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开采热环境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pdf
第 2 5卷 第 2期 2 0 1 7年 4月 黄金 , Go l d S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VOI . 25 NO. 2 Ap r . , 2 0 1 7 深部开采热环境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贾敏涛 一 , 汪群芳1 , 吴冷峻l 1 . 中钢集 团马鞍山矿山研究 院有限公司 , 安徽马鞍山2 4 3 0 0 0 ; 2 .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 马鞍山2 4 3 0 0 0 摘要 深部开采 高地 温问题 已成 为制 约矿 业可持 续发展 的瓶 颈 ,必须进行井下热环境控制技 术的深 入研 究。详 细阐述 了金属矿 山深部 开采的现 状及发展 趋势 , 结果表 明近几年 国内金属矿 山深部 开采数 量将 出现 快速增 长趋势 。 论述 了增风 降温 、 循 环通风 、 低温预冷 、 个体 防护和制冷 降温技 术的适 用条件 , 并进行 了现 场应 用效果分析 , 指 出热环境控制技 术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并给 出了具体 的对 策建议 , 提 出应 结合矿 山井下热环境状况 、 井巷 工程条件和经济效益状况等进 行综合 降温 系统设计 。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增风 降温; 循环通风 ; 岩层预冷; 机械制冷 中图分类号 T D 7 2 ; T D 8 5 3 文献标志 -q A 文章编号 1 0 0 5 2 5 1 8 2 0 1 7 0 2 0 0 8 3 0 6 D O I 1 0 . 1 1 8 7 .i s s n . 1 0 0 5 - 2 5 1 8 .2 0 1 7 .0 2 .0 8 3 引文格式 J I A Mi n t a o , WA NG Q u n f a n g , WU L e n g j u n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a n d P r o s p e c t o f T h e r m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C o n tr o l T e c h n o l o g y Un d e r D e e pmi n i n g [ J ] . G o l d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7 , 2 5 2 8 3 - 8 8 . 贾敏涛, 汪群芳, 吴冷峻. 深部开采热环境控制技术研究 现状及展 望[ J _ . 黄金科 学技术 , 2 0 1 7 , 2 5 2 8 3 8 8 . 随着浅部矿产资源逐步消耗殆尽 , 为满足工业 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矿山开采必将转 向深部。 开采深部矿产资源所遇到的“ 三高一扰动 ” [ 1 - 4 1 成为 制约采矿向深部发展的瓶颈, 而寻求有效解决高地 温的技术方法 , 对于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鉴于此 , 重点对深部开采热环境控制 技术进行 了系统梳理和总结 , 针对现有深井热控技 术存在 的问题 , 提出了具体 的对策建议 , 以期更好 地解决深部开采 中遇到的关键技术 问题 。 1 金属矿山深部开采概况 目前 , 国内外对 于深部开采 的界定 一直 未形 成一个 统一标准。美国学者认为矿山开采深度超过 1 5 2 4 r n 『 s ] 为深部开采 ; 南非将深部开采的深度界定为 1 6 0 0 ml 1 , E t 本 为 6 0 0 m, 波兰和英 国为 7 5 0 m 。 我国学者对于深部开采 的定义 ,是选择岩爆发生 频率显著增加的临界深度作为依 据。但考虑到岩 层结构 的复杂性 和不确定性 ,一般界定开采深度 达到 8 0 0 ~ 1 0 0 0 ml 8 - 10 1 的矿井 即为深部开采矿山。 2 0世纪 8 0年代调查资料显示 ,国内外产能每 年在 l 0万 t 以上的 2 0 1 8座非煤 矿 山中 , 开采 深 度超过 1 0 0 0 m 的矿 山有 7 9座。其中, 开采深度为 1 0 0 0 ~ 2 0 0 0 m 的矿山有 6 4座 , 开采深度为 2 0 0 0 ~ 3 0 0 0 m 的矿 山有 1 2座 , 开采深度超过 3 0 0 0 m的 矿山有 3座 , 其中最深 的矿山是南非的卡里顿维尔 金矿 , 开采深度达 3 8 0 0 m 【 “ ] 。自2 0世纪 8 0年代 以 来 , 我国金属矿 山陆续转入深部开采 , 包括铜陵有 色冬瓜 山铜 矿 、 辽宁红透 山铜矿 、 湘西金 矿 、 夹皮 沟金矿和昆钢大红山铁矿等 。正在建设或规划建 设 的矿 山中,大 台勾铁矿开采深度在 1 4 0 0 m 以 上 , 思 山岭铁矿为 1 5 0 0 m, 三山岛金矿西岭矿 区 一 期为 1 5 0 0 m, 新城金矿为 1 5 0 0 m I ” I 。 通常情况下 , 井下原岩温度会随着采矿深度 的 增加而升高。印度科拉尔 K o l a r 金矿采深 3 0 0 0 m 处 的原岩温度高达 6 9 o C;南非斯太总统 P r e s i d e n t S t y e n 金矿采深 3 0 0 0 m处的原岩温度超过了 6 3 o C; E t 本丰羽铅锌矿 由于受热水影响 , 在采深 5 0 0 m处 作业面温度接近 8 0 。国内的三山岛金矿一 7 8 0 m 收稿 日期 2 0 1 6 1 1 一 O l ; 修订 日期 2 0 1 7 0 2 2 4 基金项 目 “ 十二五” 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 深部贫矿床大规模上行式无废开采综合 技术研究 ” 编号 2 0 1 2 B A B1 4 B 0 1 资助 作者简介 贾敏涛 1 9 8 7 一 , 男 , 陕西咸 阳人 , 工程师 , 从事矿井通风监控与降温等方面的科研设计 工作 。7 6 4 3 0 0 9 2 4 q q . e o m 营州 , 中段 F 。 断层附近掘进工作面温度高达 3 7 c 【 ;大红 山铁矿二道河采区斜坡道掘进作业面温度达 3 4℃ 以上。统计资料显示 , 我 国有 1 4 0多座矿井 已经出 现不同程度 的高温问题 , 其中采掘工作面温度超过 3 0℃的矿井有 7 0余座l l 3 ] 。 2 深井热环境控制技术 2 . 1增风降温 在各种改善作业面环境 的方法 中, 增风降温被 认 为是矿井综合降温技术 中易实现且经济可行 的 方法l 8 . H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系统或局部进 回风风机 的装机功率来提高风机型号 , 进而增加系 统或局 部供风量的一种技术措施 。随着风量 的增 加 , 作业点的风速增大 , 人体 的对流散热速率加快 , 因此体感舒适度增加。 日本别子山铜矿原岩温度高达 5 4℃,文献[ 1 5 ] 通过将主扇装机功率由 1 8 6 k W 增加至 4 4 7 k W, 井 下进风量由原来 的 4 6 . 7 m3 / s 增加至 6 7 . 3 m3 / s , 井下 气温下降至 2 8℃以下, 采矿效率提高至 7 8 %。 辽宁 红透山铜矿带开采深度超过 1 3 3 7 m, 文献 [ 8 ] 对巷 道 内进风风速 、风量与风温之间的关系进行 了研 究 , 得 出当风速 v O . 6 m/ s 时 , 巷道风温与风速的关 系表达式为 一0 . 0 3 7 3 v 2 7 . 1 1 式 中 t 为风温 ℃ ; 为风速 m / s 。 由式 1 可知 , 增加作业地点风速对降低 温度 有明显 的效果。红透山铜矿分别在井下 2个 中段 串 联安装 2台风机 , 深部中段进风量增加 1 0 ~ 1 3 m 3 / s , 现场检测深部作业点气象条件得到 明显改善 。 铜陵有色沙溪铜矿开拓系统深度接近 1 0 0 0 m, 通风系统建设初期供风量在原有计算需风量 的基 础上考虑了增风降温因素 , 供风量提高 了 2 0 %。理 论分析结合现场实践表 明, 增大供风量对于风温降 低具有显著效果 。然而 , 单纯增大通风量会受到多 种经济技术条件 的约束 。由于井巷 工程 断面的影 响 , 通风系统总风量提升受 到一定的限制 ; 矿井通 风能耗与风量立方成正 比关系 , 矿井总风量增大一 倍 , 通风能耗提高 7倍 。当供风量增大到一定程度 后 , 继续增加供风量则风温的下降将不 明显。前人 研究表 明, 当生产水平原岩温度低于 3 5℃时 , 增风 降温的效果较为明显 ; 当原岩温度超过 3 5 时 , 增 风降温技术将失效 】 。 8 4 G O L D 膦 V o 1.2 5 N o .2 A p t . ,2 0 1 7 2 . 2 受控循环通风 在大规模深井开采过程 中,井下需风量大 、 风 路长且通风能耗高。深井热负荷随着开采深度的增 加而明显增大 , 依靠增风降温和预冷降温将会使通 风能耗进一步升高 , 从而增加采矿成本 。利用受控 循环通风提高采 区风量是对通风 系统 的一种有效 补充【 16 - 17 ] 。 受控循环通风就是将采区高温高湿的含尘 污风经过净化冷却后重新送回用风点的通风工艺。 红透山铜矿通过在一 2 8 7 m水平巷道内设 置污 风净化系统 , 将其下部各 中段上排的污风在该水平 进行净化处理 , 当净化后的新风风质接近新鲜风风 质后 , 再下排引入下部各水平工作面。经现场实测 , 循环通风量超过 2 7 m3 / s ,可控循环风量 占一 4 6 7 m 水 平巷 道东 部总 风量 的 3 1 %,东 翼 总风量 增 加 3 6 . 2 %, 节省能耗 3 0 %以上[ 1 7 - 2 0 1 。 受控循环通风技术为深部开采通风系统的建 立提供了一种选择 , 但其现场实施存在一个技术难 点 , 即循环风量受 到净化系统的制约 , 为确保循环 风 的风质 , 一般风量不能太大 , 因此该技术难 以满 足大规模深部开采的地下矿 山的需求 , 在可靠高效 的大风量空气净化系统 尚未形成之前 , 该技术只能 作为深部开采通风的辅助手段 。 2 . 3 低温岩层预冷降温 当穿过恒温带后 , 随着深度的增加岩石温度逐 步升高。 低温岩层预冷降温技术是利用井下恒温层 岩石温度低的特性 , 在恒温层附近低温巷道 内对高 温新鲜风流进行降温, 将降温后的新风送入井下深 部采区, 从而起到对作业面通风降温的 目的l 2 】 l 。 东北大学王英敏【笼 1 给出了巷道预热公式 n 式中 为预冷巷道长度 m ; p为预处理风量 k ; c 为空气的 比定压热容 J k K 。 ; K为热交换系 数 w m K ; U为预冷巷道的周长 m ; t 。 为地表 气温 ℃ ; 为预冷岩层岩体 的温度 o C ; £ 为人风 口距 处巷道空气温度 。式 2 也可用于巷道 预冷理论计算 。 湖南湘西金矿恒温带气温为 1 7℃,利用恒温 带附近 0 ~ 3中段的采空 区对进风风流进行 预冷降 温 , 降温后风温降至 2 1 . 8 c C l 8 】 ] 。冬瓜山铜矿区恒 温带温度为 1 7 . 5 , 利用上部老区废 旧巷道预冷冬 瓜山矿段进风流, 预冷降温风量超过 2 0 0 m 3 / s , 当地 贾敏涛等 深部开采热环境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表空气温度为 3 8 ~ 4 0℃时 , 经过预冷巷道 的风流风 温为 2 4 ~ 2 7℃, 比地表空气温度低约 1 4℃, 进 风风 温明显降低 。 金洲矿业集团金青顶矿区恒温带原 岩温度约为 1 2℃, 埋深在 5 5 6 5 m之 间, 利用恒温 带附近岩层预冷进风风流 , 预冷效果明显f 。 低温岩层预冷降温技术现场 实施 的前提是矿 区上部有足够长的采空 区或废 旧巷道 , 能够提供预 冷风流的储存场所 , 其应用范围制约 了该技术的全 面推广 。采空区往往是通风系统上 、 下中段或进回 风侧 串风的主要通道 , 有预冷风流 的采空区也就具 有污风串联的通道, 由此可见低温岩层预冷降温技 术应用 的技术难点在于污风串联控制 , 必须防止含 尘或炮烟等有毒 、 有害气体通过采空区进入进风侧 , 防止造成井下污风 串联 , 污染进风风源。 2 . 4 制冷降温 2 0世纪 2 0年代 ,制冷技术首次应用于矿井降 温的实践中,并于 7 0年代后期得到快速发展和广 泛应用 。根据冷却介质 的状态 , 将制冷降温技术 划分 为水冷却系统和冰冷却系统两大类 , 其 中水冷 却系统是利用制冷机进行矿内人工制冷的降温方 法 ; 冰冷却系统则是利用 制冰机制 出冰块 , 用管道 将冰块运送至工作面 , 通过冰融化 吸热完成热量交 换 , 实现工作面降温的 目的I 2 7 】 。根据制冷机组服务 的范围 , 制冷系统可划分为集 中制冷和局部制冷降 温系统 , 其 中集 中制冷系统又可根据机组所处位置 划分为地表集 中制冷和井下集中制冷。 相 比前述方法 , 制冷降温技术最稳定可靠。其 中冰冷却地表集 中式制冷降温系统 的主要技术难 点是管道输冰系统的研发 , 水冷却地表集中式制冷 降温系统主要考虑冷冻水输送过程中的冷量损失 ; 对于局部制冷降温系统 , 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冷却热 的排放 问题 ,需要有效控制冷却热的影响范围, 不 能使其对其他非制冷区域产生影响。此外 , 不论是 集中还是局部降温系统 , 初期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都非常高 , 基于 目前持续低迷 的矿业形势 , 制 冷降 温系统在国内深井矿 山的推广应用仍 面临着 巨大 的经济困难。 南非哈莫尼 H a r m o n y 金矿于 1 9 8 6年首次利 用冰冷却系统进行井下降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0 0 8年何满潮l 2 6 l在徐州夹河煤矿建立了 H E MS降 温系统 ,现场检测数据显示 ,T作 面进风温度 由 3 2 . 5℃降至 2 4 . 2℃, 气温为 2 7 . 3℃, 作业面温度 降 低了4 . 6 o C 。招金矿业夏甸金矿在井下一 7 4 0 m中段 建立了国内第一座金属矿山局部制冷降温系统 , 主 要针对独头掘进巷道进行降温, 现场应用效果表明, 掘进面气温降低了4 - 6 ℃, 作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我 国金属矿山井下热害问题刚刚凸显 , 尚 不需要进行集中制冷降温。主要以井下局部制冷结 合通风技术进行空气调节 , 仅有部分高强度开采的 大型深井矿山开始应用集 中制冷 , 如铜陵有色冬瓜 山铜矿正在建设 国内第一座金属矿 山集 中制冷降 温系统 , 该 系统采用地表集 中方式布置 , 为水冷却 系统。 2 . 5 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是指在矿内温湿度较高的作业地点 , 作业人员通过穿上冷却服 , 实现个体保护 的技术措 施 。在高温环境下 , 冷却服可以降低环境对作业 人员的热对流和辐射传热, 同时能将作业人员的新 陈代谢热能迅速传递给冷却服中的冷介质。实践表 明 , 冷却服的成本仅为其他制冷成本的 2 0 %。 冷却服 的主要技术指标是有效 的作业时间和 总的质量负重 , 但二者之间完全是矛盾的 , 要想延 长冷却服的作业时间就势必会增加冷却服的质量 。 因此 , 冷却服研制 的关键在于低密度 、 高热容 的储 冷介质的研制, 需要开发出储冷量大且质量轻的冷 却服 ,这样既可以保证冷却服的有效工作时间 , 又 不会给作业人员增加过多的身体负重 。 美 国、 加拿大和英国等 国家从 2 0世纪 6 0年代 开始研发冷却服 ,冷却服的工作介质主要有冷水 、 压缩空气和干冰等。美国以液体介质和冰水为冷却 剂开发 了阿波罗背心 , 南非以冰水为冷却剂 , 德 国 德勒格尔公 司以液体介质和干冰混合为冷却剂。根 据现场试验结果 , 选择冰作为冷却剂 的冷却服降温 效果最好。 3 环境控制技术主要问题 3 . 1 空气净化技术难度高 井下污风温湿度高 , 粉尘及有毒 、 有害气体浓 度高 , 而 N O 、 C O和 H s等气体对人体 的危害大 , 因 此受控循环通风的前提是能够将污风净化至符合 相关标准【 引。采用除尘器 降尘的成本高 、 处理风量 小, 不能有效降低有毒、 有害气体浓度, 难以满足循 环利用 的要求。 2 0 1 7年 4月第 2 5卷 第 2期8 5 3 . 2 岩层预冷降温难以推广 现场应用实践表明,采用低温岩层预冷降温 技术预冷进风风流的降温效果明显 ,相对制冷降 温技术成本较低廉 ,但前提是应用矿 山必须在矿 区恒温带具备足够空间的采空 区或废 旧巷道 。考 虑到安全与环保问题 ,根据近年来 国家对矿 山采 空区治理提出的新要求,采空区将在后续逐步被 封闭或充填 , 新开发矿山也多 以充填采矿法为主 , 可供新风预冷降温的空间将逐步收缩 ,该技术的 推广面临着困境 。 3 . 3 冷却服有效作用时间短 对于冷却服来说,为降低工人身体承担的负 荷 , 避免对工人行动产生束缚 , 冷却服的重量不宜 过重 ,而减少工作介质会使冷却服的冷却性能下 降,冷却持续时间缩短。美国的阿波罗背心重达 6 . 5 k g , 但冷却时间仅能持续 1 . 0 1 . 5 h 。 3 . 4 制冷系统投资成本高 深部 开采矿 山采用集 中制冷降温系统的总制 冷需求量在 2 x l 0 4 k W左右, 需求高时可达 2 . 5 x l O 一 3 . 0 x l O k W。制冷降温系统包括制冷 、 输冷 、 换热和 排热四大子系统, 设备及管道系统复杂, 一般情况 下 2 .5 x 1 0 k W 的制冷降温系统的初期建设投资为 2亿元~ 3 亿元 , 如考虑热能回收利用工艺 , 投资达 5 亿元一 8 亿元。现阶段全球矿石价格正处于低位, 矿 山企业效益锐减, 高额的建设投资是影响制冷降温 系统在深部开采矿山推广的重要因素 。 4 对策与建议 4 . 1 大风量净化技术研究 为提高循环风的风量 , 增加循环风在矿井总需 风量 中所 占的比重 , 国内外学者在大风量净化技术 方面开展 了有益探索 。例如 周英烈f l 7 1 提 出了深井 可控循环风水浴丝网净化降温技术 , 吴洁葵等l 3 】 】 提 出了利用空 区和废弃巷道 自净作用与水浴丝 网过 滤 、 活性炭网吸附和雾化喷淋相结合的综合净化处 置技术。水浴吸附净化技术为可控循环通风大风量 供风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4 . 2 利用干冰作为冷却服介质 干冰具有 自升华作用 , 即在升华吸热的过程中 冷却服的重量一直在减少 。利用干冰的这一特性 , 可以较好地解决冷却服重量与冷却量之 间的矛盾 。 目前 , 南非生产的以干冰为介质的 4 k g 冷却服冷却 8 8 G o t l l v 。 I .2 5 N o .2 A p r . ,2 0 1 7 时间可达到 6 ~ 8 h 。 4 . 3 新型高效换热器研制 矿井制冷降温系统是一项新型的技术工艺 , 其 冷却换热系统在系统运行管理与控制方面有较高 的要求 , 因此矿井制冷降温系统在 国内尚处于工业 现场试验阶段 。为降低制冷降温系统的成本 , 还需 研制适合低温水和泥状冰传热要求的井下换热器。 5 结论 深井开采热 环境控制技术在 国内外 已经过多 年发展, 但各类深井热环境控制技术仍具有不同程 度的固有的局限性。增风降温是一项经济可行的矿 井降温技术,但仅适用于次深级矿井的增风降温; 受控循环通风技术 的循环风量受 到净化 系统 的制 约 ;低温岩层预冷降温技术的降温效果较明显 , 但 由于受充填采矿法和采空 区充填 的影 响, 其推广应 用空间较小; 制冷降温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且降温 效果明显的优势 , 但其缺点是建设投资大、 13 常运 营成本高 , 因此小型矿 山难 以承受。金属矿 山具有 多 中段 、 多作业点采矿的特性 , 与煤矿开采存在较 大 的差异 , 因此研究适合金属矿 山深部采矿特征 的 制冷系统及设备, 开发新型介质的冷却服 , 以及加 强大风量净化技术研究是解决深井开采热害 的重 要 途 径 。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f 1 ]H e Ma n c h a o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p r o s p e c t o f r o c k m e c h a n i c s d e e p mi n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J / /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E i g h t h Na t i o na l Ro c k Me c ha n i c s a nd Eng i ne e rin g Ac a de mi c C o n f e r e n c e . B e i j i n g S c i e n c e P r e s s . 2 0 0 4 8 8 9 4 . [ 何满潮. 深 部开采工程岩石力学现状及其展望[ C ] / / 第八次全国岩 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 0 4 8 8 9 4 . ] l 2 ]G u D e s h e n g . M e t al m i n e s c i e n t i fi c p r o b l e m s i n d e e p mi n i n g [ C ] / / X i a n g s h a n S c i e n c e C o n f e r e n c e S c i e n t i fi c F r o n t i e r a n d t h e F u t u r e 6 s e t s . B e i j i n g C h i n a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P r e s s , 2 0 0 2 1 9 2 2 1 3 . [ 古德生. 金属矿山深部开采中的科 学问题[ c ] / / 香山科学会议 科学前沿与未来 第六集 . 北 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 0 0 2 1 9 2 2 1 3 . ] [ 3 ]Z h o u H o n g w e i , X i e H e p i n g , Z u o J i a n p i n g . D e v e l o p me n t s i n r e s e a r c he s o n me c h a ni c a l b e h a v i o r s o f r o c ks u nd e r t he c o n d i t i o n o f h i g h g r o u n d p r e s s u r e i n t h e d e p t h s [ J 』 . A d v a n c e s i n Me c h a n i c s , 2 0 0 5 , 3 5 1 9 1 9 9 . [ 周宏伟, 谢和平, 左建 贾敏涛等 深部开采热环境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平. 深部高地应力下岩石力学行为研究进展[ J J . 力学进 展, 2 0 0 5 , 3 5 1 9 1 9 9 . ] [ 4 ]H e M a n c h a o , X i e H e p i n g , P e n g S u p i n g , e t a 1 . S t u d y o n r o c k m e c h a n i c s i n d e e p m i n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 J J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 M 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5 , 2 4 1 6 2 8 0 3 2 8 1 3 . [ 何满潮, 谢和平 , 彭苏萍, 等.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 J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5 , 2 4 1 6 2 8 0 3 2 8 1 3 . ] [ 5 J K a r mi n s A B , G i v e n I A . M i n i n g E n g i n e e ri n g H a n d b o o k 3 C o p i e s [ M] . B e i j i n g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 , 1 9 8 2 . [ 卡明 斯 A B, 吉文 I A . 采矿工程手册 第 3册[ M] . 北京 冶金 工业 出版社 , 1 9 8 2 . ] [ 6 ] Y a o X i a n g . S t u d y o n t h e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d e e p m i n i n g [ J ] . G o l d , 1 9 9 8 , 1 9 2 1 7 2 0 . [ 姚香. 关于深部开采技术的探讨[ J ] _ 黄金, 1 9 9 8 , 1 9 2 1 7 2 0 . ] [ 7 J L i H u a m i n , L i H u a q i , Z h o u Wa n , e t a 1 . T h e b a s i c c o n c e p t o f mi n e d e e p w e l l a n d c ri t e ri o n[ J ] . C o a l Mi n e D e s i g n , 1 9 9 9 1 0 5 7 . [ 李化敏 , 李华奇 , 周宛 , 等. 煤矿深井的基本概念与 判别准则[ J ] . 煤矿设计, 1 9 9 9 1 O 5 7 . ] [ 8 ] Z h a n g We i b i n , G u o S h u l i n , Y a o X i a n g , e t a1 .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o f d e e p s ha f t v e nt i l a t i o n t e c h ni qu e r e s e a r c h i n do me s t i c me t a l mi n e s [ J ] . G o l d , 2 0 0 9 , 3 0 9 2 6 2 9 . [ 张维滨 , 郭树林 , 姚 香, 等. 中国金属矿山深井通风技术研究现状综述[ J ] . 黄 金 , 2 0 0 9 , 3 0 9 2 6 2 9 . ] [ 9 J G u D e s h e n g , Z h o u K e p i n g . D e v e l o p me n t t h e m e o f t h e m o d e m me t a l mi n i n g [ J ] . Me t al M i n e , 2 0 1 2 7 1 - 8 . [ 古德生 , 周 科平. 现代金属矿业 的发展主题 [ J ] . 金属矿 山, 2 0 1 2 7 1 - 8 . ] [ 1 0 J Hu S h e r o n g , Q i C h u n q i a n , Z h a o S h e n g l i , e t a1. D i s c u s s i o n o n C h i n a d e e p m i n e c l a s s i fi c a t i o n a n d c ri t i c a l d e p t h [ J j . C o al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0 , 3 8 7 1 0 1 3 . [ 胡社荣, 戚 春前, 赵胜利 , 等. 我国深部矿井分类及其临界深度探 讨[ J ] . 煤炭科学技术 , 2 0 1 0 , 3 8 7 1 0 1 3 . ] [ 1 1 』L i u T o n gyo u . D e v e l o p i n g t e n d e n c y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i n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 J ] . C h i n a Mi n e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5 , 3 4 1 3 5 4 0 . [ 刘同有. 国际采矿技术发展的趋势[ J ] . 中国矿山工程 , 2 0 0 5 , 3 4 1 3 5 4 0 . J l l 2 J H u S h e r o n g , P e n g J i e h a o , H u a n g C a n , e t a 1 . A n o v e r v i e w o f c ur r e n t s t a t us a nd pr o g r e s s i n c o a l mi ni n g o f t he d e e p o ve r a k i l o m e t e r [ J ] .C h i n a Mi n i n g M a g a z i n e , 2 0 1 1 , 2 0 7 1 0 5 1 1 0 . [ 胡社荣, 彭纪超 , 黄灿 , 等. 千米以上深矿井开采研究 现状与进展[ J ] . 中国矿业, 2 0 1 1 , 2 0 7 1 0 5 1 1 0 . ] l 1 3 j S i Q i a n z i . T h e r m al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r e a t m e n t o f h i g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m i n e [ J ] .J i a n g s u C o a l , 1 9 9 9 3 2 3 2 6 . [ 司千字. 高温矿 井的热环境处理[ J ] . 江苏煤炭, 1 9 9 9 3 2 3 2 6 . ] l 1 4 J Me i F u d i n g .Wh e t h e r t h e h i g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m i n e i s t h e c r i t e r i o n o f w i n d a n d c o o l i n g [ J ] .C o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1 9 9 2 4 9 - 1 1 . [ 梅甫定. 高温矿井是否进行增风降温的判别[ J ] . 煤炭工程, 1 9 9 2 4 9 - 1 1 . ] [ 1 5 ]G u D e s h e n g , Wu C h a o . R e s e a r c h o n山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e t a l Mi n e Sa f e t y a n d Env i r o nme n t a l Sc i e n c e a n d Te c hn o- fo g y i n C h i n a [ M] . B e i j i n g Me t a l l u r gi c al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 , 2 0 1 1 . [ 古德生 , 吴超. 我国金属矿山安全与环境科技发展前 瞻研究[ M] .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 0 1 1 . ] 【 1 6 ]Wa n g Q i j i n . Mi n e C o n t r o l l e d C i r c u l a t i o n V e n t i l a t i o n[ M] . Xu z h o u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y P r e s s , 1 9 9 6 . [ 王启晋. 矿井可控循环通风[ M] . 徐州 中国矿业 大学出版社, 1 9 9 6 . ] [ 1 7 ] Z h o u Y i n g l i e .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d e e p w e l l c o n t r o l l e d c i r c u l a t i o n wi n d pu r i f y c o o l i n g t e c hn o l o g y wi t h wa t e r b a t h a n d s i l k s c r e e n [ J ] . Mo d e m Mi n i n g , 2 0 1 5 , 3 1 9 1 4 6 1 4 9 . [ 周英 烈.深井可控循环风水浴丝网净化降温技术研究[ J ] . 现 代矿业, 2 0 1 5 , 3 1 9 1 4 6 1 4 9 . ] [ 1 8 ]C a o T o n g b o , L i B o , L i u J i n g x i a n , e t a 1 . V e n t i l a t i o n s y s t e m mo d i fi c a t i o n a n d t h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c o n t r o l l a b l e r e c i r c u l a t i o n a i r i n Ho n g t o u s h a n c o p p e r z i n c mi n e [ J ] . C h i n a Mi n e E n gi - n e e r i n g , 2 0 1 5 , 4 4 1 7 - 1 0 . [ 曹同波, 李波 , 柳敬献, 等. 红透山铜锌矿通风系统改进与可控循环风利用[ J ] . 中国矿山工程, 2 0 1 5 , 4 4 1 7 - 1 0 . ] [ 1 9 ]Y u a n M e if a n g , S h i C h a n g y a n , L i Z h i c h a o , e t a1. R 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