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宁煤矿深部采区岩体参数与应力场研究.pdf
应 用 技 表 1 潞宁煤矿地应力测试 结果 巷 道名称 日 p 6 p r p O “ v O - H O r b 最大水平 / m / MP a / M P a / M P a / MP a / MP a / M P a 主 应 力 方 向 潞 宁皮带下 山运输顺槽 2 1 0 1 7 . 8 2 1 2 .0 8 8 . 7 4 5 . 2 5 1 4 . O 2 8 . 7 4 N3 . 9 o W 潞 宁皮带下 山运输顺槽 2 1 O 1 1 . 8 7 1 1 . 1 5 7 . 5 9 5 .2 5 1 1 . 4 9 7 . 5 9 N1 2 . 6 。 W 潞 宁皮带下 山 1 7 5 1 3 . 6 7 9 .0 7 7 . 9 4 4 .3 8 1 0 . 3 1 7 . 9 4 N8 . 9 o ’ 潞 宁总回风巷 5 1 0 1 4 . 4 1 1 1 .4 0 9 . 3 0 1 2 .7 5 1 6 . 3 6 9 . 3 O N4 5 . 0 。 W 潞宁皮带下 山 4 9 5 1 O . 3 6 8 -2 5 7 . 3 1 1 2 38 . 5 4 7 .3 1 N1 7 . 0 。 W 潞宁 2 2 1 1 2运巷 5 1 5 1 7 . 9 8 8 . 4 7 5 . 7 6 1 2 . 8 6 8 . 6 4 5 . 7 6 N2 2 . 0 。 W 潞 宁 2 2 1 1 1 运巷 3 7 0 2 0 . 1 0 1 2 . 7 6 9 . 2 4 9 . 2 5 1 4 . 8 O 9 _ 2 4 N2 5 . 0 。 W t / s 图 1 潞宁矿第四测站地应力测量压裂曲线 S 2 - a H 5 1 0 m基线 2 - b 最大 主应 力方向 方 向 N 6 8 。 E 为 N 4 5 。 W 图 2 潞宁矿第四测站地应力印模图 2 . 4 地应力测试结果分析 2 . 4 . 1 潞宁煤矿地应力场特征 7个测站中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 的 测站有 6个 ,占总测站 的 8 6 %。垂 直主应力 大于 最 大水 平 主应 力 的测 站仅 有 1个 . 占总测 站 的 1 4 %,因此 ,潞宁煤 矿原岩应力 总体上水平应力 占 优势 。按照三个 主应力 的大小排列 ,可分为 以下几 种情况。 1 ,共 3个 测 站 ,占总 测 站数 的 43 % 。 2 0 % O r 的共 1个 测 站 ,占总测 站 数 的 1 4% 。 3 O H O r O r v ,共 3个 测站 ,这 3个 测站主要 在下山延伸之前所测试结果,大部分是埋藏较浅的 位置,占总测站数的4 3 %。 在潞宁煤矿构造应力场中,最大水平主应力方 向全部集 中在 N 3 . 9 。 W~ N 4 5 。 W 之 间 2 . 4 _ 2 主应力 随深度的变化 从地应力测试结果看 ,潞宁煤矿测试 的 7个测 站 中埋深从 1 7 5 ~ 5 1 5 I n不等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 了 地应力随巷道埋深变化 的曲线 .如 图 3所示 可 以 看出,主应力大体随着测站的深度增加而增大。垂 直应力增加 的速度明显大于水平主应力 。根据测试 数据 ,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水平主应力与测站深度之 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线性 回归 ,经过 回归得到潞宁煤 矿地应力关系方程及其曲线 o r H 0. 03 H 1 1 . 6 75, O “ h 0. 0 01 8 H 7. 3 41. 一 \ 迪 埋 深/ m - 最大水平主应 力 ▲ 最小水平主应 力 ◆ 垂直应 力 一线性 最大水平主应 力 - - - 一 线性 最 小水平主应力 --一 线性 垂直应 力 图 3潞宁煤矿地应力值与巷道埋深的关系 2 . 4 . 3 矿区应力量级 潞 宁煤矿 7个测站地 应力测 试结果 中 。最 大 水平主应力最大值 为 1 6 . 3 6 MP a 。最 大主应力大 于 1 0 MP a 且小于 1 8 MP a的测站有 6个 ,占 8 6 %。 根据 相关判 断标 准 0 1 0 MP a为低 应力 区 . 1 0 1 8 MP a为中等应力区 ,1 8 ~ 3 0 MP a为高应力区 ; 大于 3 0 MP a为超高应力 区。因此潞 宁煤矿地应力 整体上属于中等应力场 。 2 . 4 . 4 测压比随埋深的规律变化 测压 比指 的是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 的 比值 即O “H / O r v 。经计算得出潞宁煤矿 7 个测站的 测压 比为 0 . 6 7 2 . 6 7 。其 中 ,第六测站 的测压 比为 0 . 6 7 ,其值小于 1 . 0 ;第一 、第二 、第三测站的测压 科掊刨断与生产力l 2 0 1 3 -ff 7 9 只 惠 第 塑 一 面 ■用技术l 比为 2 . 1 8 ~ 2 . 6 7 ,其值均大于 2 . 0 ;第四、五、七测 点的测压比为 1 . 0 9 ~ 1 . 5 1 ,其值均大于 1 . 0 。可见除 去第六测站外,其余测站的测压比大体上随埋深的 增加而增大。 2 . 4 . 5 平均水平与垂直主应力 间比值的变化规律 平均水平主应力为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 主应力的比值。经计算得出潞宁煤矿 7 个测站的平 均水 平 主应 力与 垂直 主应 力 的 比值 为 0 . 5 6 ~ 2 . 1 7 。 其 中第五 、六测站 的平均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 的比值小于 1 . 0 ,其余测站均大于 1 . 0 。 2 . 4 . 6 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问的比值 在潞 宁煤 矿 7个 测站 中 , / o “ h 最 大为 1 . 8 5 , 最小为 1 . 2 9 ,平均为 1 . 5 9 ,最大与最小水平主应力 差值较大 。最大 、最小主应力差值较大造成岩体 内 剪应力较大,超过岩体抗剪强度时,岩体将发生 破坏。 3 现场 应 用 潞 宁煤矿地应力测试 已用于矿井 2号煤西翼扩 区轨道运输大巷的支护设计。通过在 2号煤层及 围 岩物理力学参数测量结果的基础上建立数值模 型 , 模拟 出不 同的支护方案 ,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巷道 变形 、破坏范围、支护体受力等状况 ,在经济和技 术上取得最优方案 ,并得到较好的支护效果。 3 . 1 巷道简述与地质特征 西翼扩区轨道运输大巷为 2号煤层总体为单斜 构造 ,走向 N 4 8 。 ,倾向南东,倾角为 1 3 8 。 左右。 巷道全长 2 4 9 8 . 3 4 2 m 从轨道下山巷正中线至停掘 点 ,开 口标高 1 1 8 0 m,方位角 2 3 9 。 1 8 3 0 ” 。断面 为 5 0 0 0 mmx 3 7 0 0 m m 宽 高 。掘进过程中地质 结构简单 ,断层不发育 。 3 . 2 巷道支护设计 根据上述岩体参数与应力场实测数据运用美 国 岩土工程大型软件 F L A C 3 D对巷道的锚 固效果及其 稳定性进行计算与分析,通过支护参数分析及多方 案的比较 ,得出的支护形式为 锚杆 金属网 钢筋 梁 锚索 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 具体参数为顶板支护。锚杆杆体为 2 2号高 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筋 ,长度 2 . 4 m,树脂加长 锚 固 ;采 用钢筋托梁 与金属菱 形 网护顶 。锚杆 排 距 1 . 2 m,每排 6根锚 杆 ,间距 0 . 9 m。锚索直 径 1 8 . 9 m m,长度 7 . 3 m,树脂加长锚固。锚索每排 2 根 ,排距为 2 m。巷帮支护 锚杆 、钢筋托梁及网 的形式与顶板相 同。锚杆排距 1 m,每排 4根锚杆 , 间距 1 m 3 . 3 应用效果 将初始设计实施于井下 。并进行 了巷道表面位 移、顶板离层及锚杆与锚索受力监测。经观测发现 工作面受 回采影响期间 ,巷道表面位移变化不大 , 巷道 围岩的稳 定性没有 明显 的影 响 .基本趋于稳 定 ,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支护效果好 ,确 保回采工作高效顺利推进, 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1 潞 宁煤矿 主要存在两种类 型的地应力 场 H O “ h 及 Ⅳ o r v 。由于煤层埋藏相对较深 , 原岩应力总体上水平应力占明显优势,具有典型的 构造应力场特征。其中最大水平主应力方 向以 N W 方向为主 ,方向全部集中在 N 3 9 。 W~ N 4 5 。 W 之间。 2 潞宁煤矿地应力整体上属于中等应力场, 最大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及垂直应力总体上随测站深 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也有极个别测站存在明显的离 散性 。 3 所测矿井最大 、最小水平 主应力 与测站深 度之间的关系为 O r H 0. 03 1 1 . 6 7 5. o r 0 . 0 01 8 H 7. 3 41. 4 潞宁煤矿所测 区域侧压 比随埋深 的变化规 律性不强 ,数值分布在 0 . 6 7 ~ 2 . 7之间。平均水平 主 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大多数大于 1 . 0 。小于 1 . 0 的占 2 9 %。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的比值范 围为 1 . 2 9 1 . 8 5 ,平均 为 1 . 5 9 。最 大与最小水平主 应力差值较大。最大、最小主应力差值较大造成岩 体 内剪应力较大 ,超过岩体抗剪强度时 ,岩体将发 生破坏 。 5 地应力测试结果 以用于潞宁煤矿 2号煤西 翼扩 区轨道运输大巷的支护设计 .使其合理性和可 靠性显著提高 ,巷道支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 1 】 何满潮, 谢和平, 彭苏萍, 等.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卟岩 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5 1 6 2 8 0 3 2 8 1 3 . [ 2 ] 何满潮. 深部的概念体系及工程评价指标卟岩石力学与 工程学报, 2 0 0 5 1 6 2 8 5 4 2 8 5 8 . [ 3 】 康红普, 林健, 张晓. 深部矿井地应力测量方法研 究与应 用U 1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7 , 2 6 5 9 2 9 9 3 3 . 【 4 】 蔡美峰. 地应力测量原理与技术[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0 0. 【 5 】 HUDS ON J A , COP . NE T F H, C HI S TI A NS S ON R. I S RNI s ug g e s t e d me t hod f or r oc k s t r e s s e s t i m a t i o np a r t 1 s t r a t e g y f o r r o c k s t r e s s e s ti ma ti o n [J ] . I n t . 1 . Ro c k Me c h . Mi n . 下转第 1 0 0页 叠用技术 关理论知识的不断完善 ,使得遥感技术逐步成为地 质宏观调查以及地质状况动态监测和评估中不可缺 少的技术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 1 】 高波. 浅谈遥感地质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技术 民营科技, 2 0 1 2 4 5 6 . [ 2 1 王润生. 遥感地质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卟国土资源遥感, 2 0 0 8 1 1 - 1 2 . 赵英时.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 0 3 4 57 -4 78 . 郭华东. 雷达对地观测理论与应用[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 00 . 王海晖, 彭嘉雄, 吴巍, 等. 多源遥感图像融合效果评价方法 研究[ 『 ]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 0 0 3 2 5 3 3 3 7 . 周 月梅 . 多源遥 感影像融合技 术与 实践【 D 】 . 福 州 福 建师 范大学, 2 0 0 7 . 责任编辑邸开字 An a l y s i s o n Ge o l o g y App l i c a t i o n s o f Re m o t e Se n s i n g Te c hn o l o g y Li Do n g ,一 , Ca o Hu i - l i n g 2 1 . T a i y u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T a i y u a n 0 3 0 0 2 4 C h i n a ;2 .S h a n x i Mi n e S u r v e y T e a m,T a i y u a n 0 3 0 0 2 4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i s p a p e r d e s c ri b e d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o f 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e l a b o r a t e d i t s u s e i n p r o s p e c t i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a s t e r s , 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 g e o l o g i c a l h y d r o g e o l o g y a n d o the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a s we l l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p r o b l e ms . we p o i n t e d o u t t h a t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t e c hn o l o g y h a d g r a d u a l l y b e c o me ma c r o s c o p i c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a n d d y n a mi c mo n i t o r ‘ i n g a n d a s s e s s me n t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 t e c hn i c a l me tho d s . Ke y wo r d s 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t e c hn o l o gy ;g e o l o g y ;g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a s t e r s ;G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h y d r o g e o l o g y 上接 第 9 7页 是要准确评价裂缝性储层 ,还必须结合其他的测井 技术,并综合钻井、录井、试油、岩性分析等资料 进行综合评价 ,方能达到理想 的效果 。 参考文献 【 1 】 贾文玉, 田素月, 孙耀庭.成像测井技术与应用【 M】 . 北京 石 油工业出版社, 2 0 0 0 . 责任编辑高腾 Ap p l i e d Re s e a r c h o n I ma g i n g Lo g g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As s e s s me n t o f Fr a c t u r e d Re s e r v o i r s Ye Li Y a n g z h o u P o l y t e e h nic I n s t i t u t e , Ya n g z h o u 2 2 5 1 2 7 C hin a M}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t h e fr a c t u r e d r e s e r v o i r c h a r a c t e ris t i c s a n d d i ffi c u l t i e s o f a n a l y s i s ,the i d e n t i f y r e s e r v o i r f r a c t u r e s c a n b e we l l j u d g e d b y t h e u s e o f i ma g i n g l o g g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c r a c k s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he s i t u a ti o n ,the c r a c k d i r e c t i o n n a t u r e ,l o c a l i o n ,e t c .we r e e v a l u a t e d a n d u l t i ma t e l y a c h i e v e d a n a c c u r a t e a s s e s s me n t o f r e s e r v o i r p a r a m e t e r s a n d f r a c t u r e p o r o s i t y ,p e r me a b i l i ty a s we l l a s h y d r o c arb o n s a tur a t i o n and o t h e r p a r a me t e r s p u r p o s e s . Ke y wo r d s i ma g i n g l o g g i n g ;fr a c t u r e ;fr a c t u r e d r e s e r v o i r s ;r e s e rv o i r e v a l u a t i o n 上接 第 9 4页 [ 6 】 CHI S TI ANS S ON 1 L.Th e l a t e s t d e v e l o p me n t f o r i n s i t u r o c k s t r e s s me a s u r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 C] /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I nt e r na t i o na l S y mpos i um on I ns i t u R o c k S t r e s s .Tr o nd h e i m, No r w a y 【 S . n . 】 , 2 0 0 6 3 1 0 . 【 7 ] 张晓. 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技术研究及现场应 用[ D] . 北京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 0 0 4 . 责任编辑高远 On Ro c k M a s s P a r a me t e r s a n d S t r e s s F i e l d o f Lu Ni n g De e p Co a l M i n i n g Ar e a Ti a n Lo ng S h a n x i S h o u y a n g L u y a n g Xi a n g s h e n g Co a l C o mp a n y ,S h o u y a n g 0 4 5 4 0 0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Lu Ni n g d e e p c o a l mi n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u s e o f s ma l l d i am e t e r h y dra u l i c fr a c t u r i n g s t r e s s me a s u r e me n t d e v i c e f o r L u Ni n g mi n e s we r e u n d e r gro u n d s t r e s s t e s t e d ,c o mb i n e d wi t h the me a s ur e d d a t a ,a d e t a i l e d a n a l y s i s o f i t s u n d e r gro u n d s t r e s s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wa s g i v e n wh i c h ma d e the r o a d wa y s i g n i fi c a n t l y i mp r o v e d . Ke y wo r d s s t r e s s me a s ur e me n t ;h y dra u l i c fra c t u r i n g ;d e e p m i n i n g ;s t r e s s fie l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