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煤层单段_多段水力压裂增透效果对比.pdf
第4 5 卷第6 期 2 0 1 7年 6月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C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n o l o g y Vo 1 . 45 No .6 J u n e 2 0 1 7 深部煤层 单段/ 多段水 力压 裂增 透效 果对 比 张春华 , 张勇志 , 李江涛 , 李腾达 1 . 辽宁1上程技术大学 矿业技术学院, 辽宁 葫芦岛 1 2 5 1 0 5 ; 2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 葫芦岛 1 2 5 1 0 5 3 . 煤科集 团沈 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 辽宁 沈 阳 1 1 0 01 6 摘要 为对比深部煤层钻孔 内单段和 多段水力压 裂增透效果 , 基于谢桥煤矿待揭 8煤层赋存 条件 , 分别建立 了单段和 多段水力压裂增透模型 , 运 用 R F P A - F l o w软件 , 模拟分析 了水力压裂影响 区内 煤层水压场 、 应力场 、 裂隙场和渗透场特征和规律 , 并进行 了效果验证。结果表明 单段压裂起裂时的 煤体孔 隙水压为 7 MP a , 多段 压裂起裂时的煤体孔 隙水压为 1 6 MP a ; 煤层起裂后 , 单段压裂时钻孔 中 部煤体产生了明显的应力集中, 而多段压裂时煤体应力分布 虽有起伏但无明显应力集中; 单段压裂时 裂隙主要在钻孔 中部位置向顶底板 萌发延伸 , 有效压裂面积较小, 多段压裂时各压裂段均可产生类似 的裂隙场, 有效压裂面积大; 单段压裂时煤体渗透 系数 最大可达初值的 2 4 9倍 , 多段水力压裂时最大 可达初值 的 2 6 3倍 。与钻孔单段水力压裂工艺相比, 多段水力压裂可有效提 高钻孔瓦斯抽采效果。 关键词 深部 开采; 多段水力压裂 ; 孔隙水压 ; 裂隙; 煤层增透 ; 瓦斯抽采 中图分类号 T D 7 1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 2 5 3 2 3 3 6 2 0 1 7 0 6 0 0 5 0 0 5 Co m p a r i s o n a na l y s i s o ff p e r me a bi l i t y i mpr o v e d e f f e c t o f s i n g l e a nd mul t i s e c t i o n h y dr a ul i c f r a c t ur i ng i n d e e p de p t h s e a m Z h a n g C h u n h u a ,Z h a n g Yo n g z h i ,L i J i a n g t a o ,L i T e n g d a I . C o U e g e fJ/ ’ M i n i n g T e c h w o l o g y , L i a o n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U n i v e c s i t y , H u l u w 1 2 5 1 0 5 , C h i n a ; 2 . C o l l e g e旷s S c ie n c e a t u t E n g i n e e r i n g, L i a o n i n g n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u h u l a o 1 2 5 1 0 5 , C h i n a; 3 . S h e n y a n g R e s e a r c h h h s t i t u l e , C h i n a C o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n g i n e e r in g G r o u p , S / w n y a n g 1 0 0 0 1 6 ,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I n o r de r t o c o mpa r e t h e p e r me a b i l i t y e ff ec t s o f a s i n g l e s e c t i o n a n d mu hi s e c t i o n h yd r a u l i c f r a c t u r i ng i n t h e d e e p s e a m bo r e h o l e s,b a s e d o n t he d e p o s i t i o n c o n di t i o n s o f t he pr o p o s e d o pe n e d No . 8 s e a m i n Xi e qi a o Mi n e,a s i n g l e s e c t i o n a nd n ml t i s e c t i o n h y dr a ul i c fr a c t u r i n g a n d p e r me a b i l i t y i mp rov e d mo d e l s w e r e i n d i v i d u a l l y e s t a b l i s h e d . A R F P A ” -F l o w s o t w a r e w a s a p p l i e d to s i mu l a t e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f e a t ur e s a n d l a w o f t he i n s e a m wa t e r pr e s s ur e f i e l d,s t r e s s fie l d,e l ’a c k fie l d a n d pe r me a b i l i t y f i e l d wi t h i n t he h y d r a u l i c fra c t u r i ng i n fl u e n c e z o n e a n d t h e e l f e t v e r i fi c a t i o n s w e r e c o n d u c t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p o r e p r e s s u r e i n t h e c o a l n l a s s a t t h e i n i t i a l f r a c t u r i n g o f t he s i ng l e s e c t i o n fra c t u r i ng wa s 7 MPa a n d t he po r e pr e s s ur e o f t he c o a l ma s s a t t h e i ni t i a l f r a c t u r i ng o f t h e mu hi s e c t i o n fra c t u r i n g,v a n 1 6 MPa. Whe n t he f r a c t u r i ng o pe r a t i on s t a r t e d i n t h e s e a m ,du r i n g t he s i ng l e s e c t i o n f r a c t u r i n g,t h e r e wa s a n o b v i o us s t r e s s c o nc e n t r a tio n o c c u r r e d i n t he b o r e h o l e mi dd l e p a r t o f t h e s e a m. And whe n a mu hi s e c t i on fra c t u r i ng wa s i n o pe r a t i o n,t h e s t r e s s di s t r i b ut i o n o f t he c o a l ma s s wo u l d ha ve up s a n d do wn s a nd wo ul d no t h a v e an ob v i o us s t r e s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Du r i n g t h e s i n g l e s e c t i o n fra c t ur i ng o p e r a t i o n,t h e c x a c k s wo u l d b e e x p a nd e d fro m t h e mi d dl e l o c a t i o n o f t h e b o r e h o l e t t h e r o o f a nd flo o r.t he e f f e c t i v e f r a c t u r e d a r e a wo u l d b e s ma 1 1 . I n t h e mu hi s e c t i o n f r a c t u r i n g o p e r a t i o n,e a c h f r a c t u r i n g s e c t i o n wo u l d c a us e a s i mi l a r c r a c k f i e h t a n d t h e e f f e c t i ve fra c t u r i ng a r e a wo u h t b e l a r g e . 1 u r i n g t h e s i n g l e s e c t i o n f r a c t ur i n g o p e r a t i o n,t h e pe r me a b i l i t y c o e ffi c i e n t o f t h e c o a l ma s s wo ul d be 2 49 t i me s h i g hm t h a n t he i n i t i a l v al u e . Du r i ng t h e mu l t i s e c t i o n hy d r a u l i c fi’a c t u r i n g o pe r a t i o n,t h e p e r me a b i l i t y c o e ffic i e n t o f t he c o a l ma s s wo u l d b e 2 6 3 t i me s h i g he r t h a n t h e i ni t i a l v a l u e . I n c o mp a r i s o n wi t h t h e s i n g l e s e c t i o n h y d r a u l i c f r a c t u r i n g o f t h e b o r e h o l e ,t h e mu l t i s e c t i o n h y d r a u l i c f r a c t u r i n g c o u l d e fl e c t i v e l y 收稿 日期 2 0 1 7 ~ 0 2 2 0; 责任编辑 晓珍DOI 1 0 . 1 3 1 9 9 / j . e n k i . c s t . 2 0 1 7 . 0 6 . 0 0 8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5 1 3 0 4 1 1 2 ; 辽 宁省高等学校优秀 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 目 L J Q 2 0 1 5 0 4 6 ; 辽宁工程技术 大学优 秀青年教师 提升计划资助项 目 2 0 1 5年度 作者简介 张春华 1 9 8 0 一 , 男, 山东山县人,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T e l 1 3 5 9 1 9 9 9 8 2 0 , E m a i l z e h 9 8 2 0 1 6 3 e a rn 引用格式 张春华 , 张勇志 , 李汀涛 , 等. 深部煤层单段/ 多段水力压裂增透效果对比[ J ] .煤炭科学技术 , 2 0 1 7 , 4 5 6 5 0 5 4 , 1 7 5 . Z h a n g Ch u n h u a, Z h a n g Yo n g z h i , L i J i a n g a o , e l a1 . Co mp a r i s o n a n a l y s i s O I2 p e r me a bil i t y imp r o v e d e ffe c t o f s i n g l e a n d mu h i s e c t i o n h y d r a u l i e f r a c l u r i n g in d e e p d e p t h s e a l l l _ J ]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7 , 4 5 6 5 0 5 4 , 1 7 5 . 50 张春华等 深部煤层单段/ 多段水力压裂增透效果对比 2 0 1 7年第 6期 i mp r o ve t h e g as d r a i n a g e e f f e c t o f t he b o r e h o l e . Ke y wo r d s d e e p mi n i n g;mu h i s e c t i o n h y d r a u l i c f r a c t u r i n g;p o r e p r e s s u r e ;c r a c k s ;c o a l s e a m p e r me a b i l i t y i mp r o v e me n t ;g a s d r a i n a g e 0 引 言 我 国许多矿 区的煤层具有瓦斯含量高而透气性 低的特点 , 不利于瓦斯抽采利用及灾 害防治。随着 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 , 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安全开 发面临的问题 日益严重 叫 。为 增加煤 层 的透气 性 , 煤矿科技人员先后开发 了水力冲孔 、 深孔预裂爆 破和水力割缝 等技术 , 但各技术均有其适应条 件和优缺点 , 仍在不断改进 。 水力压裂技术最早应用于油气井 的增产 卜 J , 随其技术的发展 , 分段水力压裂技术在地面油气井 增产工程中也取得 了明显 的效果 。受油气井水 力压裂技术启发 , 水力压裂技术在地下矿煤 岩体弱 化 、 煤 层 增 透 和 防 突 等领 域 逐 步得 以应 用 和推 广 J 。煤矿井下 的分段水力压裂技 术应用仍处 于摸索阶段 J , 该技术通过对 钻孔分段密封形成 多个压裂区, 可减少钻孔附近煤体原有大裂隙的影 响 , 增加压裂面积 , 同时由于各分段压裂空问减小又 可节省注水量 ,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尽管 已有部分研究人员开展 了井下煤层多段水 力压裂技术工艺上 的探索 卜 , 但有关深部条件下 分段水力压裂增透机制研究成果少见报道。根据一 般地应力作用规律 , 在浅 、 中部煤层中实施顺层钻孔 进行水力压裂时 , 容易产生水平方向裂 隙。而在深 部 埋深 6 0 0 ~ 8 0 0 I l l 以上 煤体中, 由于竖直方 向地 应力更接近于水平方 向, 加之工作面存 在巷道 自由 面 , 更 易产生垂直方向裂隙。因此 , 在我国煤矿逐渐 进入深部开采背景下 , 对 比分析单段和多段水力压 裂增透机制和效果 , 对该技术在深部矿井 中的技术 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1 地质 概况 谢桥煤矿为突出矿井 , 含煤地层 自下而上分为 A、 B、 C、 D四个含煤组 , 主要可采煤层为 c 1 3 1 、 B 8 、 B 4 - 2 、 A1 煤层 , 目前开采 B组煤 。二水平东一 B组 采区下部车 场为采 区开 拓巷 道 , 巷道 设计 全 长约 5 0 0 m, 其施 工是 从 东一 8煤 层底 板轨 道 上 山 一 9 2 3 一一 7 2 0 tT I 下 口, 施工处巷道顶板距离 8煤底板 法向距 2 0 m。在二水平东一 B组采 区下部车场施 工联络巷掘进期 问, 向 8煤层施工钻孔 , 实测 8煤层 厚度为 3 ~ 4 i n , 地应力为 1 8 ~2 2 MP a , 瓦斯压力为 0 . 9~1 . 0 MP a , 瓦 斯含 量 为 6~8 13 1 / t , 渗透 率 为 0 . 0 8 ~ 0 . 2 0 1 0 ~ m 属于 低透 气性 突 出煤层 。 车场巷道揭开 8煤层前 , 为制定合理 的强化抽采措 施 , 进行 了钻孔多段水力压裂增透试验。 二水平东一 B组采 区下部车场巷道和多段水 力压裂试验钻孔布置如图 1 所示 。1号压裂孔布置 在揭煤巷道 中心位置 , 2号和 3号压裂孔 布置在揭 煤区域两侧。钻孑 L 倾 角 5 。 , 长度约 8 0 In, 见煤长度 约 1 3 m 图 1 车场巷道和压裂钻孔布置示意 Fi g .1 Ar r a n g e me n t o f c r o s s c u t r o a d wa y a n d h y dr a u l i c f r a c t u r i n g ho l e s 在井下压裂 试验前 , 建立 几何模 型, 并运用 渗 流一 损伤耦合作用分析系统软件 R F P A 。 --F l o w , 对钻孔单一 多段水力 压裂机制进行理论分析 , 继 而 再结合现场试验进行效果验证。 2 数值模型构建 2 . 1 几何模 型 构建 考虑钻孔见煤长度较长, 可将钻孔近似为顺煤层 布置 , 忽略钻孔上下煤厚不均, 将模型的尺寸设定为 1 0 In 长 5 m 高 , 建立的单段和多段水力压裂几 何模型如图 2和图 3 所示 。两模型由顶底板岩层 、 煤 层和钻孔 3个部分构成, 岩层厚 1 . 0 i n , 煤层厚3 . 0 I I l 。 钻孔长度设为 7 . 5 in, 直径为 0 . 1 m, 位于煤层 中部。 图 3模型与图 2 模型不同的是 , 钻孑 L 内由2个长度1 . 5 m的封孔胶囊将钻孔分成 3段压裂 , 每段长 1 . 5 I n 。 51 2 0 I 7 6 期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第4 5 卷 图 2 钻孔单段压裂模型 Fi‘ g . 2 Mo de l u t ’ s i n gl e s e c t i o n h y ’a u l i c f F a t ‘ t U l m‘g i n h o l e OM Pa 图 3 钻 孔 多段压 裂模 型 F i g . 3 Mo l h 1 f 1 i n u h i P t h i n I l r a u l h t i a ‘ I t I I t’ l l g h i h o h 2 。 2 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 根据 2干 u 图 3的J L f ,,1 模 , 合谢桥煤矿 B 8 煤 实测数据 , 利刖 R F P A ’ - F h , w软件进行数值建 模 2个数值模型均划分为 2 0 0 x 1 O 0个网格单元 , 元尺 寸为 0 . 0 5 I 1 1 考虑深部受 力特点 , 住模 直方向边 界设置 2 0 M P a均 布侧 , 水平方 向为同 定约束 他移为零 , 四周边界均 没定为不透气钻 孔初始注水压力均为 l 9 MP a , 步增量 . 5 MI ’ a , 煤 层 } f I 现叫 裂隙时训‘ 算结束求解类 为平而J 、 力 薄板模型 , 显示 步[ } i 步 数值筷 型f f l 煤岩层力 及 渗流参数见表 I 埘于图 3中的钻孑 L 高压胶囊密封 材料 , 设氍其力学强度较低 , 渗透性极低 表 1 数值模型煤岩 力学及渗流参数 Tab l e 1 M e c hani c a l a nd s e e p ag e par ame t e r s of c o al r o c k i n n u me r i c a l mo d e l 52 3 模拟结果分析及验证 3 . 1 模 拟 过程和 结 果 住钻孔水压 1 9 MP a条件下, 2个模型分别开始 模拟计算单段压裂模型在第 1 大步第 1 7小 步时 计算结束 , 多段压裂模型在第 1 大步第 2 2小步时计 算结束一通过模拟计算分别获得了模型内水压等值 线 、 主应力场 、 声发射场和渗透场等主要数据。篇幅 限制 , 图4 一图 7仅给 出了模拟结束 时各 参数 的对 比云I 殳 I , 以直观 现单段压裂 和多段压裂效果 此 外 , 从计算结果中提取钻孔附近煤层孑 L 隙水压和应 力数据 , 通过 O i’ i g i n软件绘成曲线 , 以深入分析 水 J 1 / MP a 水 / MP a ⋯ t 一 一 一 一 , 9 ⋯⋯盘⋯ a t 段 裂 b 彩段 裂 图4 单段 和 多段压 裂水压 等值 线对比 F i g . 4 Co n i pa l ‘i s o n o f wa t e l‘| l e S U l e i s ol i ne U I 1 d e I’s i n g l e a n f l li l t , I t i s P t i o n hv I I ’a u l i ffa c ’ t il l ‘i n g a 段 限裂 b 多段 』 矗裂 图 5 单段和 多段压裂主应力场 对比 I i g . 5 Co n l p ar i s o l l I f pr i t l ‘ i p a l s [ 1 e s s fi eh l u n df l s i ng l e s P 【 . t i l n a ‘ I n nl hi s e c t i on h y d r a ul i 。fia t ’t u r i n g a 段J 裂 b 多段 裂 图6 单段 和 多段压 裂声发射 损 伤 场对 比 F i g . 6 C o n i p a i ’i s o n o f ’ A E i l a l n a g e fi e l d I l l l d e r s i i l g l e a n l l n l u hi s P l i o n hy l h ’a u l i t ’fl a t i l l ’i n g 渗透 系数/ n 1 . d’ 渗透系数/ m d r b 多段 裂 O . o o O1 1 3 . 1 2 6_ 3 图 7 单段和 多段压裂 渗透场对 比 l 7 C o mp a i’ i s o n‘ f . s e e p a g e fi e h l u T 1 I le i’ s i n g l e a n d In u h i s e c l i I n h y l h ’a u l i t ’ f r a c t u i ’i n g O 张春华等 深部煤层单段/ 多段水力压裂增透效果对比 2 0 1 7年第 6 期 3 . 2模拟结果分析 3 . 2 . 1 煤层起裂孔隙水压 保持钻孔水压 1 9 M P a , 单段压裂时煤层起裂所 需孔隙压力系数为 0 . 3 8 , 而多段压裂时为 0 . 8 5 , 说明 多段压裂起裂压力要高于单段压裂 。图 8为单段和 多段压裂条件下钻孔上部 1 . 0 m处的煤层孔隙水压 分布 。可以看 出, 压裂初期 , 单段压裂条件下 , 煤层 内的孔隙水压分布呈平滑拱形, 孔隙水压在 7 M P a 以下 ; 而多段水力压裂条件下 , 煤层 内的孔隙水压分 布呈三拱 叠 加 形 , 叠 加 区 内孔 隙水 压 为 1 2~1 6 MP a , 也说 明多段 压裂起裂压 力要高 于单段压裂 。 煤层一旦起裂 , 裂隙附近将保持与钻孔水压相近的 孑 L 隙水压 , 以维持裂隙的生成 和延伸 , 如图 8所示 , 单段和多段 压裂裂 隙附近煤 体孔 隙水 压分别高达 1 8 . 6 MP a和 1 8 . 4 MPa 至模 左边 界距离/ m a 单段压裂 模型左边 界 鹤/ in b 多段 裂 图8 单段和多段压裂煤层孔隙水压分布曲线 Fi g .8 Co mp a ris o n o f po r owa t e r pr e s s u r e u nd e r s i n g l e a n d mu l t i s e c t i o n h y dr a u l i c f r a c t urin g 3 . 2 . 2应力场分布规律 图 9为单段和多段压裂条件下钻孔上部 1 . 0 m 处的煤层主应力分布 。 结合模拟过程发现 , 单段压裂条件下 , 初期煤层 应力在水平方向分布较为平缓 , 仅在钻孔两端位置 较为集中, 集 中系数最大为 1 . 2 , 但 当钻孔 中部位置 的煤层起裂后, 附近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 , 集 中系数最高达 2 . 3 , 这造成主裂 隙的形成并 向顶底板 方向迅速延伸。多段 压裂条件下 , 受钻孔 内分段密 封材料支承作用影响, 煤层应力在水平方 向出现一 定起伏现象 , 但整个压裂过程中各段没有 出现 明显 州 2 O 1 6 委12 型8 4 模 左边 界距 离, m a 段压裂 0 1 2 3 4 5 6 7 8 9 l O 至模 左边界距离/ m b 多段压裂 图9单 段和 多段压裂主应力分布 F i g . 9 C o mp a r i s o n o f p ri n c i p a l s t r e s s d i s t ri b u t i o n u n d e r s i n g l e a n d mu l t i s e c t i o n h y d r a u l i c f r a c t u rin g 的应力集中, 仅在两端局部应力集 中系数为 1 . 1 左 右 , 这种应力场使得煤层裂隙在各压裂段 内均匀萌 发和延伸。 3 . 2 . 3 裂 隙和渗透场分布 从图 4 一图 6可 以直观看出 , 单段压裂时裂 隙 主要在压裂钻孔 中部位置萌发 , 并 向顶底板方 向延 伸 , 裂隙总体表现为一条主裂 隙上萌发多条分支 的 裂隙网, 尽管产生单个主裂隙的宽度大, 但是有效影 响面积小 , 且易对顶底板造成损伤。而多段压裂时 , 裂隙在各个压裂段 内均得 以均匀萌发 和延伸 , 且对 顶底板造成的损伤较小 。 由图 7可以看出 , 单段压裂条件下 , 由于煤层裂 隙网主要在钻孔 中部位置萌发延伸 , 仅使该 区域 内 煤体的渗透性明显增加 渗透系数最大增加为初始 值的 2 4 9倍 , 但煤 层整 体渗 透性没 有得 以改 善。 多段压裂条件下 , 煤层裂 隙在各压裂段 内均得 以发 育延伸 , 煤层 的整体渗透性 明显增加 渗透 系数最 大增加为初始值 的 2 6 3倍 。可见 , 多段压裂可 改 善整体煤层 的渗透性 , 更有利于瓦斯抽采 。 3 . 3现场效果验证 运用煤矿 B Z W2 0 0系列高压注水泵站和中煤科 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 限公 司分段压裂装备 , 在 l号 钻孔 直径 1 1 3 m m 见煤段布置长度 1 . 5 m高压封 孔胶囊和注水器 , 进行分段压裂。2号和 3号孔 直 径 1 1 3 mm 作为观察孔 , 当两孔有 明显出水时停泵。 分段压裂后对钻场 内钻孔瓦斯抽采数据进行统计 , 5 3 2 0 1 7 年第6 期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第4 5 卷 并与采用普通水力压裂措施 的钻孔瓦斯抽采效果进 行对 比。压裂后 6 0 d内统计数据表明 , 采用多段水 力压裂增透措施后 , 钻场 内平 均单孔瓦斯抽采纯量 为 0 . 0 2 1 1 1 / mi n , 平 均 单孔 瓦斯 抽 采 体 积 分 数 为 4 6 %。而采用普通水力压裂增透的钻场 内平均单孔 瓦斯抽采纯量为 0 . 0 0 6 IT I / ra i n , 平均单孔 瓦斯抽采 体积分数为 2 6 %。可见 , 分段水力压裂增透可显著 增加压裂影 响区域 内煤层钻孔 瓦斯抽 采流量 和浓 度 , 抽采效果明显改善。 4 结 论 1 地应力剪切作用下 , 单段压裂时煤 层起裂所 需要 的煤体孔隙水压较小 , 多段压裂时, 受钻孔 内各 段密封材料支承作用影响 , 煤层起裂则需要更高 的 煤体孔隙水压。 2 单段压裂起裂后 , 原本在钻孔两端集 中的应 力迅速转移到了钻孔 中部, 造成裂 隙在该处快速萌 发延伸。多段压裂时钻孔附近煤体应力虽有起伏但 无明显应力集中, 使得各压裂段内煤体裂隙均匀萌 发和延伸 。 3 单段压裂时, 裂 隙在钻孔中部呈一 主裂隙及 多条分支的裂隙网, 虽主裂隙的宽度大 , 但有效压裂 面积小 。多段压裂时 , 可在各个压裂段 内产生类似 的裂 隙网 , 煤层 的整体渗透性明显增加。利用多段 水力压裂工艺可有效提高钻孔瓦斯抽采效果。 参考文 献 Re f e r e n c e s [ 1 ] 袁亮 . 我国深部煤与瓦斯共采战略思考[ J ] . 煤炭学 报 , 2 0 1 6, 4 1 1 1 - 6 . Yu a n Li a n g . S t r a t e g i c t h i n k i n g o f s i mu l t a n e o u s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o f c o a l a n d g a s i n d e e p mi n i n g[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1 6 . 4 l 1 1 - 6 . [ 2 ] 袁亮. 低透 高瓦斯煤层群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 J ] . 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 报 , 2 0 0 8 , 2 7 7 1 3 7 0 1 3 7 9 . Yu a n L i a n g . Ke y t e c h n i q u e o f s a f e mi n i n g i n l o w p e r me a b i l i t y a n d me t h a n e r i c h s e a m g r o u p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8 , 2 7 7 1 3 7 0 一 】 3 7 9 . [ 3 ] L u P i n g , L i P i n g , C h e n J i a n , e t a 1 . G a s d r a i n a g e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mi n e o f dr a i n a g e s y s t e ms f o r d e e p c o a l a r e a s o p t i ma l p l a c e me n t s e a ms w i t h h i g h g a s e m i s s i o n s [ J ]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 01 5 ,2 1 8 4 9 O . [ 4 ] 张春华 , 刘泽功 , 李尧斌 , 等. 深部矿井 煤与 瓦斯 突 出特 性数值 模拟研究[ J ] . 煤炭科学技术 , 2 0 0 9, 3 7 8 4 9 5 2 . Z h a n g C h u n h u a, L i u Z e g o n g, L i Ya o b i n, e t a 1 . Re s e a r c h o n n ume r i ~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o f c o a l a n d g a s o u t b u r s t f e a t u r e s i n d e e p mi n e [ J ]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2 0 0 9 , 3 7 8 4 9 5 2 . 5 4 [ 5 ] 邹忠有 , 白铁刚 , 姜文忠 , 等. 水力 冲割煤层 卸压抽放 瓦斯技术 的研究[ J ] . 煤矿安全 , 2 0 0 0 , 3 1 1 3 4 3 6 . Z o u Z h o n gyo u, Ba t Ti e g a n g, J i a n g We n z h o n g, e t a 1 . Re s e a I c h i n to c o a l b e d me t h a n e d r a i n a g e b y p r e s s u r e r e l i c t d r a a l i i mp a e ti t lg a n d c u t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J ] . S a f e t y i n C n a l Mi n e s , 2 0 0 0 , 3 1 】 3 4 3 6 . [ 6 ] 段康廉, 冯增朝, 赵阳升, 等. 低渗透煤层钻孔与水力割煤瓦斯 排放的实验研究[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2 , 2 7 1 5 0 - 5 3 . Du a n Ka n g l i a n, Fe n g Z e n g c h a o,Z h a o Ya n g s h e n g, e t a 1 . Te s t i n g s t u d y o f me t h a n e dr a i n a g e b y b o r e a n d h y d r a u l i cc u t t i n g s e a m fr o m l o w p e r n ma h i l i t y c o a l s e a t u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n a C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