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二矿区深部开采充填管路设计优化(1).pdf
S e r i a l N o . 5 9 8 F e b r u a r y . 2 0 1 9 现 代 矿 业 M O D E R NM I N I N G 总 第5 9 8 期 2 0 1 9 年 2月第 2期 张丰田( 1 9 7 1 ) , 男, 工程师, 7 3 7 1 0 0甘肃省金昌市金川路。 金川二矿区深部开采充填管路设计优化 张丰田1 , 2 郭慧高3 赵崇武4 陈仲杰4 李 凤1 王登玉1 ( 1 . 金川集团镍钴研究设计院; 2 . 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 . 金川集团公司二矿区) 摘 要 金川二矿区深部开采工程纵深达 10 0 0m左右, 充填料浆需从地表搅拌站经管道自 流输送至 7 0 0m中段各生产水平, 充填系统管路设计是深部开采的重要保障。针对深部开采各个 充填管路方案预设计工程量、 钻孔和管线的长度、 高差, 分析对比了充填倍线, 运用 S u r p a c 软件进 行方案模拟, 确定出13 5 0 , 11 5 0 , 10 0 0m3个转段水平和四级钻孔设计方案, 在避开了 F 1、 F1 6断层 带, 减少工程量的同时, 确保了充填料浆自流输送合理倍线值为 2~ 5 . 5 , 满足 5 6万 m 3/ a 的充填能 力, 充填管道采用金属耐磨管, 延缓了管道和钻孔磨损, 为类似深部开采矿山充填系统管路优化提 供了借鉴。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充填管路 自流输送 充填倍线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6 0 8 2 . 2 0 1 9 . 0 2 . 0 1 9 O p t i mi z a t i o no f F i l l i n gP i p e l i n eD e s i g no f D e e pMi n i n go f t h eN o . 2J i n c h u a nMi n i n gA r e a Z h a n gF e n g t i a n 1 , 2 G u oH u i g a o3 Z h a oC h o n g w u4 C h e nZ h o n g j i e4 L i F e n g1 Wa n gD e n g y u1 ( 1 . J i n c h u a nN i c k e l C o b a l t R e s e a r c h&D e s i g nI n s t i t u t eC o . , L t d . ; 2 . 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N i c k e l a n dC o b a l t R e s o u r c e s C o m p r e h e n s i e v eU t i l i z a t i o n ; 3 . J i n c h u a nG r o u pC o . , L t d . ; 4 . N o . 2M i n i n gA r e ao f J i n c h u a nG r o u pC o . ,L t d . ) A b s t r a c t T h ed e p t ho ft h ed e e pm i n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o fJ i n c h u a nN o . 2m i n i n ga r e ai sa b o u t 10 0 0 m ,t h ef i l l i n gs l u r r yn e e dt ob et r a n s p o r t e df r o mt h es u r f a c em i x i n gs t a t i o nt ot h em i d d l es e c t i o no f 7 0 0ml e v e l b yp i p e l i n eg r a v i t yf l o w ,f i l l i n gs y s t e mp i p e l i n ed e s i g ni sa ni m p o r t a n t g u a r a n t e ef o r d e e p m i n i n g .D u et ot h ef i l l i n gp i p e l i n es c h e m e ,t h ef i l l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q u a n t i t y ,l e n g t ho f d r i l l i n ga n dp i p e l i n e s a n dh e i g h t d i f f e r e n c ea r ep r e l i m i n a r yd e s i g n e d ,s t o w i n gg r a d i e n t o f t h es c h e m e sa r ea n a l y z e da n d c o m p a r e dw i t he a c ho t h e r , a n ds i m u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c h e m e s a r e d o n e b a s e do nS u r p a c s o f t w a r e , t h e d e s i g ns c h e m eo f f i l l i n gp i p e l i n eo f t h r e el e v e l s o f 13 5 0 , 11 5 0 , 10 0 0ma n df o u r s t a g ed r i l l i n ga r eo b t a i n e d .T h e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F 1、 F1 6f a u l t z o n e a r e a v o i d e d ,a n dt h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q u a n t i t y i s r e d u c e d ,t h e r e a s o n a b l es t o w i n gg r a d i e n t o f t h ef i l l i n gs l u r r yb ys e l f f l o w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i s 2~ 5 . 5 , w h i c hh a s r e a c h e d t h e f i l l i n g c a p a c i t y r e q u i r e m e n t o f 5 6 00 0 0m 3/ a ,b e s i d e s t h a t ,t h e f i l l i n g p i p e l i n e i s m a d e o f m e t a l a b r a s i o nr e s i s t a n t p i p e ,w h i c hd e l a y s t h e a b r a s i o no f p i p e a n dd r i l l h o l e .T h e a b o v e s t u d y r e s u l t s c a np r o v i d e r e l i a b l er e f e r e n c ef o r t h ep i p e l i n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f i l l i n gs y s t e mo f m e t a l m i n e s . K e y w o r d s D e e pm i n i n g , F i l l i n gp i p e l i n e , S e l f f l o w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 S t o w i n gg r a d i e n t 金川镍矿是世界上少见的多金属共生大型硫化 铜镍矿床, 目前有 3座大型矿山。其中二矿区开采 Ⅱ矿区 1 # 矿体 6~ 3 0行矿体, 走向长 16 0 0余 m , 倾 角为 6 0 ~ 7 5 , 平均厚 9 8m , 采用机械化盘区下向 分层水平进路胶结充填法开采, 矿石产量为 4 5 0 万 t / a , 担负金川镍矿 7 5 %生产任务。在新的国际 政治经济形势下, 随着镍铁供应量增大, 镍等有色金 属价格形成了易跌难涨的局面。为保持企业可持续 发展, 开发二矿区深部富矿资源显得愈来愈重要。 二矿区主要生产中段为 10 0 0和 8 5 0m中段, 目前 48 10 0 0m中段已回采至 1 0 1 8m分段, 将陆续进入矿 柱回采阶段, 生产能力逐年下降。为实现二矿区 10 0 0m中段的产能接替, 深部开采工程的建设迫 在眉睫。深部开采工程回采范围为Ⅱ矿区 1 #矿体 底部 8 5 0~ 5 0 0m矿体, 总资源量为 40 5 2万 t , 总充 填采空区体积约 13 5 0万 m 3, 采矿量为 1 5 0万 t / a , 平均充填采空区体积约 4 9 . 5万 m 3/ a , 即 15 0 0 m 3/ d , 平均充填量约 17 0 1m3/ d 。充填料浆从地表 16 8 2m搅拌站自流输送到井下 7 0 0m ,纵深达 10 0 0m , 管线总长度接近20 0 0m , 如此深度在金川 尚属首次, 管道输送充填料浆难度进一步加大, 如何 合理设计充填系统管路, 保证充填料浆正常输送至 矿体深部非常关键。刘可任、 刘同友、 姚维信等[ 1 3 ] 都对料浆输送进行了研究, 并阐述了充填倍线公式, 推导了阻力损失计算的金川公式; 姚维信等[ 3 ]还对 金川矿区料浆的流动阻力进行了输送试验和测定计 算。这些基础研究都可以作为充填系统管路设计的 理论依据。 1 二矿区充填系统概况 金川二矿区充填搅拌站采用高浓度细砂管道自 流输送胶结充填工艺。其主要工艺特点 自流输送 胶结充填料浆以 - 3m m棒磨砂为主要骨料, 普通硅 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 加水经搅拌后, 依靠重力经管 道自流输送至井下采场; 砂浆质量浓度为 7 7 % ~ 7 9 %, 灰砂比为 1 ∶ 4 , 流量为 8 0~ 1 5 0m 3/ h ; 充填系 统包括第二搅拌站和新建第三搅拌站, 新建第三搅 拌站设有 3套 1 5 0m 3/ h 自流充填系统, 与第二搅拌 站 2套 1 0 0m 3/ h自流充填系统可以满足充填的要 求; 井下充填料浆由地表经过 13 5 0 , 11 5 0 , 10 0 0m 充填钻孔输送, 经水平巷道减压后, 再从充填回风 道、 充填回风井进入采场。深部开采工程充填系统 示意见图 1 。 图 1 二矿区深部开采充填系统示意 2 工程水文地质概况 Ⅱ 1矿体的顶板围岩主要由大理岩、 条带状混 合岩以及少量二辉橄榄岩组成, 稳固性相对较好, 在 二辉橄榄岩与大理岩或条带状混合岩接触处, 局部 有 1~ 3m蛇纹石透闪石绿泥石片岩, 但分布不连 续。底板围岩种类相对复杂, 从内向外依次为二辉 橄榄岩、 辉石岩、 蛇纹石透闪石绿泥石片岩、 中薄层 大理岩夹斜长角闪岩, 岩石破碎, 蚀变强烈, 稳固性 差。1 3~ 1 8行矿体下盘围岩主要为大理岩、 花岗 岩、 混合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有少量裂隙水, 地 表无补给。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 具长期性、 继承活动的特 点。矿区内主要断裂有 F 1断层, 走向 3 0 0 , 倾向南 西, 倾度为 6 0 , 深部可能变陡。F 1 6断层为北西西向 压性逆冲断层, 走向 3 0 0 , 倾向南西, 倾度为 5 0 ~ 7 0 , 是 F 1深大断裂带的次级断裂, 在矿区范围内断 续出露长约 5k m , 宽 2 0~ 3 0m , 最宽达 6 0~ 8 0m , 其影响带还要宽。两盘围岩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 岩、 大理岩、 超基性岩和少量的绿泥石片岩、 石墨片 岩, 是前两者的主要分界线。断层两侧岩层产状相 交, 上盘大理岩常形成褶曲, 下盘断层面见仰冲阶 梯, 呈挤压性特征, 对岩体下盘围岩有破坏作用。在 含矿超基性岩体和围岩中, 小规模的断裂和节理发 育, N W向最为发育, 其次为 N E向。节理在矿岩体 中普遍存在, 碎裂构造在一些地段十分发育。从分 布位置上看, 主要出现在断层、 断层破碎带、 岩脉穿 插部位、 贫富矿接触带和岩矿体接触带。 深部开采工程钻孔选择布置在矿体下盘 1 3~ 1 8行稳固性好的大理岩、 花岗岩、 混合岩区域; 此外 下盘与矿体走向一致的 F 1、 F1 6断层对钻孔布置影响 较大, 设计时避开。 3 高浓度料浆管道输送参数计算 自流输送是在一定高差产生的自然压头作用 下, 充填料浆依靠自重经充填管道自流输送至井下 采场, 生产中常用充填倍线来简化表示充填系统的 特点, 充填倍线为充填管道总长度与充填管入口与 出口间的垂直高度之比值, 充填倍线值反映了充填 系统所能达到的输送能力, 也表示了充填系统料浆 输送的综合阻力。充填倍线计算公式如下[ 1 3 ] N=H+L H = γ 1 . 1 5 i ,( 1 ) 式中, N为充填倍线; H为充填管入口与出口间的垂 直高差, m ;L 为充填系统管道水平长度, m ; γ为料 浆密度, t / m 3; i 为料浆输送流动阻力, k P a / m 。 58 张丰田 郭慧高等 金川二矿区深部开采充填管路设计优化 2 0 1 9年 2月第 2期 金川矿区阻力损失计算公式如下[ 1 3 ] i j=i01+1 0 8 C 3 . 9 6 v g Dγ g- 1 υ 2C1 / 2 [] x 1 . {} 1 2 , ( 2 ) 式中, i j为水平直管料浆水力坡度; i0为水平直管清 水水力坡度; C v为料浆的体积浓度, %; g为重力加 速度, 9 . 8 1m/ s 2; D为管道直径, m ; υ 为料浆平均流 速, m/ s ; γ g为固体颗粒的密度,t / m 3; C x为固体颗 粒沉降阻力系数。 自流输送时, 料浆在管道中的流动需克服管壁 阻力和湍流的层间阻力, 输送倍线值可理解为自然 压头( 即水力坡度) 应负担多长管道的阻力, 不同浓 度的料浆水力坡度与流速之间的关系曲线见图 2 。 水力坡度越小, 料浆在水平管道中流动的速度就越 低。当料浆流动速度小于临界流速时, 管道中紊流 就不足以维持固体颗粒悬浮, 在重力作用下, 大粒径 物料开始离析、 沉降, 随着充填时间的增加, 沉降越 来越厚, 最终造成管道堵塞。在充填系统高差一定 的情况下, 充填倍线过大则水力坡度越小, 料浆达不 到临界流速, 容易离析沉降堵管。反之, 充填倍线值 太小则管路压力过大, 管道震动剧烈, 管路冲刷、 磨 损加重, 甚至磨漏、 爆管, 漏浆后易堵管, 大大增加了 充填管的报废率, 降低了充填管的使用寿命, 同时也 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停车次数, 影响了充填体 质量。 图 2 料浆水力坡度与流速关系曲线[ 3 ] 金川矿区高浓度细砂胶结充填料浆浓度为 7 8 %, 黏性大, 固体颗粒不易沉降, 能产生类似于结构 流的流体, 料浆流态呈似宾汉流体特性, 流速为2 . 8 ~ 3 . 2m/ s , 当料浆浓度在 7 9 %, 配比为 1 ∶ 4 ( 水泥∶ 集 料) , 6 0 ∶ 4 0 ( 棒磨砂∶ 戈壁料) 时, 料浆在不同流量以 及不同管道直径下, 料浆流动阻力计算结果见表 1 [ 3 ]。可实现自流输送的充填倍线计算结果见表 2 。 表 1 不同流量和管径下料浆流动阻力计算结果 浓度 / % 管径 / m m 不同料浆流量的流动阻力/ ( k P a / m ) 6 0m 3/ h 7 0m 3/ h 8 0m 3/ h 9 0m 3/ h 1 0 0m 3/ h 1 1 0m 3/ h 1 2 0m 3/ h 7 9 9 03 . 9 6 04 . 5 7 05 . 1 8 15 . 7 9 26 . 4 0 37 . 0 1 37 . 6 2 4 1 0 02 . 6 7 03 . 0 7 13 . 4 7 13 . 8 7 24 . 2 7 34 . 6 7 35 . 0 7 4 1 1 01 . 8 8 42 . 1 5 72 . 4 3 12 . 7 0 52 . 9 7 83 . 2 5 23 . 5 2 6 1 2 51 . 1 9 71 . 3 6 11 . 5 2 61 . 6 9 01 . 2 3 32 . 0 1 82 . 1 8 2 1 4 00 . 8 1 60 . 9 2 01 . 0 2 41 . 1 2 91 . 2 3 31 . 3 3 71 . 4 4 1 1 5 00 . 6 5 20 . 7 3 10 . 8 1 00 . 8 9 00 . 9 6 91 . 0 4 81 . 1 2 7 表 2 不同流量和管径下自流输送的充填倍线计算结果 浓度 / % 管径 / m m 不同料浆流量的充填倍线 8 0m 3/ h 9 0m 3/ h 1 0 0m 3/ h 1 1 0m 3/ h 1 2 0m 3/ h 1 3 0m 3/ h 1 4 0m 3/ h 1 5 0m 3/ h 7 9 9 03 . 3 3 62 . 9 8 42 . 6 9 92 . 4 6 42 . 2 6 72 . 0 9 91 . 9 5 41 . 8 2 8 1 0 04 . 9 7 94 . 4 6 34 . 0 4 53 . 6 9 83 . 4 0 63 . 1 5 72 . 9 4 12 . 7 5 4 1 1 07 . 1 0 96 . 3 9 05 . 8 0 25 . 3 1 44 . 9 0 24 . 5 4 94 . 2 4 33 . 9 7 6 1 2 51 1 . 3 2 81 0 . 2 2 89 . 3 2 28 . 5 6 47 . 9 2 07 . 3 6 66 . 8 8 46 . 4 6 2 1 4 01 6 . 8 7 41 5 . 3 1 41 4 . 0 1 81 2 . 9 2 51 1 . 9 9 01 1 . 1 8 01 0 . 4 7 39 . 8 5 1 根据金川矿区浆体管道重力输送的经验, 砂浆 输送倍线值为 1 . 5~ 5比较理想, 超过 7时完全不能 输送。 4 充填管路布置优化 鉴于二矿区地表充填站周围地形可以布置钻孔 的位置不断减少, 考虑到充填钻孔的后续接替工程, 结合现有充填站、 钻孔位置、 16 0 0m充填斜井、 13 5 0m水平工程布置情况及 F 1、 F1 6断层情况, 选择 在地表第二、 第三充填搅拌站与第一搅拌站之间合 适的位置布置 1组深部开采充填钻孔, 按 1 0条考 虑, 钻孔参数借鉴已有孔径, 净直径为 2 9 9m m或 2 1 9m m , 掘直径为 4 0 0m m或 3 2 0m m , 套管壁厚 4 0 m m或 1 6m m , 采用耐磨材料, 固管用 8 0 0 #水泥。相 应在16 2 7 , 13 5 0 , 10 0 0 , 11 5 0 , 8 2 6m各水平设计钻 孔联络道( 净断面 4m 4m ) 及硐室工程( 净断面 4 . 5m 4 . 5m ) , 断面为半圆拱形, 采用双层喷锚网 68 总第 5 9 8期现代矿业2 0 1 9年 2月第 2期 或钢筋混凝土支护。 根据钻孔施工工艺, 孔深在 3 0 0m以内偏斜率 控制较好。所以初步考虑分段、 分级布置钻孔, 按三 级或四级设计, 第一级为地表 ~ 13 5 0m ( 3 3 0m ) , 第 二级为 13 5 0~ 11 5 0m ( 2 0 0m ) , 第三级为 11 5 0~ 8 2 6m , 或第四级为 11 5 0~10 0 0~8 2 6m , 这样 1 3 5 0 , 11 5 0m水平各有2 0 0m左右水平充填联络道 可供钻孔料浆释放压力, 将充填倍线控制在 2~ 5 。 10 0 0m中段 1 4行回风井联络道水平段长度较短, 不利于充填管道释放压力, 充填倍线较小; 但在该水 平倒段钻孔不穿过 F 1 6断层, 有利于钻孔在施工和生 产期间处于稳定围岩中, 可在 10 0 0m直接施工钻 孔至 7 0 0 , 6 0 0m中段。钻孔布置纵投影见图 3 。 图 3 二矿区深部开采 1 5行钻孔剖面 4 . 1 一级钻孔布置 4 . 1 . 1 方案Ⅰ 在 F 1 6断层下盘, 沿 A 2组钻孔向北, 第三搅拌 楼对面 F 1断层上盘( 水沟路边, 标高 16 8 0m ) , 钻 探队办公室后平台, 布置一组 1 0条 2 9 9m m 3 3 0m钻孔( 净 2 9 9m m , 掘 4 0 0m m , 4 0m m耐 磨套管, 8 0 0 # 水泥固管) , 相应在 16 0 0和13 5 0m水 平施工钻孔联络道和钻孔硐室。16 0 0m联络道长 7 0m , 硐室长6 0m , 此段倍线为5 . 3 ; 13 5 0m联络道 长约 8 5m , 硐室长 6 0m , 13 5 0m水平管线总长为 5 7 3m , 此段倍线为2 . 1 。总工程量约2 7 5m , 地表开 挖量较小, 约 10 0 0m 3。亦可考虑三期小井和一期 小井贯通, 作为安全出口。管线至终端 8 2 6m副中 段总长为 17 8 3m( 1 3 0+ 5 7 3+ 3 8 0+ 7 0 0 ) , 垂高为 8 5 4m ( 1 6 8 0- 8 2 6 ) , 充填倍线为 3 . 0 9 。 4 . 1 . 2 方案Ⅱ 在 F 1 6断层上盘, 沿 A 4组钻孔向南, 顺河沟路 边, 边坡较为平缓( 标高 16 8 5m ) , 布置一组 1 0条 2 9 9m m 3 3 5m钻孔, 在 16 0 0和 13 5 0m水平施 工钻孔联络道和钻孔硐室, 16 0 0m联络道长 4 0m , 硐室长 6 0m , 管线总长为 2 8 6m , 此段充填倍线为 5 . 5~ 6 . 3 ; 13 5 0m联络道长约 2 0m , 硐室长 6 0m , 管线总长为 3 5 0m , 此段水平管线长 6 3 6m , 充填倍 线为 2 . 9 。总工程量约 1 8 0m , 地表开挖量较大, 约 30 0 0m 3。至 8 2 6m管线总长为 20 0 2m ( 2 8 6+ 6 3 6 + 3 8 0+ 7 0 0 ) , 垂高为8 5 9m ( 16 8 5- 8 2 6 ) , 充填倍线 为 3 . 3 3 。此方案也可以施工一条直接通至11 5 0m 试验钻孔, 11 5 0m联络道长1 0 0m , 硐室长6 0m , 联 至粉矿道尾部, 工程总量为 2 6 0m , 11 5 0m水平管 线长 10 0 0m , 此段倍线为 3 . 4 。至 8 2 6m总管线长 78 张丰田 郭慧高等 金川二矿区深部开采充填管路设计优化 2 0 1 9年 2月第 2期 度为 19 8 6m ( 2 8 6+ 10 0 0+ 7 0 0 ) , 垂高为8 5 9m , 充 填倍线为 3 . 3 1 。 4 . 1 . 3 方案Ⅲ 在 F 1 6断层下盘, 第三搅拌站以西, 毛堆下, 后院 平台( 标高 16 8 9m ) , 原为民居小院, 布置一组 1 0 条 2 9 9m m 3 3 9m钻孔, 在16 0 0和13 5 0m水平 施工钻孔联络道和钻孔硐室, 16 0 0m联络道长 2 5m , 硐室长 6 0m , 管线总长为 1 1 5m , 此段充填倍 线为 4 . 8 ; 13 5 0m联络道长约 1 0 0m , 硐室长 6 0m , 管线长 4 2 5m , 此段充填倍线为 2 . 6 ; 总工程量约 2 4 5m , 地表开挖量较小, 平整一条上坡路, 约 10 0 0m 3。至 8 2 6m总管线长度为 16 2 0m( 1 1 5+ 4 2 5+ 3 8 0+ 7 0 0 ) , 垂高为 8 6 3m ( 16 8 9- 8 2 6 ) , 充填 倍线为 2 . 8 8 。 经综合比较, 方案Ⅰ在 F 1 6下盘与 F1上盘之间, 不穿过断层; 围岩为花岗岩、 大理岩区和混合岩区, 稳定性好; 工程量小; 充填倍线为 3 . 0 9 , 故该段选方 案Ⅰ。 4 . 2 二级钻孔布置 4 . 2 . 1 方案Ⅰ 在 13 5 0m水平 A 1组钻孔硐室位置延伸 6 0m 作为钻孔硐室, 布置一组 1 0条 2 1 9m m 2 0 0m钻 孔( 净 2 1 9m m , 掘 3 2 0m m , 1 6m m耐磨套管, 8 0 0 # 水泥固管) , 钻孔硐室 6 0m , 无需施工联络道; 11 5 0m施工钻孔硐室 6 0m , 钻孔联络道 3 0m , 与 B 3 3贯通, 11 5 0m水平管线长 3 8 0m ; 此段工程量 为 1 5 0m , 充填倍线为 2 . 8 。 4 . 2 . 2 方案Ⅱ 在 13 5 0m水平 E组钻孔硐室位置延伸 6 0m , 作为钻孔硐室, 布置一组 1 0条 2 1 9m m 2 0 0m钻 孔; 11 5 0m施工钻孔硐室 6 0m ; 此段工程量为 1 2 0m , 充填倍线为 1 . 3 。 4 . 2 . 3 方案Ⅲ 在 13 5 0m水平 B 3 3组钻孔硐室开口位置施 工一条 6 0m钻孔硐室, 布置一组 1 0条 2 1 9m m 2 0 0m钻孔; 11 5 0m施工钻孔硐室 6 0m , 钻孔联络 道 2 5m , 与 B 3 3贯通, 水平管线长 2 1 0m ; 此段充填 倍线为 2 . 1 。 经综合比较, 方案Ⅰ在 F 1 6上盘, 不穿过断层; 工 程量小; 矿岩稳定性好; 充填倍线为 2 . 8 , 故该段选 方案Ⅰ。二级钻孔布置见图 4 。 图 4 二矿区深部开采 13 5 0m钻孔及钻孔联络道布置 88 总第 5 9 8期现代矿业2 0 1 9年 2月第 2期 4 . 3 三级/ 四级钻孔布置 4 . 3 . 1 方案Ⅰ 在 11 5 0m水平 1 5~ 2 0行中 1 4行风井下盘道 位置打穿脉道 6 0m作为钻孔硐室, 布置一组 1 0条 2 1 9m m3 2 4m钻孔, 11 5 0m管线长 3 8 0m , 8 2 6m水平管线长 7 0 0m , 此段要穿过 F 1 6断层。 4 . 3 . 2 方案Ⅱ 为避开 F 1 6断层, 特在 10 0 0m倒段增设四级钻 孔布置, 钻孔从 11 5 0m经 10 0 0m至 8 2 6m , 10 0 0m倒段风井联络道短, 水平段管线短, 此段充 填倍线为 2 . 1 5 , 压头较大, 料浆流速大, 管道磨损 快, 易磨漏。因此, 需布置休息硐室和安装通讯设 施, 充填工需及时更换管路。 经综合对比, 采用方案Ⅱ, 避开 F 1 6断层, 以避免 钻孔施工中偏斜, 以及在料浆输送过程中钻孔位于 不稳定断层破碎带中易磨漏、 易塌孔损毁、 使用寿命 短等问题。采用四级布置钻孔的方式设计整个系 统, 第三级钻孔布置见图 5 。第四级钻孔布置见图 6 。将来随着钻孔施工工艺的改进和生产管理水平 的提高, 可探索和试验 5 0 0m左右的深、 大直径钻 孔, 以减少钻孔布置级数, 简化充填系统, 提高充填 效率, 有利于充填管理。 图 5 二矿区深部开采 11 5 0m钻孔及钻孔联络道布置 5 预期效果 项目基建为 7a , 预计回采矿石量 40 5 2万 t , 镍 品位为 1 . 5 2 %, 铜品位为 0 . 9 %; 回采镍金属量 6 1 4 3万 t , 铜金属量 3 6 . 2 5万 t ; 总投资额为 63 1 2 万元, 其中, 巷道及硐室为 13 5 0万元, 钻孔及安装 费用为 49 6 2万元; 预计总充填量为 13 5 0万 m 3, 充 填钻孔平均寿命为 1 3 5万 m 3/ 条; 综合收益率达 2 3 . 6 2 %; 充填系统服务年限达 3 0a 。 6 结 语 ( 1 ) 金川二矿区深部开采充填系统纵深达千 98 张丰田 郭慧高等 金川二矿区深部开采充填管路设计优化 2 0 1 9年 2月第 2期 图 6 二矿区深部开采 10 0 0m钻孔及钻孔联络道布置 米, 地压大, 地质条件复杂, 钻孔布置时宜避开断层, 选择稳固性好的围岩区域, 可防止塌孔, 有利于施 工, 延长钻孔使用寿命。 ( 2 ) 高浓度细砂管道自流输送工艺充填管路复 杂, 设计时将试验测算与实际经验相结合, 合理选取 充填倍线, 宜在 2~ 5 . 5 , 以保证料浆稳定输送至各 个生产中段, 减少管路的堵塞和磨损, 延长系统服务 年限。 ( 3 ) 由于钻孔施工工艺和生产管理水平所限, 千米纵深的充填系统钻孔分为四级柔性布置, 每一 级控制在 3 0 0m以内, 确定 13 5 0 , 11 5 0, 10 0 0m3 个倒段中段, 料浆经每一个中段的水平巷道泄压后 平稳输送至各采场。 ( 4 ) 为减少料浆阻力, 防止管路磨漏, 钻孔套管 及水平管线宜采用金属耐磨材料, 以保证充填系统 的平稳性、 耐久性和稳定性。此设计对类似工程条 件的深部开采矿山充填系统管路设计具有一定的参 考和借鉴意义。 参 考 文 献 [ 1 ] 刘可任. 充填理论基础[ M] .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 1 9 8 5 . [ 2 ] 刘同友. 充填采矿技术与应用[ M] .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出 版, 2 0 0 1 . [ 3 ] 姚维信, 姚中亮, 刘洲基, 等. 高浓度大流量管输充填技术与工 艺[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 1 4 . ( 收稿日期 2 0 1 8 1 2 0 7 责任编辑 何 伟) 09 总第 5 9 8期现代矿业2 0 1 9年 2月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