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深部开采降温技术的研究.pdf
2 0 1 6年第6期 煤矿机电 7 9 潘爱 民, 石乃敏. 矿井深部开采降温技术的研究 [ J ] . 煤矿机 电, 2 0 1 6 6 7 9 8 1 . d o i 1 0 . 1 6 5 4 5 / j . c n k i . c ru e t . 2 01 6. 0 6. 0 2 3 矿井深部开采降温技术 的研究 水 潘爱民, 石乃敏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河池 5 4 7 0 0 0 摘要 随着矿产 资源的不断开发 , 多数矿 山已转入深部开采, 造成深井热害程度 日趋严重 , 矿井 内部高温环境严重影响了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 矿产开采设备 的生产效率也随之降低。为解决深井 热害环境的热点课题 , 从矿井热源入手, 研 究分析 了对高温矿 井热害的处理 , 并进一步总结 了高温 矿井的降温技术。 关键词 矿井热源;深部开采;热环境的治理措施 ;制冷技术 ;降温技术 中图分类号 T D 8 0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1 0 8 7 4 2 0 1 6 0 6- 0 0 7 9 0 3 S t u d y o n t h e Co o l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i n De e p Mi n i n g o f Co a l Mi n e Pa n Ai mi n. Na i mi n G u a n g x i M o d e m C a r e e r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 H e c h i 5 4 7 0 0 0,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Wi t h t h e c o n t i a u o u s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f o r c i n g mo s t mi n e s i n t o d e e p mi n i n g ,c a u s e d e e p t h e r ma l d a ma g e d e g r e e i s mo r e a n d mo r e s e r i o u s ,i n s i d e t h e mi n e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e n v i r o n me n t ,s e r i o u s i mpa c t o n t h e he a l t h a n d s a f e t y o f wo r k e r s ,r e d u c e s t h e p r o du c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mi n i n g e q u i p me n t . Ho t t o p i c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i n o r d e r t o e f f e c t i v e l y s o l v e t h e d e e p h e a t ,s t a r t i n g f r o m t h e s o u r c e o f mi n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An a l y s i s o n t h e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mi n e]h e a t da ma g e,f u r t he r s u mma riz e s t h e h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mi ne c o o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K e y wo r d s mi n e h e a t s o u r c e ;d e e p mi n i n g ;t h e r m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c 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s ;r e f r i g e r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y ; c o d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0引言 1 矿井内热环境的产生 广西河池地处环太平洋金属成矿带 , 属南岭成 矿带的一部分 , 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 矿产资源开发 已形成相当的规模 。 随着矿产开采量 的增加 , 开采深度也在不断加 深 , 开采与掘进工作面的j 不 境热害 日趋严重, 不少工 作面的气温已超过 3 0℃ , 个别达到 3 5℃ 一 4 1℃之 间, 井下热环境对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 井下设备 的安 全及生产效率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 , 如何有效解决矿井深部开采的热害问题 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课题 。 广西高校科技研究基金项 目 K Y 2 0 1 5 Y B 4 6 7 导致矿井 内热的热源较多 , 归纳起来主要有 以 下几个方面 1 地热。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 , 蕴藏着 巨大 的热能, 地球主要分为三层, 每一层的温度都不相 同, 地表 距地面约 1 5 m 以下约 1 5 k m范 围内, 地 温随深度增加而增高。现 已基本测算 出, 地表 以下 平均每下降 1 0 0 m, 温度就升高 3℃。在地热异常 区, 温度随深度增加得更快 , 如我 国华北平原某一个 钻井钻到 1 0 0 0 m时 , 温度为 4 6 . 8℃, 而钻到 2 1 0 0 m时, 温度升高到 8 4 . 5℃。这些热量一部分来源于 地球深处的溶融体 , 另一部分来 源于放射性元素衰 变所产生的热量传导 , 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深井 内空 气 自压缩势能转换引起的风流温升 。这些都是产生 8 0 煤矿机 电 2 0 1 6 年第6期 矿井热害的主要热源。 2 氧化热和爆破热。矿石 氧化时都会产生 一 定的热量 , 当矿石含硫量达到了 自燃 的程度时, 产生 的热量就会更大。另一方面 , 矿井 的施工常常会 用 到各种炸药 , 炸药爆破所产生 的热能会直接散发到 空气 中。因而, 氧化和爆破所产生的热 能是产生矿 井热害的第二热源 。 3 机电设备热。目前 , 我 国矿井中所使用 的机 械设备绝大部分是电力机械设备 , 这些大容量机 电 设备在利用电能拖动生产机械的同时还会消耗一部 分 电能, 消耗 的电能转换为大量的热能, 这些热能直 接散发到矿井空气中, 进一步造成 了矿井环境温度 的升高。 4 其它热。如人体 、 充填材料和井下热水散热 等 , 都会对矿井 内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 矿井内热环境的治理措施 对于矿井高温 , 为了改善其热环境 , 根据热害严 重程度 , 可以从 以下 5个方面来考虑治理措施。 2 . 1 通风措施 入风气温过高是小型浅井和大型深井建井时期 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 , 主要发生在低纬度地区 , 故保 证矿井通风是 自然 的降温方法。矿井通风还可以为 矿内采掘工作面及机电硐室提供足够 的新鲜空气, 以此来冲淡或带走有毒有害气体 , 达到安全生产 的 要求。具体措施有 1 加大通风强度 , 可以降低风温 。 2 选择合 理的通 风系统。如采 用两翼式或分 区式通风 , 主通风机工作方式由抽出式改为压入式 , 进风巷道布置在上部低温岩石 中, 上行风改为下行 风 , 都是有利于矿井降温的通风方案 。 3 改革通风方式。尽可 能减少 进风路线 的长 度 , 在进行开拓系统设计时 , 要注意与通风系统相结 合。深采工作 面的通风方式主要有 U型、 E型 、 w 型 、 Y型、 z型等 , 其 中 u型应用最为广泛 。但从降 低工作面风流温度角度来看 , E型和 W 型更有利 。 这是因为部分或全部风流不经过运输顺槽 , 风流在 工作面运行路线短, 工作面和通风形成并联结构 , 进 风 口与出风 口之间的压差小 、 漏风小 , 故可降低工作 面的进风温度。 4 加强通风构筑物 的密 闭性 , 防止 风量 泄漏。 据报道 , 由于井下通风设施漏风所损失的风量 占总 风量 的 3 7 % 以上 。 2 . 2 控制热源 1 岩壁隔热。在大多数情况下 , 围岩主要 以热 传导的方式放热 , 故可采用隔热材料喷涂岩壁来阻 止围岩热传导 , 如用聚氨脂泡沫塑料喷涂岩壁 , 喷涂 厚度约为 1 0 m m时 , 就能产生较好的隔热效果。国 外有些国家也 曾采用聚 乙烯泡沫塑料 、 硬质氨基 甲 酸泡沫 、 膨胀珍珠岩等隔热材料喷涂岩壁 , 也取得 了 较好效果。但因隔热费用较高 , 且隔热层 的时效性 较差 , 还必须注意防火 、 防毒等安全 问题 , 这种方法 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2 用水 隔热 。定期对主要进风巷 道和生产 区 域采用水幕 、 洒水等措施 , 来吸收井下各掘进工作面 和采煤工作面的温度 , 以降低井下的温度 。 3 机械热的控制。现代矿井井 下大型机 电硐 室的发热量很大 , 如果这些设备的热量直接进入进 风流 , 将引起矿井风流的温升 , 故对井下大型机电硐 室 如 中央变电所 、 泵房和绞车房等 建立独立的 回 风系统 , 避免把热量带到采掘工作面。注意辅助扇 安装位置 , 增加局部 区域的风速。避 免使用低效率 机械设备 。 4 爆破热的控制。井下采掘爆破产生 的热量 , 一 般在爆破后不久即由回风道排到井外 , 为了免受 其影响, 可采取将爆破时间与井下人员 的工作 时间 分开。 5 热水及管道 热的控制。当井 下热水大量涌 出时 , 对附近的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应尽可能 将热水集中排放 , 并用管路或隔热管道排到地表 , 或 在水沟用加盖板把水排走 , 防止热水在巷道里漫流 。 2 . 3 个体保护 目前矿井 内的高温环境 主要危 害人 的身体健 康 , 故在矿井内热害严重 的地点 , 可以让矿工穿上冷 却服。当环境温度较高时, 冷却服可以通过冷却介 质 , 在人体周围形成相对低温的微环境 , 降低人体体 温 , 使人体免受热伤害。 2 . 4 集中制冷降温 当采用以上非人工制冷的矿井降温措施都不能 有效地解决采掘工作 面的高温问题 时, 就要采用人 工制冷降温技术 。人工制冷设备 由地面制冷系统和 井下供冷系统组成 。制冷系统供给冷冻水 , 供冷 系 统利用冷冻水冷却空气 , 根据制冷系统所处的位置 不 同来分 , 主要分为以下 3种基本类型。 1 地面集 中式。将制冷系统设 置在地面 , 其基 本原理是利用地面制冷机组制备冷冻水 , 通过隔热 2 0 1 6年第6期 煤矿机 电 8 1 管路输送到井下 , 通过膨胀机膨胀成气态后 , 再进入 空气制冷机 , 排出低温空气冷却工作 面, 实现降温 。 它适用于开采深度大 , 超温工作面数 目多 、 分 布广 , 需冷量大的热害矿井。由于从地面至井 下高差大 , 载冷剂输送管道中的静压力大 , 必须在井下增设 高 低压转换装置 , 通过二次循环将冷却水输送到高温 工作面的空冷器 , 且在井下需 开凿高低压转换装置 专用硐室 。其主要优点是施工 、 维修和冷却水处理 都 比较方便 , 但冷冻水往井下输送途 中会因吸收热 量而产生 3。 C~ 4。 C的温升 , 降低冷却效果 , 且 系 统复杂 。 2 井下集 中式冷却 系统。井下集 中式冷水 降 温系统基本原理是利用井下制冷机组制备冷冻水 , 将冷冻水直接输送 到高温工作 面的空冷器实现 降 温。井下集中式制冷机组设在井下 , 通过管道集 中 向各工作面输送冷却水 , 没有换热器 , 只有冷却水循 环管道 , 系统较 为简单 , 但要在井下 开凿大断 面硐 室 , 设备 占用空间大 , 设备维护 、 维修 困难 , 随着开采 深度的增加 , 降温需冷量增加 , 井下集 中式降温系统 的冷凝热排放是薄弱环节 , 采用这种方式时一定要 妥善解决冷却水 的循环处理问题 。 3 井上 、 井下联合式冷却 系统 。这种布置形式 是在地 面、 井下 同时设置制冷站 , 冷凝热在地面集中 排放 , 实际上相 当于两级制冷。其主要优点是冷却 水易于处理 , 冷却效果好 , 但系统复杂 , 设备分散 , 不 便管理 , 在冷冻水转换过程也会产生 3。 C一 4。 C的 温升。 2 . 5 局部制冷 由于集 中制冷 系统费用高 , 广西矿 山开采深度 接近 1 0 0 0 m, 暂且不需集 中制冷 , 但在开拓时期热 害 比较严重 , 故在个别热害严重 的地点可采用局部 移动式空调机组 。其制冷系统固定 , 冷却 系统 随工 作面移动 , 由压缩机 、 冷凝器 、 蒸发器、 防爆电动机和 控制系统等组成 。系统机组体积小 、 重量轻 , 随掘 进 、 采煤工作面移动方便 , 无需专用硐室, 安装位置 可以距需要降温的工作场所很近, 冷量传输距离小 , 基建投资小。 3结语 通过分析 比较可知 , 传统 的通风方法和控制局 部热源等降温方法 已很难满足高温矿 井 的降温需 求 , 机械制冷降温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井下温度 , 但其 投资大 , 运转费用高。据南非金矿的经验 , 当岩温不 超过 3 6 ℃时, 用通风降温方法有 明显 的效果 ; 岩温 在 3 6℃ ~ 5 5℃之问时, 靠 通风降温只能取得部分 效果 ; 当岩温超过 5 5℃时, 则采取人工制冷降温措 施 。 总之, 矿井的高温原因各不相同, 热害程度也轻 重不一 , 在进行矿井降温设计时, 应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 要因地制宜 , 有针对性地采取降温措施 , 对高温 矿井降温中的制冷技术进行不断地研究和创新 , 使 高温矿井的降温起到 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 1 ] 胡汉 华.深 热 矿井 环 境控 制 [ M] . 长 沙 中南 大学 出版社 , 2 0 0 9. [ 2 ] 耿俊俊, 王新民, 齐学元.矿井热环境空调降温技术研究[ J ] . 科技信息 , 2 o o 8 2 9 . [ 3 ] 陈效友.高温深井降温技术及其经济性研究[ D ] .淮南 安徽 理 工大学 , 2 0 1 3 . [ 4 ] 王进 ,赵运 超 , 梁栋 .矿井降温 空调 系统的分 类及发 展现状 [ J ]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2 0 0 7 2 . [ 5 ] 李鹏达.机 械制 冷降 温技术 在矿 井 热害 治理 中 的应用 研究 [ J ] .山东工业技术 , 2 0 1 5 4 . 作者简介 潘爱民 1 9 6 3 一 , 女, 副教授。1 9 8 4年毕业于广西民族 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 现在广西现代 职业技 术学院 电子电力工程 系 任教 , 主要从事电气环境保 护方面的研 究工作。 收稿 日期 2 0 1 6 0 12 6 责任编辑 边 永梅 欢 迎订阅 2 0 1 7年 煤矿机 电 杂志 本刊邮发代号 4 - .7 8 3 。 地址 上海市天钥桥路 1号 煤科大厦 1 8楼 , 邮编 2 0 0 0 3 0 电话 0 2 1 6 4 3 8 8 7 6 4 、 6 4 3 8 8 7 3 9 、, -__ -___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