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铜矿马头山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方案探究.pdf
I S S N 1 6 7 12 9 0 0 CN 4 3 1 3 47 /TD 采矿技术第8卷第4期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Vo 1 . 8, No . 4 2 0 0 8年 7月 J u l y 2 0 0 8 安 庆 铜 矿 马 头 山 矿 体 安 全 高 效 开 采 方 案 探 究 李伟明, 徐必根 长沙矿 山研究院, 湖南 长沙4 1 0 0 1 2 摘要 安庆铜矿马头山矿体 系其 2 矿体的西延部分 , 属 于安庆铜矿规划开采的矿体 , 其 占有相 “-5部分的储量, 且具有极其复杂的矿体赋存条件和水文地 质条件。为保证该企业 现有 的生产能力, 迫切需要探讨一种安全高效的采矿方法开采此矿体 , 为此开展 了一系列 的研 究工作 。 关键词 采矿方法; 开采技术条件 ; 方案选择 ; 安庆铜矿 安庆铜矿是一座 1 9 9 0年代建设的大型地下铜 矿山, 矿床赋存有 1 、 2 和马头 山矿体 系安庆铜矿 2号矿体西延部分 。 目前正在基建开发 马头 山矿 体 。由于马头山矿体 的开采技术条件 比 1 和 2 主 矿体复杂得多, 采用何种开采工艺技术, 对矿山的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 为此对该矿体 的采矿方法 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1 矿 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 该矿区位于月山岩体东枝南接触带 。地层出露 有下三叠统南陵湖组大理岩及中三叠统月山组大理 岩与铜头尖组粉砂岩。构造有西马鞍山背斜 , 龟形 山背斜, F 1 、 F 6断层。岩浆岩发育, 蚀变作用强烈, 接触带矿化普遍。该矿体位于安庆铜矿以西的马头 山一带 , 其主矿体系安庆铜矿 2号矿体西延部分 , 被 近南北 向的 F 6断层错断 , 成为矿石类型完全相似的 两个矿体。 马头 山矿体 由 1个主矿体及 7个小矿体组成 , 主矿体为接触交代型铜 铁 矿体, 7 个小矿体为矽 卡岩型铁、 铜矿体及闪长岩型铜矿体, 矿体分枝复合 现象极其突出。矿体总体走向约 2 9 7 。 , 局部有小幅 度变化。矿体倾 向 上部倾 向北东 , 下部倾 向南西 , 倾 向随走向变化有较小偏转 。倾角不等 , 最大 5 2 。 , 最小 1 7 。 。矿体分布东高西低, 向北西西侧伏。矿 体总长 1 2 5 0 m, 沿倾 向斜深 5 0 . 2 71 5 9 . 2 2 m, 平均 斜深 9 2 . 5 2 m, 最大厚度 1 0 5 . 2 9 m, 最小厚度 0 . 6 1 m, 平均厚度 1 O . 8 9 m。主矿体顶板围岩主要是 白云 石大理岩及大理岩、 透辉石矽卡岩 极其破碎 , 个 别矿层顶板为角砾大理 岩及 闪长岩 ; 矿体底板围岩 为闪长岩、 透辉石化闪长岩 、 方柱石透辉石矽 卡岩。 小矿体顶底板围岩均为透辉石化闪长岩和闪长岩。 查明马头矿体地质储量 1 2 2 b级 5 5 0 . 7 8万 t 。 铜平均品位 0 . 5 5 %, 铁平均品位 4 6 . 8 6 %。 2 选择采矿方法须考虑的因素 1 大直径深孔崩矿采矿法和分段空场采矿法 工艺在安庆铜矿的 l 、 2 矿体应用已有多年 , 具有相 当成熟 的经验。 2 马头山矿体上部地表有两个村庄处在矿体 上盘移动带范围内, 地表不允许崩落。 3 要充分利用安庆铜矿现有的采掘 、 凿岩 、 出 矿和运输设备。 4 充分利用矿 山现在开采 1 、 2 矿体的胶结 充填系统 。 5 按照可研报告和业主要求推荐马头山矿体 建设规模为 1 0 0 0 t / d , 采场平 均综合生产能 力 5 0 0 t / d , 采场损失率为 1 0 % , 采场贫化率 为 1 0 %。 6 尽可能采用低成本的采矿方法。 3 马头山矿体采矿方法初选 根据马头山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 , 以及影响马 头山矿体采矿方法选择的因素, 通过对空场、 崩落、 充填等方案的研究 比较 , 适合于马头山矿体 的采矿 方法方案有 大直径深孔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 , 分段 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嗣后充填的方形采场大直径 深孔 V C R法 , 上向分层水平充填采矿法。 1 大直径深孔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 方案 。 该方法为 阶段矿房法范畴 , 采 用先进 的 V C R法拉 槽 , 侧向倒梯段崩矿。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 , 沿走 向将整个马头 山矿体按矿房和矿柱均为 1 5 m宽划 维普资讯 1 6 采矿技术 分采场 , 采场高为矿体垂直厚度 , 采场长为矿体的水 平厚度 。回采顺序是隔一采一 , 即先期 回采矿房采 场 , 再 回采矿柱采场 ; 先期 回采 的采场 矿房 用尾 胶充填 , 灰砂 比为 1 4~ 1 1 0 为前期试验值 ; 二步 骤 回采的采场 矿柱 用尾砂充填。 2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方案 Ⅱ 。该 方法为分段矿房法范畴 , 采用分段凿 岩 , 分段落矿 , 阶段 出矿的回采流程 。采场垂直矿体走 向布置 , 沿 走向将整个马头山矿体按矿房和矿柱均 为 1 5 m宽 划分采场, 采场高为矿体垂直厚度 , 采场长为矿体的 水平厚度, 分段 高度 为 1 2 m。 回采顺 序是 隔一采 一 ,即先期回采矿房 , 再 回采矿柱; 先期 回采 的采场 矿房 用尾胶充填, 灰砂比为 1 4~ 1 1 0 ; 二步骤回 采 的采场 矿柱 用尾砂充填 , 当矿体水平厚度大于 6 0~ 8 0 m时, 再考虑划分多个采场。 3 嗣后 充填的方形采场大 直径深孔采矿 法 方案Ⅲ 。该方法为阶段矿房法范畴, 将矿体划分 为长宽均为 3 0 m的方形采场 , 采场高为矿体垂直厚 度 , 按棋盘式布置方形采场 , 分一 、 二 、 三个步骤来 回 采 。嗣后块石胶结充填处理空区。 4 上向分层水平充填采矿法 方案Ⅳ 。采 场垂直矿体走 向布置, 沿走 向将整个马头山矿体按 矿房和矿柱均为 1 5 m宽划分采场, 采场高为矿体垂 直厚度 , 采场长为矿体的水平厚度。回采顺序是隔 一 采一 , 即先期回采矿房采场 , 再 回采矿柱采场 。 尾 砂充填处理空区。 4 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4 . 1方案 I 优点 采场综合生产能力高 ; 作业成本较低 ; 人 员不进采场凿岩和爆破作业 均在凿岩硐室 内进行 , 安全性好 ; 开采工艺简单可靠 , 工人对现有采矿工艺 技术熟悉 ; 采切工程量小 , 回采直接成本最小 , 年经 济效益最好 。 缺点 贫损率较高 , 矿 山服务年限短, 总效益最 差 ; 采矿设备需增加一台 T一1 5 0钻孔和高压风机 ; 长条形采场, 充填体侧向暴露面积大, 充填体的稳定 性较差。 4 . 2方案 Ⅱ 优点 贫化、 损失率 比 I方案稍低 ; 回采工作人 员不进采场 , 凿岩 和爆 破作业均在巷 道 内, 安 全性 好 ; 分段采矿 , 机动灵活性好 , 采切工程量较小; 采场 综合生产能力较大, 但比 I 方案低。 缺点 基建期需要 3个采场投入生产 , 比 I 方案 多 1 个采场; 长条形采场, 充填体侧向暴露面积大, 充填体 的稳定性较差; 中深孔爆破较难控制 , 对充填 体破坏较大。 4 . 3 方案Ⅲ 优点 各项作业在 各 中段巷 道 中进行 , 作业 安 全 ; 可以同时在几个中段进行不 同的作业 , 机械化利 用程度高 , 生产能力较大 ; 采用 V C R留矿法爆破 , 有 利于矿石的破碎和充填体的稳定 ; 贫损率较 I、 Ⅱ方 案低 , 方形采场采用块石胶结充填有利 于充填体的 稳定。 缺点 采准工作量大; 采矿设备需增加大孔钻孔 和高压风机 ; 采场出矿点布置难度大。 4 . 4 方案Ⅳ 优点 分层回采 , 分层充填 , 采空区高度小 , 两帮 容易维护 , 对矿体的变化有较强的适用能力 ; 采矿的 贫化率和损失率低, 矿山服务年限长, 总效益最好; 充填料可以是尾砂 、 炉碴 、 山砂等 , 来源广泛 , 充填方 式可采用水砂胶结 、 水砂充填 。 缺点 凿岩和回采作业均在采场内进行, 安全性 较差 ; 工作面向分层推进 , 每层采 、 出、 充循环作业 , 工艺环节多, 生产能力低; 在对该矿体采矿方法研究 过程中, 采用了模糊数学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 分析。 通过分析 比较 ,推荐采用第 1方案 一大直径深 孔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作为安庆铜矿 2号西矿体的 主体采矿方法方案, 而第 Ⅱ方案 一 分段空场嗣后充 填采矿法作为开采小矿体和边部矿体的采矿方法方 案。该采矿方法在 国内外 已经有 了成熟的理论和经 验 , 是一种安全、 高效的厚大矿体的采矿方法 。 参考文献 [ 1 ] 刘同有 , 等. 充填采矿技 术 与应用 [ M] . 北京 冶金 工业 出版 社 . 2 0 0 1 . [ 2 3 郭金峰. 我国复杂难采矿床开采的问题与对策[ J ] . 金属矿 山, 2 0 0 5, 1 2 . [ 3 3 解世俊.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 M] .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 9 9 4. [ 4 ] 辛洪波. 冶金矿山难采矿体采矿技术 [ M] . 北京 冶金工业出 版社 , 1 9 9 9 . 收稿 日期 2 0 0 8 0 3一l 2 作者简介 李伟明 1 9 8 2一 , 男, 湖南长沙人, 从事采矿技术 与矿 山安 全技 术研 究。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