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采区充填开采方案设计研究.pdf
深部采区充填开采方案设计研究 张兆一 山东科技大学 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 6 6 5 9 0 摘要 充填系统对深部开采至关重要, 结合某矿 8 3 1 1 工作面现场工程地质条件, 本文从充填设计、 充填工艺、 巷道 布置成形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 确保充填系统的合理有效。这对类似地质条件矿井沿空留巷的充填系统设计具有 指导意义。 关键词 设计方案; 充填系统; 充填工艺; 深部开采 中图分类号 F 4 0 6 . 3 ; T D 8 2 3 . 7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8- 0 1 5 5 2 0 1 7 0 3-0 1 1 7- 0 1 1地质概况 8 3 1 1 充填工作面为一单斜 构造, 煤层走 向 2 7 。 ~1 1 5 。 , 煤层倾角 0~ 8 。 , 平均 2 。 , 工作面构造 简单, 断层不甚发育, 共有 3 条断层 F 1 1 一 l 断层, 走向3 4 5 。 , 倾角8 0 。 , 落差H 1 . 8 m; F 1 1 2断层, 走向5 。 , 倾角7 0 。 , 落差 H 7 m; F 0 9 1 断层, 走向 3 4 2 。 , 倾角 4 0 。 ~ 7 0 。 , 落差 H 3 m一 5 . 5 m 。回采 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过断层, 没有发生 冒顶及溃水、 溃砂等现象。回采过程中工作面顶 板没有 出现淋水现象。 2工作面充填开采设计 2 . 1巷道布置 1 工作面巷道布置 8 3 1 1 三分层充填工作面北侧为上顺槽, 设计 长度 1 1 0 0 m, 沿底分层充填体顶板布置, 其内铺设 轨道 , 主要用于该工作面进风、 搬运设备配件及材 料等运输。 8 3 1 1 三分层充填工作面南侧为下顺槽, 设计 长度 1 0 2 0 m, 沿底分层充填体顶板布置, 为胶带输 送机顺槽, 用作回风、 煤炭运输。 2 巷道的几何参数及支护形式 上顺槽 采 用梯形断面, 上 宽 2 . 6 m 、 下宽 3 . 4 m、 净高 2 . 2 m、 净断面积 6 . 6 m 。支护形式 矿 用工字钢架棚支护, 棚距为 l m。 下顺槽 采 用梯 形断面, 上 宽 2 . 6 m、 下宽 3 . 4 m、 净高2 . 2 m、 净断面积 6 . 6 m 。支护形式 矿 用工字钢架棚支护, 棚距为 l m 。 2 . 2采 煤 工 艺 1 采煤方法。8 3 1 1三 分层充填工作面采用 走向长壁后退式综采充填开采。 2 采煤工艺。综采充填 双滚筒采煤机割 煤, 割煤深度为 0 . 6 0 m, 采用四刀一充, 充填班专 职充填 , 煤机在煤壁割煤四刀, 采空区充填一次, 循环进度 2 . 4 m。 2 . 3充填工艺 1 隔离墙支设。8 3 1 1 三分层充填工作面进 收稿日期 2 0 1 70 1 1 0 作者简介 张兆一, 男, 山东枣庄市人 , 山东科技大学 硕士研究生在读。 行充填前, 需用编织袋在待充填区内构筑完全封 闭的充填空间。编织袋规格 周长 1 2 m; 长度2 0 m、 3 0 m、 4 0 m三种。 2 充填程序 预先检查密闭一干路管道试水 一灰浆逐渐代替水 用砂浆代替灰浆一轮流充填 一管道内清洗 充填工作结束。 检查准备 ①隔离墙的密封性; ②管路的密闭 性能; ③工作面的管路布置; ④管阀的通过性。 干路管道试水 管路充水试运行。 灰浆逐渐代替水 ①在管道充水后利用灰浆 代替水; ②工作面见灰浆后通知总部逐渐下砂浆。 用砂浆代替灰浆 工作面见砂浆后报告总部。 轮流充填 重复第三步和第四步进行充填。 管道清洗 ①工作面管道出口见清水报告总 部指挥; ② 当停泵后, 干线管路冲洗工作彻底结 束。 充填工作结束 严格控制交接工作。 3安全技术措施 为确保安全生产, 应该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 施 1 加强充填质量管理, 保证充填率不低于 9 O% 。 2 坚持防治水原则, 根据工作面涌水量大 小, 做好防治水工作。 3 保持工作面疏排水通道畅通无阻, 工作面 排水能力达 1 0 0 m / h以上。 4 工作面开采前完成在上顺槽及开切眼探 水钻孔施工, 进一步查明工作面第四系底部下部 含水情况。 5 加强顶板管理, 制定严格的技术措施严防 冒顶。 4结论 1 8 3 1 1 三分层工作面第四系底部含水层属 于富水性中等偏弱含水层, 该区域第四系下组含 水层底部由于得到长期有效疏降, 井下钻孔揭露 涌水量基本为零。即开采时不允许导水裂缝带沟 通第四系下组含水层, 需留设安全防水煤岩柱。 2 8 3 1 1 三分层工作面 3煤上覆岩层工程地 质类型以细砂岩和泥岩为主, 下转第1 2 3 页 1 1 7 式、 顶板压力等。对于 8 0 1回风顺槽受构造应力 与重力的双重作用, 巷道掘进过程中工作面正头 煤壁的煤炭极容易松动、 脱落。同时在掘进过程 中, 受巷道尺寸、 综掘机震动、 提前预抽采以及煤 岩应力转移的影响, 更进一步加剧了掘进工作面 上部煤岩体松动、 脱落, 这些因素都易引发片帮, 巷道掘进片帮已严重威胁到职工的人身安全。 5防治片帮的对策 5 . 1 采 用二次成巷技术 8 0 1回风顺槽巷道断面较大, 受重力与构造应 力影响, 容易发生片帮、 冒顶。为了保证巷道成 型, 减少一次成巷时工作面煤岩体松动脱落, 可采 用二次成巷。在掘进时, 综掘机先截割巷道上部 施工断面视实际情况而定 , 进行临时支护和永 久支护, 然后把剩余部分进行截割, 补充完整两帮 的永久支护。通过二次成巷技术 , 可 以避免片 帮 情况发生。 5 . 2改 变支护方 式及 强度 现阶段工作面两帮采用锚杆 塑钢网联合支 护, 主帮为 b 2 0 m m 2 5 0 0 ra m玻璃钢锚杆 配套 3 5 0 ra m x 2 0 0 m m x 5 0 ra m木托板 , 副帮为 2 0 m m x 2 5 0 0 ra m左旋 无纵筋 螺纹钢 锚杆 配套 2 0 0 ra m x 2 0 0 ra m1 2 m m钢托板 。改变支护方式后副帮 侧采用锚杆 T 1 4 0 钢带 塑钢网联合支护, 在很 大程度上增大了支护强度, 使得煤壁相对滑落较 小, 有效避免了片帮情况的发生。 5 . 3采取煤层注水技术 采取煤层注水技术 , 向煤体注水使其充分湿 润 , 降低煤体内吸附瓦斯 间隙, 降低煤体被剥落时 煤尘飞扬能力, 增强煤体塑性、 提高煤体黏结性、 增加抗剪切能力, 从而解决煤壁片帮问题。 5 . 4缩短循 环 进尺 在掘进过程中, 如果发现工作面煤层较厚、 较 松软, 需要及时对帮部进行支护, 缩短循环进尺, 适当的时候可采用人工刷帮, 加强帮部支护增加 帮部钢带。 5 . 5加 强敲帮问项与现场管理 施工中必须坚持敲帮问顶制度。每班进入工 作面前, 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顶帮部安全情况进 行一次全面检查, 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入内, 打 眼前、 支护前必须由有经验的工人站在安全地点 及时清理危岩 、 浮矸。工作面支护严格按 由外 向 里的顺序逐排进行支护, 严禁由里向外支护。 6结语 通过二次成巷技术、 改变支护方式、 煤层注水 技术等措施, 一方面可以缓解煤壁片帮的发生, 减 小片帮带来的安全隐患, 保证安全生产。另一方 面可以加快掘进速度, 提高巷道成型, 为质量标准 化的开展打下 良好的基础。 参 考文献 [ 1 ] 张拴强. 掘进巷道临时支护及防片帮技术[ J ] . 煤, 2 0 1 3 , o 7 . [ 2 ] 周图文. 掘进工作丽煤层注水工艺及效果分析 [ J ] . 煤炭技术, 2 0 0 6 , 1 0 . 责任编辑 陈文明 上接第 1 1 4页 在 7 d~1 4 d龄期内, 早强剂掺量为主要影响 因素, 砂子含量也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在 7 d~ 1 4 d 过程中, 早强剂含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没有出现 变化, 所以, 不同早强剂掺量实际上作用不大, 所 以得出 对7~ 1 4 d龄期的材料, 对其强度影响最 主要是砂子的含量。 3结语 根据现场沿空留巷相关要求, 选择充填材料 较理 想 的 配 比 组 合 , 进 而 确 定 A 1 B 1 C 1 D1和 A 1 B 3 C 3 D 1 是 1 d强度和 1 4 d强度较为理想的配 比。通过全面考虑材料 的主次作用, 最终选择 A 1 B 1 C 1 D 1为最理想配比组合。 参考文献 [ 1 ] 张吉雄, 缪协兴. 煤矿矸石井下处理的研究[ J ] . 中 国矿业大学学报, 2 0 0 6 , 3 5 2 1 9 7 2 0 0 . [ 2 ] 周爱民. 矿山废料胶结充填[ M] . 北京 冶金工业 出版社, 2 0 0 7 1 21 3 , 3 7 4 0 . [ 3 ] 许家林, 等. 控制煤矿开采沉陷的部分充填开采技 术研究[ J ]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 0 0 6 , 2 3 1 61 1 . [ 4 ] 肖卫国. 深井充填技术的研究[ D ] . 长沙 中南大 学, 2 0 0 3 7 8 8 O . 责任编辑 陈文明 上接第 1 1 7页 大部分为软弱类型, 少部分为极软弱类型, 是抑制 导水裂缝带发育的有利条件。覆岩经过第一、 底 分层开采后, 使岩性进一步弱化, 且 8 3 1 1 三分层 工作面上下各分层回采完成时间较长, 裂隙带达 到最大值后, 其顶部裂缝受压密合而使导水裂缝 带的高度值减小。 3 经对比分析, 在 8 3 1 1 三分层工作面I 、 Ⅲ区 域留设 1 5 m防水煤岩柱, Ⅳ区域留设 2 6 m防水煤岩 柱, 工作面采用膏体充填开采工艺, 采高定为2 m 。 综上所述, 8 3 1 l 三分层工作面采用膏体充填 开采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1 ] 谢广祥, 等. 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研究[ J ] . 淮南 矿业学院 1 9 9 4 , 1 4 , 0 3 4 O一 4 4 . [ 2 ] 谢生荣, 等. 深部大采高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围岩控 制机理及应用[ J ] . 煤炭学报, 2 0 1 4 , 1 2 2 3 6 2 2 3 6 8 . [ 3 ] 侯朝炯, 等. 高水灰渣速凝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 的试验研究 [ J ] . 北京 煤炭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 9 5 1 5 1 8, [ 4 ] 马黎明. 黄沙坪深部胶结充填管输系统优化研究 [ D] . 中南大学, 2 0 1 2 . 责任编辑 陈文明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