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主要海岛成因分类及其地质环境分析(1).pdf
第 40 卷 第 8 期 2010年 8 月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 Y OF CHINA 40 8 111 116 Aug. , 2010 青岛主要海岛成因分类及其地质环境分析 * 栾光忠, 李安龙, 王 建, 李 甘, 谢汝吉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摘 要 论文在阐述了青岛海岛分布区区域地质特征基础上, 根据青岛海岛的岩性、 地质构造特征和影响海岛形成的主 导性地质作用, 将青岛主要海岛划分为构造作用成岛型 型、 岩浆作用成岛型 型 和变质作用成岛型 型 并对青 岛主要海岛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 青岛主要海岛; 地质特征; 成因分类; 环境分析 中图法分类号 P736. 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51742010 0811106 海岛是国家疆土组成部分, 也是发展蓝色经济的 前沿阵地。随着我国海洋蓝色经济圈的迅速发展, 全 面了解海岛资源分布与环境状况成为当务之急。1990 年代初进行的青岛海岛调查 [ 1] 为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 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上述调查主要侧重于海岛的 生物资源分布与海岛的水文调查, 海岛成因类型划分 与地质环境涉及不多。而青岛海岛的研究, 也多集中 在海岛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方面 [ 26] 。众所周知, 地质环境的稳定是可持续开发海岛的重要前提, 而查 明海岛的地质成因对海岛地质环境分析起着关键作 用。本论文以 908 青岛海岛 礁 调查项目为依托, 在 对青岛主要海岛进行地质调查基础上, 应用类比方法, 对青岛主要海岛进行成因分类与地质环境分析, 旨在 加强国土资源规划与青岛海岛的可持续开发、 保护与 管理。 1 青岛海岛的区域地质特征 1. 1 青岛海岛分布区的大地构造位置 青岛地区 级大地构造单元由胶北隆起 莱西和 平度的北部 、 胶莱盆地 莱西市、 平度市、 即墨市和胶 州市 、 胶南隆起 胶南市和青岛市区 、 灵山岛凹陷和 千里岩隆起组成。青岛海岛分布区主要位于胶莱盆 地、 胶南隆起、 灵山岛凹陷和千里岩隆起构造单元, 见 图 1。 1. 2 地层与岩石 青岛海岛地层由老到新分布有下白垩统莱阳组 K1l 、 青山组 K1q 。莱阳组 K1l 分为上下 2 段。下 段 K 1 1l 主要岩性为褐色巨砾岩、 厚层灰色∀ 灰褐色砾 岩, 巨厚层灰色含砾质岩屑砂岩、 中厚层褐色泥质杂砂 岩, 其次为中厚层泥岩、 页岩。上段 K 2 1l 主要岩性为灰 紫色砾岩、 砂岩、 页岩为主。莱阳组与下伏元古界呈不整 合接触。本区最大厚度约 2 266. 3 m。分布于胶州南部以 及即墨温泉、 田横岛岛群、 崂山头、 大公岛岛群、 灵山岛岛 群等岛屿。 下白垩统青山组 K1q , 青山组是一套以凝灰质碎 屑岩、 火山碎屑岩、 火山岩为主的火山岩系列。在青岛 地区出露上下两段。下段 K11q 主要岩性为浅灰色、 土黄色厚层长石砂岩、 夹粉砂岩、 页岩、 凝灰质砂砾岩 和安山玄武质安山岩、 流纹质凝灰岩。上段 K 2 1q 主 要岩性为灰绿、 灰紫色厚层中 ∀ 基性火山岩, 包括安山 岩、 安山玄武岩、 橄榄玄武岩等。在训虎山一带相变为 粉红色厚层英安岩、 流纹岩等, 夹有火山碎屑岩等。总 厚度为2 482 m。与下伏莱阳组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分布于即墨马山周边、 胶州湾周边和大福岛 32 、 牛岛 南 11 以及灵山岛 64 上部。 海岛第四系不是很发 育。在田横 岛 8 、 牛岛 S11 、 沐官岛 69 局部覆盖一层全新世含生物介壳的 海相第四系, 厚度 1 2 m。 海岛分布区侵入岩从老到新有 晋宁期侵入岩 rQ 3 2 在年代单位上, 上述岩体 系新元古代晋宁期荣成超单元威海亚超单元邱家单 元, 岩性为片麻状细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 斜长角闪岩 等。岩体主要分布于崂山 NE 的王哥庄峰山及小管岛 18 、 兔子岛 19 、 大管岛 21 、 马儿岛 20 一带。 震旦期侵入岩 tH 4 2 在年代单位上, 上述岩体系 新元古代震旦期铁山超单元海青亚超单元海青单元, 。 岩性为片麻状细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 斜长角闪岩等。 岩体主要分布于胶南沿海及斋堂岛、 竹叉岛、 鸭岛一带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40802045 ;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基金 2009JY02 资助 收稿日期 2009 1112; 修订日期 201003 26 作者简介 栾光忠 1951 , 男, 教授, 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Email gzhluan hotmail. com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2 0 1 0 年 在传统海岛地层划分上, 通常将上述岩体归属为 元古界胶南群 Ptjn 、 五莲群 Pt1Wl 。根据最新资料 , 将上述地层归属于晋宁期、 震旦期侵入岩系列。 燕山期侵入岩 3 5 燕山期侵入岩体在青岛地区规模大, 多呈 NE 向 基岩产出。岩性包括燕山晚期石英二长岩 o 3 5 、 燕山 晚期石英二长岩 o 3 5 、 燕山晚期花岗斑岩 o 3 5 、 燕山 晚期二长花岗岩 35 、 燕山晚期碱长花岗岩 3 5 燕 山晚期正长花岗岩 3 5 燕山晚期花岗斑岩 ∀ 3 5 。 主要分布于隐珠山、 崂山、 大、 小珠山三个区域。青岛 海岛中, 小青岛 37 、 小麦岛 35 、 沐官岛 69 、 赤岛 34 均出露燕山期花岗岩。 青岛海岛分布区脉岩十分发育, 分布广泛, 大多以 NE 向脉状产出, 最为集中的分布于崂山∀ 小珠山侵入 岩中, 称之为崂山 ∀ 大珠山脉岩带, 该脉岩带大多呈 NE45∃ 60∃ 方向展布, 产状近直立, 主要岩性有闪 斜煌斑岩、 花岗斑岩、 正长斑岩。其次崂山花岗岩岩区 分布有走向呈 NE、 NW 向的玄武玢岩岩脉。由于上述 花岗斑岩、 正长斑岩岩墙矿物颗粒细, 结晶程度低, 石 质坚硬, 抵御风化、 剥蚀的能力强, 对市区浮山、 太平山 等诸多高地以及太平角、 燕儿岛等海岬和狮子岛 22 、 小麦岛 35 、 黄岛 41 的形成起了 钢筋 岛体以单面山形式出现。 4 存在右旋位错的 NWW 向断层, 见图 4。 5 海岛地质体多为中生界。 2. 2 型 岩浆作用控制型海岛成因类型 1岩浆焊接断裂形成岩墙控岛型 海岛是由酸、 碱性岩浆沿 NEE、 NE、 NNE 向高倾 角断裂充填, 岩浆将断裂 焊接 2 由于岩浆的入侵、 注入或热液的硅化作用, 提高了海岛地层与岩石抵抗 风化、 剥蚀能力, 形成抗风化能力强的残丘型海岛; 3 海岛范围内没有区域性断裂的切割、 破坏, 新构造运动 特征不明显。因此, 上述稳定的地质环境为海岛的可 持续开发提供较好的自然条件。 3. 2 青岛不同成因类型海岛地质环境分析 根据上述青岛海岛的成因类型进行地质环境比较 可以看出, 在构造作用成因类型的海岛中, 由于断控型 海岛为毗邻大陆近的沿岸岛, 规模小, 海岛海拔高度低 大福岛 87. 5 m, 一般 20 m , 受断裂的切割, 导致 海岸平缓, 地质环境更为稳定。而掀斜型海岛, 如灵山 岛 64 是北方第一高岛, 海拔513. 6 m。海岛地层顶部 为坚硬的青山组厚层火山岩, 下部为软弱而层理发育 的莱阳组砂、 页岩。在构造掀斜作用下形成向 SEE 倾 斜的单斜岩层 图 4 。这种 头重脚轻 geologic processes; origin division; environment analysis 责任编辑 徐 环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