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井深部水平岩爆的地质力学机理分析.pdf
第 3 5卷第 1 2期 2 0 1 0年 l 2月 煤 炭 学 报 J OU RNAL OF C HI N A CO AL S OC I ET Y V0 1 . 3 5 De c. No . 1 2 2 01 0 文章编号 0 2 5 3 9 9 9 3 2 0 1 0 1 2 2 0 3 9 0 6 大 台井深部水 平岩爆 的地质 力学机理分析 赵同 彬 , 谭云亮 , 张 泽 1 .山东科技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山东 青 岛2 6 6 5 1 0; 2 .山东科技 大学 矿 山灾害预 防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山东 青岛2 6 6 5 1 0 摘 要 针对木城涧煤矿大台井在一 5 1 0 m水平掘进过程 中所揭露 出的两类不同性状的玄武岩 , 采 用实验室 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从岩石力 学性质 、 细观结构、 地应力等方面分析 了井下 产生岩爆的地质力学机理。宏观力学性能测试表明, 具有岩爆性的 B类玄武岩强度大、 抗变形能 力强, 峰前容 易积聚大量的变形能, 峰后 能量释放更 为迅速强烈 ; B类试件在 单轴压缩过程 中, 从 3 O %极限强度开始便 出现声响 , 最终试件破坏崩解成碎块。S E M扫描显示, 与 A类玄武岩相 比, B 类岩石结构排列整 齐致密, 不存在裂隙; B类岩样 中的硅 、 氧含量明显偏 高, 地质硅化作 用明显。井 下现场地应力测试表明 , 该区域的最大主应力为近水平方向 , 实测值 达到 4 5 . 6 9 MP a , 方位基本与 巷道北帮垂直。大台井 B类玄武岩的特殊细观结构和元素组分决定 了其宏观岩爆倾向性, 岩石本 身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岩爆发 生的 内因; 地应力是岩爆发生的主要力源条件 , 其控 制着岩爆发生的区 域 和能 量 大小 。 关键词 岩爆 ; 力学机理 ; 细观结构 ; 地应力 ; 深部开采 中图分类号 T D 3 l l 文献标志码 A Ge o m e c ha n i c a l me c ha ni s m o f r o c k bur s t i n d e e p l e v e l o f Da t a i M i ne ZHAO To n g b i n r, TAN Yun l i a n g r, ZHANG Ze 1 . C o l l e g e o f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f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Q i n g d a o 2 6 6 5 1 0, C h i n a ; 2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fMi n m‘ g D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 Mi n i s t r y ofE d u c a t i o n ,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f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Q i n g d a o 2 6 6 5 1 0,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t wo k i n d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ha r a c t e r s o f b a s a l t r e v e a l e d i n 一5 1 0 m l e v e l o f Da t a i Mi ne, t he g e o me c ha n i c a l me c ha n i s m o f r o c k b u r s t i n mi n e wa s a na l y s e d f r o m t he a s pe c t s o f me c h a n i c a l q u a l i t y, mi c r o s c o pi c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i n s i t u s t r e s s b y t e s t i ng i n l a b o r a t o r y a n d fie l d t e s t i ng .Ma c r o s c o pi c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t e s t s h o ws t h a t t h e s t r e ng t h o f B c l a s s b a s a l t whi c h i s p r o n e t o b u r s t i s b i g g e r a n d i t s a c c u mul a t i n g d e f o r ma t i o n a b i l i t y i s s t r o n g e r . T he d e f o r ma t i o n e n e r g y i s a c c u mu l a t e d e a s i l y be f o r e t h e pe a k o f s t r e s s a n d c a n b e r e l e a s e d mo r e q ui c k l y a fte r t h e p e a k. I n t he u n i a x i a l c o mpr e s s i o n t e s t o f B- c l a s s ba s a l t , n o i s e be g a n t o a pp e a r f r o m t h e mo me n t t h a t t h e s t r e s s r e a c h 3 0%o f i t s u l t i ma t e s t r e n g t h a n d t h e s p e c i me n s wa s b r e a k e d t o f r a g me nt s fin a l l y . SEM s c a n n i n g s ho ws t h a t c o mp a r e d wi t h t h e A c l a s s b a s a l t ,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i s c o mp a c t a n d f e w fis s u r e s e x i s t i n B c l a s s b a s a l t , t he c o nt e n t o f s i l i c o n a n d o x y g e n i s o n t h e h i g h s i d e a n d t he e f f e c t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i l i c i f i c a t i o n i s s i g n i fic a n t o f B c l a s s b a s a l t . Un d e r g r o u nd i n- s i t u s t r e s s t e s t s s h o w t ha t t he d i r e c t i o n o f ma x i mu m p r i n c i pa l s t r e s s i s h o r i z o n t a l n e a r l y, p e r p e n d i c u l a r t o t h e n o rth wo r k i n g s l o p e o f t u n ne l a n d i t s ma g n i t u d e r e a c h e s 4 5 . 69 MPa . Th e s p e c i a l m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e l e me n t c o mpo s i t i o n s o f B c l a s s ba s a l t d e t e r mi n e s i t s bu r s t t e nd e nc y . Th e p h y s i c a l a nd me c h a n i c a l pr o p e rti e s i s t h e i n t e r n a l r e a s o n o f r o c k b u r s t wh i l e t h e i n s i t u s t r e s s i s t he ma i n f o r c e a n d i t d e t e r mi ne s t h e r a ng e, e n e r g y s i z e o f r o c k b u r s t . Ke y wo r ds r o c k bu r s t ; me c h a n i c a l me c h a n i s m ; mi c r o s c o p i c s t ru c t ur e; i n s i t u s t r e s s; d e e p mi ni ng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9 2 1 责任编辑 许 书阁 基金项 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 资助 项 目 2 0 1 0 C B 2 2 6 8 0 5 ;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资助 项 目 5 1 0 7 4 0 9 9, 5 1 0 0 4 0 6 8 ; 山东省高 等学 校优秀青年教师 国内访问学者资助项 目; 山东科技大学 “ 矿 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创新 团队基金资助项 目 作者简介 赵同彬 1 9 7 5 一 , 男 , 黑龙江齐齐 哈尔人 , 副教授 , 博 士。E ma i l z t b w h 2 0 0 1 1 6 3 . c o rn 煤 炭 学 报 2 0 1 0 年第3 5 卷 岩爆是矿山采掘过程中的重大动力灾害之一 , 常 在较短时间内孕育发生 , 并多以围岩爆裂松脱 、 剥落 、 弹射甚至抛掷等形式进 行能量的瞬间释放⋯ , 极 易 造成支护体系破坏和人员重大伤亡 , 甚至引起地表塌 陷和引发局部地震 。近些年来 , 随着开采深度的逐渐 增加 , 国内外矿山发生岩爆的次数及 强度也 随之上 升 , 严重威胁着矿 山的生产安全 。对岩爆机理 的 认识是现场工程灾害防治及预测预报的基础 , 长期以 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 的热点 , 何满潮 ] 、 陈卫忠 利 用三轴压力试验机对花岗岩进行卸载试验 , 深入分析 了岩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岩爆形成力学机理 ; 尹 光志等 研究表明, 地应力的大小和方 向对矿井动 力灾害有显著影响 ; 邵鹏 J 、 苗金丽 从能量积聚和 释放的角度分析了岩爆发生机制; 冯涛 、 刘卫东 0 _ 采用 S E M对岩爆 区的岩石断口特征进行扫描 电镜分 析 , 探讨了岩石断 口微观形貌特征、 裂纹生核 、 扩展及 断裂方式与岩爆演化过程的联系。纵观上述研究 , 关 于岩爆形成机理还未形成共识 , 大多数研究 仅从 岩 性 、 采深 、 地应力 、 能量等单因素指标方面进行考虑 , 很少从多因素指标共 同作用 的方面开展研究。本文 以现场工程为背景 , 对木城涧煤矿大台井深部两类不 同性状的玄武岩进行对 比试验研究 , 从 岩石细观结 构 、 组分以及宏观力学性质 、 地应力场等多方面人手 , 深入分析岩爆形成机理 , 以期为矿井深部水平延伸布 置和岩爆有效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1 大台井深部水平岩爆的现状 大台井隶属于木城涧煤矿 , 位 于北京西部山区, 井 田平均地表标高在 4 0 0~ 5 0 0 m之间, 由于该范 围的地层为急倾斜赋存状态 , 导致煤炭开采的多水平 开拓布局。该矿井 从 2 8 8一一 5 1 0 m, 平均 每延 伸 1 0 0 m 左右 , 便要开拓一个生产水 平, 集 中运输 大巷 布置在 坚硬 的玄 武岩 中, 如 图 1所 示。大 台井在 一 2 1 0 、 一 3 1 0 、 一 4 1 0 、 一 5 1 0 m 水平岩巷掘进过程 中, 均 出现 了岩爆现象 , 并随采深增加越来越严重。 大台井岩爆规律特征 在玄武岩中进行巷道掘进 期间经常发生岩爆, 一般涉及范围在掘进工作面及其 后方 2 0 m区域内; 岩爆期 间经常有片状岩块飞出, 并 伴有清脆声响, 巷道北帮破坏较为严重; 发生岩爆的 时间段多集 中在掘进爆破后 3 0 m i n以内; 井 田内玄 武岩的性状并不均一 , 明显 的可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 呈深灰色 A类 , 巷道掘进过程 中围岩稳定 , 不易发 生岩爆; 另一类呈灰绿 色 B类 , 岩石致密 , 较容 易 发生岩爆 图 1 大 台井水平大巷布置示意 Fi g .1 La y o u t o f t u nn e l i n Da t a i Mi ne 2 玄武岩力学性能及细观结构的实验室研究 对取 自大台井一 5 1 0 I n水平的两类不 同性状的玄 武岩 进行 加 工 , 制 作 成 5 0 m m5 0 m m1 0 0 m m、 2 5 m m 2 5 ra m 1 2 0 mm两种类型的长方柱体标准试 件。本次在实验室内主要进行基本力学试验、 抗弯试 验 、 S E M扫描试验 , 从宏观力学性能和细观结构 的角 度对两类玄武岩进行测试分析。 2 . 1 基本力学试验 玄武岩的基本力学试验主要包括弹性模量 、 泊松 比和单轴抗压强度测试 , 测试方法采用 R I J W一 2 0 0 0 型岩石伺服压力机进行单轴压缩试验。本次试验共 进行 1 0个试件测试 , 其中 A类 、 B类试件各 5个 , 测 试得到的具体力学参数见表 1 。 表 1 基本力学参数测试结果 Ta bl e 1 The t e s t i ng r e s ul t s of me c ha ni c a l pa r a me t e r s 从试验结果可见 , 两类玄武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差 异较大 , B类玄武岩的抵抗变形 和破坏能力较大 , 弹 性模量为 A类的 2倍 以上, 单轴抗压强度 为 A类 的 1 . 8倍左右。从峰前储能的角度来看 , B类玄武岩更 容易积累大量的弹性变形能, 为岩爆发生提供能量 。 岩石达到强度极限后的能量释放形式也是评价 岩爆 的重要指标 , 通过刚性试验机测试得到的全应力 一 应变 曲线可以定义出冲击能量指数 , 表达式为 K EA / A 1 式中, K F 为蓄能与耗能的相对比值, 其数值越大越容 易发生冲击性破坏 ; 4 为试件峰值前积聚 的变形能 ; A 为试件峰值后消耗的变形能。 第 1 2期 赵同彬等 大台井深部水平岩爆的地质力学机理分析 图 2为两类玄武岩的全应力应变 曲线 , 经计算 , A类玄武岩的冲击能量指数为 1 . 3 , B类玄武岩的冲 击能量指数平均为 1 3 . 1 , 根据岩石力学试验标准 , 表明 A类玄武岩无冲击倾 向性 , 而 B类玄武岩具有 较强冲击倾向性。还可以看到 , B类玄武岩试件动态 破坏时间要 比A类短得多 , 冲击性明显增大。 2 1 日 1 曼1 图 2 试件单轴压缩应力 一 应变 曲线 F i g . 2 The s t r e s s s t r a i n c ur v e s o f u n i a x i a l c o mp r e s s i o n 在单 轴压缩过程 中 , 当 B类玄武岩试件 受载达 到破坏强度 的 3 0 %左 右时 , 便 出现 “ 啪、 啪 ” 的鞭炮 声 , 并不断 有小碎 块崩 出 ; 当载 荷达 到破 坏强 度 的 7 0 % ~9 0 %时 , 声音变得相 当密集 , 崩出岩石碎块数 量也变多 , 直至破坏 ; 有的试件 在试验结束后崩解为 粉末块状 , 冲击力较 大 , 以至于承压板 被崩倒 , 如 图 3 a 所示 。A类试件在试验过程 中无 明显 的动力显 现特征 , 试件破坏形态以缓慢劈裂为主 , 如 图 3 b 所 示 。两类玄武岩破坏后 的形态对 比情况 , 如 图 3 c 所示。 2 . 2 抗弯性能测试 采用 R L J W- 2 0 0 0型岩石伺服压力试验机进行两 类玄武岩试件 的抗弯曲性能试测试 , 以 3 ram / ra i n的 位移控制方式加载 , 记录试件破坏载荷 , 如图 4所示。 A类玄武岩进行 7个试件的测试 , B类玄武岩进行 6 个试件 的测试 , 试件破坏形态基本呈现固定的竖直面 切断破坏。 长方形断面试件 的抗弯强度【 I 为 R 1 0 2 2 b . 2 a 式中, P 为破坏载荷 , k N; 为弯 曲跨度 , c m; a为长方 形断面宽 , c m; b 为长方形断面高 , c m。 结果 表 明 , A 类 玄 武 岩 的 平 均 抗 弯 强 度 为 2 2 . 2 3 8 MP a , B类玄 武岩 的为 3 8 . 8 0 2 MP a 。岩石 的 抗弯曲能力与蓄能之间呈正相关性 , 由此可见 , B类 玄武岩弯曲破坏释放的能量大约为 A类的 1 . 7 4倍 , 同等条件下 B类玄武岩更容易发生岩爆 。 2 . 3 细观结构及能谱分析 2 . 3 . 1 玄武岩的 S E M扫描 c 破坏形态对 比 图 3 玄武 岩单 轴压缩试件破坏形 态 Fi g . 3 Fa i l u r e mo d e o f b a s a l t un de r u ni a x i a l c o mp r e s s i ng 图 4 抗 弯试 验 Fi g . 4 Be n di n g t e s t 实验采用 J S M一 6 5 1 0 L V高低真空扫描 电子显微 镜 , 对两类玄武岩的细观结构进行放大观测 , 扫描倍 率均取 1 0 0 0倍 1 0 m , 扫描结果如 图 5所示 。由 图 5可见 , A类玄武岩有明显裂隙存在 , 而 B类玄武 岩完整性好 , 具有典型的片状结构 , 结构致密 , 无裂隙 存在 。在岩石表面上刻划表明 , B类玄武岩的硬度也 要高于 A类玄武岩 。 2 . 3 . 2 能谱分析 利用扫描 电子显微镜 S E M 与能谱 E D S 组合 , 对试样进行组分分析 , 得到两类玄武岩 的元素含量 , 见表 2 。由表 2可以看出, A类玄武岩硅和氧的含量 第 l 2期 赵同彬等 大台井深部水平岩爆的地质力学机理分析 2 0 4 3 孔 深 / c m 图9 空心包体解除的应变一 孔深曲线 Fi g . 9 Th e s t r a i n ho l e d e pt h e u e s o f ho l l o w i nc l u s i o n r e l i e f 根据实测的应变数据 、 测点岩石力学参数及钻孔 的几何参数 , 由弹性力学理论可计算出该测点的地应 力分量的大小和方向 , 解析计算结果见表 4 。 表 4 测点主应力大小及 方向 Ta bl e 4 The mag ni t ude and d i r e c t i o n o f pr i nc i p al s t r e s s 4 大 台井深 部岩 爆的成 因浅析 通过对大台井一 5 1 0 I n水平的两类玄武岩 的室 内 试验和现场地应力测试 , 得到 了 B类 玄武岩在巷 道 掘进过程 中更容易发生岩爆的结论 , 与现场实际情况 完全吻合 。 矿 山开采 中的岩爆 问题极其复杂 , 影响 因素众 多 , 结合本文的测试 分析 , 从 以下几个方面对大 台井 深部水平岩爆成因进行初步分析。 4 . 1 岩石的细观结构与组分 S E M测试发现两类玄武岩 的细观结构和矿 物元 素组分差异性较 大 , 易发 生岩爆 的 B类 玄武岩矿物 颗粒较小 , 结构更加密实 , 没有或很少出现原生裂 隙; B类岩石 中的硅 、 氧含量也相对较高 , 可推断 出 B类 玄武岩是经过地质后期变质作用形成 的。由此可 以 认为 , 致密 的岩石骨架结构抗变形能力强 , 更容易积 聚能量 , 片状形貌的矿物为岩石快速剥落破坏提供了 基础结构形式 , 硅元 素对岩石 的强度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 , 岩石的细观结构决定 了其宏观力学性质 , 大 台 井具有岩爆倾向性质的 B类玄武岩具有 自身显著 的 结构与组分特征。 4 . 2 岩石宏观力学的行为响应 实验室内力学性能测试表明 , 现场容易发生岩爆 的 B类玄武岩 的质地坚硬 、 强度极高 , 并且在达到极 限载荷后能瞬间失稳 。由于 B类玄武岩的峰前抗变 形能力较强 , 可积蓄更 多的弹性变形 能 , 为岩爆 的发 生提供能量积累 ; 峰后岩石能量瞬间释放 , 一部分被 岩体变形和破裂所消耗 , 另一部剩余能量则转换为动 能 , 使逐渐被剥 离的岩块 弹射 出去 , 从而形成 岩爆。 在单轴压缩试验过程中 , B类玄武岩试件峰前 出现响 动 声发射 信息, 极限荷载后崩碎成多个小块, 形成 冲击力较大。这充分说 明了岩爆类 岩石具有强烈 的 宏观力学行为响应特性 。 4 . 3 原岩应力场的控制作用 在岩体 中开挖巷 道 , 改变 了岩体赋存 的空 间环 境 , 扰动了巷道周围岩石初始应力场 , 引起 了围岩应 力重新分布。由于应力集 中的影响, 往往使 围岩应力 超 过 岩 爆 的 临 界 应 力 , 产 生 岩 爆 。大 台井 一 5 1 0 m水平地应力测试表 明 , 该 区域 最大主应力为 近水平方向, 其值约为垂 向应力 的 2倍左右 , 说 明该 矿 的地应力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导 , 具有显著构造特 征的原岩应力场。测试 出的最大水 平主应力方 向基 本与大巷北帮垂直 , 现场岩爆多发生在巷道断面的该 部位。由此可见 , 原岩应力场的大小和方 向对现场岩 爆 的发生起着一定 的控制作用 , 是产生岩爆的力源条 件 , 地应力越大发生岩爆 的可能性越大 , 地应力 的方 向发生决定着岩爆发生 的空间位置。 5 结 论 1 大台井 岩爆 区域的岩石具有 明显 的性 状特 征 , 一般外观呈灰绿色 , S E M 扫描表 明, 具有 岩爆性 的玄武岩细观结构排列整齐致密, 矿物中硅含量明显 偏高, 岩石的细观结构决定了其宏观力学行为。 2 B类玄 武岩强度高 、 抗变形能量 强 , 在单 轴 压缩过程中, 发生了岩爆现象 , 载荷 达到极 限强度的 3 0 %左右时 , 开始 出现声 响, 当载荷施加到极限强度 7 0 % ~ 9 0 %范 围内, 岩石破裂声 响非常密集 , 最终试 件完全崩解呈碎块。 3 现场地 应力测 试表 明, 大 台井深部 一 5 1 0 m 水平 围岩处 于 高 应力 状 态 , 最 大 水 平 主应 力 达 到 4 5 . 6 9 MP a , 其值约为垂 向应力的 2倍左右 , 最大主应 力方位角为 1 5 4 . 9 1 。 , 基本与 巷道 的北 帮垂 直 , 现场 岩爆也多发生在该部位。 4 岩石本身 的物理力学性 质是岩爆发生 的内 因 , 地应力是岩爆发生 的主要力源条件 , 随着矿井的 不断延伸 , 大 台井发生岩爆 区域和能量将不断加大 。 致谢在现场地应力测试期间, 得到了北京吴华 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马植胜副总工程师 、 程孝海高级工 2 0 4 4 煤 炭 学 报 2 0 1 0 年第3 5 卷 程师以及木城涧煤矿王忠武总工程师 、 张振伟副总工 程师、 王成武副总工程师的全力协助 , 还得到了木城 涧矿钻机队的大力支持 ,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谭 以安. 岩爆类型 及其 防治 [ J ] . 现代 地质 , 1 9 9 1 , 1 1 4 4 5 0 4 5 6 . T a n Y i ’ a n . T y p e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s o f r o e k b u s t [ J ] . G e o s i e n e e , 1 9 9 1 , 1 1 4 4 5 0 4 5 6 . 谢和平 , 彭苏萍 , 何满潮 . 深部开采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 [ M] .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 2 0 0 5 . Xi e He pi n g , P e n g Su p i n g, He Ma n c h a o . T h e t h e o ry a n d i mp l e me n t a t io n o f d e e p mi n i n g [ M] . B e ij i n g S c i e n c e P r e s s , 2 0 0 5 . 何满潮 , 苗金丽 , 李 德建 , 等. 深部花 岗岩试样 岩爆过 程实验研 究 [ J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2 0 0 7 , 2 6 5 8 6 5 8 7 6 . H e Ma n c h a o , Mi a o J i n l i , L i D e j i a n , e t a 1 .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 n r o c k b u r s t p r o c e s s e s o f g r a n i t e s p e c i me n a t g r e a t d e p t h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 a n 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7 , 2 6 5 8 6 5 8 7 6. 陈卫忠 , 吕森鹏 , 郭小红 , 等. 脆性 岩石卸 围压试验 与岩爆机 理 研究 [ J ] . 岩土工程学报 , 2 0 1 0, 3 2 6 9 6 3 9 6 9 . C h e n W e i z h o n g, L U S e n p e n g, Gu o Xi a o h o n g , e t a1. Un l o a d i n g c o n fi n i n g p r e s s u r e f o r b r it t l e r o c k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o f r o c k b u r s t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l o f G e o t e c h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1 0 , 3 2 6 9 6 3 9 6 9 . 尹光志, 鲜学 福, 金立平 , 等. 地应 力对 冲击地压 的影响及 冲击 危险区域评价的研究[ J ] . 煤炭学报 , 1 9 9 7 , 2 2 2 1 3 2 - 1 3 7 . Yi n Gu a n g z h i , Xi a n Xu e f u, J i n L i p i n g, e t a 1 .T h e e f f e c t o f c r u s t a l s t r e s s e s o n r o c k b u r s t a n d e v l u a t i o n o f z o n e p r o n e t o r i c k b u r s t [ j ] . J o u rna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1 9 9 7, 2 2 2 1 3 2 - 1 3 7 . 田风楼 , 姚 香. 深部开采岩爆 及采空 区与地应力关 系的研究 [ J ] . 中国矿 山工程 , 2 0 0 9 , 3 8 3 2 8 3 2 T i a n Fe n g l o u, Ya o Xi a n g . S t ud y o n r e l a t i o n b e twe e n r o c k b u r s t , g o a l a r e a a n d g r o u n d s t r e s s i n d e e p m i n i n g [ J ] . C h i n a Mi n e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9 , 3 8 3 2 8 3 2 . 邵鹏 , 张勇 , 贺永年. 岩爆发生的随机共振机制 [ J ] . 煤炭学 报 , 2 0 0 4 , 2 9 6 6 6 8 - 6 7 1 . S h a o Pe n g, Zh a n g Yo n g, He Yo n g n i a n. Ro c k b u r s t me c h a n i s m o f r a n d o m r e s o n a e e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0 4 , 2 9 6 6 6 8 6 7 1 [ 8 ] 苗金丽. 岩爆的复合能量动力学机理 [ J ] . 金属矿 山 , 2 0 0 8 1 1 1 6 -2 4 . Mi a o J i n l i . C o mp o u n d e n e r g y d y n a mi c me c h a n i s m o f r o c k b u r s t [ J ] . Me t a l Mi n e , 2 0 0 8 1 1 1 6 2 4 . [ 9 ] 冯涛 , 谢 学斌 , 潘 长 良, 等. 岩爆岩 石 断裂机 理 的电镜 分 析 [ J ] .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 1 9 9 9, 3 0 1 1 4 1 8 . Fe n g T a o , Xi e Xu e b i n, P a n C h a n g l i a n g, e t a1. Fr a c t u r e me c h a n i s m a n a l y s i s f o r b u r s t r o c k w i t h e l e c tr o n s c a n n i n g mi c r o s c o p e [ J ] . J o u r n al o f 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 n i v e r s i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y, 1 9 9 9 , 3 0 1 1 4 1 8 . [ 1 O ] 刘卫东 , 于清军 , 吕军恩, 等. 玲珑金 矿深部岩爆 发生机理 分析 [ J ] . 中国矿业 , 2 0 0 9, 1 8 5 1 1 2 1 1 5 . L i u We i d o n g . Y u Q i n g j u n , L n J u n ’ e n . e t a 1 . A n a n a l y s i s o n me c h a n i s m o f r o c k b u r s t d u r i n g d e e p mi n i n g e x c a v a t i o n i n Li n g l o n g g o l d mi n e [ J ] . C h i n a Mi n i n g Ma g a z i n e , 2 0 0 9, 1 8 5 1 1 2 -1 】 5 . [ 1 1 ] MT / T 1 7 4 2 0 0 0 . 煤层 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 的测定 方法 [ S ] . 北京 国家煤炭工业 局, 2 0 0 0 . MT /T1 7 42 0 0 0. C l a s s i fi c a t i o n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te s t me t h o d o n b u r s t i n g l i a b i l i t y o f c o a l [ s ] . B e i j i n g S t a t e B u r e a u o f C o a l I n d u s t ry, 2 0 0 0. [ 1 2] M T / T 8 6 6 2 0 0 0 . 岩石 冲击倾 向性分类及指数 的测定 方法 [ s ] . 北京 国家煤炭工业局 , 2 0 0 0 . MT /T 8 6 6 2 0 0 0. C l a s s i fi c a t i o n a n d l a b o r a t o ry t e s t me t h o d o n b u r s t - i n g l i a b i l i t y o f c o a l [ s ] . B e i j i n g S t a t e B u r e a u o f C o a l I n d u s t ry, 2 0 0 0. [ 1 3 ] 周 钢, 李 玉寿 , 吴振 业. 大屯矿 区地 应力 测量 与特 征 分析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5, 3 0 3 3 1 4 - 3 1 8 . Z h o u Ga n g. L i Yu s h o u. W u Z h e n y e . Me a s u r e n i e n t o f c r u s t a l s t r e s s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n D a t u n mi n i n g a r e a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0 5, 3 0 3 3 1 4 3 1 8 . [ 1 4 ] 严鹏 , 李 天斌 , 卢文波 ,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