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溪金锑钨矿深部开采技术条件评价.pdf
L a n d & Re s o u r c e s He r a l d 国土资源导刊 沃溪金锑钨矿深部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肖松春 戴塔根 1 .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 长沙 4 1 0 0 0 0 ; 2 .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 , 湖南 长沙 4 1 0 0 8 3 摘要 简要地阐述了沃溪金锑钨矿深部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温、放射性条件,根据现场调 查与取样分析,对该矿深部开采条件进行了评价,以便指导矿山后续生产。 关键词沃溪金锑钨矿;开采技术条件;调查;评价 沃溪金锑钨矿为开采多年的老矿 山,矿区气象、水文、工 程地 质等资料 均较 齐全 。本 次主要调查与研 究深部开采 技术 条 件 ,因而对深部坑道进行 了编录 、主要岩土体取样化验及地温测 量与放射性检测 ,对地表进行了环境地质调查和水样分析,总结 了矿 山深部开采技术条件。 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 . 1含水层与隔水层 据岩层 的富水性特征 ,矿区 内岩层可划分为三个含 水层和 两个隔水层。 1 含水层 ①红色砾岩含水层 红色砾岩含水层为 白垩系上统红色砾岩 。 白垩 系上 统红色 砾岩分布 于板溪群地层之上 ,成分复杂 ,分迭极不好 ,为泥砂 质 、铁质胶结,呈棱角和次棱角状 ,钻孔抽水单位涌水量0 . 0 1 6 -- 0 . 1 2 4 L / s . m ,泉水流量一般0 . 1 ~0 . 4 L / s ,透水性较好。地下水 态受降雨影响明显,主要分布于矿体上部,但有 下状基岩隔水体 相隔,对矿坑充水无影响。其水质 良好 ,是良好的饮水水源。 ②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层 在矿区生活区及石 庄溪 与粟家溪 交汇地段等冲积 、洪积及 残坡积物厚度较大,一般在2 . o 0 ~5 . 0 8 m ,局部地段有采矿废石 掺杂 。钻孔抽水单位涌水量0 . 1 6 6 --0 . 8 3 4 L / s . m ,泉水流量一 般0 . 2 ~1 . O L / s ,透水性好 ,含孔隙水 。地下水态受降雨影响 明 显,与下状基岩风化裂隙水或河水有一定水力联系,主要分布于 矿体上部,但有隔水体相隔,对矿坑充水无影响。其水质良好, 是良好的饮水水源 。 ③基岩浅部风化裂隙含水层 矿区基岩浅部风化裂 隙含水层 为板溪群五强溪组石英砂岩 浅部风化裂 隙含水层和板溪群 马底驿组紫红色绢云母板岩 浅部 风化裂 隙含水层 。板溪群岩系浅部 由于层理 、节理断裂发 育, 形成厚度一般0 . 2 5 . O m 的强风化 带,局部大于6 m ,构成基岩 表层裂 隙含水岩层 。据沃溪矿段钻孔简 易水文观测资料,板溪 群 五强溪组石英砂岩浅部风化裂 隙含水层在埋深3 0 m 时最大冲 洗液消耗量为0 . O 2 ~0 . 4 1 / s ,在埋深6 0 m 时最大冲洗液消耗量为 0 . 0 0 1 0 . O 1 8 1 / s 据沃溪矿段抽水试验 1 9 5 9 年 , 板溪群马底 驿组紫红色绢云母板岩浅部风化裂隙含水层在降深2 5 m 时涌水量 0 . 2 3 1 / s . m ,在降深5 0 m 时涌水量0 . O 0 2 1 / s . m 。在浅部地 下水局部 地带存在构造裂隙水 ,如沃溪溪 1 蓄水坝坝尾 ,2 中段平巷 垂 深6 O m 受1 层间断裂影响,个别地段渗水较大。从井巷渗水分 析 ,主要为构造裂 隙水,并具有季节性特点,雨季少量渗水,一 到枯水期,渗水较小或没有渗水 。 调查表 明,矿 区板溪群五强溪组石英砂岩浅部风化裂 隙含 水深度4 o 6 o m ,板溪群马底驿组紫红色绢云母板岩浅部风化裂 隙含水深度3 5 5 0 m ,对矿山地表及浅部开采有一定影响。 2 隔水层 矿区主要地层为板溪群浅变质地层,即板溪群五强溪组石 英砂岩地表深度6 0 m 以下的浅变质石英砂岩隔水层和板溪群马底 驿组紫红色绢云母板岩地表深度5 0 m 以下的紫红色绢云母板岩隔 水层。在沃溪矿段 ,矿体赋存于马底驿组地层中,开采深度大于 5 0 m ,对矿床开采关系的隔水层为板溪群马底驿组紫红色绢云母 L a n d Re s o u r c e s He r a l d 国土资源导刊 板岩。总之 ,矿 区主要地层板溪群五强溪组石英砂岩地表深度 6 0 m 以下和板溪群马底驿组紫红色绢云母板岩地表深度5 0 m 以下均 属不含水层 ,为良好的隔水层。 1 . 2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矿 区 内沃 溪矿段 生产井 口标高3 4 5 m ,现生产 井巷标 高为 1 8 0 ~一5 6 o m ,井巷均位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紫红色板岩中,沿层 间断裂内的矿脉布设采坑。井巷穿过一系列切割矿体的成矿后张 扭性断层 ,板岩 中北东 、北西 、近东西向三 组节理发 育程度一 般,呈闭合状,对浅部井巷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矿坑内涌水一 般为渗水或潮湿,局部经过断层构造破碎带有滴水或较大滴水。 本 次调查沃溪 矿段 涌水量 结果 矿 井实 际正常涌 水量为 1 l 2 . 3 5 / h ,最大涌水量为1 4 5 . 5 4 / h 。矿坑涌水量较小,水文 地质条件简单,为了减少排水量应注意矿床和浅部开采过程的 防排水和钻孔封孔 。地下水质类型属 “ H C 0 3 - C a M g 型”。p H 值 6 . 6 ~7 . 7 ,总硬度 1 . 7 4 ~0 . 3 1 2 毫克当量/ 升,矿化度为0 . 2 ~1 3 克 / 升 1 . 3矿区矿坑突水条件 根据矿 山水文地质一般特征、矿体及顶底板围岩的含水 性、断裂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体、地下老窿水和矿井水文地质 特征 ,显示矿区内沃溪矿段采坑在未突水条件下涌水量主要与降 雨量入渗量关系密切,但其涌水量较小,地表水体、老窿水和矿 段内采坑水力联系不密切;其水力联系途径,浅部主要为风化裂 隙,深部主要为构造裂隙。 结合矿山排 水系统均为分级强排水情况 ,影响矿坑突水的 条件 为地表水沃溪与沃溪矿段采空区有 一定水力联系 ,且老 窿水主要分布于浅部 ;目前矿山在该矿段虽以中深部开采为主, 仍在浅部进行残采,虽未发生过老窿、断裂含水带突水或淹井事 故,但具备浅部突水条件。 1 . 4矿坑充水因素和涌水量 1 矿坑充水因素 据前述有关资料确认,本矿区矿坑涌水量补给主要来源于 大气降雨,补给方式为渗水补给。矿坑充水以基岩浅部风化裂 隙水为主 ,断裂构造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浅部透水性相对较 强,深部显著减弱,对降雨往深部渗透是不利的。 2 矿坑涌水量 主要来 自近地表浅部老窿开采区的渗流 、地层和构造裂隙 渗透,由大气降雨补给。涌水量的大小随大气降雨量的大小和 时间长短有关,主要为浅部矿坑的渗漏涌水 。据2 0 0 0 至2 0 0 5 年统 计 ,年矿坑涌水量1 3 0 万~l 5 0 万立方米,平均为1 6 8 m 3 / h 统计数 7 6 国土 资叠导刊 据 。其中沃溪坑口七中段 以上 ,降雨期的二三季度涌水量大 , 干旱季涌水量小,说明大气降水通过地表裂隙和老窿、采空区渗 涌所致。下部各中段涌水量基本一致。沃溪坑 口矿坑涌水量统计 表 表 1 1 显示,从上往下涌水量不断减小 ,3 5 中段 以下未见 涌水现象。 矿坑涌水量 项 目 备注 全年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全坑合计 1 4 7 2 4 3 5 2 2 2 3 9 4 4 5 0 5 1 5 4 9 0 9 8 9 3 0 2 5 3 7 其中7中段 以上 4 1 7 2 8 1 2 2 0 1 1 8 3 2 2 5 1 8 6 6 8 0 4 5 1 7 5 8 一 l 6中段 3 8 8 6 3 7 8 1 0 4 l 1 O 3 6 4 o 1 l 2 4 8 5 9 1 4 7 1 L 7 2 0中段 3 6 4 3 5 9 8 0 6 7 5 7 0 6 2 4 1 0 0 6 2 8 L l 2 4 3 2 2 卜3 4 中段 3 0 2 1 5 8 5 8 4 7 7 9 3 0 2 6 9 7 1 9 6 5 3 4 5 9 3 5中段 以下 凭涌水 综 上所 述 ,矿 区 内矿体 围岩 以裂隙充 水为主 ,无岩溶 发 育,越往深部水量越小,3 5 中段 以下几乎无水,需上面中段水下 流用于生产;其中沃溪中上游汇水范围二级水文地质单元 主要 为沃溪矿段采 区上部及矿部、选冶厂、生活区等分布区、粟家 溪中上游及沃溪下游上段汇水范围三级水文地质单元 主要为沃 溪矿段非采区 分布区和石庄溪上游汇水范围二级水文地质单元 分布区均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 2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沃溪矿 段主要岩组有两种 一是薄~ 中厚层状板岩夹砂质 板岩及 浅变质砂岩坚硬一较坚硬岩组,呈薄至中厚层状 ,为直 接顶底板,是区内主要井巷围岩;二是薄一中厚层状蚀变板岩坚 硬较坚硬岩组,紧接矿体上、下盘,厚度从数十厘米至数米, 个别厚达2 0 米,矿体为金锑钨石英脉,为伪顶底板。各种矿石物 理力学参数见表2 1 详见本次岩石分析报告。矿体顶板属二 级顶板 。 表 2 1 沃溪矿段 主要岩体 物理力学参数 表 一 1 沃溪矿段 主要岩体 物理力学参数 岩石羹 强崖 ‘ 抗尊断甍摩 謇重 弹横‘ l 矿 泊捡 凝素 力 饱和嗷 比重 j 壁 天然杭压 e I 睁 中 Ⅱ 比 ‘ , 水辜 ‘ ~ c l磊荑砂 l组 2 fi . 4 3 . m 3 8 . 8 0 . 3 3 2 . } 譬 2缎 2 5 . 1 2 7 2 2 . 7 2 譬红色 I 组 6 9 . 6 7∞ 3 9 . 3 8 3 O 喝7 . 7 l 0 2 0 2 5 . 5 3 I . 4 2 7 9 扳岩 2组 5 3 . 4 O 2 5 2 . B o 2 . 7 8 该 矿 段 侵 蚀 基 准 面 标 高 l 9 2. 2 m, 富 矿 段 设 计 标 高 3 1 O ~一 5 6 0 m ,正上方覆盖层厚度5 3 0 8 5 0 m ,平均6 9 5 m ,东侧山 峰高4 0 8 m 。对该矿段回采影响大的为薄一中厚层状板岩夹砂质板 岩及浅变质砂岩坚硬一较坚硬岩组,岩体稳定性分级采用岩体比 例分级法 R M R ,从岩体质量等级等八个方面确定,如表2 2 所 不 。 开采实践证明,坑道洞室在上覆岩厚1 3 3 m 以下 8 一 U中段局 部及 以下 易发生对拱楔形冒落,在 1 6 4 m 以下 9 - 1 2 中段局部及 表2 2 薄一 中厚层状板岩夹砂质板岩及 浅变质砂岩坚硬较坚硬岩体稳定性等级 表 ,t 说明 z 僵篆薮 自鬯 结构类型 层收结构 玎1 、层状站均 1 1 2 、晨捩碎裂结构 m1 地履 | 量 构j 丘 变形轻一 中譬,尊一 中覃晨扶 n。 8 一 1 . O 宪整精密 结构蓓问歪 5 o - 2 0 c .宪蔓性系靠o . 6 - 0 . 3 乳2 - L 0 t 窨 柯面特狂 以Ⅲ,Ⅳ壤| 窖 拘面 层面.节噩为主 也存在Ⅱ簸站杓面 羼同 n 2 _ l _ o l 4 - 2 5 ●动碡赓挂较好 ,有6氯结构面,屡理清晰 层理丽站柏紧密 镕 幛 征 姐 合援 状 体. 螽 魔 4 o l 5 n 1 - 1 . 0 地下承 步量 O . 1 _ 0 5 岩体髓量等囊 一般一较好 力学| - 爱类型 不莲续弁质 岩体变形蕞坏 蔓形主蔓受岩石组合、结挎面控. | .局部蹙影受破坏藏体控 制.酮 的特征 童理部和越麓可能产生弯曲捞折现基,舅切滑动蹙结构面厦软弱兜 l 2 2 謦机舅强廑厦其方位棚妁 息分 艳定性辱缎 m--Ⅳ 评语 较尊嘲~技不毪埘 以下易发生边墙楔形 冒落;在上覆岩厚2 8 7 m 以下 1 4 - 1 7 中段 局部及 以下 中段 时对拱易发生剪切变形 ,在上覆岩厚3 5 8 m 以下 1 7 2 0 中段局部及 以下 中段 时易发生周墙剪切变形;在上覆 岩厚6 0 9 m 以下 2 4 - 2 7 中段局部及 以下中段 时 易发生拱变 形。 因此,在 中、深部的巷道要进行喷锚支护,采空区要进行充填, 以保证井巷工程和矿床开采的持续和安全。同时,岩体中的原始 应力随深度加大 ,巷道 、采场地压显现 日益强烈。现采掘深度己 接近 临界深度 ,以顶压为主 ,侧压 引起破坏现 象己局部显现 。 在采矿深度7 0 6 m 地压1 9 . 7 M P a,2 8 中段曾发生了一次轻微岩 爆 ,应予 以重视。 为了解决地压问题,矿 山对深 部采掘采取如 下措施 ①主 石 门附近矿脉开采后 ,进行 削壁充填或削壁条带充填;②中段主 穿脉巷道,首先回采穿脉上方的矿块;③主运输巷用喷锚支护 ; ④硐室布置则避开应力集中影响的卸载区或布置在距 临近采区边 缘水平距不小于3 0 II l或垂距不小于3 0 m 处 ;⑤矿块开采采用前叠和 混合式的回采顺序 。 总之,矿 区沃溪矿段为二级顶板 ,矿体 围岩较稳定至较不 稳定,矿体顶板较好管理。结合工程岩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 沃溪矿段深部井巷围岩工程地质条件总体属中等类型。 综上所述,矿 区内岩土体主要分为4 种岩体类型,工程地质 条件总体属 中等类型。 3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通过现场全面调查和对 已有成果资料的研究,矿 区内 已有 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采空区地面沉陷、泥石流、采空 区地面塌陷、巷道变形、岩爆等。 矿 区内没有发现采空 区塌陷及地裂缝,但由 于矿 山采选矿 业活动较强烈、公路和管线及其他各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规模较 大 ,产生崩塌8 处、滑坡3 处。上述地质灾害除2 处滑坡对人居环 L a n d Re s o u r c e s He r a ld 国土资源导刊 境影响程度大,危险程度大;一处滑坡对人居环境影响程度中 等,危险程度中等;其余的各灾害点对人居环境影响程度小,危 险性程度小 。区内整体水资源、水环境、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 响与破坏程度 中等,故矿区内整体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为一般。 4矿区地温条件 本 次勘探 工作 ,在 3 6 中段 标 高一 6 l O m 到4 2 中段 标 高一 7 6 0 Il 1 共7 个 中段各矿脉的穿、沿脉当头面进行了温度测量。 测量结果统计如表3 1 表3 1地温测量结果统计表 中段编 号 高程 m 测点数 个 温度变化范围 ℃ 平均温度值 ℃ 3 5 61 0 1 4 31 .1 3 1 . 2 31 . 2 3 7 63 5 1 0 3l l 4 3 1 . 6 3l l 5 3 8 65 0 1 2 31 . 9 3 2. i 32 . 0 3 9 - 67 5 1 3 3 2 , 5 -3 2. 7 3 2 .6 4 0 7 1 O 1 8 3 2 . 9 3 3. 1 33 .0 41 - 7 3 5 1 3 3 3 . 4 3 3. 6 33 .5 4 2 76 0 1 6 3 3 . 8 3 4. 1 3 3 .9 9 6 31 .1 3 4. 1 3 1 . 2 - 3 3 . 9 由表可知,同一标高,温度变化小,仅0 . 1 ~O . 3 C;随标高 降低,温度呈 明显递增趋势,每下降2 5 m 高差 即一个 中段高 约升温0 . 3 ~O . 5 0C,大致相当于1 . 8 ℃/ l 0 0 m 的地温梯度 。在深部 3 9 4 2 中段不通风地段,温湿度均较大,地质编录时明显感觉闷 热 ,停 留稍久即有 “ 中暑 ”症状 ,但在通风较好地 段,感觉 尚 可 。因此,在深部进行作业时 ,必须采取有效 的通风措施,确保 作业安全。 5 放射I生 检测 经 核工业 二三 。研 究所分析 测试 中心检测 ,得到 以下结 论 1 十 六 棚 公矿 段 周 围 环 境 y辐 射 剂 量 率 范 围 为 0 . o 9 ~O . 1 7 p - G y / h ,平均值为0 . 1 3 G y / h 。接近湖南怀化地区辐 射本底水平。氡气的监测结果表明,矿区周围空气中的氡浓度在 3 . 3 2 ~9 . 8 3 B q / m 范围,低于铀矿山周边环境小于3 0 B q / m 的限值。 2 十六棚公矿段深部 一 6 1 0 m 以下 矿硐 1 , 辐射剂量率范 围为0 . 1 1 ~O . 2 4 G y / h ,平均值0 . 1 7 ;接近湖南怀化地区辐 射 本底水平。矿硐空气 中氡浓度为2 1 2 . 0 2 5 0 0 . 0 8 B q / m 3 ,平均值 3 7 6 . 0 5 B q / m , 均低于 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 G B 1 5 8 4 8 2 0 0 9 中的限值2 7 0 0 B q / m 。 3 地表水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地表水 中总 o、总 均 符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 B 5 7 4 9 2 0 0 6 中的限值 。地下 水 、泉水 中放射性核素活度均在湘西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水体 中天 然放射性核素浓度范围。 一 下转7 8 页 L a n d &Re s o u r c e s He r a l d 国土资源导刊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研究现状 陈磊 , 邹海洋 , 杨牧 1 . 中南大学有 色 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 4 1 0 0 8 3 摘 要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当前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它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 境;成矿时代主要为中新生代,其次为古生代;形成温度多{ k 3 o o c;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硫度体系,与斑岩铜矿 床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模式 1 引言 “ 浅成低温热液”这一术语最早 由美 国学者L i n d g r e n 于1 9 2 2 年提 出,后来得到研究者们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其基本含义 是金矿床形成于低温 3 0 0 --℃ 、低压 1 0 5 0 M P a 条件下, 成矿流体盐度较低,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热液活动主要发 生在火 山一 次火山岩及斑岩系统浅部 ,金矿化作用主要与火山活 动有关,成矿作用发生在火 山活动晚期,最终矿体定位于火 山地 热系统波及范围内 。 2 2 . 1 矿床地质背景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板块俯冲 带上盘大 陆边 一 上接7 7 页 4 十六 棚公矿 段深 部 一 6 1 0 m 以下 矿硐矿 石 中放射 性核素含量2 3 8 U 范 围为1 . 1 3 6 7 . 9 B q / k g ,平均值为1 7 . 6 B q / k g 2 3 2 T h 范围为9 . 7 0 7 3 . 4 B q / k g ,平均值为4 0 . 6 B q / k g ; 2 2 6 R a 范围为4 . 7 0 7 6 . 4 B q / k g ,平均值为3 1 . 5 B q / k g ;4 0 K 范围为 7 4 . 6 ~1 0 4 0 . 6 B q / k g ,平均值为7 5 4 . 2 B q / k g 。2 3 8 U 、2 2 6 R a 、2 3 2 T h 的比活度低于怀化土壤 中的背景值 ,4 0 K 的比活度接近土壤中的 背景值 。总体而 言, 其平均值 和最大值均在 有色金属矿产 品 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限值规定的放射性豁免值 2 3 8 U 、2 2 6 R a 、 2 3 2 T h 1 0 0 0 B q / k g ;4 0 K ≤1 0 0 0 0 B q / k g 以内。 5 通过剂量估算,正常工作情况下,工作人员所受有效 剂量不会超过2 m S v / a ,公众成员所受有 效剂量不会超过0 . 1 m S v / a N管理限值 。符合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 安全 基本标准 G B 1 8 8 7 1 2 0 0 2 的要求。 6深部开采技术条件结论 矿 区深 部水 文地质条件 简单 ,工程地 质条件 中等 ,整 体 地质 环境 质量 评价 为一般 ;地 温每 下 降2 5 m 高 差 即一个 中 7 8 国 土资源导 刊 段 高约升温0 . 3 ~O . 5 oC,大致相 当于 1 . 8 ℃/ 1 0 0 m 的地温梯 度 ;放射性检测符合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 B 1 8 8 7 1 2 0 0 2 的要求。基本适合矿山开采。但在开采过程中 必须加强井下巷道 的管理,采用合适的开采方法 ,防止 冒顶等地 质灾害;同时加强地表地质灾害的防治,确保矿 山生产与周边环 境和谐发展。⑩ 参考文献 [ 1 ]一九五四、一九五六年湘西钨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 沅陵湘西金矿,1 9 5 5 [ 2 3彭南海等.沃溪金锑钨矿区深部评价报告书. 长沙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2 0 1 1 [ 3 ]易新民等.辰州矿业沃溪金锑钨矿2 0 1 0 环境分期验收 报告. 长沙. 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 0 1 1 [ 4 3赵志祥等.辰州矿业沃溪金锑钨矿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武汉 武汉中南冶勘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2 0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