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横山缓倾斜多层钒矿合理采矿方法探讨.pdf
第 2 2 卷第 2期 2 0 1 3年 2月 中 国 矿 业 CHI NA M I NI NG M AGAZI NE Vo 1 . 2 2,No . 2 Fe b. 2 O1 3 上横 山缓倾斜 多层钒 矿合 理采矿 方法探 讨 林坤峰 ,柯丽华 ,马志伟 1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4 3 0 0 8 1 ; 2 . 冶金矿 产 资源 高效利 用与造 块 湖北省 重点 实验 室 ,湖北 武汉 4 3 0 0 8 1 摘要 上横 山钒 矿属 于典 型的缓倾 斜多层难 采矿体 , 复杂 的地质条 件使其 采矿方法 难 以选 择 。本 文分 析了比较类似 矿山常规 开采 方法 的适 用性及优缺点 , 并结合上横山钒矿赋存 条件 , 提 出一种分层 连续 分采嗣后 充填 采矿 的开采方 案。经探讨研究此 开采方案采矿工艺一 系列流程 , 并 分析开采适 用效果 , 得出 结论 该方法应用于上横 山钒矿 山开采在理论上 可加 强采场地压 管理控 制 、 降低 矿石 损失贫化 、 改善 采场 安全作业环境 、 降低充填成本 , 具有可行性且安全 高效 、 经济合 理 。此采矿 方法对 上横 山缓 倾斜 多层 矿体 安全高效开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 为类似矿产资源 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缓倾斜 ;多层矿体 ;连续分采 ;嗣后 充填 中图分类号 T P 6 1 8 . 6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4 4 0 5 1 2 0 1 3 0 2 0 0 9 2 0 4 A di s c u s s i o n o n m i ni n g me t h o d o f g e n t l y i n c l i n e d mu l t i l a y e r v a na d i u m o r e b o d y i n S h a n g he n g s h a n LI N Ku n - f e n g . KE L i h u a . M A Z h i we i ’ 1 . Co l l e g e o f R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W 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W u h a n 4 3 0 0 8 1 , Ch i n a ; 2 . Hu b e i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Ef f i c i e n t Ut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Ag g l o me r a t i o n o f M e t a l l u r g i c M i n e r a l Re s o u r c e s , W u h a n 4 3 0 0 8 1 ,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e g e n t l y i n c l i n e d mu l t i l a y e r v a n a d i u m o r e b o d y i n S h a n g He n g s h a n i s r e g a r d e d a s t y p i c a l h a r d t o mi n e o r e b o d y . Th e c o mp l i c a t e d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ma k e i t d i f f i c u l t t o c h o o s e mi n i n g me t h o d . Th e a p p l i c a b i l i t y,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mi n i n g me t h o d a b o u t s i m i l a r mi n e s a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 Co mb i n e d wi t h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c o n d i t i o n s i n S h a n g H e n g s h a n v a n a d i u m mi n e , a n mi n i n g s c h e me a b o u t t h e s l i c e c o n t i n u o u s mi n i n g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b a c k f i l l i n g i s p r o p o s e d . A s e r i e s o f mi n i n g p r o c e s s a r e s t u d i e d a n d t h e a p p l i c a b l e e f f e c t i s a n a l y z e d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me t h o d c o u l d e n h a n c e t h e s t o p e g r o u n d p r e s s u r e ma n a g e me n t . Th e o r e l o s s r a t e a n d o r e d i l u t i o n r a t e a r e r e d u c e d . Th e wo r k e n v i r o n me n t o f mi n i n g s t o p e a r e i mp r o v e d . Th e f i l l i n g c o s t i s r e d u c e d . Th i s me t h o d c a n b e a p p l i e d wi t h s a f e t y a n d h i g h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e c o n o m i c a l r a t i o n a l i t y ,wh i c h d o e s n ’ t o n l y h a v e a c e r t a i n d r a w i n s t r u c t i v e f o r t h e g e n t l y i n c l i n e d m u l t i l a y e r v a n a d i u m o r e b o d y i n S h a n g h e n g s h a n, b u t a l s o p r o v i d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t h e mi n i n g o f s i mi l a r mi ne r a 1 r e s our c e s . Ke y wo r d s g e n t l y i n c l i n e d ; m u l t i l a y e r o r e b o d y ; c o n t i n u o u s mi n i n g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b a c k f i l l i n g 1 上横 山钒 矿开 采技 术条件 上横 山 矿 区 位 于 江 西 省 彭 泽 县 城 南 部 约 2 0 k m。矿区内岩浆活动微弱 , 褶皱和断裂构造较发 收稿 日期 2 O l 2 一 O 9 2 1 基金项 目 “ 十 二 五 ”国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资 助 编 号 2 O 1 1 BAB0 5 B 0 3 作者简介 林坤峰 1 9 8 7 一 , 男, 湖北武汉人 , 硕士研究生 , 从事采矿 方法及工艺方 向研究 。 通信 作 者 柯 丽 华 , 副教 授, 从 事 采 矿 工 程 方 向 研 究 。E - ma i l 41 3 4 0 4 8 8 0 q q . c o m。 育 , 以断裂构造为主。 矿区圈定钒矿体 1 2个, 产状极缓 , 既有直接露 出地表或近地表矿体, 又有埋藏于地下数 十米 的深 部矿体, 赋矿标高为 9 2 m~2 4 5 m。矿体与区内 地层产状近于一致 , 总体 向南缓倾 , 矿体多呈层状、 似层状平行产 出, 少数呈透镜状产 出, 倾 向 1 5 0 。 ~ 2 2 0 。 , 倾角 5 。 ~2 5 。 , 主矿体长约 6 1 5 ~9 5 2 m, 倾 向延 深 1 0 3 2 2 3 m; 厚度一般为 0 . 8 1 m~5 . 5 4 m, 最大厚 度为 7 . 2 7 m, 最小厚度为 0 . 6 9 m。赋矿岩石主要为 第 2 期 林 坤峰 ,等 上横山缓倾斜多层钒矿合理采矿方 法探讨 灰黑、 黑色炭质页岩 、 含 炭质页岩和 含炭 硅质页 岩。V3 、 V4 、 V 5 、 V8和 Vl 1 为 5个主要钒矿体 , 有用 组分分布均匀 , V O 5 平均品位为 0 . 7 ~O . 8 9 。 矿体围岩和夹石岩性主要为炭质页岩 、 页岩、 硅 质页岩 和 硅 质 岩 ,V。 O 品位 一 般 为 0 .1 2 ~ 0 . 5 6 , 最高可达 0 . 6 7 , 少数为 0 . 0 2 ~0 . 1 4 。 围岩和夹石 中钒矿化较普遍 , 可 回收利用。矿体 围 岩和夹石为硅质岩时, 矿体与围岩和夹石界线清晰 , 肉眼容 易 区分 。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 但岩溶发育 , 对矿床 充水有一定 的影 响, 开 采时应注意 防止坑道 涌水 。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属简单一 中等类型 , 但 区内部分 地段 山坡较 陡, 岩石裂 隙较发育 , 易产生崩 塌及滑 坡 , 应注意预防地 质灾 害的发生 。矿 区赋矿岩石和 顶底板围岩均为页岩类 , 少量围岩为硅质岩 , 薄层状 层 理及 页理 极发 育 , 岩石 易 沿 层 理 剥 离 。岩 石 松 软 系数0 . 7 5 , 属软化岩石 , 易破碎 , 岩石天然单轴抗 压强 度 3 0 MP a , 岩石 坚硬 强度 属一 般 , 坑 道 内需 用 木材 或水 泥进 行 支护 , 防止 塌顶 。 2 上横 山钒 矿 开采 中面 临 的问题 上横山钒矿体倾角 5 。 ~2 5 。 , 厚度一般 为 0 . 8 1 ~ 5 . 5 4 m, 最大厚 度为 7 . 2 7 m, 最小厚度为 0 . 6 9 m, 属 于缓倾斜薄一 中厚 矿体, 矿体 V。 O 平均 品位不高 , 为 0 . 7 ~O . 8 9 。由于矿体 的沉积赋存特征 , 矿 体为多层排列分布, 矿体的层理结构复杂和弱面发 育 , 难 以提高采矿强度和采场回采率 , 不易降低吨矿 投资额、 贫化率 , 采场地压控制难度大、 采矿成本高 。 为此 , 在 上横 山多 层钒 矿高 强开 采过 程 中 , 应 重视 以 下 问题 。 2 . 1 地 压控制 上横山多层排列缓倾斜薄一 中厚矿体 的矿层夹 石厚度不一 , 故各矿层之间的间距变化大 。同一 阶 段 中 , 各 矿层 开采 的先后 顺 序不 同 , 矿 层 间的 扰动影 响程度必然各有差异, 且随其 间距改变而变化。同 时, 若阶段高度变化 , 矿层 间距变化带来 的扰动影响 也随之改变 , 因而增加了地压控制难度 。此外 , 为实 现高强开采 , 同时进行多个矿块回采时, 易形成大面 积的空 区。由于顶板及围岩的稳 固性一般 , 开采后 暴露的空区面积过大 ,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 的地压控 制措施 , 易出现顶板 冒落等安全问题。 2 . 2 贫化与损失 根据矿体规模 、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 构造复杂程 度和矿床有用组份分布均匀程度等 , 该钒矿 的工业 指标如下 V O 的边界品位为 0 . 5 , V 0 的最低 工业品位为 0 . 7 , 最小可采厚度为 I m, 夹石剔除 厚度不小于 2 米 。本区矿体围岩和夹石岩性主要为 炭质页岩 、 页岩和硅质页岩 ,少数为硅质岩 ,除硅 质岩外,矿体与围岩和夹石大多界线不清晰,肉眼 不易区分 ,但矿体 围岩和夹石中钒矿化较普遍 ,一 般越接近矿体 ,钒的含量越高,其 V。 O 品位一般 为 0 .1 2 ~ 0 .5 6 , 最 高 可 达 0 . 6 7 , 少 数 为 0 . 0 2 9 / 6 ~0 . 1 4 9 / 6 。可见 , “ 多 层排 列 、 缓倾 斜 薄一 中厚 和层间距离的变化” 等矿体赋存特征, 以及矿床有用 组份分布特点 , 使得贫化和损失的控制难度加大。 2 . 3高强开采工艺的系统有效性 结合 该 矿 生 产 要 求, 矿 山生 产 能 力 需 达 到 3 0 0 0 t / d , 开采强度大 , 故机械化程度要求高 、 同时开 采 的矿块数量增加 。针对缓倾斜矿体的开采 , 崩落 矿石不能 自溜 , 矿石搬运设备的选择成为高强开采 工艺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次, 同时开采 的 矿 块数 量增 加 , 地压 控 制 及 采 空 区 的处 理 成 为 安全 生产的重要 因素 , 故应针对该 矿赋存特征合理选择 采矿方法和优化开采顺序 。另外, 由于矿层间距随阶 段高度变化, 使得矿层开采顺序带来的扰动影响也随 之改变, 故采矿方法的确定应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综 上所 述 , 上 横 山多层 钒矿 高强 开采 过程 中, 应 妥善处理好地压控制、 损失与贫化和开采工艺的系 统有效性等问题。为此, 本文遵循安全高效 、 充分回 收矿床资源的原则 , 针对上横 山钒矿 的矿床赋存特 点 , 提出一种分层连续分采嗣后充填采矿方法 , 以便 提高该钒矿生产能力 、 降低损失和贫化、 有效控制地 压 、 优化开采顺序 、 合理的控制矿层间相互影 响的程 度 , 最终有效地实现高强、 安全 、 低贫化的开采过程。 3 上横 山钒 矿 采矿方 案设 计 3 . I 上横山钒矿采矿方法的初选 3 . 1 . 1 类似 矿 山采矿 方法应 用现 状及 趋势 通常采用房柱法 、 底盘漏斗采矿法 和充填采矿 法等方法口 ] 对缓倾斜多层矿床进行开采。其 中, 房 柱法 具有 采准 切割 工程 量小 、 坑木 消耗 少 、 安 全灵 活 可靠 、 技术简易可行等优点 , 但 由于矿柱矿量所 占比 重较 大造 成矿石 大 量 损 失 , 以及 由于采 场 多 以耙 矿 绞车出矿使得采场工作效率偏低 、 采场生产能力偏 小等缺点 。底盘漏斗采矿法具有生产能力大、 采矿 工效高、 采矿成本低等优点 , 但 由于掘进底盘漏斗使 得扩漏工程量大、 矿体形态适应性差、 劳动强度大 , 以及 由于中深孔凿岩落矿造成矿石损失贫化大等缺 点。充填采矿法方法具有效率高、 机械化程度高、 作 业安全 、 矿石损失贫 化小、 矿体形态 适应性强等优 点 , 不足之处是 由于充填料费用偏高而导致充填成 本较高。针对缓倾斜多层矿床的开采方法呈现出以 9 4 中 国 矿 业 第2 2 卷 下发展趋势 其一是针对其矿体倾角缓 , 逐步使用凿 岩 、 采场运搬等无轨 自行设备 , 提高采场工作效率 , 保证采矿高效性 ; 其二是针对矿山生产规模小 , 研究 多矿块同时作业 , 并控制矿石 的损失贫化, 提高生产 能力, 扩大矿山生产规模; 其三是进一步完善连续充 填采 矿 工艺 , 尽量 避免 间断 出矿 , 保 证 回采 与充填 的 连续性 , 提高采场工作效率 , 安全合理控制地压E z - s ] 。 根据当前连续开采工艺环节和连续作业程度 的应用 情况 , 连 续开 采 主要 表 现在 以下 四个方 面 矿 房 的连 续回采 、 矿体的连续开采 、 矿石的连续运输、 全工艺 过程 的连续化 6 。 ] 。 3 . 1 . 2 上横山钒矿开采方案的设计思路 针对上横 山矿体赋存特点, 结合类似矿 山的生 产经验和地表不允许 冒落的基本要求 , 初步选择 充 填法。为了更好地解决该矿面临的上述三个 问题 , 实现高效安全连续开采势在必行。本文基于上横山 钒矿复杂的赋存条件 , 提 出一种分层连续分采嗣后 充填的采矿方案。该方案采用注浆胶结 回填废石处 理采空区, 合理控制地压 , 确保 回采工作安全进行 ; 利用胶结废石支撑采空区 , 有效地支撑顶板岩层 的 同时, 最大限度的回收矿产资源 , 提高矿石回收率 ; 通过分层分采 , 合理控制采幅 , 矿石和夹石分别 回 采 , 减小 矿石 的损 失 贫化 ; 应 用无 轨 设 备 出矿 , 提 高 采场 的生产能 力 。 3 . 2 上横山钒矿的典型采矿方案 3 . 2 . 1 开采 顺序 考虑上横 山钒矿体与区内地层产状近于一致 , 总体 向南缓倾 的赋存条件 , 在符合上横 山多层矿体 的安全开采的前提下, 要有利于采场地压管理 , 采取 从上盘向下盘推进的开采顺序 , 在倾 向上先采上段一 北部 , 再采下段一 南部 , 即形成 由北向南 , 自上而下的 开采顺序 。将上横 山矿床沿走 向布置盘区, 在阶段 上采用中央向两翼前进式推进开采 , 从靠近主要 开 拓巷道的矿块开始 回采, 向井 田两端边界依次连续 推进开采 , 一步骤 回采矿体。 3 . 2 . 2 矿块结构参数 由于矿体 倾角 5 。 ~ 2 5 。 , 变化 范 围较 大 , 且 根 据 盘区斜长来确定阶段高度会导致垂直方向存在不确 定性 , 为 了便于整个矿山阶段的划分和管理 , 在整个 采场结构参数确定中, 保证阶段高度不变 , 根据阶段 高度来确定盘 区斜长。因此 , 在开采时 , 初步确定阶 段高度 3 0 m, 根据不同矿体倾角下的盘区斜长不同, 可计 算 盘区斜 长在 7 4 ~3 4 4 m 之 间 。考 虑上 横 山 主 矿体长约 6 1 5 ~9 5 2 m, 倾向延深 1 0 3 ~2 2 3 m 的整体 赋存实际情况 , 将盘区的范围划分为 在走 向上从主 井到两边排风井的距离为其长度 , 在倾向上为 8 O ~ l O O m, 即划分为 工、 Ⅱ、 Ⅲ、 Ⅳ 四个盘 区。各个盘 区 划分矿块作为独立回采单元, 矿块垂直走 向布置, 矿 块尺寸为 矿块斜长为 8 0 l O O m, 沿走向长度为 1 5 ~ 2 5 m, 高度为矿体厚度, 最小开采厚度控制为 1 . 5 m。 其盘区布置图如图 1 所示 。 1 一 主井 ; 2 一 副井;3 - 主要 运输巷道 ; 4 - 盘区运输巷道 5 一 注浆胶结充填体 ; 6 - 矿石 堆; 7采区巷道 ; 8 一 矿体 。 图 1 盘 区布 置 图 3 . 2 . 3 采 准 和切割 盘 区出矿运 输平 巷沿 矿 体走 向 布置 在 脉 外 , 在 矿体 内布置切割平巷 , 作为崩矿的 自由面 , 同时可作 行人 、 通风和排水等用 。上 山多布置在矿块边界处 , 沿走向每隔 3 O ~5 0 m掘矿石溜井 , 联通切割平巷和 脉外 运输巷 道 。 3 . 2 . 4 回采工艺 上横山矿体厚度一般为 0 . 8 1 ~5 . 5 4 m, 最大厚 度为 7 . 2 7 m, 为薄一 中厚矿体 , 采用 7 6 5 5凿岩机打垂 直炮孔 , 炮孔直径 4 O ~5 0 ram, 孔深视矿体厚度和 夹石厚度而定。采用浅孔 2 岩石炸药 , 起爆采用雷 管或非 电雷管、 导爆管起爆 。 具体回采步骤如图 2 所示 , 先爆破夹石层 , 然后 运至上分段作为充填料 , 开采夹石层一段距离后 , 再 爆破矿石层 , 以矿体厚度一次爆破 回采矿体 , 矿石直 接运至溜井 , 提升至地表 。然后利用上分段对采空 1 1 1 0 9 8 7 6 l _ 沿脉出矿巷道 ; 2 - 矿体 ; 3 - 夹石 ; 4 - 分段沿脉 出矿巷道 ; 5 一 出矿巷道 ; 6 一 中深孔 ; 7 - 废石堆; 8 - 矿石堆 ; 9 一 隔墙挡板 ; 1 0 一 废石注浆胶结充填 ; 1 l _ 穿脉凿岩巷道。 图 2 分层充填采矿法剖面示意图 第 2 期 林坤峰 ,等 上横 山缓倾斜多层钒矿合理采 矿方法 探讨 区充填 , 废石 回填后注浆胶结 。爆破后形成 的废石 堆与矿石堆相 隔一定距离 , 保证运输互不干扰, 矿石 堆与充填区用隔墙挡板隔住 , 保证充填 、 出矿工序独 立进 行作 业 。 针对上横 山钒矿高强开采 , 其开采效果需要先 进 的无轨设备来保障。凿孔设备 、 凿岩设备、 铲装设 备及辅助设备等成套化 、 机械化 、 无轨化应用于该矿 山, 能保证该矿山大规模、 高效安全开采。爆破矿层 后各盘区采用 1台斗容 4 m。 元 轨 电动铲运机将爆 破下 来 的矿石 运 至盘 区运 输 巷 道 的溜 井 中 , 盘 区运 距 1 5 0 ~2 5 0 m, 铲运机出矿能力 9 O ~1 0 0 t / h , 盘 区 生产能力 7 2 0 ~8 0 0 t / d , 四盘区同时开采 , 满足上横 山钒 矿生 产能 力 。 I、 Ⅱ盘区超前 Ⅲ、 Ⅳ盘区回采两矿块 , 各盘 区 矿块按上述步骤依次开采 , 矿块连续衔接开采。盘 区内进行爆破作业时, 其他各工序作业停止, 待工作 面通风安全后再进行矿石 的 出矿 、 矿层 、 夹石层凿 岩 、 废石充填工作。坚持“ 即采即充” , 回采矿石的同 时充填采空区; 坚持“ 分采分运” , 矿层夹石层分别凿 岩爆破 , 分别运输 。凿岩爆破 、 矿石 出矿 、 废石 回填 保持一致性 , 各个工序彼此 间独立且循环有序地进 行 , 保 证 回采工 艺 的连续 进行 以及 出矿 的 连续性 , 实 现一步骤的高效采矿及井下采矿作业的合理集 中和 规模化开采 , 提高采场 生产能力 , 扩大矿 山生产规 模 。矿块作业即采 即充 , 充分保证 充填的连续性 以 及缩短采空区暴露时间 , 避免采空区长期存在带来 重大的安全隐患, 有利于采场地压的管理控制 , 为井 下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 良好条件 ; 废石直接 回填, 减低充填成本 、 提高充填效率 ; 分采分运连续 作业 , 控制采幅、 单采矿石, 降低矿石贫化率 。 3 . 3 适 用条 件 采用高效率 的采、 装、 运无轨设备 , 使得该方法 成为一种高效、 高 回收率 的采矿方法。它适用于地 表需要保护 、 围岩稳 固性 一般、 矿体层状产 出的矿 床 , 此外, 对生产需求大、 矿石损失贫化要求小 的矿 山较适 用 。 4结 论 上横 山缓倾斜多层钒矿体 , 矿体赋存条件复杂, 开采面临问题较多 , 难 以满足矿山安全、 高强、 低贫 化开采 。研究提 出的分层连续分 采嗣后充填 采矿 法 , 不仅适用于该钒矿体复杂的赋存地质条件, 且其 采矿工艺流程较之国内外同类矿山常规采矿方法有 以下 特色 1 地压管理安全 。连续充填工艺使上横 山矿 床不易面临大面积采空区的情况 , 矿块 即采即充减 少围岩暴露的时间 , 矿块注浆胶结充填可 以支撑顶 板 , 此连续充填工艺利于采场地压的管理控制 , 为井 下工人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创造 良好条件。此外 , 废 石直接 回填 , 减少废石井外排放, 节约运费、 占地费 用及保护地表环境, 巷道顶板不需要大面积支护, 大 大降低充填与支护成本 。 2 矿石贫化损失小。矿块 以矿体厚度开采 , 采 幅度得以控制 , 分采分运 , 减小废石混入率 , 大大降 低矿 石贫 化率 ; 不 留设 矿石 矿柱 , 最大 限度 地 回收矿 产资源 , 提高矿石 回收率。 3 盘区高强开采。凿孔设备、 凿岩设备 、 铲 装 设备及辅助设备等成套化、 机械化 、 无轨化应用于上 横山矿山, 使得盘 区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达到较 高的指标 , 保证该矿山作业的连续性及高效性。 分层连续分采嗣后充填采矿法利用注浆胶结废 石支撑顶板岩层 , 控制地压 , 确保 回采工作安全 ; 连 续回采、 出矿 , 提高采矿效率 ; 单采矿石 , 控制采幅, 分采 分运 , 减小 贫 化 等优 点 , 对上 横 山钒 矿 安全 、 高 强、 低贫化开采具有一定的借鉴 和指导意义。此采 矿方法思想对同类矿山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参 考价值 , 其采场具体结构参数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 ■■● 参 考文 献 黄胜生. 国内外缓倾斜 中厚 矿体采矿方 法现状 [ J ] . 矿业 研究 与开发, 2 0 0 1 , 2 1 4 2 1 2 4 . 尹升华. 缓倾斜 中厚矿体采 矿方法现状 及发展趋 势[ J 3 . 金属 矿 山 , 2 0 0 7 1 2 1 0 1 3 . 余南 中, 谭锐. 无轨采矿设备在大红山铁矿的应用[ J ] . 现代矿 业 , 2 0 1 0 1 1 2 l 5 . 芦世俊. 缓倾斜薄矿脉分条推 进连续 出矿 高效采矿 工艺[ J ] . 金 属 矿 山 , 2 0 1 0 1 0 1 7 - 1 9 . 张 电吉 , 周麟 , 陈清运 , 等. 人工矿柱在缓倾斜 地下矿开采 中的 应用研究[ J ] . 金属矿 山, 2 0 0 9 s 1 2 2 3 2 2 6 . 胡华. 地下 金属 矿 山连续 开采模 式与 工艺技 术研 究[ D ] . 长 沙 中南工业大学 , 2 0 0 0 7 - 1 0 . 吴爱祥 , 韩斌 , 古德生 , 等. 我国地下金属矿山连续开采技术研 究 的发展[ J 3 . 有色矿 山, 2 0 0 2 , 3 1 1 1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