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深孔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应用研究.pdf
S e r i e s No . 4 5 6 J u n e 2 01 4 金 畿 砖 ME T AL MI N E 总 第4 5 6期 2 0 1 4 年 第 6期 大直径深孔崩矿嗣后 充填 采矿 法应用研 究 韩 斌 吴建勋 王 鹏 孙 伟 姚松 苏先锋 1 .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0 0 8 3 ; 2 . 吉林板庙子矿业有限公司, 吉林 白山 1 3 4 3 0 0; 3 . 金诚信矿 山研 究院, 北京 1 0 1 5 0 0 摘要板庙子金矿针对矿体内溶洞区发育的富水厚大复杂难采矿体的实际特点, 借助深孔凿岩台车、 装药台 车、 遥控铲运机、 湿喷台车等先进的大型无轨机械化设备 , 试验成功了大直径深孔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提出的平底 式底部结构施工简单 , 采切工程量小; 采用装药台车实施散装 A N F O炸药机械化装药、 高精度数字雷管微差爆破 , 使单 次爆破最大总装药量达到 1 0 t , 爆破振幅控制在 0 . 3 c m / s以内, 并实现了 3 0 m高、 4 m 小断面切割天井一次爆破成 井 ; 根据不同的溶洞赋存位置和体积, 通过优化爆破回采顺序、 修复炮孔、 “ 隔山打牛” 爆破等多种方式, 使单采场生产 能力达到2 0 0 0 t / d , 采矿回收率为 9 4 % , 贫化率小于 7 %。 关键 词金矿采矿方 法大直径深孔崩矿嗣后 充填 中图分类号T D 8 5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1 1 2 5 0 2 0 1 4 . 6 _ 1 6 - 5 Appl i c a t i on Re s e ar c h o f La r g e Di a me t e r Lo ng Ho l e Dr i l l i ng wi t h Ba c k f i l l M i ni ng M e t ho d Ha n B i n W u J i a n x u n Wa n g P e n g 。 S u n W e i Ya o S o n g S u Xi a n f e n g 1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E d u c a t i o n a l Mi n t ryf o r H i g h E f fic i e n t Mi n i n g a n d S a f e t y i n Me n t a l Mi n e , U n i v e r s i t y of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j i n g , B e i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 2 . J i l i n B MZ Mi n i n g L i m i t e d C o . , B a s h a n 1 3 4 3 0 0 , J i l i n ; 3 . J i n c h e n g x i n I n s t i t u t e of Mi n i n g R e s e a r c h , B e o i n g 1 0 1 5 0 0 , C h i na Ab s t r a c t I n v i e w o f t h e a c t u a l c o n d i t i o n o f wa t e r ri c h t h i c k c o mp l e x o r e - b o d y d e v e l o p e d i n c a v i t y r e g i o n i n Ba n mi a o z i g o l d o r e, a n d w i t h the a i d o f a d v a n c e d l a r g e t r a c k l e s s me c h a n i z e d e q u i p me n t i n c l u d i n g d e e p h o l e d ril l r i g , c h arg i n g t r o l l e y , r e mo t e s c r a p e r s , we t s p r a y t r o l l e y a n d o t h e r s , t h e mi n i n g me t h o d o f l a r g e d i a me t e r l o n g h o l e d ri l l i n g w i t h s u b s e q u e n t b a c k fi l l w a s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c a r r i e d o u t . T h e fl a t fl o o r s t r u c t u r e p r o p o s e d i s s i mp l e i n c o n s t ruc t i o n wi t h l e s s mi n i n g a n d s t o p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q u a n t i t i e s . Me c h a n i z e d c h a r g i n g u p w i t h b u l k An f o b y c h a r g i n g t r o l l e y a n d mi l l i s e c o n d b l a s t i n g wi t h h i g h p r e c i s i o n d i g i t a l d e t o n a t o r s ma k e t h e ma x i mu m e x p l o s i v e p a y l o a d r e a c h 1 0 t a t s i n g l e b l a s t i n g a n d b l a s t i n g a mp l i t u d e wi t h i n 0. 3 c m/ s . A we l l c a n b e f o r me d a t a t i me b y s mall s e c t i o n o f c u t t i n g a t 4 n f a n d 3 0 m i n h e i g h t . Ac c o r d i n g t o d i f f e r e n t l o c a t i o n s a n d v o l u me s o f c a v i t i e s ,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o f p e r s t o p e r e a c h e s 2 0 0 0 t / d t h r o u g h s t o p i n g s e q u e n c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 h o l e s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h o l e s s t r i p p i n g a n d d ri l l i n g f r o m a d j a c e n t s t o p e s f o r b l a s t i n g , a n d a c h i e v e s t h e m i n i n g r e c o v e r y r a t e o f 9 4 % a n d t h e d i l u t i o n r a t e l e s s t h a n 7 % . Ke y wo r d s Co l d mi n e, Mi n i n g me t h o d, L a r g e d i a me t e r l o n g - h o l e o p e n s t o p i n g, S u b s e q u e n t b a c k fi l l 板庙子金矿位于吉林省白山市境内, 矿区地势属 中低山区 , 地形较复杂 ; 矿体内溶洞区发育 , 矿岩裂隙 及溶洞 内含大量积水 , 开采地质条件恶劣 ; 地表存在 大量 良田, 不允许崩落 , 矿 区附近有大量建筑及 当地 居民 , 对爆破振动要求严 格 4 。 。针对上述较为苛刻 的采矿条件 , 板庙子金矿借鉴国内外类似矿山的先进 经验 。 , 借助深孔凿岩台车、 装药 台车、 遥控铲运 机 、 湿喷 台 车等 一 系列 先进 的大 型无 轨 机 械化 设 备 _ 1 , 应用数码 雷管高精度爆破 、 一次爆破成井、 灵 活多样 的溶洞区回采技术 引, 试 验成功 了 3 0 IT 1 分 段高度 的大直径深孔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新工艺 , 实现 了复杂难采厚大矿体的大规模 、 高效、 低损失贫化开 采 , 对国内类似矿山开采具有 良好的借鉴作用。 1 开采技术条件 金矿带赋存层位 为上元古界青 白口系钓鱼台组 底部赤铁石英砂岩与其下伏 的下元古界珍珠门组大 理岩不整合面部位 的硅化构造角砾 岩带 。共圈定 了 4 个工业矿体, 其中 I 号矿体为主矿体, I I 、 I I I 、 I V号矿 收稿 日期2 0 1 4 - 0 3 - 0 2 基金项目“ 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 编号 2 0 1 2 B A B O 8 B 0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编号 5 1 3 7 4 0 3 4 。 作者简 介韩斌 1 9 6 9 一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1 6 韩斌等 大直径深孔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应用研 究 2 0 1 4年第 6期 体为次要矿体, I I I 号矿体为低品位矿体。各矿体地 质特征见表 1 。矿体直接围岩为硅化构造角砾岩 , 上 盘 围岩为钓鱼台组石英砂岩 , 岩层结构完整 , 为厚层 状的坚硬岩石。矿体下盘岩石是珍珠门组大理岩 , 为 半坚硬 一 坚硬的厚层状岩石。近矿 围岩多为构造角 砾岩 , 在成矿过程 中有一定程度 的硅化胶结 , 有 的地 段可能不甚稳固, 特别是被晚期北西向断裂切割的地 段 , 岩石有后期的破碎 , 稳定性较 差。矿体内溶洞 区 发育, 单溶洞体积最大达 6 3 0 0 m ; 矿岩裂隙及溶洞 内含有大量积水 , 一次最大突水量曾达 1 7 0 0 m 。矿 区地表有大量的良田, 附近有部分村 民及建筑 , 地表 不允许有大的塌陷。 表 1 板庙子金矿 矿体 地质 特征 Ta b l e 1 Ge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B a n mi a o z i Go l d M i n e 2 采矿方法 2 . 1采场结构 1 采场布置方式及结构 参数。采场垂直 矿体 走向布置, 主矿体倾角一般均大于 5 0 。 , 其矿块构成 要素见表 2, 具体结构见 图 1 ; 对于倾角小于 5 O 。 的部 分矿体, 分段高度采用 1 5 m, 采场长、 宽尺寸依矿体 赋存特点确定。 表 2 高分段嗣后充填采矿法矿块要素 Ta b l e 2 Or e b l o c k e l e me n t s o f h i g h l e v e l b a c k - fi l l i n g mi n i n g m e t h o d 名 称 分段高度/ m 布置方式 采场长度 采场宽度/ m 出矿穿脉巷间距/ I ll 参 数 3 0 垂 直矿体走 向 矿体的水平 厚度 1 5 ~2 0 1 5 2 0 2 采准切割工程。主要采准切割工程包括分 段巷道、 出矿穿脉巷 道、 切割 天井、 上 部穿脉凿岩巷 道、 上部沿脉凿岩巷道 。分段巷道布置在矿体 上盘, 距上盘矿体 1 5 m; 上下分段出矿穿脉巷道兼做切割 巷道 , 用作采场出矿、 切割深孔施工、 掏槽补偿空间和 掏槽天井 的施工通道 ; 切割天井垂 直布置于切 割槽 出矿穿脉切割道 的中部, 距矿体下盘的三角区布 置 2~ 3排辅助掏槽 炮孔 , 位置选择要有利于切割井 掏槽和减小掏槽爆破对下盘 围岩的破坏 ; 上部穿脉凿 岩巷道用于施工切割井孔、 切割掏槽孔、 掏槽孔爆破 装药和作沿脉凿岩巷道的通道; 下部出矿穿脉巷道要 与上部穿脉凿岩道对齐 , 便于切割井和切割掏槽爆破 出现异常时进行处理 ; 上部沿脉凿岩巷用于中深孔施 工和中深孔爆破装药。 1 1 1 09 8 7 6 4 图 1 大直径深孔崩矿 嗣后胶 结充填采矿法 F i g . 1 La r g e d i a m e t e r l o n g h o l e d r i l l i n g 、 t h bac k- c e m e n t at i o n- fil Hng mi ni ng m e th od 1 一斜坡道联络道 ; 2 一 出矿穿脉道 ; 3 一底盘分段巷道 ; 4 一 出矿穿脉巷 ; 5 一 已充填采场 ; 6 一爆破切割槽 ; 7 一爆破扇形孔 ; 8 一凿岩沿脉巷 ; 9 一切割天井 ; 1 O 一凿岩穿脉巷 ; 1 1 -- 出矿采场 ; 1 2 一 充填挡墙 3 采场底 部结 构。由于该矿采用无 轨斜坡道 开拓系统, 应用遥控铲运机出矿, 故采用了平底式底 部结构 。这种底部结构直接利用 回采进路作为 出 矿巷道 , 具有结 构简单、 稳定性好 、 施工效 率高 的优 点 , 避免了传统漏斗式或堑沟式底部结构采切工程量 大、 结构复杂 、 稳定性差 、 施工周期长的弊病。 2 . 2 回采工艺 2 . 2 . 1回采顺 序 自 分段巷道掘穿脉道至矿体下盘, 沿矿体下盘掘 沿脉凿岩道, 同时在下部分段掘出矿穿脉巷至矿体下 盘 , 并沿矿体走 向掘进下盘沿脉 道, 之后凿切 割天井 爆破孔、 切割槽垂直深孔及采场扇形 中深孔 , 采用一 次爆破成井方式形成切割天井 , 之后分 2 3次爆破 形成切割槽 , 最后一次爆破采场扇形深孔 。采用遥控 铲运机由下分段出矿进路将矿石装上后经 出矿穿脉 巷、 分段巷搬运到分段巷装车点, 将矿石装入 4 0 t 矿 用卡车运至地表矿石堆场 铲运机装 矿点至装车点 的距离不超过 2 5 0 r n 。待 出矿完毕后 构筑 充填挡 墙 , 自上分段架设充填管线实施空区充填。其中一期 采场采用胶结充填 , 二期采场先 胶结 打底充填后 , 再 采用废石非胶结充填或尾砂非胶结充填。 2 . 2 . 2凿岩 矿山采用 S i m b a 1 3 5 4全 自动深孔钻机配合钻孔 精确定位系统进行中深孔凿岩工作 , 凿岩效率为 5 1 0 m / d , 其中深孔凿岩参数见表3 。 l 7 总第 4 5 6期 金 属 矿 山 2 0 1 4年第 6期 表 3 深孔凿岩参数 Ta b l e3 Lo n g h o l e d r i l l i n g p a r a me t e r s 2 . 2 . 3 装药及爆破 板庙子金矿采用 N o r me t 的 MC 6 0 5装 药台车进 行深孔散装炸药的机械化装药 , 所用炸药为散装 A N . F O炸药, 装药效率为 0 . 9 t / h , 上 向装 药孔深可达 4 6 m, 综合返药量低至 0 . 8 %。为最大限度减 少爆破对 矿区周围农户及地表建筑物 的影响 , 以及减少爆破振 动对 围岩 、 充填体的破环, 经大量的实验对 比, 采用高 精度数字雷管进行深孔微差爆 破与扇形孔超前拉底 爆破, 单次爆破最大总装药量显著增加, 但单响药量 可控制在 7 5 k g以内 , 很好地降低了爆破震动对周边 环境和社 区的影响。矿石损失率 由初步设计 的 1 2 % 降低至 6 %以下, 表4是高精度数字雷管爆破与传统 中深孔爆破工艺的参数对 比。 表4 爆破工艺参数对比 T a b l e 4 Co m p a r i s o n o f b l a s t i n g p r o c e s s p a r a me t e rs 同时以 S i mb aH1 3 5 4导向钎杆精确凿孔、 超大 直径六空孔掏槽 、 高精度数字雷管螺旋式微差爆破为 手段 , 实现了 4 m 小断面条件下高 3 0 m切割井的一 次爆破成井施工工艺 。 针对溶洞区采场装药、 开采难度大的问题, 采用 了如下几种方法 ①对于较大的溶洞区, 通过改变爆 破顺序和回采顺序 , 利用溶洞 区作为补偿空间实施爆 破, 无需施工切割天井; ②利用“ 隔山打牛” 的爆破方 式 , 即利用相邻采场巷道 远距离凿孔装药 爆破等方 式 , 解决溶洞区无法掘进或凿岩、 装药的矿体落矿问 题 , 或采用上、 下分段相向凿岩爆破等方式; ③对于规 模较小的溶洞区, 则利用相关材料加固、 修复炮孔 , 最 大限度避免溶洞 区对采矿作业 的影响 , 减 少矿石损 失 。 2 . 2 . 4出矿 矿山采用中深孔凿岩、 全矿房一次爆破方式 , 采 场的暴露面积较大 , 为此矿山应用 C A T R 1 7 0 0 G大型 遥控铲运机 6 m 进行采空 区的快速 出矿工作 , 出 矿效率为 1 2 0 t / h 。铲运机将矿石从采矿点运出后, 经出矿穿脉巷 , 分段巷搬运到各分段巷装车点 , 再经 1 8 由 C A T 4 5 t 卡车通过斜坡道直接运至地表矿仓 。 2 . 2 . 5 支护 板庙子金矿采准、 切割巷道以往采用干喷 管缝 锚杆 树脂锚杆的支护方式 , 虽然支护效 果 良好 , 但 存在干喷混凝土工艺复杂、 作业环境差、 混凝土强度 低、 挂钢 网支护时间长、 管缝锚杆锚 固力低等诸多缺 点 。经技术攻关 , 上述巷道采用 了先进 的“ 湿喷 混凝土 树脂锚杆” 机械化支护方法, 即出渣结束后 先采用 S p r a y m e c 1 0 5 0 WP C湿喷台车喷射纤维混凝 土支护 , 经 2~ 3 h的养护 , 采用 H 2 8 2双臂液压凿岩 台车机械化安装树脂锚杆 , 新的支护工艺使喷射混凝 土强度 由 C 1 0 、 C 1 5提高至 C 3 0, 锚杆 的锚 固力 由 8 0 k N提高至 2 0 0 k N, 1 个循环支护作业时间由原来的 1 0~1 2 h缩短至 5 6 h 。 2 . 3 充 填工 艺 板庙子金矿针对不同工序和特点的采场 , 应用不 同充填工艺与料浆输送方式。形成了以尾砂、 废石等 做充填材料, 依靠 自流、 泵送两大泵送方式进行的以 尾砂胶结充填为主 , 废石胶结充填和废石充填相结合 的充填工艺 。有效地控制地压 、 保 障作业安全、 降低 了采矿成本 、 大幅度减少了废石对矿 山环境的破坏 。 1 充填材料。胶结剂采用 3 2 . 5级复合硅酸盐 水泥 , 矿山所用尾砂采用外购尾砂 , 添加 自产废石破 碎后用于井下充填。 2 充填能力。 目前矿 山井下 生产能力约为 7 5 万 t/ a , 年需充填体积约为 2 8 万 m 。 / a 。充填搅拌站 充填能力为 1 2 0 0 m / d 。 3 充填系统。充填料浆采 用地面集 中搅拌制 备方式 , 自产破碎的废石与铁矿尾砂采用前装机混合 后 , 采用斗车和皮带 由5 8 5 m水平运至 6 7 0 m水平充 填搅拌站的卧式搅拌仓 , 与水泥浆均匀搅拌后 , 经充 填钻孔和 3条充填管路分别送 往南 区、 中区和北 区, 完成 自流输送。对于 6 5 0 m标高 以上和局部充填倍 线不足 , 无法 自流充填 的采场采用泵送方式充填 , 充 填系统与充填材料提升运输系统见 图 2 。充填 系统 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5 。 表 5 充填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Ta b l e 5 M a i n t e c h n i c a l p a r a me t e r s o f b a c k f i l l i n g s y s t e m 参数名称 水泥掺量/ % 充填料浆浓度/ % 一 次连续最大充填量/ m 单套系统制备输送能力/ m / h 数值 6 ~2 0 7 2 ~7 8 1 4 o0 l 1 0 4 充填体强度要求。一期采场充填时, 首先进 行1 0 m高的打底充填, 要求充填体强度值为1 . 2一 韩斌等 大直径深孔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应用研究 2 0 1 4年第 6期 图2 充填系统及充填材料提升运输系统 Fi g . 2 F i l l i n g s y s t e m a n d l i n g ma t e r i a l s h o i s t i n g t r a n s p o r t a tio n s y s t e m 1 . 5 MP a , 水泥掺 入量 为 1 4 %, 之后采用较低强度 的 胶结充填 , 要求充填体强度为 0 . 81 . 0 MP a , 水泥掺 人量为 9 %。对于二期采场 , 首先进行 1 0 m高 的打 底充填 , 要求充填体强度值为 1 . 2~1 . 5 MP a , 水泥掺 人量为 1 4 % , 后续则采用全废石 回填 , 或采用低强度 充填料浆充填, 充填体强度设计值为 0 . 5 M P a , 水泥 掺入 量 为 6 %,上 述 充 填 料 浆 质 量 浓 度 均 为 7 5 % ㈣ 。 2 . 4 富水矿体的开采 针对矿体 内积水量大的特点 , 采取 了如下措施 ①采用多种方式封闭地表河床 , 阻止地表河水灌入井 下回采区; ②超前施工矿体下部开拓巷道, 使矿体内 水位下降至采场最低水平以下, 以最大限度减少地下 水对采矿作业的影响 ; ③加强井下采场通风 , 以尽可 能降低井下作业区域的湿度 。 加 J 。 2 . 5 技术经济指标 针对富水溶洞区复杂难采矿体 , 该矿基于装药台 车机械化装药、 高精度控制爆破、 及遥控铲运机出矿、 大型机械化湿喷和凿岩台车机械化安装高预应力树 脂锚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与工艺, 实现了安全、 高效、 低成本、 高回收率 目 标, 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6 。 同时, 基于前述新技术的大量应用 , 大大改善 了采矿 作业环境 , 降低了采矿劳动强度 , 固体废弃物充填也 改善 了矿山环境 ,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表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Ta b l e 6 M a i n e c o n o mi c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i I I d e x e s 项 目 经济技术指标 采场生产能力/ t / d 2 0 0 0 贫化率/ % 7 损失率/ % 6 3 结论 1 大直径深孔崩矿 嗣后充填采 矿法在板庙子 金矿的成功应用, 实现了溶洞区复杂难采矿体的高 效、 安全开采。分段高度 3 0 m的采场钻孔深度达 4 6 m, 凿岩机生产效率为5 1 0 m / d , 遥控铲运机出矿效率 达 1 2 0 t / h , 单采场生产能力 2 0 0 0 t / d , 自流充填的料 浆浓度为 7 2 % ~ 7 8 % , 充填能力为 1 1 0 m / h 。 2 利用遥控铲运机出矿安全性好 的优势 , 采用 了平底式底部结构, 避免了传统漏斗式或堑沟式底部 结构采切工程量大、 结构复杂、 稳定性差、 施工周期长 的弊病。倾角大于 5 0 。 的矿体 , 采用 3 0 m 高分段 采 矿 , 减少了采切工程 , 并通过散装 A N F O炸药机械化 装药、 高精度数字雷管微差爆破, 实现了大药量、 低震 动采场控制爆破 , 使采矿回收率达到 9 4 % , 贫化率控 制在 7 %以内, 同时还实现 了 4 m 小断面切割天井 的一次爆破成井施工工艺 。根据不同的溶洞赋存位 置和体积 , 通过优化爆破回采顺序、 修复炮孔、 “ 隔山 打牛” 爆破等多种方式 , 有效解决 了溶洞区的采矿难 题 。 3 采用 A t l a s S i mb a 1 3 5 4深孔凿岩台车、 N o r me t MC 6 0 5装药 台车、 C A T R 1 7 0 0 G遥控铲车、 C A T 4 5 t 卡 车、 N o r me t S p r a y m e c 1 0 5 0 WP C湿 喷台车、 H 2 8 2双臂 液压凿岩台车等一大批先进的无轨机械化采矿设备 , 大幅度提高了采矿效率 , 降低了井下作业人员的劳动 强度 , 有效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 。 参考文献 【 5 ] 宿晓静, 臧兴运. 吉林省 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分析 [ J ] . 地质找矿论丛 , 2 0 1 0, 2 5 4 3 2 6 - 3 3 0 . S u X i a o j i n g , Z a n g Xi n gyu n . G e do gic al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a n d g e n e t i c a . n a l y s i s o f B a n mi a o z i Go l d De p o s i t i n Ba i s h a n Ci t y,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 J ] . C o n t ri b u t i o n s t o G e o l o g y a n d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R e s e a r c h, 2 0 1 0, 2 5 4 3 2 6 - 3 3 0 . [ 2 ] 赵永发, 赵中学 , 高明珠, 等. 吉林省 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地质特 征及找矿标志 [ J ] . 吉林地质 , 2 0 0 4 , 2 3 2 9 - 2 0 . Z h a o Yo ng f a, Zh a o Zh o n g x u e , Ga o Mi n g z h u, e t a1. Th e g e o l o g i c l e a - t a r e s o f t h e Ba n mi a o z i Au d e p o s i t i n t h e Ba i s ha n a r e a, J i 5 in P rov i n c e a n di t s c ri t e ri af o r o r e p r o s p e c t i n g [ J ] . J i l i n G e o l o gy, 2 0 0 4, 2 3 2 9 - 2 0. [ 3] 傅洪 贤 , 赵勇 , 谢 晋水 , 等 . 隧道爆 破 近区爆破 振动测 试研 究 [ J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2 0 5 1 , 3 0 2 3 3 5 - 3 4 0 . F u Ho n g x i a n, Z h a o Yo n g, Xi e J i n s h u i , e t a 1 . S t u d y o f b l a s t i n g v i b r a t i o n t e s t o f R i g a n e a r t u n n e l b l a s t i n g s o u se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nal o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1 1 , 3 0 2 3 3 5 - 3 4 0 . [ 4 ] 余永强, 杨小林, 王伟. 矿山爆破开采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 J ] . 金属矿 山, 2 0 0 5 5 o 6 9 - 7 2 . Y u yo n g q i a n g , Y a n g X i a o l i n, Wa n g We i . E f f e c t o f m i n e b l a s t i n g o n n e a r b y b u i l d i n g s [ J ] . Me t a l Mi n e , 2 0 0 5 1 o 6 9 - 7 2 . [ 5 ] 薛奕忠. 高阶段大直径深孔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在安庆铜矿的 应用[ J ] . 中国矿 山工程 , 2 0 0 8 , 3 7 2 8 1 0 . Xu e Yi z h o n g . Ap p l i c a t i o n of hi S h l e v e l l o n g b l ast h de me tho d i n An 一 1 9 总第4 5 6期 金 氟 霹 2 0 1 4年 第6期 q i n g C o p p e r M i n e [ J ] . C h i n a M i n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8 , 3 7 2 8 - 1 0 . [ 6 ] A l p a y S , Y a v u z M. U n d e r g r o u n d mi n i n g m e t h o d s e l e c t i o n b y d e c i s i o n ma k i n g t o o l s [ J ] . T u n n e l l i n g a n d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9, 2 4 2 1 7 3 1 8 4 . [ 7 ] Z a r l i n N, S a s a o k a T , S h i m a d a H , e t a1. N u m e ri c a l s t u d y o n an a p p l i c a bl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mi n i n g me t h o d f o r s o f t e x t r a t h i c k c o al S C T I S i n T h a i l and [ J ] . E n gi n e e r i n g , 2 0 1 2 4 7 3 9 - 7 4 5 . [ 8 ] S i v u g an N, R ank i n e K J , R a n k i n e K S . S t u d y o f d r a in a g e t h r o u g h h y d r a u l i c f i U s t o p c s u s i n g me t h o d o f f r a g me n t s [ J ] . G e o t e c h n i c a l& G e o l o gi c al E n gi n e e r i n g , 2 0 0 6, 2 4 1 7 9 - 8 9 . [ 9 ] 褚军凯, 霍俊发, 崔存旺. 复杂富水矿床安全开采综合技术研究 [ J ] . 金属矿山, 2 0 1 2 8 6 一 l 1 . Ch u J u n k ai, Hu o J u n f a, Cu i C u n wang .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o n th e s a f e m i n in g o f c o m p l e x w a t e r r i c h d e p o s i t s [ J ] . M e t a l Mi n e , 2 0 1 2 8 6 一 l 1 . [ 1 O ] 马长年 , 徐 国元 , 倪彬 , 等. 金J I l -矿区厚 大矿体开 采新技术 研究 [ J ] . 矿冶工程 , 2 0 1 0, 3 0 6 6 -9 . Ma C h an g n i a n, Xu Gu o y u an , Ni Bi n, e t a1. A n o v e l t e c h n o l o gy f o r mi n i n g l a r g e thi c k o r e b ody i n J i n c h u a n N o . 2 Mi n e A rea [ J ] . Mi n i n g and 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 E n gin e e r i n g , 2 0 1 0 , 3 0 6 6 - 9 . [ 1 1 ] F r e i d i n A M, T a p s i e v A P , U s k o v V A , e t a 1 . R e e q u i p m e n t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m i n i n g me t h o d a t Z a p o l y a r n y Mi n e[ J 】 . J o u rnal o f Mi n i n g S c i e n c e , 2 0 0 7, 4 3 3 2 9 0 - 2 9 9 . [ 1 2 ] 姜文富 , 贺可强, 李兴, 等. 白象山铁矿东西大巷突水因素与 防治措施剖析 [ J ] . 金属矿山 , 2 0 0 9 6 1 - 5 . J i ang We n f u, He Ke q i an g , L i Xi n g , e t a 1 . An a l y s i s o f wa t e r i n r u s h f a c t o r s an d c o n t r o l me a s u res for t h e e a s t a n d w e s t h a u l a g e wa y s i n B a i x i ang s h an I r o n Mi n e [ J ] . Me t a l M i n e , 2 0 0 9 6 1 - 5 . [ 1 3 ] 韩斌 , 武拴军 , 李宏业. 高效机械化湿喷混凝土技术及其在地 下矿 山的应用 [ J ] . 金属矿 山, 2 0 0 9 5 2 3 - 2 6 . H a rt B i n , Wu S h u anj u n, L i Ho n gye . Hi g h e ffic i e n t w e t s h o t c r e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y a n d i 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