 开采大采深建筑物下压煤 , 应首先考虑条带开采的 深度问题。较合适的采深一般认为 4 0 0 ~5 0 0 m [ 8 J , 实测资料表明, 我 国目前绝大多数条带开采采深在 5 0 0 m 以内, 国外条带开采 的最大采深为 9 1 6 m。但 随着矿井深度 的增加 , 条带开采 已打破仅适合于埋 藏深度在 5 0 0 m以内的条件限制, 在深部采用大采 宽条带开采技术。文中基于安全开采深度和条带开 采的极限开采深度计算 , 对采深和开采 的意义进行 探讨。 2 安全开采深度的计算分析 2 . 1 安全开采深度的定义 安全开采深度又称临界开采深度, 是指地面建 构 筑物所能承受的由地下开采引起的许可变形的 最小深度 9。即在 不采取地下开采措施和地面保 维普资讯 刘义新郭文兵等 深部条带开采的开采深度探讨 2 0 0 7年 8月第 8期 护措施的情况下, 当采深达到某一极限值时, 地下采 矿引起的地表变形值不会超过地面建 构 筑物的临 界变形值, 对建筑物不会造成有害影响。因此, 安全 开采深度的提出对建筑物下深部压煤开采是否有必 要采用条带法开采 , 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 . 2 安全开采深度的计算分析 根据概率积分法的基本原理[ 1 0 ] , 地表最大倾 斜 、 曲率和水平变形值 , 与地表最大下沉值、 开采深 度 H及主要影响角卢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W £ 一 1 . 5 2 b 卢, 1 五 , 一 卢, 2 一 1 . 5 2 t g 2 fl, 、 3 式中, b为水平移动系数 , 一般为 0 . 3 ~0 . 4 ; w H x 为 地表最大下沉值 , w一 M O S a ; M 为采厚 ; 7 为 下沉系数; a为煤层倾角。 设建筑物 的临界变形值 £ , i d , 等于地表 的最大变形值 £ 一 , 一 , 一 , 分别代入式 1 、 2 、 3 , 可得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临界开采深度 Hc He r i -ma x 1 . 5 2 6 t g fl, t g fl , √ 2 6 . 4 由式 4 可见, 煤矿安全开采深度与建筑物 的临 界变形值密切相关, 同时与采厚和地表移动参数 下 沉系数、 水平移动系数主要影响角正切等 有关 。 文献【 6 ] 中给 出了长度或变形缝 区段 内长度小 于 2 0 m 的砖混结构房屋的临界变形值 , 分别为 £ 2. 0 mm/ m, i 3. 0 mm/ m, k 0 . 2 1 0 一 / m。 若考虑近水平煤层一般情况下的地表移动参数 7 0 . 7 5 , b 0 . 3 , t g fl2 , 则可得砖混结构建筑 物各 临界变形值对应的安全开采深度为 Hc 3 4 M , 5 0 M , 1 5 1 3 4 2 M . 5 由式 5 可见 , 在相 同的地质采矿条件下 , 安全 开采深度的大小与开采厚度成正比, 采厚越大, 安全 开采深度也越大。文献【 1 1 J 通过计算 也得出同样 的 结论 , 即 采厚为 2 m 时 , 安全开采 深度为 7 0 0 m; 采 厚大于 3 m 时, 安全开采深度将超过1 0 0 0 m。 根据我国建筑物下采煤 的经验 , 矿区中的建筑 物大多为新旧建筑混杂 的自然村庄 , 村庄房屋的规 格各式各样 , 建筑年代、 建筑质量参差不齐。有砖混 结构 、 砖木结构 , 也有土筑房 , 其抗采动变形的能力 各不 同。因此 , 为确保 建筑物不出现 明显 的采 动影 响, 一 般情 况下其 地表 变形 值 应控 制 在 £ ≤ 1 . 0 mm/ m, i ≤ 2 . 0 mm/ m, k ≤0 . 11 0 一/ m。据 此计 算安全开采深度为 H 6 8 4 M , 此时若采厚 M 大 于1 . 5 m时 , 将超过1 0 0 0 m。因此 , 当建筑物下深部 压煤开采深度小于安全开采深度时, 采取条带法开 采等技术措施是必要的。 3 条带开采的极限开采深度 3 . 1 条带开采极限开采深度的概念 条带开采的极限开采深度定义为在煤层埋藏深 度小于安全开采深度的情况下, 满足采出率和地表 移动变形的要求, 不因采深过大导致煤柱破坏、 条带 开采失败的最大深度。 3 . 2 极限开采深度的分析 设煤层倾 角水平 , 埋深 为 H, 则作用于煤层 的 垂直应力 等于 y H , 6 式中, y为覆岩平均容重, k g / m3 。 当条带开采后 , 保留条带煤柱所承受 的垂直平 均应力将增加为 。同时, 采出条带和保留煤柱上 方的总 载荷 应不 超过 保 留煤柱 的单 轴抗 压 强度 [ ] , 才能保证煤柱不被压坏 J , 即 i 一--O “ z血 , 7 z 一 , ≤ [ ], 8 式中, a为保留条带煤柱的宽度 , m; c为采出条带的 宽度 , m; s 为设计采出率, %。 将式 8 取等号, 代入式 7 中, 得条带开采的极 限开采深度 H . 9 由式 9 可以看出, 条带开采的极限开采深度与 条带开采设计采出率、 上覆岩层平均容重、 煤柱的单 轴抗压强度等因素有关 。 根据文献 8, 计算 时取各岩层 容重的平均值 y 2 . 21 0 0 k g / m3 , 取最大值 [ ] 5 0 MP a作为煤 柱的单轴抗压强度 , S 取 4 0 %, 经计算可求得条带开 采的极限开采深度 H一 ≈1 3 6 4 m。 4 结论 1 煤矿安全开采深度与建筑物的临界变形值 、 开采厚度和地表移动参数有关 。当建筑物下深部压 煤埋藏深度小于安全开采深度时, 为了确保地表建 筑物的安全 , 采用条带法开采技术措施是必要 的。 2 条带开采 的极限开采深度与条带开采设计 采出率、 上覆岩层平均容重和煤柱 的 下转第 7 5页 7 维普资讯 唐鹏善 良山铁矿零星矿体的找矿与开采 2 0 0 7年 8月第 8期 韧程度成尖棱形 、 圆弧形、 箱形 、 扇形等, 矿区的褶皱 构造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和厚度。 2 . 4 断裂构造特征 与褶皱同时形成的“ 轴面” 正断层和近东西、 南 北向的斜交正断层, 破坏了矿体沿走向和倾斜方向 的连续性, 对矿石的质量包括有害元素比如硫的升 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轴面正断层一般走向 N W S E , 倾 向 NE 、 倾角2 5 。 ~3 0 。 , 斜断距在 1 0 ~1 0 0 m, 东 西 向斜交正断层 , 走向近 E W, 倾 向 N, 倾角6 5 。 --7 0 。 , 断距为 2 0 --3 0 m, 且断层角砾很发育; 南北斜交正断 层 , 走 向 NN E S S W 倾 向 w , 倾 角5 0 。 ~7 0 。 , 水平 断 层为 1 0 --3 0 m。 基于对本矿床的成矿规律 、 找矿标志 、 控矿构造 的分析研究 , 在 2 0 0 4年初 , 将找矿靶区选定在 良山 西北段的2 8 8矿块 区域 。 3 现场地质勘查和综合地质分析 在 2 0 0 4年 4月份 , 开展 了现场地质勘查工作 , 首先在 良山矿区西北段 2 8 8位置 , 因该 区南面地形 是一山谷。经分析研究有可能是东西斜交正断层错 位所致 , 加上山坡地形易于勘查 , 用较少 的工程量便 可以获得较好的勘查效果 , 先后布设 了勘探线 3条 和 9 8 m工程量 的槽探、 一个 5 m 深的浅井 , 经过 5 d 工作 , 取样 4 2个 , 在地质勘查和综合分析研究 的基 础上, 初步认定该矿块具备了一定的开采价值。5 月份开始回采, 一直 回采到 1 0月份 , 基本上与推测 的矿体一致。然后对太平山矿区的S区、 2 4 0 东头, 以及 2 2 0 --2 4 0西头进行研究 , 寻找地质控矿构造 。 4 零星矿体的开采利用 良山一 太平山矿区褶皱普遍发育, 铁矿层严格受 到复杂的褶皱控制, 造成矿体形态非常复杂。但通 过上述地点的研究 , 发现虽然褶皱形态的多样性 , 但 也具有相似性和方位的稳定性。 以2 8 8 矿块为例, 该矿块主要出露地层为杨家 桥组, 顶部为一层第四系冲积层, 主要由粘土和砾石 组成 , 厚度在 1 ~5 m, 上部 为一层 风化绿泥石英 片 岩 , 厚度在 1 ~3 m; 中部为绿泥磁铁石英片岩过渡到 条带磁铁石英岩 即矿层 , 中间夹有二云母石英片 岩和含石榴石磁铁矿的云母石英 片岩, 厚度1 . 2 ~ 2 . 0 m; 下部为绿泥石片岩 与上部相同 , 厚度在 1 ~ 4 m。从岩层分布来看 , 该矿块属于一典型的次级褶 皱构造形态 , 该矿块以褶皱为主 , 断裂为辅。 零星矿块埋藏不深 , 储量都在5万 t 以内, 加上 探矿控制不够, 采用小型露天开采方式进行 回采 , 并 且在 回采过程 中, 边采边探 , 探采结合 , 效果很好。 5 效果分析 从 2 0 0 4年 0 4月份至 2 0 0 6年 1 2月份, 寻找零 星矿体与开采利用情况见表 2 。 表 2 寻找零星矿体与开采利用情况 6 结语 1 通过对控矿构造的辩识 , 运用简单方法 , 成 功发掘了“ 边缘” 零星矿体, 充分回收了矿产资源, 为 矿山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作出了有益贡献。 2 借助探矿工程, 做到有的放矢, 达到准确开 发 、 回收。 收稿 日期 2 0 0 7 0 4 1 5 上接第 7 页 单轴抗压强度等因素有关。开采建筑 物下深部压煤 时, 条带开采 的极 限开采 深度 可达 1 3 6 4 m, 深部 条带 开采 的采深 可 以定 义在 5 0 0~ 1 3 6 4 m。能满足采出率的要求以条带法开采合理的 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何满潮, 谢和平, 彭苏萍等.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J ] . 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 , 2 0 0 5 , 2 4 . [ 2 ] 李凤明, 耿德庸. 我国村庄下采煤的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及发展 趋势[ J ] . 煤炭科学技术, 1 9 9 9 , 2 7 . [ 3 ] 邹友峰, 邓喀 中, 马伟民. 矿山开采沉陷-Y - C[ M] . 徐州 中国矿 业大学出版社, 2 0 0 3 . [ 4 ] 赵德深, 范学理, 刘文生. 采煤区覆岩与地表沉陷控制技术研究 J 及展望[ J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 9 9 8 , 8 . [ 5 ] 郭文兵, 邓喀 中, 邹友峰. 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及展望[ J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 0 0 5 , 1 5 . [ 6 ] 吴立新, 王金庄, 刘延安等. 建 构 筑物下压煤条带开采理论与 实践[ M]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 9 9 4 . [ 7 ] 钱呜高, 许家林. 缪协兴.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J ] . 中国矿业大学 学报 , 2 0 o 3 , 3 2 . [ 8 ] 何国清, 杨伦, 凌赓娣等. 矿山开采沉陷学[ M] . 徐州 中国矿 业大学出版 社, 1 9 9 4 . [ 9 ] 崔希民, 刘艳华. 地下资源安全开采深度的研究[ J ] . 矿业研 究 与开发 , 2 o o 0 , 2 0 . [ 1 0 ] 国家煤炭工业局. 建筑物、 水体、 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 压煤开采规程[ M]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 0 0 0 . [ 1 1 ] 刘成录, 徐乃忠, 谢海峰. 安全开采深度在建 构 筑物下采煤 中的试验研究[ J ] . 煤炭科学技术, 2 0 0 3 , 3 1 . 收稿 日期 2 0 0 7 0 5 1 7 7 5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