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山深部开采水冷集中降温实践(1).pdf
Se r i a l No . 55 8 0c t o b e r . 201 5 现代矿业 M0 DE RN MI NI NG 总 第5 5 8期 2 0 1 5 年 1 0月第 1 0期 金属矿 山深部开采水冷集 中降温实践 宝海忠 姜 云 居伟伟 1 . 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 司夏 句金矿; 2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 山研究院有限公 司; 3 .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4 . 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摘要 目前夏甸金矿 已回采至 一 9 8 0 m, 深部开拓 已达 l 2 5 0 m, 高温热害 日益严重, 通风降 温已无法解决工作面高温的问题 , 为此通过热源分析确定井下总制冷量 , 选用 K M1 0 0 0型井下集 中 式制冷机组, 采用井下集 中制冷技 术, 通过现场应 用, 1 0 0 k W 空冷器的独头掘进 工作 面温度 由 3 9 ℃下降至 2 7 . 5 o C, 2 0 0 k W 空冷器的独头掘进工作面温度 由4 0℃下降至 2 7 . 3℃ , 取得 了较好的降 温效果, 保证了矿床安全高效回采, 为同类深部高温金属矿山降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深部开采热源 集 中降温制冷机组 金属矿产资源是人类赖 以生存与发展 的基础 , 夏甸 金 矿现 生 产 能 力 为 4 5 0 0 t / d , 回采 深 度 为 据统计 , 我 国9 5 %能源与 8 0 %工业原料来源于矿产 9 8 0 m, 开拓深度为 1 2 5 0 1T I , 为有效解决深部开拓过 资源, 其中金属矿产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日 程中的高温问题, 矿方应用德国 WA T公司井下水 前大部分金属矿山回采至 8 0 0 r n左右 , 部分矿山回 冷制冷技术与设备 , 有效解决深部开拓过程 中局部 采超过 1 0 0 0 m, 通常称为深井矿山。据统计 , 在未 高温问题 , 为矿床安全高效回采创造 良好的条件 。 来1 01 5 a , 我国将有 1 / 3的矿山达到或超过 1 冷负荷计算 1 0 0 0 m, 深部采矿将是国内金属矿山今后的发展方 1 . 1 热源分析 向。深部采矿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深部开拓过程 1 . 1 . 1 地热 中的高温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大部分地区深部 地温梯度参考纬度与之相近的山东胶东地区的 岩石 自然 增 温率 在 2 . 03 . 0℃, 开采 深 度 超过 梯度 , 取 2 . 2 C / h m, 据此计算 夏甸金矿 各水 平地 1 0 0 0 m 矿山, 局部开拓区域 的温度将超过 4 0 c C。 温 , 结果见表 1 。 表1 夏甸金矿各水平地温 标高/ m 1 4 3 恒温带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4 5 05 0 06 0 0 6 5 2 6 6 2 6 7 87 0 07 2 08 0 0 平 均 地 温/ ℃ 1 4 . 5 1 7 . 6 4 6 1 9 . 8 4 6 2 2 . 0 4 6 2 4 . 2 4 6 2 6 . 4 4 6 2 7 . 5 4 6 2 8 . 6 4 6 3 0 . 8 4 6 3 1 . 9 9 3 2 . 2 1 3 2 . 5 6 2 3 3 . 0 4 6 3 3 . 4 8 6 3 5 . 2 4 6 由表 1可见 , 夏甸金矿开采到 一8 0 0 IT I 水 平时 地 温已达 3 5 q C 以上 , 属一级热害区。 1 . 1 . 2空气压缩热 夏甸金矿 7 混合井井 口标高为 1 6 3 1T I , 一期井 深已达 一 6 5 2 m水平 , 井筒 内空气柱高达 8 1 5 m。经 计算 , 重力导致 的空气压缩热为 5 . 4 1 2 k J / k g o 1 . 1 . 3 氧化热 经检i 贝 0 , 夏甸金矿开采的矿石 中不含有易氧化 的物质 , 故井下热环境不考虑氧化热的影响。 1 . 1 . 4 机电设备散热 经统 计 , 全 矿 井 下 累 计 电机 设 备 散 热 量 为 宝海忠 1 9 7 7 一 , 男 , 矿长助理 , 工程 师 , 2 6 5 4 0 0山东省招远市 。 l 8 0 5 5 0 k W - , 而柴油机设备散热量高达 6 2 4 2 k W 以上。 考虑到设备不可能同时运行 因素 , 统计 一 6 5 2 m水 平以下最大班同时运行的柴油机设备散热量高达 2 1 9 2 k W。由此可见 , 夏甸金矿井下柴油机设备散 热量是井下高温的重要热源之一。 1 . 1 . 5 人体散热 夏甸金矿井下按重体力劳动强度考虑 , 散热量 为0 . 4 7 k W/ 人, 按井下最大班 6 0 人考虑, 人体散热 总量为2 8 . 2 k W。人体散热量对井下热环境的影响 微乎其微。 1 . 1 . 6 地面大气环境影响 夏甸金矿地区夏季室外气象参数见表 2 。 表2显示本地区夏季高温季节时, 从地面进人 井下的空气本底参数 已超过国家规定 的劳动安全卫 宝海忠姜云等 金属矿山深部开采水冷集 中降温实践 2 0 1 5年 1 0月第 1 0期 表 2 夏季室外气象参数 生标准。因此 , 夏季地面空气温度超过 2 8℃时, 也 是提升井下风流温度的影响因素之一。 1 . 2 总需冷量 根据夏甸金矿 一 6 5 2 m 以下水平热源分析 , 通 过铲运机和运输卡车总输出功率计算 , 掘进工况时 , 一 6 5 2 m 以下 3个水平 同时工作总需冷量约为 1 0 0 0 k W; 运输工况时, 一 6 5 2 m 以下 3个水平 同时 工作总需冷量约为 4 0 0 0 k W。 2 井下降温 2 . 1 设计制冷量 根据计算的需 冷量 , 考虑管道及系统冷损后的 制冷量 , 井下集 中式降温设计负荷见表 3 。 表3 井下集中式降温负荷 k W 现场考察后确定井下排水带走冷凝热 , 井下平 均涌水量约为 1 2 0 m / h , 通过计算得 出制冷机最大 制冷能力为 1 0 0 0 k W, 此制冷量仅 能满足一个水平 在运输工况下或 3 个水平掘进工况下的降温需求。 2 . 2 工作面降温设备布置 空冷 器 布 置 在 一7 4 0 m 水 平 , 南 北 大 巷 或 一 7 8 0 m水平以下斜坡道各布置一 台 2 0 0 k W 空冷 器 , 4个穿脉采面各布置一台 1 0 0 k W 空冷器。 2 . 3井下降温分析 2 . 3 . 1 井下涌水可带走的热量 确定集 中降低热害最为严重 的 一7 0 0 m水平 以 下的井下工作点温度 , 在井下 一 7 0 0 m水平新建水 仓。通过联通 一6 5 2 m中转水仓和 一 6 5 2 m 5 3 5线 水仓, 一 7 0 0 m水仓可以提供水温2 8℃、 流量 1 2 0 1 3 0 m / h的矿井涌水 , 作为井 下制冷机组 冷凝器 的 二级冷却水。 根据德国 WA T公司井下制冷机组参数, 制冷 量 1 0 0 0 k W 设备冷凝温度为 4 4 , 冷却功率为 1 2 5 0 k W, 冷却水流量为 3 3 . 1 8 k g / s , 一级冷却水进 水温度为 3 2℃ , 出水温度为 4 1℃。如采 用污水换 热器对设备进行冷却 , 按 3℃温差计算 , 则所需二级 冷却水温应为 2 9℃, 水量约 1 2 0 m / h 。因此, 利用 一 7 0 0 m冷水仓 , 联通调度井下其他地点水仓排水 , 可以满足一台 1 0 0 0 k W制冷机的冷却要求。 2 . 3 . 2降温能力 通过对井下排水冷却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 现有条件下井下集 中制冷、 井下排热方案 的制冷能 力能达到 1 0 0 0 k W, 能满足 一7 4 0 m水平采面及其 4个穿脉巷掘进工况的降温 。 2 . 4 方案设计 2 . 4 . 1 制冷排热 系统 制冷机冷冻水系统采用闭式循环, 主要由井下 制冷机组、 输冷管道、 冷冻水循环泵、 补水定压装置、 末端空冷器及相应控制阀门仪表等组成。其系统流 程 井下制冷机组一输冷供水管 约 3 o C 一空冷器 一输冷 回水管 约 l 8 ℃ 一过滤器站一冷冻水循环 泵一井下制冷机组。 制冷机冷却水系统采用两级冷却 , 其主要 目的 是保护制冷机冷凝器不被含有泥沙的井下排水所磨 损或堵塞 , 延长其使用寿命。其中一级冷却水系统 采用闭式循环 , 二级冷却水 系统 矿井涌水 采用开 式循 环。其一 级 流程为 制冷 机组冷却 水 回水 4 1 o C 一一级冷却水泵一污水换热器一冷却水供 水 3 2℃ 一制冷机组 , 二级流程是 一 7 0 0 m水平水 仓取水 口 约 2 8 c I - 二级冷却供水管一污水换热 器 约 2 9 oC 一二级冷却水 回水管 约 3 8℃ 一 7 4 0 m水平热水仓。水仓 内约 3 8 的井下涌水 通过 一 7 4 0 m水平排水泵排至 一 6 5 2 m水平热水仓 , 最后通过井下排水泵排至地面。为了确保整个降温 系统 的良好制冷效果 和低制冷能耗 , 一6 5 2 m水平 热水仓不能与其他水仓联通。制冷机制取的3℃ 低温冷水通过输冷管道送至各采场及其穿脉巷空冷 器, 将穿脉巷的空气降温后, 通过保温风筒送至各穿 脉巷尾部 。井下制冷及排热系统流程见 图 1 。 2 . 4 . 2制冷机组选型 制冷机组选型本着产品成熟可靠 、 控制方便 、 负 荷调节方便 、 尽量避免风险的原则 , 根据井下涌水只 能满足制冷量为 1 0 0 0 k W 制冷机的冷却要求, 本次 共考虑了I D V 1 0 0 0型和 K M 1 0 0 0型制冷机组, 具体 参数见表 4, 技术经济 比较见表 5 。 由表 4 、 表 5可知, K M1 0 0 0型井下集中式制冷 机组 比 I D V 1 0 0 0型集成 式可移动制冷 机组运行费 省, 能效比高。根据制冷降温系统技术可靠 , 机组选 型能效 比高及运行 费省 的原则 , 本设计制冷主机选 用 K M1 0 0 0型井下集中式制冷机组。 】 8】 总第 5 5 8期 现 代矿 业 2 0 1 5年 l 0月第 1 0期 2 . 4 . 3降温硐 室布 置 降温硐室设 在井下 一7 4 0 m水 平人 口处 的北 面 , 硐室长约 4 0 I n , 宽 、 高均 5 m。硐 室内布置 1台 1 0 0 0 k W 制冷 机 组、 2台冷冻 水 循环 泵 一 备一 用 、 2台一级冷却水循环泵 一备一用 、 过滤器站 及补 水 定 压 等配 套设 备 。冷 冻水 循 环泵 型 号 为 I S G 1 2 5 - 2 5 0 B, 流量为 8 3 t / h , 电机功率为 3 7 k W, 电 压 为 3 8 0 V; 一 级 冷 却 水 循 环 泵 型 号 为 I S G1 2 5 2 0 0 B, 流量 为 1 3 8 t / h , 电机 功率为 2 2 k W, 电压为 3 8 0 V。系统冷冻水和一级冷却水补水均采用软化 水 , 配套 l台5 m 软水 箱和 2台补水 泵 型 号为 I S G 3 2 - 2 0 0 , 流量为 4 . 5 t / h , 电机功率为 3 k W, 电压 为 3 8 0 V 。为了防止水 中杂物堵塞制冷机组蒸发 器 , 在冷冻水循环泵 吸人 口前端设手动反冲洗过滤 图 1 井下制冷及排热系统流程 器 。 表4 制冷机组具体参数 I DV1 O 0 0 6. 5 2 2. 4 3 05 5 KM1 o o O 1 2 . 5 x2 2. 5 3 855 4 6. 6 5 4 4. 9 3 3 . 7 在 山东省运用数量少 , 机组备品备件少。 3 . 8 5 在 山东省井下集 中式降温工程 中运用数量多 , 备品备件多。 2 . 4 . 4 冷却设备布置 污水换热器安装在 ~7 4 0 IT I 水平联络巷南边换 热硐室内。本工程制冷机冷却水通过污水换热器采 用矿井涌水冷却 , 矿井排水来 自 一 7 0 0 m冷水仓 , 为 了保证冷却水量稳定 , 设计 同时贯通原 一6 5 2 m 中 转水仓和 一 6 5 2 I T I 5 3 5线水仓 。二级冷却水供水通 过 一 7 0 0与 一 7 4 0 m水平换热硐室问的高差 自流进 手动反冲过滤器后进入污水换热器 , 换热后 的冷却 水回水进入换热硐室旁的热水仓, 约3 8℃热水通过 换热硐室 内的排水泵排到 一6 5 2 1 T I 井下热水仓 , 最 终通过矿井排水泵排至地 面。污水换热器参数 交 换功率为 1 2 0 0 k W; 一级冷却水水温为 3 2~ 4 1℃ , 流量为 1 1 5 t / h ; 二级冷却水 矿井涌水 水温为 2 9 ~ 3 8℃, 流量为 1 2 0 t / h 。 2 . 4 . 5 输冷管及冷却水管道布置 冷媒水由冷冻水循环泵经输冷管送至深部各掘 进工 作 面 空 冷 器 处 , 斜 坡 道 输 冷 管 主 管 直 径 为 1 4 0 m i D _ , 长 1 4 0 0 IT I ; 至各水平沿脉巷输冷管支管直 1 R 2 径为 1 1 4 i n m, 长 1 9 0 0 i n 。输冷管采用预制聚氨酯 保温管 。一级冷却水进 口温度为 3 2℃ , 冷却水 出口 温度为 4 l℃ , 制冷机冷却水设计流量为 3 3 . 3 k g / s , 冷却水管道为 西 1 6 8 m m无缝钢管, 接至污水换热 器 , 经冷却后 回到制冷机内。由于冷却水管道 内水 温接近环境温度 , 因此无需保温。 2 . 4 . 6 末端设备布置 井下降温的末端设备主要 由空冷器 、 过滤器 、 仪 表阀门等组成, 共配置 6台2 0 0 k W 空冷器。由于 制冷量远小于末端空冷器换 热量 , 需要根据现场实 际, 调配冷冻水分配方向, 以集中力量解决某一局部 降温问题。 3 应 用效果 夏甸金矿 自2 0 1 4年 l 0月集 中在 一 7 4 0 I l l 水平 与 一 7 8 0 m下 向斜坡道应用此降温技术与设施 , 采 用 1 0 0 k W空冷器的独头掘进工作面温度由原来的 3 9℃下降至 2 7 . 5℃, 采用 2 0 0 k W 空冷器 的独头掘 进 工作面温度 由原为 的4 0℃下降 下转第 1 8 6 页 总第5 5 8期 现代矿业 2 0 1 5年 1 0月第 1 O期 4结论 根据瓦斯涌出情况提出了井上下大直径钻孔预 抽技术方案 , 采用井上下对接钻孔抽采 , 地面钻孔数 量为 l 0口, 设计井距为 2 8 0 m。通过对矿井瓦斯的 综合治理, 工作面 回采前平均预抽率达 1 0 % ~ 1 8 % , 回采期 间抽采率达 7 0 % , 矿井瓦斯抽采率为 4 5 %, 单位钻孔量为 0 . 0 1 ~ 0 . 0 2 m / t 单面最大钻 孔量 已达 1 5万 m以上 ; 百米钻孔抽采量普通短钻 孔为 0 . 0 0 2 0 . 0 0 8 m / h m, 千米钻孔为 0 . 0 2 0 . 0 8 1 1 1 / h m; 高负压预抽瓦斯浓度平均在 3 0 % 以上 , 低 负压采空区瓦斯抽采浓度3 % ~ 5 %, 低负压合理抽 采混合流量在 3 5 0 6 5 0 1T I 。 / m i n 。瓦斯综合治理方 案有效解决了采面隅角 的瓦斯超 限问题 , 防止矿井 深部瓦斯突出 , 实现 了矿井生产过程中瓦斯不超限 的 目标 , 保证 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 参考文献 [ 1 ] 蔡勇. 高瓦斯 回采工作面 瓦斯治理 实践 [ J ] . 煤 炭技 术 , 2 0 0 9 4 2 8 - 3 2 . [ 2 ] 王鹏, 孟海东, 贾韶 洋. 1 3 2 1 0综放 工作 面瓦斯治理方案[ J ] . 现代 矿业 , 2 0 1 3 1 1 7 9 8 0 . [ 3 ] 鄂长银. 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要素分析[ J ] . 低碳世界, 2 0 1 4 1 1 3 2 - 3 6 . [ 4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AQ 1 0 2 7 --2 0 0 6 煤矿 瓦斯抽放 规范[ s ]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 0 0 7 . [ 5 ] 张铁 岗. 矿井瓦斯综合 治理技 术[ M] . 北京 煤炭 工业 出版社 , 2 0 0 1. [ 6 ] 朱诗 山. 煤矿 瓦斯抽放技 术[ J ] . 煤炭技术 , 2 0 0 9 6 8 2 8 5 . [ 7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煤矿安全规程[ M] . 北京 煤炭 工 业 出版 社 . 2 0 1 1 . 收稿 日期 2 0 1 5 4 3 7 1 7 上接第 1 7 9页 地质灾害突发性事件发生要全面 承担社会责任等。 4 强化项 目管控能力, 控制项 目活动风险范 围。项 目单位 和拟合作 单位没有矿 山开发成熟经 验, 又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 对项 目进度及质量 的管控 不到位, 防范工程安全隐患和监测地质灾害等方面 的能力不足。项 目单位应该借鉴国际国内矿山建设 管控的成功经验, 组建强有力的专家咨询单位, 聘请 权威咨询机构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评估, 建立收益共 享、 分享同担的项目投融资方案, 并且严格、 全面地 贯彻执行设计单位论证确定 的设计方案。 5 针对我 国建设项 目风险管理 , 应该建立企 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 加快 风险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 积极发展工程风险管 理中介担保机构 ; 完善工程项 目风险管理相关法律 法规等。 4 结语 许昌铁矿作为新建大型地下矿山, 投资开发方 面并不成功。项 目实施过程中, 问题多、 风险大、 涉 及面广, 既有政策、 市场等的外部原因, 也有人为管 控失误的内部因素, 是各方面错综复杂的问题逐年、 逐项累加并放大所致 。具体来说 , 项 目开发规划无 效 、 不科学是根源 ; 没有很好预见项 目政策风险 、 市 场周期性规律并采取预防措施 ; 没有项 目投资开发 的商业合作模式和切实可靠 的商业合作伙伴 ; 项 目 开发管控的漏洞和开发条件 的复杂性 凸显 , 并放大 了有关 问题 的严重性 。通过理论与实际分 析 , 总结 出了项 目风险管控经验 , 供矿山企业参考 , 同时对工 程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1 ] C h a p m a n C B,C o o p e r D F .R i s k An a l y s i s f o r L a r g e P r o j e e t s t Mo d e l s ,Me o d s a n d C a s e s [ M] . C h i c h e s t e r J o h n Wi l e y& S o n s ,I n c ., 1 9 8 7. [ 2 ] 王要武 , 孙成双. 建设项 目风险分析 专家系统框 架研 究[ J ] . 哈 尔滨建筑 大学 学报 , 2 0 0 2 , 3 5 5 9 6 - 9 9 . [ 3 ] 詹姆斯 林. 企业全面风险 管理从激励到控制 [ M] . 黄 长 全 , 译. 北京 中国金融 出版社 , 2 0 0 6 3 5 47 . [ 4 ] 张吉光. G A R P全 面风 险 管理 方案 分析 与启 示 [ J ] . 新金 融, 2 0 0 4 9 4 1 _ 4 4 . 收稿 日期 2 0 1 5 435 1 4 上接第 1 8 2页 至2 7 . 3 c IC, 取 得 了较好 的降温效 果, 保证了深部矿床安全高效回采。 4 结论 1 金属矿山深部矿床回采过程中岩层高温 问 题 已成为影响矿山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 , 合理地应 用井下水冷制冷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作业 环境 , 保证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回采 , 产生巨大的社 1 8 6 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 井下制冷降温技术需要与矿井通风系统合 理衔接与优化 , 局部开拓工程施工结束后 , 应及时建 设或优化矿井的通风系统 , 以通风系统 的良好运行 促进降温系统的良好运转。 收稿 日期 2 0 1 4 . 1 2 .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