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倾斜难采矿体采矿方法优化研究.pdf
埔 米 诊 童 缓倾斜难采矿体采矿方法优化研究 ’ 昆 明理 工大学 . 云南 昆 明 , 6 5 9 3 垫墨壁 云南锡 业公 司 , 云南 个 旧市 , 6 6 1 4 O O 摘要 着重论述 了缓撷斜难采矿体开采的国 内外现状 . 传统采矿方法的缺陷, 此项研 宄的发展 趋 势 , 扭 转 日前被 动 局面 的迫切 性 , 以厦 开展鹱 倾 斜难 采 矿体 采矿 方 法研 宄的 主要技 术 路 线厦 其 在 研 宄中的 实 施情巩争初步成果 关 蝴 堂 班 翌 l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 发展趋 势 我 国许多金属矿床和大 部分非金属矿床 都 属于 缓倾斜矿 床 , 一直 采用 常规方法开采 , 效果普遍不好 , 尤其是 用传 统方 法开采 在我 国占有很大 比重 的中厚缓倾 斜矿 体时 , 以及 开采厚度 虽然 不大 , 但顶 板岩 石稳固性不好 的缓倾斜矿体时, 问题更多, 因此, 此类矿体 至今仍 被认为是 难采矿体 。前 者由于没有找 到更 有效 的开 采方法 , 长期 来国 内不少矿 山 不得不采 用底 盘漏斗房 柱法 或底 盘漏斗分段 矿房法 , 它虽然可提高开 采的安全性 , 但 因在 底板 岩石 中 的采切工程 量大 , 千 吨栗 切 比很 高 有 的高 达 3 0~5 0 r n / k t , 开采 成本 很高 , 矿块或采场生产周期长 。开采厚度小于 7~ 8 m的 矿 体时 . 问题更严 重 。由于存 在 这些 严重缺 陷 , 国外已很少 采用此类 方法 , 而用其 它方法代替 。如葡 萄 牙的 内维 什一科 尔沃 N e r e C o r v o 铜矿 铜 品位 高达 8 % 一1 4 % 采 用横 向分层充填法 , 法 国的拉让蒂 耶 L e , 1 - 岛 7 l i e r e 铅锌矿 采用 普 通房 柱 法 和充 填采矿 法 铅 7 %, 锌 1 %的富矿断层带部位 美国 的 斯托尔湖 s t a U 1 日 l c e 铜矿 铜 品位 4 % , 还有 金、 银、 锌 , 9 o %产量用 充填法 回采 , 我 国 的 一 些缓倾斜中厚矿床如黄沙坪铅锌矿、 青上 铜矿 、 柏坊铜矿等 也 采用充 填法 开 采。 目前 国内外 使用的各种充填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生产 能力 低 和开 采成 本 高 , 有 的 如 胶 结 充 填 采掘工 艺复杂 , 充 填 系统 庞大 , 技 术难 度 大 , 中小矿 山不易掌 握 这些缺 点对 于矿 床 价值较贵或矿 石 品位较高 的矿 山并 不严重 , 这些矿 山可 以产 品价值 高这一优势来抵消或 缓解充填法 的一些 缺点。但是 , 我 国大多 数 缓倾斜 中厚矿 床价值 或 品位 都不 高 , 对充 填 法难 以适应。 练上所述 , 缓倾斜 中厚难采矿体 的开采 , 存在 着效率 、 成本 、 安 全性 、 贫化损 失 之间 的 对立统一矛盾。房柱法效率较高, 成本较低, 但资源损失较大 , 若不控顶或控顶效果不好. 安全条件 也会 恶 化 采用 充填 法 , 矿 石贫化 系中国蔼萄牙目际合作项 目 3 8 世界采矿快报第 1 5 卷1 9 9 9 年第 1 1 / 1 2 期总第 4 5 8 期 维普资讯 损失较 小 . 较 安 全 . 但 充 填 作业 导 致成 本 升 高 , 效率下降 其它采矿法也存在类似 题 国内外在开 采缓倾斜矿体方面共同的发 展趋势是 为 了克 服或缓 解常 规采矿 法 的诸 多 缺陷 . 十分 注意研究 和采用高教 率、 高回收 率 的采矿方 法和工 艺 . 以及高 效能 的采 掘设 备 . 并与科学 管理 方法相 结合 . 形成一个优化 的矿 山生产 系统 , 大幅 度提高矿 山综 合生产 能力 , 改善企 业总 体效益 由于发 达 国家 和 发展 中国家 国情 不 同 . 生 产技术 水平相 差甚 远 , 不 同国家 对于 上述发 展趋势所 瞄准 的主 攻方 向也有很大 区别 。发达 国家首先把主要 注意力放在发展 高教 能设备上 . 通过实现 各 项主要采切工艺和辅 助作业 的高度机械化来 增加生 产安全性 、 提高效 率和 降低成 本。如 美 国的 白松 w t e P i n e 铜 矿 , 是 一 个 有 4 6 年开采历史 的老矿 山 . 从 1 9 7 3年后 . 由 于实 现 了采 、 掘 、 碎 矿 、 运 输 设 备的配套更新 , 全矿劳 动生 产率提高 了 2 0 %, 经 营成本 降低 了 如 % 3 0 % 又 如欧洲 最大 、 世界第 6位 的 铅锌矿 山爱尔 兰 的塔拉 T a r a 铅锌矿率先采 用 卵 一8型遥控铲运机出矿且不 在围岩中掘 进采准巷道 的无 底 柱分 段充填法 . 实现 了缓 倾斜 中厚矿 体的 高效率 矿 山全 员劳动生 产 率为 3 2 . 5 L / 工班 、 大能力开采 近年来矿 山 生产矿 石 能力为 1 0 01 0 0 0万 t 。此 外 . 本 课题 的国外合作伙 伴葡 萄牙的帕纳什凯 拉 P a n a s q u e i r a 钨矿 的情 况 也很好 地反 映 了 上述发展趋势 。该矿是 欧洲最重要 的产钨厂 家 . 也是葡萄牙最 大 的钨 矿 , 1 8 9 0年投 产 , 长 期来 主要 采用 长壁法 . 近年来改用房 柱法 , 由 于主要作业 实现 了机械化生 产 , 凿 岩用 A T H 1 2型电动/ 渡压 单机凿 岩 台车 配 R P H 2 O 0型 液压凿岩机 , 装运采用 E i m o o 9 1 1 型电动铲运 机及 E i mc o 9 1 2 D型柴 油铲运机 . 爆破用 装药 车 , 全 员劳动生产 率从 5. 1 L / 工班提高到 6 . 3 L / 工 班。该矿 只有 1 9 7人 其 中选厂 2 7人 , 近年来 矿 石年产 量保 持在 1 05 0万 t 的高 水平上 , 要不是 由于市场不景气 受到 限产 , 产 世界采矿快报第 1 5 卷1 9 9 9年第 1 1 / 1 2期总第 4 锚期 量还 可以大 幅度提高 我国对矿 山先进设 备 的引 进 、 研 制 和推 广应用 . 也一直 十分重视 , 有关 主管 部门曾明 确提 出, 矿 山生 产 和建设 总的奋 斗 目标和 任 务 . 是到 2 0 0 0年末 . 大 中型 矿 山的开 采技术 和装备水平要逐步达 到 8 0年 代末和 9 o年代 初的 国外先 进水平 . 一些重点矿 山要达 到 B 0 年代末 和 9 o年 代 初 的 国外 先 进 水 平 但 是 , 正反经验告诉我们 . 在实现 上述 目标 的具 体操作 上 , 决不可能、 也不应该 盲 目照搬 照抄 发达国家 的做法 . 而是必须结合国情 . 从我 国 矿产资源条件和 矿山生 产现状 出发 , 依靠 科 技进步 . 实行国内攻关和 引进 技术相结 合 , 研 究采用具有我 国特色 的 开采技术 , 对于在 我 国 占有很大 比重 的缓倾 斜难采矿体 的开采更 是 应该如此 , 由此 可 以看 出本课题 研 究 的重 要 性和迫切性。 2 缓倾斜难采矿体采矿 方法优 化研究的技术 路线 矿 山生产系统是一 个复 杂庞大 的多层 次 的动态平衡系统 , 也是 一个 多 因素 且 对立 统 一 的多 目标决 策系统。对于具 有这种 系统属 性的一个老 矿 山的技 术 改造 或 新 矿 山的建 设 . 仅仅强调采 矿方法 和工 艺技术 的改进或 者与此相反 仅仅强调 设 备现代化 , 都是 不全 面的 . 而必须依靠适 应缓倾 斜 矿体开 采 技术 条件 的方法 、 工艺 、 设备 、 人 员 与管理 等 基本 采掘要素 达到最佳状态 的科学 合理协调和配 合。因此 . 本项试验研究 坚 决抛 弃 了 定 性 和凭经验决策为主的传统方法, 独辟蹊径, 在 认真 吸收和借 鉴国 内外难采矿 体的开采最新 理论 、 先进 的技术手段 和成 功 的实 践经 验 的 基础 上 , 根据 合作试验 矿 山 即云 锡公 司松树 脚锡 矿缓倾斜 中厚 氧化矿 床 的特 点 , 针 对传 统采 矿方法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 尤 其是安 全 问 题 , 通过总结与完 善现有 的 、 开 发新 的围岩稳 定性监测 、 预报 技术和 采场地 压 管理与 控制 技术 , 及通 过对 有关采 掘要素 或作 业 的优 , - i 维普资讯 化 处理 . 来研 究 一种建立 在合理 的采 矿方法 和开采工 艺基 础 上的、 既结 合合作矿 山实 际 又不局限于某 一具 体矿床条件 的以采场或 矿 块 为基本单元 的最优生产 系统 。 据 有关 资料统计 , 地 下矿 山 的采 场劳 动 消耗量 占总劳动 消耗量 的 4 0 % 一5 0 %, 采 场 成本约占矿 石成本 的 3 0 % ~5 0 %, 采场事 故 约占矿 山事故 的 6 0 % ~7 0 %, 采场 工人职业 病 发 病 率 约 占 矿 山职 工 发 病 率 的 7 0 % ~ 8 o % 因此 , 本课题 的主攻方 向 自始 至终突 出了矿 山生产 基本单元 即采场或矿块 最优 生产 系统 的研究和推 广应用 , 事实证明 , 抓住 了这一点 , 缓倾斜 矿体就 不再是难采矿体 了 3 技 术路线的实施及初 步成果 3. 1 采 用先进技 术 , 优化 采矿方法 优 化采矿 方法和 开采工 艺是本项研究 的 重点 . 也是技术难点 采矿 方法 及其 工艺过程 是组成 采场 或 矿块和 盘区 最优生产系统的核心 , 其 中的一 些指标 既互 相 联 系 . 又相 互 矛 盾 , 例 如 效率 高 、 成本低的方法. 矿石贫化损失指标往往不 好 ; 反之 , 要想降低贫化损失 , 就要 在成本方 面付出更多的代价 , 弄不好安全条件也会恶 化 。可见 , 对立 的矛盾双 方 , 传统的采矿方法 是很难 同时兼顾和协调统一的 。解决这些矛 盾 的关 键是要从 矿 山 系统全局 出发 . 进行 多 目标决策 , 不 能单纯着 眼于某一局部 , 强调 或迁就某~侧 面 为此 . 在课 题研究 中引入 了系统科 学理论 和最 优化技术 , 通 过 系统 分 析 , 找 出主要 矛盾 , 在 强化地 压管理 与控 制 , 提高作业安全性 的前提 下 . 对一些 主要技 术 经济指标实行量化处理, 即以缓倾斜 矿床开 采总体效益 最佳 为 目标 函数 , 把影响 开采 效 果的各种 主 要 因素 . 如 矿岩 稳 固性 , 矿 体 倾 角 , 厚度 , 矿石 品位 . 贫 损指 标 , 材 料消耗 , 设 备效率 ⋯⋯等 , 作为约束条件 , 建立数学模 型 或模拟模型 , 并在计算 机和 C A D工 作站上 运 行根据该模型 开发 的应 用软件 , 寻求 问题 的 4 0 最 优解或次优 、 较 优解 . 从而获得组成采场最 优生产 系统 的有关各采掘要素 的最 佳配 合方 式 。在此基础 上 . 根据 合作矿 山 云 锡松矿 正在重点开发 的芦塘 坝新 区约 3 0个 缓 倾斜 难采氧化矿 体的实 际情况 , 通 过 深入探 索研 究 , 提 出了 6个 以上 的适合 于 此类 矿床开 采 的采矿方法 。经 过进一 步技术 经济 比较 , 从 中筛选 出 3个 优化 方案 , 逐 一作 出方 案设 计 并通过 了有关 专 家 的评 审 , 按 照云锡 公 司下 一 步生产发 展 中、 长期 规 划和 当前 的生产 安 排 , 以“ 超前切顶 、 锚杆护顶空场法” 作 为首选 方案 , 作出施工设计 , 在芦塘 坝某 矿体开辟 了 生产试验采场 。一 年多来 , 试 验研 究 进展 比 较顺利 , 可望能实 现 预期 目标 。与 该矿原 厢 有底柱分段 崩落 法 比较该 法有显 著 优势 , 其 中尤为突 出的是 脉外 采准 工作 量少 , 千吨采 切比及 贫化 率、 损 失率 低 , 分 别 为 9 2 m / k t 、 8 . 4 %和 6 O % , 采 矿 准备 周 期短 、 生 产 效率 高 , 矿山总体效益好 。 3. 2 开展岩石力学研究 , 提高 采矿 作业安 全性 深入开展 矿岩稳定 性预测预报和 采场 地 压监控技术研究 , 大大提高了缓倾斜矿床开 采 的安全可靠性 课题 组充分 利用 试验采场矿 岩逐步被揭 露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了如下各项岩石力学研究工作 1 选择 有代 表性 的矿 段 , 采集 大 量试 样 , 系统地测定矿岩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 . 获 得 了各种 岩体的有价值 的力学 参数 ; 2 以试 验采 场 为重 点 , 全 面 开展 岩体 稳定性及结构 面调查 , 对 岩体 按稳定 性进 行 分类 . 为采矿方法 及其地 压监 控手 段 的选 择 和 有关参数 的优 化提 供了科 学依据 ; 3 在上述地质工 作和调查研 究 的基 础 上 , 根据岩体 力学 性能测试 结果 , 对矿岩力学 参数进行评 估 . 并 用有 限元 、 边界 元等 方法 . 对矿房 、 矿柱尺寸进行 计算 , 为采矿方法及其 构成要索 的优选提供 了量化 手段 ; 凿界采矿快报第 B巷1 9 9 9 车第 J J 4 2期总第 艚舸 维普资讯 4 研究 完善 声 波法 和 声发射 技术 , 分 别 对各类矿柱 的稳定性和采场顶板的大范围 冒落开展经 常性 监测 , 根据总 结 出来 的某 些 岩体失稳规 律和 若干判 据 , 提 出了缓倾斜 矿 床安全 开采的地压管理和监控方案 ; 5 已着手研制一种适合 于井下作业 恶 劣环境 的便携式地音仪 。为了提高其灵敏度 和 增加可靠性 , 研 制过程 中 , 综合应用了多种 传感器和应力应变 声、 光、 电等 测试监控技 术 , 实验 室与现场 结合 , 物理模 拟与计算机模 拟并举 , 突破 了有关 的重点难点 , 其 中最关键 是找到了顶板危岩开始位移 与实际 冒落 的时 闯差随下列 因素变 化 的分布规 律 , 这 些 因素 是 岩块重量 、 体积 、 形 状 、 角度 或产状 、 滑 移 或构造弱面充填物的性质及其厚度等 3 3 引进优化技术, 提高缓倾斜矿床开采 的科学决策水平 在开 采系统设计和生产过程控 制及其经 营管理优化决 策方面 , 本项研 究 有针对性 地 引人人工智能 A I 、 专家系统 E s 、 人工神经 网络 A N N 等先进技术并使它们 与决策 支持 系统 D S S 相 结合 , 组 成 功能 优越 的智 能化 决策支持 系统 I D S S . 并充分利 用 0 图形 处 理功 能 , 对采矿方法选择 设计 、 生产 管理 与 经 营决策等进行 优化 处理 , 使 主要 技术 经济 指标实现全 面优化 . 同 时也提高 了企业 现代 化管理水平 。 优化处理的对象是 多 目标的复杂 而庞大 的采掘系统 , 其特点和难点是各种 因素和多 种约束条件错 综复杂 , 随机性大 , 涉及 的信息 不完全 、 不准确 , 甚至有错误 。处理这样复杂 世界采矿快报第 l 5 卷1 9 9 9 年第 1 1 / 1 2 期总第 4 5 8 期 的系统优化 问题 , 不 能光靠传 统 的专 家系统 即 E s , 而必须综 合 多种 优化 技 术 , 尤 其 要借 助 A N N与 E s的推理 网络 之 间 的可 转换性 , 将 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充 分发挥 A N N在 并行处理、 联想记忆 、 自组织学习及分布式存 储和强有力 的容错 性等 方 面的特 有功 能 , 来 解决在处理采矿方法选 择、 采场结构参 数、 回 采顺序 、 设 备匹配 、 施 工组织 管理决策等一系 列优化 问题 时所遇到 的知识获取 的“ 瓶颈” 问 题和知识 的“ 窄 台 阶” 问题 。这 是 妨 碍 ms S 有效获 取领域专家知识 的两只拦路虎 。 4绪 诸 本文所介绍 的研 究成 果只 是 初步 的、 阶 段性 的, 但其所 遵循 的技术 路 线、 主要思 路 , 对于改进和完善 缓倾斜难采矿 床采矿方法及 其工艺 , 提高企业现代 化管理水 平 , 有重要参 考价值 。随着试验采场各项工程 的进一步 推 进 , 研究工作将继 续深化 , 研 究成果的水平还 会有所提高。我们 相信 . 通过 国 内外 同行 专 家的共同努力 , 实 现缓倾 斜难采 矿体 开采技 术的重大突破. 将指 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陈孝华. 矿业系统工程基础 . 成都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 社 。 1 9 8 7 2 陈孝华, 黄蓿曹 降低空场怯损失贫化率方法的研究 有 色盘属 , 1 9 9 3 6 3 c h ∞ 【 i _ m , We iY n g , 。 u t 咖由 叩 呵 呵蛔 耻nml n e t * c o f o r衄 昭 m n g p r o d u e t i e n d l d ;B帕 H i g t h e 1 6 t h w0 蛐 n i 0。g l , 1 9 94 5 3 8 螂 4 宦秉炼 , 陈孝华. 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改进途径. 第 2 届全 国青年采矿学术会议{ 宅 文集 下 , 1 9 9 4 4 - - - 6 4l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