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各琦铜矿深部开采顺序优化研究.pdf
S e r i a l N o . 6 0 7 N o v e m b e r . 2 0 1 9 现 代 矿 业 M O D E R NM I N I N G 总 第6 0 7 期 2 0 1 9 年 1 1月第 1 1期 邓国屏( 1 9 8 4 ) , 男, 工程师, 8 1 0 0 0 0青海省西宁市五四大街。 获各琦铜矿深部开采顺序优化研究 邓国屏 闫海鹏 (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 随着获各琦铜矿开采深度增加, 通过地压显现发现采场顶板垮塌、 冒落与主要开拓巷 道片帮等地压活动与现有开采顺序有关。为了缓解上述问题, 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 以数值模拟为 手段, 建立矿山数值模拟, 以深部中段开采顺序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中央向两翼开采与两翼向中央 开采条件下, 中段塑性区、 应力分布、 位移分步、 能量等特征。结论表明两翼向中央回采时, 巷道及 采场的受力及形变等特征均优于中央向两翼回采。因此, 建议获各琦铜矿深部开采采用两翼向中 央回采的开采顺序。 关键词 开采顺序 数值模拟 两翼向中央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6 0 8 2 . 2 0 1 9 . 1 1 . 0 3 6 R e s e a r c ho nO p t i mi z a t i o no f D e e pMi n i n gS e q u e n c ei nH u o g e q i C o p p e rMi n e D e n gG u o p i n g Y a nH a i p e n g ( We s t e r nM i n i n gC o . , L t d . ) A b s t r a c t W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 m i n i n gd e p t hi nH u o g e q i C o p p e r M i n e , i t i s f o u n dt h a t t h eg r o u n d p r e s s u r ea c t i v i t i e s s u c ha s r o o f c o l l a p s ea n dc a v i n go f s t o p ea n dm a i no p e n i n gr o a d w a ya r er e l a t e dt ot h e e x i s t i n gm i n i n gs e q u e n c e . I no r d e rt oa l l e v i a t et h ea b o v ep r o b l e m sa n ds e l e c t ar e a s o n a b l em i n i n gs e q u e n c e , t h i s p a p e r e s t a b l i s h e s t h e m i n e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b y m e a n s o f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 a n dt a k e s t h em i d d l es e c t i o no f d e e pm i n i n g a s t h e m e a n s o f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 T h e m i n i n g s e q u e n c e i s t a k e na s 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 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p l a s t i cz o n e , s t r e s s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s t e pb ys t e p a n de n e r g yi nt h em i d d l es e c t i o na r ea n a l y z e du n d e r t h ec o n d i t i o n s o f c e n t r a l m i n i n gw i t ht w ow i n g s a n d c e n t r a l m i n i n gw i t ht w ow i n g s .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s h o w s t h a t t h es t r e s s a n dd e f o r m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r o a d w a ya n ds t o p ea r eb e t t e r t h a nt h o s eo f t h ec e n t r a l t w o w i n gm i n i n g . T h e r e f o r e , i t i s s u g g e s t e dt h a t t h e m i n i n gs e q u e n c eo f d e e pm i n i n gi nQ i C o p p e r M i n es h o u l db ef r o mt w ow i n g s t ot h ec e n t r a l m i n i n g . K e y w o r d s M i n i n gs e q u e n c e ,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 T w ow i n g s t ot h ec e n t e r 获各琦铜矿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方法, 中段开采顺序为中央向两翼。随着获各琦铜矿进入 深部开采[ 1 ], 现场地压显现表明 现有回采顺序在 很大程度上引发矿体两侧应力集中, 由于东侧岩体 连续性好, 硬度较高, 巷道跨度及暴露面积较小, 集 中的应力并未造成拱顶及帮壁岩体破坏; 而西侧岩 体受破碎带穿插分割, 岩石强度低, 集中应力经常引 发顶板垮塌、 冒落等现象, 造成了西部区域开采效率 低下, 安全生产隐患大的情况。因此, 现有回采顺序 是否合理, 采用其它回采顺序能否缓解目前现状成 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数值模拟为手段, 建 立矿山数值模拟, 以深部中段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中 央向两翼开采与两翼向中央开采条件下, 矿岩应力、 变形、 能量等特征。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较为合理的 回采顺序。 1 矿区整体模型建立 矿区数值模型的建立采用了 F A L C 3 D软件, 矿区 整体模型包括上下盘围岩、 充填体、 矿体和破碎带。 模型高度范围, 即 Z轴方向为 10 0 0~ 20 2 0m , X轴 方向 8 76 0 0~ 8 90 0 0m , Y轴方向 1 11 5 0~ 1 19 0 0 m 。模型包含 9 5 91 2 7个节点, 9 9 17 1 2个单元。矿 体、 上盘岩体与下盘岩体力学参数, 充填体力学模型 621 如下表 1 、 表 2 。破碎带力学参数选取见表 3 [ 2 ]。 表 1 岩体力学参数 岩体 密度 / ( g / c m 3) 单轴抗 压强度 / M P a 弹性 模量 / G P a 泊松 比 黏聚力 / M P a 内摩 擦角 / ( ) 上盘围岩2 . 8 43 7 . 0 02 3 . 2 50 . 2 52 . 8 44 3 . 2 2 C u Ⅰ矿体2 . 8 03 3 . 2 42 3 . 4 50 . 2 61 . 6 23 8 . 8 0 下盘围岩2 . 8 93 8 . 4 53 0 . 3 40 . 2 82 . 2 03 5 . 5 表 2 充填体力学参数 灰砂 比 密度 / ( g / c m 3) 抗压强度 / M P a 体积模量 / M P a 切变模量 / M P a 黏聚力 / M P a 内摩擦角 / ( ) 1 ∶ 42 . 03 . 03 8 02 2 00 . 83 5 1 ∶ 81 . 92 . 02 5 01 5 00 . 73 4 1 ∶ 1 21 . 81 . 08 02 00 . 63 3 表 3 破碎带力学参数 密度 / ( g / c m 3) 单轴抗压 强度/ M P a 单轴抗拉 强度/ M P a 弹性模量 / G P a 泊松 比 黏聚力 / M P a 内摩擦角 / ( ) 1 . 1 27 . 4 00 . 3 70 . 4 10 . 1 3 0 . 4 03 5 2 模拟方案的建立 根据现有开采方式, 深部开采中段的回采顺序 可分为中央向两翼回采和两翼向中央回采两种[ 3 ]。 中央向两翼回采分六步骤模拟 ( 1 ) 中间矿体一次回采与充填。 ( 2 ) 中间矿体二次回采与充填。 ( 3 ) 东部矿体一次回采与充填。 ( 4 ) 东部矿体二次回采与充填。 ( 5 ) 西部矿体一次回采与充填。 ( 6 ) 西部矿体二次回采与充填。 两翼向中央回采分六步骤模拟 ( 1 ) 东部矿体一次回采与充填。 ( 2 ) 东部矿体二次回采与充填。 ( 3 ) 西部矿体一次回采与充填。 ( 4 ) 西部矿体二次回采与充填。 ( 5 ) 中间矿体一次回采与充填。 ( 6 ) 中间矿体二次回采与充填。 3 模拟结果及理论分析 3 . 1 2种开采顺序的塑形区分布及分析 图 1 ( a ) 为中央向两翼回采条件下最终塑性区 分布图。 图 1 种开采顺序下塑性区分布 从图 1中可以看出 矿区整体塑形区域由中央 向两翼扩展, 最终集中在阶段中央。随着回采的进 行, 塑性区开始逐渐由采场的两帮向顶板扩展, 同时 采场顶板出现大范围连贯性塑性区。 图 1 ( b ) 显示出, 矿区整体塑形区域由两翼向中 央扩展, 最终集中在阶段两翼。采场塑性区主要出 现在两帮, 采场顶板未出现大范围连贯性塑性区。 3 . 2 2种开采顺序的能量分布及分析 图 2为中央向两翼与两翼向中央回采时弹性能 曲线。 图 2 弹性应变能线性拟合 从图 2中可以看出 无论有中间向两翼回采还 是两翼向中间回采, 每一次开挖都会导致弹性应变 能, 致使弹性应变能在不断累积。如对弹性应能进 行线性拟合, 随着计数步的增大, 两翼向中央回采时 弹性应变能增长的速率大于中央向两翼回采。因 此, 从改善弹性应变能富集, 降低深部开采可能引起 的岩爆灾害, 采用两翼向中央回采更具合理性。 721 邓国屏 闫海鹏 获各琦铜矿深部开采顺序优化研究 2 0 1 9年 1 1月第 1 1期 3 . 3 2种开采顺序的最大主应力分布及分析 图 3为中央向两翼回与两翼向中央回采时最大 主应力云图。 图 3 2种开采顺序下最大主应力分布云图( 单位 P a ) 结合塑性区分布特征及图 3中可以看出 该区 域岩体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 从而导致应力下降。 相对于两翼向中央开采, 中央向两翼开采更易使相 邻采场产生高应力区, 不利于相邻采场的回采。 中央向两翼回采与两翼向中央回采时采场顶板 和底板最大主应力均表现为压应力; 相对于两翼向 中央回采, 中央向两翼回采时采场顶、 底板最大主应 力大于两翼向中央回采。从下部段回采应力环境来 看, 两翼向中央回采时, 更有利于下覆矿体的回采。 3 . 4 2种开采顺序的位移分布及分析 图 4为中央向两翼回与两翼向中央回采时竖直 方向位移云图。 图 4 2种开采顺序下位移分布云图( 单位 m) 从图 4中可以看出 在 2种回采顺序条件下, 采 场顶板及底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 主要表现为 顶板下沉与底板底鼓。相对于两翼向中央回采, 中 央向两翼回采时对已回采完毕采场顶、 底板位移影 响较大, 已回采充填完毕的中部采场顶、 底板产生了 较大的位移。在中央向两翼回采条件下, 采场底板 位移值与采场顶板位移值均大于两翼向中央回采对 应的位移值。由于矿山采用上向充填, 采场底鼓对 生产作业影响不大, 但采场顶板如产生较大的位移 将影响正常的生产作业。因此, 从保障安全生产的 角度出发, 采用两翼向中央回采更为合理[ 4 ]。 4 结 语 以数值模拟为手段, 建立矿山数值模拟, 以深部 中段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中央向两翼开采与两翼向 中央开采条件下, 矿岩塑性区分布特征、 弹性应变能 与塑性应变特征以及最大主应力与采场顶、 底板竖 直位移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 1 ) 两翼和中央开采时, 采场顶板不会出大规 模贯通性塑性区, 并且塑性体积小于中央向两翼回 采。 ( 2 ) 两翼向中央回采时弹性应变能增长的速率 大于中央向两翼回采, 相对中央向两翼回采, 两翼向 中央回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深部开采诱发岩爆的可 能性。 ( 3 )中央向两翼回采更易使相邻采场产生高应 力区, 同时采场底板应力较大, 不利于相邻采场与下 覆矿体的回采。 ( 4 ) 相对于两翼向中央回采, 中央向两翼回采 采场顶板竖直位移较大, 不利于安全生产。 ( 5 ) 结合矿体工程地质条件, 建议采用两翼向 中央回采的开采顺序。 参 考 文 献 [ 1 ] 王训青, 朱天平. 充填采矿法在获各琦铜矿的应用[ J ] . 有色金 属 矿山部分, 2 0 1 2 , 6 4 ( 1 ) 7 1 1 . [ 2 ] 郭瑞凯. 某铜矿岩爆诱发倾向及采场结构擦书优化研究[ D ] . 赣州 江西理工大学, 2 0 1 8 . [ 3 ] 林卫星. 获各琦铜矿安全与强化开采综合技术研究[ D ] . 长 沙 中南大学, 2 0 1 3 . [ 4 ] 苏振豪. 某矿采场稳定性分析及回踩顺序优化研究[ D ] . 赣 州 江西理工大学, 2 0 1 . ( 收稿日期 2 0 1 9 0 9 2 3 责任编辑 徐志宏) 821 总第 6 0 7期现代矿业2 0 1 9年 1 1月第 1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