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采矿权评估报告.doc
*********矿业有限公司铜铁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矿业有限公司铜铁矿 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受*******矿业有限公司委托,****矿业权评估事务所组成采矿权评估小组,根据国家矿业权评估的有关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矿业权评估方法,对****市****矿业有限公司铜铁矿采矿权进行了评估。本公司评估人员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采矿权及相关事项进行了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和评定估算,对委托评估的采矿权在2008年5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作出了公允反映。 现将评估情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1、评估机构 名 称****矿业权评估事务所 地 址--- 单位负责人--- 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号---- 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 详见附件二、附件三。 2、评估委托人 名 称 ****矿业有限公司 地 址********* 法定代表人 。 3、评估对象和范围 本项目评估对象是*****矿业有限公司铜铁矿采矿权。根据其采矿许可证(证号为*******,详见附件八),评估范围为0.45km2,由下列4个坐标拐点圈定。 拐点号 X坐标 Y坐标 ⑴ 0.00 0.00 ⑵ 0.00 0.00 ⑶ 0.00 0.00 ⑷ 0.00 0.00 开采深度由30m至-650m标高。 4、评估目的 本项目采矿权原属****矿业有限公司,现拟转让一部份股权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矿业权评估技术基本准则等文件规定和要求,宜进行价款评估,本评估报告即是对委托人提供在评估报告中所述各种条件下和评估基准日时点上该采矿权的价值意见。 5、评估基准日 根据本项目的矿业权评估业务约定书,本采矿权评估项目的评估基准日确定为2008年5月31日,该时点距评估委托日时间较近,在两个月以内未发生过重大的经济变动事件,报告中所采用的取费标准均为该评估基准日的客观有关标准。 6、评估依据 评估依据包括法规依据、行为、产权和取价依据等,具体如下 6.1、法规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⑵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⑶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 ⑷矿产储量登记统计管理暂行办法; ⑸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⑹ 国家和地方政府其它有关矿产资源出让转让与评估方面的法规。 6.2、行为、产权和取价依据等 ⑴矿业权评估业务约定书(详见附件二); ⑵矿业权评估指南; ⑶矿业权评估技术技术基本准则; ⑷ 采矿许可证(见附件八); ⑸****省****铜铁矿床详查补充地质报告(详见附件九); ⑹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文,详见附件十); ⑺ ****矿业有限公司铜铁钼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详见附件十一); ⑻****矿业有限公司铜铁钼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修改)评审意见(详见附件十二); ⑼***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转帐)记帐凭证(详见附件十三); ⑽评估人员收集的其它有关资料。 7、评估原则 ⑴ 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和科学性、可行性原则; ⑵ 遵循产权主体变动的原则; ⑶ 遵循持续经营原则、公开市场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⑷ 遵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最有效利用的原则; ⑸ 遵守地质规律和资源经济规律、遵守地质勘探规范的原则; ⑹ 遵循采矿权与矿产资源相互依存原则; ⑺ 遵循供求、变动、竞争、协调和均衡原则。 8、评估过程 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评估的政策和法规规定,按照评估委托人的要求,我单位成立评估小组,组织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评估小组成员,对****铜铁矿采矿权评估开展了如下工作 ⑴接受委托与现场查勘阶段2008年6月26日,我机构与评估委托人达成本项目采矿权评估委托事宜,并明确此次评估目的为采矿权有偿转让评估,评估的对象和范围是**省国土资源厅核定的****铜铁矿采矿权矿区范围,确定评估基准日为2008年5月31日,并在****矿业有限公司****等人员的协助下,评估小组对纳入评估范围内的采矿权进行了产权核查,查阅并收集了有关材料,征询、了解、核实了矿山建设与生产经营等基本情况,核实与评估有关的地质资料、取价资料等。 ⑵评定估算阶段于2008年6月27 日7月5日依据收集的评估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确定评估方法为折现现金流量法,完成评定估算,具体步骤如下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查阅有关法律、法规,调查了本项目所在矿区类似铜铁矿的开发及销售市场行情,按照规定的评估程序和方法,对委托评估的采矿权价值进行评定估算,完成评估报告初稿,复核评估结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⑶提交报告阶段于7月6日7月10日根据评估工作情况,起草评估报告书,向委托方提交评估报告书初稿、交换评估初步结果意见,在遵守规范、指南和职业道德原则下,认真对待委托方提出的意见,并作出必要的修改,提交正式评估报告书。 9、采矿权概况 9.1、项目区位置及交通 ****铜铁矿位于****市城西约2.9km,南东与****矿相邻,行政区隶属****街道办事处,矿区有3km简易公路与106国道相连,交通方便。 9.2、项目区自然经济地理 本处处于****地貌区的西段南缘,其周边为低山丘陵或剥蚀残丘。本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56月为梅雨期,48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量1526.76mm,最大年降水量2180mm,雨季降水量平均为1015.36mm,日最大降水量325.8mm。年蒸发量13001400mm,最高气温40.3℃,最低-11℃。 矿区水、电供给充足,劳动力富裕。当地有大量矿山和砖、瓦生产厂家,水泥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次为玉米、红薯等,经济较发达。 9.3、以往地质勘查与生产经营工作概况 ****矿床为一隐伏中型铜铁矿床,1975年至1978年原****省第一地质大队进行了详查评价工作,初步探明地质储量442.18万t,其中C级为79.3万t,D级为362.88万t,1997年由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设计研究所,对**市劲牌矿业有限公司(后更名为**矿业公司)所属****铜铁矿,进行了采矿初步设计,原设计采用中央竖井开拓,对角式通风,浅孔留矿法回采。至2002年5月止,完成了竖井开拓261m,形成了-165m和-205m井底车场和石门以及2个备采工作面。2002年5月在-165m中段101采场进行试采时,在回采中破坏了上盘大理岩,遇溶洞突然涌水出现过淹井事故,被迫中断了生产。2002年7月该矿进行了转让,由******矿业有限公司接受该矿,并进行了竖井强排水、井巷清泥及-165m中段筑砌堵水墙等大量工作,于2003年5月正式恢复-205m中段201采场的试采和出矿工作等工作。2003年6月由**市****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市**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该矿进行了补充地质详查,并提交了**省**市****铜铁矿床详充地质报告,该报告经**省国土资源厅以“*** [2003]11号”进行了认定。而2003年下半年至今,由于井下涌水量过大,对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使得矿山基本上处于缓建和半停产状态,只零星地采出铜铁矿石量约2.8万吨、占用资源储量约4万吨(注含采出和损失量,均占用122b类型基础储量)。根据**市安监局等管理部门的要求,为解决****铜铁矿的水患等问题,该公司于2008年1月又委托**部**研究院重新进行了初步设计,提交了**市****矿业有限公司铜铁钼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该设计经**市安监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目前,****铜铁矿进行帷幕注浆治水、并继续进行矿山基建工作,由于存在资金与技术、特别是技术上的困难因素,**市****矿业有限公司拟将其采矿权部份股权转让给**有色金属公司。 10、项目区地质矿产概况 10.1、区域地质 ****铜铁矿床属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一部分,本区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复杂,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形成接触交代型为主的铜铁金矿床。本区内生金属矿产丰富,铁、铜、金、铅、锌、钼、银、钨等均有大中型矿床 10.2、矿区地质 ⑴地层 矿区内均被第四系湖积粘土、亚粘土和人工堆积等覆盖。据钻孔揭露,下三叠统****群(T1dy)均已变质为大理岩,在矿区西部局部有第三系砾岩。 第四系在矿区北部覆盖在大理岩之上,南部与东部覆盖在岩浆岩之上。第三系主要由砂砾岩组成,下伏****群灰岩(T1dy)。 ⑵构造 矿区位于****复式向斜南翼,NW向(近东西向)构造控制三叠系大理岩和岩体的分布,控制了矿体与后期岩体的分布。 断裂构造表现为层间破碎构造、NE向破碎构造、接触带构造。尤其是下接触带属陡倾斜接触,是本区赋存矿体的有利部位。 ⑶岩浆岩 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Qξδμ)、花岗岩闪长斑岩(γδπ)。 石英闪长玢岩一般分布在-200m以下,呈灰深灰色,岩石呈半自形粒状结构。花岗闪长斑岩为灰深灰色,斑状结构。矿区内脉岩有钠长斑岩、闪长玢岩、安山岩。 ⑷接触交代作用与围岩蚀变 ①接触交代作用 石英闪长玢岩与三叠碳酸盐接触发生双交代作用形成各种矽卡岩。矽卡岩与铜硫矿、铜铁矿关系密切。 ②围岩蚀变 区内岩浆岩、矽卡岩、大理岩都有不同程度的蚀变。常见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矽卡岩化、蒙脱石化、钾长石化、蛇纹石化等。除碳酸盐化与成矿关系密切外,大部分与成矿无关。 10.3、矿床特征 ⑴矿体规模及矿体特征 ①矿体形态、分布及规模 矿体东起15线东,西端尖灭于10~14线间,长度750m,宽100~150m,最大宽度250m,矿体主要分布在15线10线之间,赋存标高为-50m~-655m之间。 矿体主要产在石英正长闪长玢岩与大理岩接触带,次为接触带外侧附近的大理岩层之间及岩浆岩超覆的石英正长闪长玢岩中。矿体总体表现出由西向东侧伏的特征。剖面上呈透镜状,扁豆状,脉状,局部呈藕节状或串珠状。矿体形态及规模与接触产状变化关系极为密切,接触带陡,矿体薄而小,接触带平缓或由变缓部位,矿体厚大。 一般接触带以铜、铜铁矿体为主,靠近接触带内侧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地段有钼矿体,接触带外侧大理岩层间多分布有铜矿体。另在主矿体周边分布有大小不等的零星矿体。其规模小,变化大。 ②矿体特征 矿体严格受NW向接触带的控制,倾向NE,倾角0~80,一般4570。由7个主矿体(Ⅰ、Ⅱ、Ⅲ、Ⅳ、Ⅴ、Ⅵ、Ⅶ)和11个大小不等的小矿体(Ⅰ0-1、Ⅰ0-2、Ⅱ0-1、Ⅱ0-2、Ⅱ0-3、Ⅲ0-1、Ⅳ0-1、Ⅴ0-1、Ⅴ0-2、Ⅵ0-1、Ⅶ0-1)组成。其中以Ⅲ号矿体规模为最大,次为Ⅱ号矿体及Ⅴ、Ⅵ号矿体。 Ⅰ号矿体位于矿区东端15线,其边界尚未圈定。矿体赋存标高为-125~-235m之间。矿体主要产于矽卡岩化斜长石岩中。矿体走向为NW350,倾向NE,倾角约60,呈透镜状,铅直厚度3.33m~33.33m,斜长140m。矿石类型为钼矿石。钼含量一般为0.0520.890,钼金属量132t,占矿床表内钼金属量的11.25,平均品位0.237。 Ⅱ号矿体分布于1线~11线间,主要产于接触带外侧的大理岩层间。赋存标高为-125~-460m。矿体具有由西向东侧伏的特点,大致与接触带的产状变化相一致,其走向约310,倾向NE,倾角40~80。矿体在剖面上呈扁豆状、平面上呈似层状,矿体厚度变化较大,横向上为西薄东厚,剖面上则呈上薄下厚的特点,铅直厚度1.65m~29.67m,水平长约310m,斜长190m~265m。矿石类型有铁矿石、铜矿石及钼矿石,以铜矿石为主,铁矿石、钼矿石次之。矿石类型从矿体的上盘至下盘大致表现为铁矿石铜矿石钼矿石的变化趋势。铜金属量4450t,平均品位1.08;铁矿石量1.4万t,平均品位30.70;钼金属量316t,平均品位0.259。 Ⅲ号矿体分布在1线~10线间,赋存标高-45~-375m。矿体主要分布在石英正闪长玢岩与大理岩接触形成的反“S”型接触带的上部及其转折部位。为矿区内规模较大的矿体之一,其表内矿石量为137.8万t,占矿床表内总矿石量的44.54。 矿体水平延长440m,控制长度300m,铅直厚度0.84m82.19m,厚度变化较大,倾斜延伸140m225m。矿体严格受接触带构造的形态及产状制约,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一般25~70,局部地段近于水平,形成一舒缓波状的变化特征。矿体形态多呈扁豆状、透镜状或藕节状,矿石类型有铜矿石、铜铁矿石、铁矿石、钼矿石。以铜矿石、铜铁矿石为主,铁矿石、钼矿石次之。矿石类型从上盘至下盘一般表现为铁矿石铜铁矿石铜矿石钼矿石。表内总矿石储量137.8万t;表内铜金属量14076t,占总铜金属量的46.64,平均品位1.42;表内铁矿石量38.7万t,占矿床表内总铁矿石量的77.84,平均品位37.57;表内钼金属量296t,占矿床表内总金属量的25.26,平均品位0.105。 Ⅳ号矿体分布在1线~2线间,赋存标高为-320m~-455m,矿体走向总体呈NW285,倾角6570,矿体形态在剖面上为扁豆状和脉状。矿石类型为钼矿石和铜矿石,以钼矿石为主。铜矿石为表外矿石。表内钼金属量21t,占矿床表内总钼金属量的1.79,钼平均品位0.070。 Ⅴ号矿体分布在5线~15线间,赋存标高-320m~-640m,矿体走向总体呈NW290~330。倾角6070。矿体水平长度约350m,控制长度270m,斜长80m320m。矿体厚度变化由西向东,由上至下表现出由薄变厚的特点。形态为扁豆状、条带状。矿石类型有铜矿石、铜铁矿石及钼矿石,其中以铜矿石为主,铜铁矿石及钼矿石次之。表内总矿石量62.4万t,表内铜金属量为8246t,平均品位1.65;表内铁矿石量为1.3万t,平均品位45.43;表内钼金属量204t,平均品位0.164。 Ⅵ号矿体分布在2线~10线间,赋存标高为-350m~-570m。矿体水平长275m,斜长80m~230m,铅直厚度1.10m~43.09m。矿体走向295,倾向NE,倾角65~70,平面上呈透镜状、藕节状;剖面上呈扁豆状或脉状。矿体严格受接触带形态、产状制约,接触带陡,矿体薄而小,接触带平缓或由陡变缓部位,矿体亦厚大。矿石类型为铜矿石、铜铁矿石和钼矿石。其中以铜矿石为主,铜铁矿石和钼矿石次之。表内总矿石量为34.4万t,表内铜金属量2978t,平均品位1.10;表内铁矿石量8.6万t,平均品位34.93;表内钼金属量123t,平均品位0.166。 Ⅶ号矿体分布在1线,赋存标高-485m~-558m,主要位于接触带内侧矽卡岩化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内。长约80m,垂直厚度37.71m。走向约285,倾向NE,倾角70,剖面上呈扁豆状。矿石类型为钼矿石。表内钼金属量为41t,钼平均品位0.107。 矿床内除上述七个矿体外,尚分布有11个小矿体。这些小矿体均呈小透镜状分布于反“S”型接触带及主矿体上下。分别为Ⅰ0-1、Ⅰ0-2、Ⅱ0-1、Ⅱ0-2、Ⅱ0-3、Ⅲ0-1、Ⅳ0-1、Ⅴ0-1、Ⅴ0-2、Ⅵ0-1、Ⅶ0-1,‚其中特点是矿体规模小,工程控制程度低,分布零星,对应性差。 ⑵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矿石自然类型为混合矿石或硫化矿石,工业类型为铜矿石、铜铁矿石、铁矿石、钼矿石。 矿石主要结构有他形自形晶粒状结构、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压碎结构、假晶结构、胶状结构等。主要构造为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斑杂状构造、团块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矿石的结构,构造以交代型为主,显示了矽卡岩热液型矿床和次生变化特点。 ⑶矿石质量 ①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的矿物组成约70多种。其中重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赤铁矿、磁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方解石、透辉石、石榴子石、石英等。 ②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为Cu、Fe、Mo,形成单一和复合矿石,并伴有金、银、硫等有益组分,有害组分为硫、磷、铜、锡及二氧化硅等。 ⑷矿床成因 矿床主要赋存于石英正长闪长玢岩与三叠系下统****群碳酸盐岩的接触带构造及附近的岩石中。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严格受接触带的控制。矿床广泛发育接触变质交代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矿石结构以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为主。成矿作用方式以接触交代作用为主,次为充填交代作用,从矿物组合特点表明,主要金属矿物形成于中-高温热阶段,因此,本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 10.4、开采技术条件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量充沛,区域或矿区内地表径流量大。 矿体产出受岩浆岩及碳酸盐岩接触带控制,深部岩溶相对不发育,铜铁矿石致密坚硬,稳固性较好;断裂构造距离矿体较远,对矿体及直接顶底板围岩破坏不大;但地下岩溶水PH7,对金属有一定侵蚀性,可能会对围岩造成一定的破坏,生产过程应予以注意。 大理岩岩溶水含水层为整个矿体的顶板,尤其是上部裂隙岩溶水,岩溶发育,富水和导水性很强。由于深部矿坑水头压力高,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上部裂隙岩溶水将通过弱岩溶带或直接涌入矿坑,因此,裂隙岩溶水仍然是矿坑充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与降水在天然状态下,由于地面与****湖底均有7m~23m的上层复于大理岩岩溶水之上,地表水与降水对矿坑冲水无显著影响,由于深部采矿,崩落区必然引起地表开裂变形,矿床疏干过程中很可能引起地面塌陷,使降水与地表水流入矿坑。 大理岩岩溶水为矿体的直接顶板,裂隙岩溶水溶洞大,岩溶率高,区域地下水补给充沛,静储量大,为保证矿建和采矿的安全,必须对矿区地下水进行预疏干、降压。矿床疏干宜采用地表与地下联合的疏干方法,在矿体周边布两个大口径管井做抽水实验和疏干井,矿床内外布置适当数量的小口径观测孔,进一步查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总之,在****矿区整个采矿过程中,地下涌水或突水的威胁性大,地表沉降塌陷、沉降漏斗的扩大等问题尚需进行详细研究或预防,以保证采矿工作的安全进行。 11、评估方法 根据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和矿业权评估指南,鉴于****铜铁矿为一尚在基建的矿山,地质报告、初步设计等技术资料齐全,矿产资源储量较大、经济价值较高,根据本项目的评估目的,确定本项目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计算公式为 n W p ∑[CI-COi1r-i-1] i1 式中 W p 采矿权评估价值; CI年现金流入量; CO年现金流出量; r 折现率 i 年序号(i1,2,3,,n); n 计算年限。 12、技术参数的选取与计算 技术参数的选取主要根据**省**市****铜铁矿床详查补充地质报告及“**[2003]11号”文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详见附件九、附件十)、**市****矿业有限公司铜铁钼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及其评审意见(详见附件十一、附件十二)。 12.1、评估基准日的资源储量 根据**省**市****铜铁矿床详查补充地质报告及“**[2003]11号”文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铜铁矿范围内保有的表内铜、铁、钼矿石量共308.8万吨(注另有不具经济开采价值的表外矿石量29.3万吨),其中铜铁矿石量38.9万吨、铜矿石量181.7万吨、铁矿石量12.1万吨、钼矿石量76.1万吨;目前该资源储量已消耗铜铁矿石量约4万吨(注含采出和损失量,均占用122b类型基础储量)、实际保有矿石储量约304.8万吨,其中122b类型基础储量32.0万吨,333类型资源量272.8万吨。 12.2、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6年第18号公告关于实施的公告的规定,333资源量的可信度系数可取0.50.8之后可作为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考虑到本矿床属接触交代高中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条件复杂,矿体变化大,可靠性较低,为此取0.6的系数后作为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因此确定****铜铁矿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32.0272.80.6195.7万吨,详见插表1 插表1 ****铜铁矿采矿权评估资源储量汇总表 项 目 资源储量 类别 矿石量 品位 金属量 打折前 打折后 打折前 打折后 打折前 打折后 主矿产 万t () (吨) 铜铁矿石 铜 C/122b 14.1 14.1 2.00 2.00 2820 2820 铜 D/333 20.8 12.5 0.99 0.99 2074 1244 小计 34.9 26.6 1.40 1.53 4894 4064 铁 C/122b 14.1 14.1 39.32 39.32 铁 D/333 20.8 12.5 34.20 34.20 小计 34.9 26.6 36.58 36.91 铜矿石 铜 C/122b 16.4 16.4 1.25 1.25 2051 2051 铜 D/333 165.3 99.2 1.36 1.36 22431 13459 小计 181.7 115.6 1.35 1.34 24482 15510 铁矿 石 铁 C/122b 1.5 1.5 38.36 38.36 铁 D/333 10.6 6.4 38.99 38.99 小计 12.1 7.9 38.92 38.87 钼矿 钼 D/333 76.1 45.6 0.15 0.15 1172 703 合计 304.8 195.7 伴生组分 万t (g/t或) (吨) 金 D/333 196.3 0.87 1.709 1.03 银 D/333 196.3 10.72 21.050 12.63 硫 D/333 176.9 7.01 124073 74443.8 钼 D/333 2.5 0.12 30.0 18.0 12.3、采、选方案 根据**市****矿业有限公司铜铁钼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及其评审意见,该矿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竖井开拓,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回采、外委选矿加工。本项目评估人员分析矿体赋存特征、地形地貌、开采技术条件及矿石特征后,认同上述采选方案。 12.4、产品方案 根据**市****矿业有限公司铜铁钼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及其评审意见,****铜铁矿井下采出的铜铁矿石、铜矿石、铁矿石、钼矿石原矿,经外委选矿加工后再外销,选矿生产最终产品主要为20品位铜精矿、65品位铁精矿和45品位钼精矿,精矿中含有金、银、硫等有用组分。 12.5、“三率”等技术参数 根据**市****矿业有限公司铜铁钼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及其评审意见,****铜铁矿损失率设计为5(注即回采率为95),贫化率10,选矿因采用外委加工方式而未设计选矿回收率。本项目评估人员参阅了类似铜铁钼矿选矿技术指标,平均可按80计。 12.6、可采储量 ****铜铁矿估利用的资源储量为195.7万吨,按照该矿回采率、设计损失量等数值,而本项目的设计损失量为0,可计算出****铜铁矿的可采储量(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设计损失量)采矿回采率(195.7-0)95185.9万吨。 12.7、生产规模及矿山服务年限 ⑴采矿生产规模与矿山服务年限 ****铜铁矿采矿许可证上核定的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市****矿业有限公司铜铁钼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设计的生产规模亦为5万吨/年;按照该生产规模和其它相关技术参数,则可计算本项目服务年限长达41年;按照本项目初步设计的提法这么长的矿山服务年限对小矿山的生产经营是不太经济的,待****铜铁矿解决水患后应扩大生产规模,使矿山服务年限缩减为15年左右的经济年限。 按照矿业权评估有关“矿产储量规模、矿山生产规模与矿山服务年限相匹配”的原则和“矿山最长服务年限不超过30年”的规定,并综合考虑现有的核定生产规模与设计生产规模情况,本项目评估人员将评估用生产规模确定为8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Q T A(1-ρ) 式中T矿山合理服务年限(年); Q可采储量(取185.9万吨); A年生产规模取8万吨/年; ρ矿石贫化率(取10)。 185.9 T25.8年 81-10 根据公式计算确定****铜铁矿的矿山服务年限约为25年零10个月,另基建期2年,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底止结束,自2009年1月初起投入生产,至2035年10月底止。 ⑵产品产量的确定 每年8万吨/年的采矿生产规模,从理论上按照各种矿石的工业类型、可采储量和地质品位进行平均出矿,则每年平均生产铜铁矿石1.09万吨,铜矿石4.73万吨,铁矿石0.32万吨,钼矿石1.86万吨。详见插表2。 13、经济参数的选取与计算 本项目评估经济参数选取主要根据**市****矿业有限公司铜铁钼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及其评审意见、有关铜、铁、钼矿市场行情资料和评估人员掌握的有关其它有关资料(附件十三至十五)。 13.1、固定资产投资 根据2008年1月由****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市****矿业有限公司铜铁钼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本项目按5万吨/年生产规模,其固定资产投资为1045.45万元(注固定资产单位投资额为209.1元/吨),其中利用原有固定资产净值约567.0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约478.45万元;另有帷幕注浆费用3561.8万元。由于评估用生产规模和原有固定资产净值发生变化,评估人员将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调整如下 ⑴根据委托人提供的2008年1月资产负债表,本项目截至2007年底的可利用原有固定资产净值为604.0万元,比初步设计多37.0万 36 ****矿业权评估事务所 插表2 ****铜铁矿采矿权评估产品产量计算结果汇总表 矿石 类型 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 采矿 规模 (万t/a) 地质品位 () 采出(入选)品位 () 精矿 品位 () 选矿 回收率() 年产量 数量 比例 一、主矿产 万吨 () 精矿(吨) 铜铁矿 26.6 13.59 1.09 Cu1.53/ TFe36.91 Cu1.38/ TFe33.22 Cu20/TFe65 80 Cu601.7/TFe4456.6 铜矿 115.6 59.07 4.73 1.34 1.21 20 80 2289.3 铁矿 7.9 4.04 0.32 38.87 34.98 65 80 1377.7 钼矿 45.6 23.30 1.86 0.15 0.135 45 80 44.6 合计 195.7 100 8.0 二、伴生组分 吨 产量系数 金属量 金 1.03 0.0295 30.4kg 银 12.63 0.0295 372.6kg 硫 74443.8 0.0295 2196.1t 钼 18.0 0.0295 531.0kg 三、说明 1、铜精矿年产量合计为2891.0吨(注折算为矿山铜为578.2吨),65品位铁精矿年产量合计为5834.3吨,45品位钼精矿年产量为45.8吨(注含伴生钼折算量1.2吨)。 2、每年伴生金产量30.4kg、伴生银产量372.6kg、伴生硫产量2196.1t。 元,两者差异是因报告编制时间与财务计帐日期之间的时间差造成的,其对总投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⑵生产规模发生变化后,用于防治水工程的帷幕注浆费用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仍按3478.85万元计。 ⑶评估生产规模由5万吨/年增大为8万吨/年后,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大,可采用生产规模指数法进行估算 I1I0(S1/S0)nη1η2 式中I1拟建矿山估算固定资产投资; I0参照矿山的固定资产投资; S1拟建矿山的生产能力; S0参照矿山的生产能力; n生产能力指数,取值一般为0.61.0,本项目取其上限值。 η1拟建矿山相对类似矿山时间差异调整系数,本项目取1; η2拟建矿山相对类似矿山地域差异调整系数,本项目取1。 由此可计算得,按8万吨/年的生产规模,约需固定资产1672.72万元,而考虑帷幕注浆费用后,总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151.57万元,详见插表3 插表3 ****铜铁矿采矿权评估固定资产投资调整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初步设计固定资产投资额 (5万t/a) 评估规模调整后的 固定资产投资额 (8万t/a) 1 井巷工程投资 541.84 866.94 2 机电设备投资 160.0 256.00 3 房屋建筑物及其它投资 343.61 549.78 4 小计 1045.45 1672.72 5 帷幕注浆费用 3478.85 3478.85 6 合计 4524.30 5151.57 13.2、更新改造资金 更新改造资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和评估选取的各种类型固定资产的寿命,确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服务和折旧年限,在各类固定资产结束折旧和结束使用寿命后的进行更新投入,以满足矿山连续生产的需要,根据矿业权评估指南和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本次评估的机电设备、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在其计提完折旧后的下一时点投入等额的初始投资;井巷工程以更新性质的维简费方式直接列入经营成本,不进行更新资金的投入。 本项目机电设备平均折旧年限约按13年计,房屋建筑物等其它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约按26年计;而本项目评估期为25.8年,为此只需要对机电设备在2023年进行更新投入256.00万元。 13.3、回收固定资产残(余)值 根据上述固定资产投资、矿山服务年限和各固定资产服务年限情况以及有关规定,本项目机电设备和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都只计残值,不计余值,其固定资产残值率均按4取值,可计算得 机电设备的残值为10.24万元(注由256.004计算得),分别在2022年和2035年固定资产按使用年限折旧完后回收;房屋建筑物等其它固定资产的残值为21.99万元(注由549.784计算得),在2035年固定资产按使用年限折旧完后回收;帷幕注浆投资费用不计其残值;共计32.23万元。 13.4、流动资金 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有色金属矿山流动资金一般为固定资产资产资金率的1520,本项目评估人员按18取值,可将****铜铁矿的流动资金确定为301.09万元(注计算时不计帷幕注浆的费用投资)。 13.5、年销售收入 13.5.1、销售价格 ⑴铜矿 国内铜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而波动,2001年国际市场铜价低迷时期,国内电解铜市场价在15000~16000元/吨之间,矿山铜价格在11000~12000元/吨之间。2005年全年铜平均价尚只有3800美元/吨;而到2006年,由于受需求增长等多种因素的刺激和作用,世界铜金属价格被推入周期性上升通道当中,LME铜价一度突破9000美元/吨,进入有史来的最高价位区域,我国市场铜价格与国际市场一直保持着连动慢节奏共振效应,不断创纪录水平,到2006年9月,国内电解铜平均价已高涨至71000元/吨以上,矿山铜价格涨至50000元/吨,此后略有起伏。根据****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有关财务资料(见附件十三),2006年4月20日矿山铜不含税价格为28309元/吨,2006年9月25日涨至50531元/吨,2007年3月31日又跌至44130元/吨,2007年9月28日又涨至49198元/吨,2008年3月25日保持在49233元/吨,由此看来,****市一带铜矿的矿山铜近三年的平均不含税售价约为4.4万元/吨。 ⑵铁矿 近年来,国内铁矿石产品价格变化很大,铁精矿价格在5001400元/t范围内变化。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国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钢铁市场行情火爆,普通钢材价格曾一度升至4000元/t以上,生铁每吨涨至2500多元;就目前市场而言,铁精矿售价出现暴涨,65%品位的铁精矿价格高达1400元/吨以上。根据****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有关财务资料(见附件十三),2006年8月31日铁精矿不含税价格为550元/吨(注品位以65计,下同),2006年11月28日跌至536元/吨,2007年3月26日又涨至557元/吨,2007年9月27日大涨至886元/吨,2008年3月28日暴涨至1307元/吨,由此看来,****市一带铁矿近三年的铁精矿平均不含税售价约为750元/吨。 ⑶钼矿 钼是一种稀有金属,主要用于钢铁生产和航天、军工领域,近年对钼制品需求大量增长,也导致其售价大幅提高。综观近几年国内钼矿市场价格走势,2002年钼精矿价格仅为700元/吨度(详见附件十四),到2004年初达到1300元/吨度,2006年度达到2800元/吨度,2007年度更是上涨到4500元/吨度(注10品位钼精矿售价为45000元/吨,详见附件十四),而进入2008年3月,钼精矿价格更是涨到6000元/吨度。由此看来,钼矿近三年的平均不含税售价约为4000元/吨度,45品位钼精矿不含税售价可按18万元/吨计。 ⑷伴生金 根据****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有关财务资料(见附件十三),2006年4月20日铜金属含金售价为12.16万元/千克,2006年9月25日涨至13.90万元/千克,2007年3月31日金跌至13.49万元/千克,2007年9月28日金涨至13.69万元/千克,2008年3月25日金涨至17.12万元/千克;由此看来,****市一带铜精矿中含金近三年的平均不含税售价约为14万元/千克。 ⑸伴生银 根据****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有关财务资料(见附件十三),2006年4月20日铜金属含银售价为0.18万元/千克,2006年9月25日涨至0.21万元/千克,2007年9月28日约为0.22万元/千克,2008年3月25日涨至0.24万元/千克;由此看来,****市一带铜精矿中含银近三年的平均不含税售价约为0.21万元/千克。 ⑹伴生硫 近几年硫矿售价也有很大的涨幅,2006年硫矿不含税售价约为6元/吨.度,2007年上半年硫矿不含税售价约为7元/吨.度、下半年则涨至12元/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