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矿区房柱法开采围岩稳定性分析.pdf
第2 5卷增刊2 2 0 1 6年1 0月 中 国 矿 业 C H I N A M I N I N G MA G A Z I N E V o l . 2 5,S u p p l . 2 O c t . 2 0 1 6 金源矿区房柱法开采围岩稳定性分析 苗胜军1 ,2,王 浩1,2,王子木1,2,梁明纯1,2 ( 1.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2.北京科技大学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 0 0 0 8 3) 摘 要为了对矿区深部开采岩体的稳定性及岩爆倾向性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 本文针对金源矿区 深部开采而可能带来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结果表明①中段开采过程中, 拉应力集中在采 场顶柱和部分矿柱, 需严密监测中部矿柱应力, 必要时可对其施加预应力锚杆加固;②矿柱水平位移基本 变化不大, 底板有轻微的底臌现象;③对6 0 m长度单矿块的开采模拟中, 若需多个矿块同时开采时, 可采用 隔一采一的方式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保证开采安全;④若对埋深不同的多中段同时开采, 最大弹性应变能 将达到1. 1 61 0 5J /m 3, 会对周边矿柱及围岩的稳定性留下安全应隐患。 关键词深部开采;岩爆倾向性;应力集中;数值模拟;最大弹性能 中图分类号T D 3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4-4 0 5 1(2 0 1 6)S 2-0 2 5 9-0 4 S t a b i l i t y a n a l y s i s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s t a b i l i t y o f p i l l a r m i n i n g i n J i n Y u a n m i n i n g a r e a M I AO S h e n g- j u n 1,2,WANG H a o1,2,WANG Z i -m u 1,2, L I ANG M i n g-c h u n 1,2 (1.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C h i n a; 2.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H i g h-E f f i c i e n t M i n i n g a n d S a f e t y o f M e t a l M i n e s(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o f C h i n a)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I n o r d e r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r o c k m a s s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t h e r o c k b u r s t p r o n e n e s s i n t h e d e e p m i n i n g a r e a,t h i s p a p e r c o n d u c t s a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p o s s i b l e s t a b i l i t y p r o b l e m s b r o u g h t b y d e e p m i n i n g i n J i n y u a n m i n i n g a r e a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①d u r i n g t h e l e v e l m i n i n g,t e n s i l e s t r e s s c o n c e n t r a t e s i n t h e c r o w n p i l l a r o f t h e s t o p e a n d p a r t j a m b s,s o t h e t e n s i l e s t r e s s o f c e n t r a l j a m b s s h a l l b e m o n i t o r e d c l o s e l y a n d i f n e c e s s a r y,t h e p r e -s t r e s s e d a n c h o r c a n b e a d o p t e d f o r 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②t h e h o r i z o n t a l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o f j a m b s c h a n g e s l i t t l e,a n d t h e f l o o r h e a v e s s l i g h t l y;③I n t h e s i m u l a t e d m i n i n g o f 6 0-m e t e r s i n g l e o r e b l o c k s,t h e m e t h o d o f“m i n i n g a l t e r n a t e l y”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c o n t r o l t h e d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s a n d e n s u r e t h e m i n i n g s a f e t y;④I f t h e m u l t i-l e v e l m i n i n g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b u r i e d d e p t h i s i m p l e m e n t e d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t h e m a x i m u m e l a s t i c s t r a i n w i l l r e a c h 1. 1 61 0 5J /m 3,w h i c h w i l l l e a v e h i d d e n d a n g e r s f o r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s u r r o u n d i n g j a m b s a n d r o c k s . K e y w o r d sd e e p m i n i n g;r o c k b u r s t t e n d e n c y;s t r e s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m a x i m u m e l a s t i c e n e r g y 收稿日期2 0 1 6-0 7-1 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助( 编号5 1 5 7 4 0 1 4) ;国 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 7 3) 项目资助 ( 编号 2 0 1 5 C B 0 6 0 2 0 0) 作者简介苗胜军(1 9 7 9-) , 男,副教授,博士,2 0 0 6年毕业于北 京科技大学岩土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岩石力学与工程方面的监测与 控制研究。 近年来, 随着深部开采矿山的增多、 深度增大, 岩爆、 岩体碎裂、 围岩变形、 冒落和垮塌、 矿柱坍塌、 井筒破裂、 突水以及岩体失稳等一系列工程动力灾 害事故时有发生, 严重威胁到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 程设施的生产安全[ 1-4]。由于深部复杂的地质力学 环境, 使得深部岩体表现出明显的软岩非线性大变 形力学特性, 从而导致单纯的主动支护已无法保证 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5-8], 严重影响深部资源的安全开 采。金源矿区在开采的过程中一些岩体出现了裂 纹较深且部分开采部位沉降量过大的问题, 本文针 对金源 矿区 深 部 开 采 的岩体稳定 性 及 岩 爆 倾 向 性[ 9-1 2]进行研究, 通过模拟房柱法开采探寻影响矿 区稳定性的因素, 为采矿作业的安全进行提供一定 中 国 矿 业第 2 5卷 的理论支持。 1 矿区概况及开采方案 金源矿区含有8 7个金属矿体和2个铁矿体, 目 前已经开挖至深部, 矿区矿块生产能力为4 0. 0~ 6 0. 0 t/d, 损失率为8. 0%, 贫化率为1 2. 0%。其水 文地质条件多为简单型和中等偏复杂型, 工程地质 条件为中等复杂类型。由于其矿体多为倾角不大 于2 0 的薄到中厚矿体, 故采取房柱法进行开采。 首先自中段运输平巷开始掘进联络道, 然后沿矿体 倾斜方向向上每隔6 0 m 掘人行通风上山与上中段 回风平巷相通, 之后进行拉底和扩漏, 在矿体联络 道内安设电耙绞车。由于矿体厚度大于4 m, 采用压 顶进行落矿, 随着回采工作的推进, 在矿房两侧留 规则的不连续矿柱, 矿柱间距1 2 m。为提高矿石回 采率, 矿房采完后, 间柱、 顶柱和底柱采取隔一采一 的方式, 从一端往另一端后退式回收。最后, 对采 空区进行密闭处理。 2 房柱法开采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2. 1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为了对矿区深部开采岩体的稳定性及岩爆倾 向性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 同时也为深部采矿设计 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在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调 查的基础上, 对矿山的矿体及上、 下盘围岩和各个 开采中段进行岩石试样采集, 开展各种的岩石力学 试验, 以获取主要岩石的抗压强度、 泊松比、 弹性模 量等物理力学参数, 为后续岩爆倾向性预测及数值 模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经试验计算整理后, 所得 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2. 2 建立模型及判断准则 根据金源矿区的矿区特征, 建立房柱法数值模 型进行开采分析, 模拟开采矿块长6 0 m,8 m 一个矿 房, 矿房间布置间隔矿柱, 矿柱尺寸4 m4 m, 矿柱 间隔距离1 0 m, 阶段高度1 0 m。建模过程中, 对侧面 设置刚性约束, 底部限制其竖向移动, 模型的上部 施加上部所覆盖岩层的自重应力。采用弹塑性本 构模型 莫尔 - 库仑准则判断岩体的破坏( 式 ( 1) ) 。根据现场所得数据, 根据经验强度折减, 模 拟选用的围岩和矿体力学参数设置见表2。 fs=σ1-σ31+s i n φ 1-s i n φ-2 c 1+s i n φ 1-s i n槡 φ ( 1) 式中 最大和最小主应力分别是σ 1、σ3;c为粘结力;σ 为摩擦角。f s>0时, 岩体发生剪切破坏。 表1 矿区主要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表 岩性 含水 率 颗粒密度ρp/ ( g/c m 3) 孔隙率 n/% 抗拉强度/ MP a 软化系数k 内摩擦角 φ/ 粘聚力 c/MP a 抗压强度 σc/MP a 弹性模 量E/G P a 泊松 比μ 糜棱岩0. 0 3 2. 7 7 9 1. 2 8 1 1. 0 1 0. 6 7 3 3. 6 9 1 8. 1 7 5 3. 7 0 3 7. 9 7 0. 1 7 0 片麻岩0. 0 3 2. 6 5 8 0. 4 3 1 0. 2 2 0. 9 7 3 3. 1 1 2 8. 6 6 7 2. 8 8 4 5. 9 4 0. 2 0 9 辉绿岩 0. 0 3 2. 8 6 5 0. 4 7 1 0. 9 2 0. 9 9 3 7. 6 8 2 3. 5 9 6 8. 8 4 4 8. 0 3 0. 2 2 4 花岗岩0. 0 3 2. 6 3 3 1. 1 9 9. 0 1 0. 9 7 3 8. 6 2 2 3. 7 5 8 1. 9 9 5 6. 1 5 0. 1 8 4 石英岩0. 0 1 2. 6 7 6 0. 8 8 6. 7 8 0. 9 1 4 3. 1 1 1 2. 0 3 1 3 8. 5 7 7 5. 7 9 0. 1 6 5 表2 折减后的矿区力学参数 位置体积模量/G P a剪切模量/G P a凝聚力/MP a内摩擦角/抗拉强度/MP a渗透系数/ (ms-1) 围岩3. 3 7 2. 8 1 1. 4 3 1 4. 3 7 6. 21 0-7 矿体2. 5 1 1. 3 5 2 1. 5 3 3 3. 4 4 8. 31 0-7 2. 3 应力分析 采场开采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 应力状态是 影响采场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为实现安全开采 必须分析采场应力分布特征, 对应力集中、 拉应力、 剪应力引起的潜在破坏区域进行识别, 在生产过程 中重点加固支护。房柱法开采过程中最大主应力、 最小主应力及塑性破坏情况如图1所示, 图中拉应 力为正, 压应力为负。 单一中段开采最大主应力达到5 1. 1 8 MP a, 多 中段开采最大主应力达到5 6. 9 7 MP a, 最大主应力 极值出现在采矿中部区域的矿柱, 该部分矿柱承受 围岩竖向载荷较大。在实际开采过程中, 该矿区需 要时刻检查中部矿柱的破裂现象, 防治出现矿柱破 裂的危险。 单一中段开采和多中段开采模拟中, 最小主应 力云图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拉应力, 分别为4. 2 MP a 和9. 0 6 MP a, 拉应力集中在采场顶柱和部分矿柱。 顶柱由于矿体开挖后围岩卸载, 矿柱作用在其上的 062 增刊2苗胜军金源矿区房柱法开采围岩稳定性分析 压应力导致其易出现张拉破坏, 矿柱中的拉应力则 是由于竖向载荷增大后呈现的横向变形破坏。在 开采过程中, 需要关注顶板和矿柱的稳定性, 防治 出现拉应力的破坏, 必要时, 可以有选择性地采用 施加预应力锚杆的方式加固顶板和矿柱。 2. 4 位移分析 房柱法开采模拟中, 重点分析竖向位移和沿采 场走向的 Y向水平位移。如图2所示, 单中段开采 的 Y向水平位移最大值为4. 5 5 c m, 多中段开采的 Y向水平位移最大值为7. 3 9 c m。竖向位移方面, 单 中段开采最大竖向位移值为1 2. 9 c m, 多中段开采最 大竖向位移为2 0. 0 7 c m, 但均值处于5~8 c m。由于 模拟开采位置位深部矿区, 地压应力水平较高, 但 该位移变形值尚在可控范围内, 中段开采过程中, 水平位移基本变化不大, 底板竖直方向上仅有轻微 的底臌现象, 但并不明显。说明房柱开采法设计的 矿柱密 度和 尺 寸 能 够 满足当前高 地 压 的 稳 定 性 要求。 图1 最大、 最小主应力分布图 图2 中段开采竖向位移图 162 中 国 矿 业第 2 5卷 图3 多中段开采单矿块竖向位移 另外, 还开展了6 0 m 长度单矿块的开采模拟。 如图3所示, 多中段同时开采时, 其竖向位移最大值 在3. 7 9 c m, 位移变化量不大, 可以看出, 开采过程中 对较多矿块同时开采的量具有大幅缩减。因此, 从 安全角度考虑, 若矿体沿走向分布尺寸较小, 可采 取多个矿块开采; 若矿体沿走向分布尺寸较大, 需 要同时多个矿块开采时, 可以采用隔一采一的方式 进行回采, 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保证开采安全。 2. 5 能量分布与岩爆倾向分析 通过F L A C 3 D数值模拟, 得到了围岩开采后的 弹性能分布。图4结果表明, 采用房柱法开采过程 中, 单一中段进行开采, 围岩弹性能密度最大值达 到6. 9 81 0 4 J/m 3, 由于矿柱的支撑作用, 围岩尚未 呈现严重的岩爆倾向性。若埋深不同的多中段同 时开采, 由于矿柱承担顶板围岩载荷增加, 最大弹 性应变能达到1. 1 61 0 5 J/m 3, 围岩呈现出岩爆倾 向, 同时矿柱聚集的弹性能也急剧增加, 在后期矿 柱回采过程中, 围岩稳定性和周边矿柱的稳定性存 在安全隐患。 图4 中段开采能量分布图 3 结论 1) 单一中段开采和多中段开采模拟中, 拉应力集 中在采场顶柱和部分矿柱。需要时刻检查中部矿柱 的破裂现象, 防治出现矿柱破裂的危险。必要时, 可 选择性地采用施加预应力锚杆的方式对其加固。 2) 中段开采过程中, 水平位移基本变化不大, 底板竖直方向上仅有轻微的底臌现象, 但并不明 显。所设计的矿柱密度和尺寸能够满足当前高地 压的稳定性要求。 3) 在对6 0 m 长度单矿块的开采模拟中得出, 若 矿体沿走向分布尺寸较大, 需要同时多个矿块开采 时, 可以采用隔一采一的方式进行回采, 可有效控 制围岩变形, 保证开采安全。 4) 若对埋深不同的多中段同时开采, 最大弹性 应变能达到1. 1 61 0 5 J/m 3, 矿柱的弹性能将急剧 上升, 围岩将出现岩爆倾向。 参考文献 [1] 黄英华,徐必根,唐绍辉.房柱法开采矿山采空区失稳模式 及机理[J].矿业研究与开发,2 0 0 9( 4) 2 4-2 6. [2] 黄丹,吴鹏,董凯程,等.缓倾斜互层矿体房柱法采场结构 参数及稳定性研究[J].中国矿业,2 0 1 4, 2 3(S 2) 2 0 5-2 0 8. [3] 赵林海,王春,王文丽,等.房柱法在二里河铅锌矿的典型 应用[J].金属矿山,2 0 1 3,4 2( 1 2) 2 0-2 2. [4] 赵国彦,周礼,李金跃,等.房柱法矿柱合理尺寸设计及矿 块结构参数优选 [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 0 1 4 (1 1) 3 9 4 3-3 9 4 8. [5] 曹平,张科,万琳辉,等.金川矿山深部采掘条件下岩石力学研 究与实践[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1 2,3 1( 7) 1 3 3 4-1 3 4 1 . [6]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等.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J]. 岩石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2 0 0 5,2 4(1 6) 2 8 0 3-2 8 1 3.e t a l . 2 0 0 5,2 4(1 6) 2 8 0 3-2 8 1 3. [7] 杨天鸿,张锋春,于庆磊,等.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 现状及发展趋势[J].岩土力学,2 0 1 1,3 2( 5) 1 4 3 7-1 4 5 1. [8] 胡社荣,彭纪超,黄灿,等.千米以上深矿井开采研究现状 与进展[J].中国矿业,2 0 1 1,2 0( 7) 1 0 5-1 1 0. [9] 何满潮,苗金丽,李德建,等.深部花岗岩试样岩爆过程实 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7,2 6( 5) 8 6 5-8 7 6. [1 0] 尚晓吉,张志镇,田智立,等.基于声发射测试的岩爆倾向 性预测研究[J].金属矿山,2 0 1 1,4 0( 8) 5 6-5 9. [1 1] 刘大兵,钱振宇,王存文,等.三山岛金矿微震监测及岩爆 倾向性分析[C]. 2 0 1 24 8 8-4 9 1. [1 2] 王学滨,潘一山.不同侧压系数条件下圆形巷道岩爆过程模 拟[J].岩土力学,2 0 1 0, 3 1(6) 1 9 3 7-1 9 4 2.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