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金矿花岗岩岩爆倾向性的实验研究.pdf
第 4 0卷 第 1 5期 2 0 1 4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o 1 . 40 No. 1 5 Ma y . 2 0 1 4 5 7 文章编号 1 0 0 9 - 6 8 2 5 2 0 1 4 1 5 0 0 5 7 0 3 玲 珑 金 矿 花 岗 岩 岩 爆 倾 向 性 的 实 验 研 究 刘润田 张雪楣 刘吉兴 山东黄金矿业 玲珑 有限公 司, 山东 烟台2 6 4 0 0 0 摘要 通过基本岩石力学实验 , 得到了花岗岩的力学参数,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三种岩爆倾向性指标 岩石脆性指数、 岩石弹性变 形能指数、 岩石冲击能指数 对其进行岩爆倾向性判别, 结果表明 玲珑金矿花岗岩为强岩爆倾向性 , 已具备了发生强烈岩爆的内 部条件。 关键词 岩石力学实验 , 岩爆倾向性, 深部开采,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T D 2 3 5 . 1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山东黄金集团的玲珑金矿是山东黄金主体矿 山之一, 也是我 国黄金矿山开采历史悠久和开采深度最大的黄金矿山之一。经 过半个多世纪的规模开采, 矿山资源已近枯竭, 已列入国家资源 危机矿山之列。近年来矿山加大了深部资源找矿力度, 已在深部 多处发现了新的资源, 使矿山重焕生机, 矿山目前已进入深部开 采 , 开采深 度超 过 1 0 0 0 m。矿山前期岩石 力学研究表 明 , 该 矿属 于高地应力地区, 随着矿区开采深度增加, 矿区地应力明显增强, 受地应力影响和开采过程中的二次应力场改变的影响, 井下岩石 应力发生集中, 岩爆事故时有发生, 这些 已经严重威胁到井下工 人作业的安全与资源、 财产损失, 进而影响到矿山生产效能的提 高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有必要开展玲珑金矿深部花岗岩的 力学特性研究, 建立相应的岩爆倾向性判别指标 , 对其岩爆倾 向 性进行判别, 为玲珑金矿深部地压控制提出早期对策。 1 玲珑金矿花岗岩力学实验 目前的研究表明, 发生岩爆的条件有 1 岩体中有较高的地 应力, 且其大小超过岩石本身的强度; 2 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 和弹性 .2 J 。具备以上两个条件, 一旦地下工程破坏了岩体的平 衡, 强大的能量使岩体破坏 , 并将破碎岩石抛出。现有的岩爆倾 向性研究均以岩石基本物理力学性质为基础 , 结合现场地应力及 岩石所受的应力水平等因素来评判发生岩爆的可能性 。因此 , 为研究玲珑金矿花岗岩岩爆倾 向性 , 首先要开展岩石单轴压缩 实验 、 劈裂拉伸实验和单轴加卸载实验 , 得到岩石基本物理力学 参数 。 1 . 1 实验方 案及过 程 实验所用的岩石试样采 自玲珑金矿西山坑 口一 5 0 m中段 , 在 实验室用取芯机、 切割机和磨石机将岩石加工成标准力学实验试 样后, 用 S A N S - C H T 4 6 0 5型液压万能试验机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 和劈裂拉伸实验。 岩石的压缩实验分两组进行 其中一组试样在试验机上以 恒定 0 . 3 mm / m i n的位移加载速率加载至试样破坏, 得到其单轴 压缩破坏全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 并且计算得 出其单轴抗压强 度; 另一组试样在试验机上以恒定 0 . 3 mm / mi n的位移加载速率 加载至单轴压缩强度的 8 0 %~9 0 %, 然后以 1 2 0 k N / m i n的速率 进行卸载, 试样并不压坏 , 这样可以得到试样的加卸载应力应变 曲线 。 岩石的抗拉实验采用间接的巴西劈裂法进行 , 即在圆柱体试 样的直径方向上, 施加相对的线形荷载, 使之沿试样直径方向破 坏的实验。实验时, 在试件的两端侧面沿轴线方向画两条加载基 线 , 将两根垫条沿加载基线固定。考虑到实验对象为较硬的花岗 岩 , 应选用直径为 1 m m的钢丝为垫条; 将试件置于试验机承压板 中心, 调整球形座, 使时间均匀受力 , 作用力通过两垫条所确定的 平面, 加载速率设置为0 . 2 MP a / s , 直至试件破坏。 1 . 2实验 结 果及分 析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 对玲珑花岗岩进行 了常规力学实验 , 典 型的单轴压缩破坏荷载位移曲线如图 1所示, 加卸载应力应变曲 线如图2所示 , 劈裂拉伸破坏的荷载位移曲线及破坏试样如图 3 和图4所示。各试件的力学参数结果汇总见表 1 和表 2 。 3 0 0 至2 5 0 20 0 萎 挥5 O 0 轴向位移 A / / m m 图 1 抗压试件 C T1 的轴 向载荷位移 曲线图 Z 棹 赫 位移/ mm 图 2 加卸载试件 C T5的应力应变关系 图 3 拉伸试件 图 4 拉伸 BT 5的载荷一 位移 曲线图 试件的破坏形式 表 1 单轴压缩破坏实验结果 试件编号 实验类别 直 m m 自 _ / m m 抗压强度/ MP a 弹/ c P . 泊松 比 C T l 4 7 . 9 3 5 9 8 . 5 0 5 1 6 3 . 8 2 1 . 1 4 O . 2 4 C 他 单轴压缩 4 8 . 0 8 l 0 o , 1 2 5 1 5 2 . 9 5 1 . 3 9 0 . 2 6 C 1 3 破坏实验 4 7 . 5 1 5 l o 0 . 6 7 5 l 5 8 . 4 6 3 . 7 4 O . 2 3 平均值 1 5 8 . 4 4 5 . 2 0 . 2 4 表 2劈裂拉伸 实验 结果 试件编号 实验类别 直 m m 高/ m m 峰值载荷/ k N 抗拉强度/ M P a I ’5 4 7 . 5 5 5 4 8 . 4 l 1 4 . 8 7 2 4 . 1 l B 1 ’6 劈裂拉 4 8 . 0 3 5 1 . 9 4 5 1 2 . 9 4 7 3 . 3 l B 髓 伸实验 4 7 . 5 8 5 4 8 . 6 8 2 4 . 3 9 5 6 . 7 1 平均值 4 . 7 l 2 玲珑金矿花岗岩岩爆倾 向性评价 2 . 1 评价指标的建立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3 , 1 6 作者简介 刘润田 1 9 6 2 . , 男, 高级工程师; 张雪楣 1 9 7 0 - , 女, 高级工程师; 刘吉兴 1 9 8 1 一 , 男, 助理工程师 第 4 O卷 第 1 5期 5 8 2 0 1 4年5月 山 西 建 筑 岩爆倾向性预测是防治岩爆灾害的基础 , 根据预测结果及时 进行岩石工程的反馈设计, 采取防治措施, 对于深部资源的安全 高效回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J 。目前岩爆倾向性 评判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 , 即以各种单一指标为基础的指标评 判法和以统计数学方法为基础的综合评判方法。本文采用三种 单一指标法对玲珑金矿花岗岩的岩爆倾向性进行评价。 1 岩石脆性系数法。 用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来表示岩石 的脆性 系数 B, 判别指标准则见表 3 , 其计算式为 B o r / t r 1 2 岩石弹性变形能指标 。 弹性能量指标通过对岩石试块进行单轴压缩加载和卸载实 验确定。该指标的值这样确定 在实验室对岩样进行单轴压缩实 验, 取应力为岩石强度的 8 0 %~9 0 %时记录的应力应变曲线 , 用 图形积分法求出弹性变形能量储能与塑性变形耗能之比, 即为弹 性变形能量指数 , 其计算公式为 E / E 2 其中, E 。 为弹性变形能 ; E 为塑性变形能。K i d y b i n s k i 根据 波兰煤岩的试验结果, 给 出了 的岩性 临界判别指标 , 如表 3 所 示 。 3 岩石冲击能指标 , 。 冲击倾向性是产生岩爆的矿岩体的固有属性 , 指矿岩能够聚 集弹性应变能并在超过其本身的强度后突然释放的各种物理力 学性质的总和。运用单轴压缩实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 善 匠 撂 叵 撂 蓦 雾 线来求取岩爆能量冲击性指标 , 其计算公式为 F l / F 2 3 其中, F 。 为峰值强度前全应力应变曲线与横坐标围成 的面 积; 为峰值强度后全应力应变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岩石 冲击能指标的判别标准见表3 。 表 3岩爆倾 向性判别标准 脆性 系数 弹性变形能指标 岩 石 中 击能 指标 判别情况 B1 O 2 . 0 ≤1 . 0 无岩爆倾 向性 1 0 ≤B ≤1 4 2 . 0 ≤W e . 3 . 0 1 . 0 2 . 0 弱岩爆倾 向性 1 4 ≤B ≤1 8 3 . 0 ≤ 3 . 0 强岩爆倾 向性 2 . 2岩 爆倾 向性 评 价 由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可知, 玲珑金矿花岗岩的平均抗压强度 为 1 5 8 . 4 M P a , 平均抗拉强度为 4 . 7 1 MP a , 根据脆性系数的定义 , 计算得到其脆性系数为 3 3 . 6 , 可知玲珑金矿的花岗岩为强岩爆倾 向性 。 根据弹性变形能的定义, 进行了单轴加卸载实验, 并计算 了 各试件的弹性变形能指标 , 如图 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到, 三个试样的平均弹性变形能指数为6 . 5 2, 其判定结果为强岩爆倾 向性 。 从岩石的单轴压缩破坏全应力应变曲线, 可以计算得到岩石 的冲击能指数 , 如图6所示。从图 6中我们可以看到, 三个试 样的平均弹性变形能指数为2 . 9 9 , 其判定结果为中等 一强岩爆倾 向性。 轴向应变 b 试样 C T 6 图 5 弹性变形能指数 w 的计算 轴 向应 变 b 试样 C T 2 譬 恒 窖 厘 摒 轴向应变 c 试样 C T 7 轴 向应变 c 试样 C T 3 图 6 岩石 冲击能指数 的计算 以上三种指标均判定玲珑金矿花岗岩为强岩爆倾向性, 可见 [ 1 ] 陶振宇. 高地应力区的岩爆及其判别 [ J ] . 人民长江, 1 9 8 7 玲珑金矿花岗岩已具备了发生岩爆的内在因素, 在外界一定的应 5 2 5 3 2 . 力条件下, 就有可能会引发强岩爆现象。 [ 2 ] 周瑞忠. 岩爆发生的规律和断裂力学机理分析[ J ] . 岩土工 3结 语 程学报 , 1 9 9 5 , 1 7 6 1 1 1 1 1 7 . 躲取 岩 石 脆 性 弹 性 变 岩 石 冲 指 沙 嚣墨 兰 测 鲫 数等三种指标对玲珑金矿的花岗岩进行了岩爆倾向性评价。结 [ 4 ] 徐林生 .卸荷状态下岩爆岩石力学试验[ J ] . 重庆交通学院 果表明, 玲珑金矿花 岗岩为强岩爆倾 向性岩石, 已具备发生强烈 学报 ,2 0 0 3 , 2 2 1 1 - 4 . 岩爆的内在因素。 [ 5 ] 张津生 ,陆家佑 , 贾愚如. 天 生桥二 级 水 电站 引水 隧洞岩 爆 2 岩石的岩爆倾向性评价能为深部开采岩爆的控制提供依 研究[ J ] . 水利发电, 1 9 9 1 1 0 3 4 . 3 7 , 7 6 . 据, 但还远远不够, 实际工程中还应考虑更多方面的因素。 [ 6 ] 王文星, 潘长良, 冯 涛. 确定岩石岩爆倾向性的新方法及 参考文献 其应用【 J ] . 有色金属设计, 2 0 0 1 , 2 8 4 4 2 . 4 6 . 第 4 0卷 第 1 5期 2 0 1 4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o 1 . 4 0 No .1 5 Ma y . 2 0 1 4 5 9 文章编号 1 0 0 9 6 8 2 5 2 0 1 4 1 5 0 0 5 9 - 0 2 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李 林 芳 大同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 山西 大同0 3 7 0 0 6 摘要 结合东莞市东方华府二期深基坑工程实例, 对基坑围护结构的选择方法进行了介绍, 并对复合土钉支护技术的设计与施 工要点进行了探讨, 指出在深基坑中采用土钉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的复合土钉支护技术, 有效控制了基坑变形, 提高了基坑边坡的 稳定性。 关键词 深基坑, 复合土钉, 设计, 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 T U 4 6 3 文献标 识码 A 0 引言 随着建设工程中对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利用, 基坑工程开 挖的面积和深度越来越大 , 基坑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 而工程造 价要求越来越严格 , 施工难度 日趋加大, 深基坑支护的安全性 、 便捷性 、 经济性的统筹协调难度也大幅增加。支护技术中, 土钉 支护具有经济可靠 、 施工快捷等特点 , 在基坑工程 中应用较多。 但对于软土等不 良土质、 地下水位较高及对变形控制严格的基 坑工程, 土钉支护不可单独用。近些年 , 在土钉支护的基础上又 研发了土钉与预应力锚杆 锚索 、 超前微桩等组合的复合型土 钉 支护 。 结合东莞市东方华府二期深基坑工程, 对土钉与锚杆组合式 支护技术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该基坑周边的变形要 求较严 , 为保证基坑周边建筑的正常使用 , 采用土钉与预应力锚 索组合的复合土钉支护技术。该支护形式可有效地控制基坑变 形 , 大幅提高基坑边坡的稳定性。 1 工程概 况 本工程为东莞市东方华府二期深基坑工程, 位于东莞市天源 电脑城东的后侧。地下工程为几栋高层住宅的三层地下室, 基坑 开挖深度 1 3 . 7 m, 依据工程破坏后果及场地复杂程度等综合判 别 该基坑工程为临时支护 , 安全等级为一级。 2工 程场地概 况 1 工程地质情 况。 本工程场地范围内各地层的分布和工程特性详见表 1 。 2 水文地质情况。 表 1 场地 内各土层信息表 土层名称 成 因符号 颜色 厚度 湿度 备注 ①杂填土 Q 色杂 0 . 6~ 2 . 8 松散, 近期堆填形成, 场地范围内普遍分布 ②耕土 Q p d 灰、 灰黄、 深灰色 0 . 4~ 1 . 0 稍湿 ~ 湿 软塑粘性土质, 含少量根系及砂粒 ③. . 粉质粘土 Q p 棕红、 灰黄、 灰白色 2 . 4 5 . 0 饱和 可塑, 局部有缺失 ③- 2 中细砂 Q p 黄色、 灰黄等 0 . 8~ 2 . 0 稍密, 主要由中细粒石英砂组成, 局部有缺失 ④粉质粘土 Q 灰黄、 浅棕等 0 . 6~ 2 . O 稍湿 一 湿 可塑, 局部硬塑, 局部有缺失 ⑤砂质粘土 Q 色杂 0 2 ~ 1 7 . 9 稍湿 硬塑, 残余原岩结构构造, 土芯泡水后易软化崩解, 大多数孔有缺失 ⑥. 1 全风化花岗片麻岩 Z d 灰白、 浅红褐等色 1 . 0~ 1 6 . 5 原岩结构 已完全改变 岩质 软, 场区内较连续分布 ⑥.2 强风化花岗片麻岩 Z d 主要为灰白色 2 . 4 4 0 . 5 风化剧烈, 原岩结构、 构造基本破坏 ⑥-3 中风化花岗片麻岩 Z d 灰白色为主 O . 5~ 6 . 5 Ⅳ级, 风化裂隙发育, 岩质较坚硬, 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 该基坑北一中一东南部的中细砂层原为一条较窄的古河道, 为中 一强透水性地层 , 其他地层为弱 ~微透水性地层。场地的地 下水类型有 松散岩类孔隙微承压水, 块状基岩裂隙潜水和松散 类孔隙潜水 潜水分布在两侧原山坡和山丘地段 。地下水位埋 藏较浅, 稳定水位平均埋深 3 . 1 5 m, 随地形及季节性气候影响的 年波动幅度约 0 . 5 m~ 5 m。 3 基坑周边情况。 该基坑边距西北侧 的体 育路最短距 离约 1 6 m, 能放坡 开挖 ; 距东北侧 1 0层的浩宇大厦的距离为 6 . 5 m一 1 0 m; 距东侧的山丘 5 m; 距南侧现行施工用地外的规划公路边线约 1 0 m; 距西侧天源 电脑城边的规划公路边线约 8 m。基坑周边环境对基坑的变形要 求较高。 3 基坑 围护结构 的选择与设计 3 . 1 基坑 围护结 构 的选择 考虑基坑周边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 经与其他支护形式从经 济、 安全 、 施工等角度综合比较, 拟采用放坡及喷锚相结合的 A~ G E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r o c k b u r s t t e n de n c y o f t h e g r a n i t e i n Li n g l o n g g o l d m i n e LI U Ru n - t i a n ZHANG Xu e me i LI U J i - x i n g S h a n d o n g G D Mi n i n g L i n g l o n g C o . , L t d ,Y a n t a i 2 6 4 0 0 0,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t h e b a s i c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e x p e r i me n t ,g a i n e d t h e me c h a n i c a l p a r a me t e r s o f g r a n i t e .B a s e d o n t h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r e e k i n d s o f r o c k b u r s t p r o n e n e s s i n d e x r o c k b r i t t l e n e s s i n d e x , r o c k e l a s t i c d e f o r m a t i o n e n e r g y i n d e x ,r o c k b u r s t e n e r g y i n d e x m a d e r o c k b u r s t p r o n e n e s s di s c r i mi na t e t o i t .T h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a t ,t h e Li ng l o n g g o l d mi ne gra n i t e h a d s t r o n g r o c k b ur s t p r o n e n e s s ,h a d i nt e r n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wi t h s t r o ng r o c k b u r s t . Ke y wo r d s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t e s t ,r o c k b u r s t p r o n e n e s s ,d e e p mi n i n g,e v alu a t i o n i n d e x 收稿 日期 2 0 1 4 0 3 0 6 作者简介 李林芳 1 9 8 0 一 , 女, 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