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煤矿深部沿空巷道耦合支护技术(1).pdf
第2 7卷第 5 期 、 , 0 1 . 2 7 No . 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 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Li a o n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2 0 0 8年 1 0月 0c t . 2 0 0 8 文章编号1 0 0 8 0 5 6 2 2 0 0 8 0 5 . 0 6 8 3 - 0 3 南屯煤矿深部沿空巷道耦合支护技术 李伟 ,冯增强 1 . 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 0 0 0 8 3 ;2 . 兖矿集团公司 南屯煤矿,山东 邹城2 7 3 5 0 0 摘要 通过研究, 确定了南屯煤矿九采区 9 3 r 0 2综放工作面沿空回采巷道围岩为高应力节理化复合型 HJ 型 软岩,根据巷道围岩变形力学机制及其转化对策,确定了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方案,即采用破底板掘进和超前支 护优化围岩结构,采用直墙圆拱形巷道断面优化围岩受力状态,锚杆为直径 2 2 mn ] ,长 2 5 0 0 n l l / 1 的螺纹钢锚杆, 间排距 8 0 0 mm x 5 0 0 m i l l ,配合钢筋网及复合托盘,锚索长度为 6 8 0 0 ml n ,排距 2 0 0 0 mm。工程应用表明,巷 道掘进期间围岩基本没有变形,工作面回采期间,顶底板变形量累计 4 5 6 mm,两帮相对移近量累计 5 1 8 mm, 能够实现深部松软厚煤层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有效控制,为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深部开采;沿空巷道;耦合支护 中图分类号T D 3 5 0 . 1 文献标识码A Co u p l i n g s u p p o r t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g o b s i d e e n t r y a t d e p t h 一⋯ 一l e“一 一一 i n Na n t u n Co a l M i n e LI W e i . FENG Ze n g q i a n g 1 .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i 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 2 . N a n t u n Co a l Mi n e , Ya n z h o u Co a l Mi n i n g Gr o u p C o r p o r a t i o n L t d . , Z o u c h e n g 2 7 3 5 0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e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o f t h e g o b s i d e e n t r y o f 9 3 u p 0 2 c o a l mi n i n g f a c e a t Na n t u n Co a l M i n e a p p e a r s t o b e h i g h s t r e s s e d j o i n t c o m p l e x s o f t r o c k . B a s e d o n the mu l t i p l e d e f o r ma t i o n me c h a n i c s me c h ani s m a n d tr ans f o r mi n g c o un t e r me a s u r e o f t h e s u rro u n di ng r o c k , the de s i g n o f bo l t me s h an c h o r c o u pl i n g s up p o r t i s s ug g e s t e d i n t he p a p e r . I t i s t o s a y t h a t f o r e p o l i n g s u p p orti n g an d flo o r - d i nt i n g a r e us e d t o r e i n f o r c e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c k s t r u c t ur e , a n d v e rti c a l wa l l s e mi c i r c u l ar a r c h t y p e o f r o a d wa y are u s e d t o o p t i mi z e t h e s t r e s s s t a t e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De t a i l e d l y , the bo l t s p ara me t e r s a r e t wi s t e d s t e e l b o l t s o f 2 2 mi i l i n d i am e t e r , 2 5 0 0 mm i n l e n g th, 8 0 0 x 5 O O mm o f s e p ara t i o n - a r r a y p i t c h and fi t b a r - ma t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a n d c o mp o u n d p a l l e t . T h e anc h o r p a r a me t e r s a r e 6 8 0 0 mm i n l e n g th, 2 0 0 0 mm i n a r r a y pi t c h. The e n g i n e e ri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e s ul t s s h o w t ha t a l i Ul e d e f o r m a t i o n o c c u r r e d i n pe rio d o f t un n e l i n g, a n d 45 6 mm di s pl a c e me n t o f r o o f - t o flo o r a n d 5 1 8 mm di s pl a c e me n t o f t wo wa l l s o c c u r r e d i n p e rio d o f mi n i n g, wh i c h i n d i c a t e s tha t the t e c h n o l o gy c a n c on t r o l the d e f o rm a t i o n of t h e go b s i d e e n t r y. Ke y wo r d s d e e p mi n i n g ; g o b s i d e e n t ry; c o u p l i n g s u p p o r t 1 工程地质条件 九采区9 3 0 2 综放工作面上部回采巷道为南屯煤 矿第一个深部松软煤层条件下的沿空巷道。该巷道 工程最大埋深达 7 2 0 m, 布置于 3煤层中, 工作面沿 空回采巷道与 9 3 0 1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相邻,其间采 用留设小煤柱的方法掘巷,巷道断面为宽 4 . 2 m,高 收稿 日期 基金项 目 作者简介 2 o 0 7 . O 2 . 1 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 目资助 N c 日 7 _ o 8 0 0 李伟 1 9 6 6 . 男,山东 济南人,博士研究牛, 獭,主要从 3 m。 煤层厚 4 . 5 5 . 8 m, 为上软中碎下硬的三元结构, 上部煤层厚为 2 . 7 3 . 0 m,中部约为 1 . 0 m,下部为 0 . 8 1 . 8 m,煤层走向倾角为 1 0 。左右,倾 向倾角为 l 5 。左右。 为使巷道避开上部破碎煤体, 将巷道破 3 煤层底板砂岩掘进。巷道直接项为泥质粉砂岩,老 顶为粉细砂岩互层,之上依次为泥岩、中砂岩等岩 层 ;直接底为泥质粉砂岩 ,之下的底板岩层依次为 E . ma i l j s k f a w1 2 6 .c o rn。本文编校赵娜 6 8 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2 7 卷 粉细砂岩互层、3 煤层、中细砂岩互层 以及粉细砂岩 互层等岩层,具体地层结构如图 1 。 2 变形力学机制及其支护对策 2 . 1 变形力学机制确定 1 工程软岩类型 通过试验巷道围岩的微观试验及现场调查研 究,获得南屯煤矿 9采区煤层巷道 围岩节理裂隙发 育,属于碎裂结构岩体;该巷道埋深为 4 7 0 ~ 7 2 0 m, 白重应力为 1 1 . 7 5 ~ 1 8 MP a ,巷道最大工程应力为 1 8 . 8 ~ 2 8 . 8 MP a 。根据临界深度确定方法⋯,结合现 场破坏特征观察,巷道围岩临界深度约为 4 0 0 m, 因此,该区已进入深部高应力软化状态。同时,由 于该区煤层 的上软中碎下硬的三元结构,巷道沿煤 层底板掘进 不破底 时,巷道上部处于 3上 煤层 的上部松软破碎结构煤体 中,极易冒项、折帮,巷 道的成型及支护十分困难 。据此,确认该工程岩体 为高应力、节理化复合型 H J型软岩 。 的复合型变形机制 。 2 . 2 耦合支护对策 根据前述分析,采用深部软岩巷道锚 网索耦合 支护设计方法【 3 】 , 结合深部松软厚煤层沿空掘巷 的 技术关键 , 运用合理的转化技术, 将 9 3上 0 2沿空回 采巷道的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向单一型转化 ,具体 转化技术及过程如图 2 【 2 】 。其 中 阳 r - i 二 踟 3 耦合支护参数设计 通过对试验巷道围岩变形力学机制 、支护对策 分析研究,确定 9 3 0 2沿空回采巷道均采用 “ 锚杆 豳块 裂结 构煤 体 钢筋网锚索 ”耦合支护 。为便于施工组织,在 一碎 裂结 构 煤体 满足最大支护荷载要求的情况下 ,采用对称支护形 _松散结 构 煤体 式 。设计支护断面如图 3 。 图 1 巷道岩层结构 F i g . 1 s t r a t a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g a t e wa y l 8 6 5 0 0 m m锚索 2 变形力学机制 室 内试验及现场 调查表 明巷道 围岩节理裂隙 发育,属于节理化软岩,其膨胀性主要是以扩容机 制为主。开挖及支护过程中表现出随深度增加,围 岩变形破坏变得越来越严重,且破坏的方向性不明 显,说明重力机制起作用。 9 3 0 2沿空回采巷道 围岩在掘进之前就已受动 压影响和超前支承压影响,并与相邻工作面造成的 侧向支承压力产生叠加应力场,使巷道围岩变形量 急剧加大 ,维护极为困难 。因此 ,工程开挖引起的 偏应力,并产生应力集 中,是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 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软岩工程力学理论[2 ] ,可 得 9 3 0 2沿空回采巷道围岩的复合型软岩变形力学 机制具体为具有胶体和微裂隙膨胀 I B c 、重力 和工程偏应力扩容变形 I I B D 和层理倾 向型 I I I c c 高强锚杆\ q 2 2 . 2 5 0 0mm 高 2 2 2 2 0 0l 高强锚杆 { 硝 { 程 口 、 兰 2 5 0 0 m 4甍 杆 \ ‘\ 溶 一 刿 搀 钢筋网 m m 稿 q 2 22 2 0 0IT II T I 高强锚杆 图 3 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断面 1 F i g _ 3 b o l t - n e t a n c h o r c o u p l i n g s u p p o r t d e s i g n o f t h e g a t e wa y 4 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 9 3 0 2沿空回采巷道掘进期间的巷道表面 位移监测 曲线分析表 明 图 4 ,一般在掘进工作面 正常掘进 3 d 距掘进工作面后方 2 5 m处施加锚 第 5 期 李伟,等南屯煤矿深部松软煤层沿空巷道耦合支护技术 6 8 5 索二次耦合支护后,巷道 围岩变形基本得到控制 , 并趋于稳定。 趟 距迎头距离, m 图4 掘进期间巷道围岩表面位移一距离曲线阍 F i g . 4 d i s p l a c e me n t d i s t a n c e c u r v e s o f t h e g a t e wa y d u r i n g the d riv i n g t e r m 童 O 距 工作 面距 离, m 图5 回采期间巷道围岩位移变化曲线[ 8 】 F i g .5 d i s p l a c e me n t c u r v e o f g a t e wa y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d u r i n gmi n i n g 通过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表 明 图 5 , 工作面回采动压超前影响范围在 7 0 ~ 8 O m左右,剧烈影响范围 3 0 m;巷道顶底板变形量最 大为 4 5 6 mm,两帮相对移近量最大为 5 1 8 mm;巷 道两帮的移近速度大于项底板 的移近速度 ,最大值 发生在距工作面 1 0 m 范围。巷道变形在允许变形 范围之 内,不影响巷道在回采期间的正常使用。 矿压监测结果综合分析表明,采用锚网索耦合 支护技术能够实现九采区深部松软厚煤层沿空巷 道 围岩稳定性的有效控制,为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 产创造了条件 。 参考文献 【 1 】何 满潮. 深部的概念 体系及 工程 评价指标 【 J 】 . 岩石 力学与工程学 报,2 0 0 5 , 2 4 1 6 2 8 5 4 2 8 5 8 . 【 2 】何满潮, 景海河,孙晓明. 软岩工程力学[ MI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 0 2 . 【 3 ]孙晓明. 煤矿软岩巷道耦合支护理论研究及其设计系统开发【 D] .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 2 0 0 2 . 【 4 】孙晓明, 何满潮, 杨晓杰. 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非线性设计方 法研究【 J 】 . 岩土力学, 2 0 0 6 , 2 7 7 1 0 6 1 . 1 0 6 5 . 【 5 ]孙晓明, 何满潮.深部开采软岩巷道耦合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J J . 中国矿 业大学学报, 2 0 0 5 , 3 4 2 1 6 6 . 1 6 9 . 【 6 】孙晓明,杨军, 曹伍富. 深部回采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时空作用规律 研究[ J ] 岩 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7 ,2 6 5 8 9 5 - 9 0 0 . [ 7 】何满潮, 杨 军, 齐 干, 等. 深部软岩巷道耦合支护优化设计及应用 [J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 0 0 7 , 2 6 1 4 0 . 4 2 . [ 8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屯煤矿. 深部松软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稳 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R ] . 2 0 0 4 . ≈≈≈≈≈≈≈≈≈≈≈≈≈≈≈≈≈≈≈≈≈≈≈≈≈≈≈≈≈≈≈≈≈≈≈≈≈≈≈≈≈≈≈≈≈≈≈≈≈≈≈≈≈ ※ ※ ※ ※※ ※ ※ ※ ※ 待发表文章 ※ ※摘要预报※ ※ ※ ※ ※ ※ ※ ※ ※ 深基坑预应力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与应用 郑卫锋,邵龙潭,贾金青 摘要 基于凯尔文问题的位移解推导了用于深基坑支护中的预应力锚杆锚固段剪应力与轴力的分布规律。 对岩 体与土体两种不同介质条件下预应力锚杆的受力分析研究表明, 不同岩土体介质条件下, 预应力锚杆破坏方式不 同,要以最薄弱环节作为锚杆设计控制标准;锚杆剪应力沿锚固段呈对数螺旋曲线型分布,最大剪应力往往发生 靠近锚固段初始位置处; 锚杆轴力沿锚固段逐渐衰减, 单纯通过提高锚固段长度来增加锚杆的极限拉拔力有一定 的限度。通过对一工程实例的理论与试验对 比分析,其弹性范围内的理论解与试验数据基本相吻合,从而为预应 力锚杆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如 加 m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