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质标准化体系和资源评价方法-程爱国.ppt
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地质标准化体系与资源评价方法,程爱国E-mailchengaiguo999Tel010-8824860013366390648,煤炭地质标准化体系与资源评价方法,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讲课提纲,煤炭地质标准化体系煤炭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理论和方法,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部分煤炭地质标准化体系,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煤和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编制提纲,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工作是煤炭地质勘查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规范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重任。当前,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如何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如何适应煤炭地质勘查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大家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历史沿革和现状煤炭地质勘查标准的初期阶段按照“三类九型”进行勘探工程设计和布置,这些标准的制定为建国初期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是地质勘查规程规范和技术管理制度的松弛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是煤田地质勘探规程规范和技术管理制度健全时期。煤炭部地质局颁发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煤田电法勘探规程、煤田地震勘探规程和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等一系列技术规范规程。1986年颁发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这是一份系统、完整、科学的规范,这部规范对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90年代,国家开始进行标准化工作,煤田地质勘探行业也进行了响应,逐渐形成了煤田地质勘探标准化体系。(一)煤田地质勘查规范、规程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含煤岩系钻孔岩芯描述标准-沉积构造部分(DZ/T0002.1-91)含煤岩系钻孔岩芯描述标准-岩石成因类型部分(DZ/T0002.2-91)含煤岩系钻孔岩芯描述标准-岩性岩类部分(DZ/T0002.3-97),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含煤岩系钻孔岩芯描述标准-煤岩煤相部分(DZ/T0002.4-97)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93)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7-2000)煤炭电法勘探规范(MT/T898-2000)煤田地质设备信息代码(MT/T896-2000)煤层气测量方法(解吸法)(MT/T77-1994)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煤炭部(87)煤地字第746号)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煤炭部(87)煤地字第656号)煤田地质技术管理的若干规定((91)中煤总地办字第62号)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纲(中煤总地地字[1991]第380号)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煤炭部(80)煤地字第638号)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部(80)煤地字第638号)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部(80)煤地字第638号)煤田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煤炭部(80)煤地字第638号)煤炭地质勘探收费标准(国家计委计价费(1996)2853号),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二)与煤田地质勘查密切相关的规范规程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煤炭质量分级(灰分、硫分、发热量(GB/T15224.1,2,3-94)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DZ/T0001-91),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当前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煤炭资源勘查标准化工作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部门规章并存煤炭资源勘查标准制定由多部门负责煤炭资源勘查标准化体系有待建立,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煤炭资源勘查标准化工作尚处在初步阶段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不同专家对标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存在不同认识。另一方面,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规范规程不适应科技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一些原有以部门规章形式颁发的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失去了作为标准所应有的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迫在眉睫,煤炭资源勘查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建立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目的建立新型煤炭地质标准化体系,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地质勘查工作,指导煤炭地质勘查实践,规范地勘市场秩序和市场行为,全面提高地质勘查精度、勘查程度和勘查水平,保障地质勘查工程和成果质量,为煤矿建设、生产和安全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任务研究国际矿产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分析我国现阶段煤炭地质勘查现状和发展趋势,煤炭地质科技发展水平;以煤炭地质勘查规范为核心,以各项专业技术标准为辅助标准,建立涵盖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科学、系统、完整的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原则市场经济的原则。与国际国内接轨原则。科技进步原则。考虑现状逐步优化原则。,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工作内容研究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和其它产煤大国煤炭地质勘查状况和煤炭地质标准化工作,分析国际资源和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分析我国现阶段资源地质勘查和煤炭地质勘查现状和发展趋势,煤炭地质科技发展水平。研究商业化、现代化地质勘查特点,分析国家标准化体系和行业标准化体系现状和发展趋势。以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为核心,以各项专业技术标准为辅助标准,建立涵盖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科学、系统、完整的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煤、泥炭勘查规范,专业地质勘查规范规程,相关技术规范规程,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体系框架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专业地质勘查技术规范煤炭资源储量分类估算方法技术标准煤炭资源遥感技术标准煤炭资源物探技术标准煤炭资源测绘技术标准煤炭资源测试技术标准煤炭地质填图技术标准煤质评价技术标准煤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技术标准煤矿安全地质技术标准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和煤炭地质勘查信息化技术标准煤炭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技术标准煤炭资源勘查和评价管理规范与煤炭资源勘查和评价相关和交叉的煤炭、地质勘查技术规范,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展,近期开展的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工作开展煤炭资源勘查和评价标准化体系研究,制定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制定规划。调查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执行情况,制定规范补充规定。制定有关标准制定、修订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煤炭地质报告编制规范、煤田钻探规程、煤炭航天遥感地质填图技术标准。制定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煤质评价规范,涵盖原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制定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评价标准涵盖原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田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幻灯片2,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现代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煤炭地质勘查规范体系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说明存在问题与建议,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现代煤炭地质勘查技术,概念广义的煤炭地质勘查包括煤炭资源特征研究、煤炭资源调查、煤炭资源评价、预查、普查、详查、精查(勘探)、煤炭生产勘探。狭义的煤炭地质勘查包括预查、普查、详查、精查(勘探)、煤炭生产勘探。,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现代煤炭地质勘查特点,由单一手段到综合手段由一维勘探到三维勘探乃至多维勘探由人工、机械勘探到信息勘探,现代高新技术正在渗透到每一个勘探领域。,勘查技术发展现状,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根据我国煤田地形、地质、物性特点,合理选择地质填图、遥感、物探、钻探、测试等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地质信息,综合研究煤层赋存规律和开采技术条件,提交数字化地质报告的煤田综合勘探方法和技术。,现代煤炭地质勘查特点,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地质勘查规范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为煤炭工业发展提供合格地质报告两个基本点坚持综合勘查;坚持因地制宜。三项基本原则一是注重技术经济效益原则;二是运用先进的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三是综合评价原则。,,煤炭地质勘查规范体系,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阶段及任务,,煤炭地质勘查划分为四个阶段预查、普查、详查、精查(勘探)预查任务寻找煤炭资源。普查任务对工作区有无资源前景作出评价,为煤炭工业远景规划提供依据。详查任务为矿区总体规划提供依据。勘探任务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煤炭地质勘查规范体系,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手段选择,,,主要勘查手段煤田地质填图、遥感、物探、钻探、测试地震地质条件好的地区一般采用地震、钻探、测井、测试等手段。地震地质条件不太好的地区一般仅钻探、测井、测试等手段地层出露比较好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地质填图等地表地质手段。一种手段能够解决的地质问题,不用两种手段。,煤炭地质勘查规范体系,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类型,,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类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煤类在煤层稳定评价中是次要的。勘查类型是确定钻探基本勘探线距的基本依据。但是,不要将勘查类型作为束缚勘查工作的枷锁。,煤炭地质勘查规范体系,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线距,,,构造复杂程度类型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煤炭地质勘查规范体系,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线距,,,,煤层稳定程度类型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煤炭地质勘查规范体系,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地质勘查规范体系,关于勘查工程基本线距主要可采煤层的稳定性确定基本勘查线距以最复杂的地质条件确定基本勘查线距勘查工程基本线距只解决基本地质问题,特殊问题特殊工程解决,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地质勘查规范体系,资源储量估算(计算)煤炭资源储量分类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煤炭资源储量类别确定,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分类,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1、资源的经济性难以确定2、现行资源储量分类不能很好地为煤矿建设和规划服务。3、地质勘查与煤矿设计脱节,导致煤炭资源储量分类难以实施。4、推断的、预测的资源量不确定性很大,可操作性不强。5、可采储量难以计算。,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工业指标,,,1、新的规范增加了最高硫分和最低发热量2、将硫分作为工业指标主要源于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要求,应该说对于我国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严格地说,硫分是工业指标,将硫分作为工业指标,使得全硫3的煤炭资源处于非监管状态,这部分资源储量在地质报告中单列。3、发热量和灰分是具有负相关关系的指标,其实可以取消发热量这项工业指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不考虑发热量,否则有时会相互矛盾。4、对于一些缺煤省区估算低于工业指标的煤炭资源,只要有规定,是可以计算的,但在地质报告中要单列。,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资源储量类别的确定,,,1、由于资源储量分类存在一定问题和可行研究滞后性,给资源储量类别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勘探和详查阶段,如果没有可行研究报告可供资鉴,一般确定的内蕴资源量即可。2、确定资源储量的类别一定要根据资源储量的条件确定,不要单纯地以工程间距确定资源量类别。3、区别对待断层划出30-50米确定为推断的资源量和煤柱资源储量,煤柱划分是由煤矿设计部门确定的,资源量是什么级别就是什么级别。一般确定为内蕴资源量(331-334。,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执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煤炭实施说明11.8.doc,一、业主意愿与规范二、一水平(先期开采地段)三、加强煤质评价和安全地质评价,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制定和颁布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必要性为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战略,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钻探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推进钻孔质量标准化意义重大。现在执行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主要修订内容现行的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1987)已经运用多年,实践证明,这个标准的质量指标至今仍然是基本合理的,本次制定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现行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总的思路是基本质量指标不再提高,也不降低。主要不同之处如下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增加了“钻孔综合质量标准”。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将钻孔质量统一按“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分类表述。,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钻探、测井和综合“全孔质量”按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孔(品)四级分类。钻孔测井质量标准根据“测井规范”作了较大改动1987年测井质量标准分为“测井成果质量标准”和“钻孔测井综合评级标准”两部分,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钻孔测井质量标准分成为“钻孔测井煤层质量标准”和“全孔测井质量标准”两部分,第一部分只考虑煤层质量,没有包括岩层、含水层等测井成果质量,第二部分既考虑了测井工程质量又考虑了成果质量,而测井工程质量按照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93)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增加了附录A和附录B为了适应钻孔质量的验收和规范钻孔资料的提交,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增加了附录A(资料性附录)煤炭地质勘查钻孔主要资料清单和附录B(资料性附录)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验收书。,煤炭地质钻孔质量标准,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编写规范,制定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的必要性煤炭有别于其他固体矿产,为准确体现煤田地质和煤炭资源特点,充分反映煤炭资源勘查成果,在固体矿产勘查/闭坑地质报告本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具有煤田地质特色的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编写规范是必需的。有利于煤炭资源勘查地质报告更好地服务业煤炭工业。制定〈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是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编写规范,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编写规范主要内容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的性质、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的编写。性质综合说明煤炭地质勘查项目的目的任务、煤炭勘查方法、勘查类型、勘查工程布置、勘查工程质量,阐述勘查区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特征和煤炭资源开采技术条件,描述煤炭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等内容的文字说明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编写规范,用途煤炭井田勘探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地质依据,煤炭矿区详查报告可作为矿区总体规划的地质依据,煤炭勘查区普查报告是煤矿区远景规划的地质依据,煤炭勘查区预查报告为勘查区地质勘查规划提供地质依据。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依据。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编写规范,原则煤炭地质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应编写相应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合并或跨越阶段的勘查项目,应在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总结。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地质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应与煤炭资源开发、矿山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紧密结合,特别是勘探阶段和勘探报告对可能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应确保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规定的勘探、研究程度。,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编写规范,原则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勘查地质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做到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明确可靠。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软件应该是成熟的。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制报告。本标准所附煤炭勘探报告编写提纲适用于勘探阶段项目,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本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编入报告,不得遗漏。,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编写规范,原则编写要求煤炭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测量、地质填图、地震、电法、测井等勘查手段的野外工作由勘查工作的主承担单位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编制专业总结报告。勘查工作的主承担单位审查合格的专业总结报告资料才能在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中使用。,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编写规范,在煤炭勘查地质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项目的勘查阶段具体要求(煤炭勘探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的意见),以本标准附录A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拟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根据拟定的报告编写提纲,制定出工作计划,组织编写工作,并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报告编写按时完成。报告编写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需要研究的各类问题,应及时组织讨论,统一认识,将结果准确、客观地反映在报告中,但属于学术上的不同观点不需在报告中论述。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应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其中附图中的钻孔柱状图只附本阶段施工钻孔的柱状图。矿业权人为保守商业秘密或适应政府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需要,可酌情将正文内容合理分册编写,每册单独装订。,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编写规范,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煤田矿区(井田、勘查区)煤炭勘查阶段名称报告。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资料,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组织,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与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专业总结报告同时立卷归档。立卷归档的煤炭地质勘查原始资料、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专业总结报告由相应承担单位资料馆保存。煤炭地质勘查项目原始资料、地质勘查报告、专业总结报告除建立、保管纸介质资料档案外,还应同时建立、保管电子介质资料档案。煤炭勘查地质报告按照政府有关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规定,经初审后送交相应储量评审机构评审备案,并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的修改。,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编写规范,评审备案后复制的煤炭地质勘查报告,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经评审备案后,应将评审备案文件作为附件附于报告中。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二、煤炭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国内外矿产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现状矿产资源评价是指应用地质、数学、经济和管理理论,对矿产资源的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外部开发条件、矿产开发的经济效果、社会效益和环境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门边缘学科。矿产资源评价在国外市场经济国家得到了普遍、深入的开展,评价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我国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开展较晚,适用于我国矿产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尚不成熟,建立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完整的矿产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我国煤炭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现状王熙曾,煤炭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在煤炭资源评价中的应用,内部研究报告,1990赵隆业,鄂尔多斯早中侏罗世煤炭资源开发建设条件综合评价,煤田地质与勘探,1991吴冲龙等,煤炭资源的分类模糊综合评价系统(CRCVS),地质出版社,1995王立杰,煤炭资源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程爱国、许惠龙,中国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汪云甲等,矿产资源评价及其应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田三岗等,煤炭资源评价探析,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值得商榷的问题煤炭资源评价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尚未建立。如何建立地质条件、开发条件和投资、价格、生产经营成本的关系和模型,这是经济评价之关键,目前尚无成熟的办法可借鉴。对环境、交通、社会等问题考虑不足或方法不当,尤其西部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地区,忽略这一重要因素将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以往煤炭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和建模阶段,较少运用于资源评价的实践,缺乏必要的检验和调整。,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评价方法类型煤炭资源总量预测和评价煤炭资源形势分析煤炭资源经济评价煤炭资源资产评估煤炭资源可行性评价煤炭资源综合评价,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开展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必要性开展煤炭资源综合评价,对煤炭资源进行类比性研究,为煤炭资源的规划提供依据,是当前条件下比较现实的一项资源评价工作。开展煤炭资源综合评价,将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对于煤炭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综合研究煤炭资源的开发的内外部条件,资源开发的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可使煤炭资源评价的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概念、内容和基本思路概念指将煤炭资源评价作为一个系统,对煤炭资源的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开发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煤炭资源评价方法,属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评价的范畴。内容包括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矿区地质环境评价和资源经济评价三个部分。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对资源赋存的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外部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资源条件的优劣。一般适用于普查和找煤阶段的资源评价,并作为矿区或详、精查阶段资源评价的一个阶段。,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矿区地质环境评价主要对资源赋存区地质、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地质环境质量,为矿区资源开发和规划决策提供依据。开展矿区地质环境研究和评价,既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和资源规划的需要,也是今后矿山开发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资源经济评价通过生产井和在建井煤炭价格、生产经营成本、投资分析,建立煤炭价格、经营成本和投资模型,对资源经济价值大小所作的评价。一般适用于详查、精查阶段和矿区煤炭资源评价。不同的评价内容,既是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不同阶段,也是煤炭资源综合评价逐步递阶优选过程。,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综合评价与地质研究、勘探阶段关系图,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基本思路以系统论和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框架,将评价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将采用系统性、独立性和定量原则。,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综合评价模型煤炭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指标分级和指标的权重确定本文选择了24项指标作为资源条件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由上而下依次为目标层、约束层、参数层和指标层。各项指标均分成5级,定性指标建立赋值标准,将其转化为定量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本次评价调查了20名专家,运用两两比较原理和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西北区和西南区指标权重。,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评价的数学模型-灰色聚类分析运用灰色聚类分析原理建立评价模型。设评价指标为j,j1,2,n,n24;评价对象为I,I1,2,m;聚类灰类为k,k1,2,p,p5。第一步,给出第I个评价对象关于第j个指标的实际样本值dij,所有dij构成一个样本矩阵。第二步,确定灰类的白化权函数。设第j个指标对第k个灰类的白化函数为fjk。煤炭资源综合评价24项指标均划分为5个灰类(级别),依次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定量指标(10个)均采用实际数值;,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定性指标(14个)相应赋值为好-90~100;较好-70~90;一般-50~70;较差-30~50;差-综合优度≥70;差等,综合优度3.5边界经济的0-3.5次边界经济的0,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资源资源综合分类,煤炭资源综合分类三角图,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图5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程序图,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实例-首批煤炭资源综合评价,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体思路,评价思路和评价方法基本思路以尚未利用煤炭资源为主要评价对象,以勘查区、生产井(在建井)为评价单元,分别开展技术经济评价、煤炭用途评价,按照不同资源系列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综合不同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资源分类。煤炭资源技术经济评价及资源类型划分对生产井、在建井在进行资源/储量汇总统计及有关文字描述时,使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和煤炭规范的有关分类用词。对尚未利用的煤炭资源进行地质技术经济评价后,采用经济的资源量、边际经济的资源量、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可采资源量等名词。,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体思路,关于技术经济评价资源储量概念的说明由于此次煤炭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有别于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因此,资源储量的概念有别于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后的资源储量概念。对资源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对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以及预测的资源量均要开展评价。技术经济评价是根据地质条件与建设规模和生产成本的一般规律进行评价的,故设计损失、开采损失及“可采量”是用可采系数来估算的,可采系数是根据统计分析和经验数据得来的。预测的资源量由于其可靠程度低,误差大,因此使用时须乘以可信度系数,其亦是根据统计分析和经验数据得来的。,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体思路,可信度系数由于预测的(D级)资源量的可靠程度较低即可信度差,故在计算基础资源量时需乘以一个可信度系数。鉴于不同勘查阶段可靠性之间的差异,其可信度系数分别为精查0.90;详查0.80;普查0.70;预查(找煤)0.60。可采系数指可经济的采出量占经济的资源量的比例,此次评价中可采系数为0.70。本项目资源储量概念和统计总资源储量是查明资源储量和潜在的资源量(预测的资源量)总和,即已利用的和尚未利用的资源储量之和。查明资源储量包括基础储量和查明的资源量。,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体思路,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是经详查、精查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但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已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的数量。资源量是指查明资源量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的资源量和经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基础资源量是内蕴经济的资源量经地质技术经济评价后其中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可采资源量是基础资源量中可实际开采的数量,可类比于储量。表中可采资源量(1)经济的基础资源量*可采系数,可采资源量(2)经济的基础资源量可信度系数可采系数。可采资源储量是储量和可采资源量之和。,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体思路,煤炭资源环保性及用途评价及资源类型划分优质环保型煤炭资源系列是平行于煤炭资源基本分类系统的辅助系统。是在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框架下,采用“环保”与“优质”二维形式,将优质环保型煤炭资源划分为优质环保煤、优质非环保煤、非优质环保煤、非优质非环保煤四大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对特定用途(动力用煤、炼焦用煤等)煤炭资源质量分类的研究成果,从优质环保角度进一步定义出煤炭资源的4大类8种类型。,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概述煤炭资源评价是指由分级评价、分等评价、分类评价三个层次所构成的评价体系。分级评价----可靠性评价勘查程度(勘探、详查、普查、预查)探明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分等评价----开采效率及成本评价是将煤炭资源地质信息中与开采效率相关的内容,经综合评判且按复杂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等别(一、二、三、四、五等)的评价。等别反映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厚度的变化以及煤层自身及其围岩地质环境状态,它既是资源产出能力的约束条件,又是生产效率的代表性指标。它还是生产成本的代表性指标。,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分类评价----获利能力评价资源分类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所提的概念,“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得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煤炭资源分类是在分级、分等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水平进而进行的分类,这种分类相当于概略经济评价的范畴。,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本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思路对尚未利用的勘查项目----含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精查)阶段,以原地质报告对煤炭资源分级评价为基础,进一步对开采条件进行分等评价,对其经济性进行分类评价。分级评价使用原地质报告的数据,新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颁发前提交的报告中的分级与新规范之分级的对应关系是探明的与A相当、控制的与B相当、推断的与C相当、预测的与D相当。,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分等评价是以勘查区内的各煤层为对象;规划矿区内的典型勘查区分等评价是以煤层的独立块段为对象;依次划分为一、二、三、四、五个等别。概略分类评价是对煤炭资源预期获利能力进行的评价,依次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将经济的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可采系数后,获得可采资源量。,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方法,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别与等分值对应表,,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别修正及资源分类的步骤用煤类、煤质及相关指标对原地分等进行修正;除降为等外的指标及单项指标规定降三个亚等外,其余的各项修正指标值之和大于一个等别时,均仅提高或降低一个等别;修正后的等别指标与区位系数复合,把资源量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煤炭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方法,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首批国家规划矿区区位系数表,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经济性评价概略分类表,,,,,,,,,,,,,,,,,,,,,,,,,,,,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环保性及用途评价方法,概念、术语和分类煤质评价应是基于煤炭主要工业用途的煤质与环保的综合评价。即参考煤炭资源加工利用的有关国家行业标准,结合对前瞻性用途相关实验测试成果的统计分析,建立主要用途煤炭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优质环保型煤炭资源系列。术语定义和参数取值优质环保型煤炭资源的定义基于两个方面一是煤的特定的工业用途即炼焦煤和动力煤所规定的煤质等级;二是煤中有害物质在利用过程中向环境的释放迁移程度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环境保护标准。由此采用“环保”与“优质”二维形式,将优质环保型煤炭资源按炼焦煤和动力煤划分为优质环保煤、优质非环保煤,非优质环保煤与非优质非环保煤四大类。,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环保性及用途评价方法,优质环保大类煤炭资源,是针对某一特定用途且符合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的高等级煤炭资源。优质非环保大类煤炭资源,是针对某一特定用途的高等级煤炭资源,但其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可能超过有关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非优质环保大类煤炭资源,是针对某一特定用途的低等级煤炭资源,但其有害物质在利用过程中向环境的释放迁移程度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非优非环保大类煤炭资源,是针对某一特定用途且可能不符合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的低等级煤炭资源。,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环保性及用途评价方法,优质环保煤炭资源参数取值环保型煤炭资源等级参数取值关于环境保护对煤炭资源加工利用过程的要求,国家与行业规定中涉及的主要是三类指标,即煤的硫分含量、灰分产率和有毒有害微量元素含量。有毒有害微量元素实行“一票否决”思路,规定煤中有毒有害微量元素含量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煤炭资源不属于环保煤的范畴。,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炭资源环保性及用途评价方法,,,煤炭资源的环保等级划分参数取值,,,注硫分和灰分产率为原煤硫分和灰分产率。,,,,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优质动力用煤首先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动力设备的用煤技术条件。为此,在发电粉煤锅炉用煤技术条件(GB/T7562-1982)、水泥回转窑用煤技术条件(GB/T7563-2000)、蒸汽机车用煤技术条件(GB/T1834-2001)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本框架下,根据对全国主要煤田煤质的研究成果,建立对动力煤优质或非优质等级划分与参数取值。,,优质动力用煤等级参数取值,优质动力煤资源等级划分与参数取值,2008.6.2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以国家标准冶金焦用煤技术条件(GB/T397-1988)、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GB/T155224.1-2004)为框架,结合对国内45个不同煤产地冶金焦用煤技术标准的分析,本项目优质炼焦用煤等级划分及其参数取值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