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doc
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 汪理全 李中顽 著 煤 炭 工 业 出 版 社 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 汪理全 李中顽 著 煤 炭 工 业 出 版 社 内 容 提 要 本书总结了我国煤层(群)上行开采的丰富实践经验及科研成果,首次提出了用围岩平衡理论研究上行开采的机理。主要内容包括影响煤层(群)上行开采的主要技术因素;采场上覆岩层的活动、移动及变形规律;煤层(群)上行开采的机理;多种条件下上行开采实例的分析;煤层(群)上行开采的研究方法等。同时,还介绍了国外煤层(群)上行开采的科研成果。为煤层(群)上行开采及复采遗留的煤炭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及预计的新方法。 本书可作为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及设计人员解决关于煤层(群)上行开采及复采问题的实用指南,亦可供矿业院校师生参考。 前 言 上行开采是煤矿生产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某些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下,上行开采在安全、开采技术及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可以解决下行开采无法解决的特殊问题,能消除下行开采所产生的一些缺点。因此,合理运用上行开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行开采是煤矿特殊开采方法之一。70年代,引起了我国采矿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1978年至1981年,在钱鸣高和李鸿昌教授指导下,课题组(主要成员有汪理全、崔广平等)对孔庄矿上行开采进行了观测与研究,首次提出了用围岩平衡理论研究上行开采的机理。1984年至1989年,课题组(组长汪理全、李中顽,成员严继春等)对平顶山四矿的上行开采进行了观测与研究。同时,采用相似模拟实验,系统地分析了上行开采的机理。此间,搜集和分析了我国部分煤矿受下部开采一个煤层采动影响的上行开采的170多个实例,以及受下部开采多个煤层采动影响的上行开采的30多个实例,积累了煤层(群)上行开采的丰富实践经验及科研成果。为总结和交流这些经验,我们编写了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这本书,为合理运用上行开采技术、缓解煤矿采掘接替紧张、复采遗留的煤炭资源、挖掘老矿潜力、促进煤矿安全开采及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方法。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鸡西矿务局蔡鸿坡、平顶山矿务局欧阳清、李永平、开滦矿务局朱际维、西山矿务局顾伟英、枣庄矿务局、大屯煤电公司孔庄矿、资兴矿务局唐洞煤矿颜素明等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深切的谢意。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1995年3月 第一章 煤层(群)上行开采概述 第一节 煤层(群)上行开采的意义 开采煤层(群)时,先采下煤层(分层或煤组),后采上煤层(分层或煤组),称为上行式开采。这是一种开采顺序特殊的开采方法。根据顶板管理方法不同,有跨落法上行开采、充填法上行开采等。我国煤矿采空区处理基本上是采用全部跨落法,个别条件下采用充填法。因此,本书着重论述跨落法上行开采(简称上行开采)的机理。 开采煤层群时,一般采用下行式开采。但在某些地质条件下,下行开采程序往往会限制矿井生产能力的增长和新井建设速度,增加巷道工程量和维护量,造成采区接替紧张和生产管理分散,甚至在安全及开采技术等方面表现出无能为力的缺点,达不到安全经济的目的。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来解决。煤矿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证实,在某些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下,上行开采能够解决上述缺陷,并有下述独特作用 (1)当上煤层顶板坚硬、煤质坚硬不易采出时,采用上行开采,可消除或减轻上煤层开采时发生的冲击地压和周期来压强度,可减轻地质构造应力的影响。 (2)当上煤层含水量大、工作面工作条件困难时,先采下煤层可疏干上煤层含水。 (3)当上部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时,先将下部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可减轻或消除上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4)上部为劣质、薄及不稳定煤层时,开采困难,长期达不到矿井设计能力。可先采下煤层,或上下煤层及薄厚煤层搭配开采,能很快达到矿井设计能力。 (5)建筑物、水体及铁路下采煤,有时需要先采下煤层,后采上煤层,以减轻对地表的影响。 (6)开采火区或积水区下压煤,有时需要采用上行开采。 (7)上部煤层开采困难或投资很多,或下部煤质优良,从国民经济需要出发,有时采用上行开采,可迅速提高经济效益。 (8)在某些地质和技术条件下,新建矿井采用下行与上行开采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减少初期巷道工程量、投资及建井工期,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9)复采采空区上部遗留的煤炭资源。 在现有生产矿区或矿井中,有很多矿区或矿井的采空区上方都遗弃了一些可采煤层,有的矿少则几万吨,多则数千万吨;有的矿区丢弃上部煤层达亿吨以上。丢弃的煤炭储量相当多。丢弃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地质勘探不详在已采煤层上部又发现了可采煤层;或者是把薄及不稳定煤层划为不可采煤层,而在生产过程中又发现开采,但已来不及布置采煤工作面,只好丢弃了上部煤层而采下部煤层;有的矿井因生产任务及经济效益问题,必须先开采主采煤层,而主采煤层与上部次要煤层的开采错距尚未拉开,只好注销次要煤层的部分储量,先采下部煤质好、生产能力大的主采煤层;有的矿井在设计时,因下行开采程序与采区布置和生产能力之间发生了矛盾,而丢弃了上部次要煤层部分储量;过去,帝国主义掠夺式开采了下部好煤层,丢弃了上部煤层。对上述种种原因丢弃的煤炭资源,只需增加少量巷道工程就可以回收被丢弃的煤炭资源。特别是对一些储量不足的老矿区或矿井,利用已有井巷和设备开采这些遗弃的煤炭资源,以延长矿区或矿井的寿命,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某些条件下,采用上行开采,对于安全生产、解放呆滞煤量、加快能源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节 国外煤层(群)上行开采 一、波兰 煤炭是波兰国民经济的主要柱石之一。波兰建筑物下压煤达110亿吨以上(埋深1000m以上)。为了采出建筑物下的压煤,早在1920~1930年,就有计划地试采上西里西亚煤田建筑物下的保护煤柱。1945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开采城市建筑物及铁路下的保护煤柱,取得了特殊开采的丰富实践经验。 波兰在建筑物及铁路下采煤时,一般采用下行开采顺序,但也采用上行开采。顶板管理方法有全部跨落法,水砂充填法,也有两者兼而用之。 1.波兰上行开采的实践经验 研究上行开采时,常把上、下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与下煤层采高()之比()称为采动影响倍数。 波兰采用上行开采缓倾斜煤层的成功实例表明 (1)当下部开采一个煤层时,采动影响倍数>6,可成功进行上行开采;当<6时,上煤层受到不同程度的严重破坏,不能上行开采。 (2)当下部开采多个煤层时,综合采动影响倍数=6.3,可成功进行上行开采;当<5时,上煤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可以上行开采。 (3)采用充填法上行开采时,采动影响倍数=2.3~2.9,上煤层未受破坏,生产正常。 (4)上、下煤层开采的间隔时间为1年以上。 2.研究成果 波兰学者研究认为,上、下煤层之间层间距的大小是影响上行开采的主要条件之一。代表性的论点有 (1)W.捷赫维茨认为,层间距与下煤层采高成线形关系,即 (1-1) (2)B.克鲁宾斯基等人也认为,层间距与下煤层采高成线形关系,即 当<1.5m时, 当>1.5m时, (1-2) (3)M.胡德克等人认为,层间距与采高成正比,而与岩石碎胀系数及冒落矸石压缩率成反比关系,即 (1-3) (4)马克叶夫斯基认为,层间距与下煤层采高的平方成正比,与岩石碎胀系数成反比,即 (1-4) (5)T.斯达朗认为,层间距与采高及岩石碎胀系数有关,即 1-5 二、前苏联 前苏联煤矿上行开采的成功实例很多,库兹巴斯矿区就是其中之一。库兹巴斯矿区是生产优质炼焦煤的基地,过去采用下行开采程序开采煤层群,限制了矿井生产能力和新井建设的发展;于是采用上行开采,并获得了丰富的上行开采的实践经验及科学研究成果。 1.上行开采的实践经验 (1)开采缓倾斜和倾斜煤层时,在受下部一个煤层采动影响下,采动影响倍数≥10,上行开采成功;<10,上煤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可以上行开采。 (2)开采急倾斜煤层群,当下部开采一个煤层时,采动影响倍数>8,上煤层正常开采。 (3)开采缓倾斜和倾斜煤层时,在层间距为18~85m的情况下,上、下煤层开采的间隔时间为3~12个月。开采急倾斜煤层时,在层间距为8~70m的条件下,上、下煤层开采的间隔时间为3~10个月。 2.科学研究成果 前苏联学者研究认为,足够的层间距是上行开采的基本条件,代表性的观点有 (1)T.B.达维江茨认为,上、下煤层层间距与采高成正比,即 (1-6) (2)A.∏.基里雅奇科夫研究了顿巴斯矿区上行开采实例后认为,当下部开采一个煤层时,上煤层正常开采,应按下式计算层间距 1-7 (3)T.H.库兹聂佐夫认为,层间距与下煤层采高及岩石碎胀系数有关,即 (1-8) (4)B.Ⅱ.斯列沙烈夫认为,层间距大于冒落带高度,可以进行上行开采,并用下式计算 (1-9) 式(1-1)~(1-9)中 上、下煤层的层间距,m; 下煤层采高,m; 岩石碎胀系数 冒落矸石的压缩率。 第三节 我国煤层(群)上行开采现状 一、我国煤层(群)上行开采的现状 鸡西城子河煤矿建于1938年。当时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方式,轨道上山一般布置在底部层组或中部层组中,由于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先采了中部层组的25号煤,后采上部层组的29号煤,36号煤或42号煤层,形成了上行式开采顺序,沿用至今,现仍采用上行开采。 70年代,煤层(群)上行开采引起采矿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并有计划地进行了试采。80年代,上行开采技术已用于煤矿设计、矿井技术改造及老矿区(矿井)的复采工作中,特别是地方煤矿复采老矿井采空区上方丢弃的煤炭资源,并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部分煤矿上行开采实例见表1-1和表1-2。 二、我国煤层(群)上行开采的经验 由我国煤层(群)上行开采的成功实例(1-1和表1-2)可以看出,我国煤矿上行开采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当下部开采一个煤层时,采动影响倍数>7.5,上煤层可正常进行掘进和采煤。如果下煤层采出时留有煤柱,则在下部煤柱对应的上煤层工作面内可能出现局部顶板岩层和煤层的开裂现象,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后,可正常进行上行开采。 (2)当下部开采多个煤层时,综合采动影响倍数>6.3,可在上煤层正常进行掘进和采煤工作。 (3)上煤层位于下煤层开采后的冒落带之上时,一般可正常进行上行开采。 (4)上、下煤层的开采必须间隔足够的时间。 三、研究的问题 采用跨落法上行开采,破坏了采场上覆岩(煤)层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岩(煤)体应力重新分布。当重新分布后的应力超过了煤(岩)强度时,必然引起上覆岩(煤)层不同程度的破坏、移动和变形。因此,必须研究下列问题 (1)采场上覆岩层的活动规律。 (2)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和变形规律。 (3)受下部采动影响的上覆岩(煤)层裂隙的变化规律,什么是影响上行开采的最大障碍。 (4)上、下煤层采动影响的时空关系。 (5)上行开采的机理。 (6)如何预计上行开采。 119 表1-1 下部开采一个煤层的上行开采实例 矿井名称 上煤层号,采高(m) 煤层倾角 () 煤层间距 (m) 层间岩性 采煤方法 上、下煤层开采间隔时间(月) 上煤层开 采情况 注 下煤层号,采高(m) 城子河煤矿 27号,1.3 12 22 18.3 砂岩62%,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96 采掘正常 西一采区 25号,1.2 城子河煤矿 4号,1.0 13 32 17.8 砂岩71%,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2 顶板破碎,采掘正常 原7-1斜4号 3号,1.8 城子河煤矿 37号,1.4 12 16 12.3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2 顶板易冒落,采掘正常 西一采区37号左三 36B,1.3 城子河煤矿 29号,1.6 14 35 25.0 砂岩64%,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60 采掘正常 西一采区29号右六 25号,1.4 城子河煤矿 36号,2.0 12 53 29.4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1 未见异常 西一采区36号左一 29号,1.4 城子河煤矿 36号,1.8~2.0 13~14 53 29.4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6 采掘正常 西一采区36号左二 29号,1.8 城子河煤矿 29号,1.7~1.9 16 53 29.4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20 采掘正常 西一采区29号左一倾斜面 25号,1.8 城子河煤矿 29号,1.6~1.7 18 53 44.1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5 采掘正常 西一采区29号左一倾斜面 25号,1.2 城子河煤矿 29号,1.95 14 53 44.2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6 采掘正常 西一采区29号左一走向面 25号,1.2 城子河煤矿 29号,1.88 21 62 35.6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5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 25号,1.74 表1-1 下部开采一个煤层的上行开采实例 矿井名称 上煤层号,采高(m) 煤层倾角 () 煤层间距 (m) 层间岩性 采煤方法 上、下煤层开采间隔时间(月) 上煤层开 采情况 注 下煤层号,采高(m) 城子河煤矿 29号,1.88 21 62 35.6 砂岩62%,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2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29号左五 25号,1.74 城子河煤矿 29号,1.88 16 58~64 33.9 砂岩71%,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27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 25号,1.74 城子河煤矿 29号,1.88 16 54~58 31.2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32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 25号,1.74 城子河煤矿 29号,1.88 16 56 32.9 砂岩64%,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5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29号右六 25号,1.7 城子河煤矿 25号,1.74 20 10 9.1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7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25号左 24号,1.1 城子河煤矿 25号,2.0 31 10 9.1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4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左五半 24号,1.1 城子河煤矿 25号,2.0 25 10 9.1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24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 24号,1.1 城子河煤矿 25号,1.9 21 10 9.1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22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 24号,1.1 城子河煤矿 25号,1.9 17~22 10 9.1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8 未见异常 东二采区25号左六 24号,1.1 城子河煤矿 25号,1.9 17 56 37.3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5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25号左六 8号,1.5 表1-1 下部开采一个煤层的上行开采实例 矿井名称 上煤层号,采高(m) 煤层倾角 () 煤层间距 (m) 层间岩性 采煤方法 上、下煤层开采间隔时间(月) 上煤层开 采情况 注 下煤层号,采高(m) 城子河煤矿 25号,1.9 17 56 37.3 砂岩62%,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7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25号右七里 8号,1.5 城子河煤矿 25号,1.9 17 56 37.3 砂岩71%,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4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25号右七外 8号,1.5 城子河煤矿 25号,1.77 17 76.9 51.2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0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24号右七 8号,1.5 城子河煤矿 8号,1.5 18 45.5 45.5 砂岩64%,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2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8号右六 4号,1.0 城子河煤矿 8号,1.5 19 45 45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1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8号右七 4号,1.0 城子河煤矿 8号,1.5 15 45.5 45.5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2 采掘正常 东二采区8号右八 4号,1.0 阳泉二矿 东四尺井 3号,1.5~1.8 6 86 53.8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72 掘巷1100m,采掘正常 72808采面 12号,1.6 41002采面 阳泉二矿 东四尺井 小南坑3号 6 70 36.8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20 掘巷200余m,无影响 7176采面 9号,1.9 1038采面 阳泉二矿 东四尺井 小南坑3号 3~6 59 23.5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30 采煤9750m2,采掘过程无影响 73102采面 8号,1.9~2.1 2704采面 大同永定庄 矿101盘区 9号,1.2~1.3 5~6 35 24.1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20~204 开采正常 10个采面 11号,1.4~1.5 表1-1 下部开采一个煤层的上行开采实例 矿井名称 上煤层号,采高(m) 煤层倾角 () 煤层间距 (m) 层间岩性 采煤方法 上、下煤层开采间隔时间(月) 上煤层开 采情况 注 下煤层号,采高(m) 大同永定庄 矿102盘区 9号,1.2~1.3 5~6 35 10.9 砂岩62%,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08~204 采掘过程中局部地点压力大 6个采面 11号,3~3.4 蛟河矿五井 5-1号,0.8 8 22 11 砂岩71%,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68 开采正常 6-1号,2.0 蛟河矿四井 2号,2.4 11 17 14.2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24 开采正常 4号,1.2 蛟河矿六井 5号,1.0~2.0 8~16 50~60 26.2 砂岩64%,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36 中央区正常边缘区有裂隙 +16水平,300绞车道北侧 6号,2.1 蛟河矿六井 5号,2.0 8~16 65 27.1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276 采掘正常局部伪顶脱落 +16水平,75绞车道南侧 6号,2.4 蛟河矿六井 5号,1.8 11~12 30 18.8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 压力大、底臌、伪顶脱落 +70水平,卡车道煤柱 6号,1.6 蛟河矿六井 5号,1.6 10~12 55 25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3 采掘正常伪顶易脱落 +70水平,卡车道煤柱 6号,2.2 蛟河矿六井 5号,1.6 10~14 38 21.1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采掘正常 +160水平,300绞车道 6号,1.8 蛟河矿六井 3号,1.5 14~18 4 4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56 中央区正常边缘区最大断裂0.5m 三斜井煤柱 4号,1.0 阜新平安矿 四井 中间层,1.6~1.8 15~16 68~70 34.5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36 采掘正常 太上一层,2.0 表1-1 下部开采一个煤层的上行开采实例 矿井名称 上煤层号,采高(m) 煤层倾角 () 煤层间距 (m) 层间岩性 采煤方法 上、下煤层开采间隔时间(月) 上煤层开 采情况 注 下煤层号,采高(m) 鸡西立新矿 三井 6号,0.9 18 30 25 砂岩62%,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5.6 采掘正常 一块段 5号,1.2 鸡西立新矿 三井 5号,1.2 18 30 15 砂岩71%,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3.6 顶板破碎,采掘正常 二块段 4号,2.0 本溪煤矿 1、2号,1.5~2.0 15~20 119 33.1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60~72 顶板易冒落,采掘正常 六宝砟区 7、8号,3.6 本溪煤矿 1、2号,2.2~2.4 15~20 119 33.1 砂岩64%,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20~132 采掘正常 七宝砟区 7、8号,3.6 本溪煤矿 5号,1.3 15~20 62 17.2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08~120 采掘正常 三坑上部 7、8号,3.6 本溪煤矿 5号,1.2 15~20 64 17.8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48 采掘正常 三坑下部 7、8号,3.6 本溪煤矿 4号,2.3~2.5 15~20 84 23.3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20~132 采掘正常 二平半区 7、8号,3.6 本溪煤矿 5号,1.2 15~20 57 15.8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32~144 采掘正常 二平半区 7、8号,3.6 大屯孔庄 煤矿 7号,2.5~3.0 25 25 12.5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采掘正常 东一采区 8号,1.9~2.0 永定庄矿 9号,1.3 3~4 26 9.7 砂岩、页岩 房柱式 采煤法 180 采掘正常,煤层松软,漏水,局部冒顶 三个采面东一绞车道 11号,1.9~3.5 表1-1 下部开采一个煤层的上行开采实例 矿井名称 上煤层号,采高(m) 煤层倾角 () 煤层间距 (m) 层间岩性 采煤方法 上、下煤层开采间隔时间(月) 上煤层开 采情况 注 下煤层号,采高(m) 大同同家 矿梁 7号,1.4~1.5 3~4 11.4 6 砂岩62%,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80 采掘正常,煤层离层、松软 三个采面东一下山 8号,1.8~2.0 开滦唐家 庄矿 11号,2.0 18~24 20 13.3 砂岩71%,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56 采掘正常,底板有裂隙,无错动,压力小 2610采面 12号,1.4~1.6 2612采面 吕家坨矿 7、8号,2.0 10~15 10 6.7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采掘正常,底板裂隙宽40mm,漏风 9号,1.4~1.6 唐山矿 9号,5.73 5~15 16.8 7.2 砂岩64%,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23 采掘正常 两个采面 12号,2.32 开滦 唐家煤矿 11号,1.21 18~24 17.3 3.3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48 采掘正常 12号,5.2 枣庄 甘霖煤矿 14号,0.9 13 59 84.3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16 采掘正常,底板局部突起顶板下沉 2460采面 16号,0.7 甘霖矿 黄贝井 17号,0.59 12 14.4 17.7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29 采掘正常,煤与顶板离层 1710采面 18号,0.82 甘霖矿 黄贝井 17号,0.63 13.5 13.5 13.2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90 采掘正常 1702采面 18号,1.02 甘霖矿 黄贝井 17号,0.55 10.5 13.5 15.7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62 采掘正常,煤层顶板局部淋水 1703采面 18号,0.86 资兴 唐洞煤矿 3号,1.5 21 24 16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同时重叠 开采 采掘正常 唐洞井 4号,1.5 表1-1 下部开采一个煤层的上行开采实例 矿井名称 上煤层号,采高(m) 煤层倾角 () 煤层间距 (m) 层间岩性 采煤方法 上、下煤层开采间隔时间(月) 上煤层开 采情况 注 下煤层号,采高(m) 资兴 唐洞煤矿 3号,1.2 28~30 24~27 11.6 砂岩62%,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同时重叠 开采 顶板破碎,支柱钻底,生产正常 八一井 4号,2.2 淮北 海孜矿 7号,2.9 18 80 26.7 砂岩71%,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7号煤石门,出现台阶0.5m,巷道变形大 1207采面 10号,3.0 淮北 朱庄矿 5号,1.2~1.5 6~10 81 28.9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巷道变形大 III612采面 6号,2.8 西山自家庄 矿松树坑 6号,1.2 3~8 24.9 6.2 砂岩64%,其余为页岩 刀柱垮落 12 采掘正常 8个采面 8号,4.0 西山自家庄 矿松树坑 7号,0.9 3~8 16.85 4.7 砂岩、页岩 刀柱垮落 18 采掘正常 4个采面 8号,3.6 白家庄矿 小南坑 6号,1.2 3~7 24.9 6.2 砂岩、页岩 刀柱垮落 12 采掘正常 4个采面 8号,4.0 西山白家庄 一盘区 2号,3.0 3~8 76.7 19.2 砂岩、页岩 刀柱 12 采掘正常 3个采面 8号,4.0 白家庄矿零 一盘区 3号,4.0 3~7 74 18.5 砂岩、页岩 长壁刀柱 12 采掘正常 2个采面 4号,4.0 杜儿坪矿东 二下山盘区 7号,0.9 2~5 20.5 5.1 砂岩、页岩 长壁刀柱 12 采掘正常 2个采面 8号,4.0 杜儿坪矿西二采区 7号,0.9 2~5 20.5 5.1 砂岩、页岩 长壁刀柱 18~60 掘巷时,个别地点底板有裂隙,漏瓦斯 6个采面 8号,4.0 表1-1 下部开采一个煤层的上行开采实例 矿井名称 上煤层号,采高(m) 煤层倾角 () 煤层间距 (m) 层间岩性 采煤方法 上、下煤层开采间隔时间(月) 上煤层开 采情况 注 下煤层号,采高(m) 杜儿坪矿东 一采区 7号,0.9 2~5 20.5 5.1 砂岩62%,其余为页岩 长壁刀柱 18~168 采掘正常 6个采面 8号,4.0 官地矿西一 采区 2号,2.3 3~8 47 25.4 砂岩71%,其余为页岩 长壁刀柱 36 采掘正常 1个采面 6号,1.85 平顶山 四矿 戊9-10,3.5 10 162 87.6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顶板易冒落,采掘正常 己一采区 己15,1.7~2.0 平顶山 四矿 戊9-10,3.5 10 162 45.5 砂岩64%,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采掘正常 己一采区 己16-17,4.0 南桐鱼田 堡矿 4号,2.4~2.6 27~28 23~34 24.7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47.6 间隔8~12个月,采掘正常 3个采面 5号,0.7~1.2 松藻矿 一井 8号,2.8 30 21 42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6 采掘正常 1号,0.5 六枝大用矿 7号,0.3~2.2 30 18~21 26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50.4~87.6 采掘正常 3个采面 9号,0.5~1.0 南桐二井 4号,2.7 33 24~25 24.5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2 采掘正常 3个采面 5号,1.0 北京门 头沟矿 5号,1.6~2.2 15~45 75 31~38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6 采掘正常 3个采面 2号,2.0~2.4 台吉矿一井 3A 46 8 10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采掘正常 3C,0.8 表1-1 下部开采一个煤层的上行开采实例 矿井名称 上煤层号,采高(m) 煤层倾角 () 煤层间距 (m) 层间岩性 采煤方法 上、下煤层开采间隔时间(月) 上煤层开 采情况 注 下煤层号,采高(m) 南桐鱼田 堡矿 4号,2.4 37~42 23~24 29.2~36.4 砂岩62%,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33.6 8~12个月,采掘正常 2个采面 6号,1.1~1.3 南桐矿一井 4号,2.4 43~45 24~25 21.8~27.8 砂岩71%,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60 采掘正常 4个采面 5号,0.9~1.1 南桐东林矿 4号,1.9~2.2 47~50 22~24 27.5~30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52 采掘正常 3个采面 5号,0.8 中梁山矿 南井 1号,3.0 55 5.5 6.9 砂岩64%,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8 局部地方煤层脱落顶板,底板有裂隙 3个采面 2号,0.8 中梁山矿 南井 1号,2.7 65 5.5 7.9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24 采掘正常 2个采面 2号,0.7 中梁山矿 北井 1号,2.7 60 6.0 8.6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24 采掘正常 2号,0.7 中梁山矿 北井 1号,2.5 67 6.5 8.1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2 采掘正常,局部底板下沉 2个采面 2号,0.8 中梁山矿 南井 1号,2.4 65 5.78 8.3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24 采掘正常 2号,0.7 乐平涌山 煤矿 6号,0.82 70 53 19.6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24 采掘正常消除了6号层瓦斯突出 4号,2.7 开滦马家沟 矿 9号,4.5 43~45 52 7.4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72 采掘正常 2个采面 12号,7.0 表1-1 下部开采一个煤层的上行开采实例 矿井名称 上煤层号,采高(m) 煤层倾角 () 煤层间距 (m) 层间岩性 采煤方法 上、下煤层开采间隔时间(月) 上煤层开 采情况 注 下煤层号,采高(m) 淮南谢一矿 B11b,4.0 25 25 16.7 砂岩62%,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36 倾斜分两层采出,采掘正常 B10,1.5 湖南洪山煤矿鲤鱼唐矿 上分层,2.4 23~31 4.5~13 2.3~6.63 砂岩71%,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2 底板有裂隙。支柱“穿鞋”,顺利采出上分层 下分层,1.96 合山矿务局 东矿 4上,1.6 6~11 4.53~13.71 4.5~13.7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24 顶板有细裂,局部煤层与顶板离层。采掘正常 约10个采面 4下,1.0 开滦唐家庄 矿 11号,2.0 20 20 12.5~14.3 砂岩64%,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48 底板有细裂,无错动。采掘正常 2610采面 12号,1.4~1.6 2612采面 平顶山矿务 局七矿 己15,1.4 9.93 9.93 5.0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4 采掘正常 己一采区上部 己16-17上,2.0 平顶山矿务 局七矿 己15,1.4 5~12 10.25 5.1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12 采掘正常 己一上山采区 己16-17上,2.0 新汶矿务局 协庄矿 6号,0.8~1.1 13~18 75 37.5~46.9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6 采掘生产正常 5606(07) 11号,1.6~2.0 71109 峰峰矿务局 三矿 5号,1.4 8~10 25 17.9 砂岩、页岩 长壁全陷 稳定时间 72天 生产正常 7号,1.4 表1-2 下部开采多个煤层的上行开采实例 矿井名称 上煤层号,采高(m) 煤层 倾角 () 层间距/下层采高(m) 层间岩性 采煤方法 上下煤层开采间隔时间(月) 上煤层开 采情况 注 下煤层号,采高(m) 平顶山 鹿邑煤矿 丙3,1.5~1.8 10 83.95 89.88 159.01 168.89 14.8 砂岩51%,砂页岩40%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20 采掘正常无影响 14个采面 丁5-6,戊8-9 1.0 2.0 2.0 3.5 平顶山 褚庄煤矿 丁6,1.8 13~16 73.7 83.5 245.5 265.1 11.02 砂岩52%,砂页岩42%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168 采掘正常无影响 9个采面 戊8-10,己15己16-17 2.0 3.7 1.5 3.5 阳泉二矿 西四尺井 8号,1.7~1.8 4 65 83 23 砂岩51%,其余为砂页岩、页岩 长壁全陷 96 采掘正常无影响 小南沟小窑 9号,12号 1.6 1.54 城子河 煤矿 29号,1.88 17~27 62 76.9 19.9 砂岩64%,砂页岩29%其余为页岩 长壁全陷 48 采掘正常 25,24号,8号 1.9 1.5 城子河 煤矿 25号, 22 16.5 82.4 11.7 砂岩为主 长壁全陷 40 采掘正常 24号,8号 1.10 1.55 蛟河矿六井 2号 14~18 8 12 3.7 砂岩为主 长壁全陷 180 采空边界上方有裂隙 一、二斜井 3号,4号 1.5 1.0 鸡西立新矿三井 6号 18 30 60 14.3 白色硬砂岩 长壁全陷 采掘正常 二块段 4号,5号 1.2 2.0 鸡西红旗 小井 5号,,1.2 18 30 58 61 63 6.3 白色硬砂岩 长壁全陷 24 采掘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