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深部软岩巷道固定与支护实践.pdf
第 3 l 卷第 1 期 V0 l -3 1 No . 1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 E CHNOL OGI C AL DEV EL OP ME NT OF E NT ER P RI S E 2 0 1 2年 1 月 J a n . 2 01 2 煤矿深部软岩巷道固定与支护实践 温千峰 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官地矿 , 山西 太原 0 3 0 0 2 2 摘要 文章结合 当前深部矿 井开采的实际情况 , 对煤矿 深部软岩巷道的破坏原 因进行分析, 并提 出具体的固定与支护 实践方法, 实现煤矿开采 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深部 开采 ; 软岩巷道 ; 煤矿 中图分类号 T D 3 5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8 9 3 7 2 0 1 2 0 1 0 0 6 5 0 2 S o f t r o c k r o a d wa y fix a t i o n a n d s u p p o r t i n g p r a c t i c e o f de e p c o a l mi n e WE N Q i a n - f e n g G u a n d i Mi n e , S h a n x i C o k i n g C o a t X i s h a n C o a l a n d E l e c t r i c i t y C o . , L t d . , T a i y u a n , S h a n x i 0 3 0 0 2 2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i s p a pe r a n a l y z e d r e a s o n s o f wh y s o f t r o c k r o a d wa y o f d e e p c o a l mi n e d e s t r o y e d c o mb i n i n g wi t h c u r r e n t e x p l o r a t i o n r e ali t y o f d e e p c o a l mi n e ,a n d p r o p o s e d s p e c i fi c fi x a t i o n a n d s u p p o r t i n g p r a c t i c e s t o a c h i e v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o al mi n i n g . Ke y wo r d s d e e p mi n i n g ; s o ft r o c k r o a d wa y ; c o al mi n e 煤矿 软岩巷道 的施 工是煤 矿深部 开采 的重要 内容 之一。所谓软岩工程, 与塑性变形较大的工程岩体相关, 如软岩隧道工程 、 软岩边坡工程 、 软岩巷道工程等 。由于 深部开采 软岩巷道的地质条件 、施工环境较 为复杂 , 因 此如何做好 支护 , 已成为深部煤炭 开采 的关键 问题 。随 着开采深 度的不 断增加 ,软岩矿井 的数量也 随之上 升 , 由于软岩巷道支 护不当而造成返工 ,既影 响工程进度 , 又产生极 大的浪 费 , 甚至造成煤矿工程关闭 。 当前 , 软岩工程 问题 已经在矿 业开采 、 岩 石力学 工 程等方面得以关 注与重视 。经过国 内外大量专家 的理论 研究 与实验 室试 验 、 现场实践 等方式 , 已经在 软岩巷 道 的固定与支护方面获得较大成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 ,深部软岩巷道固定与支护实践已经受到社会、 经 济 、 环境的挑战 , 并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 。以当前软岩巷 道工程固定与支护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 , 展望其未来发 展 , 实现继 承与创新 , 对进一 步突破煤 矿深部 软岩巷 道 支护技 术 , 展 开深部 开采新局 面 , 具 有一定 的现实意 义 与应用价值 。 1 煤矿深部软岩巷道的破坏因素 随着 深部复杂力学 的发展 , 有关软 岩的研究 已经 步 入 “ 非线 性塑 性大 变形 ” 阶段 , 变形 场就 是非 线性 力 学 场。因此, 软岩巷道的破坏因素及相应机理和硬岩巷道 有明显区别。软岩巷道的破坏主要由于围岩力学特性和 支护体力学特性不耦合而造成 , 并且从某一关键部位开 始 , 逐渐造成整个支护 系统失 去稳定性 。根据变形力学 收稿 日期 2 0 1 1 一 O 9 0 1 作者简介 温 千峰 1 9 8 O 一 , 男 , 山西广灵人 , 大学本科 , 助理 工程 师 研 究方 向 煤 矿建设 工作 。 原理 , 软岩巷道破坏 的因素可主要从 以下几方面考虑。 1 . 1 强度 问题 由于支护体与围岩的强度不耦合, 产生非均匀荷载 力 , 作用在支护体中, 造成局部过载力较强, 发生局部破 坏 , 支护体失稳。 1 . 2刚度 问题 一 方面 , 支护体与 围岩的刚度正 向不耦合 。即支护 体刚度 围岩刚度。也就是说 , 围 岩 的膨胀性等能量无法完全转变 为变形能并释放 , 造 成 局部聚集的能量过多 , 支护体部位过载 , 进而产生破坏 。 1 . 3 结构 问题 主要指支护体与围岩结构呈不耦合状态, 支护体发 生均 匀变形 , 围岩 中的结 构面 出现差 异性滑移变 形 , 如 层理面、 节理面、 软弱夹层、 断层面等 , 支护体过载, 产生 局部破坏。 2 锚杆固定机理 通 过锚杆 支护的加固 、 组合梁 、 悬 吊等作用 , 从不 同 角度体现了锚杆对围岩的固定作用, 尤其考虑到锚杆对 围岩产生的“ 作用力” , 但是忽略锚杆 自身与围岩材料不 同的特殊性, 当二者实现复合时, 就会优化围岩的物理 学性质 , 实现 固定 目标 。在深部软岩巷道 中, 传统的加 固 办法不能阐述锚杆支护的机理, 而锚杆对围岩支护的作 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2 . 1 增强筋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2 0 1 2 年 1 月 将 钢筋加入到混凝土 中 ,可有效确保混凝 土强度 , 改善混凝土应用性能。与另外的支护方式相比较 , 采取 锚杆支护技术 , 不仅可以实现支挡作用 , 并且插入到岩 层 中 , 就如 同钢 筋插入混凝 土一 样 , 成 为锚 杆和 围岩 的 组成体。通过二者复合作用力, 增强围岩的强度与整体 性 ,围岩本身成为一个较为有效的承载体与防护结构。 另外 , 钢筋的失效需要大量能量的吸收, 进而将锚杆插 入围岩 中 , 可体现较好 的延塑性 , 增强巷 道适应 围岩 变 形的能力水平 。 2 . 2 主动支护 通过砌碹 、 架棚等 支护方式 , 只有在 围岩变形 较大 的情况下 , 支护体会产生相应反作用力 , 属于被动支护 ; 当锚杆插入到围岩内部之后 ,就可尽快提高围岩的强 度, 减少围岩松弛现象 , 以降低由于物理化学反应而对 围岩产生的弱化性。尤其在超前工作面的一定距离范围 内, 采用支护技术 , 可以对围岩产生事先控制作用。 2 . 3 包体预应力 与围岩巷道相比,可以将锚杆视作一种异质包体, 且锚杆变形模量 E B 高于围岩的变形模量 E 。二者的 模量差异将会促使锚杆对围岩产生一定的约束反作用 力 , 阻止 了围岩移动到采 动空 间。通过这种包体预应力 作用 , 可 对开掘后 的巷 道 围岩形成一 种补偿力 , 正是基 于这种补偿力 , 围岩 的整体 固定性有所增加。 经研究表 明, 围岩 刚度 K 和锚杆预应力 T o 以及支 护的滞后时间 t 关系公式如下 KB‘ To C / t 在该公式中, B 、 c代表特定的参数。 围岩刚度和锚杆 预应力成正比例关系, 与锚杆支护的滞后时间成反比例 关系 , 可见锚杆支护 的主动支护原则 、 及 时支护原则 非 常重要 。 3 深部软岩巷道支护设计 由于深部巷道围岩的流变性、 高应力等特征 , 难以 再根据悬 吊理论设计锚杆支护 , 计算 出的锚杆长度可能 过长而影响施工 ; 根据组合梁的支护原理也不科学 , 因 为深部软岩巷道的流变性较强, 以锚杆作用组合为承载 粱的可能性不大 。通过锚 固平衡拱的原理 , 将锚 杆和作 用范 围之 内的岩石作为锚 固支护体 , 通过对锚杆的抗剪 作用及约束作用 , 使之处于单向挤压状态 、 容易破坏的 岩石组成 承载力强 、 适应范 围广 的平衡拱 。锚杆的作用 原理 , 是通过一定约束作用, 避免锚固体松散, 提高锚固 体的完整性 , 增强承载力与 自稳性 。固定 围岩 的基础 即 在锚固体中形成与维持自身平衡的压力相平衡作用。其 中锚杆长度和支护的间排距具有如下关系 b L t g a a / t g a 在该公式 中 , b代表锚 固平衡拱的厚度 , m; L代表锚 杆 长 度 , m; 代 表 锚 杆 在 破 碎 的岩 体 中形 成 的控 制 角, 。 ; a 代表锚杆间距, m。 实际上 ,在深部软岩巷道中采用单一的锚杆支护技 术并不合适 , 应采取复合技术 , 在支护体和锚固范围中 形成承载体, 提高围岩抗变形能力与稳定性。另外, 必须 选择高强度锚杆, 以初锚力施工方法为主。 4 结 语 ①在深部软岩巷道施工中, 改变传统的被动支护为 主动支护 , 可在 围岩变形初期迅速提升承载力发挥 锚杆 的支护作用, 确保岩层完整。 ②通过锚索加强支护、 锚网喷支护、 滞后注浆联合支 护等形式 , 较好地控制围岩的收缩变形量, 直到稳定开 掘的巷道断面, 延长巷道使用寿命 , 减少施工后期出现 返工现象 。 ③该支护技术的施工简单, 较容易掌握并推广, 随着 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 ,大 多矿部都要深入 内部 , 面 临软岩支护难题, 通过该种方案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 值 。 参考文献 【 1 ]王连国, 缪协兴 , 董健涛 , 等. 深部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数值 模拟研究[ J 1 . 岩土力学, 2 0 0 5 , 6 . 【 2 ]李学华, 杨宏敏 , 刘汉喜 , 等. 动压软岩巷道锚注加固机理 与应用研究[ J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2 0 0 6 , 2 . [ 3 ]3 李永友, 李树清. 深部软岩巷道锚注联合支护围岩承载机 理分析[ J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