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煤矿深部开采高温治理探讨.pdf
1 2 0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2 0 1 2年第 2 期 Io i 1 0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2 - 9 9 4 3 .2 0 1 2 . 0 2 . 0 5 0 张集煤矿深部开采高温治理探讨 葛逸群, 蒋小平 徐j , I、 l 矿务集团 张集煤矿, 江苏 徐j ,I1 2 2 1 1 4 7 [ 摘要 ] 徐州矿务集 团张集煤矿深部矿 井开采 出现的工作 面温度 急剧升 高, 热害加 大, 严重 影响 井下职 工的健 康和 采掘功 效 。通过分 析 张集煤矿 矿 井深部 开采北一 采 区 9 4 1 N0 3采煤工作面和一个岩巷掘进工作面 , 综合考虑矿井深部开采高温热源的危 害及组成 , 结合 实际情况, 提 出了降温方案。 [ 关键词 ] 深部 开采 ; 矿井降温工程 ; 矿井热害; 总冷 负荷 [ 中图分类号 ]T D7 2 7 .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 6 7 2 _ 9 9 4 3 2 0 1 2 0 2 1 2 0 3 0引 言 我国东部矿区较早地进入深部开采 ,已有 的 深矿井采深不断增加 , 在深部开采环境下 , 地温升 高是井下工作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也是无法回 避 的地质灾害 ,矿井降温已成为大采深矿井正常 安全生产 、 企业发展 的关键H 。 张集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境内,开采历史近 3 0 a , 以矿井新 混合井为 中心 , 西起江苏省与安徽 省省界 , 东至 3 8 0 8 0 0 0纬线 , 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 1 1 6 0 5 9 ’ ,北 纬 3 4 0 2 1 ’ 。开 采 深 度 标 高 一 1 1 5~ 一 1 3 0 0 m。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 , 老主 、 副井 落底标高 一 3 0 0 m水平 ,新混合井落底标高 一 7 0 0 m 水平 。 目前 ,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 矿井正在进行 一 1 2 6 0 m水平北翼延深工程现已经落底。 1 矿 井热害状况 与降温方式 1 . 1 矿 井 一 1 2 6 0 m 水 平 北翼 延 深热 源分 析 张集矿地温梯度平均值为 2 . 6 5 C / 1 0 0 m 近 似地温梯度 , 计算结果表 明空气压缩热 、 岩热是 张集矿主要热源 , 而这两种热源是绝对热源 , 只有 通过降温措施来减弱其影响。同时需要指 出的是 对于 一 7 0 0 m以上区域 , 矿 区大气气候对张集矿的 井下高温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也是一个不可忽 略的因素。对于不同深度开采,具体表现形式不 同。 根据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温测量若干规定 , 张集矿夏桥系 、东三和中央采 区 一 7 0 0 m及 以上 、 均属 于一级热 害 区 岩温 3 1 c c一 3 7℃ ;北 翼 一 9 8 0 m 以下属二级热害区 岩温 3 7℃以上 。现 就 以张集煤矿北 一采 区工作 面热害为 例进行分 析。 1 . 1 . 1 9 4 1 N 0 3采煤工作 面总冷负荷计算 1 围岩散热 。岩层 向空气 的散热量不仅与 岩石温度有关 ,而且与空气 的流动状态及巷道特 征有关 。 矿井温度 主要散热就是围岩散热 , 约 占矿 井热源 的 7 0 %, 当进行热平衡计算 时 , 工作面 围 岩散热量 p。 为 p l K U L t n -- 式 中K r一 岩石的传热系数, 取 1 0 . 0 8 8 w/ m ; , _巷道横截面周长 , 1 2 . 4 m; , J 一巷道长 工作面长度 1 2 0 m与工作 面进 风 道和 回风 道 长 度 1 5 0 0 m 之 和 , 1 6 2 0m; ,『 该深度围岩原始温度 , 5 1 . 5℃; 厂 工作面进风平均温度 , 取 2 7 c c 。 经计算 q 1 5 3 5 9 . 4 2 2 k J 2 氧化散热 。采煤工作面各种巷道 、 煤层 、 坑木的氧化放热总热量 q 为 Q 2 q o U L V 式 中q 『 - 折算 到巷道 风速为 1 m / s 条件 下 的氧化 过程单位 放热 量 ,取 1 5 . 1~ 1 7. 4W / m o C 一 采煤面巷道长 , 1 4 m; 一 巷道两道长度 工作 面进风道与 回风道之和 , 1 5 0 0m; 一 风速 , 取 1 . 7 8 m / s 。 经计算 Q 2 4 0 5 2 3 5 . 7 3 k J 3 机电设备散热 。机 电设备在运行过程 中 产生的热量也成为矿井热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 约 占井下热源 的 2 0 %左右 ,其散给空气 的热量 P , 为 p 3 O . 1 口 1 0 2 ⋯⋯% 2 0 1 2 年第 2期 葛逸群 , 等张集煤矿深部开采高温治理探讨 1 2 1 式 中n 0 2 . . ⋯ 一机 电设备散热量功率 , 计 2 5 0 0 k J 。 经计算 p 2 5 0 k J 4 采落矿岩的冷却散热。 采落矿岩在工作 面的冷却散热量 Q 为 Q 4 3 7 . 2 T 式 中 卜 工 作 面一 个 工 作 日采 煤 量 , 取 2 00 0d d。 经计算 Q 4 7 4 . 2 k J 5 人体散热 。井下工作人员 的放热量 主要 取决 于他们所从事工作持续时间和繁重程度 , 其 放热量 q 为 Q 5 ra n 式 中m一繁重体力劳动每小 时能量代谢产 生热量 , 取 4 7 0 J ; n 一工作面作业人数 , 取 3 0人。 经计算 Q 1 4 . 1 k J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 散失的热量被空气吸收 , 单位质量的焓值增加, 因此, 采煤工作面总冷负荷 为 Q 1 作 面 Ql Q 2 Q 3 Q 4 Q 5 4 2 O 9 6 5 . 6 5 2 k J 采煤工作 面各 种散热方式散热 量如表 1 所 示 。 表 1 采煤面各种散热方式散热量 散热方式 散热量 /k J 围岩散 热 氧化散热 机电设备散热 采 落矿岩 的冷却 散热 人体散热 合计 1 . 1 . 2 掘进工作面总冷负荷计算 掘进工作面热量散失主要包括人体散热 、 巷 道围岩散热 、 机 电设备散热 、 采落煤 、 岩散热等方 面。 其 中采落煤 、 岩散热和围岩散热受地温影响较 大。掘进工作 面总冷负荷计算方法参照采煤工作 面总冷负荷计算方式 , 结果如表 2所示 。 表 2 掘进 工作面各种散热 方式散热量 散热方式 散热量 / k J 巷道 围岩散热 机电设备散热 采落煤、 岩散热 人体散热 合计 4 5 3 . 4 5 3 5 3 6 .4 5 4.7 5 2 9 . 6 由表 2可知 ,掘进工作 面总冷荷 Q岩 巷 为 Q岩 巷 5 2 9 . 6 k J 1 . 1 .3 深部采区总冷负荷计算 北翼深部采 区生产作业时 ,将布置一个采煤 工作面和一个岩巷掘进工作面 ,综合考虑风流冷 损 、 机械散热等方面的因素 , 将各工作面参数带入 总冷负荷计算结果如下 Q总 Q 作 面 Q岩 巷 x K 式 中K 一校正系数 , 取 1 . 0 5 。 经计算 p总 4 4 2 5 7 0 . 0 1 4 6 k J 1 . 2 矿井热害的危害 张集矿主要存在高温、 瓦斯和地压三种灾害。 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以 目前 的气候标准为 基础 , 国内外研究统计表明 , 气 温每增加 1 o C, 矿 井生产效率则降低 6 %~ 8 %; 根据张集矿地质勘探 钻孔测温数据与北翼延深 回风下山现有水平原岩 温度进行 了深孔测温结果统计 ,综合比较 ,预计 一 1 2 6 0 m水平地温将达到 5 1 . 5 o C的高温。持续的 高温将对 人员的健康和工作能力造 成极 大的伤 害,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下降和生产事故大大增加 , 同时还会降低井下设备的工作性能 ,减少井下设 备使用寿命, 生产成本提高, 技术经济效益下降。 1 . 3 降温方式 根据张集矿实践 ,单靠加大风量已不可能将 深部采掘面风温控制在 2 8℃以下。 通风只能改善 高温状况, 而达到降温目的, 结合矿井深部采区的 具体特点,张集矿深部降温工艺为井下区域性制 冷的方式 。该系统由冷却水 系统、冷冻水系统组 成 , 其中冷冻水循环为闭循环 , 主要起 到冷量传递 的作用; 冷却水循环为开循环, 是降温系统冷能的 直接来源。一 9 8 0 m水平集中制冷 , 一 3 0 0 m水平排 热方案 , 考虑到张集矿实际情况需要 , 并从便于管 理角度 出发 , 制冷站设在 一 9 8 0 m水泵房旁 , 冷 冻 水采用闭式循环系统或开式 系统主要取决于工作 面风流冷形式 。利用 一 3 0 0 m低温水和低温回风 , 冷却水泵从 一 3 0 0 m水仓取水 , 将制冷站 回流热水 直接排入 一 7 0 0 m水仓 ,通过 一 7 0 0 m水仓的排水 泵直接排至 一 3 0 0 m,使用后 的热水经过 一 3 0 0 m 水处理系统进行自然冷却,冷却后经专用设备管 路重新引入冷却水循环系统 其中在 一 3 0 0 m水 平、 一 7 0 0 m水平需建立降压水池用于冷却水降 压 。 经冷却水供水管 利用玻璃钢管或无缝钢管 送至 一 9 8 0 m水平制冷机组的冷凝器, 回水经回水 管输送至 一 7 0 0 m的新混合井下口的大泵房, 经低 温回风排热后通过潜水泵送至 一 3 0 0 m水平 , 完成 .5 4 l 一 娜 ⋯ ∞ 1 2 2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2 0 1 2年第 2期 冷凝热排放 的循环 。 2结语 人是企业之本 ,防暑降温是煤矿职业病 防治 工作 的重要 内容 , 是安全生产 的基础工作 。 煤矿企 业应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等相关法律法 规 , 实现防暑降温工作 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 企业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 , 矿井降温至关重要 。 企业最重要 的工作是抓安全 , 前进道路上最大忧患也是安全 , 企业应把矿井降温工程纳入矿井正常安全生产体 系,把矿井降温工程纳入高温矿井正常生产的辅 助系统 , 就像矿井排水 、 通风防突 、 支护一样 , 都是 必不可少的, 有效确保矿井安全 、 高效生产 。 [ 参 考 文 献 ] [ 1 ]张晓辉 . 孙村矿深部 开采高温 问题解 决方案 [ J ] . 江西 煤炭科技, 2 0 0 5 3 1 [ 2 ]陈龙生. 煤矿深部 开采综采工作面高温 问题解决 方案 [ J ] . 煤 炭 工 程 , 2 0 0 4 6 [ 作 者简介] 葛逸群 1 9 6 5 一 , 男 , 江苏海安人 , 高级工程师, 现任徐 州矿务集团张集煤矿总工程师。 [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3 1 5 ] 上接第 8 2页 煤层底板后 , 沿底掘进 ; 顺槽 与胶 带巷 的连接方式可选溜煤小井或溜煤斜井连接 ; 第二车场 即运输顺槽下部车场 中间直巷段改变 为斜巷 , 与运输顺槽连接。 考虑到下一个工作面顺 槽 , 第二车场采取联合布置 比较合理 , 这样能够服 务于 2 个顺槽轨道运输 。 7 8 7 m水平 回风大巷 图 3 运输顺槽 优化 后剖面示意图 4运输顺槽与 7 7 0 m胶 带巷连接方式 的确 定 4 . 1 溜煤井连接 运输顺槽从 7 7 0 m胶带巷上方跨过后 , 做一 条联络巷与胶带巷贯通 , 形成通风系统 ; 然后做溜 煤井连接运输顺槽与胶带巷 , 如图 4所示。 其优点 是易于控制从工作面运出的煤炭。其缺点是井巷 工程量相对较大 , 成本相对较高 、 工期较长 。 4 . 2溜煤斜 井连接 运输顺槽在接近 7 7 0 r n胶带巷时直接大角 度以斜井的形式连接, 这样形成溜煤斜井。 在溜煤 斜井内安装封闭式的导煤筒 ,确保煤流顺利进入 胶带, 如图4所示。其优点是施工简单, 井巷工程 量小, 工期短, 节约成本, 间接效益高。 其缺点是溜 煤筒 内煤的流速需控制 。 4 . 3 比较结果 综合 比较 , 采取溜煤斜井连接方式较优 , 工程 量减少 1 5 m, 工期缩短 7 d , 节约成本 。 目前该工 程 已施工结束 , 获得 了重大经济效益 。 7 8 7 m水平 回风大巷 图 4 运输顺槽与胶带巷连接剖面示意图 5 经济效益分析 首采工作面巷道优化布置后取得如下经济效 益 ①掘进期间减少一部刮板输送机投入 , 节省 了 刮板输送机的反复延接与拆除等工作 ,这样产生 的直接经济效益约 1 1 0万元 。②溜煤斜井连接方 式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约 1 8万元。 工期提前 7 d , 相当于提前 7 d投产 , 间接经济效益较大。③ 回采 期间有着重要的间接经济效益 ,胶带运输机运行 阻力减小 , 机械事故率 降低 , 且转 载机移动方便 , 缩胶带时降低胶带损耗等。 6结语 通过对该矿首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存在问题分 析 , 经过优化布置后 , 解决 了运输顺槽不能够安装 整部胶带运输机问题 ,减少了一部刮板输送机投 入, 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综掘 机与胶带运输机合理匹配,使综掘机发挥最大效 能 , 极大地提高了单进水平。 同时也确保 了回采期 间运输更加顺畅, 为矿井带来 了较大经济效益。 [ 作者简介 ] 狄敬远 1 9 6 5 一 , 男 , 江苏徐州人, 采矿工程师 , 现任徐 矿集团旗山矿驻内蒙滴沥帮乌素煤矿项目部总工程师。 『 收稿 日期 2 0 1 1 0 7 0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