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开采底板承压水渗流特征及突水机理分析.pdf
2 0 1 1 年第4期 中州煤炭 总第 1 8 4 期 深部开采底板承压水渗流特征及 突水机理分析 王文 亮 郑 州祥隆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 河 南 新密4 5 2 3 7 1 摘要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 , 矿压显现对煤层底板承压水突水有一定 的影响, 矿井水害防治X - 作 必须 重视 深部 开采 的矿压问题。介绍 了2种不 同突水机理的底板渗流特征, 结合 防治水实践经验对矿压条件下不 同的 突水控制 因素进行 了分析, 使矿 井水害防治“ 有的放矢” 。 关键词 矿压 ; 承压水 ; 渗流; 突水机理 中图分类 号 T D 7 4 5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0 5 0 6 2 0 1 1 0 4 0 0 2 6 0 3 Ana l y s i s o n S e e p a g e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 W a t e r Bur s t i n g M e c ha ni s m o f Fl o o r Co nfin e d W a t e r i n De e p M i ni n g W a n g W e n l i a n g Z h e n g z h o u Xi a n g l o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 , L t d ., Xi n mi 4 5 2 3 7 1 ,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Al o n g wi t h t he i n c r e a s e o f c o a l mi ni n g de pt h, t h e a p p ea r a n c e o f t he mi n e pr e s s ur e ha s c e r t a i n e f f e c t o n t he wa t e r b u r s t i n g o f flo o r c o n fine d wa t e r i n c o a l s e a m , p r o b l e ms o f mi ne pr e s s ur e i n d e e p mi n i ng mus t be pa i d a t t e n t i o n t o i n mi n e flo o d p r e v e n t i o n a nd c on t r o l wo r k . I n t r o d u c e d fl o o r s e ep a g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wo di f f e r e nt k i n d s o f wa t e r bu r s t i ng me c h a ni s m, t h us c o mb i ne d wi t h p r a c t i c a l e x p e - fie n c e s o f wa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d i f f e r e n t wa t e r b u r s t i ng c o n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un d e r mi n e pr e s s u r e c o n di t i o n s, wh i c h ma d e mi n e flo o d p r e v en t i o n t o be mo r e”t a r g e t e d”. Ke ywo r ds mi n e p r e s s u r e; c o n f i ne d wa t e r ; s e e p a g e; wa t e r b ur s t i n g me c ha ni s m 矿井 突水灾 害是 煤 矿 生 产 中重 大 灾 害之 一 , 但 随着 矿井开 采深 度 的逐 年 增 加 , 深 部矿 压 对煤 层 底 板 的破 坏活 动加剧 , 地 层深部 承压水 由于势能较 高 , 对 煤矿 生产 的危 害程度 将有增 加 的趋势 。 由于各个 区域 的矿井 地质 条件 千差万 别 , 突水 影 响因素众 多 , 因此 突水发 生 形式 以及 机 制也 各 不 相 同 。一 些 学者 针对不 同 突水机 制 进 行 了单 方 面 的研 究 , 但 都 忽略 了承压 水渗 流特 征 , 使 得 矿 井 水 害 防治 工作 比 较被 动 。弄 清底 板 承压 水 的渗 流特 征 , 采 取有 效 的 防治 措施 , 对 矿井 安全 生产具 有重 要意 义 。 1 底 板 突 水 机 理及 特 征 最基 本 的底 板 突水 机 理分 为 2种 薄板 宏 观整 体 破 断导水 、 厚板 微 观 压 裂 导升 。在 煤 层 开 采深 部 , 受 开采局 部 空间应 力 区的影 响 , 矿压 显现 。①底 板较 薄隔水 层宏 观 的整体破 断 。在较大 岩层 裂隙发 收 稿 日期 2 0 1 01 2 2 7 作者简介 王文亮 1 9 8 2 一 , 男 , 河南焦作 人, 助理工程 师 , 2 0 0 4年 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 , 现从事工程水文地质工作。 2 6 育 情况 下 , 由于采 矿活动 的影 响 , 煤 层开采 支承 压力 在底板 中 的传 播 , 使 底板 岩 层 在 向下 支 承 压力 和底 板 承压 水双重 作用 下 , 首 先 在 长 边 中心 部 分 开始 破 裂 , 裂 隙发展 成 O形 , 由于 开 采 后 采 空 区应 力 得 到 释放 , 在 底板 承压 水 作 用下 , 采 空 区 中心 出现 裂 隙 , 具 有高 势能 的承压 水 直 接 流人 开 采 空 间 , 造 成大 面 积 、 大量 突水 事故 ; 有时 高势 能水借 助断 裂构造 或陷 落柱通 道直接 冲 向开采 空间 , 形成 瞬间 突水 图 1 。 ② 底板 较厚 隔水层 发生微 观 变形 , 形 成微 观裂 隙 网。 随着 时间 的推移 , 微 观 裂 隙 网在 矿压 和高 势 能水 的 共 同作 用下 开始 扩 张 , 最 终 当裂 隙 扩 张 的阻 力 与水 的压力 平衡 时形成 稳定 的突 水流量 。在 矿压 和水压 共 同作 用下 的突水 界 面特征 如 图 2所示 。 图 1 隔水 层 整 体 破 坏型 示意 2 0 1 1 年 第 4期 王文 亮 深 部开 采底板 承压 水渗流 特 征及 突水 机理 分析 总第 1 8 4期 图 2厚 隔水 层 中 承 压 水 导 升 示 意 2 承压水渗流特征 2 . 1 薄 板宏 观整体 破 断导水 渗流 特征 宏观整体破碎岩体存在高渗透 、 非 D a r c y渗流 等特 征 。对 F o r c h e i me r 关 系 的一 维 非 D a r c y渗 流 动 量方程 , 忽略体积力和液体压缩性 , 在渗流 稳定时 有 { 一 一 1 式 中 , P为 流 体 质 量 密 度 ; V 为 稳 态 渗 流 速 度 ; p为 孔 隙压力 ; 为 流体 动力 黏度 ; k为广 义 渗透 率 ; JB为 非 D a r c y渗流 因子 。 缪协 兴 等 人研 究 认 为 当底 板 整 体破 断 遭 遇 高 势能 水时 , 底板 隔水 系统失 稳 , 水压梯 度 在较短 时 间 内下 降 , 容 易造 成较 大突水 事故 。 2 . 2厚 板微 观压 裂导 升渗 流特征 研究 认 为 流 体 在 煤 、 岩 微 观 裂 隙 中 渗 流 符 合 D a r c y 流 动方 程 一 塑 2 d 式 中 , 符 号意 义 同式 1 。 王 国际 、 岑 培 山等人 通过 对煤 、 岩体 内钻 孔 内水 压恢 复特 征 研 究 认 为 当 周 围水 源 丰 富 、 水 压 较 高 时 , 钻 孔周 围水 压 分 布 与水 的流 速 呈 正 比关 系 。 也 就是 说 , 厚 板 微 观 压 裂 导 升 渗 流 持 续 时 问 长 且 稳 定 。 3 矿压 作用下承压水 突水控 制 因素分析 矿 压是 导致煤 层底 板 突水 的重 要 因素 。矿压 的 产 生会 引起各 种力 学 现 象 , 如 底 鼓会 使 底 板 岩 层 在 一 定程度 内遭 到破 坏 产 生 竖 向 张裂 隙 、 层 向裂 隙 、 剪切 裂 隙 , 进 而影 响 隔水 层 阻 碍 突水 条 件 的 变化 , 从 而“ 打通 ” 或 “ 激活 ” 突水 通道 。 3 . 1 富水 性和 含水层 的水 压 含 水层 对隔 水层 的水 压是底 板 突水 的主要 动力 因素 , 富水性 决 定 了突 水 时 的 危 害程 度 。 承压 水 进 入采掘 空 间必须 突破 隔水 层或 冲刷扩 大其 中 的弱透 水 裂 隙 , 而 矿压 为 其 准备 了条 件 。 隔水 岩 层 在矿 压 条 件下 首先 遭到 破 坏 形成 微 裂 隙 网 , 含 水层 水 压 在 突水过 程 中首先克 服 这些破 坏形 成 的裂 隙阻力 进而 形 成渗 流通 道 , 裂 隙全 部 充 水 。这 时 承 压水 和矿 压 共 同作用 对水 平 面形 成 一 个 高 压 力 区 , 使 岩层 抬 动 位移或 鼓胀 , 导致 突水 。当水 源丰 富 、 势 能高且 矿压 破 坏岩 层严 重时 , 破碎 岩体 呈 高 渗透 、 非 D a r c y 渗 流 等特征 , 这 时往 往会发 生重 大 突水事 故 。 3 . 2 隔水层 的岩 性组 合和 厚度 底板 隔水 层强 度 是阻抗 突水 的主 要 因素 。隔水 层 阻抗 能力 的大小 , 决 定于 隔水 层 的厚度 、 岩石 力学 性质以及组合关系等。但原始隔水层 的状况是复杂 的 , 受 矿压 的 影 响 , 其 阻 隔水 性 能 将 有 所 减 弱 。所 以 , 目前 对 隔水层 阻 抗 能 力 的定 量 分 析 尚有 许 多 的 困难 , 缺 乏不 同情 况 下 的系 列数 据 。但 是有 关 研 究 表 明 , 阻抗水 压致 裂 隙扩展 、 防治 承压 水导 升 的较优 岩层 组合 形式 是 位 于 承压 含水层 之上 的是 软岩层 , 再加 上 弹性模 量较 大 的硬岩 层 。它 既能阻抗 承 压水 致 裂裂 隙和采 动裂 隙 的扩 展 , 又 能 阻 止 承压 水 的导 升 , 形 成对 承压 水 突 水 有 较 强 的 阻 隔作 用 。软 硬 岩 层交 替组 合层 序越 多 , 隔 水层 越 厚 , 阻水 效 果 越 好 。 一 定厚 度 的隔水 层 是 防 止 承压 水 突 水 、 保 护 矿 井 安 全开 采 的必要 条件 , 但 真 正 能 起 到 隔水 作 用 的则 是 有 效 隔水 层厚 度 。如 果有 效 隔水 层 厚 度较 大 , 即使 在矿压的破坏作用下也只能形成微观裂隙网, 流体 在隔水 层 中呈 D a r c y渗 流 特 征 , 突水 持 续 时 间较 长 且 稳定 , 但 瞬时 突水量 不会 很 大 。 3 . 3构 造对 隔水 层 的破坏 作用 断 裂 带是 渗 透 水 活动 的 原 始空 间 , 凡 在 区域 构 造应力场或具体构造行迹 中, 张性或扭性裂 隙集 中 的部 位 , 必然 是岩 溶发 育和 岩溶水 富 集 的部 位 , 区域 构造 体 系控制 着 区域地 下水 的运 动条 件和岩 溶发 育 方 向 , 而具 体 的构 造行 迹 则 控 制 着 局部 地 段 岩 溶 水 的岩溶 发育 具体 部 位 , 在 张 应 力 集 中 的地 段 为 地下 水渗人 岩石 空隙 提供 了有 利条 件 , 岩 溶作用 较 快 , 从 而 形成 导水 通道 和储 水 空 间 。实 践 表 明 , 断 裂构 造 带 是矿 井突 水 的 主 因及 其 控 制 因素 。据 统 计 , 8 0 % 以上 的煤矿 充水 都 与 断 裂 构 造有 关 。张西 民 、 马培 智 等在研 究顶 板 周期 来 压 和 底 板 突水 关 系时 认 为 , 构造 破坏 带是 最 易 产 生 突 水 的地 点 。非 来 压 期 间 , 当采 空 区卸压 带 内存 在 构 造 破坏 带 时 , 承压 水 首 先 通 过 已受超 前压 力破 坏 的构 造 裂 隙带形 成 D a r c y渗 流 ; 来 压期 间 , 如果 煤 、 岩 壁 附 近 存在 破 坏带 时 则 加 27 . 2 0 1 1 年第4期 中州煤炭 总第 1 8 4 期 剧构 造影 响区 的再次 破坏 , 进 一 步扩张 裂隙 网 , 隔水 层呈 现高渗 透性 , 承压 水流 变成 非 D a r c y渗 流 , 使 构 造 区成为突 水危 险性 最大 的区域 。 3 . 4 回采面 积对 突水 的影 响 在正常 的地质 条件 下 , 采 空 面积在较 小范 围 内 , 所 产 生的采 动效应 对 隔水层 的破坏作 用处 于裂 隙发 展 期 , 在承 压 水 作 用 下 微 观 裂 隙 网 中水 流 呈 D a r c y 渗流 特征 , 工 作 面重大 突水事 故不 易发生 ; 当开 采面 积扩大, 周期来压次数增多, 来压对底板多次反复作 用下 , 使底板 隔水 层裂隙扩张 , 隔水层 阻水 能力下 降 , 水 流渗流 特征转 变 , 往 往发 生较大 突水 事故 。 3 . 5 陷落柱 对隔水 层的破 坏 作用 一 般认 为陷落 柱是 在地下 岩溶垮 塌 的情 况 下没 有 上覆 非可溶 性岩层 坍塌 充填 而形成 的 。陷落柱 岩 性 特征表 现 为成 分复 杂 , 未 胶 结 或 弱胶 结 , 无 分选 , 岩 石碎块 呈棱 角状 , 形状不 规则 , 排列 杂乱 。陷落 柱 体内杂乱无章的碎屑岩大小不等 , 最大的直径可达 数 米 , 最小 的仅 数 厘 米 。所 以陷落 柱 是 良好 的水 流 通道 , 有时较大的陷落柱能连通不同的水系, 使突水 水 源极 为丰 富 。一般 情况 下充 水陷落 柱水 源不会 对 采 掘活 动造成 影 响 , 只 有 当采 掘 活 动靠 近 时 , 煤 、 岩 柱 受 到采掘 动力 和矿压 的影 响 , 使其 隔水 墙 裂 隙 发 育 。当煤 、 岩柱厚 度不 能承 受水压 、 矿压 的共 同作 用 时发 生 失 稳 , 裂 隙 中水 流 由 D a r c y渗 流转 变 为 非 D a r c y渗流 , 最终 导致 较大 突水事 故 的发生 。 4 结 论 基于以上分析 ,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宏观整体破 碎 岩体 存在 高 渗 透 、 非 D a r c y渗 流 等 特 征 。 当底 板 整体破 断遭 遇高势 能水 时 , 底 板隔水 系统失 稳 , 水 压 梯 度在较 短 时间 内下降 , 容易造 成较 大突水 事故 ; / g 板微观 压裂 导升渗 流符 合 D a r c y渗 流特 征 。当周 围 水 源丰 富 , 水 压较 高时 , 厚 板微 观压 裂导升 渗流持 续 时问长且 稳定 ; 深部 开采煤 层底 板 由于采深 增加 , 矿 山压力增 大 , 造 成 的底板支 承压 力增 大 , 使底 板裂 隙 增 多 , 破 坏深度 加大 , 同时底 板 承受承压 水 的向上作 用 , 使底板岩层处于剪切状态 与一些特殊的地质情 况相 结合 , 发生 突 水 的危 险 性 明 显增 大 。在 实 际 的 生产过程中, 支承压力在底板 中传播一直是诱发岩 层发 生破 坏 、 造成 突水 事故 发生 的一个 重要原 因 。 参 考文献 [ 1 ] 施龙青 , 韩进 . 开采煤层底板“ 四带” 划分理论与实践 [ J ] . 中国 矿业大学学报, 2 0 0 5, 3 4 1 1 6 - 2 3 . [ 2 ] 王经明. 承压水 沿煤层底板 递进导 升突水机理 的模拟 与观测 [ j ] . 岩土工程学报 , 1 9 9 9 , 2 1 5 5 4 6 - 5 4 9 . [ 3 ] 尹 尚先. 煤层底板突水模 式及机理 研究 [ J ] . 西安科 技大学学 报 , 2 0 0 9 , 2 9 6 6 6 1 - 6 6 4 . [ 4 ] 程宜康 , 陈占清, 缪协兴. 峰后砂岩非 D a r e y 流渗透特征的试验 研究[ J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2 0 0 4, 2 3 1 2 2 0 0 5 - 2 0 0 9 . [ 5 ] 缪协兴 , 刘卫群 , 陈 占清, 采 动岩体渗流 与煤矿灾害 防治[ J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2 0 0 7, 2 2 2 7 4 - 7 7 . [ 6 ] 周世 宁. 瓦斯在 煤层 中流动 的机 理 [ J ] . 煤炭 学报 , 1 9 9 0 , 1 5 1 1 5 - 2 4 . [ 7 ] 王 国际 , 岑培山, 田坤云 , 等. 上倾角含水 瓦斯 压力测压孔压力 恢复曲线分析[ J ] . 煤炭科学技术, 2 0 1 0, 3 8 3 5 2 - 5 4 . [ 8 ] 张西 民, 马培智. 采煤工作 面顶板来 压和底板突水关系的数值 模拟研究 [ J ] . 陕西煤炭技术 , 1 9 9 8 1 2 4 - 2 7 . 责任编辑 梁郁鑫 上接 第 2 5页 压煤 的关 键 技 术 , 但 是 目前 充 填 开采 的吨煤 产量 成本 较高 , 充 填 开采效 益较差 , 而条 带充 填开采 却是 利用 条带充 填体 置换条 带开采 留设 的煤 柱 , 只要 保证 未 充 填 采 空 区的 宽 度小 于 覆 岩 主 关键 层 的初次 破断 跨 距 , 且 充填 条 带 能保 持 长 期 稳 定 , 就可有 效地 控 制地 表 沉 陷 , 从 而减 少 充 填量 , 降 低充 填成 本 , 提 高 煤 炭采 出率 。朱 村 矿是 焦 作 矿 区 开采时间较长的老矿 , 经过 5 0多 a的开采 , 煤炭资 源 面 临枯 竭 的局面 , 为 了继续进 行煤 炭生产 , 只得 对 该 矿 位于 建筑 物 下和 承压 水上 的一 煤层 进 行充 填 开 采 , 而 该 矿 目 前 吨 煤 充 填 开 采 的 直 接 成 本 为 6 8 . 8 4元 , 经 济 效 益 较 差 。运 用 F L A C 3 D数 值 模 拟 软 件对 4种条 带充 填开采 方案 的可行性 进行 模拟 分 28 析 , 得 出方案 2是最 经济 可行 的条带 充填 开采方 案 , 可 以在 现行充 填采 煤 的基 础 上 大大 降 低 生产 成 本 , 将 为该 矿煤 炭生产 带来 较好 的经济 效益 。 参 考文献 [ 1 ] 周华 强 , 侯朝 炯 , 孙希 奎 , 等. 固体废物 膏体充填 不迁村采 煤 [ J ]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 0 0 4 , 3 3 2 1 5 4 - 1 5 8 . [ 2 ] 许家林 , 尤琪 , 朱卫兵 , 等. 条带充填控制开采沉 陷的理论研究 [ J ] . 煤 炭学报 , 2 0 0 7 , 3 2 2 1 2 o 一 1 2 2 . [ 3 ] 许家林 , 钱鸣高 , 朱卫兵 覆 岩主关键 层对地 表下沉动 态的影 响研究 [ J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2 0 0 5 , 2 4 5 7 8 7 - 7 9 1 . 责 任编辑 刘 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