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底板突水评价突水系数-单位涌水量法.pdf
第 2 8卷第 1 2期 2 0 0 9 年 1 2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1 . 2 8 NO . 1 2 De c . , 2 00 9 煤矿底板突水评价突水系数 一单位涌水量法 乔伟,李文平,赵成喜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2 2 1 0 0 8 摘要在突水系数 基础上,引入反映充水含水层富水性的指标单位涌水量 ,并在大量突水实例统计分析 基础上,对突水危险性与突水系数、充水含水层富水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提出 评价底板突水危险性的新方法突水系数 一 单位涌水量法,作为突水系数法的补充,可为含水层富水性较弱而突 水系数较 大的深部开采底板突水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采矿工程;突水系数的单位涌水量法;富水性;深部开采 中图分类号T D 8 2 3 . 8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6 9 1 5 2 0 0 9 1 2 2 4 6 6~ 0 9 W ATER I NRUS H CoEFFI CI ENT UNI T I NFLoW M ETHoD FoR TER I NRUS H UATI oN oF CoAL M I NE FLooR Q I AO We i ,L I We n p i n g ,Z H AO C h e n g x i S c h o o l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a r t hS c i e n c e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yo f Mi n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Xu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2 1 0 0 8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e wa t e r i n r us h c o e ffi c i e n t , t h e u n i t i n flo w , a n i nd e x r e fle c t i n g wa t e r b e a r i n g o f t h e a q u i f e r ,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 Ba s e d o n 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a l a r g e n u mb e r o f e x a mp l e s o f wa t e r i n r u s h,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e e n wa t e r i n r u s h p o t e n t i a l ,wa t e r i n r u s h c o e ffi c i e n t ,a n d t h e wa t e r . e n r i c h e d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a q u i f e r a r e f u rt h e r r e s e a r c h e d . T h e a c h i e v e d l a ws o f wa t e r i n r u s h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And a ne w me t h o d f o r e va l u a t i ng r i s k o f flo o r wa t e r i nru s h i s pu t f o r wa r d .Th e me t h od o f wa t e r i n r u s h c oe f f i c i e nt .. u ni t i nflo w m e t h o d c a n b e a s u p pl e me nt f o r e v a l u a t i n g wa t e r i n r u s h c o e ffic i e n t s . T h e a c h i e v e d r e s u l t s c a n b e p r o v i d e d f o r e v a l u a t i n g wa t e r i n r u s h r i s k o f fl o o r i n d e e p mi n i n g o f s o me mi n i n g a r e a s ,i n wh i c h t h e wa t e r e n r i c h e d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a q u i f e r a r e n o t o b v i o u s b u t wa t e r i n r us h c o e ffi c i e n t i s l a r g e r . Ke y wo r d s mi n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 wa t e r i nru s h c o e ffi c i e n t . u n i t i n flo w; wa t e r - e n r i c h e d p r o p e r t i e s ;d e e p mi n i n g 1 引 言 我 国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岩溶水 经常突入矿坑危害生产安全,华北型煤田下组煤f 太 原组煤 开采, 普遍受到煤系地层基底奥灰承压含水 层的威胁。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底板突水 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武 强等[ 卜 】 提出了主控指 标体系建设方法、脆性指数法以及 GI S与 A N N耦 合技术等新型实用方法;李 丽和程久龙【 应用信息 融合对底板突水预测 ;尹会永等[ 用多源信息复合 的方法评价底板突水;石秀伟等【 卅 建立了基于 GI S 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模型;雷贵生和韩德 1 用 电 法探测了底板潜在突水构造;于小鸽等[ 8 】将底板 “ 四 收藕日期2 0 0 9 0 31 6 ;修回日期2 0 0 9 0 5~1 9 基金项 目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H 4 0 5 7 2 1 6 0 作者简介乔“ J 1 9 8 4一 ,男,2 0 0 6年毕业 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 ,现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岩土工程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面 的研究工作。E - m a i l q w e i q l m1 6 3 c o m 第 2 8卷第 1 2期 乔伟,等.煤矿底板突水评价突水系数 一 单位涌水量法 2 4 6 7. 带 ”理论应用于底板突水评价;孔海陵和陈占清『 9 J 用 突水因数分析了突水危害性;中国生等[ 1 o J 把突变理 论应用于底板突水预测; 目前,现场实用最多的仍 为突水系数法。焦作 、峰峰、淄博、肥城、淮北等 矿区进行下组煤开采 已有 4 0余年的历史。早期开采 时,一般深度较小,奥灰对开采工作面底板隔水层 的水压一般都小于 3 MP a 大部分为 1 ~2 MP a ;经 过长期的开采实践和科学研 究,相关专家和学者们 编制了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1 9 8 4年 和 煤矿防治 水工作条例 1 9 8 6 年 ,明确用突水系数 底板充水 含水层水压除以隔水层厚度 来分析评价底板突水 危害程度,其临界值为 0 . 0 6 ~0 . 1 5 MP a / m 防治水条 例为 0 . 0 6 0 . 1 0 MP a / m 。开采实践验证 ,在一般水 压下 小于 3 MP a ,用突水系数来评价开采的安全 性,基本符合实际,这是 中国煤矿水文地质学家及 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煤矿开采水害防治的巨大理论 和技术贡献。随着开采深度的逐渐增大,奥灰的水 压逐渐增高;深部开采 中,底板岩层在高围压下卸 荷产生底板破坏带,加之奥灰导升带高度 ,由水压 除以相对隔水层厚度得到的突水系数远远大于规范 规程中所规定的上限值 。但是在某些井 田,下组煤 埋深可达 1 2 0 0 m,奥灰亦处于向斜构造 的核部,奥 灰水水压达 7 - 3 ~1 3 . 0 MP a ,为底板超高承压水,突 水系数达 0 . 1 4 4 0 . 2 5 6 MP a / m,最小值亦超过规范 安全开采突水系数上限,由于奥灰岩层位于深部, 在高围压条件下,裂隙不发育,且没有强迳流带,富 水性差,钻孔单位涌水量为 0 . O l ~0 . 1 0 L / s m ,含 水层连通性不强。突水系数法评价开采危险性 已经 不能完全适用于深部开采,本文拟在突水系数方法 的基础上,引入含水层富水性指标单位涌水量 值 ,作为突水系数法 的补充,建立 . g法来评价底 板突水危险性。 2 突水系数法的局限性 我国煤矿开采,对于底板水危害程度评价普遍 使用突水系数法计算底板临界隔水层厚度 ,此方法 是从长期的、大量 的突水实际资料 的统计分析中得 出的一种规律性的认识,并作为基本规定列入规程 规范和煤矿 防治水条例中。几经变革,计算公式较 为完善,见表 1 l I 。 该公式 中 2个重要指标为水压和相对隔水层厚 度 ,这 2个指标是评价底板突水危险性的关键因素, 包含了含水层和隔水层双重信息,公式简单实用, 但是在反映含水层性质这一方面,仅仅考虑了水压, 没有考虑 q值这一关键 因素,而且在深部开采 中, 许多矿区的安全开采深度已经远远超 出现行煤矿规 程中所规定的 值指标,在突水系数超过 0 . 1 0甚至 0 . 1 5的一些开采工作面 H E 城查庄煤矿 9 1 0 0 2面, 奥 灰 0 . 1 6 ;白庄煤矿 1 0 4 0 4面,奥灰 0 . 1 7 ; 淄博矿区一些工作面徐灰突水系数 r s 0 . 3 5 ,奥灰 0 . 1 8等 ,但开采中实际出水量较小,或经过采 取治理措施后实现 了安全开采 见表 2 。 3 一 q评价方法初步探讨 3 .1 含水层富水性与深度关系现场试验 裂隙的发育往往与地应力有关,地应力越大裂 隙闭合程度越大,则含水条件越差 ,垂直方 向最大 主应力往往根据深度和岩层重度的乘积计算得到 。 为了了解一定区域同一裂隙岩溶含水层不同深度 内 的富水性差异,进行现场试验是非常必要的。在东 表 1 突水系数法公式 的沿革 ” T a b l e 1 E v O l u t i 0 n 0 f f o r mu 1 a o f t h e me t h o d o f wa t e r i n r u s h c o e ffi c i e n t s [ 】 2 4 6 8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9 年 滩和兴隆庄煤矿进行下组煤勘探时,在不同深度孔 深处取样利用声发射方法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并对 奥灰含水层进行了不 同深度处的抽水试验,获得了 不同深度处的地应力值 见表 3 和不同深度处奥灰含 水层的钻孔单位涌水量、水压值 见表 4 。 表 3 不同深度处地应力值 T a b l e 3 Ge o s t r e s s e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d e p t h s 根据表 3 ,随着深度的加大,水平最大和最小 主应力有明显的增大趋势 ,分析地应力与深度的关 系,结果如图 1 所示。 表 4 不同深度处奥灰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和水压 Ta bl e 4 Un i t i n f l o w a nd wa t e r p r e s s u r e o f a q ui f e r i n Or d o v i c i a n l i me s t o n e a t d i f f e r e n t d e p t h s 根据表 4可以得出,随着深度的增加,同一裂 隙岩溶含水层 奥灰 的水压呈现增大的趋势,深度 与水压 的关系见图 2 。 根据以上规律和表 4 ,随着深度的增加,地应 力增大 ,裂隙呈闭合趋势 ,裂隙岩溶含水层过水能 力降低,岩溶水动力环境变差,岩溶发育变弱,裂 隙岩溶含水层 奥灰 的富水性有明显的减弱趋势 见 图 3 1 。 经过非线性拟合,得出了裂隙岩溶含水层 奥灰1 第 2 8卷第 1 2期 乔伟,等.煤矿底板突水评价突水系数 一 单位涌水量法 . 2 4 6 9. 毯 粤 最大水平主应力 深度 H / m 图 1 不 同深度处地应力值 Fi g . 1 Cr u s t a l s t r e s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d e e p n e s s 深度 H / m 图 2 不同深度 处水压值 Fi g. 2 Wa t e r pr e s s ur e a t di ffe r e nt d e e p ne s s 深度H/ m 图 3 单位涌水量 随深度变化关 系 曲线 Fi g - 3 Va r i a t i o n c u r v e o fu n i t i n flo w V S . d e e p t h 埋藏深度与 q之间的关系如下 qY 0 A e 一 ‘ 1 这里取 Y 0 0 . 0 1 7 0 6 , A4 . 6 7 8 5 ,X o 4 . 5 6 5 4 , t 1 . 4 5 1 7 。随着深度加大,地应力升高,裂隙岩溶 含水层水压呈线性增加,相同隔水层条件下,深部 煤层开采突水系数明显大于浅部,含水层富水性呈 减弱趋势 。 3 . 2 . g图特征 本文收集 了肥城矿区、焦作矿 区和淄博矿区的 2 1 6个突水点资料【 l J ,包括突水点水压,相对隔 水层厚度和 q值,使用以上资料,建立底板突水危 险性评价新方法 . g法。 q法的评价方法为建立 直角坐标系 ,纵坐标为突水系数 值,横坐标为反 应含水层 富水性的重要指标 q值 u p 钻孔单位涌水 量 ,具水文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资料 ,拟在大量实例 基础上,通过统计成 图的方法,得到一些规律性的 认识 。在少量没有收集到 g值的突水点,对于 值 的表达使用了近似方法,根据 值划分富水性和按 天然泉水流量含水层划分富水性进行对 比,根据突 水点的突水量大小 ,近似换算出 口值,作为反映规 律 的近似值。 3 . 2 . 1肥城矿区 . g图特征 收集了肥城矿区陶阳煤矿和相庄煤矿 2个煤矿 的 2 6个突水点资料 。2 6个突水实例中,中等突水 点 突水量 6 0 ~6 0 0 m / h 2 5个 ,小突水点 突水 量 ≤6 0 m / 13 1 个,肥城矿区陶阳、相庄两矿中小突 水点情况统计见表 5 。 表 5 肥城矿 区陶阳、相庄两矿 中小突水 点情况统计 T a b l e 5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me d i u m s ma l l wa t e r i n r u s h p o i n t s o f T a o y a n g a n d Xi an g z h u an g c o a l mi n e s i n F e i c h e n g n un mga r e a 突 点 荽 妻 从表 5中的统计数据来看,小突水点发生在 6 0 0 m / h I 5个 ,焦作七矿突 水点情况统计见表 6 。 表 6 焦作矿区七矿突水点情况统计 T a b l e 6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wa t e r i n r u s h p o i n t s o f s e v e n mi n e s i n J i a o z u o mi n i n g a r e a 根据统计数据可见,小突水点绝大部分是在 2 . O 0 L / s . m 大突水点数量占大突水点实例总数的 1 O 0 %,中等 突水点数量占中等突水点实例总数的 9 5 %;当 0 . 0 1 MP a / m时,没有突水点。以 值为横坐标,以 值为纵坐标,得到 . q坐标,焦作矿区突水点 特征图见图 5 。 从图 5 a 可以看到,小突水点横坐标 值大都 分布在小于 2 . 0 0 L / s . m 的范围内,并且所有的突 水点大都分布在突水系数小于 O . 1 0 MP a / m 的范围 内,为此,把图 5 a 纵坐标范围控制在 0 . 0 0 ~0 . 1 0 q / L s m a q / L s‘ m b q / L s m c 图 5 焦作矿区突水点 q 特征 图 F i g . 5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d i a g r a m o f q f o r wa t e r i n r u s h p o i n t s i n J i a o z u o mi n i n g a r e a MP a / m 的范围得到图 5 b ,再把 图 5 b 的横坐标 g 控制在 0 . 0 ~2 . 0 L / s m 的范围得到图 5 c 。 从图 5可以看出,小突水点和中等突水点的横 坐标分界线大致为 q2 . 0 0 L / s m 的直线,并且当 5 O 5 0 5 O 5 O 5 0 5 O 舛 ∞ ∞ m 叭 ∞ ∞ 第 2 8卷第 1 2期 乔伟,等. 煤矿底板突水评价突水系数 一单位涌水量法 突水系数 6 0 6 0 0 I l l / h 3 0个,小 突水点 突水量≤6 0 I n / h 7 1个,淄博矿区七矿 中小 突水点情况统计见表 7 。 表 7 淄博矿区七矿突水点情况统计 T a b l e 7 S t a t i s t i c s o fwa t e r i n r u s h p o i n t s o f s e v e n mi n e s i n Zi b o mi n i n g a r e a 从表 7中统计情况可见,当 0 . 0 4 MP a / m时, 中小突水点数量很少,仅 占突水实例总数的 8 . 9 1 %; 0 . 0 2 MP a J m时,没有 中小突水发生;小突水点 全部是当 q 2 . 0 0 L / s . m1 时发生 。以q值为横坐标 ,以 值为纵坐标,得到 r s q坐标,淄博矿区突水点 g 特征图见图 6 。 从图 6 a 可 以看 出,中小突水 点的横坐标分 线大致为直线 q2 . 0 0 L / s . m , 而且突水点大都位 于突水系数 0 . 2 0 MP a / m 的范围内,在图 6 a 的 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纵坐标 比例尺,横坐标不变突水系 数在 0 . 0 0 0 . 2 0 MP a / m 的范围内, 得到图6 b ; 在此 基础上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控制在 0 . 0 ~2 . 0 L / s m 范围内,得到图6 c 。 g ● 凸_ q / L S r f1 ‘ a g ● 山 q / L S m b q / L s m 一 c 图6 淄博矿区中小突水点 q特征图 Fi g. 6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di a g r a m o f q f o r wa t e r i n r us h p o i n t s i n Zi b o mi n i n g a r e a 从 图 6可以看出,小突水点主要集中在 q 2 . 0 0 L / s . m 的范围内,并且在突水系数 6 0 0 n l / h 1 5个,三矿区突水情况 统计见表 8 。 从表 8可以看 出,当 0 . 0 4MP a / m 时,各类 突水点分布都比较少 ,当 2 . 0 0 L / s m 时, 占大中突水实例总数的 9 7 . 7 %;小突水主要发生在当 0 . 1 0 q 2 . 0 0 L / s m 时,当 q 0 . 1 0 L / s m 时, 突水点较少,只有小突水点,数量占总突水点实例 总数的 3 . 2 %。以 g值为横坐标,以 值为纵坐标, 得到 g坐标 ,三矿区突水点 g特征图见图 7 。 加 M ∞ ∞ ∞0 O O 0 0 O O O 0 O O 0 2 5 2 O 1 . 5 I . 0 0 . 5 0 0 0 2 4 6 8 1 0 i 2 1 4 j 6 J 8 2 0 q / L‘ sm a b C 小突水点 d q / L。 S。 m e 图7 三矿区突水点 q特征图 F i g . 7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d i a g r a m o f q f o r wa t e r i n r u s h p oi nt s i n t hr e e mi ni n g a r e a s 图 7 a 可以看出,小突水点主要集中在 q 2 . O 0 L / s m 的范围内,突水点大都集中于 0 . 0 0 0 . 2 5 MP a / m的范围内, 把纵坐标控制在 0 . 0 0 ~0 . 2 0 MP a / m 的范围,得到图 7 b ;把纵坐标控制在 0 . 0 0 “ 0 . 1 0 MP a / m 的范围,横坐标控制在 0 . 0 ~2 . 0 L / s . m 之 间,得到图 7 c ;纵坐标范围控 制在 0 . 0 0 ~0 . 1 0 一 目. B d / 【 l g 窆一 \ l【 一g . 苫一 \ . . g . 一 \ 目 . 苫J , 第 2 8卷第 1 2期 乔伟,等.煤矿底板突水评价突水系数 一 单位涌水量法 MP a / m,横坐标范围控制在 1 . 0 ~5 . 0 L / s . m ,得到 图 7 d ;纵坐标范围控制在 0 . O 0 ~0 . 1 0 MP a / m,横 坐标控制在 0 . 0 0 --0 . 1 0 L / s . m ,得到图 7 f e 。 从图 7可 以看 出小突水点大都位于直线 q 2 . 0 0 L / s m 左侧,从突水水量来看 ,横坐标越靠近 0点,突水水量越小;当突水系数 0 . 0 4 MP a / m 时,小突水点较少;当 q O . 1 0 L / s . m 时,突水点 较少,而当当 q O . 0 6 L / s . m 时,无突水点;当 2 . O 0 L / s m 时,中等突水点增 多,但当 0 . O 1 MP a / m 时,突水点很少。 因此 ,基于 以上结论 ,可 以得到一些规律性的 认识,大致画出一条折线,折线与坐标轴之 问区域 的突水点突水量 6 0 m / h ,并考虑一定 的安全系 数,最终得到折线 ,折线 与坐标轴之间的区域 作为底板突水安全性评价的相对安全区域 见图 8 。 0 2 4 q / L s m 图 8 q法相对安全 区示意 图 F i g . 8 S c h e ma t i c d i a g r a m o f r e l a t i v e l y s a f e a r e a o b t a i n e d b y me t h od o f 一 g 由于收集突水点实例主要是中小突水点,所以 对于中等突水点和大突水点的界限规律性不强,但 是基于以上统计资料的结果,中等突水点聚集的范 围可以用一条折线大致圈出,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 数 ,作为折线 。折线 与 B之问的距离作为危险 区,即中等突水易发生区域;折线 B以外 的区域作 为高危险区 ,即大突水及特大 突水 易发生区域 。 最终得到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新方法 . q法 见 图 9 。实际应用时,算取开采或开掘地块的突水系 数 ,并根据底板含 水层 的富水性指标 ,即可在 .q法示意图坐标上得到对应的一点,根据此点的 位置 ,可 以大致判 断开采或开掘地块 的突水危险 性 。 匿 [ 二二] 相对 安全 区 危 险 区 高危 险 区 0 l 2 3 4 5 6 q / L s m 图 9 q法示意 图 Fi g. 9 S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 o f q me t h od 4 结论 煤 层底板突水 问题一直 是困扰 华北型煤 田煤 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的主要水患【 】 圳 。煤层开采底板突 水的机制非常复杂,预测预报 困难 ,长期开采实践 总结 出的突水系数法在浅部开采中,作用巨大,但 是随着深部开采的进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用突 水系数法评价突水危险性有欠妥之处。本文在突水 系数法的基础之上,引入含水层富水性 值 这一指 标 ,建立 了新型的底 板突水预测预报评 价方法 .q 法 ,包 括 了含 水层 水压、富水性和相对 隔水 层厚度 3个指标,通过大量的统计实例,得到了一 些规律性的认识 1 当 q O . 0 5 L / s . m 时,突水统计中没有突 水点,或者突水水量在可控的范围内,矿井排水系 统完全可 以排出,并不对矿井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2 1当 2 . O 0 L / s m 时, 中等突水点增多,但 当 T s 0 . 0 1 MP a / m 时,突水点 很少。所 以根据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当矿井充水 含水层为强含水层 ,而突水系数小于 0 . O 1 MP a / m 时,突水点仍然很少。 3 本文根据突水后突水水量对 q法的安全 性进行 了分区, . q法作为突水系数法 的补充,在 含水层 富水性较差而突水系数很大的深部开采具有 重 要意 义 。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1 ] 武强,张志龙,马积福.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I 主 控指标体系的建设[ J J .煤炭学报, 2 0 0 7 , 3 2 1 4 2 4 7 wu Q i a n g , Z HANG Zh i l o n g, MA J i f u . A n e w p r a c t i c a l me t h o d o l o g y o ft h e c o a l m∞ ∞∞ ∞ 叭∞ m %兮 ∞ 叭∞ 2 4 7 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9 年 fl o o r wa t e r i n r u s h e v a l u a t i n g I t h e ma s te r c o n tr o l l i n g i n d e x s y s t e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y ,2 0 0 7 ,3 2 1 4 2 4 7 . i n C h in e s e 【 2 】 武强,张志龙,张生元.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I I 脆弱性指数法[ J 】 . 煤炭学报 ,2 0 0 7 ,3 2 1 1 1 1 2 1 1 1 2 6 . WU Qi a n g ,Z H A NG Z h i l o n g , Z H A NG S h e n g y u a n .A n e w p r a c t i c a l me t h o d o l o g y o f t h e c o a l fl o o r wa t e r i n r u s h e v a l u a t i n g I I t h e v u l n e r a b l e i n d e x m e t h o d [ J ] . J o u rna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y,2 0 0 7 , 3 2 1 1 1 1 2 1 1 1 2 6 . i n C h i n e s e 【 3 】 武强,庞炜,戴迎春.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的G I s 与A N N 耦合技术[ J ] .煤炭学报, 2 0 0 6 , 3 1 3 3 1 4 3 1 9 . wu Qi a n g , P A NG We i , DAI Yi n g c h u n .Vu l n e r a b i l ity f o r e c a s t i n g mo d e l b a s e d o n c o u p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o f G I S a n d A N N i n fl o o r g r o u n d w a t e r i n r u s h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y,2 0 0 6 ,3 l f 3 3 1 4~ 3 1 9 . in C h i n e s e [ 4 】 李丽 ,程久龙.基于信息融合的矿井底板突水预测[ J 】 l 煤炭学 报 ,2 0 0 6 ,3 1 5 6 2 3 6 2 6 . L I L i ,C HE NG J iu l o n g .F l o o r w a t e r i r r u p t i o n p r e d ic t i o n b a s e d o n i n f o r ma t i o n f u s io n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y,2 0 0 6 ,3 1 5 6 2 3 6 2 6 . i n C h i n e s e 【 5 ] 尹会永,魏久传 ,刘 同彬.基于多源信息复合的煤层底板突水评 价[ J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8 ,2 7 2 6 9 . Y I N Hu i y o n g , WEI J i u c h u a n , L I U T o n g b in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wa t e r i n r u s h in s e a ln fl o o r b a s e d o n mu lt i o r i g i n a t e d in f o rm a t i o n c o m p l e x [ J ] . J o u r n a l o f S h and o n g Un iv e r s i ty o f S c i e n c e and T e c h n o l o g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2 0 0 8 ,2 7 2 6 9 . i n C h i n e s e 【 6 】 石秀伟 ,胡耀青 ,张和生.基于G I S 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理论模 型 .太原 理工大 学学报 ,2 0 0 8 ,3 9 2 2 4 4 2 4 6 . S HI Xiu we i , HU Y a o q i n g ,ZHANG He s h e n g . GI S b a s e d f o r e c a s t i n g mo d e l o f fl o o r wa t e r i n r u s h in c o a l m i n e s [ J ] .J o u r n a l o f T a i y u a n U n i v e r s i t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8 ,3 9 2 2 4 4 2 4 6 . i n C h i n e s e [ 7 ] 雷贵生,韩德品.矿井电法探测工作面底板潜在突水构造的应用[ J 】 . 煤炭科学技术,2 0 0 7 ,3 5 6 2 4 2 6 L E I G u i s h e n g ,H AN De p i n .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i n e e l e c t r i c me t h o d t o p r o b e mi n e wa t e r i n r u s h s t r u c tu r e i n p o t e n t i a l u n d e r c o a l mi n i n g f a c e fl o o r [ J ]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no l o g y ,2 0 0 7 ,3 5 6 2 4 2 6 . i n C h i n e s e 【 8 】8 于小鸽,施龙青,魏久传. 采场底板 “ 四带”划分理论在底板突水 评价中的应用【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6 , 2 5 4 1 41 7 . V U Xi a o g e ,S HI L o n g q lng ,WE I J i u c b u a n . Ap p l ic a t i o n o f “ F o u r z o n e s ”t h e o r y i n f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