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窑沟急倾斜煤层开采沉陷数值模拟研究.pdf
Vo 1 . 2 7 NO . 4 De e. 201 6 中国地质灾 害与防治学 报 T h e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e o l o g i c a l Ha z a r d a n d Co n t r o l 第 2 7卷 第 4期 2 0 1 6年 1 2月 DO I 1 0 . 1 6 0 3 l / j . c n k i . i s s n . 1 0 0 3 8 0 3 5 . 2 0 1 6 . 0 4 . 1 3 辽宁大 窑沟急倾斜煤层开采沉 陷数值模 拟研 究 杨逾 , 李会峰 辽 宁工程技 术 大学 土木 与交通 学 院 , 辽 宁 阜 新1 2 3 0 0 0 摘 要 急倾斜煤层覆岩结构的复杂性 , 使得现有的理论不能很好的解释覆岩移动和地表沉 陷规律 , 为了深入研究 急倾斜 煤 层开采覆岩移动和地表沉陷规律 , 本文采用 M I D A S / G T S 对 急倾 斜煤 层开采情 况进行模 拟 , 并 将“ 三 带” 理论 应用于 急 倾 斜煤 层的研究。根据煤层开采后覆岩移动规律和地表沉陷 的特点将煤层开采分为浅部开采 阶段 和深部 开采 阶段 。浅 部开采阶段覆岩破坏范 围较小 , 顶板 形成 以上下煤柱为拱脚 的拱形 结构 , 地 表表现 为非连续 的塌 陷坑 ; 深部 开采 阶段 基 本顶断裂 、 垮 落在 采空区形 成铰接结 构 , 地表表现为连续 的下沉盆地 。 关键词 急倾斜 煤层 ; 三带 ; 浅部开采 ; 塌 陷坑 ; 深部开采 ; 下沉盆地 中图分类号 T D 8 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8 0 3 5 2 0 1 6 0 4 0 0 7 4 - 0 7 N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s t e e p s e a m mi n i n g s u b s i d e n c e i n Da y a o g o u,Li a o n i n g YANG Yu,LI Hu i f e n g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i o n , L i a o n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 u x i n , L i a o n i n g 1 2 3 0 0 0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Co mp l e x i t y o f s t e e p l y i n c l i n e d s e a m ’ S o v e r b u r de n s t r u c t u r e ma k e t he e x i s t i n g t h e o r y c a n n o t e x p l a i n we l l t h e l a ws o f s t r a t a mo v e me n t a n d s u r f a c e s u bs i de n c e .I n o r d e r t o f u r t h e r s t u d y t he l a ws o f s t e e pl y i n c l i n e d s e a m ’S o v e r b u r de n s t r a t a mo v e me n t a nd s u rfa c e s u b s i d e n c e, t h i s p a p e r u s e s MI DAS /GTS t o s i mu l a t e t h e mi n i n g s i t u a t i o n o f s t e e p l y i n c l i n e d c o a l s e a m ,a nd a p p l i e s t h e t h e o ry o f“t h r e e b e l t s ’ ’t o t h e s t u d y o f s t e e p l y i n c l i n e d s e a m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mo v e me n t l a w o f o v e r l y i n g s t r a t a a n d t he s u r f a c e s u bs i d e n c e a f t e r mi n i n g,t h e s e a m mi ni ng i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s h a l l o w mi n i n g s t a g e a n d d e e p mi n i n g s t a g e . I n s ha l l o w mi n i n g s t a g e, o v e r b u r d e n s t r a t a f a i l u r e ha s a s ma l l e r r a n g e o f d a ma g e, a n d t h e r o o f f o r ms a r c h s t r u c t u r e,wh i c h c o n s i d e r s t he t h e u p p e r a n d un d e r c o a l p i l l a r a s a r c h f o o t , a n d s u rfa c e a p pe a r s n o n c o n t i n u o us c o l l a p s e p i t . I n d e e p mi n i ng s t a g e,b a s i c r o o fa c t u r e s a n d c o l l a ps e s o v e r t h e g o a f ,wh i c h f o r ms a h i n g e s t r u c t u r e,a n d S u rfa c e s u b s i d e n c e b a s i n s ho ws c o n t i n u o u s . Ke y wo r ds s t e e p s e a m ;t hr e e z o n e s;s h a l l o w mi n e; c o l l a p s e p i t ;d e e p mi n i n g; s i n k i n g ba s i n 0 引 言 煤 炭资 源是 重要 的 自然 资 源 , 是 人们 生 活 和 生 产 的重要能源 。但是 , 由于煤炭资源和土地资源在空 间 分布上同在一个垂直位置 , 地下煤层开采引起 的地表 沉陷、 裂缝 、 坍塌和滑坡 , 会使土地的开发利用受到不 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保证人 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 加强 采煤沉陷的分析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目前 , 国内外 广泛运用的采煤沉 陷预测方法有概率积分法、 典型 曲 线法和剖面 函数法等 , 但这些方法只关 注于地表沉陷 的最终形态 , 不能很好的解释煤层开采过程 中覆岩移 动规律 , 限制 了人们对采煤沉 陷的预测 和治理工作 。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1 2 3 0;修 订 日期 2 0 1 6- 0 1 2 3 基 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5 1 2 7 4 1 1 1 第一作者 杨逾 1 9 7 3 一 , 男 , 甘肃张掖人 , 博士 , 教授 , 主要从事采矿损害与控制工程 。E - ma i l 9 7 5 0 3 3 1 9 3 q q . c o m 第 4期 中国地质灾害 与防治学 报 由于急倾 斜煤 层覆 岩 结 构 的 复 杂性 , 使得 现 有 的理 论 很难 准确 解 释测岩 层移 动 和地表 沉 陷机 理 。本 文 以大 窑沟 急倾 斜煤 层 为背景 , 在 总结 已有 成果 的基 础上 , 采 用 “ 三带 ” 理 论 将 急 倾 斜 煤 层 开 采 分 为 浅 部 开 采 和 深 部开采 , 并 运用 MI D A S / G T S软 件 进 行 模 拟 研 究 , 以期 对急倾斜煤层开采沉陷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急倾斜煤层开采理论研 究 急倾斜煤层开采后 , 在采空 区周 围的岩层 中发生 较 为复 杂 的移动 和 变 形 。按 其 破 坏 程度 , 大 致 可分 为 冒落带 、 裂缝 带 和弯 曲带 。 当覆 岩厚 度 不 满 足 “ 三 带 ” 分 布高度 空 间所 需 的厚 度 时 , 地 表破 坏 多 出现 地裂 缝 、 塌陷台阶和塌陷坑; 当采空 区覆岩存在 “ 三带 ” 分布高 度 空 间 时 , 地 表 破 坏 形 态 为 连 续 分 布 的 地 表 移 动 盆 地 。根据 覆 岩 移 动 和地 表 沉 陷 的 这 一 特 点 将 急 倾 斜 煤层 分 为浅 部 开挖 阶段 和深部 开挖 阶段 。 在浅 部开 挖 阶段 , 采 空 区上 部煤 柱 和直 接 顶 上 部 垮落并 向采空区底部滚落, 在采空区下部形成支撑 , 使 直 接顶 板 中部形 成 悬臂 梁结 构 。基本 顶形 成 以采空 区 上下煤柱为拱脚 的梁拱结构。因为采空区上部煤柱的 冒落和沿底板滑动 , 煤层露头处 附近地表呈现 出严重 的非连续破坏 , 往往出现漏斗状塌陷坑。塌陷坑大体 位 于煤 层露 头 的正 上方 或 略 偏 离 露 头位 置 , 偏 离 的距 离 与 煤 层 倾 角 、 顶 底 板 岩 性 及 基 岩 表 面 风 化 程 度 有 关 。塌 陷 坑 的形状 取 决 于松 散 层 的性 质 和厚 度 。 在 深部 开挖 阶段 随着 开 采 深 度 的 增加 , 应 力 拱 范 围不 断扩大 , 当开采到一定采深后 , 应力拱上方煤岩体垮落 至地 表 , 顶板 岩层 上段 失 去支撑 , 基 本顶 以悬 臂梁 的形 式向采空区弯曲、 垮落 , 断裂的岩层以铰接的形式达到 一 种 新 的 力 学 平 衡 , 地 表 则 表 现 为 连 续 分 布 的 盆地 。 在正常地质构造和充分采动条件下 , 计算 冒落带 和裂 隙带 的公 式 如下 矿体倾 角 大 于 5 5 。 时 H目 0 . 4 ~0 . 5 H裂 1 坚硬 覆岩 日裂 8 . 4 2 中硬 和软 弱覆 岩 日 裂 n 3 3 式中 日 冒落带高度/ m; 冒落带加裂隙带高度/ m; 开 采法 线厚 度/ m; 开采垂高/ m。 2工 程 实 例 分 析 2 . 1工程概 况 模 型选 取辽 宁南 票煤 电有 限公 司大窑沟 煤矿 8煤 层 为研 究对 象 , 该煤层 为 本井 田主 要可 采煤 层 , 全 井发 育 , 煤层厚度变化大 , 结构复杂。共有 9 5个孔见煤 , 分 层厚度 由 0 . 1 0~1 5 . 2 4 m, 平均厚度 1 0 . 2 4 m, 煤层倾 角平 均 为 6 3 。 。煤 层采 用走 向水 平 分段 放 顶 煤 的采 煤 方法 , 分段高度为 4 0 i n 。顶板为泥岩 、 砂泥岩为主 , 底 板为 泥岩 、 砂 泥岩 、 铝 土岩 等 。矿 区地 形 为起伏 的低 山 丘 陵地形 , 山脉 走 向为 北 东- 南 西 向 , 同岩 层 走 向大 体 一 致 , 一般地表标高为 1 3 2~1 8 9 m, 最高地表标高 为 2 4 3 . 5 m。地势 高处 和 冲沟 中有 基岩零 星 出露 , 缓 坡 处 有亚 沙 、 黏 土覆 盖 。 矿 区地层 由下 而 上有 古 生 界 奥 陶 系 中统 马 家 沟 组 、 古 生界 石炭 系上 统 太 原 组 、 二 迭 系 下 统 山 西组 、 下 石 盒 子组 、 上统 上石 盒子 组 、 石千 峰组及 新 生界第 四系 地 层 。地质 综合 柱状 图 见 图 1 。 2 . 2 三 维模 型 的建立 根 据 8 煤 层 地质 赋存 条件 和模 拟尽 可 能接近 煤 矿 开采 真实情况 的原则 , 利用 MI D A S / G T S有限元分析 软件 以各 勘探 线 剖面 为基 础建 立三 维数值 模 型 ” , 模 型水 平布 置 3条观测 线 , 沿 岩层 布置 2条观 测线 , 共 1 0 6个 观测 点 , 观 测 点 标 记 为 红 点 图 2 。模 型 尺 寸 沿 X、 Y、 Z方 向长 度 为 1 0 0 0 m 2 0 0 m 6 0 0 m, 共 划 分 8 0 7 1 7个 单 元 , 1 6 2 1 1个 节点 , 模 型煤 层倾 角 6 3 。 , 采 用水平分层放顶开挖 , 分层高度 4 0 m。模型各岩层 的 物理 力学 参数 见 表 1 。 2 . 3计算 结果 分析 模 型计算 了急 倾斜 煤层 水平 分层 开采 条件 下 的覆 岩变 形情 况 , 图 3 、 图 4 、 图 5分 别是 各 开采 阶段倾 向主 断面 上水平 应 力 、 竖 直应 力 和剪 切应 力 tr 变 化 的等值线图 因篇 幅限制 只列举两个采深计算 图 从 中可 以分 析煤 层开 采时 覆岩 变化 规律 。 1 采深 1 0 0 m时, 在采空区上方煤柱 和下 方煤 柱 处水 平应 力 出现应 力集 中现象 , 上方 煤柱水 平 应 力 增加 了 3 . 3 5 M P, 同 时垂 直 应 力 和剪 切 应 力 .r 在 煤层 顶板 和底 板处 出现应力 集 中现象 , 顶 板 最 小 主应力 出现拉应力 , 最大拉应力值为 1 . 0 4 MP小于顶 板 岩 层抗拉 强 度 3 . 4 8 MP , 此 时顶 板未 破 坏 , 采空 区顶 板 形 成拱 结构 。 7 6 杨逾 , 等 辽宁大窑沟急倾斜煤层 开采沉陷数值模拟研究 地层 地层 厚度/ m 柱状图 岩性描述 界 系 统 组 代 号 新 第 更 黄褐色黏土、亚粘土、砂及砾岩 生 四 新 Q 5 、 2 0 一 一 _ 啊 界 系 统 / ; i S ~ ~ 兴 ⋯ . 灰色 、紫红 色安 山岩 、安山集 块岩 隆 5 0 ≥ ≥ ; ; c 中 J Ix 沟 组 / - 一 一 一 一 - 侏 生 下 ‘ ■ d ■ ■ ■ ■ ●■ ■ ■ ■ ■ 一 ■ ■ d _ _ I _ _ _ E ■ ■ ■ 一 罗 分为上下两部 统 郭 上部 黄灰色安 山质砾岩 ,长石砂岩 与黄色页 家 J 1S 岩互层夹灰质页岩及薄煤 三层 。 系 店 F 部黄色安山质、石英质中砾岩夹长石砾岩。 组 界 J l J M z 古 二 上 上 统 石 P S 4 6 ~ 1 0 0 盒 一 紫色、紫红色砂泥岩、砂岩 叠 子 P 组 生 系 下 山 灰~ 灰绿色砂岩 、砾岩及灰 黑色~ 黑色泥岩 。 P 统 区 P S 3 O ~ 4 5 煤层组成 ,含4 煤层 ,煤层不稳定 ,厚度变化 界 P 组 较大 ,为本矿 区不 可采 煤层。 石 上 太 可分为两端 炭 统 原 t 8 1 ~ 下段 以砂岩 、砾岩夹粘土 组成 。 系 G P 3 组 j j 0 I5 l5I Ii 上段 以泥岩 、砂泥岩 、粘土和煤层 组成。 l 1 1 P z 奥 审 马 l l l l 分成两段,上部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灰岩 ,花纹状 陶 统 家 l I I 含燧石结核自云质灰岩夹层微薄层灰岩。下部岩 系 P 一 沟 Q S 5 0 I I I l I I I 性为灰色微薄层结晶灰岩 ,中厚层厚层含燧石结 。 一 组 - l l l l 核 白云质 灰岩 。 J I J 图 1地 质 综 合 柱 状 图 Fi g .1 Com pr e he n s i ve g e ol o gi c a l hi s t o gr an 图 2 MI DAS / GTS三 维 数 值 模 型 Fi g. 2 3D nu m e r i c a l m o de l 2 01 6年 表 1 模 型 物 理 力 学 参 数 Tab l e 1 M o de l phys i c al and m e c ha ni c al par am e t e r 2 采 深 3 5 0 m 时 , 在 采 空 L方 煤柱 水平 应 力 盯 达 到 1 2 . 9 3 MP远 远 超过煤 的抗 压强 度 9 . 1 5 MP, 代 表此 时煤 层 已破 坏 。顶 板最 大 拉 应 力为 5 。 7 2 MP , 顶 板 断裂 , 采 空 区覆 岩 形成 铰接平 衡状 态 。 7 8 杨逾 , 等 辽宁大窑沟急倾斜煤层开 采沉 陷数值模拟研究 图 9为前六 次开挖地表 水平移动 曲线 图 , 从 图中可 以看 m于急倾 斜煤 层 开采 水 平移 动 曲线 的非 对 称性 明 显 , 下 山方 向移 动 量大 并且 影 响范 同 广 , 上 山方 向影 响 O 一 0 5 E 1 0 疤一 I 5 o 一 2 5 3 0 3 5 范同主要 在煤 层 露 头附 近 。在煤层 露 头处 水 平 位移 变 化 剧增 , 说 明在煤 层露 头 处产 生滑 移 的 可能 性 比较 大 , 容 易产生沉 陷漏斗 , 这也 与T程实例勘 探情况相 符 。 采深 I l 0 m 采深3 5 0 n 1 图 6 覆岩 塑 性 变 形 等 值 线 图 Fi g. 6 S t r a t a de f o r mat i o n c ont o ur map 测点编号 地表测 点 O 2 4 6 8 1 0 l 2 l 4 l 6 l 8 2 0 2 2 0 2 4 6 8 l 0 I 2 I 4 I 6 I 8 2 0 2 2 } n m 、 、 ,/。 『 - 图 7地 表 下 沉 曲线 Fi g. 7 The s ur f a c e s ub s i de nc e c ur v e 测点编号 0 2 4 6 8 1 0 l 2 l 4 l 6 l 8 2 0 2 2 图 8基 岩 沉 曲线 Fi g . 8 Be dr o c k s i nki ng c ur ve 由表 2的不 同开采 深度 的地 表沉 陷结 果可 知 1 从 表 可 以看 m随 着 采 深 的增 加 , 地 面下 沉 值 逐 渐 增 加 , 存 采 深 为 l l 0 m 时最 大 下 沉值 为 0 . 0 9 m, 在采深为 1 5 0 m时下沉值为 0 . 2 4 r n 。可 以明显看 出 地 面 下 沉 值 剧 增 , 并 且 最 大 下 沉 角 和边 界 角 都 发 生 了明 显变 化 , 由此 可 以确 定 第 二 次 开 采 后 覆 岩 移 动 规 律发 生 了很 大 改 变 , 这 也 从 一 方 面 证 明 了 带 理 论 划分 浅 部 开 采 和 深 部 开 采 覆 岩 移 动 规 律 的 准 确 性 。在 浅 部 开 采 时 覆 岩 破 坏 范 围 较 小 , 垮 落 矸 石 堆 图 9地 表 水 平 位 移 曲线 Fi g. 9 Th e s ur f a c e ho r i z o nt a l d i s pl a c e me nt c ur v e 积 与采 区底 部 对 顶 板 形 成 支 撑 , 在 采 区 上 部 形 成 拱 形 结 构 , 对采 空 区 上 层 岩 层 形 成 支 撑 作 用 , 因此 地 面 扰 动 较 小 。 2 由边 界 角 的 变 化 范 同 可 知 , 在 浅 部 开 采 时 边 界 角较 大说 明地表 下沉 的影 响范 围较 小 。随着 开采 深 度 的增加 地表 下沉 影 响 范 围增 大 , 下 山方 向和 上 山 方 向边 界角 差值 减小 , 说 明地 表 盆地 中心 从 顶 板 位 置 向 采 空 区上方 移 动 , 并且地 表 盆地逐 渐 对称分 布 。 ⋯ Ⅲ Ⅲ m m m m m m ⋯ ⋯ Ⅲ Ⅲ Ⅲ m “ 叭 帅 拈 ∞ 跎 ∞ “ 叭 帅 州 ∞ 嚣 舢 % 孙 郫 “ 托 H“ 也 州吨 HH ‰ ●■ 几nn圈爵瞄圉 门豳l 尉 分分分分分分分 _ O 5 O 5 O 5 O 0 ● 1 , 一 2 3 黑 蜉 1, £ 3 层层层 0 m 加 ∞ ∞ 如 0 加 加 加 E\ 蜉 卜僻嗣 层层层层层层层层层层 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 第 4期 中国地质灾 害与 防治学报 7 9 3 结 论 1 急倾斜 煤层 开采可分 为浅部 开采和 深部开 采 , 浅部开采时采空区覆岩高度不满足“ 三带” 分布高 度中裂隙带所需高度 , 地表破坏多出现地裂缝 、 塌陷台 阶 和塌 陷坑 , 深部 开采 采空 区覆 岩存 在 “ 三带 ” 分 布高 度空 间 , 地 表破 坏 形态 为连 续分 布 的地表 移动 盆地 。 2 对急倾斜煤层的开采会在地表 引起 下沉, 下 沉 盆 地呈 现不 对称 性分 布 , 顶板侧 影 响范 围较 大 , 底 板 侧主要分布在煤层露天附近。随着开采深度增加 , 下 沉 盆地 向顶 板 一侧 移动 , 盆地 的对 称 性增强 。 3 在 浅部 开挖 时 , 会 在 采 空 区形 成 拱 形 结 构 , 地 面变形较小 , 但 由于留设煤层的冒落或沿底板滑移 , 易 产 生 冒落坑 和塌 陷漏 斗 。 冒落 坑 和塌 陷漏斗 多位 于煤 层 露头 的正 上方 或 略偏离 露 头位置 。 参 考文 献 [1] [2] [3] 杨 逾. 我 国采 煤 沉 陷及 其 控 制 研 究 现状 与 展 望 [ J ] . 中国矿业 , 2 0 0 7 , 7 1 6 4 3 4 6 . YANG Yu. Th e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a nd v i e w o f t he mi ni ng s u b s i d e n c e n d i t ’ S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c h i n a[ J ] . C h i n a Mi n i n g Ma g a z i n e , 2 0 0 7 , 7 1 6 4 3 4 6 . 于键 浩. 急倾斜煤层充填 开采 方法及其 围岩移动机 理研 究 [ D] . 北 京 中 国矿 业 大 学 , 2 0 1 3 6 6 4 7 2. YU J i a n h a o . Re s e a r c h o f s t e e p s e a m b a c k fi l l mini n g me t h o d s a nd i t s me c ha n i s m o f s ur r o u n di ng r o c k mo v e me n t[ D] .B e i j i n g C h i n a Mi n i n g Ma g a z i n e U n i v e r s i t y , 2 0 1 3 6 6 47 2 . 戴华 阳 , 郭俊廷 , 易四海 , 等.特厚 急倾斜煤 层水平 分层 开采 岩层 及地表移动机理 [ J ] . 煤炭学报 , 2 0 1 3 [4] [ 5] [6] [ 7] 7 1 11 8 . DAI Hu a y a n g, GUO J u n t i n g, YI S i h a i ,e t a 1 . T h e me c h a n i s m o f s t r a t a a n d s u r f a c e mo v e me n t s i nd u c e d b y e x t r a t hi c k s t e e p l yi n c l i n e d c o a l s e a m a p p l i e d h o r i z o n t a l s l i c e m i n i n g[ J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1 3 7 1 1 1 8 . 张永 利 , 崔宏 达 , 程瑶 , 等. 缓倾斜 薄煤 层群 相 向同 采围岩稳定性数值模 拟 [ J ] . 中国地 质灾害 与防治 学 报 , 2 0 1 5, 2 6 3 8 69 0 . ZHANG Yo n g l i ,CUI Ho n g d a,CHENG Ya o,e t a 1 . N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s ur r o un d i n g r o ck s t a bi l i t y o f g e n t l y i n c l i n e d c o a l s e a m g r o up i n o pp o s i n g mi n i n g [ J ] . T h e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Ha z a r d a n d Co n t r o l , 2 0 1 5, 2 6 3 8 69 0 . 张文志 , 邹 友峰 , 任筱芳 . 丁一米深部急倾斜煤层 开 采地 表 移 动 变 形 规 律 研 究 [ J ] . 煤 炭 工 程 , 2 0 1 0 1 7 78 O . ZHANG W e nz hi , ZOU Yo uf e ng, REN Xi a o f an g .S t ud y o n s urfa c e g r o un d mo v e me n t a nd d i s pl a c e me n t l a w o f m i n i n g i n 1 0 0 0 m d e e p s t e e p i n c l i n e d s e a m[ J ] . C o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0 1 7 78 O . 朱强 , 高 明中 , 孙 超 , 等. 急 倾斜煤 层 开采地 表移 动 规律 数值模拟 研究 [ J ] . 安 徽 理工 大学 学 报 自然 科学 版 , 2 0 1 2 3 7 1 7 4 . Z HU Q i a n g ,GAO Mi n g z h o n g,S UN C h a o ,e t a 1 . Nu me r i c a l s i mul a t i o n o f g r o u nd mo v e me n t be h a v i o r c a u s e d b y m i n i n g o f mu l t i p l e s e a m s w i t h b i g d i p [ J ] . J o u r n a l o f A n h u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2 0 1 2 3 7 17 4. 李永 明 , 刘长友 . 急 倾斜薄煤 层胶结 充填 开采合 理 参数确定 及 应用 [ J ] . 煤 炭 学报 , 2 0 1 1 , 3 6 s 1 7 一 l 2. LI Yo ng mi ng, LI U Ch a ng y o u.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a n d 8 0 杨逾 , 等 辽 宁大窑沟急倾 斜煤层开采沉陷数值模拟研究 2 0 1 6正 [ 8] [9] [ 1 0 ] [ 1 1 ] a pp l i c a t i o n o f r e a s o n a b l e p a r a me t e r s o f c e me nt e d b a c k fil l i n g mi n i ng t e c h n o l 0 g y i n t hi n s t e e p l y i n c l i ne d s e a m[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1 1 , 3 6 S 1 71 2 . 曹树刚 , 徐健 , 雷 才 国, 等. 复杂条 件下 急倾斜 综采 工作 面支 架 适 应 性 分析 [ J ] . 煤 炭 学 报 , 2 0 1 0 , 3 5 1 0 1 51 6 . C AO S h u g a n g, XU J i a n , L E I Ca i g u o , e t a 1 . T h e s t e m a d a pt a b i l i t y o f s t e e p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wo r k i n g f a c e u n d e r t h e c o mp l e x c o n d i t i o n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1 0, 3 5 1 01 51 6 . 刘年平 , 王宏图 , 袁 志刚. 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 识 别的 支 持 向量 机 模 型 [ J ] . 煤 炭 学 报 , 2 0 1 0 , 3 5 1 1 1 81 9 . LI U Ni a n pi ng, W ANG Ho n g t u, YUAN Zh i g a ng . S u pp o r t v e c t or ma c h i n e mo de l f o r d i s t i n g u i s hi ng t h e d i ffic u l t y d e g r e e o f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i n s t e e p s e a m[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1 0, 3 5 1 11 8 1 9. 陈峰 , 潘一 山, 钟勇. 采动影 响下覆 岩应 力变化规律 的数值模拟分 析 [ J ] . 中 国地 质灾 害 与 防治学 报 , 2 0 1 4, 2 5 3 7 47 8 . CHEN Fe n g, PAN Yi s ha n g, ZHONG Yo n g .Nu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s t u d y o f o v e r l y i ng s t r a t a s t r e s s c h a n gi n g r u l e i n fl u e n c e b y mi n i n g[ J ] .T h e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e o l o g i c a l Ha z a r d a n d Co n t r o l , 2 0 1 4, 2 5 3 7 47 8 . 王宏 图, 范晓 刚 , 贾剑 青 , 等. 关 键层 对急斜 下保 护 层开采保护 作 用 的影 响 巨 [ J ] . 中 国矿 业 大 学 学 [ 1 2 ] f 1 3 ] [ 1 4 ] 报 , 2 0 1 1 , 4 0 1 2 3 2 8 . W ANG Ho ng t u,FAN Xi a o g a n g,J I A J i a n qi n, e t a 1 . Ef f e c t s o f k e y s t r a t a o n p r e c t i o n wh e n e x pl o i t i ng a s t e e p i n c l i n e u n d e r l y i n g a p r o t e c t i n g s t r a t u m[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1 , 4 0 1 2 32 8 . 李辉 , 梁 冰 , 李刚 , 等 .山 区急倾 斜煤层开 采上覆岩 层弯 曲挠度 预计 [ J ] .中 国地质灾 害与 防治学 报 , 2 0 1 0, 2 1 3 1 0 11 0 4. LI Hui , LI ANG Bi n, LI Ga n g, e t a 1 .Mo u nt a i n s t e e p l y i n c l i n e d c o a l s e a m o v e r b ur d e n o n t he d e fle c t i o n o f e x p e c t e d[ J ] . T h e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H a z a r d a n d C o n t r o l , 2 0 1 0 , 2 1 3 1 0 11 0 4 . 王明立. 急倾斜煤层开采岩层破 坏机 理及 地表移动 理论研 究 [ D] . 煤 炭 科 学 研 究 总 院 , 2 0 0 8 8 4 3 59. W ANG Mi n g l i .S t ud y o n s t r a t a f a i l ur e me c ha ni s m a nd s ur f a c e s u bs i de n c e t h e o r y i n s t e e p l y i nc l i ne d c o a l s e a m m i n i n g [ D] . C o a l S c i e n t i fi c R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