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滦赵各庄矿动力显现与防治措施.pdf
第 1 3卷 第 2期 总第 8 1期 2 0 0 8年 4月 煤矿 开 采 C o a l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V o 1 . 1 3 N o . 2 S e ri e s N o . 8 1 Ap ri l 2 0 0 8 浅析开 滦赵 各 庄矿 动力 显现 与防治措施 李建民 ,章之燕。 ,杨 占 秋 1 .中国矿业 大学 北京 ,北京 1 0 0 0 8 3 ;2 .开滦 集团 有限责任公 司 ,河北 唐山 0 6 3 0 1 8; 3 .中国煤 炭学会 岩石力 学与支护专委会 北京 1 0 0 0 1 3 [ 摘要] 介绍了开滦赵各庄矿深部煤 岩的动力现象,分析 了3 2 3 7工作面动力现象发生 过程,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方法和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 [ 关键 词] 深部开采 ;动力 显现 ;防治 [ 中图分类号]T D 3 2 4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0 0 6 4 5 2 2 5 2 0 0 8 0 2 - 0 0 7 1 - 0 4 Ana l y s i s o f Dy na mi c Pr e s s ur e Be h a v i o r a nd Pr e v e nt i o n 0 f Zha 0 g e z hu a ng Co l l i e r y i n Ka i l u a n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逐步加大,开采条件发 生了显著变化,高地应力、高瓦斯、高非均一性、 低渗透性 和低强度煤体 现象 日益 明显 ,在此 情况 下 ,原有的安全保障技术适应性降低 ,迫切需要进 行新技术的研究。开滦集团所属赵各庄矿 目前已采 至千米深部 ,由于开采历史长 ,地质构造复杂 ,在 生产过程 中出现了上述现象。 1 赵各庄矿深部动力现象及特征 1 . 1 深部动力现象 赵各庄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井下曾发生过 多次动力现象 ,其 中以 1 9 7 3年 9月 1 5日发生在 1 0 水平 7中石 门9煤层 的煤与瓦斯突出强度最大 ,突 出煤量 1 0 0 t ,喷出瓦斯 3 0 0 0 m 。其历史上有记录 的动力现象见表 1 。 由表 1可知,第 1次瓦斯动力现象发生在 1 9 5 5年七水平西翼 1石门的 7 1 9 1中巷向上掘进煤 层上 山时,该处距地表垂深约 7 0 0 m。而每次发生 的区域基本在井 口褶曲、倾角变 陡区、东 I I I 断层 带、东 V I I 断层带处。 表 1 赵各庄矿煤与瓦斯动力现象统计 1 . 2 深部动力现象特征 根据现场的统计资料分析该矿煤与瓦斯动力现 象具有以下特征 1 多发生在掘 进工作面 ,在石 门揭煤 、平 【 收稿日期]2 0 0 7 - 0 7 一 l 8 [ 作者简介]李建民 1 9 5 7 一 ,男, 河北丰润县人 , 教授级高工, 在读博士生, 现任开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71 维普资讯 总第8 1期 煤 矿 开 采 2 0 0 8年第2期 巷和上山掘进或者打钻孑 L 时 ,都发生过煤与瓦斯动 力现象。 2 该矿属煤 与瓦斯突 出类型 的动力现象较 少 ,一般突出煤量都在 4 0 t 以下 ,瓦斯量均不超过 2 5 0 0 m ,有的只是 冒高和喷孑 L 。 3 主要发生在地质构造地带。如断层 、褶 曲及 煤层 倾 角 变陡 等处 ,属 于煤 与 瓦斯 突 出的 1 9 7 3年 O 1 1石门动力现象就发生在东 Ⅲ断层 。 4 通过对已经发生 的动力现象记录分析发 现 ,这些动力现象绝大部分是 在外力作用 下产生 的。其 中,由爆 破 引 起 的 动 力现 象 较 多 ,约 占 6 5 . 2 %。这是 由于爆破作业突然改变了工作面附近 的应力和瓦斯动力状态 ,以及爆破产生的震动波破 坏了附近煤体造成的。 5 煤层在发生煤 与瓦斯动力 现象前 ,一般 都出现明显预兆 ,最常见的是工作面前方响煤炮或 瓦斯忽大忽小,另外 ,打钻过程中出现夹钻 、钻孑 L 内喷瓦斯和煤粉现象 ,以及工作面前方煤质突然变 软 、煤层中夹有厚薄不一 的软分层等预兆。这些预 兆有时只出现一种 ,有时几种同时出现。 1 . 3深部动力现象机理 赵各庄矿深部 由于采深大 ,瓦斯压力相对 较 小,且煤与瓦斯动力现象主要以矿山压力和煤的物 理力学性质引起的动力现象为主,故发生机理概括 有以下几种 1 冲击倾 向性 井下煤岩体作为典 型的地 质材料,存在着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质。根据实验室 的测定结果 ,1 2煤层及顶板具有冲击倾向性。 2 大采深导致的地应力增加随着开采深度 的增加 ,煤层 中原始地应力水平较浅部增大。通过 实验室试验测定 ,1 2煤层煤的单轴抗 压强度最 大 为 2 9 . 3 4 MP a ,而采深为 l O 0 0 m 的垂直应力值 已达 2 7~ 2 8 MP a 见表 2 。由于煤 体强度远小于煤样 的单轴抗压强度,煤体会在采动时达到破坏强度而 发 生破坏 。 表 2 赵 各庄矿不 同埋深条件下原岩应力 垂直应力 的变化 3 构造应 力作 用 矿井 田区域位于华北大 断块区的东北部,开平煤田北部边缘区 ,是燕山断 72 褶带东段与华北拗陷区的交界地带。从区域地质发 展史可知 ,它靠近开平断块的北部边界 ,是一个地 质构造相对发育而又复杂的断块边缘 区 见图 1 。 图 1 开平煤田构造 4 采动应 力的 叠加作用 冲击矿压等 动力灾害 ,在发生机理上是地质结构体在力的作用 下变形系统发生失稳的结果, 但这些灾害的发生与 采矿工程的扰动是密切相关的。原因在于矿山井巷 与回采工作面的开掘与开采,使煤岩体中的原始应 力状态发生改变 ,并引起巷道或回采工作面围岩的 高度应力集 中,通 常可达到原岩应力 的 23倍 , 甚至 7 8倍 。由此造成煤岩体中弹性能的大量积 聚 ,为冲击矿压等动力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能 量来源。赵各庄矿开采深度已达 1 1 5 7 m,煤体所承 受的岩体 自重力已达约 2 8 MP a ,如果加上上覆岩层 开采应力和本层开采应力的叠加作用,深部煤体所 承受的应力将高达 5 0 M P a以上。在未受采动影响 时 ,由于岩层之间的相互约束作用 ,使应力释放没 有空间;受到采动影响后,由于已经破坏的煤岩层 相对于整个岩体是一个弱面 ,同时又有足够 的应力 释放空间 ,从而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煤岩体 中应力 就以弹性能 的形式释放 出来 ,导致动力 现象 的发 生 。 5 地震活动为动力现 象提供 了条件 赵各 庄位于我国华北地震活动带内,地震活动频繁 ,从 而为煤岩层的应力释放提供了诱发条件。 2 3 2 3 7工作面的动力现象防治 2 . 1 3 2 3 7工作面地质情况及位置 3 2 3 7工作面位于 1 3水平西3石门 1 2煤层 ,煤 层倾角 3 2 4 2 。 ,对应上部为 l 2水平西 5石门,工 作面布置见图 2 。开采深度范 围 一9 9 4一一1 0 5 8 m, 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 。该工作 面地质构造较复杂, 上山位于矿井西翼宽缓向斜核部,受其影响构造应 维普资讯 李建民等浅析开滦赵各庄矿动力显现与防治措施 2 0 0 8年第2期 力集 中,煤层及顶板裂隙发育 、破碎 、易抽 冒。上 山附近顶板起伏较大。 图 2 3 2 3 7西上工作 面布置 基本顶 深灰 白色粉砂岩 ,2 . 7 O~ 4 . 6 0 m,泥 质胶结,贝壳状 断 口,灰 白色条痕 ,质均 一 ,致 密 ,含黄铁矿结核。 直接顶 黑色泥腐 质黏 土岩 ,3 . 2 6~8 . 7 4 m, 贝壳状断口, 褐黄色油亮条痕,质脆,易碎,含黄 铁矿结核。 直接底 灰色粉砂岩 ,0 . 4 9~2 . 6 7 m,泥质胶 结 ,参差状断 口,灰白色条痕 ,含杂乱的植物根化 石 和黄铁 矿结 核 。 老底 灰 色 细砂 岩 ,1 . 6 0~4 . 2 8 m,硅 质 胶 结 ,成分以石英 、长石为主,局部夹粉砂岩 ,水平 层理 ,层面有植物碎屑化石 。 2 . 2 3 2 3 7动力显现情况 该区域 在掘 进过程 中,曾多 次 发现 “ 煤 炮 ” “ 板炮 ”等现象 ,2 0 0 6年 1月 3日,1 3水平西翼 2 石门 3 2 3 7西上放顶煤工作面范 围发生一起较为 明 显的动力显现现象 ,造成西上运输道 2 3 0 m,2 8 5 m 等多处地点发生 冒顶。该 区域 3 2 3 7采 区工作 人员普遍反映 2 3点 1 5分左右有强烈的瞬时震感 , 并伴有冲击波和大量煤尘飞扬 ,但从安全监测监控 数据显示看 ,当时该区域瓦斯无异常变化。 2 . 3 3 2 3 7动力 显现 防治方法及措施 由于 3 2 3 7工作 面开采方法 已经确定,对动压 防治只能采取 区域 性局部 的防治和解危措施 。即 3 2 3 7工作面回风道 与上水平工作 面之间 的隔离煤 柱范围 、回风道 8 0~1 5 0 m断层影响带范 围,3 2 3 9 上山下部小井附近范围。工作面投入 回采后 ,工作 面区域的煤岩体应力将重新分布 ,工作面前方超前 压力影响,在基本顶初次来压 、周期来压时还有可 能产生新的高应力区 ,形成潜在 的动压危 险。根据 目前对 3 2 3 7工作面区域动压显现 的实际情况 ,对 3 2 3 7区域采取综合 防治 动压措施 ,即动压危 险预 测预报 、动压危 险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效果检验 、 安全防护措施。 2 . 3 . 1动 压 危 险 预 测 预 报 1 工作 面开采 前 ,主要采 用钻屑检测法对 动压危 险性进行 检测 、预报 ,辅助采用钻孔应 力 计 、电磁辐射仪对动压危险性进行检测 、预报 。 2 工作 面开采 后,采用钻 孔应力计对可 能 存在动压威胁的区域进行观i 贝 0 ,同时使用 K B D 5型 电磁辐射仪 ,对整个工作面区域的矿压显现进行动 态跟踪观测 ,并辅助采用钻屑检测 、巷道变形观测 等手段对可能存在的动压危险性进行检测 、预报。 3 钻屑检测法是在高应力带施工 4 4 2 mm的 钻孔 ,量取钻出的煤粉量 ,通过对钻粉变化率 、施 工过程 中动力现象等指标来衡 量动压显现 的危 险 性。对采掘空间围岩的动压危 险倾 向性进行评估。 根据以往观测经验及 3 2 3 7工作面实际情况 ,确定 钻孔深度 、极限煤粉量等指标如下 钻孔深度 5 . 5~ 8 . 5 m。 极 限煤 粉 量 指 标 1~3 m,3 k g / m; 3 m, 4kg /m。 动力现象 吸钻 、卡钻 、顶钻等。 钻孔布置 工作 面上 下巷与工作 面煤壁 每隔 2 0 m布置钻孔,钻孔一般布 置在距 底板 1 . 2~ 1 . 5m。 2 . 3 . 2动压危险防治措施 对可能存在动压显现危险的区域 ,采用震动爆 破 、煤体注水 、打卸压钻孔的方法 ,降低或消除高 应力区动压显现危险。 1 震动爆破根据 预测 结果 ,在特殊 地点 及 附近进行震动爆破 降低或消除动压显现威胁。通 常使 用矿 用煤 电钻 和麻 花钻 杆及配 套 4 2 m m 钻 头 ,炮眼深 6~7 m,炮眼间距 5 m,炮 眼距巷道底 1~1 . 5 m。每 眼 装 药 长 度 为 眼 深 的 1 / 3 ,药 量 2 1 0 0 g ,炮眼装药后,使用 2个水炮泥,外部剩余 部分用黄泥封满。同时布置 6~8孔 。连线方式采 用串联,正向一次起爆。爆破顺序为从危险地点外 围开始爆破,逐步向危险地点靠近,直至危险点。 2 煤层 注水 采用长孔 、短孔 相结合 的注 水方 式 ,注 水孔 径 一 般采 用 2~9 2 m m,间 隔 1 5 m。长孔 在运输巷沿煤层倾斜方向平行于工作 面向上打孔注水 ,孔长 5 0~ 7 0 m。短孔 在回风巷 沿煤层倾斜方 向平行于工作 面打下探 5~1 O 。 方 向 的近水平钻孔 ,孔深 2 0~3 0 m。采用动压注水和静 压 注 水 相 结 合 的方 式 ,动 压 注 水 压 力 不 小 于 1 0 M P a ;静压注水压力一般不低于 1 . 5~ 3 M P a 。 3 卸压钻 孔 卸压钻孔是利用钻孔方法消 除或减缓冲击矿压危险的解危措施。煤层支承压力 7 3 维普资讯 第 8 1期 煤 矿 开 采 2 0 0 8年 第 2期 峰值部位钻孔 的破裂和卸压作用如图 3所示。钻孔 卸压的实质是利用高应力条件下,煤层 中积聚的弹 性能来破坏钻孔周围的煤体 ,使煤层卸压 、释放能 量 ,消除冲击危险。如 3 2 3 7西上工作 面在预计可 能出现的应力增高区施工 9 01 1 0 m m的钻孔 ,长 度一般为 1 5 2 0 m,间距为钻孔直径 的 1 O倍来降 低采掘空间周围的应力 ,钻孔布置如图 4所示。 图 3 卸压钻孔作用 L 3 防治措施效果检验 当采取松动爆破 、煤体注水 、钻孔卸压等措施 后 ,继续采用钻屑检测法 、钻孔应力计 、电磁辐射 仪等手段对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检验,对动压危险 倾向程度重新评估。若检测指标超过临界值 ,则继 续采取动 压危险 防治措施 ,若 检测指标小于临界 值,进行开采。赵各庄矿 3 2 3 7工作面经过上述解 危措施 ,实现了安全开采。 上接 8 2页 Wc W 一△ V 2 2 h 2 S一△ 6 由 6 式可知 ,由于 △ 与 相比很小 ,因 此松散载荷层垮落时重力功几乎全部作用于对基岩 层及顶板的冲击破坏 ,形成工作面来压时短暂剧烈 的动载现象 。 5结论 工作面初次来压经历基岩层下部分层垮落 ,来 压开始 ;关键层及其上岩层破坏垮落,形成第 1次 冲击载荷 ;松散载荷层滞后垮落 ,形成第 2次冲击 载荷等 3个阶段 。关键层悬臂梁破断垮落成 B块 , 其上层基岩层及松散层紧随垮落并对工作面形成瞬 间冲击载荷 ;关键块 B一端 由 A块及其下 冒落矸 石支撑 ,另一端由工作面支架经直接顶板传递的工 作阻力及 C块支撑 ;工作面推过 B块后 ,B块沿 7 4 ]黜I 图 4 3 2 3 7工作 面卸压钻孔 4结束语 开采带有煤与瓦斯动力现象的深部煤层时,要 根据发生的区域性以及与地质构造分布的关系,准 确及时地对煤层有动力现象危险区段进行预测,尤 其是对地质构造应力集中带进行分析预测,采取适 当的防范措施。不 断寻求应 用新的技术、工艺手 段 ,就一定能够有效地防治动力现象的发生。 [ 参考文献] [ 1 ]林柏泉 ,崔恒信 .矿井瓦斯防治理论 与技术 [ M].徐州 中 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 ,1 9 9 8 . [ 2 ]开滦集 团公 司.煤矿 深部煤 岩 与瓦 斯动力特征及 防治 对 策研究 [ R].2 0 0 0 . [ 3 ]赵 水钧 .冲击地压及其防治 [ M].北 京 煤炭工业 出版社 , 1 9 95 . [ 4]潘立友 ,张立 俊 ,刘 先 贵 .冲 击地 压 预测 与 防治 实用 技 术 [ M].徐州 中国矿业 大学 出版社 ,2 0 0 6 . [ 责任编辑毛德兵 】 架后切落至冒落矸石上,形成工作面周期来压。松 散载荷层垮落时重力功作用于基岩层及顶板 ,形成 工作面来压时短暂剧烈的动载现象。 [ 参考文献] [ 1 ]李凤仪 ,王继仁 ,梁冰 ,刘钦德 .以埋深划 分煤炭开 采类 型界定指标与特征 [ J ].煤炭学报 ,2 0 0 5 . [ 2 ]钱鸣高 ,缪协兴,许 家林 ,茅献彪 .岩 层控制 的关键层理论 [ M].徐州 中国矿业 大学 出版社 ,2 0 0 3 . [ 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薄基岩浅埋煤层 开采覆岩 活动及其开 采 技术物理模拟研究报告 [ R]. 2 0 0 4 . [ 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薄基岩浅埋煤层 开采覆 岩活动及其 开采 技术理论研究报告 [ R].2 0 0 4 . [ 5 ] 吴爱祥 ,孙业志,刘湘平 .散体动力学理论及 其应用 [ M]. 北京 冶金工业 出版社 ,2 0 0 2 . [ 责任编辑 毛德兵 ]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