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马道头煤矿水患类型及治水措施.pdf
S e r i a l N o . 5 8 9 M a y . 2 0 1 8 现 代 矿 业 M O D E R NM I N I N G 总 第5 8 9 期 2 0 1 8 年 5月第 5期 姜士鹏( 1 9 9 0 ) , 男, 助理工程师, 0 3 7 1 0 0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 马道头乡。 山西马道头煤矿水患类型及治水措施 姜士鹏 (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马道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以山西马道头煤矿 5 #煤层为例, 分析了矿井开采条件、 水患来源, 根据井田水文地质 特征, 开展了 5 # 煤层防治水分区划分研究。研究表明 ①现阶段矿井水患主要为地表水及大气降 水、 采空区积水、 地下水, 导水通道主要有断层、 陷落柱、 导水裂缝带和封闭不良钻孔; ②5 #煤层防治 水分区可划分为可采区和缓采区, 其中可采区 1处, 面积约 1 1 0 . 4 9 09k m 2, 缓采区 2处( Ⅱ 1# 、 Ⅱ 2 # ) , 面积约 7 5 . 5 2 48k m 2。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可采区内的采空区积水、 地表水及大气降 水、 煤层顶板水、 奥灰水、 断层水以及陷落柱水的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针对缓采区水文地质特征及 水患类型不明确的问题, 建议进一步开展物探工作, 探明区内构造分布及水文地质情况。 关键词 煤矿 深部开采 水患类型 防治水分区 采空区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6 0 8 2 . 2 0 1 8 . 0 5 . 0 5 3 Wa t e rH a z a r d s T y p e s a n d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o f Ma d a o t o uC o a l Mi n ei n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J i a n gS h i p e n g ( M a d a o t o uC o a l I n d u s t r yC o . , L t d . , S h a n x i D a t o n gC o a l M i n i n gG r o u p ) 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t o 5 #c o a l s e a mo f M a d a o t o uC o a l M i n e a s t h e s t u d y e x a m p l e , t h e m i n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w a t e r h a z a r d s s o u r c e o f t h e c o a l s e a ma r e d i s c u s s e d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m i n e h y d r o g e o l o g i c a l g e o l o g i c a l , p a r t i t i o nd i v i s i o no f w a t e r h a z a r d s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l i n go f 5 #c o a l s e a mi s d o n e . T h es t u d y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①a t p r e s e n t , t h e m i n e w a t e r h a z a r d s t y p e s a r e m a i n l y f o r s u r f a c e w a t e r a n da t m o s p h e r i c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 g o a f w a t e r , u n d e r g r o u n dw a t e r , t h ew a t e r g u i d i n gc h a n n e l s a r em a i n l yf o r f a u l t , c o l l a p s ec o l u m n , w a t e r g u i d i n gf i s s u r eb e l t a n dt h eh o l e s w i t hp o o r s e a l i n ge f f e c t s ; ②p a r t i t i o no f w a t e r h a z a r d s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l i n g o f 5 #c o a l s e a mc a nb e d i v i d e di n t o m i n a b l e a r e a a n dd e l a y i n g m i n i n g a r e a , a m o n g t h e m , n u m b e r o f m i n a b l e m i n i n g a r e a i s o n e , i t s a r e a i s a b o u t 1 1 0 . 4 9 09k m 2, n u m b e r o f d e l a y i n g m i n i n g a r e ai s t w o ( n a m e dⅡ 1 #a n dⅡ 2# ) , s u ma r e a o f t h e mi s a b o u t 7 5 . 5 2 48k m 2. B a s e do nt h e a b o v e d i s c u s s i o nr e s u l t s , s o m e r e l a t e dw a t e r h a z a r d s t r e a t m e n t m e a s u r e s o f g o a f w a t e r , s u r f a c e w a t e r a n da t m o s p h e r i c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 w a t e r o f c o a l s e a mr o o f , O r d o v i c i a nl i m e s t o n e w a t e r , f a u l t w a t e r a n dc o l l a p s e c o l u m nw a t e r o f t h em i n a b l e m i n i n g a r e a i s p r o p o s e d ; i no r d e r t o s o l v e t h e u n c l e a r o f h y d r o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w a t e r h a z a r d s t y p e s , i t i s s u g g e s t e dt h a t g e o p h y s i c a l w o r ks h o u l db e f u t h e r c o n d u c t e di nt h e a r e a , s o a s t o o b t a i nt h er e l i a b l ei n f o r m a t i o no f t e c t o n i c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h y d r o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K e y w o r d s C o a l m i n e , D e e pm i n i n g , Wa t e r h a z a r d st y p e s , P a r t i t i o nd i v i s i o no f w a t e r h a z a r d sp r e v e n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l i n g , G o a f 随着我国煤炭地下开采深度不断增加, 矿井安 全开采受到突水灾害的威胁日趋严重。为确保矿井 安全生产, 有必要按照井田内水文地质查明程度及 防治措施实施情况, 将井田分为可采区( 水文地质 条件清楚、 水害防治措施实施效果较好) 、 缓采区 ( 存在老空积水、 承压水等隐患的煤矿, 因经费、 技 术等因素的制约, 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且水患治理 332 效果欠佳) [ 1 2 ], 针对各类区域特殊情况采取不同的 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势必能够取得理想效果。 本研究以山西马道头煤矿 5 #煤层为例, 进行防治水 分区研究, 将区内划分为可采区和缓采区, 并针对各 区的水害类型, 对相应的治水措施进行阐述。 1 矿井开采条件 马道头煤矿 5 # 煤层底板标高为 7 6 0~ 12 3 0m 。 采用斜、 立井混合开拓, 一个水平开采, 布置有主斜 井、 副斜井、 进风立井、 回风立井 4个井筒, 主、 副井 采用斜井开拓, 回风井采用立井开拓[ 3 ]。采煤工作 面采用单一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开采工 艺, 后退式开采方式。掘进巷道支护方式为锚杆 ( 索) 金属网联合支护。 井田内钻孔揭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寒武系、 奥 陶系、 石炭系、 二叠系、 侏罗系、 白垩系以及第四 系[ 4 ]。地层走向大致为 E W向, 倾向 N , 为一南高北 低的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一般为 2 ~ 3 。含煤地层 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共含煤 1 8层。井田东北部虽然赋存侏罗系大同组地层, 但 仅赋存其底部地层, 一般不含煤。其中, 5 #煤层位于 太原组中部, 距山西组底界 K 3砂岩一般约 2 0m 。 该煤层总厚 0 . 3 4~ 2 6 . 2 4m , 平均厚 1 1 . 8 5m , 煤层 层位稳定, 厚度大, 井田内皆赋存且可采, 煤层赋存 范围内厚度变化较大, 结构复杂, 有 0~ 1 5层夹矸, 一般为 3~ 7层。井田内煤层具有西部厚( 3 # 、 5 #煤 层合并) 、 东部薄的特征[ 5 ]。 井田内断层较发育, 三维地震勘探及补充勘探 解译出落差大于 1 0m的断层有 1 8 2条, 二维地震勘 探解译出落差大于 1 5m的断层有 4 1条, 其中落差 大于或等于 2 0m的可靠及较可靠断层有 2 0条; 井 田内已确定了 1 3个褶皱构造, 其中 7个背斜, 6个 向斜; 井田内地表地球物理勘探解译出 1 9个陷落 柱, 另勘探钻孔揭露的陷落柱编号分别为 Z T X L Z 1 、 T X L 1 、 T X L 2 , 针对二、 三维地震解译出的断裂构造、 陷落柱、 异常体, 布设了机动孔进行验证, 发现煤层 底板与相邻钻孔底板高差不明显, 说明陷落柱陷落 煤层较小; 井田岩浆岩沿断裂构造上升侵入煤层, 井 田西部 7 1 5 、 7 1 1 、 7 1 3钻孔内的 5 #煤层有煌斑岩侵 入, 对太原组上段的 5 #煤层有破坏作用, 但影响范 围较小[ 6 8 ]。总体上, 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2 矿井水患类型 现阶段, 马道头煤矿水患类型主要有地表水及 大气降水、 采空区积水、 地下水, 导水通道主要有断 层、 陷落柱、 导水裂缝带和封闭不良钻孔。 2 . 1 大气降水及地表水 井田内 5 #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缝带高度平 均为 1 9 3 . 4 8m , 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为 3 7 4 . 6 8m , 大部分地区能够沟通地表, 使得大气降水及其形成 的沟谷洪水对矿井充水有一定的影响。井田及周边 分布有较大的河流, 由北至南、 由西至东分别为十里 河、 元子河、 大峪河、 小峪河, 多为季节性河流, 即大 气降水及地表水对矿井采掘有一定的影响。 2 . 2 采空区积水 2 . 2 . 1 井田内采空区积水情况 马道头矿已回采了 4个工作面, 其中 1个工作 面为下山回采, 工作面采空区积水沿工作面排水系 统已排净, 其余 3个工作面总体为上山回采, 该类工 作面南部由于受到褶皱影响, 存在一定量的采空区 积水( 表 1 ) 。 表 1 井田内 5 #煤层采空积水情况 调查区 编号 煤层厚度 / m 煤层倾角 / ( ) 积水面积 / m 2 积水量 / m 3 Q 1 1 5 . 833 30 0 01 5 64 2 0 Q 2 1 9 . 532 51 0 01 4 70 3 7 Q 3 2 1 . 532 90 0 01 8 73 0 7 2 . 2 . 2 周边矿井采空区积水情况 马道头井田周边矿井煤层特征参数及采空区积 水情况见表 2 。 2 . 3 地下水 井田内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小, 含水层富水性差, 分布区域有限, 由砂砾石层、 粉土组成。地下水主要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随地形由高至低运移, 同时向下 伏基岩渗漏, 主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 矿井涌水量 可能增大。石炭二叠系含水层为煤层开采的直接 充水含水层, 井田内 5 #煤层开采时, 砂岩裂隙水易 进入矿井, 故砂岩裂隙水为该煤层的主要直接充水 因素。该地段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弱, 充水量有限, 一般情况下不影响矿井生产, 但由于其富水性具有 不均一性, 不排除局部地段富水性增强, 故对 5 #煤 层开采将构成一定威胁。 赋存于岩溶裂隙中的承压含水层为太原组 5 # 煤层底板突水的间接性充水含水层, 井田内开采煤 层属于带压开采煤层。依据井田内揭露的寒武奥 陶系灰岩钻孔数据, 灰岩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极不 均一, 涌水量为0 . 0 9 1 5~ 0 . 1 3 1 7L / ( s m ) , 为富 432 总第 5 8 9期现代矿业2 0 1 8年 5月第 5期 表 2 马道头矿井周边矿井煤层参数及采空积水情况 煤矿 编号 采空区所处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 / m 煤层倾角 / ( ) 积水面积 / m 2 积水量 / m 3 备注 A B 1 1 1 # 1 07 0 92 05 8 9 1 1 1 # 6 12 6 1 1 3 80 2 6 1 1 1 # 3 29 1 16 92 0 8 1 1 2 # 1 3 05 3 3 8 07 1 9 1 1 2 # 2 92 0 61 84 1 1 1 1 2 # 9 34 9 45 47 2 7 1 1 2 # 2 96 1 71 70 4 8 1 4 # 1 70 6 21 92 0 6 1 4 # 2 34 2 42 80 8 0 侏罗系 矿井 采空 积水 C D E F G H I J K 2 # 5 . 0 033 78 6 45 67 9 6 2 # 5 . 0 031 6 35 7 8 2 4 53 6 7 2 # 5 . 3 0414 2 622 7 3 2 # 5 . 3 041 07 5 11 71 3 6 2 # 5 . 3 041 04 0 41 65 8 3 2 # 5 . 3 0487 2 31 39 0 3 5 # 9 . 0 043 92 8 46 30 0 8 5 # 5 . 0 044 61 2 56 93 5 6 5 # 5 . 0 044 58 8 16 89 9 0 山45 . 3 036 10 3 09 71 7 1 5 # 4 . 1 031 90 0 02 34 0 2 5 # 3 . 4 035 34 0 05 45 4 3 5 # 6 . 7 031 20 1 92 41 9 1 5 # 6 . 7 031 32 3 62 66 4 0 5 # 6 . 7 031 90 1 53 82 7 3 5 # 6 . 6 632 45 0 04 90 0 0 5 # 6 . 6 6370 0 01 40 0 5 5 # 6 . 6 634 05 0 08 10 3 0 5 # 6 . 6 633 90 0 07 80 2 9 5 # 6 . 6 634 20 0 08 40 3 1 山4 1 . 8 158 33 0 04 54 0 3 山41 . 4 452 75 0 01 19 0 7 3 # 1 . 6 553 00 0 01 49 0 7 5 # 1 4 . 4 358 9 439 0 8 石炭系 矿井 采空 积水 水性中等强含水层, 尤其在构造破碎带或封闭不 良的钻孔地带, 灰岩水很可能沿导水裂隙带间接成 为 5 # 煤层的矿井充水水源, 对煤层开采构成威胁。 通过综合考虑煤层突水系数、 充水含水层富水 性、 底板隔水层和有效隔水层、 地质构造等因素, 本 研究采用多因素叠加法对 5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 进行了评价[ 9 1 0 ], 结果如表 3 、 图 1所示。 由表 3知 5 # 煤层底板的突水系数均小于 0 . 0 6 M P a / m , 属于底板突水安全区[ 1 1 ], 总体上看, F 9 8、 F9 9 断层构成的地堑区域的太原组地层可能导通奥陶系 灰岩地层, 两者在部分块段会产生水力联系, 因此在 表 3 5 #煤层突水系数 钻孔编号 奥陶系顶板 埋深/ m 底板隔水层 承受水压/ M P a 隔水层 厚度/ m 突水系数 / ( M P a / m ) Z K 1 4 0 66 3 1 . 3 23 . 3 99 9 . 3 20 . 0 3 4 Z K 1 6 2 24 3 5 . 6 01 . 0 68 0 . 1 20 . 0 1 3 Z K 1 7 1 55 6 9 . 7 52 . 0 09 6 . 0 20 . 0 2 1 Z K 2 7 1 16 6 0 . 0 13 . 0 05 9 . 2 70 . 0 5 1 Z K 2 7 0 96 3 5 . 6 33 . 0 56 4 . 8 30 . 0 4 7 Z K 1 4 2 25 4 1 . 4 51 . 9 78 5 . 7 70 . 0 2 3 Z K 1 6 1 84 2 4 . 5 61 . 1 09 7 . 6 40 . 0 1 1 Z K 1 4 2 03 8 1 . 8 90 . 6 39 0 . 2 50 . 0 0 7 J S 13 6 8 . 3 10 . 9 98 1 . 7 10 . 0 1 2 J S 24 3 9 . 8 60 . 7 94 2 . 5 40 . 0 1 9 J S 35 3 8 . 1 22 . 4 67 2 . 4 70 . 0 3 4 J S 46 3 8 . 4 52 . 9 76 9 . 8 50 . 0 4 3 K 1 44 6 1 . 5 01 . 2 48 2 . 1 00 . 0 1 5 F 9 8、 F9 9断层影响区域内的 5 #煤层区属于底板突水 危险区。 3 煤矿防治水分区划分及治水措施 3 . 1 防治水分区划分 防治水分区划分的原则为 ①井田内 5 #煤层为 带压开采, 经计算, 属于带压开采安全区, 根据以往 地质、 水文地质勘探成果以及物探、 钻探资料, 可将 井田内地质构造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明确的区域划 为可采区, 将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暂不清晰的区域 划为缓采区; ②将大巷及已掘巷道划为可采区; ③井 田边界保安煤柱范围及采空区不参与划分。根据上 述原则, 井田内 5 #煤层防治水分区划分结果见表 4 及图 2 。 表 4 5 #煤层防治水分区划分结果 分区编号分布范围 面积 / k m 2 面积比例 / % 可采区Ⅰ# 北一盘区、 北二盘区、 北三盘区、 北四盘区、 北七盘区、 南一盘区和 南三采区的北部 1 1 0 . 4 9 095 5 . 8 6 缓采区 Ⅱ# Ⅱ 1 # 北五盘区、 北六盘区1 4 . 6 9 53 Ⅱ 2 # 北八盘区、 北九盘区、 南二盘区 6 0 . 8 2 95 3 8 . 1 8 不参与 划分区 8 2 0 1工作面、 8 2 0 2工作面、 8 2 0 3工作面、 8 2 1 0工作面 1 1 . 7 9 755 . 9 6 3 . 2 分区防治水措施 3 . 2 . 1 可采区 ( 1 ) 采空区积水。①生产过程中须严格执行老 空积水的“ 三线” 管理制度, 综合分析采空区分布范 围, 划出积水线、 探水线和警戒线, 并结合矿井实际 532 姜士鹏 山西马道头煤矿水患类型及治水措施 2 0 1 8年 5月第 5期 图 1 5 #煤层底板突水系数分区 图 2 5 #煤层分区划分示意 情况, 最终确定的探水线为积水线外推 4 0m , 警戒 线为探水线外推 5 0m ; ②采掘工作面进行探水前, 应预先编制专项的探放水方案, 确定允许掘进的距 离和超前距离, 并制定有害气体安全防范措施; ③按 照相关规定对采空区及废巷进行密闭, 留设导水孔, 加强观测, 及时将采空区积水排出, 同时留设观察 孔, 观测采空区内的温度和有害气体分布情况; ④须 定期收集、 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老窑积水情 况, 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件上标出相关井田位置、 开采 范围、 开采年限及积水情况, 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充 水性图件上标绘出积水井巷及采空区积水范围、 底 板标高和积水量等信息, 此外, 还应建立井田及相邻 矿井采空区动态管理机制, 以有效掌握采空区范围、 涌( 积) 水情况等信息。 632 总第 5 8 9期现代矿业2 0 1 8年 5月第 5期 ( 2 ) 大气降水及地表水。①地面广场应定期检 查疏通各排水系统, 确保地面无积水, 遇有外水时确 保不流向井口方向, 在矿井井筒附近储备防洪( 雨) 水黏土袋, 在矿区内应采取填坑、 补凹、 整平地表等 措施, 定期清理矿井工业广场以及周边水沟; ②封堵 塌陷坑及地裂缝; ③加强雨季前防汛工作, 严格执行 矿井雨季“ 三防” 管理制度, 每年根据本年度采掘工 程布置情况制定详细的水灾应急处理预案。 ( 3 ) 煤层顶板水。对于物探解译的煤层顶板含 水层的富水异常区, 应采用井下瞬变电磁勘探方式 进一步核实, 而后对富水异常区进行井下钻探验证, 经证实本含水层与强含水层或其他水体未发生水力 联系, 且采区有足够排水能力时, 可在采区最底部首 先回采, 实行采动放水, 也可以结合生产开拓需要, 直接在含水层内掘进巷道放水。 ( 4 ) 奥灰水。矿井 5 #煤层为带压开采, 需做好 奥灰水防治工作, 即加强对带压区内断层和陷落柱 富导水性的探测与研究工作, 可通过注浆封堵方式 切断其与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也可通过 留设防隔水煤柱进行隔离[ 1 2 1 5 ]。 ( 5 ) 断层水。①在巷道掘进过程中, 巷道前方 若揭露到断层, 应采用直流电法超前探方式进行探 查工作, 若探测为导水断层, 应进行钻探验证工作, 必要时编制探放水方案, 由专业探放水技术人员依 据相关规范进行探放工作; ②采取各种钻探及物探 手段探明隐伏构造, 尤其应查明导水构造和隔水层 的薄弱带[ 1 6 ], 对落差大且富水性较强的断层, 按照 相关规范合理留设煤柱。 ( 6 ) 陷落柱水。巷道掘进前应采用井下物探技 术对掘进头前方陷落柱进行探测, 初步确定陷落柱 位置, 而后采用钻探方式进行验证, 精确探查陷落柱 的发育形态、 岩性、 周边裂隙发育程度、 导水性 等[ 1 7 ]。依据相关规程留设合理的防水煤( 岩) 柱或 采用注浆封堵方式进行治理。对于浅部巷道已经揭 露出的不含水也不导水的陷落柱, 按照 煤矿防治 水规定 , 在深部掘进时应对其进行探测, 对于巷道 已经揭露的不含( 导) 水陷落柱, 应对巷道底板进行 探查, 防止出现滞后突水现象。 3 . 2 . 2 缓采区 ①在水文地质条件不明确的情况下, 切勿在缓 采区内进行任何采掘作业; ②在进入缓采区内开采 前, 须进行地面物探及其他技术探查工作, 查明以往 井田内及周边老窑破坏情况及老窑积水情况, 查清 缓采区内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 确保矿井生产 安全; ③在充分开展物探工作, 且物探成果经过严格 评审通过后, 缓采区方可转化为可采区进行开采。 4 结 语 分析了山西马道头煤矿的开采条件, 并将该矿 5 # 煤层的防治水分区划分为可采区及缓采区。针对 可采区及缓采区的水文地质特征, 制定了详细的水 患防治措施, 对于确保该煤层安全开采有一定的借 鉴价值。 参 考 文 献 [ 1 ] 王西泉. 小保当二号井田上部可采煤层赋存特征[ J ] . 硅谷, 2 0 1 4 ( 2 0 ) 2 0 0 2 0 1 . [ 2 ] 陈少帅, 白峰青, 刘 猛, 等. 邢东矿隐蔽致灾因素研究[ J ] . 河 北工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1 5 , 3 2 ( 2 ) 9 7 1 0 0 . [ 3 ] 吴玉国, 邬剑明, 张东坡, 等. 综放工作面连续注氮下采空区气 体分布及“ 三带” 变化规律[ J ] . 煤炭学报, 2 0 1 1 , 3 6 ( 6 ) 9 6 4 9 6 7 . [ 4 ] 施龙青. “ 下四带” 理论及其在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 C ] ∥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 2 0 0 8年学术论坛文集. 北 京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 2 0 0 8 . [ 5 ] 李 篧, 朱 文, 程海燕. 潘一煤矿井田 1 1 2煤层小构造分布 规律研究[ J ]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 0 0 3 ( 5 ) 1 7 2 0 . [ 6 ] 盛守福. 马道头煤矿水处理工程设计[ J ] . 露天采矿技术, 2 0 1 6 , 3 1 ( 8 ) 7 5 7 8 . [ 7 ] 王紫艳. 大同煤田马道头井田 5号煤层特征浅析[ J ] . 科学之 友, 2 0 1 3 ( 7 ) 1 3 4 1 3 5 . [ 8 ] 史永廷. 马道头井田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分析[ J ] . 内江科技, 2 0 0 8 ( 5 ) 1 1 3 1 1 4 . [ 9 ] 邢丽花. 基于多因素模糊聚类的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研究 [ D ] . 青岛 山东科技大学, 2 0 1 1 . [ 1 0 ] 路亚彬, 马良俊.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 R S G S V M模型 [ J ] . 现代矿业, 2 0 1 8 , 3 4 ( 0 1 ) 9 0 9 4 . [ 1 1 ] 张建民. 景福矿井开拓方案设计探讨[ J ]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 济, 2 0 1 2 , 2 2 ( 3 ) 1 4 0 1 4 2 . [ 1 2 ] 宋红旗. 煤矿水害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探讨[ J ] . 江西煤 炭科技, 2 0 1 8 ( 1 ) 1 0 2 1 0 3 . [ 1 3 ] 屈少波. 带压开采工作面安全评价及防治水技术研究[ J ] . 陕 西煤炭, 2 0 1 8 , 3 7 ( 1 ) 1 9 2 2 . [ 1 4 ] 贺警龙. 王庄煤矿水害防治技术措施[ J ] . 山东煤炭科技, 2 0 1 7 ( 1 2 ) 8 4 8 5 . [ 1 5 ] 赵 章, 白峰青, 陈少帅, 等. 九龙矿 1 5 4 4 5 N工作面底板破坏 特征研究[ J ] . 煤炭与化工, 2 0 1 7 , 4 0 ( 2 ) 2 6 2 9 . [ 1 6 ] 徐 睿, 屠世浩, 郑西贵. 浅析断层构造突水机理及防治措施 [ J ] . 煤矿安全, 2 0 0 9 , 4 0 ( 1 ) 7 9 8 1 . [ 1 7 ] 李永明. 煤矿水害防治井下物探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J ] . 中国 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 0 1 7 , 3 7 ( 1 8 ) 1 8 4 1 8 5 . ( 收稿日期 2 0 1 8 0 3 2 1 ) 732 姜士鹏 山西马道头煤矿水患类型及治水措施 2 0 1 8年 5月第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