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煤层自然发火的因素及对策.pdf
煤炭工程 2 0 0 9年第 3期 浅析影 响煤层 自然发火的因素及对策 邓 刚 鹤矿集团公司 富力煤矿,黑龙江 鹤岗 1 5 4 1 0 0 摘要煤层 自燃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敌 ,论文客观地分析 了矿井深部开采煤层 自然发火期 变短的原因,提 出了从设计入手 ,从掘进开始 ,在开采全过程治理煤层 自然发 火的观点 ,并提 出 采取喷碹 、注水、注凝胶、加快开采速度等综合性治理措施。 关键词 深部开采 ;自然发火;煤层 中图分类号T D 7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0 9 5 9 2 0 0 9 0 3 - 0 0 4 0 2 O引 言 煤矿生产属于地下开采,开采顺序为由上而下 ,随着 深部开采的延续和采煤工艺的提高,煤层深部面临着地质 构造复杂、煤层倾角增大、矿压增大、煤体松软易于冒落、 瓦斯涌出量增大、掘进施工断面增大、矿井通风网络增长、 通风系统复杂,特别是综采放顶煤工艺的推广应用 ,采煤 工作面一次采全高,放煤时间长,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慢, 在开采过程中极易发火封面。认真分析煤层 自燃的原因是 防治煤层发火的前提条件。煤炭 自燃需具备 ①煤具有 自 燃倾向;②有连续供氧的条件;③热量易于积聚。第一条 件为煤体本身内部特性 ,取决于成煤物质和成煤条件,表 示煤与氧相互作用能力是内因。后两个条件为外因,决定 于矿井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 1 影响煤层 自然发火的主要因素 1 . 1 开采深度 因素 浅部开采时,由于煤体原始温度低、煤体 内的水分大、 矿压小,故瓦斯涌出量较小。采煤过程中要求风量较小, 相应巷道通过 风量小 ,巷道 断面小 。而 随着 开采 深度 的增 加 ,煤层埋藏相对较深,成煤时期相对较早,煤层埋藏原 始温度增大、 煤体内的水分减少、 矿压增大 , 故瓦斯涌出 量增大。采煤过程中要求风量大,增加了煤体的供氧能力, 加快了煤炭的氧化过程。由于开采强度的加大 ,采煤工艺 由原来分层开采到 目前 的放顶煤开采,使煤炭产量增加, 相应瓦斯涌出量增大,为了稀释生产过程中的瓦斯,必须 加大风量,风量的增大加快了浮煤氧化速度,为煤层自燃 提供了条件。 当采煤工作面正常推进,通常把采空区分为 “ 三带” 即漏风带、氧化带和窒息带 图 1 。一般情况下,漏风 带氧气浓度大于 1 8 %、氧化带氧气浓度在 5 % ~1 8 %之间、 窒息带氧气浓度小于 5 %。由此可见,氧化带内漏风较大, 供氧适宜,氧化生成的热量不易被带走 ,是煤炭 自然发火 的关键 。 /, / ● 采空区 /采 回 风 道 窒息带 f f ◆ 蠢 溜 子 道 | | \ 1 0 0 m 、I 3 0 m 、 一 的细钢丝绳 ,一端绑在单体柱手把上,另一端与煤 帮上部锚杆固定。 4 实施效果 在顶板正常完整的情况下,工作面每掘进 4 . 2 m后停止 掘进 顶板破碎段除外 ,开始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完后再 接着掘进,依次循环。临时支护段为综掘机机身段,永久 支护为锚杆支护,紧跟综掘机机身之后。通过近两个月的 图 1 采 空区供氧状态 应用,在顶板淋水较大的条件下,且在现场操作人员学习 熟练阶段,连续两个月均轻松地完成了3 0 0 m的掘进任务, 其中最高 日 单进突破 2 0 m进尺,比使用原施工工艺月单进 为 1 5 0~ 2 2 0 m大幅度提高。通过工艺的改进,大大缓解了 矿井的生产接续紧张局面,为企业的稳定壮大奠定 了坚实 的基础 。 责任编辑马光辉 收稿 日期 2 0 0 81 0 2 8 作者简介 邓刚 1 9 6 5一 ,男 ,辽宁丹东人,工程师,1 9 9 0年毕业于鹤岗矿务局工学院,现任鹤矿集团公司富力煤 矿 回掘副总工程 师。 2 0 0 9年第 3期 煤炭工程 1 . 2 地质构造 因素 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 ,地质构造逐渐复杂,煤层受地 质构造破坏后,裂 隙增加,易造成煤质松软、煤体破碎, 增加了煤的氧化性 ,增加了氧化面积和氧化通道,加快了 氧化过程 ,因此 ,煤炭 自燃比较容易频发。同时,由于地 质构造因素,煤层开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增大,为稀释瓦 斯而加大供风量,给煤体 自燃创造 了条件。另外 ,由于开 采过程中对风量需求量增大,要求巷道断面也要随之扩大, 掘进施工巷道断面大易造成巷道梁上浮煤堆积,梁上浮煤 干燥、氧化快,为煤体自燃提供了良好的 “ 物质基础” 。 1 . 3 通风距 离因素 由于矿井开采深度加深,相应矿井通风距离增长,矿 井入风、回风之间距离增长,矿井风流在井下巷道中流动 的路线增长,势必造成矿井的通风阻力增大,导致工作面 的风量下降。为确保矿井井下采掘工作面的供风量充足 , 必须提高矿井的通风能力 增大主扇的抽出能力 ,通风能 力提高后,矿井入、回风井之间的通风压差增大。随着矿 井的延深,矿井的压力增大,回采巷道的压力明显增大, 巷道变形严重,密闭挡风墙难以维护,造成采空区的漏风, 加剧了煤体氧化,使氧化带宽度加大,氧化时间增长,更 增加了自然发火的隐患。 2 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对策 煤炭自燃防治方法主要是消除煤的自然发火条件,包 括巷道合理布置、开采顺序合理、无煤柱开采、阻化作 用等,消除供氧条件 ;合理的通风系统,均压、漏风检测 与堵漏技术等,破坏蓄热环境。 2 . 1 选择正确的开拓、开采方法 开拓巷道布置以及开采方法对煤层 自燃的发生与控制 影响很大,这就要求采矿工程技术人员从开采设计到施工 管理,必须考虑煤层 自然发火问题,既保证生产又要兼顾 防止工作面煤炭自然发火。从防止煤炭 自燃的角度对开拓、 开采方法的要求是系统完善、煤层切割少、回采率高、 采空区易于封 闭。 2 . 2煤巷施工严格控制抽漏顶 采煤工作面巷道系统主要是进风道、开切眼、回风道 三条巷道 ,并均沿煤层底板掘进。因为巷道帮和顶煤体暴 露时间长、压力大,松动圈和高冒区较多,漏风氧化时间 长,容易蓄热产生高温点;所以①煤巷掘进施工中钻眼 与爆破工作,必须根据工作面实际进行布孔和装药,必要 时顶部炮孔和帮壁采取人力手镐,严格控制帮顶超 “ 挖” ; ②加强支护工作保证架棚质量,必须做到帮刹实顶刹靠, 不空帮空顶; ③做好 日常巷道的维护工作,失效的架棚及 时修复。 2 . 3 高压注水 在高压作用下 ,使高压水通过裂隙进入煤体的层理、 节理之中,煤体吸收大量的水分后 ,使煤质变软,增加了 煤的可放性,同时避免了放煤时产生的大量煤尘 ,即使软 帮局部有剩余煤 ,也保持湿润状态,使采空区的氧化带缩 小,从而达到防止煤炭自然发火的目的。 2 . 4 巷道帮顶松动煤体和 高冒区喷浆 放顶煤工作面的溜子道、风道均沿煤层底板掘送 ,巷 道两帮形成松动圈,顶部形成高冒区。高冒区裸露的煤体 长期氧化极易 自燃 ,做好高冒区的治理是防止煤炭 自燃的 关键,必须从掘进巷道时进行治理 ,掘送完煤巷后必须对 巷道进行全断面喷浆。喷层厚度为 1 0 o~1 5 0 ra m,最好施工 时边掘边喷,以提高喷碹的速度和质量。通过对煤体的喷 碹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漏风氧化。 2 . 5 在巷道喷层 内压注凝胶 为防止长期漏风氧化蓄热,除采取喷浆外,还应在喷 浆层内压注凝胶。回采前在巷道顶板每隔 3 m,一排均匀布 置 2个钻孔,孔深打至煤层顶板 ,下直径 1 5 ra m套管,将 凝胶注到喷层内。由于凝胶具有堵漏、阻化等性能,并有 一 定的热稳定性,可以起到阻止氧化防止煤炭 自燃作用。 2 . 6 提 高回采率、加快回采进度 科学组织生产、提高回采率、加快 回采推进度,不仅 是提高煤炭产量、完成生产任务 的需要,而且可以在空间 和时间上减少煤炭的氧化 自燃,对防止煤炭 自然发火具有 决定性的作用。采空区氧化带内残存 的浮煤氧化 自燃的条 件 ,主要取决于工作面推进度 ,如果推进速度较快,则煤 炭在氧化带内滞 留时间较短 ,在煤炭 自然发火之前进入窒 息带,就不会发生氧化 自燃;反之,推进速度较慢或受到 限制,便可能发生氧化 自燃。 3结语 煤层 自燃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敌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 随矿井的开采深度加深 ,影响煤炭自燃的地质、开采、通 风因素,依据煤炭 自燃的三个必要条件,提出了从设计人 手,从掘进开始,在开采全过程治理煤层 自然发火的观点, 采取喷碹、注水、注凝胶、加快开采速度等综合性治理措 施。只要坚持 “ 以防为主,防灭结合”的原则,把各种措 施落实到位,就能够有效地预防煤层自然发火。 责任编辑马光辉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