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洞煤矿通风阻力测定研究.pdf
第 1 2卷 第 4期 2 0 0 9年 7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V o l . 1 2N o . 4 J u l . 2 0 0 9 ■ 政法论苑 党的理论创新与深远意义① 苏 越1, 李淑华2 ( 1 .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学院, 北京 1 0 0 8 7 2 ; 2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4 ) 摘 要 十六大以来, 党的理论创新进入了高发期或密集期, 从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本思想出发, 提出了一系列民主、 民 生的精辟论述, 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重新强调权力的本质, 人民的根本, 科学的发展, 社会与世界的和谐, 这已引起国人 与世界各方的关注。一个富于人性、 和谐、 科学的新型社会主义的理性体系已初见端倪, 影响深远。 关键词 理论创新; 党的宗旨的复归; 新型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体系; 核心概念; 影响人类未来走向的概念 中图分类号 D 2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7 8 3 5 ( 2 0 0 9 ) 0 4- 0 0 6 1- 0 4 历史这个既年迈又年轻的老人, 总是不断关注和青睐 着他的勇于创新的子民。对于他的豁达、 大度、 宽容、 富于 创新的子孙, 总是坦然承担, 不惜用自己的躯体驾起他们 朝未来飞奔。跨入了 2 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 由于他们的 理论不断创新, 提倡人民至上、 发展至上、 公平至上、 和谐 至上、 因而博得了时间老人的喝采, 促进中华民族的快速 发展, 扮靓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容颜, 加快十多亿民众生 活思想的现代转型, 推进了国家领导人的人本理念的不断 深化, 使其所思、 所做、 所依越来越为了人民。从人民的利 益出发, 又回归人民、 依靠人民、 人民共享已经逐渐成了新 一代领导人特有的思维程式。因而, 这些理论与实践, 已 在 1 3亿中国人民和世界数十亿人里引起共鸣。 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理论创新的特色何在它影响 有多深远拙作拟就这些热点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 不妥 之处, 敬请学界同人斧正。 一 理论创新的至高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 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 其提出的新的理论和进行科学概 括的密集程度, 是我党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 成为我党理 论创新最具活力, 最有朝气的历史时期。例如, 为了重塑 执政党的形象, 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胡总书 记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党的执政理念概括为“ 立党为公, 执 政为民” , 把为什么要建立共产党, 共产党执政以后究竟是 为了谁说得清清楚楚。对此,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闭 幕以后的新闻招待会上, 就说得更加直白与真诚 “ 必须懂 得一个真理, 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利都是人民赋予的, 一 切属于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归于人 民。 ” “ 必须秉持一种精神, 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 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 没有任何其他权力。 ” 显然, 这是针对我们党内及政府内一些党员特别是一些党的干 部已经与人民渐行渐远的一种良知上的呼唤, 呼唤执政党 内这些离开党的宗旨的党员和干部, 迅速回归到党的宗旨 上来。胡锦涛同志又说 “ 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 民所谋。 ” 这是胡锦涛同志亲自对“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的 注释。这就是说, 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给的, 只能用它来 为人民服务, 而不能用它来谋私; 感情上要时刻想到人民, 关心他们的冷暖, 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 有了好处, 首先要 使人民获利, 而不是首先填满自己的腰包。胡锦涛同志指 出“ 群众利益无小事。 ” 为了个人或小团体而与民争利, 甚 至损害人民的利益是可耻的, 是为党纪国法所不容的。所 以, 胡锦涛及温家宝同志, 不断提醒党的各级领导要关注 农民工和下岗职工这些弱势群体, 要真心实意为民众办实 事, 而不可站到群众的对立面欺压群众。胡锦涛同志特别 提醒 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 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 部要格外关注; 对那些不图虚名、 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 留意; 对那些埋头苦干、 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 能亏待。这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选拔干部的新标准, 按照 这些标准去选拔人才, 不但有助于真正实施科学发展观的 要求, 而且可以保一方平安、 促一方和谐。在外交方面, 胡 锦涛同志主张与邻为善、 与邻为伴, 国与国之间的问题, 应 当通过友好、 平等、 协商的方式来解决, 实现互利互惠、 达 到共赢, 建立起同志的、 朋友的或战略伙伴的关系; 通过国 与国间的共同努力, 促进“ 和谐世界” 的早日到来。他在总 结人类发展史、 我国现代史的宝贵经验与惨痛教训的基础 上, 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并将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 科学 发展观” , 同时要求在神州大地, 首先建成社会主义的和谐 社会, 以利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与创造性最 16 ①收稿日期 2 0 0 9- 0 1- 0 4 作者简介 苏 越( 1 9 3 7- ) , 男, 广西临川人, 教授, 中国逻辑学会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逻辑学、 思维形态学研究。 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这就是说, 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的理 论创造, 达到了建国以来理论创新的至高点, 而创新的主 题或关键词, 则是在于探索一种新型社会主义的现实可 能性。 二 党的宗旨在新的历史高度的复归 以上这些新的概念与新的判断, 虽然不是在同一时 间、 同一讲话里提出来的, 但它们并非相互排斥、 相互独 立、 互不相干的关系, 而是相互交叉、 相互补充、 相互支撑 与相互融合的, 在这些概念或判断中, 透视出来的深沉勇 气, 无不表达着对党的殷切希望以及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 情关爱。我们的党曾经有过辉煌, 并将继续铸造辉煌在 历史上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我国的农民兄弟, 曾经有过 一种鱼水的情谊, 那时的共产党员与革命战士, 把党与群 众的血肉关系, 看作是党的生命, 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保 证, 谁要是在广大农村的根据地里耍威风、 摆架子, 甚至侵 犯农民利益, 那肯定会千夫所指, 不为党纪、 革命纪律所 容, 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惩处。随着革命的胜利, 随着共产 党由革命党成了执政党, 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 的建立, 国家的经济获得了 3 0年的快速增长, 国家的综合 实力有了显著提高, 于是一部分拥有实权的党政干部, 其 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 他们淡薄了与广大工人农民的情 感, 而沉醉于同那些富豪“ 大款” 相联系。群众到政府机关 申诉或办事, 他们往往冷漠待之, 而那些腰缠万贯的富人 到来, 则会点头哈腰以笑脸相迎, “ 衙门八字开, 有理无钱 莫进来” 是对旧时官府的写照, 而如今的某些地方, 往往也 有类似情况的发生, 个别乡、 县政府的领导, 他们自认为 “ 山高皇帝远” , 他们的所作所为, 天王老子也管不着, 因而 利用现有的财政收入, 盖豪华办公楼, 模仿天安门的样子, 也建起了气势恢弘的天安门楼。当他们出入“ 天安门楼” 时, 就如昔日皇帝那般的威风可对于民众的疾苦, 他们 却不闻不问, 唯一感兴趣的是在自己的任期内搜刮更多的 钱财, 所以当个别干部背离“ 公仆” 本色, 异化为“ 土匪” 、 “ 恶霸” 之后, 民怨就会沸腾, 人民就会遭殃。一旦法网将 他们网住, 百姓就会奔走相告, 并鸣放鞭炮以示庆祝。由 于执政党里少数党员和党员干部的蜕变, 因而十六大后, 胡锦涛以及中央其他领导同志, 无不痛心疾首, 呼唤党的 光荣传统再现于每个共产党员的身上。由此不难看出, 从 “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 到“ 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 民所谋” 再到“ 群众利益无小事” , 号召关注弱势群体, 维护 农民正当权益, 无不表现出执政党要把原本就是代表广大 人民利益的宗旨, 再现于每个共产党员的身上, 特别是党 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身上, 这种党的灵魂、 党的良心、 党的正 气的复归, 必然会使执政党真正成为凝聚人气、 团结民众、 带领全国人民奔向全面小康具有极大亲和力与号召力的 执政党。回归党的传统, 意味着它在一部分党员的身上曾 经失去或是淡忘, 但这并不要紧, 要紧的是要让它回归, 让 它变得更纯净、 更完美、 更深刻、 更风采 三 科学的社会主义体系初见端倪 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和新命题, 表面 看来, 似乎是在不同的场合的即兴发言, 具有随意性, 非系 统性或不完全性。然而在作者看来, 这仅仅是一种表面现 象, 并非它们的本质。事实上, 就其本质所言, 这些不同时 间提出的概念或命题, 服从于一个共同的核心, 形成了一 种互相联系、 互相补充、 互相推出的逻辑联系, 是一个有机 的理论体系。即一个新型的、 科学的、 可操作的可以实现 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而它向着深度与广度的全面发 展, 就会逼近它的高级的阶段, 即我们原本追求的“ 共产主 义理想” , 这是我党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提出的符合广大人 民共同的心理, 因而富亲和力、 凝聚力与可信性的更为成 熟的理论。 我们说它是一个新型的真正科学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体系, 是因为它已具备了一个理论体系的基本要素, 即科 学性、 系统性与完整性。第一, 它提出了这个理论体系为 之奋斗的明确目标, 这就是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随 着社会经济、 政治与社会主义文明的不断推进, 这个社会 将越来越民主。记得胡锦涛在美国访问时曾经指出, 没有 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在十七大的工作报告里又说 “ 民 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 可见, 社会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 应有之义, 是它的本质属性。科学的、 高度发展了的社会 主义, 在民主的问题上, 理应比现有的发达的资本主义更 完善、 更优越, 而不是更糟糕、 更不健全。同样, 它的司法、 它的社会公平、 它的社会正义、 它的诚信友爱、 它的社会活 力、 它的社会稳定与社会秩序也会全面地超越最发达的西 方资本主义; 而人与自然的关系, 亦会比人类历史以来的 任何时期都更友好与和谐; 第二, 它的领导核心力量是实 现了向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回归的中国共产 党, 这样的党, 领导全国人民走向未来的过程中, 就会充满 活力、 生机, 真正像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 它将不折不扣地 遵循一切属于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归 于人民的理念; 哪一天我们执政党的全体成员实现了这 点, 哪一天, 我们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员的积极性、 主动性与 创造性就会像高山瀑布一样, 惊天动地地一泻千里地释放 出来; 第三, 它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的 发展观融进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 事物永恒发展的思想, 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真正动 力的思想; 它是唯物论、 辩证法、 历史唯物论的现代应用与 现代发展, 是指导我们从事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总 的理论指导与方法论; 而且, 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民建设 新型社会的理论指导, 也会对整个人类未来发展发生深远 的影响; 第四, 它的依靠力量是以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为 主体的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劳动者, 以及分布在世界各地 关注祖国发展的各种华人力量。对此, 我们要像温家宝说 的那样, 只要始终依靠人民, 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我们就能不断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创造一个国家富 裕、 人民安康、 政治民主、 思想自由、 成果共享、 社会和谐、 全 体人民的创造力不断喷发的最美好、 最幸福的社会; 第五, 它在从事现代化的建设中, 严格贯彻生态学、 民生经济学 的理论。通过生态学, 让人与自然互相尊重, 自然不是人 类的敌人, 而是人类的朋友, 过去信奉武松面对景阳岗上 的老虎, 不是武松把老虎打死, 就是老虎把武松吃掉的定 律要彻底否定, 实现人与老虎共处, 人与狼共舞。在推进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实行节约型、 友好型、 循环型经济, 让 人、 社会、 自然保持一种友好和谐的最佳状态 通过民生经 济学, 可以更好的配置民生的物质资料与生活资料, 可以 使人的物质要求与精神要求更为科学, 从而更好实现共同 富裕与全民健康, 使全体国民的积极性与创新力达到最佳 的境界。第六, 提高人的思维素质与精神境界, 加强人的 道德伦理的修养。我们不但要提倡和尊重每一个人的合 法利益与诉求, 我们同时也提倡人人都要有利他主义, 为 他人的幸福、 全社会的和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胡锦涛 26 同志提出的“ 八荣八耻” , 即“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 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 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 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 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 这里涉及了对待祖国、 对待人 民、 对待科学、 对待劳动、 对待艰苦、 对待他人以及对待个 人修养等问题, 涉及了政治、 思想、 道德、 人际关系与个人 修养等诸多问题, 它不仅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 尤其是对 执政党党员, 特别是他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 既是对我 国传统美德的继承, 又是对现实存在问题解决办法概括。 在当前我国公民道德意识普遍下滑的今天, 只有执政党的 全体党员特别是它的各级领导干部做出榜样, 才会有整个 社会、 全体公民政治思想及道德体系的提升。 由上可见, 如果我们把十六大以来提出的新概念、 新 命题予以整合与条理化, 我们就不难看出, 在其广泛吸取 了历史的现实的经验教训之后, 提出来的一系列的理论创 新, 实际上已经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社会 主义社会的新模型, 一个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构筑着的新型 的友好宽容和谐的社会, 已是呼之欲出。 四 把握两个影响未来的核心概念 在前面陈述的理论体系中, 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科学概 念处于其核心位置, 这就是“ 科学发展观” 与“ 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 简称“ 和谐社会” ) 。说它们处于核心位置, 是由它们包含着的极其丰富的内容以及它们所起的重要 作用决定的。 第一, 正是这两个概念, 为其实现执政党的近、 中、 长 期乃至终极的目标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 这就是蕴涵在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中的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 第 二, 正是这两个概念, 主张把“ 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作 为执政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提倡对劳动人民 和所有公民都予以关注, 保证他们的人格尊严。有人对此 曾提出批评, 这是值得商榷的。其一, 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只要是人, 他就应有自己的生存权力, 他的人格尊严就应 该受到尊重。文革当中, 没有理由也要制造出理由非法剥 夺他人的生命, 为了让对方失去话语权, 竟然切断他人的 咽喉, 这种非理性的法西斯的行为绝不允许重演。即便个 别人由于严重犯法, 依照法律需要剥夺他的生存权时, 你 也只能终止他的生命, 却不应污辱他的人格, 侵犯属于他 的财产。其二,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目的。我们革命和建 设为了什么只能是为了人生活得更加体面, 更加富裕与 更加快乐。这是革命也是建设的唯一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 是长期为人们所忽视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假 若我们是为了革命而革命, 为了建设而建设, 不是为了人 的生存条件的改善, 那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其三, 人是实 践的主体, 人的实践发展决定着社会中的其他事物的发 展, 而且, 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决定着自然的发展。如果作 为社会乃至自然主体的人( 其实自然也是我们整个世界的 主体之一, 因为也可以反作用于人。 ) 的积极性、 主动性与 创造性充分地释放出来了, 那么, 其他社会事物的发展就 会加速、 自然的发展就会更好, 故以人为本, 能够调动所有 人的积极因素何错之有其四, 以人为本提倡尊重人、 理 解人与关心人, 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 人的应有 的权利。诚然, 尊重人的权利, 首先是指尊重广大体、 脑力 劳动的工农大众与知识分子, 但是同时也必须尊重其他人 的各种合法的经济、 政治与文化教育的权利。那些批判 “ 以人为本” 思想的人的一个理由是说这个命题重复了费 尔巴哈的抽象人性论的错误, 抹杀了人的阶级属性, 这是 错误的。只要是不抱偏见, 看一看中央领导同志的说话, 在谈及以人为本的问题时, 哪一次不是把关注下岗职工、 三农问题等放在首要的位置, 我们怎么可以再去重犯历史 上的那些左派们常常使用的“ 抓住一点, 不及其余” 的形而 上学的错误呢可见在“ 以人为本” 的命题中, 本身就包含 了“ 以民为本” 的内容, 但它比“ 以民为本” 的内容更丰富, 其视野更开阔、 其胸怀更宽广, 这是符合“ 无产阶级要想解 放自己, 首先就解放全人类” 的思想的, 不应该肉里挑刺。 过去对于犯人动辄打骂, 现在讲究除按罪行大小给以刑事 处罚以外, 也要尊重他的人身权利与人格尊严, 不可随意 打骂与羞辱, 这是历史社会的进步。第三, 正是这两个概 念, 明确了推动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就是全体 公民的创造力。我们所说的公民, 是以工人农民、 知识分 子为主体的全体国民, 甚至还有世界各地心向祖国的华人 华侨。只有依靠他们, 我们发展经济政治、 教育文化、 社会 福利, 才会有充足的人力、 物力、 资金, 才会有保证可持续 发展的不竭动力。第四, 正是这两个概念提出了科学发展 的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贯彻这三条原则, 它既 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又是社会和谐的保证。第五, 正是这 两个概念提出了解决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五大矛盾及 其处理方法。这就是城乡之间的矛盾、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 展的矛盾、 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矛盾、 国内建设与改革开放 的矛盾。解决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缩小现有差 距、 达到平衡发展或协调发展的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和谐互 动。第六, 正是这两个概念, 规定了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 因而有了衡量社会和谐水平高低的标准。这也说明, 科学 发展与和谐社会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它们既相互区 别, 又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甚至互为因果, 而且, 由这两个 概念, 还可以引申或派生出其它概念, 核心的地位由此得 以证明。 五 影响人类未来意义深远的理论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提出, 不但对我国具有现实意 义和历史意义的科学概括, 而且也对人类具有现实意义和 深远的历史意义。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有智慧的动物。自 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智慧的开发以及它对自然界的 干预空前的加大了, 这使人类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真正 进入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人类智慧的突飞猛进, 使 得人类变得疯狂与自信。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 而低估了自然界对人类愚蠢行为的报复力, 因而在人类疯 狂的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 自然也给了人类以颜色。自然 界作为地球的另一主体, 也会对人类影响作出反应。主要 表现在 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 地球上的生物不断地灭绝、 人类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 危及人类生存的自然灾害地 震、 泥石流、 海啸、 沙尘暴、 毒水、 毒雾到处肆虐、 频繁发生。 加上人类中一部分自认为拥有最高智慧的人迷信用破坏 力极大的的现代化武器去解决人类自身问题的思维定势, 导致本可使用没有破坏力的和平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却弃之不用, 动辄用尖端武器来使人屈服, 因而使人类战 争从未中断, 多年来以暴制暴, 暴力不绝。由于理论的误 导, 也由于某些特殊条件下使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确实不失 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因而使一些人崇尚暴力、 崇尚斗争。 认为矛盾诸方面的斗争性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几乎 36 没有人去研究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在矛盾事物发展中的 推动作用, 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这种理论研究的偏 差, 该是纠正的时候了 无数的事实表明,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中, 蕴涵着相 互依存、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团结、 合作、 协调、 凝聚、 贯通 等积极的要素, 可是我们长期视而不见, 没有给以足够的 重视, 对此不但不加以挖掘、 组织、 协调与整合, 使之形成 巨大的合力, 反而加以矮化, 在泼脏水的时候, 也把脏水中 的孩子给泼掉了。因此, 我们建国以后, 本应调动各个阶 层中的积极因素投入到建设中去, 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 设的速度。但是, 由于我们信奉的是斗争哲学, 提倡“ 抓革 命、 促生产” 、 “ 阶级斗争、 一抓就灵” 、 “ 只要阶级斗争搞好 了, 生产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这样一来, 丰富的深刻的马 克思主义, 也就变得极其简单、 极其贫乏和片面了, 结果当 然是大家都看到了的, 在斗争中, 人性泯灭、 兽性大发, 真 话没有, 假话连篇。人与人的虚伪无以复加, 社会主义的 经济, 几乎面临崩溃的边缘。正是总结了历史, 又总结了 现实,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才应运而生这是科学的总 结。理论的研究告诉我们,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的各种积 极要素的整合而产生出的巨大合力, 永远大于矛盾诸方面 的斗争性的整合所产生的合力。因为前者永远是1+ l > 2 , 而后者则是永远为 1+l < 2的。理由很简单, 后者由于斗 争无非是以下三种结局 一, 两败俱伤; 二, 一败一伤; 三, 平 局。但不论哪种情况, 都是力量的减少, 物资的消耗、 巨大 的破坏。即使是胜者一方, 那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等到 斗争结束后, 首要的任务就是使用大量人力、 财力、 资源来 医治斗争的创伤, 收拾由自己也由对方造成的烂摊子。 由于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的提出顺民意、 合 民心, 反映着全人类的共同期盼与追求, 因而它一提出, 就 不翼而飞, 飞过长城内外、 飞过大江南北。和谐没有长脚, 但它却在四处传播、 到处吟唱, 已经成为我国各民族同胞 心中的歌, 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合唱, 歌声越过大洋, 它的兄 弟“ 和谐世界” 随之也横空出世。 “ 和谐世界” 一经问世, 就吸引了世界人类的眼球, 它 像当初 共产党宣言 一经问世, 就如一个幽灵在空中游荡 一样, 便在全世界开始了游荡。全世界的媒体纷纷发表政 要及研究人员的文章。例如, 新加坡 联合早报 的署名文 章评论道 “ 和谐世界思想有很强的道德追求, 力求超越外 交‘ 只有永远的利益’ 的既成定律, 以天赋人性的善来疏导 外交死结与纠纷, 在自己获利的同时, 让别人也得到利。 这既符合中国的仁义道德追求, 也符合基督教文化的永久 和平与公道秩序理念。因此, 具有广泛的感召力, 能聚合 全球的人气。毋庸置疑, 中国的外交实践与思想, 正在启 蒙世界, 正在说服朋友, 影响敌人, 好说好商量, 和气生财、 平等互利、 以义托利。 ” 法国国际关系专家皮卡尔说 “ 和谐 理念在国际关系领域是一种全新的声音, 提出了国际关系 领域里解决棘手问题的新模式。 ” 韩国的中国政治经济文 化研究的理事严映周说 “ 和谐世界” 的文化来源于中国传 统文化中“ 和合” 观, 这一理论为维护东北亚乃至国际社会 的安全与和平提供了新的动力, 将对国际关系带来积极的 影响。德国东亚研究所教授海贝勒写道 “ ‘ 和谐世界’ 这 个新提法将三个主要问题即和平、 发展与合作概括起来 了。 ” 此外, 还有加蓬学者吕西安马康诺、 印度中印关系 专家谢钢、 埃及外交事务理事会主席里迪, 德国法兰克服 汇报 也对“ 和谐世界” 的理念赞扬有加。 从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 到提出建立“ 和谐世界” , 这 是一个合乎事理, 人类心灵期盼的逻辑的引伸。可以预 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主 张, 必将影响我国乃至整个人类的未来发展, 它将指引我 国人民与整个人类学会相互关爱、 友好相处的道德伦理, 摒弃暴力、 拥抱和谐, 并终将让世界人民走向融合而实现 世界大同。在中东、 在东北亚, 在对待伊朗、 朝鲜的态度上, 我们原来的“ 敌人” 正在悄悄转变原有的强硬霸道的做法, 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软实力方面的强大 科学发展观是指引我国和世界人民解读未来发展的 方法论与世界观。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 是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心灵的谐音, 是对未来世界的理想期盼 O nT h e o r e t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o f t h eP a r t ya n dI t sP r o f o u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 S UY u e 1, L I S h u - h u a2 ( 1 . S c h o o l o f P h i l o s o p h y ,P e o p l e s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 ,B e i j i n g 1 0 0 8 7 2 ,C h i n a ; 2 . C h a n g s h a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0 4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t h e 1 6 t hN a t i o n a l C o n g r e s s o f C o m m u n i s t P a r t yo f C h i n a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o f t h e P a r t yh a s c o m ei n t oa p e a ko r a d e n s e p e r i o d .S t a n d i n g f r o mt h e e c o n o m i c a n d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p e o p l e - o r i e n t e dt h o u g h t ,t h e P a r t y h a s p r o p o s e da s e r i e s o f b r i l l i a n t e x p o s i t i o n s a b o u t d e m o c r a c y a n dl i v e l i h o o d ,a n do n t h eb a s i s o f 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 a i mo f " s e r v i n g t h e p e o p l e " ,r e e m p h a s i z e dt h e e s s e n c e o f r i g h t s ,p e o p l e s b e n e f i t s , s c i e n t i f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s o c i a l a n dw o r l dh a r m o n y ,w h i c hh a v ea l r e a d ya r o u s e dm u c ha t t e n t i o nb o t hf r o mC h i n a a n do t h e r c o u n t r i e s i nt h ew o r l d .Ar a t i o n a l s y s t e mo f n e ws o c i a l i s mw i t hh u m a n en a t u r e ,h a r m o n i o u s n e s sa n d s c i e n c eh a s t a k e ni t s s h a p ea n dw i l l e x e r t t r e m e n d o u s i n f l u e n c eo v e r t h e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 . K e yw o r d s t h e o r e t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t h er e t u r no f t h eP a r t y s p o l i c y ;n e w-t y p es c i e n t i f i cs o c i a l i s t s y s t e m ; c o r ec o n c e p t ;t h ei d e o l o g yi n f l u e n c i n gt h eo r i e n t a t i o no f h u m a ni nt h ef u t u r e ( 责任编校 王 健) 46