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pdf
I S SN 1 6 71 29 0 0 CN 4 3 1 3 4 7 / TD 采矿技术 第 1 3卷 第 4期 M i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Vo 1 . 1 3 , No . 4 2 0 1 3年 7月 J u l y 2 0 1 3 深 部 条 带 开 采 地 表 移 动 变 形 规 律 研 究 周振 亮 , 任耀 1 - 山西寿阳潞阳昌泰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 晋中市0 4 5 4 0 0 ; 2 .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4 0 0 0 4 2 ; 3 .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 重庆4 0 0 0 4 2 摘 要 以山西某矿 3 1 0 7 、 3 1 1 1 、 3 1 1 5条带开采工作面为工程实践背景, 在工作 面上方建 立地表移动观测站 , 对受到采动影响的地表进行动态观测 , 及时掌握其移动变形情况; 研 究其煤层开采 以后地表的移动规律 , 并建立地表移动变形的 F l a c 如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研 究开采不同个数条带工作面条件下地表的变形破坏情况。 关键词 深部开采 ; 地表移动 变形 ; 条带开采 ; 数值模拟 1 工作 面及观 测线布置概况 采 3 。 上 煤层。 山西某 矿井 田东西 长 约 9 k m, 南 北 宽 约 1 1 k m, 井田面积 9 5 . 2 7 3 k m 。本次研究区域为 3 1 0 7 、 3 1 1 1 、 3 1 1 5条带工作面, 工作面位 于井下 3 1 0 0采 区 上山以东 , F 8 , F 8 2断层 以南 , 井下北部为 3 3 0 0采 区。3 1 0 0 采 区主要 可 采 煤 层 为 3 上 煤 层 , 位 于 山西 组中、 上部, 下距 3 下煤层 0 ~3 7 . 2 4 m, 距 三灰平均 8 6 . 6 9 m, 属较稳 定 煤 层 。煤 厚 为 0 ~ 5 . 0 2 m, 平 均 2 . 4 7 m。该 煤 层结 构较 简单 , 含 0 ~3层夹 石 , 夹 石 岩性为泥岩和粉砂岩。煤层顶板多为泥岩 、 粉砂岩 , 个别为中、 细砂岩 ; 底板多为泥岩 、 粉砂岩 , 少数为炭 质泥岩。该面为 3 煤气煤 , 煤层厚度 2 . 6 ~3 . 6 m, 平均 3 . 0 m, 煤层结构简单 。煤层倾角在 1 。 ~1 3 。 之 间, 平均 8 。 , 可采指数为 1 . 0 , 变异系数 1 2 . 4 , 煤层 普 氏硬度 系数 f一1 . 8 。 为 了充 分 反 映 地 表 移 动 与 变 形 规 律 , 该 矿 对 3 1 0 7 、 3 1 1 1 、 3 1 1 5条带工作 面开展了地表 岩移观测 工作 , 利用 田间小路 , 沿各工作面倾 向方 向布设 了 2 条观测线, 沿条带开采工作 面走 向布设 了 2条观测 线 , 观测线布置如 图 1所示 。 倾向线 l 、 倾向线 2 、 走 向线 1 、 走 向线 2呈井字 形横跨 3 1 0 7 、 3 1 l 1 、 3 l 1 5三个条带工作 面。3 1 l 5工 作面采宽为 8 0 m, 工作面走 向长度为 4 5 0 m。3 1 l 1 面 采宽 为 1 0 0 r n , 工 作 面 走 向长 度 为 9 5 0 m, 3 1 1 5 、 3 1 1 1工作 面 之间 留有 1 0 0 m 煤 柱 。3 1 0 7工 作 面 采 宽为 8 0 m, 3 1 0 7工作 面走 向长度为 9 8 5 1 T I 。3 1 l 1 、 3 1 0 7工作 面之 间 留设 1 2 5 m 煤 柱 , 上述 工作 面均 开 图 1地表移动观测线布置 2 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实测分析 地 表 移 动 变 形 的特 征 分 析 主 要 包 括 地 表 的 下 沉、 倾斜 、 水平移动 、 曲率以及水平变形 , 由于篇幅有 限 , 现仅 以倾 向 1 、 走 向 2观测线 分析地表下 沉情 况 , 以倾 向 1 观 测线 分析 水平 移动 情况 , 以走 向 2观 测线变形数据分析水平变形情况。 地 表倾 向 1观测线 的地 表下 沉 变 形 情况 如 图 2 所示 , 从 图 中可 以看 出 , 深部 条带 开采 和全采 的下沉 曲线类似, 都是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 地表沉陷值逐步 增 大 , 地 表移 动盆 地 的范 围和移动 量也 是越 来越 大 。 矗 It -- 篓 图 2倾 向线 1观 测 站 不 同时 间下 沉 曲线 6 6 采矿技术 地表倾 向 1 、 走 向 2观测 线 的水 平 移 动 、 水 平 变 形情 况见 图 3 、 4所示 。从 图 中可 以得 到深 部条带 开 采水 平移 动和 变形 的 以下 特 征 倾 向观测 线 1的水 平移动曲线与充分采动时的水平移动曲线一致, 有 两个相反的最大水平移动值, 在盆地边界至拐点问 水平 移 动逐渐 增加 , 从 拐 点 到 最 大下 沉 点 间 的水 平 移 动逐 渐减小 , 直 至为 零 。拉 伸 和压 缩 区 以下沉 盆 地 最大 下沉 点为原 点对 称 。在下沉 盆地 拐点 附近移 动值 最 大 , 盆 地 内各 点 的水 平 移 动方 向都 指 向盆地 中心。走向观测线 2因其布设较短 , 只形成部分水 平移动 曲线 , 但从 曲线形态上, 仍能看出其符合一般 水 平移 动 曲线规 律 。 2 0 0 一 ’ AI. 0 0 2 0 o 一 1 0 0 4 0 1 O O 一 2 0 一 3 o O 妻 图 3倾 向线 1观 测 站 不 同 时 间水 平移 动 曲线 图 4走 向线 2观测站不同时间水平变形 曲线 3 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3 . 1 数 值模 拟方 案及 模型 的建 立 3 . 1 . 1 模 型 的建 立 为 了研 究深 部条 带开采 覆岩及 地 表 的破 坏和 变 形情况 , 本次数值模拟以肥城矿业集团梁宝寺煤矿 为依托 , 采用直角坐标系, x o y平面取为水平面 , Z轴 为铅直 方 向 , 并且 规定 向上 方 向为正 , 整个 坐标 系符 合右手螺旋法则 。以煤层倾 向为 X轴 , 走向为 Y轴, 重力方 向为 Z 轴 。 条带开采范围为走 向 9 0 0 m, 倾 向 4 6 0 m。为 了消 除边 界效应 的影 响和 真实 的显示 出地 表沉 陷 的 实际情况, 走 向方向煤柱两侧各留 4 0 0 m 的煤柱, 倾向方 向煤柱两侧各 留 3 0 0 m 的煤柱 。煤层底板 方 向尺寸确 定 为底板 破 坏 深 度 以下 , 即模 型 尺 寸为 1 2 00 m 1 5 0 0 m 8 0 0 m 。 3 . 1 . 2 模 型物 理力 学参数 的选取 本次数值模拟 以规律性探讨为 目的, 因此本次 模 拟模 型 以肥 城矿业 集 团梁宝寺 煤矿 的地质采 矿条 件为原型, 并对其进行了简化。模拟岩层从地表向 下 依次 是 第 四系表 土层 , 砂质 泥岩 、 泥 岩互层 , 中粒 砂 岩 、 粉砂 岩 互层 , 老顶 粗砂 岩 , 直 接顶 泥 岩 , 煤 , 煤 层底 板 为砂 质泥 岩。各 岩层 的物 理力 学参 数 见 表 1 。 表 1 工作面计算模型力学参数表 3 . 1 . 3 模拟方案的选取 本次模拟以开采 3个条带 工作面为例。采 宽 8 0 m, 留宽 1 1 0 m, 设计 采 出率为 5 O , 煤 层倾 角 按 水 平计 算 。为使模 拟 结 果具 有 可 比性 , 各 模 拟 方 案 的边界 条件 、 岩层参 数等其 它条 件均保 持相 同 。 根 据上述 条件 建立地 表下 沉三维 模 型 , 见 图 5 。 图 5地表 下沉 三维 模 型 3 . 1 . 4 模 拟结果 的分 析 为研究开采不同个数条带工作面条件下地表的 变形 破坏情 况 , 现特选 取开采 1 个 、 2个 、 3个条 带工 作 面的地 表 的下 沉 变形 、 走 向及倾 向 的水 平 移 动 变 形进 行分 析 , 模 拟结果 如 图 6 ~8所示 。 通 过对 上述 各 方 案进 行模 拟 , 得 出开采 条 带 个 数不 同时地表最 大下沉值 w , 最大水平 移动值 U, 见表 2 。 周振亮 , 等 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 变形规律研 究 6 7 q \ 嘲 7 1 l // / } / ● 0 . ’ { 潜 f 1 l i 磷 T 、 j ● .o 2 l 、, \ 癌釜l皇每啊l / 一 ~ 脚 霉笺置基 卜l / i i 图 6 开采 1 个 条带工作面地表下沉、 走 向及倾 向水 平移 动等值线 一下 ~ 、 \ 5 ● 玺 / } 毫 ; t l』 』蠊 ll } 霉 l } \\ ~ / W f H {、 \ ; 幸 f l二 fl 一 、 誊 / \ 一 / 一 ~ I. O 一 【 / 毫 歹 嗵 、 , ~日 .0 5 t ● 图 7开采 2个条带工作面地表下沉 、 走向及倾向水平移动等值线 _ , 二 I j_ 、 I 蘧 学 . 薄 豸 i } _ 一 , -/ ● l , / , , 蒜 {{ ;} ; 誉 、 、 . { \ / / / .O 5 ~ 一 图 8 开 采 3个条 带工作面地表下沉、 走 向及倾 向水 平移 动等值线 表 2 不 同 开 采 方 案 下 沉 值 及 水 平 移 动 值 通过 表 2可 以 看 出 , 在 采 深 、 采 宽 、 留宽 一 致 的 基 础 上 , 随着 开采 条带 工作 面个 数 的增加 , 其 引起 的 地表最大下沉值、 最大水平移动值也呈递增趋势 , 且 其影响范围也随之扩大 , 虽然 三个开采方案 的变形 数值大小不一 , 但其整体变形趋势是一致 的 对于采 空 区顶 板 附近 的岩 层 , 由 于 开采 空 间 的前 后 两 侧 有 岩体的支撑作用 , 相 同埋深处 的上覆岩层 , 在跨度中 间处产生最大变形 , 该 变形 随着 向两侧移动逐渐降 低 且 采空 区上部 岩层 的竖 向位 移等值 线 呈现 出对称 弧形 。在数值方面 , 开采两个条带 比开采一个条带 最大 下 沉值 增大 了 1 2 7 , 水平 移 动值则 增 大 了 1 2 2 , 增值幅度大致相等 ; 开采三个条带 比开采两 个条带最大下沉值增大了 3 1 , 水平移动值则增 大 了 2 4 , 增值 幅度 有所 降低 , 可 以发 现 , 随着 开采 条 带 工作 面个 数 的增 多 , 其 地 表 的变 形 值 变 化率 有 所 减 小 。 上 述分 析显示 , 条 带工 作面 开采个 数 , 对地 表下 沉 的预 测具 有较 大影 响 , 不 同条 带 工 作 面 开采 个 数 地 表变 形 值 大 小 不 一 , 但 其 移 动 盆 地 的 特 征 是 一 致 的 。 4 结 论 1 煤 层开 采 后 , 其 上 覆 岩 层 向下 产 生 连 续 位 6 8 采矿技术 2 0 1 3, 1 3 4 移 , 在顶板附近, 上覆岩层的竖 向位移最大, 随着逐 渐靠近地表 , 覆岩层的位移逐渐降低 。在地表处 , 距 离 开采 空 间最远 , 相较 于其 它深度 岩层 , 位 移最 小 。 2 分析了不同条带工作面开采分别为 1 个 、 2 个 、 3个 时对 地表移 动变形 的影 响 , 其 对 应 的最 大下 沉值分别为 0 . 2 4 6 , 0 . 5 5 9 , 0 . 7 3 2 m, 最大水平移动 值则 分别 为 0 . 1 2 , 0 . 2 6 7 , 0 . 3 3 1 m, 研 究 表 明 , 不 同 条带工作面开采个数地表变形值大小不一 , 但其移 动 盆地 的特征 是一致 的。 参考文献 [ 1 ] 栾元重 , 等. 动态变形观测与预报[ M] .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 术 出 版 社 。 2 0 0 7 . [ 2 ] 李东印 , 任耀 , 姜敏. MS DF VS系统在开采沉 陷预测 中的 应用[ J ] . 煤矿安全 , 2 0 1 2 , 4 3 7 1 1 3 - 1 1 5 . E 3 ] 孙祥畅, 栾元重 , 颜世英 , 等.曲线拟合 与插值模 型在矿 区变 形预测 中的应用口] . 有 色金属 矿 山部分 , 2 0 1 2 , 6 4 1 6 6 6 9 . [ 4 ] 任耀 , 李 晓辉 , 姜敏. 特 厚煤层综放 开采地表移动 规律实 测研究[ J ] . 采矿技术 , 2 0 1 2 , 1 2 3 6 5 6 8 . E 5 ] 黄福吕 , 倪 型华 , 等. 厚煤层综放开采沉陷与治理技术[ M] . 北 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 2 0 0 7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4 2 2 作者简介 周振亮 1 9 8 1 一 , 男 , 江苏新 沂市人 , 助 理工程师 , 主要从 事 煤 矿 地测 方 面 的工 作, E ma i l r e n y a o 0 2 1 6 1 6 3 . coI TI 上接 第 4 8页 当 H 1 . 5 H。 时 , 地 基稳 定 。建 筑 物 基 底 单 位 压 力 P。 分 别 按 8 0 , 1 8 0 , 2 4 0 k P a 进 行 计 算 , H。 分 别 为 1 4 . 3 , 1 9 . 3 , 2 0 . 8 m, 1 . 5 H0 分别为 2 1 . 5 , 2 8 . 9 , 3 1 . 2 m。 工区和 Ⅱ区采空深度大于 5 0 m, 巷道埋深大于 1 . 5倍临界深 度, 但在外在 因素 如地下水 作用下 存在 “ 活 化” 的可能 , “ 活化 ” 后 对 工区的影 响程 度轻 微 , 对 Ⅱ区 的影 响程 度较 大 。 4 Ⅲ区。地下煤层未 开采 , 但受邻近采空塌 陷区的影响 , 影响程度轻微 。 5 结 论 1 评 价场地位于多层采 空区及其影 响范 围 内 , 场地 下 的 3煤 、 7 煤 进行 了长 时 间的 开采 、 复 采 。 3煤露头线 以北区域 I区 , 地基 已相对稳定 , 在采 取结构抗变形措施后作为单层厂房、 多层办公建筑 的建设 用地是 基本 适宜 的 。 2 3煤 、 7煤 露 头线 附 近 区域 Ⅱ区 , 受 采 空 塌 陷影 响较 大 。未 经 处 理 , 不 能 作 为重 要 建 筑建 设 用 场地 。 3 根 据采 空 区地 表影 响范 围 、 地 表塌 陷 现状 、 地表移动变形情况将 Ⅱ区分为三个亚区, 即 3煤采 空影响带 Ⅱ一1区 、 3 煤和 7煤巷道影响区 Ⅱ一2 区 , 7煤采空影响带 1 I一3区 。 Ⅱ一1区地基稳 定性差 , 一般建筑应避让, 在采取一定地基处理措施 后可作为成品展示、 存放、 调试 区的建设场地 。Ⅱ一 2区、 Ⅱ一3区地基稳 定性较 差 , 作 为单 层厂房 、 低层 办公 建筑 的建设 用 地是 基 本 适 宜 的 , 但 应 采 取 一 定 结 构抗 变形措 施 。 4 场 地 7煤露 头 线 以南 区 域 Ⅲ区 , 为 地 基 稳定区域, 作为工程建设用地是适宜的。 5 建 设单 位 采 纳 了评 价 研 究 成 果 , 调 整 了建 筑布 局 , 避开 地基稳 定性 差 区域 。 目前 , 厂 区已投入 使用近两年 , 根据沉降观测资料 , 总沉降量在 5 ~1 2 mm, 采 空 区地 基稳定 性 良好 。 参考文献 [ 1 ] 腾永海 , 张俊英 . 老 采空 区地 基稳 定性 评 价 E J ] . 煤 炭学 报 , 1 9 9 7, 2 5 5 5 0 4 5 0 8 . [ 2 ] 常江. 老采空区上方建筑 物地基稳定 性的研究 [ J ] . 西安矿 业学 院学报 , 1 9 9 5 , 1 5 1 2 9 3 3 . [ 3 ] 钱 自卫 , 吴慧蕾 , 姜振泉. 老采空 区高层 建筑物地基 稳定性综 合评 价口] .湖南科技大学学 报, 2 0 1 1 , 2 6 1 5 8 6 2 . [ 4 ] 邓喀中 , 郭广礼 , 谭志祥 , 等. 采动区建筑物移动变形特性 分析 口]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 0 0 1 , 3 0 4 3 5 3 8 . [ 5 ] 刘秀英. 荷 载作用下老采空 区地 表移动规律 的试验研究 [ J ] .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 2 0 1 0 , 3 1 1 4 9 5 4 . [ 6 ] 国家煤炭工业 局.建筑物、 水体 、 铁路及主要井巷煤 柱留设与 压煤开采规程[ M] .北京 煤炭工业 出版社 , 2 0 0 0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4 1 4 作者简介 李 维 1 9 8 4 一 , 男, 江苏铜 山人 , 硕士 , 工程 师 , 主要 从事岩土工程 方面的研 究, E ma i l 1 3 9 5 2 1 8 2 0 4 8 1 3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