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采深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pdf
第 2 5 卷 第 4期 2 0 0 8 年 1 2月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Mi n i n g S a f e t y En g i n e e r i n g V0 1 . 2 5 No . 4 De c . 2 00 8 文章编号 1 6 7 3 3 3 6 3 2 0 0 8 0 4 0 4 3 5 0 5 大采深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 李春意 ,崔希 民 ,郭 1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 院 , 北京 1 0 0 0 8 3 ;2 . 增长 ,袁德 宝 ,胡青蜂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 国土信息工程学 院 , 河南 焦作4 5 4 0 0 0 摘要条带开采是进行建筑物下采煤 时限制地表 变形的措施之一, 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和 变形规 律与一般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相比发生 了较大改变. 以极不充分条 带开采地表沉 陷 理论为基础 , 以林 南仓矿实测资料为依据, 对开采 区域 一6 5 0水平深部条带开采进行 了预计 , 预 计下沉的最大偏差为 6 8 mm, 预计下沉中误差为 3 9 mm, 远远 小于经验公式预计下沉的最大偏 差 3 1 9 mm和预计下沉中误差 2 1 7 mm. 表明基 于极不充分开采的地表沉陷预计理论改善 了预计 精度, 对于研 究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的规律 , 解放建筑物下压煤, 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条带开采 ;开采沉陷预计 ;地表移动和变形;深部开采; 概 率密度函数 中图分 类号 TD 3 2 5 . 4 文 献标 识码 A Pr e d i c t i o n o f S u r f a c e M o v e me n t a n d De f o r ma t i o n Ca u s e d b y De e p S t r i p M i n i n g L I Ch u n y i 。CUI Xi rai n ,GUO Z e n g z h a n g 。 ,YUAN De b a o ,HU Qi n g f e n g 1 _S c h o o 1 o f Re s o u r c e a n d S a f e t y En g i n e e r i n g,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8 乙Te c h n o l o g y,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 2 .S c h o o l o f S u r v e y i n g a n d L a n d i n g I n f o r m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He n a n Po l y t e c h n i c Un i v e r s i t y ,J i a o z u o ,He n a n 4 5 4 0 0 0,Ch i n a Abs t r a c t St r i p mi ni n g i s o ne o f t he me a s ur e s c o nt r o l l i ng s ur f a c e d e f or ma t i on whe n mi ni n g un d e r s t r u c t u r e s . The r ul e o f s u r f a c e mo ve m e n t a nd d e f or ma t i o n f o r d e e p mi ni ng i s m u c h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t h e o n e o f mi n i n g u n d e r o r d i n a r y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B a s e d o n s u r f a c e s u b s i d e n c e t he or y o f s up e r s ubc r i t i c a l e xt r a c t i on a nd f i e l d ob s e r va t i on s i n Li nn a nc a n g mi ne,s u bs i d e nc e i n d u c e d b v s t r i p mi n i n g a t一 6 5 0 m l e v e l wa s p r e d i c t e d . Th e ma x i mu m d e v i a t i o n o f p r e d i c t e d s u b s i d e n c e i s 6 8 mm wi t h a me a n s q u a r e e r r o r i S 3 9 mm.Th o s e ma g n i t u d e s a r e mu c h s ma l l e r t ha n t h e ma x i m u m d e v i a t i on 3 1 9 m m a n d s t a nd a r d d e v i a t i on 2 1 7 m m p r e d i c t e d by t r a d i t i o n a l me t h o d .I t ’ s d e mo n s t r a t e d t h a t t h e a p p r o a c h b a s e d o n t h e s u p e r s u b c r i t i c a l mi n i n g i rep r o v e s t he c o mpu t a t i ona l a c c ur a c y e f f e c t i ve l y .I n s umm i n g u p t h e a u t ho r s pi on e e r wo r k wa s v e r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f o r r e s e a r c h i n g s u r f a c e mo v e me n t a n d d e f o r ma t i o n r u l e o f d e e p s t r i p mi n i n g, e x t r a c t i n g t he c o a 1 und e r bui l d i n gs a nd r e a l i z i ng s u s t a i na b l e d e ve l o p m e nt of c o a l r e s ou r c e 。 Ke y wo r d ss t r i p m i n i ng;m i n i ng s ubs i d e nc e p r e d i c t i o n; s u r f a c e m o v e me nt a n d d e f or ma t i on; d e e p mi n i n g ;p r o b a b i l i s t i c d i s t r i b u t i n g d e n s i t y f u n c t i o n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资源需求量急剧增 加 , 煤矿开采逐渐 向深部 延伸. 尤其是我国东部矿 区 , 矿山深部开采情况更为突出. 如开滦赵各庄矿 开采 深 度 为 1 1 5 9 m, 北 京 门 头 沟 开采 深 度 为 1 0 0 8 m等. 按照 目前资源开采状况, 我国煤矿开采 深度以 8 ~1 2 m/ a的速度增加 , 东部矿井正 以每 收稿 日期2 0 0 8 0 1 0 9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 项 目 2 O O 7 C B 2 O 9 4 O O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 目 N CE T 一 0 7 0 7 9 8 作者简介 李春意 1 9 7 9 一 , 男 , 河 南省周 口市人 , 博 士, 从事开采沉陷 与岩层控制方 面的研究. E - ma i l l i c h u n y i 2 0 0 5 1 2 6 . c o rn T e l 1 3 2 6 0 1 8 5 6 9 2 4 3 6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第 2 5 卷 1 0年 1 0 0 2 5 0 m 的速度发展_ 】 ] . 根据煤矿开采的 一 般规律, 在“ 三下” 采煤时, 根据地质采矿条件以 岩层移动角为依据, 来对受保护的建 构 筑物留设 保护煤柱. 随着开采深度 的增加 , 所 留设的建 构 筑物保护煤柱的范 围也会越来 越大[ 2 ] . 这就使得 . 本来就资源储量较少的东部矿区与建筑物下压煤 的矛盾更加突 出. 一方面, 由于村庄密集 , 人 口集 中, 使得利用村庄搬迁技术进行建下开采的方法很 难实施 , 另一方面, 若对建下资源实行全采 , 地面建 筑物将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所以从经济和可操作 性的角度 , 采取条带开采来限制地表变形进行建下 压煤开采是较为可行的措施. 按我国目前普遍采用 的走向长壁采煤方法 , 在深部开采时, 工作 面在倾 斜方向上容易达到极不充分开采 , 实测资料表明, 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与一般地质采 矿条件下 的地 表移动 规律 相 比发 生 了较大 的改 变 ] . 因此 , 研 究 深部条 带 开采地 表移 动和 变形 的 规律 , 解放建筑物下压煤 , 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 发展 具有重 要 意义. 1 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 动和变 形预计 的数 学模型 1 . 1 条 带开 采采 留宽 的确 定 在以往条带开采研究 中, 注重了条带尺寸 的研 究 , 即如何确定合理的开采宽度和保留煤柱 宽度 , 在这一方面取得 了大量研究成果 , 特别是对条采地 表下 沉机 理 的研 究 , 获得 了 与 以往全 采 地表下 沉机 理完全不 同的认识 , 加深了人们对条采的认识. 但 是从开采沉陷学的角度 , 对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计 研究却较少 , 在我国大多仍采用概率积分法对条采 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预计. 文献[ 6 ] 从开采沉陷学 的角度对条带开采 的地表沉陷预计 问题 以及开采 宽度和煤柱宽度的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 使得地表 不 出现波 浪 型下沉 盆地 , 而 只 出现 统一 平缓 的下沉 区域. 条带开采采留宽的确定方法如下 n 6 最 优 一 0 . 7 r, n 6 最 大≤ 0 . 9 4 r, 式中 n为留设 煤柱宽度 ; b为开采宽 度; r为主要 影响半径. 根据初步确定的留设煤柱宽度必须根据有关 煤柱强度公式对煤柱的强度进行验算 , 并计算煤柱 强度的安全系数 , 只有煤柱强度和安全系数完全符 合 煤矿安全规程 要求 , 所确定的采宽和留宽才能 作为条带开采方案实施 , 否则 , 要进行调整后重新 计 算. 1 . 2 深部条带开采预计数学模型 走向条带开采倾斜主断面上地表移动和变形 预计建立如图 1 所示的坐标系, 预计坐标系的原点 设在下山方向第一个开采条带的下 山边界在地表 的垂直投影处 , 坐标轴的正方向指向上山方向. D1 D D O 图 1 倾 斜 主 断 面地 表 移 动 及 变 形 预 计 坐 标 系 不 恿 图 Fi g . 1 S c h e ma t i c p l a n o f c o o r d i n a t e s y s t e m { o r p r e d i c t i o n 当条带开采的采宽与留宽相等时, 主断面下沉 W , 倾斜 , 曲率 k 3 , , 水平移动 己 , 和水 平变形 £ 的预计公式如下 w 一w ∑ 唧 生 } , 1 i y 一一 [ D 一 ~ 。6 ]. 堡 壶 Y 一 . 奎 』 一1 1 . I r J e xp 尘 } ’ 3 己 , b r i W c o t 0, 4 £ 一 b r i i c o t 0, 5 式中 w 为单一 条带开采 时地 表最大下 沉值 ; b 为条带开采宽度 ; 口为煤柱 的宽度 ; D 为第 i个开 采条带地表最大下沉与开采边界的距离 ; r 为单个 条带开采 的主要影响半径. 任一点的移动和变形公 式 , 可以参阅相关文献[ 6 ] . 2 实例分析 2 . 1 开 采概 况 林南仓矿 一6 5 0水平东二小采区包括 1 l 和 1 2 两个可采煤 层, 其 中 1 2煤 层设 计 2 2 2 2 , 2 2 2 4和 2 2 2 6等 3 个可采工作面 , 平均煤层厚 4 . 8 m, 底板 为粉砂岩和细砂岩. 2 2 2 2工作 面为首采工作面 , 其 次为 2 2 2 4 , 2 2 2 6工作面. 1 2煤层采完后再开采 煤层 , 1 1煤层 设计 2 2 1 2 , 2 2 1 4 , 2 2 1 6和 2 2 1 8等 4 第 4期 李春 意等 大采深条带开采地表移动 和变形 的预计 个工作面, 平均煤层厚度 4 . 0 m, 煤质较软, 底板为 粉砂岩和细砂岩 , 厚 2 5 m. 两煤层 间距 2 7 m, 煤层 倾角为 8 。 ~2 5 。 , 平均为 1 7 。 . 该采 区采用走 向长壁 后退式采煤 , 一次采全厚综合机械化轻型放 顶煤,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区第四系松散层平均厚度 2 2 0 m, 上覆岩层以粗砂岩 、 细纱岩 、 粉砂岩互层为 主, 不存在特别坚硬 的厚硬岩层 , 属于 中硬互层型 的岩层结构 , 平均厚度 3 5 0 m. 开采深度 5 2 5 ~6 3 5 m, 平均开采深度 5 8 0 m, 属于深部条带开采. 采区 钻孔综合柱状图如 图 2 . I 地层 岩石名称 柱状 层厚/ m 累深/ m ’ 系统 及岩性描述 第四系 砂 、黏土、 z 钉 2 1 1 . 4 7 松散层 砾石互层 迭 系 砂岩互层 2 9 4 . 1 8 5 0 5 .6 5 煤1 1 ●一 1 .7 5 5 0 7 .4 0 石 炭 粉砂岩 9 . 5 5 5 l 6 . 9 5 系 粗砂岩 1 7 . 4 5 5 3 4 .4 0 煤l 2 5 . 7 7 5 4 0 . 1 7 2 . 2 4 图 2 采 区钻 孔柱状图 Fi g . 2 Ge o l o g i c c o l u mn 2 . 2地 表移 动观 测 为了更好地研究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特点 , 尤其是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和变形的规 律 , 在开始回采前 , 针对东二小采区地形 已经设置 了地表移动观测线. 观测线 主要有 3条 , 其中倾斜 观测 线 位 置 在 2 2 2 2工 作 面 以 东 1 2 0 m, 方 位 N1 7 4 。 , 观测线总长 1 1 2 0 m, 共计 5 4个测点 , 测点 间距平均 2 0 m; 从 2 8号测点开始沿着 2 2 2 2工作 面向西有一观测线 , 共计 8个测点 ; 顺着林南仓至 玉 田的公路有一沿煤层走 向方向的观测线. 由于目 前仅开采了 1 2煤层 的 2 2 2 2和 2 2 2 4两个 工作 面, 所以文章针对 1 2煤层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的 规律进行研究. 1 2煤层工作面开采有关参数 如表 1 , 观测站与 1 2煤工作面位置关系如图 3 . 表 1 1 2煤层工作面 相关数 据 Ta bl e 1 Co r r e s p ond i n g da t a o f t he t we l f t h c o a l s e a m . I /t L j U / . . 一 疡 L 6 6 L 6 0 . ;L2 . 霸璐 ,/ L 2 0 / L1 5 / L 7 5 , //L l 。 6 7 l 。 ● . 1 、 图 3 测点分布 图 Fi g .3 La y ou t of mo nu m e nt s L8 3 3极不 充分开采地表移 动和变 形预计 3 . 1 预计参数的确定 ‘ 林南仓矿东二小采区 1 2煤层 2 2 2 4工作 面开 采后 , 与 2 2 2 2工作面形成 了双条带开采. 2 2 2 2和 2 2 2 4工作面属于走向条带 , 可 以应用概率密度 函 数法对倾斜主断面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预计. 预计 采用针对概率密度函数法所研发的“ 条带开采地表 移动及变形预计系统” 进行预计. 进行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 , 首先要选取合适的 预计参数, 而且参数选取优劣直接关系到预计结果 的可靠程度. 由于在条带开采 设计时 , 隔离煤柱把 两侧开采条带隔离成相互独立的开采区域 , 即虽然 本条带开采可能会引起上覆岩层 内部应力 的重新 分布, 但这种应力的重新分布不至于导致其它已开 采条带上覆岩层中稳定结构 托板 、 平衡拱或拱梁 平衡结构 的破坏 , 此 时的每一开采条带称为独立 开采条带. 每一条带开采对地表下沉的贡献率是相 同的, 所有条带开采后地表的下沉为各个独立采出 条带所引起地表下沉的代数和 ] . 为了掌握条带开 采地表移动的规律 , 求得较为可靠的预计参数 , 首 先对 2 2 2 2首采工作面进行试 采, 获得观测站的第 一 手资料 , 然后对实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原理进行 拟合, 把求得的单条带极不充分开采工作面的参数 作为为本次条带开采工作面的预计参数. 2 2 2 2工作面实测数据拟合后 , 拟合效果如图 4 所示 , 所求得 的拟合参 数如下[ 9 ] 地表下沉率 q W / tac o s a 一0 . 0 9 , 其 中 w 为实测地表最大下 沉值 ; 主要影响角正切 t a n 一1 . 2 5 ; 开采影响传播 角系数 尼 一0 . 0 5 ; 水平移动系数 b 一0 . 3 . 由于走 向 已接近充分开采, 走 向方 向拐点偏移距采用概率积 分拐点偏移距 , S 。 一S 一0 , 其 中, S 。 , S 分别为走 4 3 8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第 2 5 卷 向左、 右侧的拐点偏移距. 距采开采边界的距离/ m 实测地表下沉点;一测线及测点;一拟合下沉曲线 图 4 2 2 2 2工作面倾向观测线实测下沉数据拟合 Fi g . 4 Th e f i t t e d s u b s i d e n c e d a t a i n t h e d i p d i r e c t i o n o f 2 2 2 2 wo r k i n g f a c e 3 . 2预计 结 果 地表倾斜观测线各测点实测下沉值与预计下 沉值见表 2和图 5 . 表 2 条带开 采预计地表下沉与 实测地表下沉 比较 Tab l e 2 Co mpa r i s o n b e t we e n pr e di c t i o n s u r f a c e s u b s i d e nc e a n d s u r v e y i ng s u b s i de nc e ba s e d o n s t r i p mi n i ng 距2 2 2 4 开采工作面的距离, m 实测下沉值 一概率密度函数法预计下沉值 一测线及测点 ⋯经验法预计下沉值 图 5 条带开采预计地表下沉与实测地表下沉比较 Fi g . 5 C o mp a r i s o n b e t we e n p r e d i c t e d a n d s u r v e y e d s u b s i d e n c e 由表 2可以看出, 预计误差最大的点为 4 2号 测点 , 最 大误差 为 6 8 mm, 预计 误差最 小 的点为 2 4 , 2 5和 3 5 号点 , 最小误 差为 1 mm. 由表 2可 以 求得预计中误差 为 一 一 3 9 mm , 预计相对精度 m 为 md 1 0 0 一 6 9 / 6, y y m a 式中 △为预计值与实测值之差 ; 为测点个数. 由此可见, 运用概率密度函数法在满足基本假 设的前提下进行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 , 如 果预计参数选取合适的情况下 , 预计结果与实测结 果比较接近, 地表下沉预计的相对误差可控制在 1 0 以 内. 从条带开采倾 向主断面实测结果来看, 2 2 , 2 3 和 2 4号点的实测下沉值分别为 一6 4 0 , 一6 4 5和一 6 4 0 mm, 3 个点的下沉非常接近 , 实测地表下沉盆 地出现了平底部分, 平底部分的长度大约为 4 0 m. 按照概率积分法 , 只有 采动程度达 到超充 分开采 时 , 下沉盆地才会出现平底部分, 平底部分 的宽度 为 d ~ L 2 S 2 r . 式中 L为工作面实际开采宽度 ; S为拐点偏移距; r 为 主要影 响半 径. 而 2 2 2 2 , 2 2 2 2 下和 2 2 2 4等 3个工作 面构成 的 采区宽度 L为 1 9 0 m, 主要影 响半 径 r 一2 8 4 m. 下、 上 山方 向的拐点偏移距采用概率积分拐点偏移 距 S 一0 , 上 山方 向拐点偏移距 S 。 一0 . 1 H 5 4 m. 由于 L≤2 r S S 。 , 所以, 按照概率积分法, 地 表下 沉盆 地不 可能 出现平 底 的下沉 盆地 , 这 也是 运用概率积分法进行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 计时 , 预计误差偏大的原因之一. 第 4期 李 春意等 大采深条带开采地表移 动和变形 的预计 3 . 3 与经验法预计结果的对 比 文献[ 1 0 ] 通过分析 1 2个 冒落条带法开采和 6 个充填条带法开采实例, 以及采用有限元法计算 , 得出相应 的计算公式 , 即对概率积分法参数进行调 整 , 然后再运用概率积分法对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 变形进行预计. 按照这种方法 , 得 出的预计结果见 图 5中曲线 2 . 通过计算可知 , 运用概率积分法进行条带开采 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 , 尽管参数进行 了调整 , 预计 结果与实测值 之间的偏差仍 然很 大, l 9号测点 的 偏差最大 , 最大偏差达到 了 3 1 9 ml T 1 . 预计 中误差 为2 1 7 mm, 预计相对误 差为土3 4 %. 显然, 即使 对参数进行 了调整 , 仍然不能运用概率积分法进行 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 的预计. 造成误差偏大的 原 因主要是运用经验公式求 出的下沉系数与实际 下沉系数相差过大造成 的. 尤其在大采深、 厚松散 层条件下, 按照经验公式对预计参数进行修 正, 不 能从根本上解决预计结果与实测结果偏大的问题. 而运用概率密度函数 法对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 形进行预计 , 预计参数不需要修正, 并且参数具有 明确的物理意义 , 预计值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4 结 论 1 传统的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方法 不再适用于大采深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 的预 计. 概率积分法虽然考虑到预计参数随采留宽的变 化而变化 , 但参数的求取公式仅仅是基于 1 2个 冒 落条带开采的经验方法 , 通过 与实测资料 的对 比, 预计 中 误 差 达 到 了 2 1 7 mm, 相 对 中 误 差 为 3 4 . 显然 , 预计误差过大, 难 以在深部开采地质采 矿条件 下适 用. 2 按照概率积分法 , 只有采 动程度达到超充 分开采时, 下沉盆地才会 出现平底部分 , 而算例 中 得出的结果与此相反. 这也是运用概率积分法进行 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时, 预计结果偏大的 原 因之一 . 3 而概率密度函数法不论是预计参数 的选择 还是参数本身的物理意义都非常明确 , 而且和实测 资料符合的较好 , 预计 中误差仅为 士3 9 mm, 预计 相对精度为4 - 6 . 因此 , 在预计参数选取合适的情 况下 , 预计精度可以控制在 1 0 9 / 6 以内, 完全能够满 足一 般工程 的需 要 . 参 考 文献 E 1 ] 谢 和平 , 彭苏萍 ,何满潮.深部开采 基础理 论与 工程 实践[ M]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 2 0 0 6 . [ 2 ] 国家煤 炭工业局 .建 筑物 、 水 体 、 铁路及 主要 井巷煤 柱留设 与压 煤 开采 规 程 [ M] .北 京 煤 炭 工业 出版 社 , 2 0 0 0 . [ 3 ] 陈俊杰 , 邹友峰.深 部开采条件下保护煤 柱备用尺 寸 的确定方法 [ J ] .煤炭工程 , 2 0 0 5 7 3 2 3 3 . CHEN J u n q i e ,Z OU Yo u f e n g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me t h 一 0 d o f a d d i t i o n a l s i z e f o r p r o t e c t i v e c o a l p i l l a r u n d e r d e e p c o a l mi n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 J ] . C o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5 7 3 2 3 3 . [ 4 ] 何国清, 杨 伦 , 凌赓娣, 等.矿山开采沉陷学[ M] . 徐州 中国矿业 大学出版社 , 1 9 9 1 . [ 5 ] 郭增长.建筑物下深部压煤极不充分开采技术及应 用研究[ D ]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 院 , 2 0 0 1 . [ 6 ] 郭增长.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预计方法及建筑物 深部压煤开采技术 的研究[ D ] .北 京 中国矿业 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 2 0 0 0 . F 7 ] 邓 喀中 , 张冬 至 , 张周权.深 部开采 条件 下地表 沉 陷 预测 及控 制探 讨 [ J ] .中 国矿 业 大学 学 报 , 2 0 0 0 , 2 9 1 5 2 5 5 . DENG Ka z ho ng, ZH ANG Do ng z hi , ZHANG Z h o u q u a n . S t u d y o n p r e d i c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o f s u r f a c e s u b s i d e n c e i n d e e p mi n i n g [ J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2 0 0 0, 2 9 1 52 55 . [ 8 ] 郭增长 , 王金庄 , 戴华 阳.极不 充分 开采地 表移 动与 变形预计方法口] .矿山测量, 2 0 0 0 3 3 5 3 6 . GUO Z e n g z h a n g, WANG J i n - z h u a n g, DAI Hu a - y a n g .P r e d i c t i o n me t h o d o f s u r f a c e mo v e me n t a n d d e f o r ma t i o n b a s e d o n s u p e r _ s u b c r i t i c a l e x t r a c t i o n [ J ] . Mi n e S u r v e y i n g,2 0 0 0 3 3 5 3 6 . [ 9 ] 李春意.大采深厚 松散层 地表沉 陷规律 的研 究 [ D ] . 焦作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 与国土信息工程学 院, 2 0 0 7 . [ 1 O ] 煤炭科学研究 院北京开采所.煤矿地表 移动与覆岩 破坏规律及 其 应用 [ M] . 北 京 煤 炭 工 业 出 版 社 , 】 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